【国金晨讯】疫情后消费场景恢复,投资机会看哪些?mRNA疫苗上游供应链投资机遇梳理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国金晨讯】疫情后消费场景恢复,投资机会看哪些?mRNA疫苗上游供应链投资机遇梳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金晨讯4月14日 音频: 进度条 00:00 03:31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2022年4月14日 今日精选 【医药王班】关注mRNA上游供应链,建议关注诺唯赞/金斯瑞生物科技/键凯科技/纳微科技/聚光科技等。“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出台、支持疫苗企业和重要原辅料、耗材、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企业协作,相关在研管线不断推进,看好mRNA疫苗及其上游供应链相关产品需求放量。 【消费联合张敏敏】建议关注九毛九/周大福/海尔智家/新宝股份/华润啤酒等。疫情后消费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消费场景修复带来的餐饮、啤酒报复性消费,白酒(高端/次高端)的需求释放,以及酒旅、免税、线下零售(黄金珠宝、母婴店)等服务消费的底部反弹;2)出行恢复带动的美妆、运动鞋服、箱包、文具等的需求回升;3)疫情中受物流影响的家电(冰箱冷柜、厨房小家电)、家居、家纺等或将随物流的畅通在二季度集中释放式增长。 【石化许隽逸】本轮疫情影响短期原油需求或约 76万桶/天左右(假设不再恶化),(1)卡车物流强度相比疫情前环比下滑了7.4%,中国柴油消费或下滑 22 万桶/天(2)居民静止全国汽油消费或下滑 22 万桶/天(3)全国机场人流3月数据相比过去14个月均值下滑42%,保守测算上海疫情对全国航煤消费影响超42%,航煤消费或下滑32万桶/天左右。 【机械满在朋】首次覆盖巨一科技,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装备业务订单高增长;公司电驱动业务增量客户储备充足、收入呈爆发式增长,预计21-23年公司电驱动业务收入分别为4.67/14.4/25.2亿元;募投项目解决产能瓶颈。 【氢能高明宇/姚遥】持续推荐九丰能源,22Q1盈利大幅改善,预计未来 LNG 价格将回归平稳,公司下半年盈利将重回正轨。拟收购陆上 LNG 公司华油中蓝,二期建成产能将达 60 万吨/年。积极推进与巨正源合作,未来有望成为广东省制氢龙头。 【半导体赵晋】持续推荐沪硅产业,技术突破下下游渗透率快速提升+规模效应,12寸营收和毛利率增长。300mm硅片技术能力提升和产品认证巨大突破,21年营收+118%。硅片行业 22-23 年景气度持续,公司有望把握产能供不应求加快国产替代,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医疗袁维/何冠洲】持续推荐健帆生物,Q1业绩承压,产品销售国内疫情影响,短期增速略有放缓,疫情后修复可期;研发费用显著增长,重视新产品技术开发;持续实施股权激励,专用于尿毒症治疗的KHA系列与细胞因子吸附柱CA 系列等新产品在国内相继成功获批上市,新产品有望逐步支撑业绩。 3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银行加速增配,外资继续减持 艾熊峰/吴雪梅 吴雪梅 总量研究中心 固定收益研究员 核心观点:从发行情况来看,3月债市整体发行量维持高位,但净融资表现分化,利率债环比回升,信用债和同业存单环比回落。具体来看,国债净融资由负转正,政金债大幅增加,地方债保持强劲发行节奏,信用券种中除公司债外环比均回落。从配置情况来看,3月资金面维持平稳宽松,杠杆率有所回升。机构配置表现分化,银行非银加仓,境外机构继续减仓。具体来看,商业银行增持量上升,主要增持地方债和政金债,减持企业债;保险公司由减持转为增持,主要增持地方债和商业银行债,减持政金债;证券公司由减持转为增持,主要增持国债和政金债,减持地方债;广义基金增持量下降,主要增持存单和地方债,减持国债和商业银行债;境外机构减持量扩大,主要减持国债和政金债。 风险提示:1)信用风险;2)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3)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 医药上游供应链系列:mRNA疫苗上游供应链投资机遇梳理 王班 王班 医药健康研究中心 医药首席分析师 投资逻辑:“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出台、相关在研管线不断推进,看好mRNA疫苗及其上游供应链相关产品需求放量。mRNA疫苗生产的上游供应链/产业链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有酶、质粒、脂质原料、纯化与质控。质粒的生产提取和纯化工艺较为成熟,可以自建生产线或者外包。mRNA的修饰结构对稳定性、翻译效率及免疫原性有重要作用,涉及多种原料酶。递送技术平台是 mRNA 药物的关键之一。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 particles,LNPs)是目前主流的mRNA递送系统。质量控制同样是形成安全、有效疫苗制剂的关键。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诺唯赞、金斯瑞生物科技、键凯科技、纳微科技、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或失败、mRNA疫苗不良反应或安全性风险、上市审批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链短缺等风险。 ??详细内容请点击《医药上游供应链系列:mRNA疫苗上游供应链投资机遇梳理》 主要消费产业行业研究:疫情后消费场景恢复,投资机会看哪些? 张敏敏/尹新悦/罗晓婷/李茵琦/谢丽媛/杨欣/叶思嘉/李本媛/叶韬/刘宸倩.张杨桓 投资建议:疫情后,消费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消费场景修复带来的餐饮、啤酒报复性消费,白酒(高端/次高端)的需求释放,以及酒旅、免税、线下零售(黄金珠宝、母婴店)等服务消费的底部反弹;2、出行恢复带动的美妆、运动鞋服、箱包、文具等的需求回升;3、疫情中受物流影响的家电(冰箱冷柜、厨房小家电)、家居、家纺等或将随物流的畅通在二季度集中释放式增长。推荐标的如餐饮里的九毛九、海底捞、海伦司等,酒店中的锦江、华住、首旅;黄金珠宝里的周大福、潮宏基、周大生,化妆品里的贝泰尼、鲁商发展等;家电中的海尔智家、美的、新宝股份、九阳等;啤酒里的华润、青啤、重啤,白酒里的高端和次高端等,以及纺服中受益出行的开润股份、运动鞋服等。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时间较长的风险、消费者信心不足的风险、物流恢复线上渠道挤压的风险等。 ??详细内容请点击《主要消费产业行业研究:疫情后消费场景恢复,投资机会看哪些?》 疫情对国内原油消费影响测算:本轮疫情影响多少原油需求? 许隽逸 许隽逸 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石油化工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我们测算发现,自3月中旬起上海疫情爆发,采取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考虑部分外溢现象,在假设不继续恶化的情景下,本轮疫情影响短期原油需求或约76万桶/天左右。我们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不论是短期原油需求因为疫情导致下滑,或者诸如美联储加息,美国释放战略库存,俄乌潜在和平协议或者伊核协议等影响即使出现或导致油价负向波动加大,都不改变中长期原油供需持续紧张,价格迟早再次大涨的基本面。物流受阻降低柴油消费:上海疫情导致物流受阻,卡车物流强度环比下滑了7.4%,中国柴油消费或下滑22万桶/天。居民静止影响汽油消费:受疫情影响,上海市内交通影响较为显著,其他省市也存在少量外溢,全国市内交通活跃强度环比下滑7.12%,汽油消费或下滑22万桶/天。航空枢纽关闭大幅影响航煤需求:由于上海疫情影响,涉及上海航线班次大多取消,全国机场人流相比过去14个月均值下滑42%,航煤消费或下滑32万桶/天左右。 风险提示:(1)疫情扩散扰乱原油需求的风险;(2)卫星定位和跟踪数据误差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风险;(3)其他第三方数据来源出现误差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风险;(4)模型拟合误差对结果产生影响。 巨一科技深度:乘电动化东风,“装备+核心部件”双帆起航 满在朋/秦亚男 满在朋 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 投资逻辑:公司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装备业务订单高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2021年公司新增装备订单29.89亿元。随着公司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双优化战略的推进,我们预计2021-23年公司智能装备收入16/22/31亿元,同比增长23%/36%/40%。公司电驱动业务已与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江铃新能源、广汽新能源、东风本田、广汽本田、越南VINFAST等新客户定点、并陆续批量供货。此外,公司包括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安徽大众、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优质客户也在积极开拓中,增量订单丰富。 风险提示:电驱动系统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电驱动系统业务依赖于主要客户导致的收入下滑风险;现金流为负的风险;限售解禁风险。 ??详细内容请点击《巨一科技深度:乘电动化东风,“装备+核心部件”双帆起航》 九丰能源业绩点评:传统业务稳定向好,氢能前景广阔 姚遥/宇文甸 姚遥 新能源与汽车研究部 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 业绩简评:4月12日,公司发布2021年报及2022一季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84.8亿元,同比+107%,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下降19%。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同比+126%,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41%。 经营分析:①2022一季度公司盈利大幅改善,下半年LNG业务仍维持乐观预期:当前海外LNG价格暴涨属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极端情况,我们预计未来LNG价格将回归平稳,公司盈利将重回正轨,看好公司全年业绩。②公司拟收购陆上LNG公司华油中蓝,二期建成产能将达60万吨/年。③公司积极推进与巨正源合作,定位氢能产业中上游。公司一方面通过与巨正源的合作,获取 PDH 工业副产氢;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布局天然气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实现制氢、充装、销售的产业闭环。公司具备成本优势及区位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广东省制氢龙头。 风险提示:限售股解禁风险,LNG采购价过高风险,收购不及预期风险,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详细内容请点击《九丰能源业绩点评:传统业务稳定向好,氢能前景广阔》 沪硅产业年报点评:12英寸硅片翻倍增长,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赵晋 赵晋 创新技术与企业服务研究中心 半导体行业研究助理 事件: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4.7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扣非后净利润为-1.3亿元,较2020年度实现减亏1.5亿元,减亏幅度达到53%。 点评:国产替代持续进展,技术持续突破,300mm硅片营收增长118%,12寸营收和毛利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户突破下下游渗透率快速提升以及规模效应的显现。硅片行业22-23年景气度持续,产能供不应求,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持续扩产设备计提减值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解禁风险。 ??详细内容请点击《沪硅产业年报点评:12英寸硅片翻倍增长,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健帆生物2022年一季报点评:一季报业绩增速承压,疫情后修复可期 袁维 袁维 医药健康研究中心 医疗首席分析师 业绩简述:2022年4月13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Q1公司实现收入6.97亿元,同比+20.5%;实现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18.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17.8%; 点评:产品销售受国内疫情影响,短期增速略有放缓。由于一季度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我们判断公司血液灌流器产品推广活动及患者治疗过程均受到负面影响。且去年同期公司实现了收入及利润端50%以上的增长,当期业绩基数较高,因此短期内公司业绩增速出现放缓。预计未来随国内疫情形势好转,产品需求量将呈现恢复性增长。研发费用显著增长,重视新产品技术开发。持续实施股权激励,新产品有望逐步支撑业绩。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医保控费政策导致产品降价风险;产能建设及使用不达预期;产品推广及需求不达预期。
国金晨讯4月14日 音频: 进度条 00:00 03:31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2022年4月14日 今日精选 【医药王班】关注mRNA上游供应链,建议关注诺唯赞/金斯瑞生物科技/键凯科技/纳微科技/聚光科技等。“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出台、支持疫苗企业和重要原辅料、耗材、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企业协作,相关在研管线不断推进,看好mRNA疫苗及其上游供应链相关产品需求放量。 【消费联合张敏敏】建议关注九毛九/周大福/海尔智家/新宝股份/华润啤酒等。疫情后消费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消费场景修复带来的餐饮、啤酒报复性消费,白酒(高端/次高端)的需求释放,以及酒旅、免税、线下零售(黄金珠宝、母婴店)等服务消费的底部反弹;2)出行恢复带动的美妆、运动鞋服、箱包、文具等的需求回升;3)疫情中受物流影响的家电(冰箱冷柜、厨房小家电)、家居、家纺等或将随物流的畅通在二季度集中释放式增长。 【石化许隽逸】本轮疫情影响短期原油需求或约 76万桶/天左右(假设不再恶化),(1)卡车物流强度相比疫情前环比下滑了7.4%,中国柴油消费或下滑 22 万桶/天(2)居民静止全国汽油消费或下滑 22 万桶/天(3)全国机场人流3月数据相比过去14个月均值下滑42%,保守测算上海疫情对全国航煤消费影响超42%,航煤消费或下滑32万桶/天左右。 【机械满在朋】首次覆盖巨一科技,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装备业务订单高增长;公司电驱动业务增量客户储备充足、收入呈爆发式增长,预计21-23年公司电驱动业务收入分别为4.67/14.4/25.2亿元;募投项目解决产能瓶颈。 【氢能高明宇/姚遥】持续推荐九丰能源,22Q1盈利大幅改善,预计未来 LNG 价格将回归平稳,公司下半年盈利将重回正轨。拟收购陆上 LNG 公司华油中蓝,二期建成产能将达 60 万吨/年。积极推进与巨正源合作,未来有望成为广东省制氢龙头。 【半导体赵晋】持续推荐沪硅产业,技术突破下下游渗透率快速提升+规模效应,12寸营收和毛利率增长。300mm硅片技术能力提升和产品认证巨大突破,21年营收+118%。硅片行业 22-23 年景气度持续,公司有望把握产能供不应求加快国产替代,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医疗袁维/何冠洲】持续推荐健帆生物,Q1业绩承压,产品销售国内疫情影响,短期增速略有放缓,疫情后修复可期;研发费用显著增长,重视新产品技术开发;持续实施股权激励,专用于尿毒症治疗的KHA系列与细胞因子吸附柱CA 系列等新产品在国内相继成功获批上市,新产品有望逐步支撑业绩。 3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银行加速增配,外资继续减持 艾熊峰/吴雪梅 吴雪梅 总量研究中心 固定收益研究员 核心观点:从发行情况来看,3月债市整体发行量维持高位,但净融资表现分化,利率债环比回升,信用债和同业存单环比回落。具体来看,国债净融资由负转正,政金债大幅增加,地方债保持强劲发行节奏,信用券种中除公司债外环比均回落。从配置情况来看,3月资金面维持平稳宽松,杠杆率有所回升。机构配置表现分化,银行非银加仓,境外机构继续减仓。具体来看,商业银行增持量上升,主要增持地方债和政金债,减持企业债;保险公司由减持转为增持,主要增持地方债和商业银行债,减持政金债;证券公司由减持转为增持,主要增持国债和政金债,减持地方债;广义基金增持量下降,主要增持存单和地方债,减持国债和商业银行债;境外机构减持量扩大,主要减持国债和政金债。 风险提示:1)信用风险;2)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3)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 医药上游供应链系列:mRNA疫苗上游供应链投资机遇梳理 王班 王班 医药健康研究中心 医药首席分析师 投资逻辑:“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出台、相关在研管线不断推进,看好mRNA疫苗及其上游供应链相关产品需求放量。mRNA疫苗生产的上游供应链/产业链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有酶、质粒、脂质原料、纯化与质控。质粒的生产提取和纯化工艺较为成熟,可以自建生产线或者外包。mRNA的修饰结构对稳定性、翻译效率及免疫原性有重要作用,涉及多种原料酶。递送技术平台是 mRNA 药物的关键之一。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 particles,LNPs)是目前主流的mRNA递送系统。质量控制同样是形成安全、有效疫苗制剂的关键。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诺唯赞、金斯瑞生物科技、键凯科技、纳微科技、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或失败、mRNA疫苗不良反应或安全性风险、上市审批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链短缺等风险。 ??详细内容请点击《医药上游供应链系列:mRNA疫苗上游供应链投资机遇梳理》 主要消费产业行业研究:疫情后消费场景恢复,投资机会看哪些? 张敏敏/尹新悦/罗晓婷/李茵琦/谢丽媛/杨欣/叶思嘉/李本媛/叶韬/刘宸倩.张杨桓 投资建议:疫情后,消费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消费场景修复带来的餐饮、啤酒报复性消费,白酒(高端/次高端)的需求释放,以及酒旅、免税、线下零售(黄金珠宝、母婴店)等服务消费的底部反弹;2、出行恢复带动的美妆、运动鞋服、箱包、文具等的需求回升;3、疫情中受物流影响的家电(冰箱冷柜、厨房小家电)、家居、家纺等或将随物流的畅通在二季度集中释放式增长。推荐标的如餐饮里的九毛九、海底捞、海伦司等,酒店中的锦江、华住、首旅;黄金珠宝里的周大福、潮宏基、周大生,化妆品里的贝泰尼、鲁商发展等;家电中的海尔智家、美的、新宝股份、九阳等;啤酒里的华润、青啤、重啤,白酒里的高端和次高端等,以及纺服中受益出行的开润股份、运动鞋服等。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时间较长的风险、消费者信心不足的风险、物流恢复线上渠道挤压的风险等。 ??详细内容请点击《主要消费产业行业研究:疫情后消费场景恢复,投资机会看哪些?》 疫情对国内原油消费影响测算:本轮疫情影响多少原油需求? 许隽逸 许隽逸 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石油化工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我们测算发现,自3月中旬起上海疫情爆发,采取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考虑部分外溢现象,在假设不继续恶化的情景下,本轮疫情影响短期原油需求或约76万桶/天左右。我们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不论是短期原油需求因为疫情导致下滑,或者诸如美联储加息,美国释放战略库存,俄乌潜在和平协议或者伊核协议等影响即使出现或导致油价负向波动加大,都不改变中长期原油供需持续紧张,价格迟早再次大涨的基本面。物流受阻降低柴油消费:上海疫情导致物流受阻,卡车物流强度环比下滑了7.4%,中国柴油消费或下滑22万桶/天。居民静止影响汽油消费:受疫情影响,上海市内交通影响较为显著,其他省市也存在少量外溢,全国市内交通活跃强度环比下滑7.12%,汽油消费或下滑22万桶/天。航空枢纽关闭大幅影响航煤需求:由于上海疫情影响,涉及上海航线班次大多取消,全国机场人流相比过去14个月均值下滑42%,航煤消费或下滑32万桶/天左右。 风险提示:(1)疫情扩散扰乱原油需求的风险;(2)卫星定位和跟踪数据误差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风险;(3)其他第三方数据来源出现误差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风险;(4)模型拟合误差对结果产生影响。 巨一科技深度:乘电动化东风,“装备+核心部件”双帆起航 满在朋/秦亚男 满在朋 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 投资逻辑:公司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装备业务订单高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2021年公司新增装备订单29.89亿元。随着公司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双优化战略的推进,我们预计2021-23年公司智能装备收入16/22/31亿元,同比增长23%/36%/40%。公司电驱动业务已与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江铃新能源、广汽新能源、东风本田、广汽本田、越南VINFAST等新客户定点、并陆续批量供货。此外,公司包括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安徽大众、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优质客户也在积极开拓中,增量订单丰富。 风险提示:电驱动系统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电驱动系统业务依赖于主要客户导致的收入下滑风险;现金流为负的风险;限售解禁风险。 ??详细内容请点击《巨一科技深度:乘电动化东风,“装备+核心部件”双帆起航》 九丰能源业绩点评:传统业务稳定向好,氢能前景广阔 姚遥/宇文甸 姚遥 新能源与汽车研究部 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 业绩简评:4月12日,公司发布2021年报及2022一季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84.8亿元,同比+107%,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下降19%。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同比+126%,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41%。 经营分析:①2022一季度公司盈利大幅改善,下半年LNG业务仍维持乐观预期:当前海外LNG价格暴涨属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极端情况,我们预计未来LNG价格将回归平稳,公司盈利将重回正轨,看好公司全年业绩。②公司拟收购陆上LNG公司华油中蓝,二期建成产能将达60万吨/年。③公司积极推进与巨正源合作,定位氢能产业中上游。公司一方面通过与巨正源的合作,获取 PDH 工业副产氢;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布局天然气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实现制氢、充装、销售的产业闭环。公司具备成本优势及区位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广东省制氢龙头。 风险提示:限售股解禁风险,LNG采购价过高风险,收购不及预期风险,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详细内容请点击《九丰能源业绩点评:传统业务稳定向好,氢能前景广阔》 沪硅产业年报点评:12英寸硅片翻倍增长,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赵晋 赵晋 创新技术与企业服务研究中心 半导体行业研究助理 事件: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4.7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扣非后净利润为-1.3亿元,较2020年度实现减亏1.5亿元,减亏幅度达到53%。 点评:国产替代持续进展,技术持续突破,300mm硅片营收增长118%,12寸营收和毛利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户突破下下游渗透率快速提升以及规模效应的显现。硅片行业22-23年景气度持续,产能供不应求,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持续扩产设备计提减值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解禁风险。 ??详细内容请点击《沪硅产业年报点评:12英寸硅片翻倍增长,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健帆生物2022年一季报点评:一季报业绩增速承压,疫情后修复可期 袁维 袁维 医药健康研究中心 医疗首席分析师 业绩简述:2022年4月13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Q1公司实现收入6.97亿元,同比+20.5%;实现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18.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17.8%; 点评:产品销售受国内疫情影响,短期增速略有放缓。由于一季度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我们判断公司血液灌流器产品推广活动及患者治疗过程均受到负面影响。且去年同期公司实现了收入及利润端50%以上的增长,当期业绩基数较高,因此短期内公司业绩增速出现放缓。预计未来随国内疫情形势好转,产品需求量将呈现恢复性增长。研发费用显著增长,重视新产品技术开发。持续实施股权激励,新产品有望逐步支撑业绩。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医保控费政策导致产品降价风险;产能建设及使用不达预期;产品推广及需求不达预期。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