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3月进出口数据点评】进口同比增速小幅转负(20220413)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3月进出口数据点评】进口同比增速小幅转负(20220413)》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3月进口同比增速小幅转负,出口维持平稳。东盟重新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外贸的重要影响因素。 3月进口同比增速小幅转负,出口表现稳健。3月当月,中国出口17,535.40亿元,同比增长12.90%;进口14,529.60亿元,同比下降1.70 %;贸易顺差3,005.80亿元。按美元计价,3月中国出口2,760.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0%;进口2,287.00亿美元,同比下降0.10 %;贸易顺差473.80亿美元;3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速小幅转负,但从规模看,以人民币计价看,3月进口规模相较2019年同期的3年复合增速为8.9%,本月数据转负或主要受去年同期的较高基数影响。我国外贸开局良好,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0%。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0%;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0%。 分国别看,3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756.36亿美元,占比15.0 %,东盟重新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0.4%,进口金额同比增长2.7%。对欧盟进出口总额687.2亿美元,占比13.6%,其中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1.4 %,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1.6 %。3月对美国进出口总额625.4亿美元,占比12.4%,其中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2.4%,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1.9%。从贸易差额看,3月我国的主要贸易顺差依然来自美国和欧盟,对美、欧顺差环比均明显上升。 能源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长较快。一季度主要出口产品中,同比增速较快的产品以周期品和工业半成品为主,其中,汽车和汽车底盘、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及集成电路等产品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87.10%、64.80%和23.20%;降幅较大的产品主要为粮食、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和家用电器等产品,同比降幅分别为13.40%、 7.60%和5.30%。进口方面,一季度中国能源进口的同比增速均较快,天然气、成品油及原油进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8.70%、46.70% 和39.40%;此外,钢材、铜材等周期品进口也维持较快增长。 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强劲。一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外贸的重要影响因素,肥料、钢材及石油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价格上涨明显。出口方面,价格增速较高的产品主要为肥料、钢材及铝材,三种产品均呈现出口量减价增;在成本和需求的双重助推下,汽车及底盘出口量价齐升。在进口金额同比增速较快的几类产品中,成品油、铜材进口量价齐升,钢材、原油进口量升价减。此外,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也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一季度我国粮食进出口均呈现量减价升。值得一提的是,2月以来,SCFI、CCFI等海运价格指数持续回落,或与国内疫情反复对供应链的冲击有关。 3月以来,国内经济受到部分地区疫情影响,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从前瞻指标—制造业PMI的细分项指标看,3月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以下。展望4月,预计疫情对供应链的扰动将持续存在,叠加去年二季度出口规模基数较高,预计当月出口同比增速将继续收窄。
3月进口同比增速小幅转负,出口维持平稳。东盟重新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外贸的重要影响因素。 3月进口同比增速小幅转负,出口表现稳健。3月当月,中国出口17,535.40亿元,同比增长12.90%;进口14,529.60亿元,同比下降1.70 %;贸易顺差3,005.80亿元。按美元计价,3月中国出口2,760.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0%;进口2,287.00亿美元,同比下降0.10 %;贸易顺差473.80亿美元;3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速小幅转负,但从规模看,以人民币计价看,3月进口规模相较2019年同期的3年复合增速为8.9%,本月数据转负或主要受去年同期的较高基数影响。我国外贸开局良好,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0%。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0%;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0%。 分国别看,3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756.36亿美元,占比15.0 %,东盟重新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0.4%,进口金额同比增长2.7%。对欧盟进出口总额687.2亿美元,占比13.6%,其中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1.4 %,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1.6 %。3月对美国进出口总额625.4亿美元,占比12.4%,其中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2.4%,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1.9%。从贸易差额看,3月我国的主要贸易顺差依然来自美国和欧盟,对美、欧顺差环比均明显上升。 能源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长较快。一季度主要出口产品中,同比增速较快的产品以周期品和工业半成品为主,其中,汽车和汽车底盘、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及集成电路等产品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87.10%、64.80%和23.20%;降幅较大的产品主要为粮食、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和家用电器等产品,同比降幅分别为13.40%、 7.60%和5.30%。进口方面,一季度中国能源进口的同比增速均较快,天然气、成品油及原油进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8.70%、46.70% 和39.40%;此外,钢材、铜材等周期品进口也维持较快增长。 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强劲。一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外贸的重要影响因素,肥料、钢材及石油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价格上涨明显。出口方面,价格增速较高的产品主要为肥料、钢材及铝材,三种产品均呈现出口量减价增;在成本和需求的双重助推下,汽车及底盘出口量价齐升。在进口金额同比增速较快的几类产品中,成品油、铜材进口量价齐升,钢材、原油进口量升价减。此外,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也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一季度我国粮食进出口均呈现量减价升。值得一提的是,2月以来,SCFI、CCFI等海运价格指数持续回落,或与国内疫情反复对供应链的冲击有关。 3月以来,国内经济受到部分地区疫情影响,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从前瞻指标—制造业PMI的细分项指标看,3月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以下。展望4月,预计疫情对供应链的扰动将持续存在,叠加去年二季度出口规模基数较高,预计当月出口同比增速将继续收窄。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