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固收|转债】短逻辑由外转内,长主线尚待形成——转债策略周报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固收|转债】短逻辑由外转内,长主线尚待形成——转债策略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殷 超 S0570119010004 研究员 张劭文 S0570120070178 联系人 报告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10日 按合规要求,报告全文参见行知APP 摘 要 核心观点 节后疫情等扰动未除、存量博弈格局不改又逢业绩窗口,股市难过高期待。中期转机仍需要时间,好在政策预期、技术指标等信号仍在强化,股指跌破前低的可能性不大。市场的焦点从俄乌冲突转为疫情及其衍生的政策博弈,缺少明显的中长期主线。转债估值受股市和供给影响继续下探,但整体性价比仍不佳。我们仍建议投资者在股市趋势还不明朗的时候继续保持中低仓位,但逢调整可小幅增持,多自下而上寻找机会。在择券上,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其次是债股性平衡品种。此外,近期条款博弈空间有所增加,关注其中诉求较强的品种。 股市展望:股市磨底判断不改,热点由外转内 清明节后大环境对股市略偏不利,年报窗口、资金不足、主流赛道股业绩下修等因素拖累,而疫情、俄乌等扰动仍存。但股市本身的中期高赔率没有被破坏,见底信号逐步加强,股指跌破前低的可能不大。展望后市,指数大概率继续构筑U形底,把握外部俄乌冲突-抗通胀-美联储加息、内部疫情-稳增长两条主线,左侧布局被错杀的主流赛道品种,先价值后成长,关注安全和自主可控、资源品,以及政策和疫情受益品种。市场的焦点都是短逻辑,长线逻辑还没有出现,这给操作带来难度。 风格上:价值>成长;行业上:政策>产业>题材 行业上,我们坚持:1、聚焦政策,包括自主可控、新基建、碳中和、地产等;2、聚焦题材,包括数字经济、通胀受益、疫情防控等;3、聚焦产业,主要关注中观链条、多寻找主流赛道中的错杀机会,包括光伏、半导体、CXO。风格上,我们的看法是:1、短期价值仍优于成长。近期反弹力度上证50>沪深300>中小板>创业板;2、中期价值将渐渐让位于成长,经济底之后成长更是确定性占优。继续规避传统制造和一般消费。 转债展望:绝对吸引力不高,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债股性平衡品种等机会 股指赔率高、胜率边际改善的基本结论不改。转债估值在股市疲弱、供给冲击双重影响下继续下探,已接近去年10月初水平但还没有绝对吸引力,性价比略不及股市。我们的具体建议是:第一、股市趋势还不明朗,没有理由支持大幅做多转债,继续保持中低仓位,对部分个券可小幅增持;第二、转债市场大概率演绎结构性行情,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其次是债股性平衡品种,当然正股强劲是最大加分项;第三、股弱、盈利预期下行提供了条款博弈空间,关注久其、鲁泰、凤21等客观压力大、诉求强的品种。 上周有1家发布预案,5家通过证监会 上周发布预案的有1家,是金沃股份(3.10亿);拿到证监会批文的有5家,分别是禾丰股份(15.00亿)、贵州轮胎(18.00亿)、巨星农牧(10.00亿)、福莱特(40.00亿)、药石科技(11.50亿)。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冲击、国内外通胀继续加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 上周市场复盘与思考 节后稳增长板块继续发力,成长股受美联储缩表等影响表现低迷,股指继续处于震荡区间。盘面上,沪指低位震荡来到3252点位,深证成指三连阴跌至11959点位,创业板指跌至2570点。宏观方面,3月官方制造业PMI 49.5%,回落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 48.4%,回落3.2个百分点;订单及生产指数逆季节性回落至收缩区间,原材料涨幅扩大,疫情打断了经济复苏势头。4月6日,国常会再次释放较明确稳增长信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海外方面,美联储3月FOMC会议纪要指出最早将于5月缩表,强调抗通胀决心。市场方面,国常会再次明确政策底,投资者静待市场底,风格上短期价值板块略占优、但也存在天花板。一方面,政策拖底经济决心明确,仍是当前主线;另外,海外缩表节奏越发清晰,大盘成长股估值恐仍将被压制。但银行、地产等稳增长板块拉估值空间本身有限,很难带动股指走出底部;市场整体反弹可能仍需等待企稳后的盈利拐点信号。目前2021年年报已披露超过2/3,新能源、自主可控等板块景气度依旧占优,而整体盈利预期有所下降,市场逐步调整计入疫情和地缘冲突等变化对今年的盈利影响。部分高景气板块经前期调整后,估值与业绩成长性匹配度已较好,可适当布局。资金方面,上周日均交易额为9,386.79亿,北向资金整体净流出66亿元。 板块方面,上周建筑装饰领涨,钢铁、建筑材料涨幅居前,农林牧渔、电力设备、电子跌幅居前。国内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俄乌局势变动三大不确定性阻碍经济表现,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大基建与地产成为稳增长的两大发力反向。各省市陆续披露2022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与基建相关的水泥、钢铁、建材板块走高。生猪出栏量依旧保持高位,疫情严峻拖累消费表现,猪价依旧承压。电力设备板块上周延续调整,估值逐渐回归理性。 产业信息方面,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防护能力与个人信息保护,对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改进方向。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围绕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五大路线布局技术攻关任务,引领能源新业态发展。世卫组织网站发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专家评估报告》,肯定了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并鼓励成员国考虑中西医结合模式,中药概念股走高。房地产方面,各地调控政策边际宽松,稳增长诉求下地产板块迎接政策利好。光伏方面,根据硅业分会统计数据,今年3月国内多晶硅产量5.46万吨,环比增加4.4%;一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15.9万吨,同期进口量预计2.2万吨,总供应量约18.1万吨。硅料产能陆续释放,带动下游产销增长。 上周转债指数下跌0.52%,个券跌多涨少。存量方面,化工(天地、利尔)、建筑装饰(城市、精装、岩土、设研、交建)等涨幅领先,传媒(湖广)、电气设备(天合)、汽车(文灿)、医药生物(美诺、寿仙)、国防军工(火炬)等跌幅较大。转债市场主要随正股下跌,估值相对稳定。受股市成长股影响,不少转债正股(中小市值)下跌,拖累转债表现。前期炒作类转债普遍回调,不过对指数影响有限。总的来看,转债短期估值大幅调整概率较低,股市磨底震荡期系统性机会仍不高,但个券结构性机会较前期有所增加。当前仍处新券发行旺季,上周共有4只新券上市(盘龙、宏丰、成银、上22),整体来看上市定位仍较高。其中,盘龙是中药属性的医药稀缺品种,上市前平价就超过228元,首日涨幅达到深交所理论上限57.30%,下周预计仍将上涨;成银定位相对合理,是较好的银行中盘配置品种。后市仍有11只左右待发新券,优质新券配置机会值得关注。 股市展望 节后股市乏善可陈,实际表现说明当前是“假强真弱”。其中,“假强”指的是,地产基建等大盘蓝筹看似涨幅居前,实则演绎的是估值修复及少量避险行情,沪深300相对节前上行不到2%、目前仅平于3月底。从绝对回报角度看,投资者的赚钱感受仍不佳;而“真弱”则是说,创业板、次新股等传统上本是赚钱效应较好的群体,但近期明显“跟跌不跟涨”,短短四个交易日,最大回撤几近5%。从相对回报角度看,重仓者当然体验就很差。 为何近期股市会是这样?扰动未除、存量博弈不改、时点欠佳。我们分析这可能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两大扰动并未明显向乐观情景演进。我们在上周报告(2022年4月5日转债策略周报——《股市还需要“更高维度”的触发剂》)中提到,疫情、俄乌是当前股市两大关键“外力”,其演化进度至少影响短期节奏。目前而言,俄乌战事“再生事端”、上海疫情还未见到拐点,股市想借力上行显然有难度;第二、存量博弈格局下再现大盘股抽取中小盘流动性现象。外部冲击下,稳增长诉求进一步强化,地产基建等在政策预期下修复估值。但增量资金还不充足,美联储加息及地缘冲突导致资金流出风险仍存,存量资金只能从中小盘、成长股流向大盘蓝筹或避险品种;第三、时点因素容易导致风险偏好下降。年报窗口是全年最关键的时点,一方面是年报和一季报几乎同时披露,两期信息量大对应业绩爆雷、商誉减值等风险自然增大。另一方面,TMT、军工以及偏成长的板块传统上就以博弈预期差为主,在业绩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容易下降。此外,3月美联储FOMC会议纪要显示,5月加息50BP几乎没有悬念并会同时启动缩表,这对成长股等长久期资产也更加不利。 有悲观者担心股市可能跌破前低,但我们认为不需要过度担忧。投资者不妨简扼三问: 第一、大环境有更不利变化吗?并没有。近期扰动影响的是节奏不是方向,我们一直强调当下股市就是输时间不输空间,疫情和俄乌两个关键事件只是未演进到乐观情景,但也没有变得更差。国内多地新增已经清零,上海疫情得到更高重视, 中央严控基调不改。而俄乌战事近期变化也并不“致命”,边打边谈窗口仍然开放。上述事件的衍生问题并没有增加,投资者担忧的无非是盈利预期下行和美联储加息问题,二者早就反映在市场变化中,变数在于其幅度和节奏。 第二、政策底支撑力度减弱了吗?也没有。无论事前还是事后去看,政策底都不是单指一天或一次,而是一系列政策的合力。3月16日的金融委最大的意义还是通过定调稳定市场信心,在4月的政治局会议中还可能被继续强化。历史上看,高层在重要会议之后还会释放政策组合拳,譬如降准、定向呵护、新一轮基建发力等。何况当前在内外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压力还在增大。 第三、市场底信号有没有显示出积极变化?显然是有。我们再简单更新下几个股市见底信号的状态:1、状态不变继续支持股市筑底的是机构仓位(保持历史低位)、产业资本增持(案例仍在增加)、M1同比增速(低点)、破净股/新股破发比例(与18年底接近);2、仍在改善、越来越有利的是股市估值(PE TTM近5年分位数,4月1日0.42→4月9日0.33)、股指技术指标(RSI等进入超卖区间)、融券余额(4月9日达到584亿,近18个月最低点;3、还未进入有利区间的只有成交量和换手率。历史来看,90日累计换手率在阶段性底部最多不超过120%,目前万得全A该指标在155%左右,显然还有一定调整空间。总体来看,大多数信号仍较为有利,继续支撑股指寻底,但众多因素想要形成共振仍需要时间。 弱市环境下,抓主线需要更清晰的逻辑链条。在此,我们建议是把握两条主线: 主线一是俄乌冲突-抗通胀-美联储加息(海外)。逻辑链条是“俄乌冲突→世界格局变化→主要经济体周期错位→美联储加息/中国稳增长→全球滞涨风险→国内压力更大”。对应到操作和板块上,我们认为应该注意:1、外部不确定性大增,类似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刚爆发,高波动可能贯穿全年,有避险功能的板块及个股的风险偏好将被抬升;2、中游制造板块将再次直面成本压力,且是疫情之后第二轮大幅上涨,不少行业大概率已难堪重负;3、资源股、能源股、农业股短期景气上行,当然从中受益。但涨价本质上是战争带来的供给收缩,盈亏同源,与疫情类似、难以持续。 主线二是疫情冲击-稳增长(国内)。逻辑链条是“国内疫情→经济重镇停摆(沪深)→防控政策纠偏→需求萎缩明显→稳增长导向不变甚至强化”。对应到操作和板块上,我们同样有几点看法:1、疫情孕育题材、稳增长影响风格,二者都不以盈利为核心逻辑,因此很难对应到长期业绩增长。当然,今年是换届之年,稳增长的力度可能大于其他年份;2、地产等板块近期上涨实质上是政策矫正+预期差的兑现,但中长期问题没有解决,因此交易的仍是估值修复价值;3、存量博弈下,大盘品种抽取中小盘品种流动性上涨是常事,资金面未转好的情况下稳增长对股市而言更像是双刃剑。 两条主线的合力的结果可能是对分子与分母逻辑的双重挑战。合力的作用路径可能是“俄乌+疫情→供求格局紊乱→业绩不确定性大增→赛道股“不赛道”,白马股“不白马”→投资者心态谨慎→资金存量甚至减量博弈”。两方面来看,减碳纠偏、稳增长、疫情反复压制了环保、新能源、大消费等板块的盈利预期,影响的是分子端;而战争、通胀、美联储加息、政治形势等提升了无风险利率和股权风险溢价,影响的是分母端。在分子与分母两端均偏不利的情况下,白马股和赛道股就分别容易出现业绩爆雷和估值大幅下杀风险,使得投资者一直保持谨慎心态,市场自然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主线。 策略方面,内外扰动仍在,股市还缺少强有力共振,但不改底部判断,破位风险不大。市场的焦点仍在短逻辑的疫情等方面,长期主线尚待形成。市场焦点还是围绕着俄乌冲突-抗通胀-美联储加息和国内疫情-稳增长两条主线展开,沿着安全、资源品、政策博弈、疫情受益等角度寻找机会。节后大环境对股市略偏不利,年报窗口、资金不足、主流赛道股业绩下修等因素拖慢寻底节奏,而疫情、俄乌等扰动压缩中期胜率。但客观来看,股市本身的高赔率没有被破坏,见底信号逐步加强,股指跌破前低的可能不大。展望后市,诸多外力演变进程更为关键。我们认为,扰动不改方向,指数大概率继续构筑U形底,把握抗通胀、稳增长两条主线,左侧布局被错杀的主流赛道品种,先价值后成长的思路不变,关注安全和自主可控、资源品,以及政策和疫情受益品种。当然,若俄乌、疫情等外力向不利方向发展,指数可能会继续下行并接近前低以完成二次探底,博弈新一轮政策发力+耐心等待成交量极度萎缩等信号出现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行业配置方面,我们建议: 一、聚焦产业,兼顾估值。主要自下而上,关注中观链条,近期仍建议关注主流赛道中的错杀机会。 1、光伏支线:N型电池、跟踪支架、组件; 2、半导体支线:国产芯片、IC设计、SiC; 二、聚焦政策,自上而下。我们建议优先关注业绩底+估值底已经浮现的品种,博弈修复但暂不高估上行空间。 1、自主可控支线:基础软件、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网络安全; 2、基建/新基建支线:新型电网、充电桩、智慧城市; 3、碳中和支线:氢燃料电池、加氢站、燃气、环保设备; 4、大金融支线:券商、保险。 三、聚焦题材,灵活交易。依托近期国内外宏观和行业事件,寻找主题性强的品种,以交易目的为主。 1、数字经济支线:XR硬件产业链、DDR5、MiniLED、机器视觉、智能座舱(HUD/天幕)。 2、俄乌/中东冲突支线:贵金属、焦煤、油气资源、军工主机厂、农产品等。 3、疫情反复支线:疫苗研制、检测试剂、防护装备。 转债展望 本周我们关注如下话题: 第一、对几类转债投资价值的讨论。 第一类、债性好+股性差,最值得讨论的是其中正股基本面较强的品种,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投资价值还不大。不难看出这类品种有几个特点:1、正股是大市值的行业龙头;2、市场关注度高,至少有5家以上卖方覆盖;3、转债已经进入转股期;4、转股价定在股价高点。简单比较下就可以发现,这类个券目前普遍处于“债性强+股性很差”的状态,最典型的莫过于立讯转债(绝对价格111.88元,平价50.65元,对应的平价溢价率120.87%),长汽(114.48元,69.29元,65.20%)、隆22(121.43元,82.15元,47.81%)、韦尔(123.46元,80.98元,52.45%)也类似。这类转债绝对价格均处于历史低点,但股性也几乎是历史最差水平,多数品种正股需要的预期涨幅短期难以实现,因此性价比无疑很差。 第二类、债性一般、股性略强,值得讨论的是其中的优质新券,投资价值有一定分化但整体都不差。一季度是传统的转债供给较为集中的时段,而近期又叠加了偏弱的股市环境,使得最近成为近几年难得的增持新券的良机。其中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绿动转债:1、正股为国资背景的固废处理企业,公司2017-2022年净利增速达28%,毛利保持在50%以上,且十四五规划中驱动垃圾焚烧行业刚性扩容,政策端有较强支撑;2、绿动转债绝对价格为112.41元,平价87.98元、对应平价溢价率27.76%,显然是股债性非常均衡的品种,即便股市存在不确定性,其风险回报比也好于大多数个券。而通22、锦浪、天奈、华友等也是近期上市,正股逻辑相对坚实的品种,当然性价比难比肩绿动。对转债投资者而言,股市市场底不远,系统性风险已经不大,此时对优质品种已经可以大胆进取,何况新券上市初期本就是收集筹码的重要时点。我们建议对该类品种根据正股未来一段时间的上涨预期动态权衡,择优而入。 第三类、债股性均好且较为平衡,其中中小市值、低关注度类品种占比高。与第一类相比,这类个券主要特点是:1、正股市值小、研究覆盖少,基本面缺乏关注当然也就没有预期;2、评级徘徊在入库门槛附近,多数为AA及以下,无机构重仓;3、在行业中可能属于跟随者或二三线企业,但不排除其成长为龙头的可能。若根据以上特点寻找,不难发现该类转债中高性价比占比不小(参照2020年8月30日转债策略周报——解密中证华泰转债价值指数),譬如普利、英特、苏租、双箭、苏利、龙大等。我们认为:1、投资者应该给予这类群体更高关注,提升其在组合中的总体占比;2、结构上,应综合市值、正股壁垒、行业前景对单个品种进行仓位选择,有利条件越多、仓位可以越大。 第二、近期转债条款博弈预期是否增强,哪些品种值得关注? 传统上,转债条款博弈背后发行人的动机多样,经验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1、规避回售压力从而下修转股价。回售意味着发行人有可能真金白银地偿还转债金额,是最真实的压力。而下修则可以使转债暂时“逃离”回售危险,因此下修配合回售是转债最经典和常规操作。当然,2010年后,回售条款已多数延后至转债存续期最后两年,因此当前更应关注老券的回售和到期压力。此外,对于低价转债而言,事件性回售(触发附加回售条款)也可能形成压力,从而带来条款博弈预期; 2、促转股类转债。近年来,转债条款博弈多数动机来自于促转股。对于进入存续期2-3年以上的转债,财务费用很可能成为不小的负担,尤其转债中有很多利润率偏低、规模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的板块和公司。这类转债往往促转股意愿更强,背后逻辑链条是:规模小、现金流差、利润薄导致信评难给出高评级?转债低评级对应同等级信用债的利率偏高、继续抬升财务成本负担?解决转债意愿很强。除财务以外,其他融资计划、对于正股价值和修正时点的把握也可能左右发行人修正的意愿; 3、上市不久的下修。可能与股东配售转债相关,随转债新规设立锁定期,此类修正时点也可能略有延后。 为什么当前转债条款博弈的预期有所增强?客观市场波动加上发行人意愿可能均是推动力量。一方面,经过年初股市和转债市场大幅波动,转债价格和平价水平显著下行,因而存在条款博弈预期的转债数量也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正股调整后可能出现错杀机会,发行人基于对基本面的自信,希望下修后获得转债“推倒重来”的机会,正股也可能在之后释放弹性。历史上看,多次集中下修均是在正股触底后,发行人把握机会推动转股促成,如2018年下半年、2021年初等;最后,根本上看,越来越多转债存续期大于1.5-2年,发行人也希望尽早促进转股(我们曾在去年年度展望(2021年11月15日转债年度策略——《暂居幽谷,迁于乔木》)中做过类似判断);尤其进入最后两年的转债更将感受到期和回售压力。对于部分公司,解决转债财务费用甚至可能是最快能实现的业绩拐点目标。今年以来,陆续有祥鑫、凯中、卡倍、赛伍等数只转债完成下修或提请董事会审议,类似祥鑫、赛伍就显示了较强的促转股意愿,兼具不错的促转股能力。 当前市场中哪些品种还存在条款博弈可能?遵循上述逻辑和经验,我们进行了简单梳理。首先,需考察进入存续最后两年的老券,其条款博弈的可能性;其次,判断转债的促转股意愿,包括存续时间、财务费用压力(财务费用率与净利率的比较)、经营或转型压力、转债存量规模等因素。此外,对投资者而言,是否值得介入条款博弈机会,也应当与转债价格信息(是否已经涵盖下修预期)、促转股能力(正股景气度)相关。值得一提的是,新规施行后,部分转债发行人发布了“不下修”公告,虽然这并不是新规要求所必须的,但也能辅助排除条款博弈可能。 具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转债市场中值得关注的条款博弈预期品种包括:1、存在回售和到期压力的,久其(2019、2021年曾经下修,移通纠纷落地)、铁汉值得关注;2、促转股预期上,纺服链条有望受益海外需求修复和国内品类后续反弹,值得关注的包括鲁泰、天创、凤21等;公用板块中的环保、燃气有望受益于减碳持续推进和天然气涨价,包括长集、维尔、首华等;其他博弈困境反转标的,包括计算机和新基建相关(汉得、烽火等)、消费类(雪榕、新乳、家悦等)、电子类(PCB崇达、Sip封装环旭)等。 策略方面,转债还缺乏绝对吸引力,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债股性平衡品种,适当增加对条款博弈品种的挖掘。节后股市分化明显,价值强于成长、大盘好于小盘。虽然疫情、俄乌等事件有一定干扰,但股指赔率高、胜率边际改善的基本结论不改。转债估值在股市疲弱、供给冲击双重影响下继续下探,已接近去年10月初水平但还没有绝对吸引力,性价比略不及股市。我们的具体建议是:第一、股市趋势还不明朗,没有理由支持大幅做多转债,继续保持中低仓位,对部分个券可小幅增持;第二、转债市场大概率演绎结构性行情,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其次是债股性平衡品种,当然正股强劲是最大加分项;第三、股弱、盈利预期下行提供了条款博弈的空间,关注久其、鲁泰、凤21等客观压力大、诉求强的品种。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04月10日发布的研报《短逻辑由外转内,长主线尚待形成》,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华泰固收 · 张继强团队 欢迎关注【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 感谢您与我们共同分享固收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教训, 愿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殷 超 S0570119010004 研究员 张劭文 S0570120070178 联系人 报告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10日 按合规要求,报告全文参见行知APP 摘 要 核心观点 节后疫情等扰动未除、存量博弈格局不改又逢业绩窗口,股市难过高期待。中期转机仍需要时间,好在政策预期、技术指标等信号仍在强化,股指跌破前低的可能性不大。市场的焦点从俄乌冲突转为疫情及其衍生的政策博弈,缺少明显的中长期主线。转债估值受股市和供给影响继续下探,但整体性价比仍不佳。我们仍建议投资者在股市趋势还不明朗的时候继续保持中低仓位,但逢调整可小幅增持,多自下而上寻找机会。在择券上,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其次是债股性平衡品种。此外,近期条款博弈空间有所增加,关注其中诉求较强的品种。 股市展望:股市磨底判断不改,热点由外转内 清明节后大环境对股市略偏不利,年报窗口、资金不足、主流赛道股业绩下修等因素拖累,而疫情、俄乌等扰动仍存。但股市本身的中期高赔率没有被破坏,见底信号逐步加强,股指跌破前低的可能不大。展望后市,指数大概率继续构筑U形底,把握外部俄乌冲突-抗通胀-美联储加息、内部疫情-稳增长两条主线,左侧布局被错杀的主流赛道品种,先价值后成长,关注安全和自主可控、资源品,以及政策和疫情受益品种。市场的焦点都是短逻辑,长线逻辑还没有出现,这给操作带来难度。 风格上:价值>成长;行业上:政策>产业>题材 行业上,我们坚持:1、聚焦政策,包括自主可控、新基建、碳中和、地产等;2、聚焦题材,包括数字经济、通胀受益、疫情防控等;3、聚焦产业,主要关注中观链条、多寻找主流赛道中的错杀机会,包括光伏、半导体、CXO。风格上,我们的看法是:1、短期价值仍优于成长。近期反弹力度上证50>沪深300>中小板>创业板;2、中期价值将渐渐让位于成长,经济底之后成长更是确定性占优。继续规避传统制造和一般消费。 转债展望:绝对吸引力不高,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债股性平衡品种等机会 股指赔率高、胜率边际改善的基本结论不改。转债估值在股市疲弱、供给冲击双重影响下继续下探,已接近去年10月初水平但还没有绝对吸引力,性价比略不及股市。我们的具体建议是:第一、股市趋势还不明朗,没有理由支持大幅做多转债,继续保持中低仓位,对部分个券可小幅增持;第二、转债市场大概率演绎结构性行情,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其次是债股性平衡品种,当然正股强劲是最大加分项;第三、股弱、盈利预期下行提供了条款博弈空间,关注久其、鲁泰、凤21等客观压力大、诉求强的品种。 上周有1家发布预案,5家通过证监会 上周发布预案的有1家,是金沃股份(3.10亿);拿到证监会批文的有5家,分别是禾丰股份(15.00亿)、贵州轮胎(18.00亿)、巨星农牧(10.00亿)、福莱特(40.00亿)、药石科技(11.50亿)。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冲击、国内外通胀继续加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 上周市场复盘与思考 节后稳增长板块继续发力,成长股受美联储缩表等影响表现低迷,股指继续处于震荡区间。盘面上,沪指低位震荡来到3252点位,深证成指三连阴跌至11959点位,创业板指跌至2570点。宏观方面,3月官方制造业PMI 49.5%,回落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 48.4%,回落3.2个百分点;订单及生产指数逆季节性回落至收缩区间,原材料涨幅扩大,疫情打断了经济复苏势头。4月6日,国常会再次释放较明确稳增长信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海外方面,美联储3月FOMC会议纪要指出最早将于5月缩表,强调抗通胀决心。市场方面,国常会再次明确政策底,投资者静待市场底,风格上短期价值板块略占优、但也存在天花板。一方面,政策拖底经济决心明确,仍是当前主线;另外,海外缩表节奏越发清晰,大盘成长股估值恐仍将被压制。但银行、地产等稳增长板块拉估值空间本身有限,很难带动股指走出底部;市场整体反弹可能仍需等待企稳后的盈利拐点信号。目前2021年年报已披露超过2/3,新能源、自主可控等板块景气度依旧占优,而整体盈利预期有所下降,市场逐步调整计入疫情和地缘冲突等变化对今年的盈利影响。部分高景气板块经前期调整后,估值与业绩成长性匹配度已较好,可适当布局。资金方面,上周日均交易额为9,386.79亿,北向资金整体净流出66亿元。 板块方面,上周建筑装饰领涨,钢铁、建筑材料涨幅居前,农林牧渔、电力设备、电子跌幅居前。国内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俄乌局势变动三大不确定性阻碍经济表现,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大基建与地产成为稳增长的两大发力反向。各省市陆续披露2022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与基建相关的水泥、钢铁、建材板块走高。生猪出栏量依旧保持高位,疫情严峻拖累消费表现,猪价依旧承压。电力设备板块上周延续调整,估值逐渐回归理性。 产业信息方面,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防护能力与个人信息保护,对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改进方向。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围绕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五大路线布局技术攻关任务,引领能源新业态发展。世卫组织网站发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专家评估报告》,肯定了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并鼓励成员国考虑中西医结合模式,中药概念股走高。房地产方面,各地调控政策边际宽松,稳增长诉求下地产板块迎接政策利好。光伏方面,根据硅业分会统计数据,今年3月国内多晶硅产量5.46万吨,环比增加4.4%;一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15.9万吨,同期进口量预计2.2万吨,总供应量约18.1万吨。硅料产能陆续释放,带动下游产销增长。 上周转债指数下跌0.52%,个券跌多涨少。存量方面,化工(天地、利尔)、建筑装饰(城市、精装、岩土、设研、交建)等涨幅领先,传媒(湖广)、电气设备(天合)、汽车(文灿)、医药生物(美诺、寿仙)、国防军工(火炬)等跌幅较大。转债市场主要随正股下跌,估值相对稳定。受股市成长股影响,不少转债正股(中小市值)下跌,拖累转债表现。前期炒作类转债普遍回调,不过对指数影响有限。总的来看,转债短期估值大幅调整概率较低,股市磨底震荡期系统性机会仍不高,但个券结构性机会较前期有所增加。当前仍处新券发行旺季,上周共有4只新券上市(盘龙、宏丰、成银、上22),整体来看上市定位仍较高。其中,盘龙是中药属性的医药稀缺品种,上市前平价就超过228元,首日涨幅达到深交所理论上限57.30%,下周预计仍将上涨;成银定位相对合理,是较好的银行中盘配置品种。后市仍有11只左右待发新券,优质新券配置机会值得关注。 股市展望 节后股市乏善可陈,实际表现说明当前是“假强真弱”。其中,“假强”指的是,地产基建等大盘蓝筹看似涨幅居前,实则演绎的是估值修复及少量避险行情,沪深300相对节前上行不到2%、目前仅平于3月底。从绝对回报角度看,投资者的赚钱感受仍不佳;而“真弱”则是说,创业板、次新股等传统上本是赚钱效应较好的群体,但近期明显“跟跌不跟涨”,短短四个交易日,最大回撤几近5%。从相对回报角度看,重仓者当然体验就很差。 为何近期股市会是这样?扰动未除、存量博弈不改、时点欠佳。我们分析这可能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两大扰动并未明显向乐观情景演进。我们在上周报告(2022年4月5日转债策略周报——《股市还需要“更高维度”的触发剂》)中提到,疫情、俄乌是当前股市两大关键“外力”,其演化进度至少影响短期节奏。目前而言,俄乌战事“再生事端”、上海疫情还未见到拐点,股市想借力上行显然有难度;第二、存量博弈格局下再现大盘股抽取中小盘流动性现象。外部冲击下,稳增长诉求进一步强化,地产基建等在政策预期下修复估值。但增量资金还不充足,美联储加息及地缘冲突导致资金流出风险仍存,存量资金只能从中小盘、成长股流向大盘蓝筹或避险品种;第三、时点因素容易导致风险偏好下降。年报窗口是全年最关键的时点,一方面是年报和一季报几乎同时披露,两期信息量大对应业绩爆雷、商誉减值等风险自然增大。另一方面,TMT、军工以及偏成长的板块传统上就以博弈预期差为主,在业绩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容易下降。此外,3月美联储FOMC会议纪要显示,5月加息50BP几乎没有悬念并会同时启动缩表,这对成长股等长久期资产也更加不利。 有悲观者担心股市可能跌破前低,但我们认为不需要过度担忧。投资者不妨简扼三问: 第一、大环境有更不利变化吗?并没有。近期扰动影响的是节奏不是方向,我们一直强调当下股市就是输时间不输空间,疫情和俄乌两个关键事件只是未演进到乐观情景,但也没有变得更差。国内多地新增已经清零,上海疫情得到更高重视, 中央严控基调不改。而俄乌战事近期变化也并不“致命”,边打边谈窗口仍然开放。上述事件的衍生问题并没有增加,投资者担忧的无非是盈利预期下行和美联储加息问题,二者早就反映在市场变化中,变数在于其幅度和节奏。 第二、政策底支撑力度减弱了吗?也没有。无论事前还是事后去看,政策底都不是单指一天或一次,而是一系列政策的合力。3月16日的金融委最大的意义还是通过定调稳定市场信心,在4月的政治局会议中还可能被继续强化。历史上看,高层在重要会议之后还会释放政策组合拳,譬如降准、定向呵护、新一轮基建发力等。何况当前在内外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压力还在增大。 第三、市场底信号有没有显示出积极变化?显然是有。我们再简单更新下几个股市见底信号的状态:1、状态不变继续支持股市筑底的是机构仓位(保持历史低位)、产业资本增持(案例仍在增加)、M1同比增速(低点)、破净股/新股破发比例(与18年底接近);2、仍在改善、越来越有利的是股市估值(PE TTM近5年分位数,4月1日0.42→4月9日0.33)、股指技术指标(RSI等进入超卖区间)、融券余额(4月9日达到584亿,近18个月最低点;3、还未进入有利区间的只有成交量和换手率。历史来看,90日累计换手率在阶段性底部最多不超过120%,目前万得全A该指标在155%左右,显然还有一定调整空间。总体来看,大多数信号仍较为有利,继续支撑股指寻底,但众多因素想要形成共振仍需要时间。 弱市环境下,抓主线需要更清晰的逻辑链条。在此,我们建议是把握两条主线: 主线一是俄乌冲突-抗通胀-美联储加息(海外)。逻辑链条是“俄乌冲突→世界格局变化→主要经济体周期错位→美联储加息/中国稳增长→全球滞涨风险→国内压力更大”。对应到操作和板块上,我们认为应该注意:1、外部不确定性大增,类似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刚爆发,高波动可能贯穿全年,有避险功能的板块及个股的风险偏好将被抬升;2、中游制造板块将再次直面成本压力,且是疫情之后第二轮大幅上涨,不少行业大概率已难堪重负;3、资源股、能源股、农业股短期景气上行,当然从中受益。但涨价本质上是战争带来的供给收缩,盈亏同源,与疫情类似、难以持续。 主线二是疫情冲击-稳增长(国内)。逻辑链条是“国内疫情→经济重镇停摆(沪深)→防控政策纠偏→需求萎缩明显→稳增长导向不变甚至强化”。对应到操作和板块上,我们同样有几点看法:1、疫情孕育题材、稳增长影响风格,二者都不以盈利为核心逻辑,因此很难对应到长期业绩增长。当然,今年是换届之年,稳增长的力度可能大于其他年份;2、地产等板块近期上涨实质上是政策矫正+预期差的兑现,但中长期问题没有解决,因此交易的仍是估值修复价值;3、存量博弈下,大盘品种抽取中小盘品种流动性上涨是常事,资金面未转好的情况下稳增长对股市而言更像是双刃剑。 两条主线的合力的结果可能是对分子与分母逻辑的双重挑战。合力的作用路径可能是“俄乌+疫情→供求格局紊乱→业绩不确定性大增→赛道股“不赛道”,白马股“不白马”→投资者心态谨慎→资金存量甚至减量博弈”。两方面来看,减碳纠偏、稳增长、疫情反复压制了环保、新能源、大消费等板块的盈利预期,影响的是分子端;而战争、通胀、美联储加息、政治形势等提升了无风险利率和股权风险溢价,影响的是分母端。在分子与分母两端均偏不利的情况下,白马股和赛道股就分别容易出现业绩爆雷和估值大幅下杀风险,使得投资者一直保持谨慎心态,市场自然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主线。 策略方面,内外扰动仍在,股市还缺少强有力共振,但不改底部判断,破位风险不大。市场的焦点仍在短逻辑的疫情等方面,长期主线尚待形成。市场焦点还是围绕着俄乌冲突-抗通胀-美联储加息和国内疫情-稳增长两条主线展开,沿着安全、资源品、政策博弈、疫情受益等角度寻找机会。节后大环境对股市略偏不利,年报窗口、资金不足、主流赛道股业绩下修等因素拖慢寻底节奏,而疫情、俄乌等扰动压缩中期胜率。但客观来看,股市本身的高赔率没有被破坏,见底信号逐步加强,股指跌破前低的可能不大。展望后市,诸多外力演变进程更为关键。我们认为,扰动不改方向,指数大概率继续构筑U形底,把握抗通胀、稳增长两条主线,左侧布局被错杀的主流赛道品种,先价值后成长的思路不变,关注安全和自主可控、资源品,以及政策和疫情受益品种。当然,若俄乌、疫情等外力向不利方向发展,指数可能会继续下行并接近前低以完成二次探底,博弈新一轮政策发力+耐心等待成交量极度萎缩等信号出现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行业配置方面,我们建议: 一、聚焦产业,兼顾估值。主要自下而上,关注中观链条,近期仍建议关注主流赛道中的错杀机会。 1、光伏支线:N型电池、跟踪支架、组件; 2、半导体支线:国产芯片、IC设计、SiC; 二、聚焦政策,自上而下。我们建议优先关注业绩底+估值底已经浮现的品种,博弈修复但暂不高估上行空间。 1、自主可控支线:基础软件、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网络安全; 2、基建/新基建支线:新型电网、充电桩、智慧城市; 3、碳中和支线:氢燃料电池、加氢站、燃气、环保设备; 4、大金融支线:券商、保险。 三、聚焦题材,灵活交易。依托近期国内外宏观和行业事件,寻找主题性强的品种,以交易目的为主。 1、数字经济支线:XR硬件产业链、DDR5、MiniLED、机器视觉、智能座舱(HUD/天幕)。 2、俄乌/中东冲突支线:贵金属、焦煤、油气资源、军工主机厂、农产品等。 3、疫情反复支线:疫苗研制、检测试剂、防护装备。 转债展望 本周我们关注如下话题: 第一、对几类转债投资价值的讨论。 第一类、债性好+股性差,最值得讨论的是其中正股基本面较强的品种,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投资价值还不大。不难看出这类品种有几个特点:1、正股是大市值的行业龙头;2、市场关注度高,至少有5家以上卖方覆盖;3、转债已经进入转股期;4、转股价定在股价高点。简单比较下就可以发现,这类个券目前普遍处于“债性强+股性很差”的状态,最典型的莫过于立讯转债(绝对价格111.88元,平价50.65元,对应的平价溢价率120.87%),长汽(114.48元,69.29元,65.20%)、隆22(121.43元,82.15元,47.81%)、韦尔(123.46元,80.98元,52.45%)也类似。这类转债绝对价格均处于历史低点,但股性也几乎是历史最差水平,多数品种正股需要的预期涨幅短期难以实现,因此性价比无疑很差。 第二类、债性一般、股性略强,值得讨论的是其中的优质新券,投资价值有一定分化但整体都不差。一季度是传统的转债供给较为集中的时段,而近期又叠加了偏弱的股市环境,使得最近成为近几年难得的增持新券的良机。其中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绿动转债:1、正股为国资背景的固废处理企业,公司2017-2022年净利增速达28%,毛利保持在50%以上,且十四五规划中驱动垃圾焚烧行业刚性扩容,政策端有较强支撑;2、绿动转债绝对价格为112.41元,平价87.98元、对应平价溢价率27.76%,显然是股债性非常均衡的品种,即便股市存在不确定性,其风险回报比也好于大多数个券。而通22、锦浪、天奈、华友等也是近期上市,正股逻辑相对坚实的品种,当然性价比难比肩绿动。对转债投资者而言,股市市场底不远,系统性风险已经不大,此时对优质品种已经可以大胆进取,何况新券上市初期本就是收集筹码的重要时点。我们建议对该类品种根据正股未来一段时间的上涨预期动态权衡,择优而入。 第三类、债股性均好且较为平衡,其中中小市值、低关注度类品种占比高。与第一类相比,这类个券主要特点是:1、正股市值小、研究覆盖少,基本面缺乏关注当然也就没有预期;2、评级徘徊在入库门槛附近,多数为AA及以下,无机构重仓;3、在行业中可能属于跟随者或二三线企业,但不排除其成长为龙头的可能。若根据以上特点寻找,不难发现该类转债中高性价比占比不小(参照2020年8月30日转债策略周报——解密中证华泰转债价值指数),譬如普利、英特、苏租、双箭、苏利、龙大等。我们认为:1、投资者应该给予这类群体更高关注,提升其在组合中的总体占比;2、结构上,应综合市值、正股壁垒、行业前景对单个品种进行仓位选择,有利条件越多、仓位可以越大。 第二、近期转债条款博弈预期是否增强,哪些品种值得关注? 传统上,转债条款博弈背后发行人的动机多样,经验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1、规避回售压力从而下修转股价。回售意味着发行人有可能真金白银地偿还转债金额,是最真实的压力。而下修则可以使转债暂时“逃离”回售危险,因此下修配合回售是转债最经典和常规操作。当然,2010年后,回售条款已多数延后至转债存续期最后两年,因此当前更应关注老券的回售和到期压力。此外,对于低价转债而言,事件性回售(触发附加回售条款)也可能形成压力,从而带来条款博弈预期; 2、促转股类转债。近年来,转债条款博弈多数动机来自于促转股。对于进入存续期2-3年以上的转债,财务费用很可能成为不小的负担,尤其转债中有很多利润率偏低、规模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的板块和公司。这类转债往往促转股意愿更强,背后逻辑链条是:规模小、现金流差、利润薄导致信评难给出高评级?转债低评级对应同等级信用债的利率偏高、继续抬升财务成本负担?解决转债意愿很强。除财务以外,其他融资计划、对于正股价值和修正时点的把握也可能左右发行人修正的意愿; 3、上市不久的下修。可能与股东配售转债相关,随转债新规设立锁定期,此类修正时点也可能略有延后。 为什么当前转债条款博弈的预期有所增强?客观市场波动加上发行人意愿可能均是推动力量。一方面,经过年初股市和转债市场大幅波动,转债价格和平价水平显著下行,因而存在条款博弈预期的转债数量也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正股调整后可能出现错杀机会,发行人基于对基本面的自信,希望下修后获得转债“推倒重来”的机会,正股也可能在之后释放弹性。历史上看,多次集中下修均是在正股触底后,发行人把握机会推动转股促成,如2018年下半年、2021年初等;最后,根本上看,越来越多转债存续期大于1.5-2年,发行人也希望尽早促进转股(我们曾在去年年度展望(2021年11月15日转债年度策略——《暂居幽谷,迁于乔木》)中做过类似判断);尤其进入最后两年的转债更将感受到期和回售压力。对于部分公司,解决转债财务费用甚至可能是最快能实现的业绩拐点目标。今年以来,陆续有祥鑫、凯中、卡倍、赛伍等数只转债完成下修或提请董事会审议,类似祥鑫、赛伍就显示了较强的促转股意愿,兼具不错的促转股能力。 当前市场中哪些品种还存在条款博弈可能?遵循上述逻辑和经验,我们进行了简单梳理。首先,需考察进入存续最后两年的老券,其条款博弈的可能性;其次,判断转债的促转股意愿,包括存续时间、财务费用压力(财务费用率与净利率的比较)、经营或转型压力、转债存量规模等因素。此外,对投资者而言,是否值得介入条款博弈机会,也应当与转债价格信息(是否已经涵盖下修预期)、促转股能力(正股景气度)相关。值得一提的是,新规施行后,部分转债发行人发布了“不下修”公告,虽然这并不是新规要求所必须的,但也能辅助排除条款博弈可能。 具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转债市场中值得关注的条款博弈预期品种包括:1、存在回售和到期压力的,久其(2019、2021年曾经下修,移通纠纷落地)、铁汉值得关注;2、促转股预期上,纺服链条有望受益海外需求修复和国内品类后续反弹,值得关注的包括鲁泰、天创、凤21等;公用板块中的环保、燃气有望受益于减碳持续推进和天然气涨价,包括长集、维尔、首华等;其他博弈困境反转标的,包括计算机和新基建相关(汉得、烽火等)、消费类(雪榕、新乳、家悦等)、电子类(PCB崇达、Sip封装环旭)等。 策略方面,转债还缺乏绝对吸引力,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债股性平衡品种,适当增加对条款博弈品种的挖掘。节后股市分化明显,价值强于成长、大盘好于小盘。虽然疫情、俄乌等事件有一定干扰,但股指赔率高、胜率边际改善的基本结论不改。转债估值在股市疲弱、供给冲击双重影响下继续下探,已接近去年10月初水平但还没有绝对吸引力,性价比略不及股市。我们的具体建议是:第一、股市趋势还不明朗,没有理由支持大幅做多转债,继续保持中低仓位,对部分个券可小幅增持;第二、转债市场大概率演绎结构性行情,优先关注优质新券、其次是债股性平衡品种,当然正股强劲是最大加分项;第三、股弱、盈利预期下行提供了条款博弈的空间,关注久其、鲁泰、凤21等客观压力大、诉求强的品种。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04月10日发布的研报《短逻辑由外转内,长主线尚待形成》,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华泰固收 · 张继强团队 欢迎关注【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 感谢您与我们共同分享固收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教训, 愿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