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创·每日最强音】长周期比较下的地产债策略形势|固收+汽车+金工(20220408)

【华创·每日最强音】长周期比较下的地产债策略形势|固收+汽车+金工(20220408)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创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0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每日最强音】长周期比较下的地产债策略形势|固收+汽车+金工(20220408)》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每日最强音0408 音频: 进度条 00:00 02:28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创见·华创证券机构客户服务平台 最新最全投研资讯一键即达! 重点推荐 华创固收 2022/4/7 地产债策略形势分析 1、2022年地产债与2021年煤炭债的对比:目前的民企地产债,相较于2021年的煤炭债右侧机会而言,当前尚难言右侧。1)从违约与后续进展来看,永煤违约后偿付,而恒大未违约,但负面多,行业内民企“展期”频繁出现;2)从基本面来看,永煤违约后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并保持高位,而现在民企地产销售尚未显著改善;3)从政策面来看,永煤违约后山西省政府召开恳谈会、企业调研活动,后续公开舆情持续发声,而民企地产有维稳政策,但并无强调房企债券不违约的政策;4)从消息面来看,永煤违约后并无新增煤企负面信息,而民企地产债基本每月都会出现客观的负面信息;5)从市场层面来看,债券最低成交价格80元左右,价格不含违约预期,而民企地产债成交均价50-60元,价格隐含违约预期;6)从研究人员来看,周期研究员人力充沛,而民企地产债波动时,部分机构系统性减仓、人力减少;7)从估值波动期来看,2020年11月永煤发生违约,2021年4月煤炭债价格出现回暖,地产债目前左侧时间过长过深,右侧待出现。 2、地产债达到右侧面临的困难与前置条件:当前地产债若想达成右侧,主要面临如下几条困难:1)信用债市场高收益债投资者仍有限;2)信用债市场出现中债估值-票面利率>300BP的估值波动后,很少出现能恢复正常融资的主体;3)国企违约可以修复,民企信心难以复原。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地产债要达到右侧,出现价格层面的显著修复,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前置条件:1)负面信息减少;2)销售显著改善;3)价格相对筑底,即价格严重偏离中债估值的异常成交减少;4)机构“一刀切”减少。 3、本轮房企展期、违约潮的投资反思:从信用策略角度,考虑到未来的投资启示,本轮行情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反思与总结:1)关注行业基本面转弱风险;2)关注网红企业舆论讨论风险;3)关注信用债市场版块联动风险;4)关注政策解读风险。 房地产市场、地产债短期跟踪 1、在政策方面,释放了房地产维稳信号,从政策维稳到市场信心的提振与行业基本面转暖,仍需时间;2、基本面跟踪,地产开发投资改善,融资全面收缩,拿地量价齐跌,销售去化较慢,房价增长分化;3、市场估值走势跟踪,地产企业主体估值分化较为明显,估值较高的基本是民企地产,而估值较低的基本是国企地产;4、行业信用利差走势跟踪,自今年1月以来,地产民企信用利差大幅走阔,目前已达到140%;5、地产主体展期、违约情况跟踪,目前信用债市场的板块意识和风险传染效应越来越强;6、地产债存量情况跟踪,地产债从2015年的占比偏低,再到2018年占比达到巅峰,而其后地产债占信用债市场的比重已经由最高点的8.46%降为6.41%,占比仍在持续下降。 地产行业长期问题与因素分析 1、历史周期中都包含房价大涨,本轮很难预判。地产周期和房价密切相关,现在房地产景气度处于历史低位,但未负增长。2、居民杠杆率情况分析,我国居民部门负债和杠杆较高,是导致目前房产需求略有透支的因素之一,未来加杠杆买房的空间受限。3、城镇化率方面仍有支撑,我国当前城镇化率水平为64.72%,正处于城镇化加速的阶段,不同城市地产需求的分化趋势较明显,高能级的城市更会产生增量的地产需求。4、其他因素汇总分析:1)人口年龄结构方面,我国适龄购房人口总数下降,长期商品房购房需求缩减。2)限购政策下与基尼系数方面,热点城市限购政策抑制了高收入人群的炒房需求,以及我国基尼系数高,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短期受影响。3)居民资产配置风格方面,投资性需求受影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维稳政策不及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固收】长周期比较下的地产债策略形势》 华创汽车 2022/4/7 受大宗原材料等因素影响,汽车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均在上升。自4Q20开始,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叠加芯片短缺、政策退坡等因素,汽车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均有上升。虽然直销和经销模式的不同会引起消费者对价格上涨感知不同,但理性购车仍会对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体系化对比。 燃油车:车价隐性变贵,油价上涨抑制中低端需求。 购置价格: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的GAIN价格数据,1M22乘用车市场均价为16.5万元/同比+0.9万元,均价自4M21开始快速上行,高点为11M21的17.0万元。1M18/1M19/1M20均价分别为14.2/14.1/15.0万元,年内涨跌波动在0.4万元以内。我们估计2021年开始的均价提升主要因为:1)芯片短缺下,车企/经销商倾向于销售价格高/利润高的车型;2)成本加剧,车企/经销商通过换代提价/优惠减少形成隐性涨价;3)换购占比提升,汽车消费升级。 使用成本:受国际油价影响,2022年3月20日92号/95号汽油每升价格分别涨为10.2元/10.5元,较年初+30%、较同期+38%,对于百公里油耗7-10L的燃油车而言,假设年均行驶1.2万公里,年均用油成本上升约2-3千元。油价上涨,对中低端车型的消费需求抑制明显。 新能源:车价直观上调,高端新能源车保费有所增长。 购置价格:新能源车企因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影响,1Q22宣布上调在售车价,幅度在0.3万元-1.0万元间。考虑23年补贴取消,后续有继续涨价压力。 使用成本: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改革,25万元以下车型保费不涨,25万元以上车型保费根据车损、赔付情况,涨幅在0.2-1.0万元间。 静态看,价格对比现状利好混动及高端纯电动。假设维持当前的购置价格与使用成本状态,燃油车购置价格优势并未明显拉大、使用成本劣势反而扩大。结合不同购买力的消费者对汽车需求的侧重(性价比/高端豪华),我们认为这将利好今年10-20万元混动车型(PHEV/HEV)以及20万元以上智能电动车(BEV)的销售,相对抑制15万元以内的燃油车及纯电动车型需求。 动态看,芯片和原材料价格仍是关键先生。受国际供应链的影响,芯片缓解趋势上虽然维持,但完全恢复的预期可能从2H22拉长至2023年。由于渠道库存低、在手订单积压多以及优惠力度低的问题,芯片缓解的幅度和速度或将更多决定燃油车的恢复节奏和弹性。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是锂盐价格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冲击更大,假设2H22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得到缓解,原材料价格回落将支撑新能源车企不再涨价、对冲2023年补贴完全退坡的压力。 4月展望:疫情平复后环比增长,预计新能源维持高位。中性假设下,4月中旬疫情平复、各地封控放松,最后一周可加班生产与终端冲量,预计行业上险141万辆/同比-9%、环比+12%,批发187万辆/同比+12%、环比+8%。由于新能源汽车存在继续涨价可能,短期或刺激持币观望的消费者提前下单,订单也会向头部产品更集中。中性假设下,预计新能源乘用车4月交付环比持平/微增状态,批发45万辆/同比+145%、环比+5%。 投资建议:维持全年乘用车批发增长9%的预期,其中新能源乘用车532万辆/+61%。板块压力释放后,带来重新布局机会;扰动因素平复后,带来板块上行机会。重申看好新能源汽车供需两端的景气持续、中国车企的弯道超车机遇。 整车:A股整车建议比亚迪、上汽,港股长城吉利逐步步入性价比区间。 零部件:原材料涨价带来板块利润增速预期的下调,因此当前推荐自下而上选股,推荐立中集团、常熟汽饰、拓普集团、豪能股份,建议关注上声电子等。 风险提示:疫情缓解速度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国内消费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芯片供给恢复速度低于预期等。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汽车行业跟踪报告:车价、油价齐上涨,如何影响汽车消费?》 华创金工 2022/4/7 摘要 2022年年初至今,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市场悲观情绪持续蔓延。在如此市场大环境下,更需要把握市场节奏,顺应市场趋势,挖掘潜在投资机会。本篇报告总结华创金工目前全部策略历史结果与今年一季度结果并给出未来观点。 首先,从择时角度,我们自2019年开始深耕于大盘择时,基于多维角度,创立了短期、中期、长期的择时模型。我们认为市场择时一定不是单一模型可以实现的,在每个周期下,我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又构建了次级别的策略。同一周期下策略或者不同周期下的策略可以进行耦合与共振,这样才能做到攻守兼备。2022年Q1择时模型价量共振策略确保了2022年Q1指数看多次数较少,规避了市场较大幅度的调整。中证500指数智能择时模型今年绝对收益为7.77%,远超指数的负收益。 在行业轮动角度,将基金收益分解至中信一级行业,从而得到单支基金在各行业上的近似比例,然后,将当期的平均行业持仓比例减去全市场的行业市值占比×平均总仓位,得到超配/低配比例,针对单个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中性化处理,即可得到每个季度的行业推荐,该策略年化可以获得23.3%的绝对收益,相对等权一级行业超额年化10.68%。我们在一季度初推荐的房地产今年收益为6.20%。 在选股角度,我们有《大师选股系列》、CANSLIM选股系列与形态选股模型,其中CANSLIM2.0在2022年至今策略收益-11.54%,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4.63%。 在2022年,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开发更多优秀策略。 风险提示:本报告中数据均为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在下跌中寻找机会——2022年Q1量化策略总结》 总量研究 【华创宏观】对俄制裁持续加码,大宗价格继续领涨——3月大类资产月报 公司研究 【华创食饮】洽洽食品(002557)跟踪点评报告:需求逆势加速,盈利确定性突出 月度金股 ∨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