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汽车】车价、油价齐上涨,如何影响汽车消费?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汽车】车价、油价齐上涨,如何影响汽车消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受大宗原材料等因素影响,汽车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均在上升。自4Q20开始,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叠加芯片短缺、政策退坡等因素,汽车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均有上升。虽然直销和经销模式的不同会引起消费者对价格上涨感知不同,但理性购车仍会对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体系化对比。 燃油车:车价隐性变贵,油价上涨抑制中低端需求。 购置价格: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的GAIN价格数据,1M22乘用车市场均价为16.5万元/同比+0.9万元,均价自4M21开始快速上行,高点为11M21的17.0万元。1M18/1M19/1M20均价分别为14.2/14.1/15.0万元,年内涨跌波动在0.4万元以内。我们估计2021年开始的均价提升主要因为: 1)芯片短缺下,车企/经销商倾向于销售价格高/利润高的车型; 2)成本加剧,车企/经销商通过换代提价/优惠减少形成隐性涨价; 3)换购占比提升,汽车消费升级。 使用成本:受国际油价影响,2022年3月20日92号/95号汽油每升价格分别涨为10.2元/10.5元,较年初+30%、较同期+38%,对于百公里油耗7-10L的燃油车而言,假设年均行驶1.2万公里,年均用油成本上升约2-3千元。油价上涨,对中低端车型的消费需求抑制明显。 新能源:车价直观上调,高端新能源车保费有所增长。 购置价格:新能源车企因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影响,1Q22宣布上调在售车价,幅度在0.3万元-1.0万元间。考虑23年补贴取消,后续有继续涨价压力。 使用成本: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改革,25万元以下车型保费不涨,25万元以上车型保费根据车损、赔付情况,涨幅在0.2-1.0万元间。 静态看,价格对比现状利好混动及高端纯电动。假设维持当前的购置价格与使用成本状态,燃油车购置价格优势并未明显拉大、使用成本劣势反而扩大。结合不同购买力的消费者对汽车需求的侧重(性价比/高端豪华),我们认为这将利好今年10-20万元混动车型(PHEV/HEV)以及20万元以上智能电动车(BEV)的销售,相对抑制15万元以内的燃油车及纯电动车型需求。 动态看,芯片和原材料价格仍是关键先生。受国际供应链的影响,芯片缓解趋势上虽然维持,但完全恢复的预期可能从2H22拉长至2023年。由于渠道库存低、在手订单积压多以及优惠力度低的问题,芯片缓解的幅度和速度或将更多决定燃油车的恢复节奏和弹性。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是锂盐价格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冲击更大,假设2H22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得到缓解,原材料价格回落将支撑新能源车企不再涨价、对冲2023年补贴完全退坡的压力。 4月展望:疫情平复后环比增长,预计新能源维持高位。中性假设下,4月中旬疫情平复、各地封控放松,最后一周可加班生产与终端冲量,预计行业上险141万辆/同比-9%、环比+12%,批发187万辆/同比+12%、环比+8%。由于新能源汽车存在继续涨价可能,短期或刺激持币观望的消费者提前下单,订单也会向头部产品更集中。中性假设下,预计新能源乘用车4月交付环比持平/微增状态,批发45万辆/同比+145%、环比+5%。 投资建议:维持全年乘用车批发增长9%的预期,其中新能源乘用车532万辆/+61%。板块压力释放后,带来重新布局机会;扰动因素平复后,带来板块上行机会。重申看好新能源汽车供需两端的景气持续、中国车企的弯道超车机遇。 整车:A股整车建议比亚迪、上汽,港股长城吉利逐步步入性价比区间。 零部件:原材料涨价带来板块利润增速预期的下调,因此当前推荐自下而上选股,推荐立中集团、常熟汽饰、拓普集团、豪能股份,建议关注上声电子等。 风险提示:疫情缓解速度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国内消费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芯片供给恢复速度低于预期等。 数据图表 01 购置价格 GAIN行业均价(万元,至2022/1/31)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华创证券 GAIN行业折扣率(%,至2022/01/31)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华创证券 GAIN终端优惠额度(万元,至2022/1/31)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华创证券 分车企/车型折扣率(%,至2022/3/25)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上汽大众车型平均折扣(万元,至2022/3/25)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广汽丰田车型平均折扣(万元,至2022/3/25)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新能源车企涨价信息汇总(截至2022/4/6)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各公司公众号、汽车之家、第一电动、华创证券 燃油车 vs 新能源车购置价格对比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公司官网、华创证券整理 * 车型版本为次低配;丰田凯美瑞22年新款未上市,为旧款价格。 02 使用成本 92号汽油价格(元/L)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95号汽油价格(元/L)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汽油价格上涨弹性测算(较2022年初,假设年均行驶1.23万公里)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测算 近 期 报 告 行业报告: 04-06: 销量前瞻:3月疫情影响,批发零售预期下调 03-22: 1-2月海外汽车表现疲弱,行业受多因素压制 03-09: 2月销量符合预期,板块股价多因素扰动 03-08: 大宗原材料涨价对投资的影响 02-15: 1月销售开门红,数据要起来了吗? 小 程 序 二 维 码 免 责 声 明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022年4月7日发布的报告《汽车行业跟踪报告:车价、油价齐上涨,如何影响汽车消费?》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受大宗原材料等因素影响,汽车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均在上升。自4Q20开始,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叠加芯片短缺、政策退坡等因素,汽车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均有上升。虽然直销和经销模式的不同会引起消费者对价格上涨感知不同,但理性购车仍会对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体系化对比。 燃油车:车价隐性变贵,油价上涨抑制中低端需求。 购置价格: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的GAIN价格数据,1M22乘用车市场均价为16.5万元/同比+0.9万元,均价自4M21开始快速上行,高点为11M21的17.0万元。1M18/1M19/1M20均价分别为14.2/14.1/15.0万元,年内涨跌波动在0.4万元以内。我们估计2021年开始的均价提升主要因为: 1)芯片短缺下,车企/经销商倾向于销售价格高/利润高的车型; 2)成本加剧,车企/经销商通过换代提价/优惠减少形成隐性涨价; 3)换购占比提升,汽车消费升级。 使用成本:受国际油价影响,2022年3月20日92号/95号汽油每升价格分别涨为10.2元/10.5元,较年初+30%、较同期+38%,对于百公里油耗7-10L的燃油车而言,假设年均行驶1.2万公里,年均用油成本上升约2-3千元。油价上涨,对中低端车型的消费需求抑制明显。 新能源:车价直观上调,高端新能源车保费有所增长。 购置价格:新能源车企因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影响,1Q22宣布上调在售车价,幅度在0.3万元-1.0万元间。考虑23年补贴取消,后续有继续涨价压力。 使用成本: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改革,25万元以下车型保费不涨,25万元以上车型保费根据车损、赔付情况,涨幅在0.2-1.0万元间。 静态看,价格对比现状利好混动及高端纯电动。假设维持当前的购置价格与使用成本状态,燃油车购置价格优势并未明显拉大、使用成本劣势反而扩大。结合不同购买力的消费者对汽车需求的侧重(性价比/高端豪华),我们认为这将利好今年10-20万元混动车型(PHEV/HEV)以及20万元以上智能电动车(BEV)的销售,相对抑制15万元以内的燃油车及纯电动车型需求。 动态看,芯片和原材料价格仍是关键先生。受国际供应链的影响,芯片缓解趋势上虽然维持,但完全恢复的预期可能从2H22拉长至2023年。由于渠道库存低、在手订单积压多以及优惠力度低的问题,芯片缓解的幅度和速度或将更多决定燃油车的恢复节奏和弹性。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是锂盐价格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冲击更大,假设2H22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得到缓解,原材料价格回落将支撑新能源车企不再涨价、对冲2023年补贴完全退坡的压力。 4月展望:疫情平复后环比增长,预计新能源维持高位。中性假设下,4月中旬疫情平复、各地封控放松,最后一周可加班生产与终端冲量,预计行业上险141万辆/同比-9%、环比+12%,批发187万辆/同比+12%、环比+8%。由于新能源汽车存在继续涨价可能,短期或刺激持币观望的消费者提前下单,订单也会向头部产品更集中。中性假设下,预计新能源乘用车4月交付环比持平/微增状态,批发45万辆/同比+145%、环比+5%。 投资建议:维持全年乘用车批发增长9%的预期,其中新能源乘用车532万辆/+61%。板块压力释放后,带来重新布局机会;扰动因素平复后,带来板块上行机会。重申看好新能源汽车供需两端的景气持续、中国车企的弯道超车机遇。 整车:A股整车建议比亚迪、上汽,港股长城吉利逐步步入性价比区间。 零部件:原材料涨价带来板块利润增速预期的下调,因此当前推荐自下而上选股,推荐立中集团、常熟汽饰、拓普集团、豪能股份,建议关注上声电子等。 风险提示:疫情缓解速度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国内消费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芯片供给恢复速度低于预期等。 数据图表 01 购置价格 GAIN行业均价(万元,至2022/1/31)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华创证券 GAIN行业折扣率(%,至2022/01/31)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华创证券 GAIN终端优惠额度(万元,至2022/1/31)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华创证券 分车企/车型折扣率(%,至2022/3/25)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上汽大众车型平均折扣(万元,至2022/3/25)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广汽丰田车型平均折扣(万元,至2022/3/25)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创证券整理 新能源车企涨价信息汇总(截至2022/4/6)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各公司公众号、汽车之家、第一电动、华创证券 燃油车 vs 新能源车购置价格对比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公司官网、华创证券整理 * 车型版本为次低配;丰田凯美瑞22年新款未上市,为旧款价格。 02 使用成本 92号汽油价格(元/L)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95号汽油价格(元/L)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 汽油价格上涨弹性测算(较2022年初,假设年均行驶1.23万公里)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测算 近 期 报 告 行业报告: 04-06: 销量前瞻:3月疫情影响,批发零售预期下调 03-22: 1-2月海外汽车表现疲弱,行业受多因素压制 03-09: 2月销量符合预期,板块股价多因素扰动 03-08: 大宗原材料涨价对投资的影响 02-15: 1月销售开门红,数据要起来了吗? 小 程 序 二 维 码 免 责 声 明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022年4月7日发布的报告《汽车行业跟踪报告:车价、油价齐上涨,如何影响汽车消费?》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