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张瑜团队】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每周经济观察第13期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宏观·张瑜团队】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每周经济观察第13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 陆银波(15210860866) 殷雯卿(yinwenqing15) 高拓(13705969808) 付春生(18482259975) 主要观点 本周周报探讨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 (一)多国进入“与新冠共存”阶段 截至2022年4月初,美国、欧洲与亚洲部分国家已正式宣布:取消全部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进入“与新冠共存”阶段。 从地区分布看,全面放开防疫限制措施的国家超半数分布在欧洲;从时间节奏看,2、3月份是海外大幅放松防疫政策的重要时间节点;从放松的原因看,根据新加坡、韩国、法国等国的经验,可能与各国的疫苗覆盖率、疫情活跃数据指标(重症率、死亡率等)、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协调等因素有关。 (二)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 1、日常出行及服务业消费 一是取消“疫苗通行证”政策,目前大部分欧美国家已不再要求民众进入公众场所前出示疫苗接种证;二是取消强制口罩令,美国现阶段是按照感染水平将各县分为三个等级,绿色和黄色等级所在地居民不需佩戴口罩;三是恢复公众场所营业时间,放松公众场所容量限制,如瑞典等国从2月初开始,室内与室外的活动场所不再规定人数,餐饮业可以重新营业至11点后。 2、办公及教育 办公:主要是取消远程办公要求,自1月起,英国、瑞士、法国、德国等陆续等将远程办公从“要求”下调为“建议”等级或直接取消居家办公建议。 教育:部分国家政府出台扶持计划,如美国政府拨付1300 亿美元,用于改善学校通风、加强检测以及雇佣更多的教职工。 3、检测、隔离及入境限制措施 检测、隔离措施:英国、瑞士等自2月起陆续取消“核酸检测呈阳性必须实施自我隔离”的措施;美国、德国、瑞典等从2月开始陆续结束大规模核酸检测。 入境限制措施:2月以来,部分国家陆续放宽入境政策,如英国、新加坡对已接种疫苗的外国旅客免隔离。 每周经济观察 内需:疫情冲击需求侧,地产压力持续。受疫情影响,3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0.4%,初步估算全月销量损失在20万辆左右。3月地产销售面积96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5%,同比跌幅扩至47%。生产方面,沥青开工率24.8%,接近2015年来最低水平,仅次于2020年2月的23.9%。 外需:3月港口吞吐量较2月提速,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7.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9.2%。 物价:美国拟释放战略原油储备,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拜登政府宣布拟在接下来六个月每天释放100万桶战略原油,美油和布油期价分别大跌12.8%、13.5%。若美国如期释放1.8亿桶储备,其战略原油储备将降至1984年以来最低水平。 专项债:实际发行,4月首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不到30亿,Q1新增专项债发行已占提前下达限额89%。发行计划,已披露4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数较低,4~6月新增专项债仅分别计划发行782亿、1501亿、201亿,仍待限额分配政策方面,3.29国常会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要求“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 资金: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 风险提示: 俄乌冲突持续扩大带动油价上行。疫情进一步扩散影响施工与消费。地产持续下行。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 (一)多国进入“与新冠共存”阶段 截至2022年4月初,美国、欧洲与亚洲部分国家已正式宣布:取消全部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进入“与新冠共存”阶段。 从地区分布看,全面放开防疫限制措施的国家超半数分布在欧洲。2月1日,丹麦取消几乎所有国内新冠限制措施,成为第一个正式作出该安排的欧盟国家,随后挪威、芬兰、英国、法国、德国等也纷纷宣布取消几乎所有新冠限制措施。 从时间节奏看,2、3月份多国大幅放松防疫政策。1月份全球新增病例达到峰值后大幅回落,2月初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率先提出“与新冠共存”,而3月下旬以来,原先对疫情防控相对“谨慎”的德国、新加坡、日本等,也开始宣布取消所有剩余的防疫限制或大幅度放宽疫情管理措施。 从放松的原因看,各国的情况存在差异。1)部分国家以疫苗覆盖率作为重要判断标准,如新加坡大幅放宽疫情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是“绝大部分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几乎所有符合条件者也已注射第三针疫苗”,当前新加坡完成疫苗接种和第三针疫苗注射的民众占比均已达到90%以上,而且据3月中旬调查显示,60岁、70岁及80岁以上人群两剂疫苗接种率达97%、96%及94%;2)部分国家基于疫情活跃数据,如丹麦以重症比例和死亡率作为重要判断标准;3)部分国家考虑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如韩国在去年11月提出“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政策后,国内疫情猛烈反扑,政府重新收紧防疫政策,到今年2月28日,韩国政府决定“维持现行防疫措施大框架,但考虑民生经济的困难等,在可行范围内进行调整”,并决定于4月中旬再次尝试该计划;4)部分国家综合多种因素,如法国对疫情活跃数据指标、医院数据指标、疫苗覆盖率以及放宽措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察。 (二)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 1、日常出行及服务业消费 各国对居民日常出行及服务业消费的放松包括三方面: 一是取消“疫苗通行证”政策,目前大部分欧美国家已不再要求民众进入公众场所前出示疫苗接种证。 二是取消强制口罩令,各国的做法略有差异。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是按照“先取消户外,再取消室内”的顺序,德国目前仍保留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和医疗场所内的口罩令;美国、加拿大是部分州/省份率先取消强制口罩令,美国现阶段是按照感染水平将各县分为三个等级,在绿色和黄色县的人,分别是低度和中度新冠水平,不需要戴口罩;在新冠病毒感染水平较高的红色县(不到10%),无论是否接种疫苗,都建议在公共场所室内佩戴口罩。 三是恢复公众场所营业时间,放松公众场所容量限制。如瑞典等国从2月初开始,室内与室外的活动场所不再规定人数,餐饮业可以重新营业至11点后。新加坡从3月29日起,超过1000人的大型活动允许容量达75%。德国的疫情“解封”分为三步走:2月,取消零售业的防疫管制,并提高已接种疫苗者和已康复者参加的活动和会议人数上限;3月初,放松餐饮酒店业和娱乐业,再度允许举办跨地区的大型活动;3月20日开始,逐步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其中就包括聚会人数限制等。 2、办公及教育 办公:主要是取消远程办公要求,自1月起,英国、瑞士、法国、德国等陆续等将远程办公从“要求”下调为“建议”等级或直接取消居家办公建议,新加坡从3月底开始,允许75%员工返回办公室。 教育:部分国家政府出台扶持计划,避免学校及企业关闭。典型的是美国出台“国家COVID-19准备计划”,为学校恢复线下教学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援助,其中政府为保障学校安全开学,从“美国救援计划”中拨付1300 亿美元,用于改善学校通风、加强检测以及雇佣更多的教职工。目前美国大约99%的K 12院校已经恢复线下教学,去年初仅为46%。 3、检测、隔离及入境限制措施 检测、隔离措施:英国、瑞士等国自2月起已陆续取消“核酸检测呈阳性必须实施自我隔离”的措施;美国、德国、瑞典等从2月开始陆续结束大规模核酸检测,德国学校仍暂时保留强制检测。 入境限制措施:2021年,美国/欧盟就已取消对已接种疫苗的所有外国/欧盟公民的入境隔离措施。2022年2月以来,部分国家陆续放宽入境政策,如英国、新加坡对已接种疫苗的外国旅客免隔离;日本从3月1日期开放入境,并逐月提高入境人数上限;瑞典从4月1日起取消对欧洲以外其他国家公民的入境禁令。 二 疫情现状:上海疫情高位运行 上海疫情目前还在高位运行,形势较为严峻。4月4日,上海新增阳性感染者首次单日破万,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感染者超7.3万例。 4月4日,中国内地新增1173例本土确诊病例,涉及23个省市及自治区(其中吉林792例,上海268例),新增1523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其中上海13086例)。 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时不我待,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对上海等10地疫情作出最新判断:1)上海市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并外溢到部分省份,近期感染者数量仍将增加;2)吉林省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吉林市和长春市管控区域内社区传播还没有阻断;3)辽宁沈阳、河北唐山、福建泉州疫情社区传播的风险依然较高,山东、江苏、浙江的疫情整体趋好;4)广东疫情整体平稳,但外防输入压力时刻存在;5)北京近5天报告的感染者均来自管控人员,疫情整体平稳。 三 每周经济观察 (一)需求:疫情冲击车市 螺纹消费:疫情影响下,螺纹需求偏弱。3月最后一周,螺纹表观消费310万吨,与上周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31%。3月,螺纹表观消费151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8%。 地产销售:环比好转,同比降幅较大。3月最后一周,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面积25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2%,环比下跌43%。3月地产销售面积96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5%,同比跌幅扩至47%。 土地交易:压力持续。3月百城住宅类土地成交面积621万平方米,较上月环比上涨24%,较去年同期下跌77%;溢价率平均为3.38%,2月平均为3.99%,去年同期为18.2%。 汽车零售批发:疫情冲击车市。近期新冠疫情多地扩散,汽车生产与终端销售遭受较大影响。3月21日-27日当周,零售、批发增速分别为-29%、-5%。据乘联会预计,3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58.0万辆,同比下降10.4%,初步估算全月销量损失在20万辆左右。 (二)生产:成本上升,开工率分化 螺纹钢及水泥价格:成本支撑下价格小幅上涨。3月28日-4月2日当周,螺纹、水泥价格与上周持平。3月,螺纹、水泥价格分别小幅上涨2.7%、2.1%。整体需求下滑,成本是支撑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钢材价格上涨与铁矿石和焦煤焦炭等原料价格上涨相关;水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油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据百年建筑调研,全国3月水泥平均运费环比上涨9.7% 开工率:汽车轮胎与沥青开工率分化。汽车全钢胎开工率情况好于半钢胎,3月最后一周,全钢胎开工率继续上行至74.5%,半钢胎开工率上行至59.2%,分别较月初提升14.1和1.8个百分点;沥青开工率24.8%,接近2015年来最低水平,仅次于2020年2月的23.9%。 (三)物价:美国拟释放战略原油储备,国际油价大幅回落 菜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维持底部震荡走势。上周蔬菜平均批发价基本上涨2.9%,水果和鸡蛋平均批发价分别上涨5.7%、1.8%;猪肉平均批发价下跌0.8%,整体上继续维持底部震荡趋势,全国猪粮比价为4.36,已连续7周处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全国玉米水稻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确保完成玉米水稻稳产保供目标任务…共同努力力争把玉米面积和产量稳定在去年水平上…明确供给优先序,严格控制玉米使用燃料化。” 港口动力煤价继续保持平稳,期货价小幅上涨。上周环渤海动力煤(Q5500K) 综合平均价格指数收于738元/吨,持平前值;动力煤期货结算价收于893.2元/吨,上涨5.7%。月初产地煤炭供应明显恢复。根据CCTD监测数据,“进入4月份,鄂尔多斯全市煤炭日产量恢复至260万吨/天左右,环比3月底最低水平增长9%左右。”上周《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发布,关于煤炭的表述,有两个点值得关注,一是“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二是“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有序核准一批优质先进产能煤矿。加快推进在建煤矿建设投产,推动符合条件的应急保供产能转化为常态化产能。” OPEC+无意大幅增产,但在美国释放战略储备消息公布后,国际油价大幅回落。价格方面,上周美油和布油期价分别收于99.27和104.39美元/桶,分别大跌12.8%、13.5%。库存方面,3月25日当周美油库存下降344.9万桶,降幅约0.8%。供给消息方面,1)3月31日OPEC+会议决定, 5月将增产43.2万桶/日,无意大幅增产;2)3月31日拜登政府宣布拟在接下来六个月每天释放100万桶战略原油,油价应声大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战略原油储备约5.8亿桶,若如期释放1.8亿桶储备,其战略原油储备将降至1984年以来最低水平。 螺纹钢价格继续上行,铁矿石价格涨幅较大。上周螺纹钢期价收于5115元/吨,上涨3.2%,铁矿石期价收于940.5元/吨,大涨10%。 (四)贸易:3月港口吞吐量较2月提速 BDI指数本周环比-6.5%;CRB现货指数与工业原料指数本周环比+0.2%、+0.9%;中国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本周环比-2.4%;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本周环比-2.1%,其中美东航线与欧洲航线运价指数分别环比+2.6%、-2.3%。 3月港口吞吐量较2月提速。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7.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9.2%;沿海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加5.6%。其中外贸同比增加10.1%。近期,深圳、上海等地新冠肺炎疫情对码头生产有一定影响。但据港口反馈,目前出口货源仍较充足。大宗商品方面,沿海港口原油吞吐量同比增加23.4%,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增加10.7%。3月份,重点监测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1.1%,其中外贸吞吐量同比减少0.1%;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较2月份放缓1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增长3.9%,较2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 3月越南、韩国出口均维持高位。3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18.2%,较2月20.6%的增速有所放缓,行业层面来看,半导体和石化产品出口维持强劲;3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长19.1%,较2月14.7%的增速进一步走高,化工品、鞋类箱包出口较强。3月越南、韩国出口均维持高位,或反映外需仍不弱。 (五)地方债:Q1提前批专项债已发近9成,4月首周发行节奏骤降 实际发行更新:4月首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不到30亿,Q1新增专项债发行已占提前下达限额89%。4月4日当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25亿,其中一般债22亿,专项债3亿;3月累计发行新增地方债4925亿,其中一般债720亿,专项债4205亿。Q1累计发行新增地方债15702亿,其中一般债2721亿、占提前下达限额83%;专项债12981亿,占提前下达限额89%。 发行计划更新:已披露4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数较低,仍待限额分配。截至4月5日,从11个省市已披露的Q2地方债发行计划看,4~6月新增专项债仅分别计划发行782亿、1501亿、201亿。财政部“正抓紧测算分配分地区限额”,各地发行计划仍待更新。 政策方面,3.29国常会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一要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向偿债能力强、项目多储备足的地区倾斜;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二要更好发挥专项债效能: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基础上,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务等项目。三要用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发挥专项债“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四要加强资金管理,防止沉淀闲置,严禁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形象工程。五要统筹把握国债、地方债发行,保持合理国库资金规模,保障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和惠民生所需财力,防范债务风险。 (六)资金:主动应对,提振信心 截至4月2日,DR007收于1.7927%,DR001收于1.2857%,较3月25日环比分别变化-42.33bps、-69.39bps。本周央行净回笼资金4300亿,下周到期资金量为6200亿。3月31日DR007还在2.25%的高位,跨季后资金面迅速转松,DR007回落至1.79%。 截至4月2日,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2.1006%、2.5342%、2.7714%,较3月25日环比分别变化-6.26bps、-4.14bps、-2.58bps。疫情扰动下,经济基本面持续走弱,市场对于货币宽松的预期进一步加强。 3月30日,央行召开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例会对于经济增长的表述“当前国外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例会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6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每周经济观察第13期》。 华创宏观重点报告合集 【首席大势研判】 宏观将进入“高能三月”,六大问题迎来答案 汇率“强而不贵”护航货币宽松独立性——基于一些定量的启发 回顾2021——县级账本里的中国故事 稳增长的两阶段理解框架 七个预期差——17句话极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外汇准备金率调整表明政策开始纠偏汇率——再论汇率年度级别拐点正在形成 变调了,四稳联奏——十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与降准 假如我是美联储,转向的“剧本杀”怎么玩?——美联储转向行为推演 擒贼先擒王——从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胀演变 宽社融需要走几步?——8月金融数据点评 债在今年,爱在明年——财政基调的理解 财政看明年,货币话不多,减碳被纠偏——八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中美利率会共振反弹吗? “大宽松”的梦需要醒一醒 不是你以为的“松”——7月7日国常会点评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从“里子”怎么看出口? 中美5月“松”的不同,未来也不同 涨价的丈量 关注一个全球资本市场脆弱性指标 政策基调稳定,核心词在均衡——五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铜的宏观信号在哪?——兼论对PPI、股债影响 远眺比近观重要 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 经济能更好吗?股票还能更贵吗! 美元、美债、大宗三反弹组合或正在靠近 新兴市场的生死劫——再论全球加息周期 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周期股从涨到赢,号角正当时——从宏观利润分配角度看周期边界 【“当宏观可以落地”2021培训系列】 中国政经体系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指标体系——2021培训系列一 旧瓶如何出新酒?200页PPT详解中国宏观经济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训系列二 中美通胀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别——2021培训系列三 流动性之思——2021培训系列四 财政收支ABC——2021培训系列五 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数据盲海中的那些“灯”——2021培训系列六 【“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 “卡脖子”商品可能有哪些?——从5000多个贸易品讲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七问七答——“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二 100个商品占三成——“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三 【2021“与通胀共舞”系列】 涨价的扩散之路 通胀“加速上升期”的三条追踪线索 通胀的太阳即将升起 涨价的扩散之路 【“碳中和”系列】 迈开碳中和的脚步:各省最新政策梳理 碳中和对制造业投资影响初探 一“碳”究竟——碳中和入门核心词典 中国的“碳”都在哪里 【出口研判系列】 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出口研判系列一 出口韧性:两股力量在“掰腕子”——出口研判系列二 三个问题理解出口和出口交货值的差异——出口研判系列三 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收益?——出口研判系列四 疫情后出口的两张“皮”与三阶段——出口研判系列五 吃草买要吃“尖”——中国出口再超预期下的思辨&出口研判系列六 全观189类重点商品份额变化情况——基于2000个贸易品的分析&出口研判系列七 谁能打赢“出口份额”的“保卫战”?——出口研判系列八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2019年油价:“油”问必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五 “金”非昔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六 【周报小专题系列】 20210627—为什么中游利润率不降反升? 20210620—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改革意义大于调息意义 20210516—海外当下如何看商品及通胀? 20210509—上游价格屡创新高,下游消费“涨”声四起 20210505—服务修复再进一程 20210425--土地溢价率缘何飙升? 20210418--金融视角看当下地产销售的区域特征 20210411--租赁住房建设可能带来多少投资增量? 20210314--1.9万亿救济计划落地,钱会花在哪? 20210228--油价的全球预期“锚”在哪? 20210127--城市分化、纠偏不够、出口仍强——春节的三个核心词 20210125--再融资债变化的十个细节 20210117--国内疫情现状及对经济影响评估 20210110--近期内外资产变动的两个核心 20210103--中日韩美德加入的区域贸易协议比较 【央行双周志系列】 疫情后美国贷款展期政策的使用与偿还特征——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8期 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 IMF与WTO如何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6期 实时预测美国通胀的模型——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5期 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化与溢出效应——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4期 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如何评估?如何演化?——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3期 全球低利率时,各国是否应该增加债务?——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2期 【海外双周报系列】 就业市场修复前景初步验证 海外疫情发展如何?欧美“群体免疫”或就在三季度 5月非农数据的两个信号 Fed逆回购起量,Taper的信号? 复苏与通胀在路上 美联储政策的转向:当下VS2013-2014年 欧美疫情的相对变化依然主导美元 全球加息周期已启动 2月非农超预期,年内美联储仍有转向风险 美元反弹能阻挡大宗上涨吗? 美国PMI为何持续创新高?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 陆银波(15210860866) 殷雯卿(yinwenqing15) 高拓(13705969808) 付春生(18482259975) 主要观点 本周周报探讨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 (一)多国进入“与新冠共存”阶段 截至2022年4月初,美国、欧洲与亚洲部分国家已正式宣布:取消全部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进入“与新冠共存”阶段。 从地区分布看,全面放开防疫限制措施的国家超半数分布在欧洲;从时间节奏看,2、3月份是海外大幅放松防疫政策的重要时间节点;从放松的原因看,根据新加坡、韩国、法国等国的经验,可能与各国的疫苗覆盖率、疫情活跃数据指标(重症率、死亡率等)、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协调等因素有关。 (二)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 1、日常出行及服务业消费 一是取消“疫苗通行证”政策,目前大部分欧美国家已不再要求民众进入公众场所前出示疫苗接种证;二是取消强制口罩令,美国现阶段是按照感染水平将各县分为三个等级,绿色和黄色等级所在地居民不需佩戴口罩;三是恢复公众场所营业时间,放松公众场所容量限制,如瑞典等国从2月初开始,室内与室外的活动场所不再规定人数,餐饮业可以重新营业至11点后。 2、办公及教育 办公:主要是取消远程办公要求,自1月起,英国、瑞士、法国、德国等陆续等将远程办公从“要求”下调为“建议”等级或直接取消居家办公建议。 教育:部分国家政府出台扶持计划,如美国政府拨付1300 亿美元,用于改善学校通风、加强检测以及雇佣更多的教职工。 3、检测、隔离及入境限制措施 检测、隔离措施:英国、瑞士等自2月起陆续取消“核酸检测呈阳性必须实施自我隔离”的措施;美国、德国、瑞典等从2月开始陆续结束大规模核酸检测。 入境限制措施:2月以来,部分国家陆续放宽入境政策,如英国、新加坡对已接种疫苗的外国旅客免隔离。 每周经济观察 内需:疫情冲击需求侧,地产压力持续。受疫情影响,3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0.4%,初步估算全月销量损失在20万辆左右。3月地产销售面积96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5%,同比跌幅扩至47%。生产方面,沥青开工率24.8%,接近2015年来最低水平,仅次于2020年2月的23.9%。 外需:3月港口吞吐量较2月提速,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7.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9.2%。 物价:美国拟释放战略原油储备,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拜登政府宣布拟在接下来六个月每天释放100万桶战略原油,美油和布油期价分别大跌12.8%、13.5%。若美国如期释放1.8亿桶储备,其战略原油储备将降至1984年以来最低水平。 专项债:实际发行,4月首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不到30亿,Q1新增专项债发行已占提前下达限额89%。发行计划,已披露4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数较低,4~6月新增专项债仅分别计划发行782亿、1501亿、201亿,仍待限额分配政策方面,3.29国常会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要求“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 资金: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 风险提示: 俄乌冲突持续扩大带动油价上行。疫情进一步扩散影响施工与消费。地产持续下行。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 (一)多国进入“与新冠共存”阶段 截至2022年4月初,美国、欧洲与亚洲部分国家已正式宣布:取消全部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进入“与新冠共存”阶段。 从地区分布看,全面放开防疫限制措施的国家超半数分布在欧洲。2月1日,丹麦取消几乎所有国内新冠限制措施,成为第一个正式作出该安排的欧盟国家,随后挪威、芬兰、英国、法国、德国等也纷纷宣布取消几乎所有新冠限制措施。 从时间节奏看,2、3月份多国大幅放松防疫政策。1月份全球新增病例达到峰值后大幅回落,2月初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率先提出“与新冠共存”,而3月下旬以来,原先对疫情防控相对“谨慎”的德国、新加坡、日本等,也开始宣布取消所有剩余的防疫限制或大幅度放宽疫情管理措施。 从放松的原因看,各国的情况存在差异。1)部分国家以疫苗覆盖率作为重要判断标准,如新加坡大幅放宽疫情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是“绝大部分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几乎所有符合条件者也已注射第三针疫苗”,当前新加坡完成疫苗接种和第三针疫苗注射的民众占比均已达到90%以上,而且据3月中旬调查显示,60岁、70岁及80岁以上人群两剂疫苗接种率达97%、96%及94%;2)部分国家基于疫情活跃数据,如丹麦以重症比例和死亡率作为重要判断标准;3)部分国家考虑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如韩国在去年11月提出“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政策后,国内疫情猛烈反扑,政府重新收紧防疫政策,到今年2月28日,韩国政府决定“维持现行防疫措施大框架,但考虑民生经济的困难等,在可行范围内进行调整”,并决定于4月中旬再次尝试该计划;4)部分国家综合多种因素,如法国对疫情活跃数据指标、医院数据指标、疫苗覆盖率以及放宽措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察。 (二)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 1、日常出行及服务业消费 各国对居民日常出行及服务业消费的放松包括三方面: 一是取消“疫苗通行证”政策,目前大部分欧美国家已不再要求民众进入公众场所前出示疫苗接种证。 二是取消强制口罩令,各国的做法略有差异。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是按照“先取消户外,再取消室内”的顺序,德国目前仍保留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和医疗场所内的口罩令;美国、加拿大是部分州/省份率先取消强制口罩令,美国现阶段是按照感染水平将各县分为三个等级,在绿色和黄色县的人,分别是低度和中度新冠水平,不需要戴口罩;在新冠病毒感染水平较高的红色县(不到10%),无论是否接种疫苗,都建议在公共场所室内佩戴口罩。 三是恢复公众场所营业时间,放松公众场所容量限制。如瑞典等国从2月初开始,室内与室外的活动场所不再规定人数,餐饮业可以重新营业至11点后。新加坡从3月29日起,超过1000人的大型活动允许容量达75%。德国的疫情“解封”分为三步走:2月,取消零售业的防疫管制,并提高已接种疫苗者和已康复者参加的活动和会议人数上限;3月初,放松餐饮酒店业和娱乐业,再度允许举办跨地区的大型活动;3月20日开始,逐步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其中就包括聚会人数限制等。 2、办公及教育 办公:主要是取消远程办公要求,自1月起,英国、瑞士、法国、德国等陆续等将远程办公从“要求”下调为“建议”等级或直接取消居家办公建议,新加坡从3月底开始,允许75%员工返回办公室。 教育:部分国家政府出台扶持计划,避免学校及企业关闭。典型的是美国出台“国家COVID-19准备计划”,为学校恢复线下教学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援助,其中政府为保障学校安全开学,从“美国救援计划”中拨付1300 亿美元,用于改善学校通风、加强检测以及雇佣更多的教职工。目前美国大约99%的K 12院校已经恢复线下教学,去年初仅为46%。 3、检测、隔离及入境限制措施 检测、隔离措施:英国、瑞士等国自2月起已陆续取消“核酸检测呈阳性必须实施自我隔离”的措施;美国、德国、瑞典等从2月开始陆续结束大规模核酸检测,德国学校仍暂时保留强制检测。 入境限制措施:2021年,美国/欧盟就已取消对已接种疫苗的所有外国/欧盟公民的入境隔离措施。2022年2月以来,部分国家陆续放宽入境政策,如英国、新加坡对已接种疫苗的外国旅客免隔离;日本从3月1日期开放入境,并逐月提高入境人数上限;瑞典从4月1日起取消对欧洲以外其他国家公民的入境禁令。 二 疫情现状:上海疫情高位运行 上海疫情目前还在高位运行,形势较为严峻。4月4日,上海新增阳性感染者首次单日破万,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感染者超7.3万例。 4月4日,中国内地新增1173例本土确诊病例,涉及23个省市及自治区(其中吉林792例,上海268例),新增1523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其中上海13086例)。 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时不我待,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对上海等10地疫情作出最新判断:1)上海市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并外溢到部分省份,近期感染者数量仍将增加;2)吉林省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吉林市和长春市管控区域内社区传播还没有阻断;3)辽宁沈阳、河北唐山、福建泉州疫情社区传播的风险依然较高,山东、江苏、浙江的疫情整体趋好;4)广东疫情整体平稳,但外防输入压力时刻存在;5)北京近5天报告的感染者均来自管控人员,疫情整体平稳。 三 每周经济观察 (一)需求:疫情冲击车市 螺纹消费:疫情影响下,螺纹需求偏弱。3月最后一周,螺纹表观消费310万吨,与上周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31%。3月,螺纹表观消费151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8%。 地产销售:环比好转,同比降幅较大。3月最后一周,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面积25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2%,环比下跌43%。3月地产销售面积96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5%,同比跌幅扩至47%。 土地交易:压力持续。3月百城住宅类土地成交面积621万平方米,较上月环比上涨24%,较去年同期下跌77%;溢价率平均为3.38%,2月平均为3.99%,去年同期为18.2%。 汽车零售批发:疫情冲击车市。近期新冠疫情多地扩散,汽车生产与终端销售遭受较大影响。3月21日-27日当周,零售、批发增速分别为-29%、-5%。据乘联会预计,3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58.0万辆,同比下降10.4%,初步估算全月销量损失在20万辆左右。 (二)生产:成本上升,开工率分化 螺纹钢及水泥价格:成本支撑下价格小幅上涨。3月28日-4月2日当周,螺纹、水泥价格与上周持平。3月,螺纹、水泥价格分别小幅上涨2.7%、2.1%。整体需求下滑,成本是支撑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钢材价格上涨与铁矿石和焦煤焦炭等原料价格上涨相关;水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油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据百年建筑调研,全国3月水泥平均运费环比上涨9.7% 开工率:汽车轮胎与沥青开工率分化。汽车全钢胎开工率情况好于半钢胎,3月最后一周,全钢胎开工率继续上行至74.5%,半钢胎开工率上行至59.2%,分别较月初提升14.1和1.8个百分点;沥青开工率24.8%,接近2015年来最低水平,仅次于2020年2月的23.9%。 (三)物价:美国拟释放战略原油储备,国际油价大幅回落 菜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维持底部震荡走势。上周蔬菜平均批发价基本上涨2.9%,水果和鸡蛋平均批发价分别上涨5.7%、1.8%;猪肉平均批发价下跌0.8%,整体上继续维持底部震荡趋势,全国猪粮比价为4.36,已连续7周处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全国玉米水稻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确保完成玉米水稻稳产保供目标任务…共同努力力争把玉米面积和产量稳定在去年水平上…明确供给优先序,严格控制玉米使用燃料化。” 港口动力煤价继续保持平稳,期货价小幅上涨。上周环渤海动力煤(Q5500K) 综合平均价格指数收于738元/吨,持平前值;动力煤期货结算价收于893.2元/吨,上涨5.7%。月初产地煤炭供应明显恢复。根据CCTD监测数据,“进入4月份,鄂尔多斯全市煤炭日产量恢复至260万吨/天左右,环比3月底最低水平增长9%左右。”上周《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发布,关于煤炭的表述,有两个点值得关注,一是“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二是“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有序核准一批优质先进产能煤矿。加快推进在建煤矿建设投产,推动符合条件的应急保供产能转化为常态化产能。” OPEC+无意大幅增产,但在美国释放战略储备消息公布后,国际油价大幅回落。价格方面,上周美油和布油期价分别收于99.27和104.39美元/桶,分别大跌12.8%、13.5%。库存方面,3月25日当周美油库存下降344.9万桶,降幅约0.8%。供给消息方面,1)3月31日OPEC+会议决定, 5月将增产43.2万桶/日,无意大幅增产;2)3月31日拜登政府宣布拟在接下来六个月每天释放100万桶战略原油,油价应声大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战略原油储备约5.8亿桶,若如期释放1.8亿桶储备,其战略原油储备将降至1984年以来最低水平。 螺纹钢价格继续上行,铁矿石价格涨幅较大。上周螺纹钢期价收于5115元/吨,上涨3.2%,铁矿石期价收于940.5元/吨,大涨10%。 (四)贸易:3月港口吞吐量较2月提速 BDI指数本周环比-6.5%;CRB现货指数与工业原料指数本周环比+0.2%、+0.9%;中国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本周环比-2.4%;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本周环比-2.1%,其中美东航线与欧洲航线运价指数分别环比+2.6%、-2.3%。 3月港口吞吐量较2月提速。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7.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9.2%;沿海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加5.6%。其中外贸同比增加10.1%。近期,深圳、上海等地新冠肺炎疫情对码头生产有一定影响。但据港口反馈,目前出口货源仍较充足。大宗商品方面,沿海港口原油吞吐量同比增加23.4%,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增加10.7%。3月份,重点监测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1.1%,其中外贸吞吐量同比减少0.1%;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较2月份放缓1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增长3.9%,较2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 3月越南、韩国出口均维持高位。3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18.2%,较2月20.6%的增速有所放缓,行业层面来看,半导体和石化产品出口维持强劲;3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长19.1%,较2月14.7%的增速进一步走高,化工品、鞋类箱包出口较强。3月越南、韩国出口均维持高位,或反映外需仍不弱。 (五)地方债:Q1提前批专项债已发近9成,4月首周发行节奏骤降 实际发行更新:4月首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不到30亿,Q1新增专项债发行已占提前下达限额89%。4月4日当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25亿,其中一般债22亿,专项债3亿;3月累计发行新增地方债4925亿,其中一般债720亿,专项债4205亿。Q1累计发行新增地方债15702亿,其中一般债2721亿、占提前下达限额83%;专项债12981亿,占提前下达限额89%。 发行计划更新:已披露4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数较低,仍待限额分配。截至4月5日,从11个省市已披露的Q2地方债发行计划看,4~6月新增专项债仅分别计划发行782亿、1501亿、201亿。财政部“正抓紧测算分配分地区限额”,各地发行计划仍待更新。 政策方面,3.29国常会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一要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向偿债能力强、项目多储备足的地区倾斜;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二要更好发挥专项债效能: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基础上,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务等项目。三要用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发挥专项债“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四要加强资金管理,防止沉淀闲置,严禁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形象工程。五要统筹把握国债、地方债发行,保持合理国库资金规模,保障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和惠民生所需财力,防范债务风险。 (六)资金:主动应对,提振信心 截至4月2日,DR007收于1.7927%,DR001收于1.2857%,较3月25日环比分别变化-42.33bps、-69.39bps。本周央行净回笼资金4300亿,下周到期资金量为6200亿。3月31日DR007还在2.25%的高位,跨季后资金面迅速转松,DR007回落至1.79%。 截至4月2日,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2.1006%、2.5342%、2.7714%,较3月25日环比分别变化-6.26bps、-4.14bps、-2.58bps。疫情扰动下,经济基本面持续走弱,市场对于货币宽松的预期进一步加强。 3月30日,央行召开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例会对于经济增长的表述“当前国外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例会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6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海外如何“与新冠共存”?——每周经济观察第13期》。 华创宏观重点报告合集 【首席大势研判】 宏观将进入“高能三月”,六大问题迎来答案 汇率“强而不贵”护航货币宽松独立性——基于一些定量的启发 回顾2021——县级账本里的中国故事 稳增长的两阶段理解框架 七个预期差——17句话极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外汇准备金率调整表明政策开始纠偏汇率——再论汇率年度级别拐点正在形成 变调了,四稳联奏——十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与降准 假如我是美联储,转向的“剧本杀”怎么玩?——美联储转向行为推演 擒贼先擒王——从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胀演变 宽社融需要走几步?——8月金融数据点评 债在今年,爱在明年——财政基调的理解 财政看明年,货币话不多,减碳被纠偏——八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中美利率会共振反弹吗? “大宽松”的梦需要醒一醒 不是你以为的“松”——7月7日国常会点评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从“里子”怎么看出口? 中美5月“松”的不同,未来也不同 涨价的丈量 关注一个全球资本市场脆弱性指标 政策基调稳定,核心词在均衡——五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铜的宏观信号在哪?——兼论对PPI、股债影响 远眺比近观重要 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 经济能更好吗?股票还能更贵吗! 美元、美债、大宗三反弹组合或正在靠近 新兴市场的生死劫——再论全球加息周期 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周期股从涨到赢,号角正当时——从宏观利润分配角度看周期边界 【“当宏观可以落地”2021培训系列】 中国政经体系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指标体系——2021培训系列一 旧瓶如何出新酒?200页PPT详解中国宏观经济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训系列二 中美通胀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别——2021培训系列三 流动性之思——2021培训系列四 财政收支ABC——2021培训系列五 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数据盲海中的那些“灯”——2021培训系列六 【“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 “卡脖子”商品可能有哪些?——从5000多个贸易品讲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七问七答——“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二 100个商品占三成——“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三 【2021“与通胀共舞”系列】 涨价的扩散之路 通胀“加速上升期”的三条追踪线索 通胀的太阳即将升起 涨价的扩散之路 【“碳中和”系列】 迈开碳中和的脚步:各省最新政策梳理 碳中和对制造业投资影响初探 一“碳”究竟——碳中和入门核心词典 中国的“碳”都在哪里 【出口研判系列】 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出口研判系列一 出口韧性:两股力量在“掰腕子”——出口研判系列二 三个问题理解出口和出口交货值的差异——出口研判系列三 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收益?——出口研判系列四 疫情后出口的两张“皮”与三阶段——出口研判系列五 吃草买要吃“尖”——中国出口再超预期下的思辨&出口研判系列六 全观189类重点商品份额变化情况——基于2000个贸易品的分析&出口研判系列七 谁能打赢“出口份额”的“保卫战”?——出口研判系列八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2019年油价:“油”问必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五 “金”非昔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六 【周报小专题系列】 20210627—为什么中游利润率不降反升? 20210620—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改革意义大于调息意义 20210516—海外当下如何看商品及通胀? 20210509—上游价格屡创新高,下游消费“涨”声四起 20210505—服务修复再进一程 20210425--土地溢价率缘何飙升? 20210418--金融视角看当下地产销售的区域特征 20210411--租赁住房建设可能带来多少投资增量? 20210314--1.9万亿救济计划落地,钱会花在哪? 20210228--油价的全球预期“锚”在哪? 20210127--城市分化、纠偏不够、出口仍强——春节的三个核心词 20210125--再融资债变化的十个细节 20210117--国内疫情现状及对经济影响评估 20210110--近期内外资产变动的两个核心 20210103--中日韩美德加入的区域贸易协议比较 【央行双周志系列】 疫情后美国贷款展期政策的使用与偿还特征——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8期 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 IMF与WTO如何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6期 实时预测美国通胀的模型——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5期 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化与溢出效应——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4期 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如何评估?如何演化?——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3期 全球低利率时,各国是否应该增加债务?——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2期 【海外双周报系列】 就业市场修复前景初步验证 海外疫情发展如何?欧美“群体免疫”或就在三季度 5月非农数据的两个信号 Fed逆回购起量,Taper的信号? 复苏与通胀在路上 美联储政策的转向:当下VS2013-2014年 欧美疫情的相对变化依然主导美元 全球加息周期已启动 2月非农超预期,年内美联储仍有转向风险 美元反弹能阻挡大宗上涨吗? 美国PMI为何持续创新高?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