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盛量化-电新】掘金ETF:电动化浪潮下充分受益——工银瑞信锂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

【国盛量化-电新】掘金ETF:电动化浪潮下充分受益——工银瑞信锂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

作者:微信公众号【留富兵法】/ 发布时间:2022-04-0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国盛量化-电新】掘金ETF:电动化浪潮下充分受益——工银瑞信锂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摘要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1、碳减排趋势下,全球新能源车迎来高速发展。发展新能源车成为全球共识,电动化全面加速。在全球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车逐步取代燃油车已经大势所趋。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累计销量672万辆,同比增长115%,渗透率5.8%。其中,中国/欧洲/美国分别占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的52.2%/33.6%/9.7%,为全球三大主要市场。 2、国内电池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力,电动化浪潮下充分受益:电池占新能源车成本40%,新能源车的核心为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驱”,其中电池系统占了新能源车约40%的成本,是最为核心的部件。国内5家电池厂入围全球前十,宁德时代龙一地位愈发稳固。中国主要电池厂商增速均在100%以上,发展速度领跑全球。中国锂电全产业链布局完备,具备较强全球竞争力。 3、指数聚焦于锂电池产业链各细分领域龙头,历史表现优异,行业龙头特征明显。指数在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概念的暴露度高达93.60%、86.19%。指数当前的风格总体为大市值、高Beta、高成长,盈利能力强,未来成长性可期。万得一致预期显示,指数2021、2022、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将分别为58.94%、58.22%、36.46%,指数未来的成长性可期。 工银瑞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 1、工银瑞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基金代码为159840,简称为锂电池ETF,标的指数为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980032)。基金成立于2021年8月5日,于2021年8月20日上市交易,旨在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 2、工银瑞信基金具有丰富的ETF产品管理经验:基金管理人为工银瑞信基金,截至2022年3月31日,工银瑞信基金共管理ETF基金21只(不含ETF联接基金),ETF规模合计已达约133.29亿元,产品涵盖了宽基、行业、主题等多个类别,工银瑞信基金具有丰富的ETF产品管理经验。 1. 电池:全球电动化浪潮中的核心环节 1.1 碳减排趋势下,全球新能源车迎来高速发展 发展新能源车成为全球共识,电动化全面加速。在全球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车逐步取代燃油车已经大势所趋。新能源车的发展是顺应能源结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减轻传统能源负担的必然结果,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环保目标。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累计销量672万辆,同比增长115%,渗透率5.8%。其中,中国/欧洲/美国分别占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的52.2%/33.6%/9.7%,为全球三大主要市场。 中国:顶层政策明确十四五发展基调,市场需求拉动行业高景气发展 顶层政策明确十四五发展基调,选定新能源赛道开启汽车强国之路。我国于2020年10月印发《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强调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并明确提出“2025年中国新能源新车销量要达到新车的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的目标。新能源车将作为我国“十四五”时期重点扶持的核心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确。 双积分制度执行力度趋严,倒逼传统燃油车企转型升级。中国自2018年的4月1日起正式执行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和新能源汽车积分(NEV)并行管理办法。2020年又对双积分政策进行了修订,并明确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随着新版双积分政策要求与执行力度趋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车企面临的积分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电动化迫在眉睫。 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需求韧性强劲。国内新能源补贴平稳退坡,22年在21年基数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产业发展逻辑已经逐步从政策依赖切换到消费驱动。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351万辆,同比高增156%。从渗透率来看,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13.4%,同比提升8pcts。通常来讲10%是产业导入期和成长期的分界点,一旦突破临界点将迎来质的飞跃。从结构来看,国内新能源车已经进入多点开花的阶段,2021年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28%,下沉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国内新能源车步入了全民市场化发展阶段。三四线城市接棒一线城市成为成长新市场。政策补贴逐渐退出、市场化趋势逐渐凸显,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双轮驱动新能源车维持较高景气度。 欧洲:紧抓碳减排主线,2035年有望全面电动化 碳减排政策急剧收严,2035年实现零排放目标。欧洲市场逻辑主线为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和严格的环保标准。2021年《Fit for 55》新法案提议2030、2035年新车平均碳排放量分别达42.8g/km、0 g/km,意味着2035年新能源车全面替代传统燃油车。未达排放标准的车企将面临高额,新能源转型压力严峻。另一方面,欧洲各国相继出台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从需求端形成有力刺激。以德国为例,补贴力度居欧洲各国前列,原单车补贴上限6000欧,另外在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额外补贴,叠加后单车补贴上限最高达9000欧元,并将该补贴从原计划的2021年底延续至了2022年。 美国:1740亿美元政策释放重磅利好,十年十倍成长空间 203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目标50%,带来10余倍增量空间。拜登政府上台后坚定支持新能源车行业发展,并提出到2030年前将美国电动车销量提升到新车销售总量的50%。按美国年均汽车销量1500万辆计算,我们预计2030年美国电动车销量将达到750万辆。2021年,美国电动车销量65万辆,渗透率仅为4.2%。在该销售目标下,美国电动车市场有望在未来十年迎来10多倍的爆发式增长。 1740亿美元电动车支持计划,补贴、基建全方面助力行业发展。美国发布《基础设施计划》发布,提出1740亿美元电动车支持计划。1740亿美元电动车扶持计划具体用途为: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消费者电动车退税、投入150亿美元在2030年前建设50万个充电站、投入590亿美元推动美国校车和公交车电动化,包括更换5万辆柴油校车以及让联邦政府和美国邮政更换电动车。消费者层面,单车补贴上限从原有的7500美元提升至1.25万美元。拜登新政将为消费者提供销售折扣和税收优惠,弥补先前政策的局限,大力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需求,带动销售放量增长。 车企: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优质新车密集上市 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优质新车密集上市。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催化下,传统燃油车车企加速转型,纷纷提出远期电动化战略。戴姆勒集团表示2025年新能源车销售比例占新车50%,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销售目标;大众计划2030年新能源车占新车销量的50%。总体来看,2020-2030年将是全球电动化加速的黄金十年,趋势已经非常明朗。2022年大量优质新车密集上市,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1.2 国内电池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力,电动化浪潮下充分受益 电池占新能源车成本40%,是核心部件。传统燃油车的驱动主要依靠发动机和传动系统,而新能源车的核心为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驱”,其中电池系统占了新能源车约40%的成本,是最为核心的部件。无论从价值量还是从技术壁垒上来讲,电池在新能源车的发展过程中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国内5家电池厂入围全球前十,宁德时代龙一地位愈发稳固。据SNE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合计实现装机296.8GWh,同比高增102%。全球电池龙头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个国家,欧美国家在锂电产业链中发展相对较慢。前十厂商中,中国企业上榜五家,合计份额占比48%,相比2020年提升12pcts。宁德时代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电池龙一,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二线国产厂商快速发力,国内电池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主要电池厂商增速均在100%以上,发展速度领跑全球。从2021年同比增速数据来看,宁德+167%,比亚迪+168%,中航锂电+132%,国轩高科+167%,蜂巢能源+417%,增速大幅领先海外电池厂,起到了明显的主导作用。以松下、三星SDI为代表的日韩电池企业在产能扩张速度、客户开拓能力方面逊于国内厂商。电池环节属于高技术壁垒、高资金壁垒的行业,下游车企客户认证周期长、合作黏性大,龙头效应较为明显,看好国内电池厂商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中国锂电全产业链布局完备,具备较强全球竞争力。从上下游产业链来看,中国已经完成了完善的锂电产业链布局,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均有实力相当强劲的全球龙头企业,比如锂资源领域的赣锋锂业、正极环节的容百科技、隔膜领域的恩捷股份等等。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讲,国内锂电产业链的实力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技术变革推动行业持续向前,钠离子电池、4680电池发展可期。 (1)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率先发布一代产品,最快有望2023年形成产业链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为160Wh/kg,下一代目标突破200Wh/kg。相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的丰富性。锂属于稀缺资源,而钠金属资源在地球储量中非常丰富。从产业链资源供给、电池降本的角度考虑,钠离子电池优势更为明显。宁德时代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相比于现有的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更高(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方面性能接近。另外,宁德还开发了AB电池解决方案,把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按一定的比例和排列进行混搭、串联、并联、集成,实现取长补短。预计最快2023年可基本形成钠离子电池产业链,面向储能、基站、低速车、低端乘用车等市场。 (2)4680电池:特斯拉重点力推,2022年迎来产业化元年 4680电池的概念由特斯拉在2020年9月的电池日提出,属于18650和21700电池的升级版。性能方面,4680大圆柱可以使得电池续航里程提升16%、功率输出提升6倍、能量提升5倍。对比传统的动力电池,大圆柱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电池容量、生产成本和效率。尺寸变大,意味着电芯数量的减少,2170圆柱电池需要4400+个电芯,而4680电池仅需要950个,能够提高PACK空间利用率,提升成组效率。4680电池量产作为Tesla 2022年度最重要的项目,预计22Q2有望实现电池量产,22H2在德州工厂实现Model Y上的装车,未来扩展至品牌的中高端系列车型。明确使用大圆柱电池的主机厂有特斯拉和宝马。 2.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2.1 指数历史表现:历史业绩风险收益比大 从指数历史走势来看,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新能电池指数)长期业绩跑赢宽基指数。指数基日为2002年12月31日,而自2011年以来指数涨幅达到377.96%,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34.98%)、中证500指数(28.12%)和创业板指数(133.77%)。 相较于沪深300等宽基指数,新能电池指数的风险收益比更大。2021年沪深300等宽基指数表现一般,而新能电池的收益率表现亮眼,2021年上涨幅度高达48.01%。另外,新能电池指数最近3年、最近5年的收益率均高于沪深300等宽基指数,长期来看风险收益比较高。 2.2 指数持仓特征:覆盖新能源车电池产业链细分领域龙头 新能电池指数于2015年2月17日发布,旨在反映A股市场中新能源车电池产业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指数化投资工具。选样空间为涉及新能源车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桩等业务领域的符合条件的A股,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成分股的选取以及权重的限制: 选样方法: (1)对样本空间内股票按照最近半年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10%的股票; (2)剩余股票按照最近半年的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50名的股票作为样本股,样本数量不足则按实际数量纳入。 从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来看,指数主要布局新能源车电池产业链相关行业。从中信一级行业来看,前五大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33.3%)、基础化工(22.1%)、有色金属(18.3%)、汽车(12.8%)、电子(4.4%);从中信三级行业来看,前五大行业为锂电池(29.9%)、锂电化学品(20.5%)、乘用车(12.8%)、锂(9.0%)、镍钴锡锑(8.3%)。 从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来看,指数前十大权重累计占比69.55%,主要覆盖了新能源电池相关细分行业的龙头。前十大成分股覆盖了全球动力电池的龙头宁德时代、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锂电池隔膜龙头恩捷股份、锂盐龙头赣锋锂业、正极材料龙头华友钴业等细分行业的龙头股。 从指数涉及概念来看,指数在锂电池概念上的暴露较为极致。从相关概念来看,指数在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概念的暴露度高达93.60%、86.19%。另外,指数的行业龙头特征明显,在基金重仓、成交主力、核心资产、行业龙头等概念上的暴露度也较高,成分股具备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和流动性。 2.3 指数风格特征:大市值、高Beta、高成长 新能电池指数当前的风格总体为大市值、高Beta、高成长。新能电池指数相对万得全A指数在市值、Beta、成长性等因子上指数具有更高暴露度,指数同时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从指数ROE和ROA等指标来看,新能电池指数也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相比于沪深300和中证500,从指数ROE来看,新能电池指数的ROE水平增长更快,盈利增速更高、增长潜力更大;从指数ROA来看,新能电池指数的ROA水平显著高于沪深300和中证500。 指数的表现将更稳健可持续。从指数估值与盈利的涨跌幅关系来看,指数的驱动力在2019年之前更多来自于估值,而2019年之后盈利对指数涨跌幅贡献更大,指数表现未来将更稳健可持续。 指数当前估值相对较低。从2020年5月以来的指数历史市盈率数据来看,指数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从一致预期来看,新能电池指数的净利润未来仍将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万得一致预期显示,指数2021、2022、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将分别为58.94%、58.22%、36.46%,除2020年之外均保持较高增速,指数未来的成长性可期。 3. 锂电池ETF基金基本信息 3.1 工银瑞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基金基本信息 工银瑞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基金代码为159840,简称为锂电池ETF,标的指数为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980032)。基金成立于2021年8月5日,于2021年8月20日上市交易,旨在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 3.2 管理人具有丰富ETF产品管理经验 基金管理人为工银瑞信基金,截至2022年3月31日,工银瑞信基金共管理ETF基金21只(不含ETF联接基金),ETF规模合计已达约133.29亿元,产品涵盖了宽基、行业、主题等多个类别,工银瑞信基金具有丰富的ETF产品管理经验。 风险提示:本报告从历史统计的角度对特定基金产品、行业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当基金投资策略、市场环境、政策倾向发生变化时,不能保证统计结论的未来延续性。本报告不构成对基金产品的推荐建议。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04月01日发布的报告《掘金ETF:电动化浪潮下充分受益——工银瑞信锂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叶尔乐 S0680518100003 yeerle@gszq.com 王磊 S0680518030001 wanglei1@gszq.com 刘富兵 S0680518030007 liufubing@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金融工程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金融工程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