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供需两端直面外部冲击,期货盘面逻辑明显分化
(以下内容从鲁证期货《生猪:供需两端直面外部冲击,期货盘面逻辑明显分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侯广铭 农产品分析师 期货从业资格:F3059865 投资咨询资格:Z0013117 联系人:朱殿霄 联系电话:13051524133 公司网址:www.luzhengqh.com 微信公众号:lzqhyjs 一 行情回顾 三月份毛猪现货价格弱势震荡为主,疫情因素对生猪供给端和需求端产生明显影响。截至2022年3月26日全国标准体重生猪平均价格为12.2元/公斤,较月初均价下跌幅度超过 0.5元/公斤。 期货方面,三月份LH2205合约空头趋势未改;远月合约(LH2209/LH2211)则在大幅回调后转头向上。目前期货盘面近月与远月合约交易逻辑已经完全分化,近远月合约形成跷跷板效应,猪价下跌带动近月合约走低,深度亏损下产能退出的潜在幅度更大,远月合约给出的预期升水则会更高。 二 影响因素 1.产能恢复预期继续兑现,四月份出栏量仍处高位 生猪供给方面,目前仍处于2021年生猪基础产能持续恢复的兑现期。综合考虑到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以及种群结构的持续优化,2021年6、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见顶对应的仔猪出栏高峰期为2022年3-5月份。近期,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向记者表示,目前生猪供应量仍在惯性增长,参照之前的产能变化节奏,4月前后可能会出现供应峰值,5-6月生猪供应将开始减少。 另外,考虑到近期生猪出栏体重未见明显上升以及饲料成本持续上涨背景下二次育肥入场较少的事实,养殖端目前仍以顺势出栏为主,在这种供给相对充裕的背景下,期待生猪供给在短时间发生逆转并不现实。 2.疫情防控形势再度趋紧,供需两端直面外部冲击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3月1日-24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已超过56000例,波及28个省。其中吉林省疫情仍处于高位水平,3月1日-24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9000例,连续多日每天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000例,吉林市和长春市的疫情处于持续发展阶段。上海市、河北省、福建省、辽宁省疫情近日快速增长,疫情发生地的社区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山东省青岛、威海、淄博,广东省深圳、东莞等地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北京市、重庆市、浙江省等地疫情形势趋于平稳。总的看,目前全国疫情处于攻坚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疫情因素显然已经对国内毛猪价格形成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 需求方面,疫情导致的餐饮停业等因素将直接限制猪肉消费需求,近期批发市场关停等突发因素对上海白条交易量的影响已无须多言,短期集中备货结束后,全市场必须要面对消费跌至冰点的现实。间接但更重要的因素是:近两年疫情已经对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造成了重创,而猪肉需求作为需求弹性较大的食品(相比之下鸡蛋的需求弹性更小),需求紧缩的幅度更大。因此,本次疫情防控形势趋紧将再度使已经跌入低谷的猪肉消费雪上加霜,这将非常考验需求对下半年猪肉价格高点的接纳能力。 供给方面,疫情趋紧引发的区域封锁措施已经对东北、河南、山东等外调大省的毛猪调运形成实质性影响,一方面标猪被动压栏,另一方面饲料运输困难(即使料已经很贵了,但是猪必须要吃饭),双重挤压下,受影响主产区毛猪堰塞湖或许正在形成。如果运输问题短期能够解决,北方外调毛猪将在很大程度上浇灭南方地区猪价坚挺的火苗;同样,如果运输长期受阻碍,北方毛猪价格踩踏大概率将会发生,但是南方现货价格坚挺的格局或将持续。 3、饲料价格大幅拉涨,行业现金流面临大考 自去年生猪现货价格大幅下跌后,降成本成为生猪养殖行业头等大事,而降低饲料价格是养殖企业降成本的主要路径。但是祸不单行,玉米和豆粕价格却在复杂的全球局势影响持续创出历史新高。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2月,育肥猪配合料价格为3.57元/公斤,浓缩料为5.43元/公斤,同比2019年分别上涨21%和12%。 饲料成本过高的影响主要通过当期利润作用在未来补栏上。对于短期生猪供应来讲,因为猪已经长在栏里,成本因素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出栏节奏上,短期供给的绝对量受影响较小(当然饲料过高可能导致提前出栏,但出栏时间范围波动有限),简单来总结为:短期内,生猪供给缺乏弹性。因此,在短期毛猪供给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寄希望于玉米、豆粕价格上涨支撑短期猪价,并不现实(在绝对的供给过剩前,成本不是价格的支撑)。相反,我们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饲料成本高企对母猪淘汰、仔猪补栏情况的考察上,这是影响下半年及2023年生猪现货价格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截至到目前全行业的产能去化节奏相对缓慢,农业部能繁母猪存栏并没有出现大幅的下跌,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在最核心的因素在于养殖端手中有余粮(前几年的行业暴利)、心中有希望(对下半年猪价的一致预期),很大部分养殖主体对主体去产能并不积极。但是现实残酷在于,期望有多高,现实有多惨,在售价与成本的双重挤压下,被动的、明显的产能去化过程或许刚刚开始。 4、仔猪价格维持低位,母猪淘汰仍不明显 按照正常的情况,三月份是春季补栏的高峰期。一方面因为天气转暖,此时补栏仔猪的成活率较高;另一方面,目前补栏的猪苗出栏时间刚好对应8-9月份的猪价季节性高点。但今年后备、仔猪价格走势与去年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目前母猪的价格仍然徘徊在低位,仔猪价格虽然开始回暖,但仍处于低位。 我们认为仔猪均价较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一,养殖结构发生了转变。随着母猪群体的逐渐恢复,自繁自养主体的外采需求大幅降低,但并不能说明市场补栏仔猪的数量很少。第二,市场结构发生了转变。北方散养户大量退出是确定性事件,目前散养户的产能占比已经明显降低,而散养户本身是外购模式的主力军,外购仔猪采购量降低才真正反映了市场补栏积极性的减弱。因此,我们认为仔猪价格较低的主要原因更多来源于市场交易减少,并不能充分代表未来育肥猪存栏会急剧降低,因为各种数据显示能繁母猪数量仍然偏高,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仍然超过4200万头,这与淘汰母猪淘汰处于低位的事实可以互为验证,根据涌益监测的数据样本母猪屠宰量自去年9月份达到高峰后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毕竟强制流产、烤乳猪仍是少数现象,我们更愿意相信目前偏高的母猪存栏,仍将带来未来相对充裕的生猪供给。 5、期货盘面走势分化,合约间跷跷板效应明显 近期生猪期货近月和远月合约走势分化。LH2205合约近期呈现低位震荡走势,空头趋势未改;远月合约(LH2209/LH2211)则在大幅回调后转头向上。目前,期货近月与远月合约交易逻辑已经完全分化,近远月合约形成跷跷板效应:以LH2205为代表的的近月合约继续交易弱现实逻辑,盘面受现货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而远月合约则继续交易产能退出导致的周期反转逻辑。猪价下跌带动近月合约走低,深度亏损下产能退出的潜在幅度更大,远月合约给出的预期升水则会更高。 对于LH2205合约,前期现货价格上涨拉动LH2205合约明显反弹,但本轮现货价格上涨的驱动主要来源于东北等地生猪调运受阻(疫情因素)导致的阶段性供给不足,随着未来道路逐渐解封,现货价格仍有继续探底的风险。 我们认为LH2209合约短期将维持宽幅震荡格局。决定LH2209走势的核心驱动是未来产能变化的情况,在能繁母猪基数较大、产业固定资产缩减不明显、产业对下半年价格预期较为乐观的背景下,我们对下半年猪价高点保持谨慎,预计在17-19元/公斤之间。具体到期货远月合约走势,我们认为决定未来盘面价格区间的核心因素有两个:第一,集团厂目前大幅亏损,一旦盘面上涨至集团厂平均成本18000元/吨左右,集团厂/规模厂会有较强的套保冲动,这决定了LH2209合约盘面价格的上限区间。第二,从目前的情况看,产能去化本身是确定性事件,生猪供给正由过剩向相对均衡演变,在这种背景下,行业平均成本16000元/吨对价格的支撑会比较强。综合考虑多种情况,我们认为LH2209合约短期将在16000-18000区间宽幅震荡。 三 主要结论 综合考虑到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以及种群结构的持续优化,2021年6、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见顶对应的仔猪出栏高峰期为2022年3-5月份。另外,考虑到近期生猪出栏体重未见明显上升以及饲料成本持续上涨背景下二次育肥入场较少的事实,养殖端目前仍以顺势出栏为主,在这种供给相对充裕的背景下,期待生猪供给在短时间发生逆转并不现实。 疫情趋紧引发的区域封锁措施已经对东北、河南、山东等外调大省的毛猪调运形成实质性影响,一方面标猪被动压栏,另一方面饲料运输困难(即使料已经很贵了,但是猪必须要吃饭),双重挤压下,受影响主产区毛猪堰塞湖或许正在形成。如果运输问题短期能够解决,北方外调毛猪将在很大程度上浇灭南方地区猪价坚挺的火苗;同样,如果运输长期受阻碍,北方毛猪价格踩踏大概率将会发生,但是南方现货价格坚挺的格局或将持续。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截至到目前全行业的产能去化节奏相对缓慢,农业部能繁母猪存栏并没有出现大幅的下跌,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在最核心的因素在于养殖端手中有余粮(前几年的行业暴利)、心中有希望(对下半年猪价的一致预期),很大部分养殖主体对主体去产能并不积极。但是现实残酷在于,期望有多高,现实有多惨,在售价与成本的双重挤压下,被动的、明显的产能去化过程或许刚刚开始。 仔猪价格较低的主要原因更多来源于市场交易减少,并不能充分代表未来育肥猪存栏会急剧降低,因为各种数据显示能繁母猪数量仍然偏高。 前期现货价格上涨拉动LH2205合约明显反弹,但本轮现货价格上涨的驱动主要来源于东北等地生猪调运受阻(疫情因素)导致的阶段性供给不足,随着未来道路逐渐解封,盘面有跟随现货价格继续探底的风险。考虑到社会平均成本线对下半年猪价的支撑,以及深度亏损下集团厂强烈的套保需求,预计LH2209合约短期将在16000-18000区间宽幅震荡。 策略上,稳健投资者可继续持有反套仓位。 END 鲁证期货研究所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证研究- 免责声明 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112)。本报告仅限本公司客户使用。 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观点及预测均反映了本公司在最初发布该报告当日分析师的判断,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况下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本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本公司并不承担提示本报告的收件人注意该等材料的责任。 本报告的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复制、传播、改编、销售、出版、广播或用作其他商业目的。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本公司同意,并注明出处为鲁证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侯广铭 农产品分析师 期货从业资格:F3059865 投资咨询资格:Z0013117 联系人:朱殿霄 联系电话:13051524133 公司网址:www.luzhengqh.com 微信公众号:lzqhyjs 一 行情回顾 三月份毛猪现货价格弱势震荡为主,疫情因素对生猪供给端和需求端产生明显影响。截至2022年3月26日全国标准体重生猪平均价格为12.2元/公斤,较月初均价下跌幅度超过 0.5元/公斤。 期货方面,三月份LH2205合约空头趋势未改;远月合约(LH2209/LH2211)则在大幅回调后转头向上。目前期货盘面近月与远月合约交易逻辑已经完全分化,近远月合约形成跷跷板效应,猪价下跌带动近月合约走低,深度亏损下产能退出的潜在幅度更大,远月合约给出的预期升水则会更高。 二 影响因素 1.产能恢复预期继续兑现,四月份出栏量仍处高位 生猪供给方面,目前仍处于2021年生猪基础产能持续恢复的兑现期。综合考虑到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以及种群结构的持续优化,2021年6、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见顶对应的仔猪出栏高峰期为2022年3-5月份。近期,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向记者表示,目前生猪供应量仍在惯性增长,参照之前的产能变化节奏,4月前后可能会出现供应峰值,5-6月生猪供应将开始减少。 另外,考虑到近期生猪出栏体重未见明显上升以及饲料成本持续上涨背景下二次育肥入场较少的事实,养殖端目前仍以顺势出栏为主,在这种供给相对充裕的背景下,期待生猪供给在短时间发生逆转并不现实。 2.疫情防控形势再度趋紧,供需两端直面外部冲击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3月1日-24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已超过56000例,波及28个省。其中吉林省疫情仍处于高位水平,3月1日-24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9000例,连续多日每天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000例,吉林市和长春市的疫情处于持续发展阶段。上海市、河北省、福建省、辽宁省疫情近日快速增长,疫情发生地的社区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山东省青岛、威海、淄博,广东省深圳、东莞等地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北京市、重庆市、浙江省等地疫情形势趋于平稳。总的看,目前全国疫情处于攻坚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疫情因素显然已经对国内毛猪价格形成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 需求方面,疫情导致的餐饮停业等因素将直接限制猪肉消费需求,近期批发市场关停等突发因素对上海白条交易量的影响已无须多言,短期集中备货结束后,全市场必须要面对消费跌至冰点的现实。间接但更重要的因素是:近两年疫情已经对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造成了重创,而猪肉需求作为需求弹性较大的食品(相比之下鸡蛋的需求弹性更小),需求紧缩的幅度更大。因此,本次疫情防控形势趋紧将再度使已经跌入低谷的猪肉消费雪上加霜,这将非常考验需求对下半年猪肉价格高点的接纳能力。 供给方面,疫情趋紧引发的区域封锁措施已经对东北、河南、山东等外调大省的毛猪调运形成实质性影响,一方面标猪被动压栏,另一方面饲料运输困难(即使料已经很贵了,但是猪必须要吃饭),双重挤压下,受影响主产区毛猪堰塞湖或许正在形成。如果运输问题短期能够解决,北方外调毛猪将在很大程度上浇灭南方地区猪价坚挺的火苗;同样,如果运输长期受阻碍,北方毛猪价格踩踏大概率将会发生,但是南方现货价格坚挺的格局或将持续。 3、饲料价格大幅拉涨,行业现金流面临大考 自去年生猪现货价格大幅下跌后,降成本成为生猪养殖行业头等大事,而降低饲料价格是养殖企业降成本的主要路径。但是祸不单行,玉米和豆粕价格却在复杂的全球局势影响持续创出历史新高。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2月,育肥猪配合料价格为3.57元/公斤,浓缩料为5.43元/公斤,同比2019年分别上涨21%和12%。 饲料成本过高的影响主要通过当期利润作用在未来补栏上。对于短期生猪供应来讲,因为猪已经长在栏里,成本因素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出栏节奏上,短期供给的绝对量受影响较小(当然饲料过高可能导致提前出栏,但出栏时间范围波动有限),简单来总结为:短期内,生猪供给缺乏弹性。因此,在短期毛猪供给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寄希望于玉米、豆粕价格上涨支撑短期猪价,并不现实(在绝对的供给过剩前,成本不是价格的支撑)。相反,我们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饲料成本高企对母猪淘汰、仔猪补栏情况的考察上,这是影响下半年及2023年生猪现货价格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截至到目前全行业的产能去化节奏相对缓慢,农业部能繁母猪存栏并没有出现大幅的下跌,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在最核心的因素在于养殖端手中有余粮(前几年的行业暴利)、心中有希望(对下半年猪价的一致预期),很大部分养殖主体对主体去产能并不积极。但是现实残酷在于,期望有多高,现实有多惨,在售价与成本的双重挤压下,被动的、明显的产能去化过程或许刚刚开始。 4、仔猪价格维持低位,母猪淘汰仍不明显 按照正常的情况,三月份是春季补栏的高峰期。一方面因为天气转暖,此时补栏仔猪的成活率较高;另一方面,目前补栏的猪苗出栏时间刚好对应8-9月份的猪价季节性高点。但今年后备、仔猪价格走势与去年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目前母猪的价格仍然徘徊在低位,仔猪价格虽然开始回暖,但仍处于低位。 我们认为仔猪均价较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一,养殖结构发生了转变。随着母猪群体的逐渐恢复,自繁自养主体的外采需求大幅降低,但并不能说明市场补栏仔猪的数量很少。第二,市场结构发生了转变。北方散养户大量退出是确定性事件,目前散养户的产能占比已经明显降低,而散养户本身是外购模式的主力军,外购仔猪采购量降低才真正反映了市场补栏积极性的减弱。因此,我们认为仔猪价格较低的主要原因更多来源于市场交易减少,并不能充分代表未来育肥猪存栏会急剧降低,因为各种数据显示能繁母猪数量仍然偏高,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仍然超过4200万头,这与淘汰母猪淘汰处于低位的事实可以互为验证,根据涌益监测的数据样本母猪屠宰量自去年9月份达到高峰后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毕竟强制流产、烤乳猪仍是少数现象,我们更愿意相信目前偏高的母猪存栏,仍将带来未来相对充裕的生猪供给。 5、期货盘面走势分化,合约间跷跷板效应明显 近期生猪期货近月和远月合约走势分化。LH2205合约近期呈现低位震荡走势,空头趋势未改;远月合约(LH2209/LH2211)则在大幅回调后转头向上。目前,期货近月与远月合约交易逻辑已经完全分化,近远月合约形成跷跷板效应:以LH2205为代表的的近月合约继续交易弱现实逻辑,盘面受现货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而远月合约则继续交易产能退出导致的周期反转逻辑。猪价下跌带动近月合约走低,深度亏损下产能退出的潜在幅度更大,远月合约给出的预期升水则会更高。 对于LH2205合约,前期现货价格上涨拉动LH2205合约明显反弹,但本轮现货价格上涨的驱动主要来源于东北等地生猪调运受阻(疫情因素)导致的阶段性供给不足,随着未来道路逐渐解封,现货价格仍有继续探底的风险。 我们认为LH2209合约短期将维持宽幅震荡格局。决定LH2209走势的核心驱动是未来产能变化的情况,在能繁母猪基数较大、产业固定资产缩减不明显、产业对下半年价格预期较为乐观的背景下,我们对下半年猪价高点保持谨慎,预计在17-19元/公斤之间。具体到期货远月合约走势,我们认为决定未来盘面价格区间的核心因素有两个:第一,集团厂目前大幅亏损,一旦盘面上涨至集团厂平均成本18000元/吨左右,集团厂/规模厂会有较强的套保冲动,这决定了LH2209合约盘面价格的上限区间。第二,从目前的情况看,产能去化本身是确定性事件,生猪供给正由过剩向相对均衡演变,在这种背景下,行业平均成本16000元/吨对价格的支撑会比较强。综合考虑多种情况,我们认为LH2209合约短期将在16000-18000区间宽幅震荡。 三 主要结论 综合考虑到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以及种群结构的持续优化,2021年6、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见顶对应的仔猪出栏高峰期为2022年3-5月份。另外,考虑到近期生猪出栏体重未见明显上升以及饲料成本持续上涨背景下二次育肥入场较少的事实,养殖端目前仍以顺势出栏为主,在这种供给相对充裕的背景下,期待生猪供给在短时间发生逆转并不现实。 疫情趋紧引发的区域封锁措施已经对东北、河南、山东等外调大省的毛猪调运形成实质性影响,一方面标猪被动压栏,另一方面饲料运输困难(即使料已经很贵了,但是猪必须要吃饭),双重挤压下,受影响主产区毛猪堰塞湖或许正在形成。如果运输问题短期能够解决,北方外调毛猪将在很大程度上浇灭南方地区猪价坚挺的火苗;同样,如果运输长期受阻碍,北方毛猪价格踩踏大概率将会发生,但是南方现货价格坚挺的格局或将持续。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截至到目前全行业的产能去化节奏相对缓慢,农业部能繁母猪存栏并没有出现大幅的下跌,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在最核心的因素在于养殖端手中有余粮(前几年的行业暴利)、心中有希望(对下半年猪价的一致预期),很大部分养殖主体对主体去产能并不积极。但是现实残酷在于,期望有多高,现实有多惨,在售价与成本的双重挤压下,被动的、明显的产能去化过程或许刚刚开始。 仔猪价格较低的主要原因更多来源于市场交易减少,并不能充分代表未来育肥猪存栏会急剧降低,因为各种数据显示能繁母猪数量仍然偏高。 前期现货价格上涨拉动LH2205合约明显反弹,但本轮现货价格上涨的驱动主要来源于东北等地生猪调运受阻(疫情因素)导致的阶段性供给不足,随着未来道路逐渐解封,盘面有跟随现货价格继续探底的风险。考虑到社会平均成本线对下半年猪价的支撑,以及深度亏损下集团厂强烈的套保需求,预计LH2209合约短期将在16000-18000区间宽幅震荡。 策略上,稳健投资者可继续持有反套仓位。 END 鲁证期货研究所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证研究- 免责声明 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112)。本报告仅限本公司客户使用。 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观点及预测均反映了本公司在最初发布该报告当日分析师的判断,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况下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本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本公司并不承担提示本报告的收件人注意该等材料的责任。 本报告的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复制、传播、改编、销售、出版、广播或用作其他商业目的。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本公司同意,并注明出处为鲁证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