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证新股】新股周报:2022年4月第1周_开板估值上升压缩新股二级市场空间,和元生物上市
(以下内容从山西证券《【山证新股】新股周报:2022年4月第1周_开板估值上升压缩新股二级市场空间,和元生物上市》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山证新股 内容摘要: 去年12月份以来开板至今涨幅为负值的新股环比增加 上周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0只,2021年12月至今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18只(除北交所外),以开板日收盘价计算至今涨幅均值为-20.0%(前值-19.28%)。录得正涨幅的新股17只(前值18只),平均正涨幅12.98%(前值10.43%);录得负涨幅的新股97只(前值85只),平均负涨幅-25.99%(前值-26.25%)。 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与创业板的估值比小幅回落 仍处高位 上周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相比较于创业板仍处溢价状态(比值为1.22),较之前一周比值下降。创业板估值中枢持续下移,TTM-PE中值为41.32倍;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成份估值周内环比下降较多,TTM-PE中值为50.26倍。新股整体依然不具备大面积估值修复行情的基础。 科创板新股首日开板估值周环比回升 上周,科创板上市新股首日开板估值上升势头不改,而创业板上市新股首日开板估值小幅下滑。周内上市的和元生物和均普智能首日开板估值均超过195倍(TTM-PE),拉升科创板3月份的开板估值;周内上市的祥明智能与和顺科技首日开板估值小于55倍(TTM-PE),拉低创业板3月份的开板估值。 投资建议: 已上市新股:建议重点关注和元生物(基因治疗CDMO)、华秦科技(隐身及伪装材料)、东微半导(高压超级结MOSFET)、臻镭科技(射频前端芯片/收发芯片)、晶科能源(太阳能光伏组件)、天岳先进-U(碳化硅衬底)、禾迈股份(光伏微型逆变器)。 待上市新股:建议重点关注中复神鹰(碳纤维)、唯捷创芯(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PA模组))、长光华芯(半导体激光芯片/VCSEL芯片:激光雷达)。 报告正文: 1、近端新股的观察与思考 上周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0只,2021年12月至今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18只(除北交所外),以开板日收盘价计算至今涨幅均值为-20.0%(前值-19.28%)。录得正涨幅的新股17只(前值18只),平均正涨幅12.98%(前值10.43%);录得负涨幅的新股97只(前值85只),平均负涨幅-25.99%(前值-26.25%)。新股市场分化更趋明显,一方面开板至今下跌的股票数量环比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录得正涨幅的股票平均涨幅继续扩大。 已开板新股周涨幅来看,万控智造(电气机柜)、比依股份(厨房小家电)、哈焊华通(熔焊材料)、泰慕士(纺织服装)、雅艺科技(户外火炉)、东微半导(功率半导体)、粤海饲料(水产饲料)、洁雅股份(湿巾产品)、华是科技(系统集成设备)、和元生物(基因治疗CDMO)等上市新股涨幅超出5%。 我们可以看出,新近上市新股相对活跃,上市久远一些的新股本周环比降温明显。从二级市场来看,开板至今涨幅超过10%的新股仅为8只,在市场环境偏弱以及询价市盈率走高背景下,需要耐心等待近端新股的估值消化过程。 1.1 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与创业板的估值比小幅下降,仍处高位 上周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相比较于创业板仍处溢价状态(比值为1.22,2014年以来范围区间0.6-1.6),较之前一周比值下降。创业板估值中枢持续下移,但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成份估值周内环比下降较多,从而使得监测新股整体估值水平的指标环比下降,仍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2014年以来,历史上估值比超过1.2的阶段包括2016年8-11月(新股和中小市值领域牛市)、2018年7-9月(创业板估值中枢下移)、2019年8-11月(科创板新股上市)。目前新股整体依然不具备估值修复行情的基础,我们仍然建议关注契合行业主线的结构性机会。 1.2 科创板和创业板首发PE周环比上升,处注册制以来较高水平 上周科创板及创业板首发PE(摊薄)环比上升。具体来看,科创板中复神鹰首发PE(摊薄)385倍,拉升科创板整体首发PE;创业板铭利达首发PE(摊薄)90.84倍,拉升创业板整体首发PE水平。 1.3 科创板和元生物拉动新股首日涨幅均值周环比上升 科创板首日涨幅环比上升,和元生物上市首日涨幅65.6%,显著拉高科创板整体涨幅;而创业板首日涨幅环比下降。 沪深主板和北交所首日涨幅环比下降。沪深主板3月份上市新股中,仅万控智造和康冠科技开板,万控智造开板日涨幅208.7%,而康冠科技开板日涨幅27.7%,显著拉低沪深主板开板首日涨跌幅;北交所新股首日涨跌幅周内环比微幅下降。 1.4 新股首日开板估值周环比回落 上周,科创板上市新股首日开板估值上升势头不改,而创业板上市新股首日开板估值小幅下滑。科创板新股首日开板估值74.34倍(前值70倍,TTM-PE),周内上市的和元生物和均普智能首日开板估值均超过195倍(TTM-PE),拉升科创板3月份的开板估值;创业板首日开板估值57.07倍(前值57.6倍,TTM-PE),周内上市的祥明智能与和顺科技首日开板估值小于55倍(TTM-PE),拉低创业板3月份的开板估值。 沪深主板3月份开板估值42.2倍,较2月份下降较多,主要因为3月份上市新股兴通股份、鹿山新材、立航科技至今尚未开板。北交所方面,开板估值环比下降,周内上市新股克莱特拉低整体估值水平。 2、近端重点新股名单 2.1已上市重点新股 12月份以后上市的新股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和元生物(基因治疗CDMO)、华秦科技(隐身及伪装材料)、东微半导(高压超级结MOSFET)、臻镭科技(射频前端芯片/收发芯片)、晶科能源(太阳能光伏组件)、天岳先进-U(碳化硅衬底)、禾迈股份(光伏微型逆变器);远端新股方面,建议重点关注功率半导体方面的时代电气(双极器件、IGBT和SiC)、宏微科技(光伏IGBT),FPGA芯片相关的安路科技(民用FPGA芯片)、复旦微电。 此外,建议关注何氏眼科(眼科诊疗及视光)、大族数控(PCB专用设备)、中触媒(移动源分子筛、催化剂)、三元生物(赤藓糖醇)、优宁维(抗体为核心的生命科学试剂)、概伦电子(EDA产品及解决方案)、炬光科技(激光雷达)、迪阿股份(高端婚戒)、鼎阳科技(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 2.2 待上市重点新股 梳理待上市新股和上周已询价新股后,建议重点关注中复神鹰、唯捷创芯、长光华芯,关注荣昌生物。 2.2.1中复神鹰 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注册资本8亿元,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中联投)持股37.3%,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股64.42%,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5.32亿元及11.73亿元,增速分别为34.8%、28.24%及120.44%,营收年复合增速为68.13%;实现归母净利润0.26亿元、0.85亿元及2.79亿元,增速分别为206.83%、225.92%及227.02%,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226.47%。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3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4.5亿元,归母净利润8000万元~90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500万元~8500万元。 中复神鹰是一家专业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销售产品主要为碳纤维,主营业务收入均来自于碳纤维销售。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 30,319.32 万元、41,110.25 万元、52,751.30万元和 37,937.14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98.46%、99.04%、99.10%和 99.55%。 公司自 2006 年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碳纤维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推进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制备知识产权自主化、低成本化、产品多样化,成功实现了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千吨级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覆盖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高强高模型等不同类别的丰富碳纤维产品线。公司于 2013 年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千吨级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工业化制造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2018 年 1 月,公司“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国内碳纤维领域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企业。 当前国内碳纤维市场竞争格局仍然以国外进口碳纤维为主,2020 年国内碳纤维市场中进口碳纤维销量占比为 62.30%,主要境外碳纤维企业包括日本东丽(TORAY)、日本东邦(TOHO)、日本三菱丽阳(MITSUBISHI)、美国赫氏(HEXCEL)、美国卓尔泰克(ZOLTEK)、德国西格里(SGL)等。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0 年度国产碳纤维总产量 1.80 万吨,公司 2020 年碳纤维产量 3,777.21 吨,占国内总碳纤维产量的比例达 20.98%,排名国内碳纤维产量第二位;2020 年度国内碳纤维总消费量达 4.88 万吨,公司 2020 年碳纤维国内销量 3,625.28 吨,市场占有率达 7.43%。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光威复材(300699.SZ)、中简科技(300777.SZ)、恒神股份(832397.NQ)。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迭代风险;公司主要资产抵押的风险;公司股东鹰游集团持有公司股权全部质押的风险。 2.2.2 长光华芯 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册资本10,169.9956万元,华丰投资持股24.51%,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2.47亿元及4.29亿元,增速分别为49.85%、78.46%及73.59%,营收年复合增速为76.01%;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0.26亿元及1.15亿元。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3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00万元~11000万元(+16.20%~42.02%),归母净利润2000万元~3000万元(+5.5%~58.25%),扣非归母净利润1300万元~2000万元(+7.15%~64.84%)。 公司专注于半导体激光芯片、器件及模块等激光行业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已形成由半导体激光芯片、器件、模块及直接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四大类、多系列产品矩阵,主要产品包括高功率单管系列产品、高功率巴条系列产品、高效率VCSEL系列产品及光通信芯片系列产品等。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及超快激光器等光泵浦激光器泵浦源、激光智能制造装备、国家战略高技术、科学研究、医学美容、激光雷达、3D传感、人工智能、高速光通信等领域,逐步实现了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国产化。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中,2019年国产激光器市场份额高达99.01%;中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中,国产激光器渗透率近年来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国产化进程也在逐步推进,从2013年到2019年间实现“从无到有”,并达到了55.56%的渗透率,预计2020年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国产渗透率为57.58%。 以半导体激光芯片为核心的激光器上游元器件正在逐步实现国产化,一方面提升国产激光器上游元器件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随着上游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可提高国内激光器厂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公司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领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居于国内领先位置,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13.41%,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3.88%,随着激光芯片的国产化程度加深,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研发的面发射高效率VCSEL系列产品已通过相关客户的工艺认证,目前公司已获得相关客户VCSEL芯片量产订单,产品应用领域扩展至激光雷达及3D传感领域。根据Yole预测,2020年,VCSEL激光器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67%。公司光通信芯片主要应用于光通信行业,根据IDC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175ZB,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6.91%,公司VCSEL及光通信芯片将成为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之一。 公司缺乏完全可比公司。从竞争对手来看,境外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贰陆集团(IIVI.O)、朗美通(LITE.O)、恩耐集团(LASR.O)及 IPG光电(IPGP.O);境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炬光科技(A21012.SH)、武汉锐晶、华光光电、纵慧芯光、凯普林、星汉激光。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迭代风险;不存在实际控制人风险;未能达到预计市值上市条件的风险。 2.2.3 荣昌生物 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注册资本48,983.6702万元,烟台荣达、I-NOVA、房健民、烟台荣谦、烟台荣益、RongChang Holding、烟台荣实与烟台荣建合计持有公司46.22%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王威东、房健民、林健、王荔强、王旭东、邓勇、熊晓滨、温庆凯、杨敏华、魏建良等10名自然人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05亿元、0.03亿元及14.26亿元,增速分别为-63.66%、-36.9%及467倍,营收年复合增速为16.2倍;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元、-6.98亿元及2.76亿元。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3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元~1.73亿元(+2878.21%~3929.34%),归母净利润-4.45亿元~-3.29亿元(-142.41%~-79.17%),扣非归母净利润-4.46亿元~-3.3亿元(-132.89%~-72.14%)。 公司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泰它西普(RC18)、维迪西妥单抗(RC48)与RC28,分别处于商业化阶段、商业化阶段及Ib/II期临床阶段。其中,泰它西普(RC18)是全球首款、同类首创(first-in-class)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双靶点的创新融合蛋白产品,目前用于治疗7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处于商业化或临床试验阶段,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类风湿关节炎、IgA肾病、干燥综合症、多发性硬化症与重症肌无力等;维迪西妥单抗(RC48)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ADC创新药、目前唯一一款获得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ADC产品,用于治疗包括胃癌、尿路上皮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处于商业化或临床试验阶段。 公司长期以来在生物创新药领域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3.6亿元,2018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46.70%。公司研发管理团队成员富有前瞻性及全球化视野,多数成员拥有逾20年的医药行业经历与成功经验。公司始终致力于开发具有新结构、新机制的靶向生物创新药,已开发了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其中有1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处于商业化、临床研究或IND准备阶段,均为靶向生物创新药;公司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7款产品正在开展用于治疗20余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君实生物(688180.SH)、百济神州(688235.SH)、恒瑞医药(600276.SH)。 风险提示: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实际控制人较多并通过协议进行共同控制等可能导致的控制权稳定风险;公司未来若无法获得额外融资,存在可能无法完成候选药物研发及商业化的风险。 2.2.4唯捷创芯 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册资本3.6亿元,公司无控股股东,荣秀丽与孙亦军合计持股比例38.29%,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18.10亿元及35.09亿元,增速分别为104.71%、211.38%及93.8%,营收年复合增速为146%;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0.78亿元及-0.67亿元。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3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亿元~9.5亿元(+1%~13%),归母净利润3600万元~86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500万元~8500万元。 公司设计、销售射频前端芯片,主要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PA模组),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无线路由器等各类无线通讯终端产品。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主要从事产业链中的设计环节。 公司主要产品PA模组是无线通信设备的核心元件之一,报告期内贡献收入占比大于97%;目前在4G和5G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上,公司出货量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报告期内累计销售超过13亿颗。除PA模组之外,公司还提供射频开关芯片、WiFi射频前端模组和射频接收端模组。 公司与产业上下游合作紧密,与稳懋、Global Foundries、台积电、长电、甬矽、越亚等各领域头部企业长期稳定合作。公司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头部智能手机品牌企业以及华勤通讯等球ODM厂商射频前端芯片主要供应商之一,下游资源丰富。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卓胜微(300782.SZ)、博通集成(603068.SH)、乐鑫科技(688018.SH)、韦尔股份(603501.SH)、艾为电子(688798.SH)。 风险提示:营业收入无法持续高速增长,盈利水平同时受到影响的风险;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风险;4G向5G迭代过程中更高技术挑战的风险。 3、新股日历和最新打新收益率测算表 根据已公布数据,本周有1家新股上市,为兆讯传媒(301102.SZ);5家新股询价,分别是金道科技(301279.SZ)、联盛化学(301212.SZ)、安达智能(688125.SH)、新特电气(301120.SZ)及宏德股份(301163.SZ)。 以3亿元规模A类投资者为例(下同),周内打新收益环比增加23.23万元。主板有鹿山新材、兴通股份上市,均未开板,无打新收益贡献;科创板和元生物、均普智能、首药控股上市,周内收益合计录得3.74万元,首药控股录得打新收益-9.32万元,而和元生物录得打新收益9.11万元,拉升科创板整体打新收益,3月份合计打新收益10.79万元;创业板有何氏眼科、哈焊华通、华融化学、和顺科技、祥明智能上市,周内打新收益合计录得18.3万元,仅和顺科技打新收益为-1万元,其余均录得正收益,尤其华融化学打新收益10.07万元,拉动创业板整体打新收益,3月份合计打新收益为56.89万元。 本报告分析师: 叶中正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22010001 邮箱:yezhongzheng@sxzq.com 李淑芳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18100001 邮箱:lishufang@sxzq.com 地址: 太原市府西街69号国贸中心A座28层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7层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i618.com.cn 敬 请 关 注 风险提示 分析师承诺: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本人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受到任何形式的补偿。本人承诺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执业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免责声明: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所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所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持有或交易本报告中提到的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投资标的,还可能为或争取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声明,禁止我司员工将我司证券研究报告私自提供给未经我司授权的任何公众媒体或者其他机构;禁止任何公众媒体或者其他机构未经授权私自刊载或者转发我司的证券研究报告。刊载或者转发我司证券研究报告的授权必须通过签署协议约定,且明确由被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刊载或者转发责任。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提示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不要将我司证券研究报告转发给他人,提示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 依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和《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实施细则》规定特此告知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遵守廉洁从业规定。
山证新股 内容摘要: 去年12月份以来开板至今涨幅为负值的新股环比增加 上周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0只,2021年12月至今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18只(除北交所外),以开板日收盘价计算至今涨幅均值为-20.0%(前值-19.28%)。录得正涨幅的新股17只(前值18只),平均正涨幅12.98%(前值10.43%);录得负涨幅的新股97只(前值85只),平均负涨幅-25.99%(前值-26.25%)。 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与创业板的估值比小幅回落 仍处高位 上周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相比较于创业板仍处溢价状态(比值为1.22),较之前一周比值下降。创业板估值中枢持续下移,TTM-PE中值为41.32倍;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成份估值周内环比下降较多,TTM-PE中值为50.26倍。新股整体依然不具备大面积估值修复行情的基础。 科创板新股首日开板估值周环比回升 上周,科创板上市新股首日开板估值上升势头不改,而创业板上市新股首日开板估值小幅下滑。周内上市的和元生物和均普智能首日开板估值均超过195倍(TTM-PE),拉升科创板3月份的开板估值;周内上市的祥明智能与和顺科技首日开板估值小于55倍(TTM-PE),拉低创业板3月份的开板估值。 投资建议: 已上市新股:建议重点关注和元生物(基因治疗CDMO)、华秦科技(隐身及伪装材料)、东微半导(高压超级结MOSFET)、臻镭科技(射频前端芯片/收发芯片)、晶科能源(太阳能光伏组件)、天岳先进-U(碳化硅衬底)、禾迈股份(光伏微型逆变器)。 待上市新股:建议重点关注中复神鹰(碳纤维)、唯捷创芯(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PA模组))、长光华芯(半导体激光芯片/VCSEL芯片:激光雷达)。 报告正文: 1、近端新股的观察与思考 上周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0只,2021年12月至今A股市场共计上市新股118只(除北交所外),以开板日收盘价计算至今涨幅均值为-20.0%(前值-19.28%)。录得正涨幅的新股17只(前值18只),平均正涨幅12.98%(前值10.43%);录得负涨幅的新股97只(前值85只),平均负涨幅-25.99%(前值-26.25%)。新股市场分化更趋明显,一方面开板至今下跌的股票数量环比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录得正涨幅的股票平均涨幅继续扩大。 已开板新股周涨幅来看,万控智造(电气机柜)、比依股份(厨房小家电)、哈焊华通(熔焊材料)、泰慕士(纺织服装)、雅艺科技(户外火炉)、东微半导(功率半导体)、粤海饲料(水产饲料)、洁雅股份(湿巾产品)、华是科技(系统集成设备)、和元生物(基因治疗CDMO)等上市新股涨幅超出5%。 我们可以看出,新近上市新股相对活跃,上市久远一些的新股本周环比降温明显。从二级市场来看,开板至今涨幅超过10%的新股仅为8只,在市场环境偏弱以及询价市盈率走高背景下,需要耐心等待近端新股的估值消化过程。 1.1 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与创业板的估值比小幅下降,仍处高位 上周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相比较于创业板仍处溢价状态(比值为1.22,2014年以来范围区间0.6-1.6),较之前一周比值下降。创业板估值中枢持续下移,但Wind近端次新股指数成份估值周内环比下降较多,从而使得监测新股整体估值水平的指标环比下降,仍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2014年以来,历史上估值比超过1.2的阶段包括2016年8-11月(新股和中小市值领域牛市)、2018年7-9月(创业板估值中枢下移)、2019年8-11月(科创板新股上市)。目前新股整体依然不具备估值修复行情的基础,我们仍然建议关注契合行业主线的结构性机会。 1.2 科创板和创业板首发PE周环比上升,处注册制以来较高水平 上周科创板及创业板首发PE(摊薄)环比上升。具体来看,科创板中复神鹰首发PE(摊薄)385倍,拉升科创板整体首发PE;创业板铭利达首发PE(摊薄)90.84倍,拉升创业板整体首发PE水平。 1.3 科创板和元生物拉动新股首日涨幅均值周环比上升 科创板首日涨幅环比上升,和元生物上市首日涨幅65.6%,显著拉高科创板整体涨幅;而创业板首日涨幅环比下降。 沪深主板和北交所首日涨幅环比下降。沪深主板3月份上市新股中,仅万控智造和康冠科技开板,万控智造开板日涨幅208.7%,而康冠科技开板日涨幅27.7%,显著拉低沪深主板开板首日涨跌幅;北交所新股首日涨跌幅周内环比微幅下降。 1.4 新股首日开板估值周环比回落 上周,科创板上市新股首日开板估值上升势头不改,而创业板上市新股首日开板估值小幅下滑。科创板新股首日开板估值74.34倍(前值70倍,TTM-PE),周内上市的和元生物和均普智能首日开板估值均超过195倍(TTM-PE),拉升科创板3月份的开板估值;创业板首日开板估值57.07倍(前值57.6倍,TTM-PE),周内上市的祥明智能与和顺科技首日开板估值小于55倍(TTM-PE),拉低创业板3月份的开板估值。 沪深主板3月份开板估值42.2倍,较2月份下降较多,主要因为3月份上市新股兴通股份、鹿山新材、立航科技至今尚未开板。北交所方面,开板估值环比下降,周内上市新股克莱特拉低整体估值水平。 2、近端重点新股名单 2.1已上市重点新股 12月份以后上市的新股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和元生物(基因治疗CDMO)、华秦科技(隐身及伪装材料)、东微半导(高压超级结MOSFET)、臻镭科技(射频前端芯片/收发芯片)、晶科能源(太阳能光伏组件)、天岳先进-U(碳化硅衬底)、禾迈股份(光伏微型逆变器);远端新股方面,建议重点关注功率半导体方面的时代电气(双极器件、IGBT和SiC)、宏微科技(光伏IGBT),FPGA芯片相关的安路科技(民用FPGA芯片)、复旦微电。 此外,建议关注何氏眼科(眼科诊疗及视光)、大族数控(PCB专用设备)、中触媒(移动源分子筛、催化剂)、三元生物(赤藓糖醇)、优宁维(抗体为核心的生命科学试剂)、概伦电子(EDA产品及解决方案)、炬光科技(激光雷达)、迪阿股份(高端婚戒)、鼎阳科技(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 2.2 待上市重点新股 梳理待上市新股和上周已询价新股后,建议重点关注中复神鹰、唯捷创芯、长光华芯,关注荣昌生物。 2.2.1中复神鹰 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注册资本8亿元,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中联投)持股37.3%,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股64.42%,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5.32亿元及11.73亿元,增速分别为34.8%、28.24%及120.44%,营收年复合增速为68.13%;实现归母净利润0.26亿元、0.85亿元及2.79亿元,增速分别为206.83%、225.92%及227.02%,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226.47%。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3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4.5亿元,归母净利润8000万元~90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500万元~8500万元。 中复神鹰是一家专业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销售产品主要为碳纤维,主营业务收入均来自于碳纤维销售。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 30,319.32 万元、41,110.25 万元、52,751.30万元和 37,937.14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98.46%、99.04%、99.10%和 99.55%。 公司自 2006 年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碳纤维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推进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制备知识产权自主化、低成本化、产品多样化,成功实现了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千吨级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覆盖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高强高模型等不同类别的丰富碳纤维产品线。公司于 2013 年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千吨级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工业化制造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2018 年 1 月,公司“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国内碳纤维领域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企业。 当前国内碳纤维市场竞争格局仍然以国外进口碳纤维为主,2020 年国内碳纤维市场中进口碳纤维销量占比为 62.30%,主要境外碳纤维企业包括日本东丽(TORAY)、日本东邦(TOHO)、日本三菱丽阳(MITSUBISHI)、美国赫氏(HEXCEL)、美国卓尔泰克(ZOLTEK)、德国西格里(SGL)等。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0 年度国产碳纤维总产量 1.80 万吨,公司 2020 年碳纤维产量 3,777.21 吨,占国内总碳纤维产量的比例达 20.98%,排名国内碳纤维产量第二位;2020 年度国内碳纤维总消费量达 4.88 万吨,公司 2020 年碳纤维国内销量 3,625.28 吨,市场占有率达 7.43%。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光威复材(300699.SZ)、中简科技(300777.SZ)、恒神股份(832397.NQ)。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迭代风险;公司主要资产抵押的风险;公司股东鹰游集团持有公司股权全部质押的风险。 2.2.2 长光华芯 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册资本10,169.9956万元,华丰投资持股24.51%,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2.47亿元及4.29亿元,增速分别为49.85%、78.46%及73.59%,营收年复合增速为76.01%;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0.26亿元及1.15亿元。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3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00万元~11000万元(+16.20%~42.02%),归母净利润2000万元~3000万元(+5.5%~58.25%),扣非归母净利润1300万元~2000万元(+7.15%~64.84%)。 公司专注于半导体激光芯片、器件及模块等激光行业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已形成由半导体激光芯片、器件、模块及直接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四大类、多系列产品矩阵,主要产品包括高功率单管系列产品、高功率巴条系列产品、高效率VCSEL系列产品及光通信芯片系列产品等。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及超快激光器等光泵浦激光器泵浦源、激光智能制造装备、国家战略高技术、科学研究、医学美容、激光雷达、3D传感、人工智能、高速光通信等领域,逐步实现了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国产化。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中,2019年国产激光器市场份额高达99.01%;中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中,国产激光器渗透率近年来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国产化进程也在逐步推进,从2013年到2019年间实现“从无到有”,并达到了55.56%的渗透率,预计2020年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国产渗透率为57.58%。 以半导体激光芯片为核心的激光器上游元器件正在逐步实现国产化,一方面提升国产激光器上游元器件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随着上游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可提高国内激光器厂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公司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领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居于国内领先位置,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13.41%,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3.88%,随着激光芯片的国产化程度加深,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研发的面发射高效率VCSEL系列产品已通过相关客户的工艺认证,目前公司已获得相关客户VCSEL芯片量产订单,产品应用领域扩展至激光雷达及3D传感领域。根据Yole预测,2020年,VCSEL激光器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67%。公司光通信芯片主要应用于光通信行业,根据IDC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175ZB,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6.91%,公司VCSEL及光通信芯片将成为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之一。 公司缺乏完全可比公司。从竞争对手来看,境外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贰陆集团(IIVI.O)、朗美通(LITE.O)、恩耐集团(LASR.O)及 IPG光电(IPGP.O);境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炬光科技(A21012.SH)、武汉锐晶、华光光电、纵慧芯光、凯普林、星汉激光。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迭代风险;不存在实际控制人风险;未能达到预计市值上市条件的风险。 2.2.3 荣昌生物 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注册资本48,983.6702万元,烟台荣达、I-NOVA、房健民、烟台荣谦、烟台荣益、RongChang Holding、烟台荣实与烟台荣建合计持有公司46.22%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王威东、房健民、林健、王荔强、王旭东、邓勇、熊晓滨、温庆凯、杨敏华、魏建良等10名自然人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05亿元、0.03亿元及14.26亿元,增速分别为-63.66%、-36.9%及467倍,营收年复合增速为16.2倍;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元、-6.98亿元及2.76亿元。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3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元~1.73亿元(+2878.21%~3929.34%),归母净利润-4.45亿元~-3.29亿元(-142.41%~-79.17%),扣非归母净利润-4.46亿元~-3.3亿元(-132.89%~-72.14%)。 公司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泰它西普(RC18)、维迪西妥单抗(RC48)与RC28,分别处于商业化阶段、商业化阶段及Ib/II期临床阶段。其中,泰它西普(RC18)是全球首款、同类首创(first-in-class)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双靶点的创新融合蛋白产品,目前用于治疗7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处于商业化或临床试验阶段,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类风湿关节炎、IgA肾病、干燥综合症、多发性硬化症与重症肌无力等;维迪西妥单抗(RC48)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ADC创新药、目前唯一一款获得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ADC产品,用于治疗包括胃癌、尿路上皮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处于商业化或临床试验阶段。 公司长期以来在生物创新药领域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3.6亿元,2018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46.70%。公司研发管理团队成员富有前瞻性及全球化视野,多数成员拥有逾20年的医药行业经历与成功经验。公司始终致力于开发具有新结构、新机制的靶向生物创新药,已开发了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其中有1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处于商业化、临床研究或IND准备阶段,均为靶向生物创新药;公司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7款产品正在开展用于治疗20余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君实生物(688180.SH)、百济神州(688235.SH)、恒瑞医药(600276.SH)。 风险提示: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实际控制人较多并通过协议进行共同控制等可能导致的控制权稳定风险;公司未来若无法获得额外融资,存在可能无法完成候选药物研发及商业化的风险。 2.2.4唯捷创芯 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册资本3.6亿元,公司无控股股东,荣秀丽与孙亦军合计持股比例38.29%,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18.10亿元及35.09亿元,增速分别为104.71%、211.38%及93.8%,营收年复合增速为146%;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0.78亿元及-0.67亿元。经过公司估算2022年1-3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亿元~9.5亿元(+1%~13%),归母净利润3600万元~86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500万元~8500万元。 公司设计、销售射频前端芯片,主要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PA模组),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无线路由器等各类无线通讯终端产品。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主要从事产业链中的设计环节。 公司主要产品PA模组是无线通信设备的核心元件之一,报告期内贡献收入占比大于97%;目前在4G和5G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上,公司出货量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报告期内累计销售超过13亿颗。除PA模组之外,公司还提供射频开关芯片、WiFi射频前端模组和射频接收端模组。 公司与产业上下游合作紧密,与稳懋、Global Foundries、台积电、长电、甬矽、越亚等各领域头部企业长期稳定合作。公司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头部智能手机品牌企业以及华勤通讯等球ODM厂商射频前端芯片主要供应商之一,下游资源丰富。 国内可比A股已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卓胜微(300782.SZ)、博通集成(603068.SH)、乐鑫科技(688018.SH)、韦尔股份(603501.SH)、艾为电子(688798.SH)。 风险提示:营业收入无法持续高速增长,盈利水平同时受到影响的风险;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风险;4G向5G迭代过程中更高技术挑战的风险。 3、新股日历和最新打新收益率测算表 根据已公布数据,本周有1家新股上市,为兆讯传媒(301102.SZ);5家新股询价,分别是金道科技(301279.SZ)、联盛化学(301212.SZ)、安达智能(688125.SH)、新特电气(301120.SZ)及宏德股份(301163.SZ)。 以3亿元规模A类投资者为例(下同),周内打新收益环比增加23.23万元。主板有鹿山新材、兴通股份上市,均未开板,无打新收益贡献;科创板和元生物、均普智能、首药控股上市,周内收益合计录得3.74万元,首药控股录得打新收益-9.32万元,而和元生物录得打新收益9.11万元,拉升科创板整体打新收益,3月份合计打新收益10.79万元;创业板有何氏眼科、哈焊华通、华融化学、和顺科技、祥明智能上市,周内打新收益合计录得18.3万元,仅和顺科技打新收益为-1万元,其余均录得正收益,尤其华融化学打新收益10.07万元,拉动创业板整体打新收益,3月份合计打新收益为56.89万元。 本报告分析师: 叶中正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22010001 邮箱:yezhongzheng@sxzq.com 李淑芳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18100001 邮箱:lishufang@sxzq.com 地址: 太原市府西街69号国贸中心A座28层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7层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i618.com.cn 敬 请 关 注 风险提示 分析师承诺: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本人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受到任何形式的补偿。本人承诺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执业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免责声明: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所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所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持有或交易本报告中提到的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投资标的,还可能为或争取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声明,禁止我司员工将我司证券研究报告私自提供给未经我司授权的任何公众媒体或者其他机构;禁止任何公众媒体或者其他机构未经授权私自刊载或者转发我司的证券研究报告。刊载或者转发我司证券研究报告的授权必须通过签署协议约定,且明确由被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刊载或者转发责任。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提示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不要将我司证券研究报告转发给他人,提示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 依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和《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实施细则》规定特此告知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遵守廉洁从业规定。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