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迈为股份】年报:光伏行业即将快速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迈为股份】年报:光伏行业即将快速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作者: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设备与材料】/ 发布时间:2022-03-1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迈为股份】年报:光伏行业即将快速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一、光伏产业整合、技术及应用 1、产业整合趋势明显 国内硅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在2021年的硅料/硅片涨价潮中,国内下游光伏电池片、组件厂商愈发认识到硅料/硅片环节话语权的重要性,促使了部分下游厂商加快垂直一体化的布局,产业上下游呈现进一步整合的趋势。 2、大尺寸、薄片化 薄片化、大尺寸由于能够有效减少单片硅耗量以及硅棒的切割损耗,结合金刚线切割技术助力,在当前降本增效的内在驱动下,已成为硅片企业共同瞄准的技术创新方向。例如,隆基股份在2021年度公布的硅片价格中,已将硅片厚度厚度从175μ m降至165μ m,并新增了182mm尺寸的硅片;中环股份更发布了厚度为150μ m、尺寸为210mm的硅片。未来,硅片行业将在大尺寸、薄片化的同时与下游电池组件需求进一步结合,以保证后端制程的良率以及产品稳定性。公司最新一代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可以兼容尺寸156.75mm至230mm的硅片,硅片厚度最低可达140μ m,可按照各类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设备。 3、技术进步加速 目前光伏发电即将脱离对补贴的依赖,光伏平价目标的巨大压力迫使光伏制造企业加速降低光伏度电成本,新技术的应用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市场上PERC电池凭借较低的制造成本和不断提升的电池转化效率占据主流位置,2021年PERC单晶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已达23.1%,较2020年的22.8%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缓,且越来越接近理论天花板。随着PERC电池转换效率逐渐逼近极限,在政策、市场、技术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光伏厂商正努力寻求进一步降本增效的方案,HJT电池、TOPCON电池等转换效率更高的光伏电池逐渐受到市场的重视。其中HJT电池凭借转换效率高、衰减率低、工艺步骤少且降本路线清晰等优势特征,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 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光伏厂家开始选择规划HJT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部分光伏产品制造商已经启动HJT太阳能电池的扩产项目,如安徽华晟二期2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金刚玻璃1.2GW大尺寸半片超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通威股份1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等,表明了目前HJT电池已经初步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在降本增效的内在驱动下,光伏行业即将快速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4、光伏应用多样化 基于光资源的广泛分布和光伏发电的应用灵活性特点,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在应用场景上与不同行业相结合的跨界融合趋势愈发凸显,水光互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应用模式不断推广。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的预计,光伏发电将应用在以下四个领域: ①光伏和制氢 光伏和制氢实现了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能有效解决光伏发电消纳问题,实现两种新能源之间的有效应用。随着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和制氢将成为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新选择。 ②光伏和5G通信 据国家工信部的规划,随着5G技术的应用普及,国内至少有1,438万个基站需要新建或改造,同时,按照各运营商5G规模和数量计算能耗总量,5G基站全网功耗将是4G的4.62倍。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在5G领域的应用发展潜力巨大。 ③光伏和新能源汽车 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与上年相比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2021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9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11.25%,与上年相比增加178万辆,增长151.61%。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随着光伏充电站/桩建设业务逐渐扩大,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应用模式将逐渐普及。 ④光伏和建筑 2022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全面推进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推动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取暖。 随着近零能耗、零能耗等更高节能水平绿色建筑逐步应用和普及,以高效、智能化的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建筑能源形式的“光电建筑”将成为越来越多光伏企业差异化发展的契机。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本公司主营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主要应用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电池片生产环节,包括HJT太阳能电池PECVD真空镀膜设备、HJT太阳能电池PVD真空镀膜设备、全自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机等主设备以及自动上片机、红外线干燥炉、测试分选机等生产线配套设备。 随着太阳能光伏行业竞争的加剧,终端应用厂商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愈发重视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碎片率和转换效率等指标。其中,丝网印刷作为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关键工序,对提高上述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可适用于包括PERC、TOPCON、HJT在内的多种工艺。目前,本公司所提供的主导产品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打破了丝网印刷设备领域进口垄断的格局,改变了我国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也实现了设备的海外销售,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海外市场,实现了智能制造装备少有的对外出口。 太阳能电池片技术经历由常规铝背场BSF电池技术发展到PERC电池技术后,在光伏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的内在需求驱动下,HJT电池技术凭借转换效率高、低功衰、工艺步骤少、降本路线清晰等优势特征契合了光伏产业发展的规律,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路线。公司在原有丝网印刷设备的基础上完善改进了HJT丝网印刷设备,通过自主研发陆续突破核心工艺环节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所需的PECVD设备和PVD设备,并通过参股子公司吸收引进日本YAC的制绒清洗技术,从而实现了HJT电池设备的整线供应能力。公司在电池技术迭代初期,成为了HJT电池设备的领头羊,不但获得了国内客户的认可,还突破性地实现了HJT电池整线设备的首次出口,让先进的国产异质结技术走出了国门。 HJT工艺步骤分为“制绒清洗、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电极金属化”四大步骤,对应的设备分别为制绒清洗设备、PECVD设备(非晶硅薄膜沉积目前通常采用PECVD法制备)、PVD设备、丝网印刷设备。公司前瞻性布局,较早投入相关项目研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HJT整线解决方案。公司在原有丝网印刷设备的基础上完善改进了HJT丝网印刷设备,通过自主研发陆续突破核心工艺环节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所需的PECVD设备和PVD设备,并通过参股子公司吸收引进日本YAC的制绒清洗技术,从而实现了HJT电池设备的整线供应能力。2021年,公司已取得了多笔HJT电池设备的整线订单且已经部分客户验收通过,设备稳定性、产能、转换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均符合客户要求。近年来公司依托所掌握的高速高精度控制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等技术优势和客户基础,并凭借多年的研发技术积累,成功研制出半导体封装设备、显示面板设备,并取得了快速发展。2021年,公司与半导体芯片封装制造企业长电科技、三安光电就半导体晶圆激光开槽设备先后签订了供货协议,并与其他五家企业签订了试用订单。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开槽设备已交付长电科技,在客户端实现了稳定可靠的量产佳绩。 显示面板设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国内显示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的第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将供应两套自主研制的OLED柔性屏弯折激光切割(Bending Cut)设备,分别应用于京东方绵阳工厂以及京东方重庆工厂的智能手机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为全球知名的手机品牌制造高端显示屏。 三、公司核心技术的先进性 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6.5%,毛利率提高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实现收入30.95亿元,同比增长35.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增长62.97%,扣非后盈利5.97亿元同比增长76.35%。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