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泰固收|信用】地产债:扶大厦之将倾

【华泰固收|信用】地产债:扶大厦之将倾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泰固收强债论坛】/ 发布时间:2022-03-1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固收|信用】地产债:扶大厦之将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朱沁宜 S0570121070127 联系人 报告发布时间: 2022年03月18日 地产债:扶大厦之将倾 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3月17日,市场给予积极反应。 资本市场:地产债估值反弹 此前由于行业下行、房企超预期展期、投资人偏好下降等原因,市场对地产的信心非常脆弱,导致砸盘频发,出现超跌,而3月16日金稳委会议和其他部委表态相当于一剂“强心针”,有助于修复投资人信心和市场情绪,避免流动性冲击加剧地产负反馈。叠加部分企业回购、筹款等自救行为,地产债投资情绪出现好转。 金稳委会议对地产情绪面修复的效果立竿见影。3月17日,港股A股地产股上演涨停潮,债券涨幅同样明显,多只地产债盘中涨幅超过20%,触发临时停牌。融创、世茂、龙光、新城、碧桂园等房企发行地产债涨幅较大。 行业层面:土拍火热,房企信心提振 行业层面也传出好消息:合肥首轮土拍火热。3月17日,合肥首轮土拍热度较高,本次出让17宗商品房用地中,有15宗竞拍地价触顶进入“竞品质”阶段。本轮土拍参与房企众多,既有保利、中海等央国企,也有龙湖、万科、旭辉等大型民企,还有安徽新华、安徽置地、邦泰等安徽本地民营房企。 我们认为,合肥土拍火热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郑州“十九条”释放二线城市地产需求端放松信号。合肥与郑州同样是二线省会城市,房企对合肥楼市的信心可能增加。 其二,合肥土拍推出地块数量多、质量高。合肥首轮土拍共推出32宗超2658亩地。从地块分布来看,本地楼市热度最高的滨湖区推出多宗地块,去化难度低、利润空间大。土地供应较少的经开区本轮也推出优质地块,综合来看,合肥土拍推出地块对房企吸引力高。 其三,本轮土拍降低房企拿地门槛。在规则设置上,竞品质阶段对房企开发资质等级的打分由“一级5分”改为“一级5分、二级及以下4分”,增加了二级资质及以下房企的竞争力。此外,代建成本、配建租赁减少,部分地块容积率调整,都有助于降低房企拿地成本。 是短期反弹?还是向稳信号? 如前所述,缺乏信心是地产行业症结,究其原因是销售端仍未企稳。无论资本市场、购房者乃至企业家自身,对地产的信心都在低谷。本次金稳委会议的召开和多部门的联动,对信心提振的意义重大,虽然基本面修复尚需时日,但仍让市场看到希望的火光。而合肥土拍的火热,也从侧面反映了需求端放松对信心提振收到一定成效。 本次金融委会议暂时切断了行业恶性循环。但行业能否实现良性循环,还需要看到“实招”,包括: 一是需求端放松力度和恢复时间,包括限购限贷在因城施策下放松,LPR加点继续下调,挖掘新市民潜力。 二是推迟房产税出台时间(已经落实)。3月16日,财政部表示,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三是松绑房地产行业监管政策,尤其是信贷集中度管理等,避免政策叠加风险。改善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恢复现金流的良性循环。提升金融尤其是银行对优质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是对出险房企制定合适的救助方案。通过银行信贷、AMC、房企收并购等手段,对出险房企予以救助。对处于风险边缘的房企,鼓励自救,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 上述因素如果能做到位,二级市场股债双杀、净值下跌引发赎回负反馈的压力也将明显缓解。 市场角度看,后续还需要关注: 其一,房地产债即将迎来债务到期高峰期。截至2022年3月18日,以行权统计,境内地产债年内到期高峰在7月、8月,行权到期额分别为878.62、781.89亿元。预计境外地产债4月、6月、7月到期压力较大,行权到期额分别为100.02、96.97、114.49亿美元。短期内境内外仍有不少企业可能展期,展期方案是否有足够“诚意”是关注点。 其二,后续销售数据是关键。1-2月份房地产投资数据亮眼,但主要源于土地购置费延迟计入,后续的销售数据至关重要,仍是企业偿债第一来源,若销售仍未好转,地产债估值仍然承压。拿地情况将反应未来趋势和信心,是优质的前瞻指标。 其三,关注房企偿债意愿的变化。企业“躺平”成本低,如何激发偿债意愿成为难题,而三道红线等监管政策有惩也要有奖。 总体看,房地产行业仍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政策亟待协调配合,房产债做空容易、房企恶意躺平成本低等问题仍存,债务到期高峰期挑战即将到来。但是,本次金融委会议阻断了恶性循环,力促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行业开始显露出积极信号。正常逻辑下,政策底→行业底→信用底,政策底已经确立,行业底已经不远,信用底可期。房地产行业不会消失,负债率不高、布局合理、对投资者负责的企业应该有生存的空间。 在策略上,基于不同的负债端特征,机构投资地产债可选择:1)剩者为王,央国企率先受益政策放松,信用资质改善明显;2)困境反转,超跌头部民企债券有博弈价值,筛选的逻辑仍是自身基本面+资金缺口+偿债意愿+债券本身赔率(底线是清算价值);3)秃鹫策略,关注已经违约、展期房企的债务重组方案、引入战投及资产处置进展。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确定性风险。目前政策作用更多是释放积极信号,若政策实际效果不及预期,投资者风险偏好难以扭转。 估值波动风险。当前境内地产债流动性弱,地产信息不对称严重,若基本面恢复不及时、房企偿债意愿不明朗,地产债估值可能继续大幅波动。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3月18日发布的研报《地产债:扶大厦之将倾》,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华泰固收 · 张继强团队 欢迎关注【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 感谢您与我们共同分享固收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教训, 愿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