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已经进入寻底、筑底过程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A股已经进入寻底、筑底过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前各行业的商品原材料价格变化以及量的变化来看,当前受高油价影响中下游制造和成本压力短期波动较大,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煤炭、有色金属和医药生物利润同比小幅扩张,去年走弱的中下游制造今年将看到利润修好。整体结构上,中长期走均衡路线——大金融、能源安全主题相关的周期板块、新经济赛道中估值合理确定性强的行业,短期看部分成长板块的反弹。 近期已有多只基金选择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下放开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业务金额限制。行业人士分析,在此时点放开申购是相信中国股市具备较好的中长期配置价值。随着短期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逐步落地,股市有望摆脱当前的弱势格局,重新回到上行趋势之中。 展望未来,俄乌经过多轮谈判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有所减弱,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可能即将靴子落地。随着监管层积极表态和维护市场稳定,投资者情绪得到较大改善,悲观情绪得到释放,短期反弹可期。A股已经进入寻底、筑底过程,待外部负面因素解除之后,A股有望迎来更加明确的上行起点信号。此外,市场已进入业绩兑现期,关注年报、一季报情况,建议寻找业绩高增、高景气方向进行布局。 行业配置方面,金融委会议再次验证2022年稳增长的政策基调没有变,基建投资的拉动将给金融和建筑产业链带来较多机会,低估值板块仍有政策催化。全球仍处于通胀高企的宏观环境,受益通胀的行业,如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值得关注。金融委会议提及“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对银行业增长形成支撑,未来银行在贷款投放方面可能更加积极,有助于业绩增长。新兴产业方面,可以关注数字基建、新型储能、光伏、风电等新基建板块的投资机会。 展望后市,随着金稳会的表态,A股市场短期有望从急剧下杀的状态进入震荡整理,但趋势性的机会还需要继续等待。与2018年政策前置但缺乏信心相比,本轮市场调整的核心在于实物资产通胀与经济需求通缩,政策相对后置,在本次金稳会的稿件未有看到实质、有效的稳定经济的方案。因此当前投资者面临的盈利预期的下行,以及贴现率预期的上升和高波动的状态在短期内还难以看到趋势性扭转预期的信号。 目前股票市场情绪底已出现,A股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但还需待需求侧政策和信用宽松效果清晰之后,我们认为股票有望进一步好转。我们将在投资结构上围绕着高盈利确定性的思路来布局,寻找低估值与盈利改善的交集,重点关注基建与消费,先价值后成长,继续维持A股市场短期震荡但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的观点,期待未来稳增长与企业盈利齐发力。 美联储如期加息25BP,最早5月缩表,鲍威尔发布会措辞偏鹰。美联储加息短期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202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货币政策也最早回归了正常化,而美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并不同步。美联储当前核心是应对通胀压力,而国内当前政策主基调仍是稳增长,在“以我为主”的政策定位下,美联储加息对国内货币政策短期内并没有实质性的制约。但如果美国连续加息推升债券收益率,可能会影响外资对国内债市的配置力度。 未来投资策略 接下去有两种可能。第一,类比去年的话,这一波调整接近尾声了,开始磨底,如果是这个场景,当前位置就要开始积极地买股票了。第二种,因为和去年相比,很多宏观因素还是有变化,比如经济变差了,海外加息开始进行了,还有地缘政治冲突,所以不确定性在增加,后面不排除还有一轮下跌,这种情况发生的话,还要耐心等待。所以这两种情况哪种会发生,不知道,从稳健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排除第二种,所以配置上就是要控制仓位,比如可以满仓的产品,当前仓位控制在6-7 成,如果发生第二种场景还有加仓的余地,同时回撤不会很大。但也不敢仓位太轻去等,万一第二种情况不发生,那踏空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仍在持续关注港股 首先,港股率先反映了经济景气度下降的现实。其次,因为俄乌战争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做出了极端反应——大幅抛售手里的港股,导致港股极度缺乏流动性,一两百万甚至几十万的成交量就可以把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的股价砸跌五六个点。从历史来看,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港股的阶段。具体来看,我们主要看好两类公司,一类就是调整充分的龙头公司,港股里面这类公司非常多,比如一些核心资产类公司,去年年初就开始调整了,这些核心资产公司从长期来看都是回报率非常高的行业龙头。未来就算已经不是他们的黄金时代,也将是他们的白银时代,其增速仍将超过市场上的多数行业。第二类是成长类公司,成长是永恒的主线。很多成长股在过去的低利率环境之下,被过度发掘,过度定价,但随着利率的上涨以及外围市场的动荡,很多成长股又出现了非理性的下跌,这在港股市场表现得尤其明显。所以我觉得从长期来看,这些公司都有很好的机会的,比如A股市场稀缺的优质互联网龙头公司,创新药的公司,现在都是非常关注的。还有一些先进制造业的公司,当前阶段,因为原材料价格、海运压力等,暂时业绩不好,这类公司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期权&期指 上周标的指数大幅下跌,周度整体跌幅达4%,创近期新低。期权市场情绪有所回升,有企稳迹象。期权隐含波动率随着标的下跌大幅上涨,攀升至过去一年的高位,与标的走势保持负相关的关系。上周由于标的指数盘中波动大,做多gamma交易能取得较大盈利。目前,期权隐含波动率处于高位,虽然后续伴随着市场逐步稳定,波动率自然回落概率较大,但也不排除受到海外风险牵连导致波动率再次冲高。因此,波动率趋势交易仍需保持谨慎,可关注波动率期限结构和跨品种套利机会。 大宗商品 本周国内疫情点状扩散。开工率分化,汽车轮胎半钢胎开工率环比上升11.6个百分点,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环比上升2.5个百分点,但焦化企业开工率环比下滑0.2个百分点;唐山高炉开工率环比降低11.9个百分点。产成品中,本周螺纹钢厂库+社库下滑2.8%;上周电解铝库存环比上升1.9%。原材料库存中,本周港口铁矿石库存较上周下滑0.9%;焦煤库存可用15.8天,较上周下滑0.2天。黑色系商品价格多数上涨。本周除动力煤外的黑色系商品期现货价格纷纷上涨。焦煤、焦炭、螺纹钢、铁矿石现货价格分别上涨4.7%、6.8%、1.2%、0.2%,对应品种的期货价格分上涨5.9%、2.6%、3.5%、0.3%;动力煤期货价格下跌4%,但现货价格持平。本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上涨1.0%。主要农产品中,鸡蛋批发价环比上涨2.7%,蔬菜、水果、猪肉批发价分别环比下跌0.9%、0.4%和1.9%。我们的模型在市场见顶前开始减仓,当市场反转时仍然保持正收益。我们已经做好在市场情况复杂,反转信号多发的条件下平稳运行的准备。 第一:功率半导体未来市场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用量和光伏装机量增长而增加,这两块未来的增速都比较快。第二: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占率还不到40%, 越高端的市占率越低,国产替代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这两个逻辑都将长期存在,从而带动功率半导体板块的业绩不断增长。第三:功率半导体价格自从2021年以来,因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元旦以来,这三个逻辑带动国内功率半导体公司的业绩快速增长,最终使得板块内的半数个股逆势上涨。
目前各行业的商品原材料价格变化以及量的变化来看,当前受高油价影响中下游制造和成本压力短期波动较大,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煤炭、有色金属和医药生物利润同比小幅扩张,去年走弱的中下游制造今年将看到利润修好。整体结构上,中长期走均衡路线——大金融、能源安全主题相关的周期板块、新经济赛道中估值合理确定性强的行业,短期看部分成长板块的反弹。 近期已有多只基金选择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下放开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业务金额限制。行业人士分析,在此时点放开申购是相信中国股市具备较好的中长期配置价值。随着短期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逐步落地,股市有望摆脱当前的弱势格局,重新回到上行趋势之中。 展望未来,俄乌经过多轮谈判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有所减弱,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可能即将靴子落地。随着监管层积极表态和维护市场稳定,投资者情绪得到较大改善,悲观情绪得到释放,短期反弹可期。A股已经进入寻底、筑底过程,待外部负面因素解除之后,A股有望迎来更加明确的上行起点信号。此外,市场已进入业绩兑现期,关注年报、一季报情况,建议寻找业绩高增、高景气方向进行布局。 行业配置方面,金融委会议再次验证2022年稳增长的政策基调没有变,基建投资的拉动将给金融和建筑产业链带来较多机会,低估值板块仍有政策催化。全球仍处于通胀高企的宏观环境,受益通胀的行业,如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值得关注。金融委会议提及“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对银行业增长形成支撑,未来银行在贷款投放方面可能更加积极,有助于业绩增长。新兴产业方面,可以关注数字基建、新型储能、光伏、风电等新基建板块的投资机会。 展望后市,随着金稳会的表态,A股市场短期有望从急剧下杀的状态进入震荡整理,但趋势性的机会还需要继续等待。与2018年政策前置但缺乏信心相比,本轮市场调整的核心在于实物资产通胀与经济需求通缩,政策相对后置,在本次金稳会的稿件未有看到实质、有效的稳定经济的方案。因此当前投资者面临的盈利预期的下行,以及贴现率预期的上升和高波动的状态在短期内还难以看到趋势性扭转预期的信号。 目前股票市场情绪底已出现,A股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但还需待需求侧政策和信用宽松效果清晰之后,我们认为股票有望进一步好转。我们将在投资结构上围绕着高盈利确定性的思路来布局,寻找低估值与盈利改善的交集,重点关注基建与消费,先价值后成长,继续维持A股市场短期震荡但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的观点,期待未来稳增长与企业盈利齐发力。 美联储如期加息25BP,最早5月缩表,鲍威尔发布会措辞偏鹰。美联储加息短期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有限。202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货币政策也最早回归了正常化,而美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并不同步。美联储当前核心是应对通胀压力,而国内当前政策主基调仍是稳增长,在“以我为主”的政策定位下,美联储加息对国内货币政策短期内并没有实质性的制约。但如果美国连续加息推升债券收益率,可能会影响外资对国内债市的配置力度。 未来投资策略 接下去有两种可能。第一,类比去年的话,这一波调整接近尾声了,开始磨底,如果是这个场景,当前位置就要开始积极地买股票了。第二种,因为和去年相比,很多宏观因素还是有变化,比如经济变差了,海外加息开始进行了,还有地缘政治冲突,所以不确定性在增加,后面不排除还有一轮下跌,这种情况发生的话,还要耐心等待。所以这两种情况哪种会发生,不知道,从稳健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排除第二种,所以配置上就是要控制仓位,比如可以满仓的产品,当前仓位控制在6-7 成,如果发生第二种场景还有加仓的余地,同时回撤不会很大。但也不敢仓位太轻去等,万一第二种情况不发生,那踏空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仍在持续关注港股 首先,港股率先反映了经济景气度下降的现实。其次,因为俄乌战争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做出了极端反应——大幅抛售手里的港股,导致港股极度缺乏流动性,一两百万甚至几十万的成交量就可以把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的股价砸跌五六个点。从历史来看,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港股的阶段。具体来看,我们主要看好两类公司,一类就是调整充分的龙头公司,港股里面这类公司非常多,比如一些核心资产类公司,去年年初就开始调整了,这些核心资产公司从长期来看都是回报率非常高的行业龙头。未来就算已经不是他们的黄金时代,也将是他们的白银时代,其增速仍将超过市场上的多数行业。第二类是成长类公司,成长是永恒的主线。很多成长股在过去的低利率环境之下,被过度发掘,过度定价,但随着利率的上涨以及外围市场的动荡,很多成长股又出现了非理性的下跌,这在港股市场表现得尤其明显。所以我觉得从长期来看,这些公司都有很好的机会的,比如A股市场稀缺的优质互联网龙头公司,创新药的公司,现在都是非常关注的。还有一些先进制造业的公司,当前阶段,因为原材料价格、海运压力等,暂时业绩不好,这类公司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期权&期指 上周标的指数大幅下跌,周度整体跌幅达4%,创近期新低。期权市场情绪有所回升,有企稳迹象。期权隐含波动率随着标的下跌大幅上涨,攀升至过去一年的高位,与标的走势保持负相关的关系。上周由于标的指数盘中波动大,做多gamma交易能取得较大盈利。目前,期权隐含波动率处于高位,虽然后续伴随着市场逐步稳定,波动率自然回落概率较大,但也不排除受到海外风险牵连导致波动率再次冲高。因此,波动率趋势交易仍需保持谨慎,可关注波动率期限结构和跨品种套利机会。 大宗商品 本周国内疫情点状扩散。开工率分化,汽车轮胎半钢胎开工率环比上升11.6个百分点,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环比上升2.5个百分点,但焦化企业开工率环比下滑0.2个百分点;唐山高炉开工率环比降低11.9个百分点。产成品中,本周螺纹钢厂库+社库下滑2.8%;上周电解铝库存环比上升1.9%。原材料库存中,本周港口铁矿石库存较上周下滑0.9%;焦煤库存可用15.8天,较上周下滑0.2天。黑色系商品价格多数上涨。本周除动力煤外的黑色系商品期现货价格纷纷上涨。焦煤、焦炭、螺纹钢、铁矿石现货价格分别上涨4.7%、6.8%、1.2%、0.2%,对应品种的期货价格分上涨5.9%、2.6%、3.5%、0.3%;动力煤期货价格下跌4%,但现货价格持平。本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上涨1.0%。主要农产品中,鸡蛋批发价环比上涨2.7%,蔬菜、水果、猪肉批发价分别环比下跌0.9%、0.4%和1.9%。我们的模型在市场见顶前开始减仓,当市场反转时仍然保持正收益。我们已经做好在市场情况复杂,反转信号多发的条件下平稳运行的准备。 第一:功率半导体未来市场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用量和光伏装机量增长而增加,这两块未来的增速都比较快。第二: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占率还不到40%, 越高端的市占率越低,国产替代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这两个逻辑都将长期存在,从而带动功率半导体板块的业绩不断增长。第三:功率半导体价格自从2021年以来,因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元旦以来,这三个逻辑带动国内功率半导体公司的业绩快速增长,最终使得板块内的半数个股逆势上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