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持续性仍待观察,宽松延后但不缺席(长江宏观于博团队)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反弹持续性仍待观察,宽松延后但不缺席(长江宏观于博团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于博:经济学博士,长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 刘承昊:管理学硕士,长江证券宏观研究员 本文于3月16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于博宏观札记” 作者:于博,刘承昊 核心观点 1. 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转好,分别录得7.5%、12.2%和6.7%。 2. 但从细分数据来看,各项数据反弹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工业方面,传统工业品产量表现平淡;投资方面,各分项增速回升主要缘于低基数;消费方面,基数与价格因素共同支撑可选消费转好。 3.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大。青年就业压力仍大,失业率再度走高;本土疫情蔓延或抑制消费复苏。总体来看,稳增长仍需再发力。 4. 我们认为,宽松仅是延后,并不会缺席,稳增长政策利好仍将在未来进一步释放。 章节要点 l 工业生产增速上升,微观产量表现平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续升至7.5%,其中制造业增速升至7.3%。相比之下,服务业受到疫情与跨区域流动管控的影响有所走弱,同比增速录得4.2%,较去年12月两年平均增速回落。与去年12月的两年平均增速相比,1-2月制造业主要子行业增速涨多跌少:电子、电气机械等高新产业表现不俗,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也整体反弹;受产品涨价带动,纺织服装与有色金属增速也有所抬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微观层面,工业生产好转迹象并不明显,与去年12月的两年平均增速相比,1-2月发电量增速仅小幅抬升,主要工业品中仅有煤炭、汽车产量增速有所回升,粗钢、水泥产量降幅明显。整体来看,工业生产改善的持续性仍待观察。 l 高技术制造业亮眼,地产投资回升的持续性存疑。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12.2%,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至11.4%,主要缘于去年年初投资表现较弱,整体基数较低。各分项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20.9%;新、旧口径基建增速分别回升至8.1%、8.6%;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至3.7%。整体来看,去年同期基数越低的分项,今年增速越高,充分反映低基数对数据带来的扰动。制造业子行业中,电子和医药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背景下保持了同比高增长,表现不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但房企到位资金增速大跌转负,而与实物工作量有关的地产销售、新开工、竣工面积同比降幅均在10%左右,意味着地产投资回升的持续性存疑。 l 可选带动消费反弹,基数价格均有贡献。1-2月社零增速回升至6.7%,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增速回升至9.1%。其中,商品零售与餐饮收入增速同步转好。总体而言,增速回升主要源于去年年初“就地过年”导致的基数偏低。聚焦商品消费,可选消费回升明显,必选消费增速小幅转弱。可选表现回暖有三大原因,一是汽车缺芯问题缓解,单项消费增速由负转正;二是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受涨价带动,增速上升至25.6%;三是受到疫情影响,宅经济再度走强,家电类消费增速转好。整体来看,1-2月消费或是基数效应、价格因素、供给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可持续性或相对有限。 l 青年就业依然承压,宽松延后但不会缺席。第一,直观来看,1-2月工业生产、投资、社零同比增速均有好转,但实则受益于低基数效应和部分产业链价格上涨带动。第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业状况仍难言乐观,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5.5%,特别是16-24岁人口失业率创下15.3%的历年同期新高,意味着经济依然面临巨大压力。第三,3月以来经济面临的困难逐旬增多:1)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影响范围超过半数省份,有所转暖的消费或遭受抑制;2)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大宗价格涨势迅猛,或对制造业企业形成新的压力;3)3月14日的国常会也强调了“强化周期性调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上述三点,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增长政策仍需“再发力”,虽然3月份美联储加息几成定局,对当前国内政策宽松形成掣肘,但宽松仅是延后,并不会缺席,稳增长政策利好仍将在未来进一步释放。 目录 1. 工业生产增速上升,微观产量表现平淡 2. 高技术制造业亮眼,地产投资回升的持续性存疑 3. 可选带动消费反弹,基数价格均有贡献 4. 青年就业依然承压,宽松延后但不会缺席 以下是正文 2022年第一份经济数据出炉。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社消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三项增速相较去年12月两年平均增速均转好。 生产、投资、消费为何回暖?稳增长政策还会否继续加大力度?本文为您全面解析。 工业生产增速上升,微观产量表现平淡 工业生产增速转好。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续升至7.5%。分门类来看,三大门类同比增速较去年12月两年平均增速均有所回升。其中,制造业增速续升至7.3%。 服务业生产转弱。相比之下,服务业受到疫情与跨区域流动管控的影响有所走弱,同比增速录得4.2%,较去年12月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从中观来看,高新产业表现不俗,也有传统产业生产因价格上涨而走强。与去年12月的两年平均增速相比,1-2月制造业主要子行业增速涨多跌少。一方面,电子、电气机械等新兴产业表现不俗,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也整体反弹至14.4%。而另一方面,受产品涨价带动,纺织服装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抬升。但其余行业表现较为平淡,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 在微观层面,工业生产好转迹象并不明显。与去年12月的两年平均增速相比,1-2月发电量增速仅小幅抬升,主要工业品中仅有煤炭、汽车产量增速有所回升,粗钢、水泥产量降幅明显。新兴工业品中,仅有新能源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有所反弹。整体来看,工业生产改善的持续性仍待观察。 高技术制造业亮眼,地产投资回升的持续性存疑 投资增速再度回升,但同期低基数不可忽略。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12.2%,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至11.4%,主要缘于去年年初投资表现较弱,整体基数较低。各分项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20.9%;新、旧口径基建增速分别回升至8.1%、8.6%;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至3.7%。整体来看,去年同期基数越低的分项,今年增速越高,充分反映低基数对数据带来的扰动。 制造业投资增速走高,但亮点集中在高新产业。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20.9%,去年年初低基数对增速抬升有较大贡献。亮点主要集中在高新产业及关联产业上,一方面,电子和医药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背景下,仍保持了35.1%、27.2%的高增速。另一方面,受益于新能源产业及海外大宗涨价,有色冶炼行业投资增速较去年12月明显提升至19.6%。 基建同样受益于低基数,传统基建保持韧性。1-2月新、旧口径基建增速分别回升至8.1%、8.6%。传统基建子行业中,交运仓储邮政业投资增速大幅抬升至10.5%,水利市政环保业投资增速抬升至6%,而公用事业投资增速较去年两年平均增速小幅回落至11.7%。与整体固定投资增速一样,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行业投资增速抬升更明显。但基建整体韧性较强,投资增长维持在较高水平。 地产投资增速转正,但可持续性存疑。1-2月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至3.7%,但增速表现转好的背后暗藏两大隐忧:1)房企到位资金增速大幅由正转负至-17.7%;2)和地产投资相关的实物工作量表现均偏弱,新开工、竣工面积同比降幅均在10%左右。 销售降幅仍大,土地购置意愿不足,地产投资仍待实质性转好。把视角聚焦在对投资更为领先的销售和购地指标上,可以发现地产投资前景并不乐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9.6%,降幅仍大,而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幅更是扩大至42.3%。这两项指标指向居民购房和企业拿地的意愿双双偏弱,地产投资未来维持增长亟需外部利好支撑。 可选带动消费反弹,基数价格均有贡献 消费增速转好,零售餐饮增速回升。1-2月社零增速回升至6.7%,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增速回升至9.1%。其中,商品零售与餐饮收入增速分别抬升至6.5%、8.9%。我们认为,消费增速抬升与投资增速的特征相同,或是低基数效应主导增速上行。其中,餐饮收入增速大幅转正主要源于去年1-2月的负增长。 聚焦商品消费,可选表现回暖同时由三重因素支撑。1-2月必需消费增速略有回落至6.7%,可选消费增速大幅回升至10%。可选表现回暖有三大原因,一是汽车缺芯问题缓解,单项消费增速由负转正;二是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受涨价带动,增速上升至25.6%;三是受到疫情影响,宅经济再度走强,家电类消费增速转好。整体来看,1-2月消费或是基数效应、价格因素、供给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可持续性或相对有限。 青年就业依然承压,宽松延后但不会缺席 第一,直观来看,1-2月工业生产、投资、社零同比增速均有好转,但实则受益于低基数效应和部分产业链价格上涨带动。 第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业状况仍难言乐观,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5.5%,特别是16-24岁人口失业率创下15.3%的历年同期新高,意味着经济依然面临巨大压力。 第三,3月以来经济面临的困难逐旬增多:1)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影响范围超过半数省份,有所转暖的消费或受到抑制;2)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大宗价格涨势迅猛,或对制造业企业形成新的压力;3)3月14日的国常会也强调了“强化周期性调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增长政策仍需“再发力”。虽然3月份美联储加息几成定局,对当前国内政策宽松形成掣肘,但宽松或仅是延后,并不会缺席,稳增长政策利好仍将在未来进一步释放。 风险提示 1.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2.美联储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反弹持续性仍待观察,宽松延后但不缺席——1-2月经济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2-03-15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 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刘承昊 liuch2@cjsc.com.cn 相关链接 2022-03-15 | 按图索骥:稳增长在哪加码?(长江宏观 于博团队) 2022-03-12 | 寻底路漫漫,宽松待加码——2月金融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 2022-03-11 | 实体经济洞察2022年第9期:疫情再度考验消费(长江宏观 于博团队) 2022-03-10 | 结构性通胀压力难以忽视——2月通胀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黄文琛) 2022-03-09 | 财货联动一小步,信用宽松一大步——如何看待央行上缴结存利润?(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 2022-03-06 | 经济寻底,政策提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长江宏观 于博团队) 2022-02-16 | 适度超前投资:四问落地情况如何? 评级说明及声明
于博:经济学博士,长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 刘承昊:管理学硕士,长江证券宏观研究员 本文于3月16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于博宏观札记” 作者:于博,刘承昊 核心观点 1. 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转好,分别录得7.5%、12.2%和6.7%。 2. 但从细分数据来看,各项数据反弹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工业方面,传统工业品产量表现平淡;投资方面,各分项增速回升主要缘于低基数;消费方面,基数与价格因素共同支撑可选消费转好。 3.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大。青年就业压力仍大,失业率再度走高;本土疫情蔓延或抑制消费复苏。总体来看,稳增长仍需再发力。 4. 我们认为,宽松仅是延后,并不会缺席,稳增长政策利好仍将在未来进一步释放。 章节要点 l 工业生产增速上升,微观产量表现平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续升至7.5%,其中制造业增速升至7.3%。相比之下,服务业受到疫情与跨区域流动管控的影响有所走弱,同比增速录得4.2%,较去年12月两年平均增速回落。与去年12月的两年平均增速相比,1-2月制造业主要子行业增速涨多跌少:电子、电气机械等高新产业表现不俗,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也整体反弹;受产品涨价带动,纺织服装与有色金属增速也有所抬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微观层面,工业生产好转迹象并不明显,与去年12月的两年平均增速相比,1-2月发电量增速仅小幅抬升,主要工业品中仅有煤炭、汽车产量增速有所回升,粗钢、水泥产量降幅明显。整体来看,工业生产改善的持续性仍待观察。 l 高技术制造业亮眼,地产投资回升的持续性存疑。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12.2%,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至11.4%,主要缘于去年年初投资表现较弱,整体基数较低。各分项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20.9%;新、旧口径基建增速分别回升至8.1%、8.6%;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至3.7%。整体来看,去年同期基数越低的分项,今年增速越高,充分反映低基数对数据带来的扰动。制造业子行业中,电子和医药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背景下保持了同比高增长,表现不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但房企到位资金增速大跌转负,而与实物工作量有关的地产销售、新开工、竣工面积同比降幅均在10%左右,意味着地产投资回升的持续性存疑。 l 可选带动消费反弹,基数价格均有贡献。1-2月社零增速回升至6.7%,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增速回升至9.1%。其中,商品零售与餐饮收入增速同步转好。总体而言,增速回升主要源于去年年初“就地过年”导致的基数偏低。聚焦商品消费,可选消费回升明显,必选消费增速小幅转弱。可选表现回暖有三大原因,一是汽车缺芯问题缓解,单项消费增速由负转正;二是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受涨价带动,增速上升至25.6%;三是受到疫情影响,宅经济再度走强,家电类消费增速转好。整体来看,1-2月消费或是基数效应、价格因素、供给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可持续性或相对有限。 l 青年就业依然承压,宽松延后但不会缺席。第一,直观来看,1-2月工业生产、投资、社零同比增速均有好转,但实则受益于低基数效应和部分产业链价格上涨带动。第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业状况仍难言乐观,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5.5%,特别是16-24岁人口失业率创下15.3%的历年同期新高,意味着经济依然面临巨大压力。第三,3月以来经济面临的困难逐旬增多:1)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影响范围超过半数省份,有所转暖的消费或遭受抑制;2)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大宗价格涨势迅猛,或对制造业企业形成新的压力;3)3月14日的国常会也强调了“强化周期性调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上述三点,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增长政策仍需“再发力”,虽然3月份美联储加息几成定局,对当前国内政策宽松形成掣肘,但宽松仅是延后,并不会缺席,稳增长政策利好仍将在未来进一步释放。 目录 1. 工业生产增速上升,微观产量表现平淡 2. 高技术制造业亮眼,地产投资回升的持续性存疑 3. 可选带动消费反弹,基数价格均有贡献 4. 青年就业依然承压,宽松延后但不会缺席 以下是正文 2022年第一份经济数据出炉。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社消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三项增速相较去年12月两年平均增速均转好。 生产、投资、消费为何回暖?稳增长政策还会否继续加大力度?本文为您全面解析。 工业生产增速上升,微观产量表现平淡 工业生产增速转好。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续升至7.5%。分门类来看,三大门类同比增速较去年12月两年平均增速均有所回升。其中,制造业增速续升至7.3%。 服务业生产转弱。相比之下,服务业受到疫情与跨区域流动管控的影响有所走弱,同比增速录得4.2%,较去年12月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从中观来看,高新产业表现不俗,也有传统产业生产因价格上涨而走强。与去年12月的两年平均增速相比,1-2月制造业主要子行业增速涨多跌少。一方面,电子、电气机械等新兴产业表现不俗,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也整体反弹至14.4%。而另一方面,受产品涨价带动,纺织服装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抬升。但其余行业表现较为平淡,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 在微观层面,工业生产好转迹象并不明显。与去年12月的两年平均增速相比,1-2月发电量增速仅小幅抬升,主要工业品中仅有煤炭、汽车产量增速有所回升,粗钢、水泥产量降幅明显。新兴工业品中,仅有新能源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有所反弹。整体来看,工业生产改善的持续性仍待观察。 高技术制造业亮眼,地产投资回升的持续性存疑 投资增速再度回升,但同期低基数不可忽略。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12.2%,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至11.4%,主要缘于去年年初投资表现较弱,整体基数较低。各分项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20.9%;新、旧口径基建增速分别回升至8.1%、8.6%;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至3.7%。整体来看,去年同期基数越低的分项,今年增速越高,充分反映低基数对数据带来的扰动。 制造业投资增速走高,但亮点集中在高新产业。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20.9%,去年年初低基数对增速抬升有较大贡献。亮点主要集中在高新产业及关联产业上,一方面,电子和医药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背景下,仍保持了35.1%、27.2%的高增速。另一方面,受益于新能源产业及海外大宗涨价,有色冶炼行业投资增速较去年12月明显提升至19.6%。 基建同样受益于低基数,传统基建保持韧性。1-2月新、旧口径基建增速分别回升至8.1%、8.6%。传统基建子行业中,交运仓储邮政业投资增速大幅抬升至10.5%,水利市政环保业投资增速抬升至6%,而公用事业投资增速较去年两年平均增速小幅回落至11.7%。与整体固定投资增速一样,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行业投资增速抬升更明显。但基建整体韧性较强,投资增长维持在较高水平。 地产投资增速转正,但可持续性存疑。1-2月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至3.7%,但增速表现转好的背后暗藏两大隐忧:1)房企到位资金增速大幅由正转负至-17.7%;2)和地产投资相关的实物工作量表现均偏弱,新开工、竣工面积同比降幅均在10%左右。 销售降幅仍大,土地购置意愿不足,地产投资仍待实质性转好。把视角聚焦在对投资更为领先的销售和购地指标上,可以发现地产投资前景并不乐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9.6%,降幅仍大,而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幅更是扩大至42.3%。这两项指标指向居民购房和企业拿地的意愿双双偏弱,地产投资未来维持增长亟需外部利好支撑。 可选带动消费反弹,基数价格均有贡献 消费增速转好,零售餐饮增速回升。1-2月社零增速回升至6.7%,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增速回升至9.1%。其中,商品零售与餐饮收入增速分别抬升至6.5%、8.9%。我们认为,消费增速抬升与投资增速的特征相同,或是低基数效应主导增速上行。其中,餐饮收入增速大幅转正主要源于去年1-2月的负增长。 聚焦商品消费,可选表现回暖同时由三重因素支撑。1-2月必需消费增速略有回落至6.7%,可选消费增速大幅回升至10%。可选表现回暖有三大原因,一是汽车缺芯问题缓解,单项消费增速由负转正;二是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受涨价带动,增速上升至25.6%;三是受到疫情影响,宅经济再度走强,家电类消费增速转好。整体来看,1-2月消费或是基数效应、价格因素、供给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可持续性或相对有限。 青年就业依然承压,宽松延后但不会缺席 第一,直观来看,1-2月工业生产、投资、社零同比增速均有好转,但实则受益于低基数效应和部分产业链价格上涨带动。 第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业状况仍难言乐观,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5.5%,特别是16-24岁人口失业率创下15.3%的历年同期新高,意味着经济依然面临巨大压力。 第三,3月以来经济面临的困难逐旬增多:1)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影响范围超过半数省份,有所转暖的消费或受到抑制;2)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大宗价格涨势迅猛,或对制造业企业形成新的压力;3)3月14日的国常会也强调了“强化周期性调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增长政策仍需“再发力”。虽然3月份美联储加息几成定局,对当前国内政策宽松形成掣肘,但宽松或仅是延后,并不会缺席,稳增长政策利好仍将在未来进一步释放。 风险提示 1.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2.美联储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反弹持续性仍待观察,宽松延后但不缺席——1-2月经济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2-03-15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 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刘承昊 liuch2@cjsc.com.cn 相关链接 2022-03-15 | 按图索骥:稳增长在哪加码?(长江宏观 于博团队) 2022-03-12 | 寻底路漫漫,宽松待加码——2月金融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 2022-03-11 | 实体经济洞察2022年第9期:疫情再度考验消费(长江宏观 于博团队) 2022-03-10 | 结构性通胀压力难以忽视——2月通胀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黄文琛) 2022-03-09 | 财货联动一小步,信用宽松一大步——如何看待央行上缴结存利润?(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 2022-03-06 | 经济寻底,政策提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长江宏观 于博团队) 2022-02-16 | 适度超前投资:四问落地情况如何? 评级说明及声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