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君宏观】降息只是暂缓,不是休止——MLF操作点评(20220315)

【国君宏观】降息只是暂缓,不是休止——MLF操作点评(20220315)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君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宏观】降息只是暂缓,不是休止——MLF操作点评(20220315)》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导读 降息再度落空,关键源自经济修复好于预期。短期内,LPR调降概率也出现下降,但各地房贷利率仍有较大调降空间。我们认为,二季度仍是降息降准窗口期,主因微观数据反映的经济下行趋势仍在,中下游利润再度承压,以及疫情“反扑”。在宽信用第一阶段,“宽货币”仍需保驾护航,债优于股的大环境没有改变。 摘要 1、为什么MLF利率没有调降?我们认为此次降息再度落空并不意味着政策克制,宽松加码仍在路上,主要原因有两点: 1)一是经济修复出现一些端倪。1~2个月地产和基建投资明显超市场预期。2月金融数据腰斩,需进一步等到3月金融数据出炉后观察一季度开门红情况。当下降息步伐暂歇,是为了抓住“经济数据相对好转、金融数据与美联储观察”窗口期,预留宽松空间。待后续经济压力加大时可以更从容地降息。 2)二是“稳地产”并不一定需要政策利率全面降息。在利率方面,可以通过压缩LPR与终端企业贷款利率、居民房贷利率的加点来实现;在其他政策方面,还可以放松认购政策刺激居民购房、加快地产项目审批、并购贷款等打开房企其他融资渠道。 2、后续降准降息怎么看?宽松仍会加码,窗口集中在二季度。 1)短期看,此次降息落空后,LPR短期调降概率也出现下降,但各地房贷利率仍有较大调降空间。 2)中期看,二季度仍是降息降准窗口期,理由有三:一是,虽然1~2月经济数据好转,但从微观数据来看,经济下行趋势并没有终结,在“类流动性陷阱”风险升温下,若货币端不再进一步加码宽松,则更不可能实现全局性的宽信用。二是一季度大宗超预期上涨,导致中下游利润分配再度受到压力,此次降息落空后,二季度降息降准的概率反而加大。三是,疫情反弹也可能是二季度降息降准催化剂。 3)展望下半年,稳增长大概率贯穿全年,货币政策下半年可能主要是结构性工具发力,总量宽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2022年下半年联储变数较大,通胀在基数效应、猪周期反弹、大宗商品维持高位的三因素下,可能有所抬升,两者对降息空间和力度可能带来小幅制约。降准方面,全年需要M2同比维持9.0%的假设下,降准还有50~100BP空间。2022年8月前MLF到期量不大,但考虑2021年“前瞻式”的降准节奏,降准更可能发生在二三季度。 3、降息落空后,股债如何演绎?虽然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货币宽松也存在效果一般的“类流动性风险”,但“宽货币”在“宽信用第一阶段”较为确定。经济下探风险、疫情“反扑”以及海外风险需要货币端保驾护航。因此,债优于股的大环境没有改变。 目录 正文 事件:2022年3月15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和1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85%、2.10%,较上次操作维持不变。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和1000亿元MLF到期,实现净投放1000亿元。我们点评如下: 1. 为什么MLF利率没有调降? 继2月降息落空后,3月MLF操作再次与市场主流预期相悖。我们认为此次降息再度落空并不意味着政策克制,宽松加码仍在路上,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经济修复初显端倪。从1~2个月经济数据来看,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有所体现。2月金融数据腰斩,需待3月金融数据出炉观察一季度开门红情况。从信贷脉冲来看,当前也仍然处于宽信用的大通道中。我们认为,当下降息步伐暂歇,是为了抓住“经济数据相对好转、金融数据和美联储观察”窗口期,预留宽松空间。待后续经济压力加大时可以更从容地降息。 二是“稳地产”短期并不一定需要政策利率全面降息。2月金融数据中最超预期的部分,是居民中长贷新增规模15年来首次转负。此外房地产相关链条融资也仍改善有限,显示目前居民、企业都对房地产信心不足,宽信用最大的拖累在于地产受限。 房地产销售是房地产投资的领先指标,也是居民中长贷的领先指标,“稳地产”目前首要还是在需求侧进一步放松,其次是房企端进一步纠偏。这两个“稳地产”的方向都不一定需要政策利率全面降息。 目前的终端利率方面,除了房贷利率较高外,企业端一般贷款加权利率已经位于历史低位。从实际操作的形式上看,刺激房贷、中长期企业贷需求还可以在不调降MLF和LPR的基础上,通过压缩LPR与终端企业贷款利率、居民房贷利率的加点来实现。而除房贷利率调降以外,比如采用认购政策放松等来进行刺激销售。此外,在房企端,政策层也可以采用加快地产项目审批、并购贷款、微调三道红线等方式打开房企其他融资渠道。 2. 后续降准降息怎么看?宽松仍会加码,窗口集中在二季度 短期看,此次降息落空后,LPR短期调降概率也出现下降,但各地房贷利率仍有较大调降空间。目前银行端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且缺乏稳定负债来源,存单利率明显上行,银行主动压缩LPR加点概率不大。但虽然1年、5年期LPR调降概率不大,但在终端房贷利率仍存在压降可能,此前广州地区已经压缩了房贷利率与LPR之间的加点。考虑到目前各地房贷利率加点普遍仍较高,比如广州地区在调降之后首套房利率仍为5.4%,二套仍为5.6%,距离央行规定的下限(首套房下限为5年期LPR4.6%,二套房为加点60BP,即5.2%)尚有80BP和40BP的距离。此次MLF和LPR降息落空之后,反而各地房贷利率调降必要性有所提升。 中期看,二季度仍是降息降准窗口期,理由有三: 一是,虽然1~2月经济数据好转,但从微观数据来看,经济并没有太大起色,下行压力整体没有明显缓解。叠加2月金融数据几近腰斩,结构上,企业仍是短期融资主导,居民部门显著去杠杆,即便存在春节干扰较大的特殊性,但整体指向国内经济偏弱,融资需求不足,宽货币传导不畅。我们在2月金融数据点评中提示,在宽信用第一阶段,虽然需要警惕“类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但这一阶段“宽货币”进行保驾护航是有必要的。若货币端不再进一步加码宽松,则更不可能实现全局性的宽信用。 由于地产行业对资金成本较为敏感,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政策利率是贷款基准利率还是MLF利率,降息预期发酵和落地过程中,房地产销售均会明显回暖,而地产销售的回暖会进一步带动居民中长贷的企稳。由此,若一季度压缩“房贷利率-LPR”之间的加点之后,地产相关信用扩张仍然未见明显改善,进而拖累地产投资,则二季度降息概率将加大。 其次,从PPI-CPI的剪刀差看出,一季度大宗超预期上涨,导致中下游利润分配再度受到压力。而考虑到降息作用到融资需求,再到经济改善的传导时滞,此次降息落空后,二季度降息降准的概率反而加大。 第三,疫情反弹也是二季度降息降准催化剂。从疫情走势看,目前仍处在爆发期,对二季度经济可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进而也阻滞了宽信用的推进。此次疫情主要爆发在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一方面直接影响线下餐饮、服务消费等,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房地产销售,进而影响到居民中长贷和上下游制造业的修复进程。考虑到后续疫情“反扑”这一外生冲击,我们认为央行在二季度也可能出现放松操作。 展望下半年,稳增长大概率贯穿全年,货币政策下半年可能主要是结构性工具发力,总量宽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1)一方面,2022年下半年联储变数较大,海外环境对国内货币宽松的制约也变数加大。汇率这一因素的约束,在上半年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来进行对冲,以此争取更多的降息空间。并且从历史上人民币贬值的警戒水位“7”来看,上半年即便汇率贬值,也仍然具有一定空间。 2)另一方面,下半年通胀在基数效应、猪周期反弹、大宗商品维持高位的三因素下,可能有所抬升。我们测算中,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三四季度可能触及3%的货币政策转向阈值。极端情况下,生猪全年均价18.0元/千克,布油全年均价超过120美元/桶,CPI同比在 9月份将突破3%,四季度保持在3%左右,对降息空间和力度可能带来小幅制约。 降准方面,此次降息落空的同时,MLF超额续作2000亿元,余额达到4.95万亿,2021年7月和12月降准时余额分别为5.4万亿、5.1万亿,由此2022年上半年MLF余额压力尚不大。此外,叠加央行等特定机构上缴结存利润,财政支出加大,以及2022年上半年MLF到期量不大,流动性压力也主要是从下半年8月开始突出。2022年8月MLF到期量从1000~2000亿元的状态直接调升至6000亿元。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3-4月)降准概率有所下降。而从全年来看,2022年底广义货币供给M2维持2021年末9.0%的年度增速,货币乘数则需要扩张到7.91倍,对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需要调降1个百分点左右。从2021年降准先释放,后续连月缩量续作MLF的经验来看,降准更可能发生在二三季度。 3. 降息落空后,股债如何演绎? 此次降息落空之后,A股和债市同时出现明显调整。但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宽信用第一阶段,虽然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货币宽松也存在效果一般的“类流动性风险”,但“宽货币”在此阶段较为确定。一方面经济主要为基建托举,下行压力没有明显减弱,后续仍存在下探风险,疫情“反扑”和海外风险均是干扰,二季度触底过程中仍有降准降息可能,另一方面,宽信用主体受限,更需要货币端保驾护航。综合来看,债优于股的大环境没有改变。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 (二十九)【国君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影响不止流动性投放——央行上缴1万亿结存利润点评(20220309) (二十八)【国君宏观】稳增长再上台阶,宽信用主动出击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20213) (二十七)【国君宏观】SLF利率“跟随式”调降,影响几何?——2022年1月SLF利率下调点评 (二十六)【国君宏观】走“一步”看“两步”——2022年1月全面LPR报价下调点评(20220120) (二十五)【国君宏观】真正的稳增长已经正式开启——20220118央行新闻发布会点评 (二十四)【国君宏观】此次降息是真正稳增长的开启——20220117全面降息点评 (二十三)【国君宏观】总量与结构并行的双重稳增长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26) (二十二)【国君宏观】渐进的步伐,合理的预期——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21 (二十一)【国君宏观】降准置换MLF如期而至,后续宽松空间几何?——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16 (二十)【国君宏观】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先贬后稳格局将至——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10 (十九)【国君宏观】降准曲不终,降息意不散——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06 (十八)【国君宏观】多目标下的降准,剑指何方——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04 (十七)【国君宏观】12月流动性几何:维稳延续,节前压力不大——12月资金面展望 (十六)【国君宏观】稳增长表态强化,结构性工具发力——2021Q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十五)【国君宏观】稳信用抓手落地,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五点解读——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109 (十四)【国君宏观】四季度货币信用格局是 “双稳”还是“双宽”?——国泰君安宏观周报20211107 (十三)【国君宏观】Taper已来,加息尚远——11月FOMC会议点评 (十二)【国君宏观】欧洲经济受服务业提振,通胀压力不改央行宽松立场——欧洲经济政策简评20211101 (十一)【国君宏观】央行投放料将加码,11月流动性无虞——11月资金面展望 20211101 (十)【国君宏观】经济定调再度悲观,政策加码表态提升——2021Q3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点评20210928 (九)【国君宏观】“价稳量平”之后,降准是否还必要?又将何时落地?——央行MLF操作点评20210915 (八)【国君宏观】“稳货币”取向不变,狭义流动性边际收敛 ——央行MLF操作点评(20210816) (七)基调未变,更重结构——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六)【国君宏观】静待未来非对称降息与可能的再降准——7月LPR报价点评 (五)【国君宏观】价稳量缩的信号意义——央行MLF操作点评(20210715) (四)【国君宏观】国常会提及“降准”剑指何方?——国常会会议点评20210707 (三)【国君宏观】社融数据与降准形式的超预期碰撞——央行全面降准与6月金融数据点评 (二)【国君宏观】二季度央行例会和市场利率跳升有什么信号 (一)“新”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影响几何——存款利率报价方式调整点评20210621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