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EV观察系列1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强劲,维持行业高景气度【民生电新】

EV观察系列1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强劲,维持行业高景气度【民生电新】

作者:微信公众号【电新邓永康团队】/ 发布时间:2022-03-1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EV观察系列1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强劲,维持行业高景气度【民生电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强劲,维持行业高景气度 报告摘要 ■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强劲,维持行业高景气度 2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36.8万辆与33.4万辆,同比上升197.5%和184.3%,环比下降18.6%和22.6%,整体产销走势强劲。从品牌和车型上看,比亚迪王朝淡季再创佳绩,五菱宏光MINI霸据销量榜首。造车新势力表现依旧强劲,哪吒表现抢眼,冲入新势力一线阵营。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1100万辆,四年CAGR达35.1%,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9%。 ■动力电池装车量明显回升,磷酸铁锂装车量领跑三元 2月动力电池产量继续攀升,共计31.8GWh,同比上升236.2%,环比上升7.1%,较今年1月产量增加了2.1GWh。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13.7GWh,同比增长145.1%,环比下降15.5%,环比下降幅度较1月缩小22.8个百分点,同比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整体上看,宁德时代霸据榜首,行业集中度明显。从技术路线上看,2月单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7.8GWh,同比增长247.3%,环比下降12.3%,市场份额达56.89%,较今年1月占比54.83%进一步提升2.06个百分点。目前,宁德时代稳居全球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动力电池各环节依旧排产饱满,电池产业链维持高景气态势。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从充电基础设施层面,2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121.3万台,较今年1月增加3.6万台,1-2月桩车增量比为1:3.1。从充电量层面,2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1.80亿KWh,较1月减少0.73亿KWh,同比73%,环比下降5.7%。整体上看,目前国内充电桩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1.9%,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7.74亿KWh,合计占比高达65.59%,在TOP10地区中,广东省位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以及充电电量的榜首,北京市位居换电站总量排行的榜首。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仍在持续提升,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宁德时代积极推进换电重卡应用,蔚来持续布局换电领域,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加快产业电动化进程。 ■投资建议: 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a、电池:宁德时代;b、隔膜:恩捷股份;c、热管理:三花智控;d、高压直流:宏发股份;e、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a、大圆柱外壳:科达利、斯莱克;b、高镍正极: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c、布局LIFSI:天赐材料、新宙邦。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a、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b、铜箔: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c、负极: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存在可能影响下游需求。 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需求。 1 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强劲,维持行业高景气度 2月传统汽车市场产销情况稳定,同比稳中有增。根据中汽协数据,2月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月生产量为181.3万辆,同比增长20.6%,环比下降25.2%;汽车销售量为173.7万辆,同比增长18.7%,环比下降31.4%。整体上,受春节假期因素的影响,2月汽车行业产销量均有所下滑。 新能源汽车总体表现依然出色,维持行业高景气度。根据中汽协数据可知,2月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36.8万辆与33.4万辆,环比下降18.6%和22.6%,同比上升197.5%和184.3%;1-2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82万辆和76.5万辆,同比累计增长分别为158.2%和154.7%。2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整体走势平稳,没有高位的快速回落。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新能源化转型步伐加快。根据乘联会数据可知,批发层面,2022年2月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21.8%,较2021年2月9.6%的渗透率提升了12.2个百分点,较今年1月19.0%渗透率上升了2.8个百分点,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31.7万辆,同比增长189.1%,环比下降24.1%。零售层面,2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21.8%,较2021年2月8.1%的渗透率提升13个百分点,较今年1月16.6%渗透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批发零售渗透率较1月均有明显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度的提高,加之潜在汽车消费者的换购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增长,乘用车市场批发零售全面增长,渗透率节节攀升,新能源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2月份插电混动占比进一步提升,整体销量结构保持稳定。根据中汽协数据可知,纯电动车方面,2月份单月销量为25.8万辆,同比增长180.43%,环比下降25.65%。插电混动车方面,2月份销量为7.53万辆,同比上升340.35%,环比下降11.83%。从销量结构上看,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的销量占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插电式混动占比提升明显,已突破20个百分点。2月份纯电动车月销量占比有所下滑,占比77%,较今年1月份下降了4个百分点;2月份插电式混动车月销量占比有所提升,占比为23%,较今年1月份明显提升了3.2个百分点,整体上看销量结构保持稳定。 新能源车结构化明显,A00级、B级车型销量继续领跑。据乘联会公开数据整理可知,2022年2月纯电动车批发单月销量达24.5万辆,同比增长161.7%,环比下降26.43%;插电混动批发销量达7.2万辆,同比增长350.9%,环比下降8.86%。从细分车型上看,2月单月A00级批发销量达6.8万辆,占纯电动市场份额28%,较今年1月市场份额下降4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达3.3万辆,占纯电动市场份额14%,较今年1月份额下降1个百分点;A级批发销量达5.6万辆,占纯电动市场份额23%,较今年1月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B级批发销量达8.5万辆,环比下降15%,占纯电动份额35%,较今年1月市场份额提升5百分点。整体上,2月份电动车高端车型销量强势增长,中低端走势也较强,结构化明显,A00级与B级继续领跑,依旧维持纯电动市场哑铃型结构。 比亚迪稳居新能源汽车厂商榜首,造车新势力表现依旧强劲。2月比亚迪汽车旗下多款热门车型,如比亚迪秦、比亚迪汉、比亚迪海豚稳居销量榜单的前TOP5。纯电动与插电混动两大领域双双发力,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高达8.75万辆,同比大涨764.1%,环比微降5.87%。其中,DM车型2月销量为4.43万辆,环比下降4.81%;EV车型2月销量为4.32万辆,环比下降6.93%,稳居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榜首,市场占比高达38.38%,较1月市场份额提升5.6个百分点,市场地位进一步稳固。在新能源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中,前TOP5销量纷纷破万,累计占比高达71.98%。造车新势力层面,以代表车企小鹏、理想、蔚来、哪吒以及零跑为例,理想表现最为突出,2月交付量为0.84万辆,同比增长265.8%,环比下降31.42%,位居新势力销量首位;哪吒2月单月销量为0.71万辆,同比增长255%,环比下降35.35%,位于TOP2;小鹏汽车实现月销量0.62万辆,同比增长180%,环比下降51.83%。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1月,造车新势力增速进一步放缓,哪吒表现抢眼,冲入新势力一线阵营。 分车型来看,比亚迪王朝淡季再创佳绩,五菱宏光MINI霸据销量榜首。根据乘联会数据可知,新能源轿车方面,宏光MINI霸据2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单月销量高达2.6万辆,同比增长50.9%;TOP5中比亚迪占据3席,其中,比亚迪秦表现出色,月销量达2.45万辆,同比增长1450.7%,比亚迪汉发挥稳定,销量达0.93万辆,同比增长84.7%,新车型比亚迪海豚市场认可度提升,需求稳定,排名变动较为平稳,位居TOP4,销量达0.86万辆。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1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情况而言,特斯拉Model 3重返2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位居TOP7。新能源SUV方面,TOP5中比亚迪仍占据3席,比亚迪宋继续稳居一位,单月销量达2.28万辆,同比大增14771.9%;特斯拉Model Y位居第二,达1.86万辆,同比增长301.6%;比亚迪唐为TOP3,2月单月销量突破万辆,同比增长775.6%,表现亮眼。 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2021年以来,有超40款涵盖SUV、轿车和微型车类别的车型陆续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市,随着优质供给的持续增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产品驱动将提速。2022年,中国市场各车企将持续推出各式优质车型,造车新势力表现优异。随着新能源市场车企的多元化发力,优质供给随之持续增加,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驱动。 未来概念车型陆续发布,市场活力将得以持续激发。伴随车厂的电动化转型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根据各车企发布的最新电动化战略规划,本田将推出e:N系列,奔驰推出EQ系列,凯迪拉克推出Ultium电动车平台首款产品LYRIQ。随着多样化的优质车型陆续上市,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2025年电动车销量或达1074万辆,四年CAGR达32.2%。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2021-2022年双积分趋严,补贴延期将有利于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发展;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已进入产品驱动的黄金时代,随着不同级别,不同价位面向不同细分人群的新能源车选择多样化,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1074万辆,四年CAGR达32.2%,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6%。 2 动力电池装车量明显回升,磷酸铁锂装车量领跑三元 市场需求景气度提升,动力电池装车量明显回升。对于动力电池产量层面,2022年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继续攀升,共计31.8GWh,同比上升236.2%,环比上升7.1%,较今年1月产量增加了2.1GWh。其中,三元电池产量为11.6GWh,占总产量36.6%,较今年1月占比提升了0.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7.2%,环比增长7.6%;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20.1GWh,占总产量63.1%,较今年1月63.3%占比略微有所下滑,同比上升364.1%,环比上升6.7%。对于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2022年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13.7GWh,同比增长145.1%,环比下降15.5%,环比下降幅度较1月缩小了22.8个百分点,同比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量达5.8GWh,同比上升75.6%,环比下降19.9%;磷酸铁锂装车量达7.8GWh,同比增长247.3%,环比下降12.3%。相较于今年1月,2月中国动力电池单月装车量明显回升,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市场提升空间。 宁德时代霸据榜首,行业集中度明显。根据真锂研究数据,2022年2月份TOP10企业装车量合计为12.96GWh,累计市场占比总额高达94.82%,较今年1月市场份额94.8%,略微提升,集中度水平继续提升。其中,宁德时代单月装机量远超位居TOP2的比亚迪,装机量为6.57GWh,占比48.02%,较今年1月市场份额下滑了2.22个百分点,霸据榜首;比亚迪2月装机量达2.9GWh,市场占比为21.24%,较今年1月份额提升0.31个百分点;TOP3中创新航2月份单月装车量为1.15GWh,市场占比达8.44%,较1月占比明显提升了1.04个百分点。前TOP3累计市场占比共计77.70%,其他二线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差异较小,竞争激烈,排名不稳定,与头部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明显。 电池基本技术路线确定,磷酸铁锂份额持续提升。2014-2018 年,由于政策方面的因素三元材料占比由 30.3%上升至 49.3%,逐步成为国内市场占比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自2020年三月开始,由于补贴政策退坡与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市场重燃对LFP的兴趣,LFP的乘用车装车量逐步爬升,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首破50%,12月市场份额达51.64%。2022年2月三元电池共计装车量5.8GWh,同比增长75.6%,环比下降19.9%,市场份额达42.74%,较1月装车市场占比45.11%下降了2.37个百分点;2月单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7.8GWh,同比增长247.3%,环比下降12.3%,市场份额达56.89%,较今年1月占比54.83%进一步提升了2.06个百分点。2022年1-2月,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13.1GWh,占比43.8%,同比累计增长50.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16.7GWh,占比55.9%,同比累计增长203.1%,呈现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补贴政策的退坡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磷酸铁锂技术工艺的提升改进促使其对畅销车型的导入。三元与磷酸铁锂对应不同下游场景,两种技术路线并存格局基本确定,磷酸铁锂大幅度领跑三元。 目前,三元和磷酸铁锂是市场主流的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对应的锂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特点;而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两者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中,三元材料又可以分为NCM(镍钴锰)和NCA(镍钴铝)两种。 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未来两种路线长期共存,高镍和铁锂两种趋势已确立。此前,在特斯拉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准备针对不同的车型和产品使用不同的类型的材料。磷酸铁锂将在未来被广泛用于Model 3和储能领域;同时,镍锰二元正极材料将用于少部分储能和其他长续航乘用车型;高镍将被用于皮卡和卡车;目前Model 3和Model Y皆已推出磷酸铁锂版本;与此同时,大众在2021年8月中国汽车论坛上,明确未来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梅赛德斯-奔驰则在2021年10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中低续航版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想法。目前,在主流车企的引领下,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的路线得到推崇,预计未来磷酸铁锂路线与高镍三元路线将长期共存。 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第二梯队尚不明朗。动力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壁垒高,主要体现在前期资金投入大(单GWh固定资产投入2-3亿元)、优质客户论证周期长(海外客户需要2-3年以上)、前期研发投入大、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迭代速度快。目前行业格局为寡头垄断,集中度高。 宁德时代稳居全球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推动着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电池装机量的快速提升。2022年1月全球动力电池单月装机总量高达25.7GWh,同比增长87%。前TOP10企业合计装机量高达23.2GWh,市占率高达90.80%。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共有6家企业上榜,数量过半,6家中国企业合计市场占比为63.00%,除了亿纬锂能外,其余5家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以及蜂巢能源都实现了同比以倍数级增长,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竞争力凸显。值得注意的是,此次1月全球装机量排行榜中,宁德时代虽仍霸据榜首份额达37.8%,但其他中国企业与宁德的市场占比差距正在逐渐缩小。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5中共有3家是中国企业,较2021年全年情况相比,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格局已发生变化。其中,比亚迪反超松下和LG新能源位居TOP2,全球市场份额为13.7%,中创新航反超SK On和三星SDI位居TOP5,占比达4.7%。 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10个生产基地,2021年扩产项目累计投资金额高达1240亿元,包括福建宁德171GWh、福建厦门20GWh、江苏溧阳75GWh、青海西宁6GWh、四川宜宾10GWh、广东肇庆30GWh、江西宜春50GWh、贵州贵安60GWh、德国图林根14-100GWh等项目,加上与车企合资产能,总规划产能将突破600GWh。LG新能源即将上市成为韩国最大规模的IPO,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预计430GWh。韩国SKI子公司SK On预计在中国市场投资162亿元建设首座独资电池工厂,预计2023年开始进入扩产高峰。亿纬锂能2021年9次加码扩产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加上惠州原有产能以及与SKI合资的27GWh三元软包产能,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总产能规划接近300GWh。 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根据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可达655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0%,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400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6%。 动力电池各环节依旧排产饱满。根据目前的排产情况,年初动力电池产业链各领域行业高景气态势延续,由于石墨化、VC和六氟磷酸锂等产能不足,部分环节环比增幅有限。受春节开工率影响,2月排产相较于1月,大部分环节环比有所下滑,部分环节环比仍有所提升,其中,我们选取的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不同环节样本企业排产环比分别变动-0.6%/-1.0%/-9.2%/6.1%/-6.5%/-8.5%。随着下游整车厂尤其是新能源车厂需求持续高涨,电池产业链维持高景气态势。 3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公共充电桩总量整体持续增长,可基本满足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爆发式增长,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充电桩与新能源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3.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根据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2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较今年1月增加3.6万台,2月保有量达121.3万台,同比增长44.9%,环比增长3.02%。其中,直流充电桩49.6万台、交流充电桩71.7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589台。2022年2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1.80亿KWh,较1月减少0.73亿KWh,同比73%,环比下降5.7%。整体上,2022年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达24.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6.5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3.1,有所改善。截止2022年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286.4万台,同比增加62.9%。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的持续配套完善。 充电桩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基于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2月,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1.9%,较今年1月占比略微有所提升,提升了0.4个百分点。广东省公共充电桩总量位列全国第一,保有量高达20万台。2月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河北、山西、浙江、安徽、上海、陕西以及山东等省市,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7.74亿KWh,合计占比高达65.59%,较今年1月前TOP10累计占比下降了2.38个百分点,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2022年2月份全国换电站保有量达1405座,较今年1月增加了19座,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20年5月国务院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充电桩与换电站进行分别表述,明确将换电站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2022年全国两会于3月4-5日在京召开,充换电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充换电基础领域电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机制化等问题提交议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充换电基础领域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化机制等问题递交提案。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密集落地,换电模式将迎来风口,未来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2月各省份换电站总量TOP10榜单涵盖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四川、山东、福建、河北以及湖北等地,其中北京市位居榜首保有量达265座,占比达18.86%;广东省位居TOP2保有量达193座,占比达13.74%;浙江省位居TOP3保有量达133座,占比9.47%,前TOP3累计占比高达42.06%。换电设施主要运营商前TOP3分别为蔚来、奥动以及杭州伯坦,其中蔚来换电站数量高达873座,较今年1月增加10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达424座,较今年1月增加8座;杭州伯坦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为107座,较今年1月增加1座。全国换电设施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据宁德时代官网发布公告可知,作为换电模式的践行者,宁德时代以四大创新体系为支撑,并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发展方向,为干线运输、城市基建、港口运输等重卡应用场景提供高效换电解决方案,积极促进运输产业电动化转型升级。2月22日,宁德时代联合三一重工在福建宁德举办福建省换电重卡应用示范投运仪式。同时,宁德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参股公司宁普时代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此次多方强强携手,将为换电重卡在商用全场景领域的绿色低碳运营带来显著的示范效应。未来,随着电动化趋势的不断加深,新能源换电重卡将在干线运输、矿山、城市基建、港口、厂区物流等多场景全面铺开,成为我国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加速全面电动化时代的到来。2月24日,蔚来在广州全市11个行政区完成蔚来换电站全覆盖,共布局25座换电站。广州蔚来换电网络持续加密,践行“电车践行大湾区”的目标。截至2月28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844座换电站,其中225座高速公路换电站;676座超充站,3802根超充桩;670座目的地充电站,3716根目的地充电桩,已接入470000+根第三方充电桩。蔚来全国充换电网络持续布局中,通过更完善的充换电设施布局,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 4 投资建议 从当前业绩预告来看,众多标的业绩超预期,2022年2月已回归20X/30X估值,再次重申新能车是高增长高确定性赛道,中美欧有望持续共振,强Call当前布局时点。长期来看,电动车十年黄金赛道上,中国锂电产业链具备高成长性,投资价值持续凸显,我们建议对电动车板块超配,并重点推三条主线: 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的【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隔膜环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铜箔环节【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负极环节【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基于已外发报告: EV观察系列1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维持行业高景气度(2022/03/14) 5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存在可能影响下游需求。 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需求。 相关报告 1.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周报20220306:待得春风又一顾 2.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周报20220228:储能赛道迎机遇,大基地二期超预期 3.EV观察系列1月新能源车销量:1月新能源车产销表现稳定,奠定全年新基调 4.储能·深度1:全球分区域市场空间、经济性及商业模式探讨 5.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周报20220220:基本面稳健,静待春风起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民生电新 邓永康:S0100521100006 李京波:S0100121020004 郭彦辰:S0100121110013 王一如:S0100121110008 李 佳:S0100121110050 叶天琳:S0100121120027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