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聚焦220311重点关注LCD行业、半导体系列报告、惠泰医疗、珀莱雅、东方财富、星宇股份、新泉股份、五粮液、今世缘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晨会聚焦220311重点关注LCD行业、半导体系列报告、惠泰医疗、珀莱雅、东方财富、星宇股份、新泉股份、五粮液、今世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信晨会 音频: 进度条 00:00 / 01:45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晨会提要 【行业与公司】 LCD行业月报-小尺寸TV面板价格企稳,IT面板价格环比跌幅扩大 半导体系列报告之四:半导体硅片-摩尔定律演进,半导体硅材料历久弥新 惠泰医疗(688617)深度报告-从“心”出发,四轮并驱 珀莱雅(603605)公司快评-1-2月利润+35%增长,渠道、营销进阶助力成长 东方财富(300059)财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资本实力增强 星宇股份(601799)公司快评-1-2月营收增长25%,短期缺芯不改公司稳健发展趋势 新泉股份(603179)财报点评-四季度营收提速,研发持续投入 五粮液(000858)公司快评-2021年平稳收官,2022年开局可期 今世缘(603369)公司快评-1-2月业绩稳健,全年V系成长可期 行业与公司 LCD行业月报-小尺寸TV面板价格企稳,IT面板价格环比跌幅扩大 行情&业绩回顾:2022年2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下跌5.80%,2022年1月京东方、TCL华星大尺寸LCD面板营收环比小幅回升 行情回顾:2022年2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下跌5.80%,分别跑输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6.14pct、0.13pct、1.17pct;其中京东方A、TCL科技、深天马A、龙腾光电分别下跌7.01%、7.49%、2.94%、0.32%,彩虹股份上涨2.08%。估值方面,截至3月7日A股面板行业总市值4617.36亿元,整体PB(LF)为1.38x,处于2016年以来的7.5%分位。 业绩回顾:根据Omdia数据,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65.31亿美元,环比下降3.89%,同比下降9.42%,其中京东方、TCL华星大尺寸LCD面板营收环比小幅回升,友达、群创、LG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分别环比下降12.9%、10.0%、2.4%,三星逐步退出LCD行业。中国主要LCD厂商(深天马A、TCL科技、京东方A、彩虹股份、龙腾光电、友达、群创光电、瀚宇彩晶)3Q21营收1611.32亿元,环比增长1.13%,同比增长47.88%;归母净利润198.62亿元,环比下降19.86%,同比增长376.25%;毛利率同比提升12.38%pct、环比下降2.75pct至27.16%,净利率同比提升8.50pct、环比下降3.23pct至12.3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环比增加3.59天至58.85天,较3Q20的65.49天大幅下降;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5.07天、环比增加6.19天至50.62天。 价格&成本:2月小尺寸LCD电视面板价格企稳,IT面板价格环比跌幅扩大;4Q21 LCD电视面板价格已趋近平均成本及现金成本 电视:根据Omdia数据,2022年2月32、43、50、55、65英寸LCD TV面板价格分别环比下降0.0%、1.4%、2.3%、2.7%、2.7%至38、68、85、109、179美元/片;Omdia预计2022年3月32、43英寸LCD TV面板价格将分别环比上涨2.6%、1.5%至39、69美元/片,50、55、65英寸LCD TV面板价格将分别环比下降1.2%、1.8%、1.7%至84、107、176美元/片。根据WitsView数据,4Q21 LCD电视面板平均价格已趋近平均成本、现金成本水平,32、43、55、65英寸LCD电视面板价格分别较现金成本高出3.02%、8.79%、16.94%、16.06%。 笔记本:根据Omdia数据,2022年2月10.1英寸(平板电脑)、14英寸(笔记本电脑)、23.8英寸(显示器)LCD IT面板价格环比下降3.4%、4.7%、3.1%至28.2、41.0、76.9美元/片;Omdia预计2022年3月10.1、14、23.8英寸LCD IT面板价格环比下降3.5%、4.9%、3.9%至27.2、39.0、73.9美元/片。根据WitsView数据,4Q21 14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162.73%;15.6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160.04%。 供给&需求:2022年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6.05%,电视面板需求小幅回升,显示器、笔记本电脑面板需求依旧旺盛 供给方面,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1年增长5.35%,其中1Q22、2Q22、3Q22、4Q22产能分别环比增长1.31%、1.42%、2.38%、2.25%;预计2023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2年增长1.49%,其中1Q23、2Q23、3Q23、4Q23产能分别环比下降0.27%、0.39%、1.57%、1.41%。 需求方面,终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的趋势延续,2022年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6.05%,其中全球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3.52%,全球LCD显示器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20.29%,全球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16.81%,全球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12.73%。 我们认为,伴随着LCD扩产进入尾声,行业将由过去供给端主导(产能变化)转向需求端主导(终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行业周期属性将淡化,成长属性显现,LCD面板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有望强化。 投资建议:LCD产业链继续推荐京东方A、TCL科技 中国大陆LCD面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现已实现全球领先,我们看好京东方A、TCL科技等中国大陆面板龙头把握我国消费升级国产化的时代红利,凭借高世代线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以及市场份额领先所带来的行业话语权、定价权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风险提示 半导体显示器件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半导体显示器件价格波动的风险;生产设备及原材料供应风险。 证券分析师:胡慧 S0980521080002; 胡剑 S0980521080001; 联系人:李梓澎、周靖翔; 半导体系列报告之四:半导体硅片-摩尔定律演进,半导体硅材料历久弥新 硅晶圆是需求量最大的半导体材料,2021年市场规模126亿美元 半导体硅片也称硅晶圆,是全球90%以上半导体器件的基石性材料。半导体硅片企业负责将半导体级多晶硅材料制造成半导体硅片,其中拉单晶是最核心的工艺。半导体硅片的市场规模随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根据SEMI的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硅片销售额约126亿美元(YoY 12.5%),出货面积约142亿英寸(YoY 14.2%),2011-2021年的CAGR分别为2.4%、4.6%。 行业壁垒高企,借力收购兼并,产业CR2达50% 半导体硅片产业起始于美国,随着IC产业重心转移,日本厂商后来居上,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也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经过多次收购,2020年日本信越和SUMCO市占率分别为28%、22%,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市占率15%,德国世创电子市占率11%,韩国SK Siltron市占率11%。半导体硅片制造流程复杂、前期投资额大,具有显著的技术壁垒、认证壁垒、资金壁垒、人才壁垒,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突出。 小尺寸半导体硅片需求稳定,8英寸需求旺盛,12英寸紧缺有望到2026年 基于成本考虑,分立器件继续沿用小尺寸,集成电路逐步向大尺寸迁移。根据Omdia的数据,从出货面积来看,2021年12英寸占比70.9%,8英寸占比22.6%,小尺寸占比6.5%;预计2021至2025年小尺寸需求保持稳定,8英寸和12英寸需求增加。由于半导体硅片厂商12英寸产线的扩产进度落后于需求增加,SUMCO预计12英寸硅片供不应求有望延续至2026年;环球晶圆也表示订单能见度到2024年,预计2022年产线继续满载且价格将提高。 本土半导体硅片产业供需两旺,国内大厂加速崛起 根据SEMI的预计,2020-2024年全球将新增25座8英寸晶圆厂和60座12英寸晶圆厂,其中中国大陆分别新增14和15座,是新增量最多的地区。在国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高端12英寸硅片技术被限制出口,而我国12英寸硅片国产率低于10%,为保证供应链安全,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本土晶圆厂积极导入国产硅片,AIoT时代的新增需求叠加国产率提高为国内半导体硅片企业带来成长机会。 投资建议:关注大尺寸量产企业及细分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 结合SUMCO和环球晶圆的历史走势,半导体硅片企业的估值、业绩均与行业景气度强相关,考虑到国内半导体产业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处于中长期景气上行周期,率先量产12英寸产品的硅片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未来也有望主导并购整合,代表企业有沪硅产业、立昂微、中环股份、超硅半导体(未上市)等。另一方面,小尺寸硅片企业由于前期投资额较小且已实现规模化销售,盈利能力突出,代表企业有中晶科技、麦斯克(未上市)、有研硅(未上市)等。 风险提示:1、需求不及预期;2、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3、竞争加剧等。 证券分析师:胡慧 S0980521080002; 胡剑 S0980521080001; 联系人:李梓澎、周靖翔; 惠泰医疗(688617)深度报告-从“心”出发,四轮并驱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国产先锋 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营业务包括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血管介入及OEM。公司已完成电生理、冠脉介入、外周介入、神经介入四大创新赛道布局。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18.68%;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33.45%。根据2021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72.8%;归母净利润约2.07亿元,同比增长86.5%。从2017-2021年复合增速来看,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68.5%、83.1%高增长。公司为国产电生理产品龙头、冠脉通路排名第三。公司2019年进军外周介入赛道,完成微导管、造影导管等通路器械商业化,腔静脉滤器、主动脉支架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4年获批上市。2020年公司进军神经介入赛道,超过9款核心产品获批NMPA。 心血管病为第一大致死病种,电生理与血管介入治疗空间广阔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总患病人数超3.3亿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等疾病。心血管及外周血管治疗相关介入器械为当前高值耗材中最大分支。冠脉介入产品自2020年进入带量采购,国产品牌以价换量,中标厂家突破30%市占率。公司球囊产品在多省份集采中标,未来随高值耗材集采品类扩容,微导管、导丝等产品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占率。外周血管、脑血管介入仍处于发展初期,预计将随疗法渗透2024年达总市场规模达190亿元,复合增长率12.1%。 国产电生理龙头,先发优势明显 电生理行业进口品牌市占率超过9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国产龙头将获益于“行业扩容+进口替代”双重红利。公司当前为国产电生理龙头,在产业链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公司率先完成电生理检查、标测、定位、消融四大板块全线布局。2021年三维电生理系统HT Viewer上市,公司切入室上速治疗领域,未来随压力感应消融导管、磁电定位标测导管获批上市,将进一步打破进口三维系统房颤治疗进口垄断。电生理治疗对于企业的医生教育与技术跟台要求较高,率先完成产品上市、挂网入院的企业将构筑先发优势壁垒。 “专精特新”平台化发展,出海前景广阔 公司作为国产创新器械先行者,由“专精特新”成功转向平台化发展足以证明公司研发与商业化能力出色。公司早年通过给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代工、定制产品起家,至今已掌握焊接、形状记忆合金加工、导管编织工艺、超精密加工打磨等多项上游材料加工技术,打破“钢丝网加强挤出”、“亲水涂层”、“异种合金对接”等多项进口垄断技术。公司在导管、球囊、导丝等多类血管介入产品已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加工制造,具备优异产品转化能力。微导管、可控十极标测电极导管、亲水涂层导丝等明星产品提升了公司国内外知名度。截止2021年12月,公司已完成14款产品获批CE,通路类产品预计2022年底获批FDA,出海前景广阔,海外业务预计2025年达总营收25%。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作为国产龙头先发优势明显、行业红利突出 创新疗法高速发展,国内业务与出海业务都将进入收获期。预计公司21-23年营收增速分别为72.8%/30.9%/37.8%,净利润增速86.5%/59.6%/37.5%,21-23年每股收益3.10/4.95/6.80元,合理估值在252-28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超出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手术开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同质化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下滑的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陈益凌 S0980519010002; 陈曦炳 S0980521120001; 联系人:张超; 珀莱雅(603605)公司快评-1-2月利润+35%增长,渠道、营销进阶助力成长 公司公告:2022年1至2月期间,公司销售势头向好,实现稳定增长 经初步核算,2022年1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5%左右。2022年3月三八节活动期间,公司各品牌销售取得较快增长,其中,主品牌珀莱雅天猫官方旗舰店成交金额(GMV)同比增长200%以上、抖音平台成交金额(GMV)同比增长100%以上。 国信零售观点:公司作为国货化妆品龙头品牌,具备深厚的产品力、品牌力以及多渠道运营能力,具体来看:1)渠道端:线上预计仍将重点以天猫平台为主力,并积极开拓抖音平台增量,而线下渠道在过去两年的调整后全年有望实现逐步持平。2)产品端:继续沿大单品路线,在巩固升级原有两款成熟系列产品前提下,积极拓展美白等新品系列,从而持续推动品牌量价齐升;3)品牌端:积极发力多品牌建设,其中彩棠新品牌表现优异,有望逐步成长为公司第二增长极。整体来看,公司去年以来在行业整体增长有所放缓背景下,依托精准的投放布局,以及持续升级的产品力,依旧取得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未来公司在巩固渠道及产品优势基础上,将加大多品牌集团化布局,从而实现中长期持续迭代成长。我们暂维持公司 21-23 年 EPS =2.86/3.47/4.31 元/股,对应 PE = 58/48/38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 S0980517070001; 联系人:王畅; 东方财富(300059)财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资本实力增强 东方财富披露业绩快报,2021年业绩符合预期 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0.94亿元,同比增长58.9%;实现归母净利润85.53亿元,同比增长79.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为84.40亿元,同比增长79.2%。2021年全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2.11%,同比提升4.22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为0.8元,同比增长72.92%。 基金代销交易额及代销基金的保有规模大幅增加,财富管理优势明显 公司基金保有量规模稳健增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四季度,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达到6739亿元,排在行业第三位。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5371亿元,同样位列行业第三位。 证券业务收入大增,总资产增长67.7% 2021年,公司证券业务股票交易量及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同比大幅增加,证券业务相关收入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67.70%,主要因为报告期内证券业务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大幅增加。 “东财转3”触发有条件赎回,转股增强资本实力 “东财转 3”于 2022 年 1 月 24 日触发有条件赎回,赎回价格为100.18 元/张。本次赎回“东财转 3”面值总额为 1406.12万元,占发行总额的 0.09%,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未产生大的影响。截至“东财转 3”停止转股日,“东财转 3”转股导致公司总股本增加 6.7亿股,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 风险提示:网络财经信息服务业受证券市场景气度波动影响的风险;一站式互联网服务大平台和网络信息传输系统安全运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市场下跌对券商业绩带来不确定性等。 投资建议:作为A股唯一一家互联网券商,公司竞争赛道独特,成本、流量优势明显,基金保有量规模稳健增长,资本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基于公司良好的业绩表现和成长空间,我们预测2021-2023年净利润为83.79亿元、113.66亿元、149.72亿元,增速为75%/36%/32%,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29.9/22.1/16.7x,PB为5.7/4.7/4.1x。我们对公司维持其“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戴丹苗 S0980520040003; 王鼎 S0980520110003; 王剑 S0980518070002; 星宇股份(601799)公司快评-1-2月营收增长25%,短期缺芯不改公司稳健发展趋势 公司公告: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2月,狭义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均呈现正增长态势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至2月经营状况良好,经公司初步核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左右。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国信汽车观点:1)2021年1-2月营收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营收增速超越行业。假定2022Q1延续1-2月营收和利润增速水平,预计2022Q1对应的营收约24亿(同比+25%),归母净利润约3亿(同比+5%),对应的净利率约12.5%,整体来看,一季度公司业绩表现向好,我们认为这与大众1-2月的产销恢复、日系和自主品牌客户新项目出量有关,预计在芯片缓解之后公司业绩有望逐季改善;2)客户维度,2022年3月2日,根据星宇股份官方公众号,星宇股份获一汽-大众颁发“产品安全优秀供应商”荣誉证书。行业端ADB和投影大灯产业趋势验证,公司端积极拥抱前瞻新技术和前端新客户,产业链协同拓展能力圈,海外建设稳步进行,长逻辑通顺,短期缺芯不改行业需求,公司长期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力,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期21/22/23年净利润10.9/15.7/21.9亿元,对应PE分别33/23/16x,更新一年期目标估值区间198-238元,短期缺芯不改行业需求,公司长期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新泉股份(603179)财报点评-四季度营收提速,研发持续投入 Q4营收提速,业绩短期承压 2021全年实现营收43.13亿元(+19%),归母净利润2.84亿元(+29%),扣非归母净利润2.57亿元(+4%)。其中四季度单季营收13.49亿元(+21%),归母净利润0.64亿元(-22%), 扣非归母净利润0.67亿元(-22%),公司营收恢复高增长,利润短期承压。 2021Q4公司营收增速超越行业增速29pct 2021Q4内汽车产量为753万辆,同比下滑7%,销量为765万辆,同比下滑7%,新泉21Q4营收增速为21%,超越行业29PCT。 受原材料涨价影响,Q4毛利率承压 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21.3%,同比下降1.7pct,净利率为6.2%,同比下降0.8pct。拆单季度看,2021Q4毛利率为20.8%,同比下降2.6pct,净利率为4.4%,同比下降3.6pct。Q4毛利率下降我们认为主要受原材料涨价影响。 期间费用率稳健、研发持续投入 2021年公司四费率为14.5%,同比增加0.2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4/4.6/4.9/0.6%,同比变动-0.2/+0.2/+0.8/-0.6pct。拆单季度看,2021Q4四费率为15.0%,同比增加1.7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6/4.5/5.6/0.2%,同比变动+0.1/+0.1/+2.5/-1.0pct。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2.25亿元(同比+49%),Q4发投入为0.76亿元(同比提升118%),研发持续投入。 汽车内饰空间广阔,公司产品成为行业标杆,成长潜力大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内饰件(除座椅)市场规模约在1200亿元,全球汽车市场规模约3800亿元。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与经验,其核心产品汽车仪表板已成为行业标杆。公司2021年营收为46亿元,同比增长25%,成长潜力大。 风险提示:行业销量下滑风险,新客户拓展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 考虑到原材料涨价影响,我们下调22/23年盈利预测,预计22/23/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77/7.00/8.39亿元(前次预测为22/23年归母净利润5.7/7.5亿元),对应EPS为1.27/1.87/2.24元。公司逐步切入合资客户以及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业和部分新势力造车企业,乘用车业务成长空间大,考虑到新客户拓展顺利,上调公司合理估值区间为47-56元(前次合理估值区间为45.3-52.9 元),对应23年25-30x PE,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戴仕远 S0980521060004; 五粮液(000858)公司快评-2021年平稳收官,2022年开局可期 公司公告:2021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662亿元左右(+15%左右),归母净利润233.5亿元左右(+17%左右),EPS约6.0元/股。2021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主要源于公司核心产品量价持续增长。 国信食饮观点:1)2021Q4经营稳健,盈利质量稳中向好;2)2022Q1开局良好,主力产品提价有望贡献业绩;3)主品牌和系列酒稳中有进,内生外延新成长可期;4)投资建议:当前估值具备较强性价比,继续坚定推荐。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62.0/780.8/8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3.5/284.0/334.1亿元,对应摊薄EPS为6.02/7.32/8.61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7/22/19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 S0980520110001; 李依琳 S0980521070002; 今世缘(603369)公司快评-1-2月业绩稳健,全年V系成长可期 公司公告:2022年1-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实现归母净利润9.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左右。 国信食饮观点:1)开门红顺利实现,国缘系列贡献稳增长;2)聚焦V系攻坚和省外突破,产品结构稳步升级;3)投资建议:看好国缘品牌势能逐步提升和V系放量潜力,省内外成长可期。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4.6/79.6/97.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2/25.5/31.9亿元,对应摊薄EPS为1.61/2.03/2.54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9/23/18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 S0980520110001; 李依琳 S0980521070002; 研报精选:近期公司深度报告 周大福(01929.HK)深度报告-百年珠宝品牌历久弥新,渠道及产品力深化龙头优势 黄金珠宝行业处于集中度提升历史机遇期,龙头企业凭借优异门店运营及多元化品类布局而受益;围绕渠道运营、产品升级、品牌矩阵等方面构筑全面竞争优势;公司作为黄金珠宝行业龙头企业,在当前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下,公司在渠道端稳步推进下沉市场扩张,计划在2025财年内地门店数增至超过7000家,同时加快智慧零售建设进一步提升单店效益;产品端以匠心工艺结合创新技术,提升品牌附加值,满足年轻化消费需求并实现客单价稳步提升,并积极建设多品牌矩阵。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财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65亿/84.87亿/100.92亿港元,综合绝对及相对估值,给予合理价值区间19.84-21.20港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 S0980517070001; 联系人:柳旭; 龙源电力(001289) 深度报告:国信证券-龙源电力-001289-新能源运营龙头A股上市,碳中和下价值重构 国内最大新能源运营公司,完成A股上市;碳中和确立新能源长期增长,“1+N”政策体系下预期逐步实现;新能源运营商具备“三重”确定性,龙头公司优势将继续保持;预计公司2021-23年收入为338.58/358.18/402.12亿元人民币,同比17.5%/5.8%/12.3%。归母净利润61.17/72.44/83.26亿元人民币,同比22.9% 16.9% 14.9%;摊薄EPS为0.76/0.86/0.99元人民币,对应PE31.6/27.8/24.2x。给予2022年31-32倍PE,对应2022年26.7-27.5元/股,较目前有8%-12%的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黄秀杰 S0980521060002; 联系人:陈卓鸣; 苏州银行(002966)深度报告:大零售战略深化,盈利有望提升 区域经济优势明显,扩展空间广阔;践行“以小为美,以民唯美”的大零售战略;资产规模稳步扩张,资产质量优异;结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两种方法,我们认为苏州银行内在价值为10.3~13.1元,对应2022年动态PB为0.91~1.16倍,给予“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王剑 S0980518070002; 田维韦 S0980520030002; 陈俊良 S0980519010001; 赣锋锂业(002460)深度报告:垂直整合的锂生态系统,新周期率先实现大规模资本开支 闭环锂生态系统,构建全球多元化锂资源布局;锂价不断创历史新高,锂行业有望迎来3年以上景气周期;按照行业和公司的成长思路,我们预期公司21-23年收入分别为126.76/343.46/423.7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1.66/103.91/140.47亿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404.2%/101.1%/35.2%。每股收益21-23年分别为3.59/7.23/9.77元。通过多角度估值得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在180.72-185.54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38%-42%左右的空间,对应总市值在2598-2667亿元之间。我们认为公司是全球最优质锂业公司,产能在行业底部逆势扩张,且已构建闭环锂生态系统,预计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有望维持,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杨耀洪 S0980520040005; 方大炭素(600516)深度报告:石墨电极龙头,多维度打开成长空间 内生+外延增长,龙头地位稳固;石墨电极供需日趋改善;产能提升、产品升级,转型炭素强企;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突出;当下石墨电极供需环境趋于改善,价格具备上涨动力,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产业优势突出,产能提升叠加产品升级给公司带来成长属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6.5/20.1亿元,利润增速为115.8%/39.5%/22.1%,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冯思宇 S0980519070001; 研报精选:近期行业深度报告 农业专题:粮食安全主题深度-粮食安全可控 新技术推升农业强国 全球格局:粮食全球分工明显,国内粮食安全可控;全球粮价:农产品处于历史高位,景气有望延续;国内粮价:口粮绝对安全,2022年小麦可能带动玉米价格继续走高;振兴农业:转基因技术有望打造农业强国;一方面利好种植及种子板块,另一方面饲料原材料成本的抬升或将加速猪价周期反转,看好生猪板块的投资机遇。具体标的方面,1)种植板块:推荐苏垦农发、建议关注北大荒。2)相关农产品板块:推荐中粮糖业,建议关注海南橡胶。3)种子板块:推荐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等。4)生猪养殖板块推荐:华统股份、傲农生物、巨星农牧、天康生物、东瑞股份、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 S0980520110002; 联系人:李瑞楠; 商业地产行业专题报告(四):购物中心单体项目盈利模型 商场经营数据可得性差,万达商管招股书破解困境;基于万达商管数据推演购物中心单体项目盈利模型;推演轻资产运营商在不同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收益;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以万达商管经营数据为参考,购物中心单体项目能够在被妥善经营的状态下具备良好且持久的盈利能力。重资产持有者将会委托具备管理优势的运营商管理项目,而运营商可以挑选合适的项目入驻以获得服务酬劳,助力业绩提升,商管行业集中度将会显著提升。建议关注轻资产运营商华润万象生活、宝龙商业、星盛商业。 证券分析师:任鹤 S0980520040006; 王粤雷 S0980520030001; 联系人:王静; 黄金珠宝行业专题系列三-把握钻石行业增长机遇,多场景消费打开成长空间 行业概览:钻饰规模超千亿,后疫情时期需求复苏;发展驱动:婚恋、悦己等多场景消费共促增长;竞争要素:产品+渠道助快速发展,品牌价值构建核心壁垒;天然钻VS培育钻:共享行业发展机遇,品牌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多重利好将推动钻石行业基本面稳步增长,并在后疫情时代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同时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地位,在龙头企业自身经营持续向好下,当前板块具备较强配置性价比。我们建议首先关注综合类珠宝龙头通过加速展店扩张,以及多元化产品布局实现快速增长,如周大福、周大生、老凤祥及豫园股份等;其次关注特色婚恋珠宝品牌,通过差异化品牌价值传递塑造独特竞争壁垒,如迪阿股份;此外,关注规模扩张弹性大,且产品分享悦己市场红利的时尚化珠宝品牌,如潮宏基等。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 S0980517070001; 联系人:柳旭; 血糖监测专题:技术迭代,市场广阔 血糖监测是POCT的“最大蛋糕”;技术迭代,CGM技术门槛高;全球市场:血糖监测龙头瓜分巨额市场;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待时飞;未来发展:三大助力推动血糖监测公司发展;推荐买入鱼跃医疗(BGM传统业务优势,收购凯立特进入CGM赛道)、关注微泰医疗(胰岛素泵和CGM业务有望协同发展,技术壁垒高),关注三诺生物(BGM产品丰富、零售渠道优势,CGM产品在研),关注九安医疗(BGM血糖仪设计独特,小米健康领域合作伙伴)等。 证券分析师:朱寒青 S0980519070002; 汽车智能化系列专题之感知篇:终端智能化军备竞赛打响,中游各感知硬件放量先行 环境感知:ADAS渗透率不断提升,单车传感器数量不断提升;车身感知: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在即,高精度定位需求激增;网联感知:与单车智能相结合,助力综合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大门正式开启,各家整车OEM厂商纷纷开启智能化军备竞赛,希望在智能化领域打造产品差异化,占领终端市场,各类感知硬件有望率先放量。建议关注炬光科技、虹软科技、韦尔股份、德赛西威、华域汽车、中科创达、四维图新、华测导航、千方科技、移远通信、均胜电子等相关上市公司。 证券分析师:熊莉 S0980519030002;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国信账户~
国信晨会 音频: 进度条 00:00 / 01:45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晨会提要 【行业与公司】 LCD行业月报-小尺寸TV面板价格企稳,IT面板价格环比跌幅扩大 半导体系列报告之四:半导体硅片-摩尔定律演进,半导体硅材料历久弥新 惠泰医疗(688617)深度报告-从“心”出发,四轮并驱 珀莱雅(603605)公司快评-1-2月利润+35%增长,渠道、营销进阶助力成长 东方财富(300059)财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资本实力增强 星宇股份(601799)公司快评-1-2月营收增长25%,短期缺芯不改公司稳健发展趋势 新泉股份(603179)财报点评-四季度营收提速,研发持续投入 五粮液(000858)公司快评-2021年平稳收官,2022年开局可期 今世缘(603369)公司快评-1-2月业绩稳健,全年V系成长可期 行业与公司 LCD行业月报-小尺寸TV面板价格企稳,IT面板价格环比跌幅扩大 行情&业绩回顾:2022年2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下跌5.80%,2022年1月京东方、TCL华星大尺寸LCD面板营收环比小幅回升 行情回顾:2022年2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下跌5.80%,分别跑输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6.14pct、0.13pct、1.17pct;其中京东方A、TCL科技、深天马A、龙腾光电分别下跌7.01%、7.49%、2.94%、0.32%,彩虹股份上涨2.08%。估值方面,截至3月7日A股面板行业总市值4617.36亿元,整体PB(LF)为1.38x,处于2016年以来的7.5%分位。 业绩回顾:根据Omdia数据,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65.31亿美元,环比下降3.89%,同比下降9.42%,其中京东方、TCL华星大尺寸LCD面板营收环比小幅回升,友达、群创、LG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分别环比下降12.9%、10.0%、2.4%,三星逐步退出LCD行业。中国主要LCD厂商(深天马A、TCL科技、京东方A、彩虹股份、龙腾光电、友达、群创光电、瀚宇彩晶)3Q21营收1611.32亿元,环比增长1.13%,同比增长47.88%;归母净利润198.62亿元,环比下降19.86%,同比增长376.25%;毛利率同比提升12.38%pct、环比下降2.75pct至27.16%,净利率同比提升8.50pct、环比下降3.23pct至12.3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环比增加3.59天至58.85天,较3Q20的65.49天大幅下降;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5.07天、环比增加6.19天至50.62天。 价格&成本:2月小尺寸LCD电视面板价格企稳,IT面板价格环比跌幅扩大;4Q21 LCD电视面板价格已趋近平均成本及现金成本 电视:根据Omdia数据,2022年2月32、43、50、55、65英寸LCD TV面板价格分别环比下降0.0%、1.4%、2.3%、2.7%、2.7%至38、68、85、109、179美元/片;Omdia预计2022年3月32、43英寸LCD TV面板价格将分别环比上涨2.6%、1.5%至39、69美元/片,50、55、65英寸LCD TV面板价格将分别环比下降1.2%、1.8%、1.7%至84、107、176美元/片。根据WitsView数据,4Q21 LCD电视面板平均价格已趋近平均成本、现金成本水平,32、43、55、65英寸LCD电视面板价格分别较现金成本高出3.02%、8.79%、16.94%、16.06%。 笔记本:根据Omdia数据,2022年2月10.1英寸(平板电脑)、14英寸(笔记本电脑)、23.8英寸(显示器)LCD IT面板价格环比下降3.4%、4.7%、3.1%至28.2、41.0、76.9美元/片;Omdia预计2022年3月10.1、14、23.8英寸LCD IT面板价格环比下降3.5%、4.9%、3.9%至27.2、39.0、73.9美元/片。根据WitsView数据,4Q21 14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162.73%;15.6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160.04%。 供给&需求:2022年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6.05%,电视面板需求小幅回升,显示器、笔记本电脑面板需求依旧旺盛 供给方面,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1年增长5.35%,其中1Q22、2Q22、3Q22、4Q22产能分别环比增长1.31%、1.42%、2.38%、2.25%;预计2023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2年增长1.49%,其中1Q23、2Q23、3Q23、4Q23产能分别环比下降0.27%、0.39%、1.57%、1.41%。 需求方面,终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的趋势延续,2022年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6.05%,其中全球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3.52%,全球LCD显示器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20.29%,全球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16.81%,全球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12.73%。 我们认为,伴随着LCD扩产进入尾声,行业将由过去供给端主导(产能变化)转向需求端主导(终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行业周期属性将淡化,成长属性显现,LCD面板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有望强化。 投资建议:LCD产业链继续推荐京东方A、TCL科技 中国大陆LCD面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现已实现全球领先,我们看好京东方A、TCL科技等中国大陆面板龙头把握我国消费升级国产化的时代红利,凭借高世代线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以及市场份额领先所带来的行业话语权、定价权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风险提示 半导体显示器件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半导体显示器件价格波动的风险;生产设备及原材料供应风险。 证券分析师:胡慧 S0980521080002; 胡剑 S0980521080001; 联系人:李梓澎、周靖翔; 半导体系列报告之四:半导体硅片-摩尔定律演进,半导体硅材料历久弥新 硅晶圆是需求量最大的半导体材料,2021年市场规模126亿美元 半导体硅片也称硅晶圆,是全球90%以上半导体器件的基石性材料。半导体硅片企业负责将半导体级多晶硅材料制造成半导体硅片,其中拉单晶是最核心的工艺。半导体硅片的市场规模随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根据SEMI的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硅片销售额约126亿美元(YoY 12.5%),出货面积约142亿英寸(YoY 14.2%),2011-2021年的CAGR分别为2.4%、4.6%。 行业壁垒高企,借力收购兼并,产业CR2达50% 半导体硅片产业起始于美国,随着IC产业重心转移,日本厂商后来居上,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也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经过多次收购,2020年日本信越和SUMCO市占率分别为28%、22%,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市占率15%,德国世创电子市占率11%,韩国SK Siltron市占率11%。半导体硅片制造流程复杂、前期投资额大,具有显著的技术壁垒、认证壁垒、资金壁垒、人才壁垒,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突出。 小尺寸半导体硅片需求稳定,8英寸需求旺盛,12英寸紧缺有望到2026年 基于成本考虑,分立器件继续沿用小尺寸,集成电路逐步向大尺寸迁移。根据Omdia的数据,从出货面积来看,2021年12英寸占比70.9%,8英寸占比22.6%,小尺寸占比6.5%;预计2021至2025年小尺寸需求保持稳定,8英寸和12英寸需求增加。由于半导体硅片厂商12英寸产线的扩产进度落后于需求增加,SUMCO预计12英寸硅片供不应求有望延续至2026年;环球晶圆也表示订单能见度到2024年,预计2022年产线继续满载且价格将提高。 本土半导体硅片产业供需两旺,国内大厂加速崛起 根据SEMI的预计,2020-2024年全球将新增25座8英寸晶圆厂和60座12英寸晶圆厂,其中中国大陆分别新增14和15座,是新增量最多的地区。在国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高端12英寸硅片技术被限制出口,而我国12英寸硅片国产率低于10%,为保证供应链安全,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本土晶圆厂积极导入国产硅片,AIoT时代的新增需求叠加国产率提高为国内半导体硅片企业带来成长机会。 投资建议:关注大尺寸量产企业及细分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 结合SUMCO和环球晶圆的历史走势,半导体硅片企业的估值、业绩均与行业景气度强相关,考虑到国内半导体产业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处于中长期景气上行周期,率先量产12英寸产品的硅片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未来也有望主导并购整合,代表企业有沪硅产业、立昂微、中环股份、超硅半导体(未上市)等。另一方面,小尺寸硅片企业由于前期投资额较小且已实现规模化销售,盈利能力突出,代表企业有中晶科技、麦斯克(未上市)、有研硅(未上市)等。 风险提示:1、需求不及预期;2、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3、竞争加剧等。 证券分析师:胡慧 S0980521080002; 胡剑 S0980521080001; 联系人:李梓澎、周靖翔; 惠泰医疗(688617)深度报告-从“心”出发,四轮并驱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国产先锋 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营业务包括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血管介入及OEM。公司已完成电生理、冠脉介入、外周介入、神经介入四大创新赛道布局。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18.68%;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33.45%。根据2021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72.8%;归母净利润约2.07亿元,同比增长86.5%。从2017-2021年复合增速来看,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68.5%、83.1%高增长。公司为国产电生理产品龙头、冠脉通路排名第三。公司2019年进军外周介入赛道,完成微导管、造影导管等通路器械商业化,腔静脉滤器、主动脉支架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4年获批上市。2020年公司进军神经介入赛道,超过9款核心产品获批NMPA。 心血管病为第一大致死病种,电生理与血管介入治疗空间广阔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总患病人数超3.3亿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等疾病。心血管及外周血管治疗相关介入器械为当前高值耗材中最大分支。冠脉介入产品自2020年进入带量采购,国产品牌以价换量,中标厂家突破30%市占率。公司球囊产品在多省份集采中标,未来随高值耗材集采品类扩容,微导管、导丝等产品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占率。外周血管、脑血管介入仍处于发展初期,预计将随疗法渗透2024年达总市场规模达190亿元,复合增长率12.1%。 国产电生理龙头,先发优势明显 电生理行业进口品牌市占率超过9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国产龙头将获益于“行业扩容+进口替代”双重红利。公司当前为国产电生理龙头,在产业链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公司率先完成电生理检查、标测、定位、消融四大板块全线布局。2021年三维电生理系统HT Viewer上市,公司切入室上速治疗领域,未来随压力感应消融导管、磁电定位标测导管获批上市,将进一步打破进口三维系统房颤治疗进口垄断。电生理治疗对于企业的医生教育与技术跟台要求较高,率先完成产品上市、挂网入院的企业将构筑先发优势壁垒。 “专精特新”平台化发展,出海前景广阔 公司作为国产创新器械先行者,由“专精特新”成功转向平台化发展足以证明公司研发与商业化能力出色。公司早年通过给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代工、定制产品起家,至今已掌握焊接、形状记忆合金加工、导管编织工艺、超精密加工打磨等多项上游材料加工技术,打破“钢丝网加强挤出”、“亲水涂层”、“异种合金对接”等多项进口垄断技术。公司在导管、球囊、导丝等多类血管介入产品已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加工制造,具备优异产品转化能力。微导管、可控十极标测电极导管、亲水涂层导丝等明星产品提升了公司国内外知名度。截止2021年12月,公司已完成14款产品获批CE,通路类产品预计2022年底获批FDA,出海前景广阔,海外业务预计2025年达总营收25%。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作为国产龙头先发优势明显、行业红利突出 创新疗法高速发展,国内业务与出海业务都将进入收获期。预计公司21-23年营收增速分别为72.8%/30.9%/37.8%,净利润增速86.5%/59.6%/37.5%,21-23年每股收益3.10/4.95/6.80元,合理估值在252-28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超出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手术开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同质化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下滑的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陈益凌 S0980519010002; 陈曦炳 S0980521120001; 联系人:张超; 珀莱雅(603605)公司快评-1-2月利润+35%增长,渠道、营销进阶助力成长 公司公告:2022年1至2月期间,公司销售势头向好,实现稳定增长 经初步核算,2022年1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5%左右。2022年3月三八节活动期间,公司各品牌销售取得较快增长,其中,主品牌珀莱雅天猫官方旗舰店成交金额(GMV)同比增长200%以上、抖音平台成交金额(GMV)同比增长100%以上。 国信零售观点:公司作为国货化妆品龙头品牌,具备深厚的产品力、品牌力以及多渠道运营能力,具体来看:1)渠道端:线上预计仍将重点以天猫平台为主力,并积极开拓抖音平台增量,而线下渠道在过去两年的调整后全年有望实现逐步持平。2)产品端:继续沿大单品路线,在巩固升级原有两款成熟系列产品前提下,积极拓展美白等新品系列,从而持续推动品牌量价齐升;3)品牌端:积极发力多品牌建设,其中彩棠新品牌表现优异,有望逐步成长为公司第二增长极。整体来看,公司去年以来在行业整体增长有所放缓背景下,依托精准的投放布局,以及持续升级的产品力,依旧取得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未来公司在巩固渠道及产品优势基础上,将加大多品牌集团化布局,从而实现中长期持续迭代成长。我们暂维持公司 21-23 年 EPS =2.86/3.47/4.31 元/股,对应 PE = 58/48/38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 S0980517070001; 联系人:王畅; 东方财富(300059)财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资本实力增强 东方财富披露业绩快报,2021年业绩符合预期 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0.94亿元,同比增长58.9%;实现归母净利润85.53亿元,同比增长79.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为84.40亿元,同比增长79.2%。2021年全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2.11%,同比提升4.22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为0.8元,同比增长72.92%。 基金代销交易额及代销基金的保有规模大幅增加,财富管理优势明显 公司基金保有量规模稳健增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四季度,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达到6739亿元,排在行业第三位。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5371亿元,同样位列行业第三位。 证券业务收入大增,总资产增长67.7% 2021年,公司证券业务股票交易量及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同比大幅增加,证券业务相关收入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67.70%,主要因为报告期内证券业务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大幅增加。 “东财转3”触发有条件赎回,转股增强资本实力 “东财转 3”于 2022 年 1 月 24 日触发有条件赎回,赎回价格为100.18 元/张。本次赎回“东财转 3”面值总额为 1406.12万元,占发行总额的 0.09%,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未产生大的影响。截至“东财转 3”停止转股日,“东财转 3”转股导致公司总股本增加 6.7亿股,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 风险提示:网络财经信息服务业受证券市场景气度波动影响的风险;一站式互联网服务大平台和网络信息传输系统安全运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市场下跌对券商业绩带来不确定性等。 投资建议:作为A股唯一一家互联网券商,公司竞争赛道独特,成本、流量优势明显,基金保有量规模稳健增长,资本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基于公司良好的业绩表现和成长空间,我们预测2021-2023年净利润为83.79亿元、113.66亿元、149.72亿元,增速为75%/36%/32%,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29.9/22.1/16.7x,PB为5.7/4.7/4.1x。我们对公司维持其“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戴丹苗 S0980520040003; 王鼎 S0980520110003; 王剑 S0980518070002; 星宇股份(601799)公司快评-1-2月营收增长25%,短期缺芯不改公司稳健发展趋势 公司公告: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2月,狭义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均呈现正增长态势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至2月经营状况良好,经公司初步核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左右。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国信汽车观点:1)2021年1-2月营收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营收增速超越行业。假定2022Q1延续1-2月营收和利润增速水平,预计2022Q1对应的营收约24亿(同比+25%),归母净利润约3亿(同比+5%),对应的净利率约12.5%,整体来看,一季度公司业绩表现向好,我们认为这与大众1-2月的产销恢复、日系和自主品牌客户新项目出量有关,预计在芯片缓解之后公司业绩有望逐季改善;2)客户维度,2022年3月2日,根据星宇股份官方公众号,星宇股份获一汽-大众颁发“产品安全优秀供应商”荣誉证书。行业端ADB和投影大灯产业趋势验证,公司端积极拥抱前瞻新技术和前端新客户,产业链协同拓展能力圈,海外建设稳步进行,长逻辑通顺,短期缺芯不改行业需求,公司长期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力,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期21/22/23年净利润10.9/15.7/21.9亿元,对应PE分别33/23/16x,更新一年期目标估值区间198-238元,短期缺芯不改行业需求,公司长期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新泉股份(603179)财报点评-四季度营收提速,研发持续投入 Q4营收提速,业绩短期承压 2021全年实现营收43.13亿元(+19%),归母净利润2.84亿元(+29%),扣非归母净利润2.57亿元(+4%)。其中四季度单季营收13.49亿元(+21%),归母净利润0.64亿元(-22%), 扣非归母净利润0.67亿元(-22%),公司营收恢复高增长,利润短期承压。 2021Q4公司营收增速超越行业增速29pct 2021Q4内汽车产量为753万辆,同比下滑7%,销量为765万辆,同比下滑7%,新泉21Q4营收增速为21%,超越行业29PCT。 受原材料涨价影响,Q4毛利率承压 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21.3%,同比下降1.7pct,净利率为6.2%,同比下降0.8pct。拆单季度看,2021Q4毛利率为20.8%,同比下降2.6pct,净利率为4.4%,同比下降3.6pct。Q4毛利率下降我们认为主要受原材料涨价影响。 期间费用率稳健、研发持续投入 2021年公司四费率为14.5%,同比增加0.2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4/4.6/4.9/0.6%,同比变动-0.2/+0.2/+0.8/-0.6pct。拆单季度看,2021Q4四费率为15.0%,同比增加1.7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6/4.5/5.6/0.2%,同比变动+0.1/+0.1/+2.5/-1.0pct。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2.25亿元(同比+49%),Q4发投入为0.76亿元(同比提升118%),研发持续投入。 汽车内饰空间广阔,公司产品成为行业标杆,成长潜力大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内饰件(除座椅)市场规模约在1200亿元,全球汽车市场规模约3800亿元。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与经验,其核心产品汽车仪表板已成为行业标杆。公司2021年营收为46亿元,同比增长25%,成长潜力大。 风险提示:行业销量下滑风险,新客户拓展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 考虑到原材料涨价影响,我们下调22/23年盈利预测,预计22/23/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77/7.00/8.39亿元(前次预测为22/23年归母净利润5.7/7.5亿元),对应EPS为1.27/1.87/2.24元。公司逐步切入合资客户以及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业和部分新势力造车企业,乘用车业务成长空间大,考虑到新客户拓展顺利,上调公司合理估值区间为47-56元(前次合理估值区间为45.3-52.9 元),对应23年25-30x PE,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 S0980519080002; 戴仕远 S0980521060004; 五粮液(000858)公司快评-2021年平稳收官,2022年开局可期 公司公告:2021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662亿元左右(+15%左右),归母净利润233.5亿元左右(+17%左右),EPS约6.0元/股。2021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主要源于公司核心产品量价持续增长。 国信食饮观点:1)2021Q4经营稳健,盈利质量稳中向好;2)2022Q1开局良好,主力产品提价有望贡献业绩;3)主品牌和系列酒稳中有进,内生外延新成长可期;4)投资建议:当前估值具备较强性价比,继续坚定推荐。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62.0/780.8/8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3.5/284.0/334.1亿元,对应摊薄EPS为6.02/7.32/8.61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7/22/19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 S0980520110001; 李依琳 S0980521070002; 今世缘(603369)公司快评-1-2月业绩稳健,全年V系成长可期 公司公告:2022年1-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实现归母净利润9.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左右。 国信食饮观点:1)开门红顺利实现,国缘系列贡献稳增长;2)聚焦V系攻坚和省外突破,产品结构稳步升级;3)投资建议:看好国缘品牌势能逐步提升和V系放量潜力,省内外成长可期。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4.6/79.6/97.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2/25.5/31.9亿元,对应摊薄EPS为1.61/2.03/2.54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9/23/18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青青 S0980520110001; 李依琳 S0980521070002; 研报精选:近期公司深度报告 周大福(01929.HK)深度报告-百年珠宝品牌历久弥新,渠道及产品力深化龙头优势 黄金珠宝行业处于集中度提升历史机遇期,龙头企业凭借优异门店运营及多元化品类布局而受益;围绕渠道运营、产品升级、品牌矩阵等方面构筑全面竞争优势;公司作为黄金珠宝行业龙头企业,在当前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下,公司在渠道端稳步推进下沉市场扩张,计划在2025财年内地门店数增至超过7000家,同时加快智慧零售建设进一步提升单店效益;产品端以匠心工艺结合创新技术,提升品牌附加值,满足年轻化消费需求并实现客单价稳步提升,并积极建设多品牌矩阵。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财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65亿/84.87亿/100.92亿港元,综合绝对及相对估值,给予合理价值区间19.84-21.20港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 S0980517070001; 联系人:柳旭; 龙源电力(001289) 深度报告:国信证券-龙源电力-001289-新能源运营龙头A股上市,碳中和下价值重构 国内最大新能源运营公司,完成A股上市;碳中和确立新能源长期增长,“1+N”政策体系下预期逐步实现;新能源运营商具备“三重”确定性,龙头公司优势将继续保持;预计公司2021-23年收入为338.58/358.18/402.12亿元人民币,同比17.5%/5.8%/12.3%。归母净利润61.17/72.44/83.26亿元人民币,同比22.9% 16.9% 14.9%;摊薄EPS为0.76/0.86/0.99元人民币,对应PE31.6/27.8/24.2x。给予2022年31-32倍PE,对应2022年26.7-27.5元/股,较目前有8%-12%的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黄秀杰 S0980521060002; 联系人:陈卓鸣; 苏州银行(002966)深度报告:大零售战略深化,盈利有望提升 区域经济优势明显,扩展空间广阔;践行“以小为美,以民唯美”的大零售战略;资产规模稳步扩张,资产质量优异;结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两种方法,我们认为苏州银行内在价值为10.3~13.1元,对应2022年动态PB为0.91~1.16倍,给予“增持”评级。 证券分析师:王剑 S0980518070002; 田维韦 S0980520030002; 陈俊良 S0980519010001; 赣锋锂业(002460)深度报告:垂直整合的锂生态系统,新周期率先实现大规模资本开支 闭环锂生态系统,构建全球多元化锂资源布局;锂价不断创历史新高,锂行业有望迎来3年以上景气周期;按照行业和公司的成长思路,我们预期公司21-23年收入分别为126.76/343.46/423.7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1.66/103.91/140.47亿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404.2%/101.1%/35.2%。每股收益21-23年分别为3.59/7.23/9.77元。通过多角度估值得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在180.72-185.54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38%-42%左右的空间,对应总市值在2598-2667亿元之间。我们认为公司是全球最优质锂业公司,产能在行业底部逆势扩张,且已构建闭环锂生态系统,预计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有望维持,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杨耀洪 S0980520040005; 方大炭素(600516)深度报告:石墨电极龙头,多维度打开成长空间 内生+外延增长,龙头地位稳固;石墨电极供需日趋改善;产能提升、产品升级,转型炭素强企;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突出;当下石墨电极供需环境趋于改善,价格具备上涨动力,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产业优势突出,产能提升叠加产品升级给公司带来成长属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6.5/20.1亿元,利润增速为115.8%/39.5%/22.1%,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 S0980520040001; 冯思宇 S0980519070001; 研报精选:近期行业深度报告 农业专题:粮食安全主题深度-粮食安全可控 新技术推升农业强国 全球格局:粮食全球分工明显,国内粮食安全可控;全球粮价:农产品处于历史高位,景气有望延续;国内粮价:口粮绝对安全,2022年小麦可能带动玉米价格继续走高;振兴农业:转基因技术有望打造农业强国;一方面利好种植及种子板块,另一方面饲料原材料成本的抬升或将加速猪价周期反转,看好生猪板块的投资机遇。具体标的方面,1)种植板块:推荐苏垦农发、建议关注北大荒。2)相关农产品板块:推荐中粮糖业,建议关注海南橡胶。3)种子板块:推荐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等。4)生猪养殖板块推荐:华统股份、傲农生物、巨星农牧、天康生物、东瑞股份、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 S0980520110002; 联系人:李瑞楠; 商业地产行业专题报告(四):购物中心单体项目盈利模型 商场经营数据可得性差,万达商管招股书破解困境;基于万达商管数据推演购物中心单体项目盈利模型;推演轻资产运营商在不同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收益;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以万达商管经营数据为参考,购物中心单体项目能够在被妥善经营的状态下具备良好且持久的盈利能力。重资产持有者将会委托具备管理优势的运营商管理项目,而运营商可以挑选合适的项目入驻以获得服务酬劳,助力业绩提升,商管行业集中度将会显著提升。建议关注轻资产运营商华润万象生活、宝龙商业、星盛商业。 证券分析师:任鹤 S0980520040006; 王粤雷 S0980520030001; 联系人:王静; 黄金珠宝行业专题系列三-把握钻石行业增长机遇,多场景消费打开成长空间 行业概览:钻饰规模超千亿,后疫情时期需求复苏;发展驱动:婚恋、悦己等多场景消费共促增长;竞争要素:产品+渠道助快速发展,品牌价值构建核心壁垒;天然钻VS培育钻:共享行业发展机遇,品牌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多重利好将推动钻石行业基本面稳步增长,并在后疫情时代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同时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地位,在龙头企业自身经营持续向好下,当前板块具备较强配置性价比。我们建议首先关注综合类珠宝龙头通过加速展店扩张,以及多元化产品布局实现快速增长,如周大福、周大生、老凤祥及豫园股份等;其次关注特色婚恋珠宝品牌,通过差异化品牌价值传递塑造独特竞争壁垒,如迪阿股份;此外,关注规模扩张弹性大,且产品分享悦己市场红利的时尚化珠宝品牌,如潮宏基等。 证券分析师:张峻豪 S0980517070001; 联系人:柳旭; 血糖监测专题:技术迭代,市场广阔 血糖监测是POCT的“最大蛋糕”;技术迭代,CGM技术门槛高;全球市场:血糖监测龙头瓜分巨额市场;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待时飞;未来发展:三大助力推动血糖监测公司发展;推荐买入鱼跃医疗(BGM传统业务优势,收购凯立特进入CGM赛道)、关注微泰医疗(胰岛素泵和CGM业务有望协同发展,技术壁垒高),关注三诺生物(BGM产品丰富、零售渠道优势,CGM产品在研),关注九安医疗(BGM血糖仪设计独特,小米健康领域合作伙伴)等。 证券分析师:朱寒青 S0980519070002; 汽车智能化系列专题之感知篇:终端智能化军备竞赛打响,中游各感知硬件放量先行 环境感知:ADAS渗透率不断提升,单车传感器数量不断提升;车身感知: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在即,高精度定位需求激增;网联感知:与单车智能相结合,助力综合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大门正式开启,各家整车OEM厂商纷纷开启智能化军备竞赛,希望在智能化领域打造产品差异化,占领终端市场,各类感知硬件有望率先放量。建议关注炬光科技、虹软科技、韦尔股份、德赛西威、华域汽车、中科创达、四维图新、华测导航、千方科技、移远通信、均胜电子等相关上市公司。 证券分析师:熊莉 S0980519030002;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国信账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