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科技(600552.SH)】营收符合预期、减值扰动业绩,继续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2021年年报点评(孙伟风/冯孟乾)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凯盛科技(600552.SH)】营收符合预期、减值扰动业绩,继续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2021年年报点评(孙伟风/冯孟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凯盛科技(600552.SH)】营收符合预期、减值扰动业绩,继续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2021年年报点评 报告摘要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24亿元,同增24.79%;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增30.35%;扣非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增1061.38%。单四季度,公司营收14.80亿元,同增2.78%;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减68.13%;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减39.20%。 公司公布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48.52%。 点评: 营业收入增长符合预期,新型显示+新材料双双发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型显示业务实现营收50.71亿元,同增22.31%;毛利率14.99%,同增0.29pct。新材料业务实现营收11.77亿元,同增48.75%;毛利率22.29%,同增4.95pct。新型显示业务是公司营收基本盘,未来仍在持续扩大显示模组产能,并向大尺寸领域进军,有望带动公司业务规模稳步提升。新材料业务中,传统旗舰产品电熔氧化锆产销量同比增长超30%,稳定锆产销量同比增长超35%,球形石英粉、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纳米复合氧化锆等业务拓展均取得积极进展。 业绩不及预期,主要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扰动 2021年,公司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40亿元,同增152.29%,其中坏账准备2976万元,存货跌价准备1.10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额度较高,主要因订单中零星成品未达到客户品质要求而被退货,及部分原材料因客户订单取消或暂停而暂存。上述成品、原材料在市场上均可销售,同时具有继续使用或者返修的价值,公司更多出于谨慎性原则进行减值计提。因此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本年度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数额较大,但对公司业绩更多为一次性冲击,并不具备持续性,且未来有冲回可能。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取得政府补助1.2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55亿元。 财务费用如期减少,研发费用增加助力未来成长 2020年受汇兑损益影响,公司财务费用达到1.83亿,2021年降至1.27亿元。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达到2.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92%,远超当期净利润(2.48亿元)。研发费用增长虽短期影响公司业绩,但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而言,未来将持续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培育增长动能。 UTG仍是现阶段估值提升催化剂 折叠屏手机市场环境逐渐成熟,正处加快推广阶段,UTG是理想的折叠屏盖板材料,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国内手机厂商已逐渐进军折叠屏手机领域,UTG需求即将放量。2021年,公司持续推进UTG良品率提升,并聚焦一次成型迭代技术开发,已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目前公司 UTG 一期项目已具备量产供货能力,且与下游客户合作已较为深入,产品即将面世。UTG二期项目(1500万片/年)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当中,未来有望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依托集团科研赋能,新材料未来更具看点 公司被凯盛集团定位为“3+1”战略中的“显示及新材料”平台,在产研结合大背景下,有望依托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原蚌埠院)强大的科研实力,获得更多优质科研成果赋能,其实UTG就是典型案例。我们认为公司UTG业务的成长性已被市场逐步认知,但新材料业务的发展潜力仍未被充分预期,尤其是部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较高的产品。2021年,公司球形石英粉产销量大幅提升,生产规模达到国内前三;纳米钛酸钡通过国内头部企业认证,实现批量供货;纳米复合氧化锆中试产品通过客户认证;半导体用高纯合成二氧化硅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纯度可达6N-7N,瞄准国产化替代,以上产品未来均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公司新材料业务平台主要包括全资子公司蚌埠中恒(产品为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等)和控股子公司安徽中创(产品为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等高附加值产品)。2021年,蚌埠中恒实现营收9.92亿元,同增28.01%;实现净利润8816万元,同增90.91%,净利率为8.89%。安徽中创实现营收4.35亿元,同减1.77%;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增118.04%,净利率为23.78%。 风险提示:UTG业务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新材料项目研发和建设不及预期,疫情反弹和贸易摩擦风险,资产和信用减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发布日期:2022-03-10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凯盛科技(600552.SH)】营收符合预期、减值扰动业绩,继续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2021年年报点评 报告摘要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24亿元,同增24.79%;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增30.35%;扣非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增1061.38%。单四季度,公司营收14.80亿元,同增2.78%;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减68.13%;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减39.20%。 公司公布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48.52%。 点评: 营业收入增长符合预期,新型显示+新材料双双发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型显示业务实现营收50.71亿元,同增22.31%;毛利率14.99%,同增0.29pct。新材料业务实现营收11.77亿元,同增48.75%;毛利率22.29%,同增4.95pct。新型显示业务是公司营收基本盘,未来仍在持续扩大显示模组产能,并向大尺寸领域进军,有望带动公司业务规模稳步提升。新材料业务中,传统旗舰产品电熔氧化锆产销量同比增长超30%,稳定锆产销量同比增长超35%,球形石英粉、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纳米复合氧化锆等业务拓展均取得积极进展。 业绩不及预期,主要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扰动 2021年,公司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40亿元,同增152.29%,其中坏账准备2976万元,存货跌价准备1.10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额度较高,主要因订单中零星成品未达到客户品质要求而被退货,及部分原材料因客户订单取消或暂停而暂存。上述成品、原材料在市场上均可销售,同时具有继续使用或者返修的价值,公司更多出于谨慎性原则进行减值计提。因此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本年度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数额较大,但对公司业绩更多为一次性冲击,并不具备持续性,且未来有冲回可能。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取得政府补助1.2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55亿元。 财务费用如期减少,研发费用增加助力未来成长 2020年受汇兑损益影响,公司财务费用达到1.83亿,2021年降至1.27亿元。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达到2.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92%,远超当期净利润(2.48亿元)。研发费用增长虽短期影响公司业绩,但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而言,未来将持续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培育增长动能。 UTG仍是现阶段估值提升催化剂 折叠屏手机市场环境逐渐成熟,正处加快推广阶段,UTG是理想的折叠屏盖板材料,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国内手机厂商已逐渐进军折叠屏手机领域,UTG需求即将放量。2021年,公司持续推进UTG良品率提升,并聚焦一次成型迭代技术开发,已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目前公司 UTG 一期项目已具备量产供货能力,且与下游客户合作已较为深入,产品即将面世。UTG二期项目(1500万片/年)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当中,未来有望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依托集团科研赋能,新材料未来更具看点 公司被凯盛集团定位为“3+1”战略中的“显示及新材料”平台,在产研结合大背景下,有望依托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原蚌埠院)强大的科研实力,获得更多优质科研成果赋能,其实UTG就是典型案例。我们认为公司UTG业务的成长性已被市场逐步认知,但新材料业务的发展潜力仍未被充分预期,尤其是部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较高的产品。2021年,公司球形石英粉产销量大幅提升,生产规模达到国内前三;纳米钛酸钡通过国内头部企业认证,实现批量供货;纳米复合氧化锆中试产品通过客户认证;半导体用高纯合成二氧化硅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纯度可达6N-7N,瞄准国产化替代,以上产品未来均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公司新材料业务平台主要包括全资子公司蚌埠中恒(产品为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等)和控股子公司安徽中创(产品为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等高附加值产品)。2021年,蚌埠中恒实现营收9.92亿元,同增28.01%;实现净利润8816万元,同增90.91%,净利率为8.89%。安徽中创实现营收4.35亿元,同减1.77%;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增118.04%,净利率为23.78%。 风险提示:UTG业务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新材料项目研发和建设不及预期,疫情反弹和贸易摩擦风险,资产和信用减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发布日期:2022-03-10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