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5万亿、2.8%背后的政策线索——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5.5%、2.5万亿、2.8%背后的政策线索——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综 述 风险挑战多,增长目标强,政策更积极。政府工作报告突出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强调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A. 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入货币财政紧缩阶段,外需不确定性加大得到报告关注,稳内需重要性大幅提升。 B. 报告直至消费投资恢复迟缓,财政政策在直接支出拉动(服务性)最终消费、减税退税稳就业保收入促消费两大显性主线拿出切实政策,尽管2.8%的赤字率不高但仍有包括跨年度资金结转、非税收入等较为充足的融资保障;2.5万亿减税退税之中,似乎留有部分减税的灵活机动余地和想象空间,万一外需二季度下行过快,仍可采取个税减税等拉动消费更直接、更快的政策手段。 C. 投资方面,报告对地产投资更多期待因城施策稳定需求,货币政策更加激进地刺激地产的概率降低。 D. 基建投资方面则尽管专项债规模3.65万亿高于我们预期0.3万亿,但可能主要体现出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谨慎预期,基建投资绩效管理要求没有下降而是进一步强化,“适度超前”是理性的,也注定仅靠基建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E. 供给侧双碳目标灵活度增加,全球原油供需不确定性大增或令以煤为主的我国煤炭保供决心更大,控制PPI涨幅才能稳定全产业链信心。 全年5.5%的高质量增长目标可以实现,但一定需要货币、财政政策的充分支持和灵活果断决策。 外贸不确定性大 外需若快速收缩,促消费政策或加码。政府工作报告直指“稳出口难度增大”,呼应海外货币财政紧缩周期的外需收缩态势。出口不确定性仍大,若出现迅速下滑仍需进一步政策推升内需。 财政 - 消费 明线是稳就业保收入促消费的稳健思路。财政政策给出一条促进消费的明确逻辑线索:一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改善服务类消费),另一方面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大规模减税,从稳就业保收入的角度迂回拉动消费,这条路径是较为稳健的。 财政 - 基建 3.65万亿专项债较积极,但投资效率要求仍是强约束。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3.65万亿,与2021年持平,高于我们前期预期(3.35万亿),提出“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体现出财政对基建投资的积极态度。但财政对基建投资要效率的导向没有变,对基建项目的绩效考核并未放松,甚至是进一步强化。 货 币 很难期待包括大幅降息在内的进一步刺激地产措施。宏观政策总体表态较去年更积极,更加强调政策见效,稳经济的诉求更强,但两大定量目标说明货币政策长期中性的立场并没有改变,货币政策采取大幅降息、走向大幅宽松的可能性极低。 稳地产 接下来或主要通过因城施策促进合理需求释放的途径。目前1月金融数据显示地产产业链融资久旱逢甘霖,但目前地产销售数据仍未见明显改善。在此背景下,《报告》重提“因城施策”,且聚焦呵护刚需,稳定内需中枢。而本轮地产长效调控从严导致地产需求走弱的过程中,东部地区回落幅度更大、同时中西部地区弹性更低,回落趋势更强。分化的房地产市场需总量稳定需求,因城施策的效果或好于降息等总量刺激手段。 双碳目标 能耗考核增加弹性,保障能源供应稳定产业链信心。《报告》突出指出“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是主要风险之一,首次强调能耗强度目标可留有适当弹性,同时再度强调“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大宗保供稳价政策仍将是今年政策另一主线。 科 创 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在具体抓手上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对制造业高级化表态进行系统性强化。 特别声明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推送信息仅面向符合适当性管理要求的投资者。 免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信息所造成的损失或引致的法律纠纷,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申万宏源云聚 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云聚】 长按识别/扫描二维码
综 述 风险挑战多,增长目标强,政策更积极。政府工作报告突出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强调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A. 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入货币财政紧缩阶段,外需不确定性加大得到报告关注,稳内需重要性大幅提升。 B. 报告直至消费投资恢复迟缓,财政政策在直接支出拉动(服务性)最终消费、减税退税稳就业保收入促消费两大显性主线拿出切实政策,尽管2.8%的赤字率不高但仍有包括跨年度资金结转、非税收入等较为充足的融资保障;2.5万亿减税退税之中,似乎留有部分减税的灵活机动余地和想象空间,万一外需二季度下行过快,仍可采取个税减税等拉动消费更直接、更快的政策手段。 C. 投资方面,报告对地产投资更多期待因城施策稳定需求,货币政策更加激进地刺激地产的概率降低。 D. 基建投资方面则尽管专项债规模3.65万亿高于我们预期0.3万亿,但可能主要体现出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谨慎预期,基建投资绩效管理要求没有下降而是进一步强化,“适度超前”是理性的,也注定仅靠基建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E. 供给侧双碳目标灵活度增加,全球原油供需不确定性大增或令以煤为主的我国煤炭保供决心更大,控制PPI涨幅才能稳定全产业链信心。 全年5.5%的高质量增长目标可以实现,但一定需要货币、财政政策的充分支持和灵活果断决策。 外贸不确定性大 外需若快速收缩,促消费政策或加码。政府工作报告直指“稳出口难度增大”,呼应海外货币财政紧缩周期的外需收缩态势。出口不确定性仍大,若出现迅速下滑仍需进一步政策推升内需。 财政 - 消费 明线是稳就业保收入促消费的稳健思路。财政政策给出一条促进消费的明确逻辑线索:一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改善服务类消费),另一方面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大规模减税,从稳就业保收入的角度迂回拉动消费,这条路径是较为稳健的。 财政 - 基建 3.65万亿专项债较积极,但投资效率要求仍是强约束。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3.65万亿,与2021年持平,高于我们前期预期(3.35万亿),提出“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体现出财政对基建投资的积极态度。但财政对基建投资要效率的导向没有变,对基建项目的绩效考核并未放松,甚至是进一步强化。 货 币 很难期待包括大幅降息在内的进一步刺激地产措施。宏观政策总体表态较去年更积极,更加强调政策见效,稳经济的诉求更强,但两大定量目标说明货币政策长期中性的立场并没有改变,货币政策采取大幅降息、走向大幅宽松的可能性极低。 稳地产 接下来或主要通过因城施策促进合理需求释放的途径。目前1月金融数据显示地产产业链融资久旱逢甘霖,但目前地产销售数据仍未见明显改善。在此背景下,《报告》重提“因城施策”,且聚焦呵护刚需,稳定内需中枢。而本轮地产长效调控从严导致地产需求走弱的过程中,东部地区回落幅度更大、同时中西部地区弹性更低,回落趋势更强。分化的房地产市场需总量稳定需求,因城施策的效果或好于降息等总量刺激手段。 双碳目标 能耗考核增加弹性,保障能源供应稳定产业链信心。《报告》突出指出“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是主要风险之一,首次强调能耗强度目标可留有适当弹性,同时再度强调“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大宗保供稳价政策仍将是今年政策另一主线。 科 创 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在具体抓手上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对制造业高级化表态进行系统性强化。 特别声明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推送信息仅面向符合适当性管理要求的投资者。 免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信息所造成的损失或引致的法律纠纷,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申万宏源云聚 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云聚】 长按识别/扫描二维码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