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策略】风格统计:1月定全年?(荀玉根、李影、王正鹤)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海通策略】风格统计:1月定全年?(荀玉根、李影、王正鹤)》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核心结论:①回顾历史,1月与全年风格存在较高相关性,但剔除1月贡献后二者相关性不算高。②1月风格切换大都源于前一年风格偏离大,背后伴随着基金调仓。③今年类似2012年,全年价值略占优,成长阶段性占优,12月以来价值已占优,接下来阶段性关注成长。 风格统计:1月定全年? 过去三年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成长风格相对占优,而今年年初以来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价值风格获得超额收益,引发了投资者对今年风格切换的探讨。本篇报告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讨今年的市场风格,通过对1月风格和全年风格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并解释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为今年的投资提供思路。 1. 回顾历史,1月与全年风格存在相关性 回顾历史,1月与全年风格存在较高相关性,但剔除1月对全年的贡献后不算高。为了分析1月市场风格和全年是否一致,我们通过比较1月和全年两个风格指数的相对涨跌幅来判断,如果1月和全年的相对涨跌幅同向,则意味着1月与全年风格一致,反之则风格不同。此外为了使分析更严谨,我们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即1月相对涨跌幅的绝对值大于等于全年,因为这意味着当年2-12月存在风格反转的现象。总的来看,1月与全年风格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1月与全年风格一致的概率在75%左右,但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相关性不算高,概率下降至65%左右,具体而言: (1)价值成长风格角度:目前市场上通常采取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国证价值和国证成长指数来分别刻画价值和成长风格,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进行数据回测并相互验证。如果用沪深300和创业板指来衡量,2011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9年,占比为82%,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有7年,占比为64%。如果用国证价值和国证成长指数来衡量,2003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13年,占比为68%,该维度下不存在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 (2)大小盘风格角度:目前市场上刻画大小盘风格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主要采用沪深300和中证500、以及申万大盘和申万小盘指数来进行分析并相互验证。如果用沪深300和中证500来衡量,2005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12年,占比为71%,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有10年,占比仅为59%。如果用申万大盘和申万小盘指数来衡量,2000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15年,占比为68%,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有13年,占比仅为59%。 (3)高低估值风格角度:除了价值成长和大小盘,高估值和低估值风格也是市场讨论较多的两种策略,这里我们采用申万高市盈率和申万低市盈率指数来刻画。该维度下,2000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18年,占比为82%,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有16年,占比为73%。 2. 1月风格切换往往是基金调仓行为所致 公募基金年初的调仓行为可能是1月风格切换并延续至全年的原因。根据上述统计分析,1月的市场风格对全年的风格存在一定的解释性,那么这种风格延续的现象是由什么导致的呢?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A股市场上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通常以年度作为考核周期,因此每年岁末年初的时候,投资者会对来年的市场风格进行战略性预判,并在年初的时候进行调仓,并且往往将这种风格贯彻至全年。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在表1的基础上挑选出1月风格相对上年发生明显切换的年份,并分析年初风格切换的推动力。我们认为,前期风格相对表现以及基金风格配置变化可能是1月风格切换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首先,1月风格切换的方向大都是此前1年甚至更长时间涨幅落后的风格。我们以沪深300和创业板指为例,两者在1月发生切换的年份有3年,分别为13、15和16年。其中,13年1月创业板指上涨8.7%,沪深300上涨6.5%,此前12年沪深300上涨7.6%,而创业板指下跌2.1%;15年1月创业板指上涨14.2%,沪深300下跌2.8%,此前14年沪深300上涨51.7%,而创业板指仅12.8%;16年1月沪深300下跌21.0%,跌幅小于创业板指的26.5%,此前15年沪深300上涨5.6%,涨幅远远落后于创业板指的84.4%。 其次,1月发生风格切换往往伴随着基金同方向的调仓行为,而基金风格调整的方向往往也是前期表现落后的风格,并且这持仓风格的调整可能会贯穿至全年。依然以沪深300和创业板指为例,13年1月市场风格从价值切换至成长,基金持有创业板指的市值占比从12Q4的2.9%上升至13Q1的4.4%,13Q4进一步升至12.1%,而基金持有沪深300的市值占比从12Q4的77.0%下降至13Q1的74.5%,13Q4进一步降至65.5%;15年1月市场风格从价值切换至成长,基金持有创业板指的市值占比从14Q4的10.1%上升至15Q1的15.6%,而基金持有沪深300的市值占比从14Q4的61.3%下降至15Q1的43.8%;16年1月市场风格从成长切换至价值,基金持有沪深300的市值占比从15Q4的31.0%上升至16Q1的32.6%,16Q4进一步升至35.1%,基金持有创业板指的市值占比从15Q4的11.8%上升至16Q1的13.0%,16Q4下降至10.2%。 3. 价值已经开始占优,成长风格有望接力 去年底以来价值风格已经占优,展望未来成长风格有望接力。总结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历史上1月风格与全年相关性较高,但如果剔除1月对全年的贡献后不算高,背后的原因在于基金年初调仓带来风格切换,并且风格贯穿至全年。这一点在近期的行情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去年12月以来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大盘价值股表现相对更强,背景是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同时,我们也在《净值波动可见:基金风格已经偏均衡-20220215》中分析过,根据公募基金净值波动和各类指数涨跌幅,去年12月时基金的净值波动和宁德时代产业链指数、创业板指涨跌幅的相关性更强,说明基金的整体持仓风格更偏向成长;而到了今年2月时基金净值的涨跌分布开始逐渐偏离创业板指并向沪深300和茅指数迁移,即基金整体风格或正逐渐从成长向价值均衡。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今年全年累积下来价值有望略占优,但成长也会阶段性占优。我们早在报告《风格:大盘与价值略优——2022年A股展望系列1-20211210》中就判断今年大盘价值风格有望略占优,这也符合上述历史统计规律。但是我们认为今年成长风格也会在某一阶段表现更强,对此可以借鉴2012年,2012年全年沪深300上涨8%,而创业板指下跌2%;从行情节奏看,2012年1月价值风格明显占优,沪深300上涨5%,创业板指下跌11%,2-8月成长风格占优,沪深300下跌11%,创业板指上涨9%,9-12月价值风格再次占优,沪深300上涨14%,创业板指上涨1%。展望后市,去年12月以来价值风格明显占优,预计未来风格将更加均衡,成长风格有望取得较好的表现。而对于价值向成长切换的催化剂,我们也在《价值到成长的信号-20220220》中分析过,稳增长型春季行情中行情风格演绎表现均为先价值后成长,价值向成长切换的信号来自于政策和业绩。我们认为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基建政策持续发力,以及此后一季报业绩预告披露有望催化风格切换,成长风格有望再次占优。 风险提示:历史统计规律不代表未来,国内外宏观政策收紧。 附录-相关报告(点击文字可查看原文): 1、《政府工作报告对市场的启示-20220306》 2、《借鉴历史看美联储加息对大类资产的影响——美联储紧缩政策研究系列1-20220302》 3、《成长领域谁望成旗手?-20220222》 4、《价值到成长的信号-20220220》 5、《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哪些领域值得关注?-20220218》 6、《股市资金供求偏平衡——2022年A股展望系列6-20220104》 7、《盈利:大盘和中下游较优——2022年A股展望系列2-20211215》 8、《风格:大盘与价值略优——2022年A股展望系列1-20211212》 9、《曲则全,枉则直——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20211211》 管理欲望——《荀玉根讲策略:少即是多》自序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股市荀策)为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核心结论:①回顾历史,1月与全年风格存在较高相关性,但剔除1月贡献后二者相关性不算高。②1月风格切换大都源于前一年风格偏离大,背后伴随着基金调仓。③今年类似2012年,全年价值略占优,成长阶段性占优,12月以来价值已占优,接下来阶段性关注成长。 风格统计:1月定全年? 过去三年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成长风格相对占优,而今年年初以来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价值风格获得超额收益,引发了投资者对今年风格切换的探讨。本篇报告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讨今年的市场风格,通过对1月风格和全年风格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并解释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为今年的投资提供思路。 1. 回顾历史,1月与全年风格存在相关性 回顾历史,1月与全年风格存在较高相关性,但剔除1月对全年的贡献后不算高。为了分析1月市场风格和全年是否一致,我们通过比较1月和全年两个风格指数的相对涨跌幅来判断,如果1月和全年的相对涨跌幅同向,则意味着1月与全年风格一致,反之则风格不同。此外为了使分析更严谨,我们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即1月相对涨跌幅的绝对值大于等于全年,因为这意味着当年2-12月存在风格反转的现象。总的来看,1月与全年风格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1月与全年风格一致的概率在75%左右,但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相关性不算高,概率下降至65%左右,具体而言: (1)价值成长风格角度:目前市场上通常采取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国证价值和国证成长指数来分别刻画价值和成长风格,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进行数据回测并相互验证。如果用沪深300和创业板指来衡量,2011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9年,占比为82%,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有7年,占比为64%。如果用国证价值和国证成长指数来衡量,2003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13年,占比为68%,该维度下不存在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 (2)大小盘风格角度:目前市场上刻画大小盘风格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主要采用沪深300和中证500、以及申万大盘和申万小盘指数来进行分析并相互验证。如果用沪深300和中证500来衡量,2005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12年,占比为71%,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有10年,占比仅为59%。如果用申万大盘和申万小盘指数来衡量,2000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15年,占比为68%,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有13年,占比仅为59%。 (3)高低估值风格角度:除了价值成长和大小盘,高估值和低估值风格也是市场讨论较多的两种策略,这里我们采用申万高市盈率和申万低市盈率指数来刻画。该维度下,2000年以来1月和全年风格一致的年份有18年,占比为82%,剔除主要由1月贡献的年份后有16年,占比为73%。 2. 1月风格切换往往是基金调仓行为所致 公募基金年初的调仓行为可能是1月风格切换并延续至全年的原因。根据上述统计分析,1月的市场风格对全年的风格存在一定的解释性,那么这种风格延续的现象是由什么导致的呢?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A股市场上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通常以年度作为考核周期,因此每年岁末年初的时候,投资者会对来年的市场风格进行战略性预判,并在年初的时候进行调仓,并且往往将这种风格贯彻至全年。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在表1的基础上挑选出1月风格相对上年发生明显切换的年份,并分析年初风格切换的推动力。我们认为,前期风格相对表现以及基金风格配置变化可能是1月风格切换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首先,1月风格切换的方向大都是此前1年甚至更长时间涨幅落后的风格。我们以沪深300和创业板指为例,两者在1月发生切换的年份有3年,分别为13、15和16年。其中,13年1月创业板指上涨8.7%,沪深300上涨6.5%,此前12年沪深300上涨7.6%,而创业板指下跌2.1%;15年1月创业板指上涨14.2%,沪深300下跌2.8%,此前14年沪深300上涨51.7%,而创业板指仅12.8%;16年1月沪深300下跌21.0%,跌幅小于创业板指的26.5%,此前15年沪深300上涨5.6%,涨幅远远落后于创业板指的84.4%。 其次,1月发生风格切换往往伴随着基金同方向的调仓行为,而基金风格调整的方向往往也是前期表现落后的风格,并且这持仓风格的调整可能会贯穿至全年。依然以沪深300和创业板指为例,13年1月市场风格从价值切换至成长,基金持有创业板指的市值占比从12Q4的2.9%上升至13Q1的4.4%,13Q4进一步升至12.1%,而基金持有沪深300的市值占比从12Q4的77.0%下降至13Q1的74.5%,13Q4进一步降至65.5%;15年1月市场风格从价值切换至成长,基金持有创业板指的市值占比从14Q4的10.1%上升至15Q1的15.6%,而基金持有沪深300的市值占比从14Q4的61.3%下降至15Q1的43.8%;16年1月市场风格从成长切换至价值,基金持有沪深300的市值占比从15Q4的31.0%上升至16Q1的32.6%,16Q4进一步升至35.1%,基金持有创业板指的市值占比从15Q4的11.8%上升至16Q1的13.0%,16Q4下降至10.2%。 3. 价值已经开始占优,成长风格有望接力 去年底以来价值风格已经占优,展望未来成长风格有望接力。总结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历史上1月风格与全年相关性较高,但如果剔除1月对全年的贡献后不算高,背后的原因在于基金年初调仓带来风格切换,并且风格贯穿至全年。这一点在近期的行情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去年12月以来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大盘价值股表现相对更强,背景是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同时,我们也在《净值波动可见:基金风格已经偏均衡-20220215》中分析过,根据公募基金净值波动和各类指数涨跌幅,去年12月时基金的净值波动和宁德时代产业链指数、创业板指涨跌幅的相关性更强,说明基金的整体持仓风格更偏向成长;而到了今年2月时基金净值的涨跌分布开始逐渐偏离创业板指并向沪深300和茅指数迁移,即基金整体风格或正逐渐从成长向价值均衡。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今年全年累积下来价值有望略占优,但成长也会阶段性占优。我们早在报告《风格:大盘与价值略优——2022年A股展望系列1-20211210》中就判断今年大盘价值风格有望略占优,这也符合上述历史统计规律。但是我们认为今年成长风格也会在某一阶段表现更强,对此可以借鉴2012年,2012年全年沪深300上涨8%,而创业板指下跌2%;从行情节奏看,2012年1月价值风格明显占优,沪深300上涨5%,创业板指下跌11%,2-8月成长风格占优,沪深300下跌11%,创业板指上涨9%,9-12月价值风格再次占优,沪深300上涨14%,创业板指上涨1%。展望后市,去年12月以来价值风格明显占优,预计未来风格将更加均衡,成长风格有望取得较好的表现。而对于价值向成长切换的催化剂,我们也在《价值到成长的信号-20220220》中分析过,稳增长型春季行情中行情风格演绎表现均为先价值后成长,价值向成长切换的信号来自于政策和业绩。我们认为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基建政策持续发力,以及此后一季报业绩预告披露有望催化风格切换,成长风格有望再次占优。 风险提示:历史统计规律不代表未来,国内外宏观政策收紧。 附录-相关报告(点击文字可查看原文): 1、《政府工作报告对市场的启示-20220306》 2、《借鉴历史看美联储加息对大类资产的影响——美联储紧缩政策研究系列1-20220302》 3、《成长领域谁望成旗手?-20220222》 4、《价值到成长的信号-20220220》 5、《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哪些领域值得关注?-20220218》 6、《股市资金供求偏平衡——2022年A股展望系列6-20220104》 7、《盈利:大盘和中下游较优——2022年A股展望系列2-20211215》 8、《风格:大盘与价值略优——2022年A股展望系列1-20211212》 9、《曲则全,枉则直——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20211211》 管理欲望——《荀玉根讲策略:少即是多》自序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股市荀策)为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