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专题】原糖的野心——基于印度制醇计划
(以下内容从中信建投期货《【建投专题】原糖的野心——基于印度制醇计划》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田亚雄 研究助理 陈家谊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2年3月3日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投资者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办法》规定的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在全球农业的大版图里,印度的耕地面积达1.6亿公顷,仅仅排在美国之后,为全球第二。同时,印度人口也位居全球第二。在供应和需求端,这个国家的农业对全球的意义都举足轻重,我们认为这很容易孕育核心矛盾,因此研究印度农业,再多也不为过。 2022年度农业展望论坛中,印度乙醇计划再度被提起,根据LMC提供的资料和我们对于印度糖业和制醇业的理解,结合最新的数据,重新梳理这个将会改变未来十年糖市供需格局的E20计划。 2018年印度推出了一项新的乙醇计划——国家生物燃料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Biofuels), 2021年6月发表了《2020-2025年印度乙醇混合规划》,概述了其对于糖基以及谷物乙醇发展的推测,并提出将在25/26年实现汽油中乙醇掺混比例达到20%。 留下两个改变甚至颠覆糖市供需格局的问题: 1、 印度食糖的供需平衡表将如何书写? 2、 对国际净出口国是否会重新洗牌? 目前将糖基乙醇运用得非常成熟的国家是巴西,其甘蔗种植、食糖生产、乙醇制造的机械化普及度高;而相比之下,印度的甘蔗和糖业显得比较落后,产量深受天气影响,同时产业中还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此在探究印度乙醇计划的发展前景之前,先从其甘蔗、食糖产业链谈起。 印度甘蔗产业的特点: 1、 甘蔗种植者众多,但是产地小而分散 糖业作为印度的第二大产业,仅次于棉纺行业;甘蔗产量主要集中在北方邦、马邦、卡纳塔卡邦,三大邦分别坐落于印度南北两端,占到甘蔗总面积的近8成;主要依靠500万的小种植户进行种植,平均农产面积不足1公顷。 2、 种植面积不稳定,但整体呈扩张趋势 印度农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同时分散的种植区域让规模化管理变得困难,因此甘蔗业的发展受气候影响偏大,导致印度每年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波动幅度较大,但整体呈现扩张的趋势。 3、甘蔗价格远超其他竞争作物,天灾几乎成为了甘蔗产量扩张的唯一阻力 甘蔗产业作为印度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为了保证甘蔗产量和农业收入的稳定,印度政府为甘蔗设定了最低收购价格(FRP),此外各邦政府为了在选举中获得农民的选票,设置了各邦的甘蔗最低收购价格(SAP),通常都高于FRP。 在过去十年中,甘蔗最低收购价格(FRP)高于其他竞争作物的涨幅,发展至今,甘蔗的平均价格已经远超大米、小麦,一举成为了印度最具种植吸引力的作物之一;在同一时期,印度的甘蔗价格也远超泰国和巴西,由此印度甘蔗种植面积以及产量有了急速的扩张,甚至在2018/19年度甘蔗产量超过了巴西,糖产量达到3430万吨。 因此从印度政府和各个地方邦对于甘蔗种植的支持,只要不遭受天灾,印度的甘蔗产业将继续发展,甘蔗产量也有望延续扩张。 扭曲的印度食糖产业链: 1、 原料成本高企推升糖价,导致高库存积压;糖业是收入支柱,也是政府负担; 在过去十年中,除了16/17年度,印度食糖持续过剩,原因在于原料成本过高,导致在大多数的年份中,印度糖在国际市场上无出口优势;印度食糖无处可售,引发大量库存的积压;因为糖的滞销,现金回流难度增加,糖厂难以将蔗款及时支付给蔗农,最后政府不得不出面拨款解决,导致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而次年,印度为了农业收入、各邦政府为了选票,不得不继续上调甘蔗收购价格,印度糖产业进入恶性循环。 2、 难长久的库存解决方式:印度政府进行出口补贴,遭到WTO的食糖主产国围剿 为了让印度糖获得出口优势、缓解库存压力,17/18年印度政府给予糖厂出口补贴。2018/19年为糖厂提供1000-3000卢比/吨的出口补贴;19/20年度为糖厂出口的600万吨糖提供10448卢比/吨的一次性出口补贴,相当于约6美分/磅,此时印度的出口平价为13-14美分/磅高于当时国际原糖价格,印度出口量猛增,大量便宜的印度糖流入国际市场。 虽然印度的库存得到缓解,但是压低了全球食糖价格,成为了2017-2020年原糖价格持续低位震荡的原因之一。2019年印度出口补贴遭到了WTO中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起诉;2021年世贸组织裁定印度出口补贴违反贸易规则,要求其在120天内取消非法补贴;此外根据2015年印度和世贸的Nairobi协议,其承诺在2023年结束,将不会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因此出口补贴政策无论是从印度的财政压力、各国围剿、还是曾经的承诺等方面考量,都不是印度处理食糖库存的长久之计。 3、道阻且长的库存解决方式:甘蔗制醇计划 印度政府定下一个目标,到2025年在汽油中掺混20%的乙醇(E20计划);乙醇计划的推进有效解决两个问题: 1、 通过制醇对于食糖的分流,改变印度食糖过剩的困局; 2、 与低碳经济为伍、降低石油进口依赖度。(2021年度印度进口了1.85亿吨石油,耗资550亿美元), 在进行乙醇计划的推进中有四大核心宗旨: 1、 不断扩大制醇原材料的范围:允许使用 B -molasses 糖蜜和甘蔗汁制醇,而以前只能使用传统的糖蜜C -molasses; 2、 抬升糖基乙醇的销售价格:让糖基乙醇销售比食糖内销更有利可图; 3、 财政支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或低息贷款,以支持制醇产能的扩张; 4、 加速向目标靠近:逐步用20%的掺混比例替换10%的掺混比例,最终在25/26年度让E20燃料全民普及。 2025年将有600万吨糖“蒸发” 根据印度的规划,在25/26年度达到汽油中20%的乙醇掺混比例,需要100亿升燃料乙醇,其中40-50亿升来自原材料为谷物和大米的乙醇;剩下50-60亿来自糖基乙醇。这将意味着到2025年,将有600万吨的糖被分流用于乙醇生产。 而目前根据ISMA的数据,印度的乙醇产能正在有效扩张,汽油中乙醇的掺混比例从2019/20年的5%增加至2020/21年度的8%;预计将在21/22年度完成10%的混合比例,同时将有300-350万吨的食糖被分流用于乙醇生产,而18/19年仅仅为35万吨。 未来印度食糖供给逐步偏紧,但是落后和扭曲的产业链成为不定因素 若是印度乙醇计划能够如期达成,且印度产量没有明显增加,2025年印度食糖盈余水平将降至低点。 但是这条路有很多不确定性: 1、 印度产能的投入能够跟上乙醇需求吗? 2、 工厂集中在三个蔗区,但蔗区之外的地区,燃料乙醇的普及是否会受限制? 3、 汽油燃料向乙醇燃料过渡中,是否会引起发动机不兼容的问题? 4、 在政府对于甘蔗的高补贴措施下,甘蔗产量是否会继续扩大?据推算印度食糖的最大产能为3700-3800万吨,若这些产能拉满,制醇也难以消耗掉盈余的食糖。 5、 印度甘蔗普遍依靠雨水灌溉,天灾的年份如何保证乙醇的稳定供应? 印度乙醇计划的推进下 全球糖市供需格局的变化 当前全球三大出口国分别为巴西、泰国和印度,以USDA的数据,21/22年度,三者的出口份额分别为41%(2600万吨) ,泰国16%(1000万吨),印度11%(700万吨),三者出口量占到全球出口贸易总量的近7成,但目前印度在乙醇计划的推进下,或将失去净出口国身份,全球的供需格局和食糖定价将迎来巨变。 1、 再难买到便宜的印度糖 一旦巴西或者泰国出现减产,全球其他国家很难从印度买到便宜的糖,因为和巴西弹性灵活的燃料政策不同,印度乙醇政策是强制性的,所以传统意义上,印度糖厂没有制糖或者制醇的选择权,在印度食糖供给逐步趋紧的前景下,全球再难买到有政府补贴的印度糖。 2、泰国食糖的增产和巴西制糖意愿的增加 全球三大净出口国可能会变成两个以后,全球食糖的供给将会随着印度供给的减少而偏紧,意味着全球将迎来“高糖价”时代;对于泰国来说,高糖价将会助力其产量的恢复和扩张;对于巴西来说,全球供应的减少和高糖价将提升巴西的制糖意愿;意味着印度丢失的一部分食糖市场份额将会被巴西和泰国瓜分。 不可否认制醇将取缔出口补贴,将成为印度解决食糖剩余最好的方法,全球食糖定价将更加合理,但是印度制醇这条路还比较漫长,制醇产能的扩张还需要时间积累,意味着印度净出口国身份的转变是一个中长周期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比如产能扩张能否跟上乙醇需求?甘蔗歉收的年份如何达成乙醇生产的目标? 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成为各国心照不宣的政策选择,生物燃料的增长空间仍非常广阔,且在初期其发展多伴随着各国的财政补贴的大力投入,从巴西2006年开启的甘蔗乙醇,到随后美国的玉米乙醇和生物柴油,再到2019年的印尼B30,这样的产业发展路线在全球的示范性正愈发显著,印度绝非Biofuel路线最后一个跟随者。 研究员:田亚雄 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2209 研究助理:陈家谊 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号:F0309092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FC农产品研究)为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力求准确可靠但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文章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研究分析文章中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受众应谨慎考虑本订阅号发布内容是否符合其自身特定状况。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田亚雄 研究助理 陈家谊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2年3月3日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投资者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办法》规定的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在全球农业的大版图里,印度的耕地面积达1.6亿公顷,仅仅排在美国之后,为全球第二。同时,印度人口也位居全球第二。在供应和需求端,这个国家的农业对全球的意义都举足轻重,我们认为这很容易孕育核心矛盾,因此研究印度农业,再多也不为过。 2022年度农业展望论坛中,印度乙醇计划再度被提起,根据LMC提供的资料和我们对于印度糖业和制醇业的理解,结合最新的数据,重新梳理这个将会改变未来十年糖市供需格局的E20计划。 2018年印度推出了一项新的乙醇计划——国家生物燃料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Biofuels), 2021年6月发表了《2020-2025年印度乙醇混合规划》,概述了其对于糖基以及谷物乙醇发展的推测,并提出将在25/26年实现汽油中乙醇掺混比例达到20%。 留下两个改变甚至颠覆糖市供需格局的问题: 1、 印度食糖的供需平衡表将如何书写? 2、 对国际净出口国是否会重新洗牌? 目前将糖基乙醇运用得非常成熟的国家是巴西,其甘蔗种植、食糖生产、乙醇制造的机械化普及度高;而相比之下,印度的甘蔗和糖业显得比较落后,产量深受天气影响,同时产业中还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此在探究印度乙醇计划的发展前景之前,先从其甘蔗、食糖产业链谈起。 印度甘蔗产业的特点: 1、 甘蔗种植者众多,但是产地小而分散 糖业作为印度的第二大产业,仅次于棉纺行业;甘蔗产量主要集中在北方邦、马邦、卡纳塔卡邦,三大邦分别坐落于印度南北两端,占到甘蔗总面积的近8成;主要依靠500万的小种植户进行种植,平均农产面积不足1公顷。 2、 种植面积不稳定,但整体呈扩张趋势 印度农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同时分散的种植区域让规模化管理变得困难,因此甘蔗业的发展受气候影响偏大,导致印度每年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波动幅度较大,但整体呈现扩张的趋势。 3、甘蔗价格远超其他竞争作物,天灾几乎成为了甘蔗产量扩张的唯一阻力 甘蔗产业作为印度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为了保证甘蔗产量和农业收入的稳定,印度政府为甘蔗设定了最低收购价格(FRP),此外各邦政府为了在选举中获得农民的选票,设置了各邦的甘蔗最低收购价格(SAP),通常都高于FRP。 在过去十年中,甘蔗最低收购价格(FRP)高于其他竞争作物的涨幅,发展至今,甘蔗的平均价格已经远超大米、小麦,一举成为了印度最具种植吸引力的作物之一;在同一时期,印度的甘蔗价格也远超泰国和巴西,由此印度甘蔗种植面积以及产量有了急速的扩张,甚至在2018/19年度甘蔗产量超过了巴西,糖产量达到3430万吨。 因此从印度政府和各个地方邦对于甘蔗种植的支持,只要不遭受天灾,印度的甘蔗产业将继续发展,甘蔗产量也有望延续扩张。 扭曲的印度食糖产业链: 1、 原料成本高企推升糖价,导致高库存积压;糖业是收入支柱,也是政府负担; 在过去十年中,除了16/17年度,印度食糖持续过剩,原因在于原料成本过高,导致在大多数的年份中,印度糖在国际市场上无出口优势;印度食糖无处可售,引发大量库存的积压;因为糖的滞销,现金回流难度增加,糖厂难以将蔗款及时支付给蔗农,最后政府不得不出面拨款解决,导致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而次年,印度为了农业收入、各邦政府为了选票,不得不继续上调甘蔗收购价格,印度糖产业进入恶性循环。 2、 难长久的库存解决方式:印度政府进行出口补贴,遭到WTO的食糖主产国围剿 为了让印度糖获得出口优势、缓解库存压力,17/18年印度政府给予糖厂出口补贴。2018/19年为糖厂提供1000-3000卢比/吨的出口补贴;19/20年度为糖厂出口的600万吨糖提供10448卢比/吨的一次性出口补贴,相当于约6美分/磅,此时印度的出口平价为13-14美分/磅高于当时国际原糖价格,印度出口量猛增,大量便宜的印度糖流入国际市场。 虽然印度的库存得到缓解,但是压低了全球食糖价格,成为了2017-2020年原糖价格持续低位震荡的原因之一。2019年印度出口补贴遭到了WTO中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起诉;2021年世贸组织裁定印度出口补贴违反贸易规则,要求其在120天内取消非法补贴;此外根据2015年印度和世贸的Nairobi协议,其承诺在2023年结束,将不会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因此出口补贴政策无论是从印度的财政压力、各国围剿、还是曾经的承诺等方面考量,都不是印度处理食糖库存的长久之计。 3、道阻且长的库存解决方式:甘蔗制醇计划 印度政府定下一个目标,到2025年在汽油中掺混20%的乙醇(E20计划);乙醇计划的推进有效解决两个问题: 1、 通过制醇对于食糖的分流,改变印度食糖过剩的困局; 2、 与低碳经济为伍、降低石油进口依赖度。(2021年度印度进口了1.85亿吨石油,耗资550亿美元), 在进行乙醇计划的推进中有四大核心宗旨: 1、 不断扩大制醇原材料的范围:允许使用 B -molasses 糖蜜和甘蔗汁制醇,而以前只能使用传统的糖蜜C -molasses; 2、 抬升糖基乙醇的销售价格:让糖基乙醇销售比食糖内销更有利可图; 3、 财政支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或低息贷款,以支持制醇产能的扩张; 4、 加速向目标靠近:逐步用20%的掺混比例替换10%的掺混比例,最终在25/26年度让E20燃料全民普及。 2025年将有600万吨糖“蒸发” 根据印度的规划,在25/26年度达到汽油中20%的乙醇掺混比例,需要100亿升燃料乙醇,其中40-50亿升来自原材料为谷物和大米的乙醇;剩下50-60亿来自糖基乙醇。这将意味着到2025年,将有600万吨的糖被分流用于乙醇生产。 而目前根据ISMA的数据,印度的乙醇产能正在有效扩张,汽油中乙醇的掺混比例从2019/20年的5%增加至2020/21年度的8%;预计将在21/22年度完成10%的混合比例,同时将有300-350万吨的食糖被分流用于乙醇生产,而18/19年仅仅为35万吨。 未来印度食糖供给逐步偏紧,但是落后和扭曲的产业链成为不定因素 若是印度乙醇计划能够如期达成,且印度产量没有明显增加,2025年印度食糖盈余水平将降至低点。 但是这条路有很多不确定性: 1、 印度产能的投入能够跟上乙醇需求吗? 2、 工厂集中在三个蔗区,但蔗区之外的地区,燃料乙醇的普及是否会受限制? 3、 汽油燃料向乙醇燃料过渡中,是否会引起发动机不兼容的问题? 4、 在政府对于甘蔗的高补贴措施下,甘蔗产量是否会继续扩大?据推算印度食糖的最大产能为3700-3800万吨,若这些产能拉满,制醇也难以消耗掉盈余的食糖。 5、 印度甘蔗普遍依靠雨水灌溉,天灾的年份如何保证乙醇的稳定供应? 印度乙醇计划的推进下 全球糖市供需格局的变化 当前全球三大出口国分别为巴西、泰国和印度,以USDA的数据,21/22年度,三者的出口份额分别为41%(2600万吨) ,泰国16%(1000万吨),印度11%(700万吨),三者出口量占到全球出口贸易总量的近7成,但目前印度在乙醇计划的推进下,或将失去净出口国身份,全球的供需格局和食糖定价将迎来巨变。 1、 再难买到便宜的印度糖 一旦巴西或者泰国出现减产,全球其他国家很难从印度买到便宜的糖,因为和巴西弹性灵活的燃料政策不同,印度乙醇政策是强制性的,所以传统意义上,印度糖厂没有制糖或者制醇的选择权,在印度食糖供给逐步趋紧的前景下,全球再难买到有政府补贴的印度糖。 2、泰国食糖的增产和巴西制糖意愿的增加 全球三大净出口国可能会变成两个以后,全球食糖的供给将会随着印度供给的减少而偏紧,意味着全球将迎来“高糖价”时代;对于泰国来说,高糖价将会助力其产量的恢复和扩张;对于巴西来说,全球供应的减少和高糖价将提升巴西的制糖意愿;意味着印度丢失的一部分食糖市场份额将会被巴西和泰国瓜分。 不可否认制醇将取缔出口补贴,将成为印度解决食糖剩余最好的方法,全球食糖定价将更加合理,但是印度制醇这条路还比较漫长,制醇产能的扩张还需要时间积累,意味着印度净出口国身份的转变是一个中长周期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比如产能扩张能否跟上乙醇需求?甘蔗歉收的年份如何达成乙醇生产的目标? 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成为各国心照不宣的政策选择,生物燃料的增长空间仍非常广阔,且在初期其发展多伴随着各国的财政补贴的大力投入,从巴西2006年开启的甘蔗乙醇,到随后美国的玉米乙醇和生物柴油,再到2019年的印尼B30,这样的产业发展路线在全球的示范性正愈发显著,印度绝非Biofuel路线最后一个跟随者。 研究员:田亚雄 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2209 研究助理:陈家谊 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号:F0309092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FC农产品研究)为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参考。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力求准确可靠但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文章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研究分析文章中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受众应谨慎考虑本订阅号发布内容是否符合其自身特定状况。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