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油步步高升,创近7年来新高,还有入场机会吗?
(以下内容从一德期货《菜油步步高升,创近7年来新高,还有入场机会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截至7月17日收盘,菜油2009合约站上8400元/吨,日内大涨超4%,创2013年7月以来新高。国内进口菜油供应偏紧、油脂板块整体偏强,是此次推动菜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天气市掀波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商品期货市场来看,此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度更为直接的主要是农产品及黑色系产业,对前者以利多为主,而对后者影响利空,但黑色系在需求复苏支撑下未见明显下跌。 长江洪灾影响持续发酵,目前市场对菜籽减产预期升温,菜油受到联动支撑,叠加进口菜油成本节节攀升,支撑菜籽、菜油期价联动上涨,短期强势仍在持续。 进口菜油供应偏紧 截至7月10日当周,沿海进口菜籽库存29.7万吨,进口菜油库存19.68万吨,均处于历史同期低位。从进口量来看,今年进口菜油较往年下降得并不明显。1-5月,国内共进口菜籽127.9万吨,去年同期进口171.34万吨,5年同期均值为182.45万吨,折算成菜油,比去年同期少18.2万吨,比5年同期均值少22.91万吨;1-5月,进口菜油65.76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进口17.7万吨,比5年同期均值多进口25.1万吨。 但是,过去14个月,在菜籽进口量急剧萎缩后,国内进口菜油的各种隐性库存消耗殆尽,这是国内进口菜油供应偏紧的主要原因。算上菜油抛储,2016-2018年,进口菜油年均供应量为453.3万吨,而2019年的总供应量仅为284万吨,大幅减少近150万吨(降幅37%)。 在总供应量减少的同时,货权集中也是导致菜油价格走势偏强的原因之一。进口菜籽基本集中在厦门银祥、厦门中禾、东莞沈恒、防城港枫叶、防城港澳加和中谷碧路这几家;而进口菜油库存中,南通凯晟、江苏江海、益海、中粮、中储粮和东莞沈恒这几家的库存占比超过90%。从已知的情况来看,市场认为到明年4月之前,菜籽进口都不会大幅增加,供应偏紧预期推动菜油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并且一直维持200-400元/吨的高基差,从而推动菜油期货价格不断上行。 油脂板块整体偏强 5月以来,全球复工复产预期升温,食用植物油消费恢复预期和通胀预期增强,以棕榈油和豆油为代表的国内油脂板块在过去2个月经历了两个阶段的上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国内棕榈油库存持续下降至历史同期低位,以及产地出口恢复预期推动棕榈油价格自低位回升;收储、替代消费增加,以及大集团增加罐装量引发沿海油厂的豆油库存急速下降,加上成本上升预期,推动豆油价格回升。 进入7月,受到社会融资总额连续3个月同比大幅增长的影响,国内市场做多情绪趋于热烈,尽管棕榈油产地的乐观预期已经在价格上得到体现,同时豆油库存自低位回升近38万吨,但豆油、棕榈油价格在市场情绪推动下还是创出疫情以来的新高。 由于供应偏紧,客观上要求菜油与其他食用植物油保持更高的价差来抑制菜油消费,在对疫情的恐慌消退后,华南豆油、菜油现货价差从1300元/吨的偏低水平,回升至2019年高位2000-2200元/吨,本周进一步扩大到2500元/吨,其间豆油、棕榈油维持偏强走势,使得菜油价格更迅猛上涨。 下半年节日消费增多利于菜油 虽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内各地旅游数量降低,外出餐饮同比骤减,豆油、菜油消费同比大幅缩减,但下半年国内中秋、国庆、春节、元旦等节日集中,需求仍会出现环比的增加,尤其植物油价格较去年已经明显偏低,菜油等的消费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的同比增幅。从供应端来看,目前国内菜油库存不足20万吨,若无其他新增供应来源,其将长期维持库存偏紧的状态。 来源丨期货日报、金融界、新浪 排版 | 雅琪 · 编辑丨沐沐
截至7月17日收盘,菜油2009合约站上8400元/吨,日内大涨超4%,创2013年7月以来新高。国内进口菜油供应偏紧、油脂板块整体偏强,是此次推动菜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天气市掀波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商品期货市场来看,此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度更为直接的主要是农产品及黑色系产业,对前者以利多为主,而对后者影响利空,但黑色系在需求复苏支撑下未见明显下跌。 长江洪灾影响持续发酵,目前市场对菜籽减产预期升温,菜油受到联动支撑,叠加进口菜油成本节节攀升,支撑菜籽、菜油期价联动上涨,短期强势仍在持续。 进口菜油供应偏紧 截至7月10日当周,沿海进口菜籽库存29.7万吨,进口菜油库存19.68万吨,均处于历史同期低位。从进口量来看,今年进口菜油较往年下降得并不明显。1-5月,国内共进口菜籽127.9万吨,去年同期进口171.34万吨,5年同期均值为182.45万吨,折算成菜油,比去年同期少18.2万吨,比5年同期均值少22.91万吨;1-5月,进口菜油65.76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进口17.7万吨,比5年同期均值多进口25.1万吨。 但是,过去14个月,在菜籽进口量急剧萎缩后,国内进口菜油的各种隐性库存消耗殆尽,这是国内进口菜油供应偏紧的主要原因。算上菜油抛储,2016-2018年,进口菜油年均供应量为453.3万吨,而2019年的总供应量仅为284万吨,大幅减少近150万吨(降幅37%)。 在总供应量减少的同时,货权集中也是导致菜油价格走势偏强的原因之一。进口菜籽基本集中在厦门银祥、厦门中禾、东莞沈恒、防城港枫叶、防城港澳加和中谷碧路这几家;而进口菜油库存中,南通凯晟、江苏江海、益海、中粮、中储粮和东莞沈恒这几家的库存占比超过90%。从已知的情况来看,市场认为到明年4月之前,菜籽进口都不会大幅增加,供应偏紧预期推动菜油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并且一直维持200-400元/吨的高基差,从而推动菜油期货价格不断上行。 油脂板块整体偏强 5月以来,全球复工复产预期升温,食用植物油消费恢复预期和通胀预期增强,以棕榈油和豆油为代表的国内油脂板块在过去2个月经历了两个阶段的上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国内棕榈油库存持续下降至历史同期低位,以及产地出口恢复预期推动棕榈油价格自低位回升;收储、替代消费增加,以及大集团增加罐装量引发沿海油厂的豆油库存急速下降,加上成本上升预期,推动豆油价格回升。 进入7月,受到社会融资总额连续3个月同比大幅增长的影响,国内市场做多情绪趋于热烈,尽管棕榈油产地的乐观预期已经在价格上得到体现,同时豆油库存自低位回升近38万吨,但豆油、棕榈油价格在市场情绪推动下还是创出疫情以来的新高。 由于供应偏紧,客观上要求菜油与其他食用植物油保持更高的价差来抑制菜油消费,在对疫情的恐慌消退后,华南豆油、菜油现货价差从1300元/吨的偏低水平,回升至2019年高位2000-2200元/吨,本周进一步扩大到2500元/吨,其间豆油、棕榈油维持偏强走势,使得菜油价格更迅猛上涨。 下半年节日消费增多利于菜油 虽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内各地旅游数量降低,外出餐饮同比骤减,豆油、菜油消费同比大幅缩减,但下半年国内中秋、国庆、春节、元旦等节日集中,需求仍会出现环比的增加,尤其植物油价格较去年已经明显偏低,菜油等的消费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的同比增幅。从供应端来看,目前国内菜油库存不足20万吨,若无其他新增供应来源,其将长期维持库存偏紧的状态。 来源丨期货日报、金融界、新浪 排版 | 雅琪 · 编辑丨沐沐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