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美上海】控股股东の电话会议纪要:去年收入达到指引上限,今年收入指引上调5%,镀铜、立式炉、清洗设备等产品线蒸蒸日上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盛美上海】控股股东の电话会议纪要:去年收入达到指引上限,今年收入指引上调5%,镀铜、立式炉、清洗设备等产品线蒸蒸日上》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据盛美上海控股股东ACMR举行业绩说明会议,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59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出货金额达到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全年经营情况良好且处于前期指引上限。同时,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0.951亿美元的历史营收记录、1.17亿美金的历史出货金额,业绩显著增长。 支撑评级的要点 经营业绩显著提升。公司21年营收同比增长66%至2.6亿美元,出货金额同比增长104%至3.7亿美元。同时,四季度实现约1.0亿元营收和约1.2亿元出货金额的历史记录。公司的经营成果靓丽,表明技术差异化、产品平台化、客户全球化发展战略支撑公司高成长,同时也证明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获得业内的认可,对营收端形成持续的推动作用。 清洗设备龙头地位稳固,镀铜、立式炉等产品形成营收增长第二曲线。随着未来推出CO2、IPA等高端干燥技术,公司将可提供全系列清洗设备,涵盖所有清洁制程90%以上的工艺,2021年清洗设备业务增长44%至1.9亿美元,占销售额的73%,叠加近期获得的12英寸槽式清洗设备的历史大批量订单,表明公司在清洗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固。2021年公司的ECP、立式炉和其他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49%,叠加近期获得前道镀铜设备的批量订单突破,2021年交付7台立式炉Demo机台并即将推出毛利较高的ALD设备,公司的镀铜、立式炉等第二成长曲线强劲,有望在2022年持续为公司的营收添加新动力。 产品组合对应市场空间即将翻倍,基于目前产品系列已制定>10亿美金年收入的长期目标。公司即将于2022下半年推出的新产品为2大类针对先进工艺节点的制程工具,有望使得公司产品组合对应的市场空间从前期预估的80亿美金翻番至160亿美金,同时,基于现有产品,公司已制定>10亿美元的中长期收入目标。 盈利预测及评级 鉴于公司21年四季度实现业绩和出货金额均显著增长,22年在产能提升、新产品推出、新客户拓展等将有显著进展和乐观预期,再次上调21-23年收入从15.75/27.71/40.04亿元至16.21/27.99/40.3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国际地缘政治摩擦的不确定性,零部件供应紧缺影响订单交付。 附1:电话会议具体内容 2021年对于ACM是变革性的一年,公司扩大了客户群,提高了新产品的产能,并获得几家主要半导体制造商的验证工具订单,其中包含来自美国的全球性头部厂商订单。公司的财务业绩反映了公司在不断扩大的客户群中获得的竞争优势,叠加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产品周期控制以及不断增长的生产规模,公司整体营收为2.59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出货量达到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同时,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主要推动下,21Q4公司实现单季度0.951亿美元的历史营收记录、1.17亿美金的历史出货金额。营收增长主要由新产品和新客户推动,清洗设备业务实现稳健增长,2021全年的ECP、立式炉和其他产品同比增长到2.5倍,2021全年的先进封装和晶圆制造设备同比增长到3倍以上。受益于前道客户继续扩产,叠加新客户(包括二线、三线企业)的需求,公司在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获得良好平衡,Non-GAAP毛利率为44.4%,Non-GAAP营业利润率为16.9%。同时,公司在科创板IPO筹集的5.45亿美元增强了资产负债表规模,能够支撑并加速完成公司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全球布局目标。 n 产品方面,公司已成为一家世界级的拥有多产品矩阵的企业,而在十多年前,公司仅被定义为聚焦于SAPS单片清洗设备的单一产品企业,在多年的研发和创新带动下,公司已涉足多邻近领域业务。随着 SAPS 技术的导入,公司扩大成 TEBO、Tahoe 和Semi-Critical工具等清洗产品的组合,现在可提供全系列的清洗设备,涵盖所有清洁制程80%以上的工艺。公司在清洗领域获得的市场领先地位,为公司的电镀和先进封装产品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相信立式炉产品的势头也将到来。同时,预计在2022年将推出两类核心新产品来巩固公司的发展势头。 n 产能方面,公司已展现出向最大、最创新客户批量交付生产设备的能力,自上海张江的第一家工厂以来,公司在上海川沙拥有两座相当产能的工厂,在韩国也拥有第三家工厂,目前正在为临港研发基地的新工厂建设做准备。 n 市场营销方面,公司扩大了销售范围,目前向全球主流领先的IC制造商开放,还向最近的验证订单增加了服务支持人员,相信在核心客户获得的成功销售将吸引更多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客户。将这一切与产品、人员和资本结合在一起,可为未来几年的强劲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n 公司制定了年收入超10亿美金的中长期目标,计划在未来几年通过增加新产品、新客户和新生产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2021年清洗设备的经营结果证明了公司多产品组合战略的实力: n 清洗设备业务增长44%至1.892亿美元,包含旗舰SAPS、Tahoe、TEBO产品和最近推出的Semi-Critical工具。清洗设备占2021年销售额的73%,而2020年的占比为84%,侧面反映公司其他新产品组合的快速增长。预计在近期的29台Auto-bench清洗设备订单的支持下,公司的旗舰清洗和半关键清洗产品将在2022年实现稳健增长。同时,公司最近推出的ULD技术已在一个主要客户通过认证,扩展了Auto-bench产品组合,可覆盖涉及Auto-bench应用的几乎所有清洁步骤。公司目前正在为先进存储器和逻辑应用开发新的干燥方法,例如超关键的 CO2 干燥和先进的高温 IPA 干燥技术将进一步扩大清洗产品组合,从 覆盖80% 的工艺步骤增加到 90% 的工艺步骤。 n ECP、立式炉等产品业务增长149%达0.332亿美元,占销售额约13%。公司在 2021 年交付了 20 台ECP工具,其中约 1/3为前道ECP map,约 2/3为先进封装ECP ap。上周,公司宣布获得21台ECP设备订单,其中包含首获来自同一家顶级中国代工厂的10台前道ECP map的批量订单,此为通过首台验证后的首批订单,该客户将公司的设备能力从65nm工艺认证为28nm工艺。同时,公司在2021年交付了7台立式炉设备,大多是Demo机台,预计立式炉在2022年将为公司营收带来更有意义的贡献。公司将继续完善ECP技术,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先进工艺演进,并开发对存储器和逻辑应用中的高级节点至关重要的ALD技术。 n 先进封装业务(除去ECP服务、备件及其他制程工具)增长210%至0.373亿美元,约占销售额的14%。该业务组合包括一系列封装工具,公司提供广泛的工具组合来支持先进封装领域,是唯一同时提供全套湿法设备和先进电镀设备的公司。某家全球 性IDM 厂商在中国设的工厂正在评估公司的工具,目前进展顺利。希望能够从 IDM 和其他客户那里获得 PR Stripper和其他产品的重复订单。随着行业寻求封装、创新以推动更高性能,先进封装变得越来越重要。预计先进封装将为2022年及以后的收入带来坚实的贡献。正如在之前的电话会议中所讨论的那样,在先进封装应用推动下,电镀设备的TAM(潜在市场空间)将由2021年约7亿美金提升至未来几年内超过15亿美元。 2021年实现了客户群的多元化: n 主要客户为头部前道制造商,包括代工厂、3D NAND和DRAM等5个客户。2021年有2个收入占比超过10%的客户来自主要客户群。上海华力微与华虹半导体集团一起以28%的销售额成为公司最大的客户,系中国领先的代工厂,正在上海和无锡进行多年的成熟制程和28nm产品扩建项目。公司向华虹集团供应了几乎所有类别的产品组合,由于与公司上海服务团队关系密切,华虹是首批试用新产品的客户之一。长江存储是公司的第二大客户,占销售额的21%,公司是2021年长江存储的顶级清洗设备供应商,据公开报道显示,长江存储已完成其在武汉的第二座晶圆厂的结构建设,将很快开始安装设备,以加快其先进3D NAND产品的生产。公司正努力赢取长江存储产线的清洗设备的更多份额,相信也有能力导入公司的ECP、立式炉和其他新设备的协同开发。其他主要前道客户为中芯国际、CXMT和SK海力士,2021年都获得中等偏上的个位数百分比的收入贡献,期待这三位客户在未来做出更多贡献。 n 第二客户群由中国新兴半导体客户组成,包括制造电源管理、模拟、CMOS图像传感器、化合物半导体和其他器件等5家二线企业、少数新三线公司和其他公司。虽然这些客户的收入相对较小,但总共贡献2021年收入的10%左右,同时这些客户正投资新的产能以支持5G、物联网、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增长。公司向这些客户提供广泛的产品组合,包括SAPS、Semi-critical清洗、ECP和立式炉产品,预计该客户群体在2022年将实现强劲增长。 n 第三客户群为先进封装厂商,包含JCAP、通富、Nepes和Wafer Works等顶级客户。该客户群反映了公司先进封装的其他加工、服务和备件业务,约占2021年收入的14%。我们看到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重大投资,以寻求性能提升。中国拥有活跃的生态系统,新兴的先进封装初创公司将为公司产品提供额外的机会,公司继续与更多主要客户取得长足进步。 半导体是一个全球市场,公司打算将市场开拓从中国大陆地区扩展至亚洲其他地区、美国和欧洲进行参与。与主要厂商的合作证明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区域支持团队的实力以及大规模生产的能力。相信,若验证成功可以带来更大的商机,将继续与其他顶级厂商建立销售渠道: n 在四季度,公司宣布了积极进展,获得美国的主流全球厂商的Ultra C SAPS V 12腔清洗设备的验证订单和生产订单,计划在2022上半年交付两者,将在其美国晶圆厂安装并应用于先进制程。公司已扩大美国服务团队规模以支持这一重要的业务。相信若验证成功可为该地区和其他主要客户建立更大的商机。 n 其次,从全球领先IDM获得了两台Ultra C PR Stripper系统订单,将安装在该客户在中国先进封装工厂,第一台设备已于2021四季度交付,第二个工具计划于2022一季度交付。 n 第三份订单是来自一家全球半导体制造商的Ultra C SAPS V 12腔清洗设备验证订单。 n 最后,公司收到了一家亚洲地区半导体制造商的Ultra ECP map镀铜设备订单,有望在2022年早些时候交付。 资料来源:盛美半导体微信公众号 产能最新情况: 公司四季度实现了创纪录的1.17亿美金的出货金额,这是首个超1亿美金产能的季度,尽管面临供应链挑战,公司以近5亿美金的年化产能度过了2021年。对公司产能的信心是吸引更多主要厂商作为未来客户的关键因素,正努力到2022年底将产能提高到6.25亿美金。计划在上海临港地区建立一个生产中心,拥有数百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能够在未来几年将年化产能提高到15亿美金,该设施将通过世界一流的工具支持高级研发,并将有助于加快内部研发和推广活动,计划于2023年中期在临港进行初步生产。 SAM(服务/可服务的市场空间) 的最新情况: 公司已成为亚洲部分最大和最具创新性的半导体生产商值得信赖的本土供应商,已经与这些巨头一起扩展了公司业务,其中许多巨头都希望公司能够共同努力解决他们面临的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公司与客户一起测试产线数据,将我们的想法发展成产品,公司获得机会部署最新的差异化技术,引领上海厂区周边的制造商,寻求优先开发公司的技术,与当地合作伙伴一起扩展,然后随时利用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将业务扩展到国际市场。这种运营环境在过去几年大大增加了公司的产品供应。 n 估计公司目前的产品组合对应8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对比前期估计的50亿美元的SAM增长变化,是由于第三方对2021年WFE市场约880亿美元更高的估计。盛美各个产品线的SAM(可服务的市场规模),估计清洗设备贡献37亿美金,立式炉贡献29亿美金,ECP贡献7.32亿美金,无应力抛光、先进封装、晶圆加工和其他加工设备贡献6.5亿美金。 n 若叠加增加引入两个主要的新产品类别,公司未来几年内的SAM将翻一番达160亿美金以上。预计在2022下半年可为每类主要新产品提供首批工具。公司计划在差异化技术路线图中以构建创新先进节点来导入这些类别,以满足下一代节点的需求。 10亿美元的长期收入目标: 公司对目前的增长机会感到非常兴奋,正不断扩大产品线、全球销售网络和产能提升,加上公司上海科创板IPO筹集的资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来加速市场渗透,无论是在中国大陆的客户群,还是其他地区新客户的增加。2021年的收入比2017年增长了7倍,公司致力于继续沿着这条增长道路前进。鉴于许多客户仍处于多年产能扩张的早期阶段,相信仅凭中国大陆地区就能实现10亿美元的收入目标。我们的财务模型假设中国保持全球资本支出20%-25%的份额并保持适度增长,而公司占据清洗设备50%的市场份额、ECP设备50%的市场份额,立式炉设备约40%的市场份额,以及先进封装、晶圆制造的服务和备件约1亿美元的增量目标。公司没有设定具体时间表来实现这个目标,但认为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主要客户的验证通过可以帮助早日实现目标。同时,财务模型不包括两个新产品类别的收入贡献,期待这些产品提供超10亿美元收入目标的另一个主要增长动力。 2022年的经营指引: 鉴于对2022年增长的乐观态度,营收指引区间提高至3.65 -4.05亿美金,区间中值同比增长约48%。指引基于几个关键假设: n 全球COVID-19大流行的稳定性。 n 美中贸易形势稳定。 n 关键客户扩产的一系列资本支出。 n 公司供应链的管理。 n 一系列客户的首批工具验证时间规划。 公司的业绩和前景证明了战略得到成功执行,强劲增长可支持新产品的额外研发支出,正在建立全球销售和营销资源,以渗透新地区的新客户,同时提升产能以支持长期增长计划。相信有望实现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主要设备供应商的使命。 四季度和2021全年的财务业绩: 除非另有说明,指的是Non-GAAP的财务衡量标准,不包括基于股票的薪酬和证券交易的未实现收益。 四季度收入为0.951亿美金,同比增长108.8%。包括SAPS、TEBO、Tahoe和Semi-critical的清洗设备营收同比增长65.3%至0.619亿美金。ECP、立式炉和其他产品的收入为0.195亿美金。除去ECP但包括服务和备件在内的先进封装收入为0.138亿美金,增长2.8倍。对比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金额为0.67亿美金,2021年第三季度出货金额为0.99亿美金,四季度总出货金额为1.17亿美金。这包括四季度收入交付、等待客户接受的未来季度潜在收入的系统交付以及验证工具的交付。鉴于整个行业的供应限制,公司的生产团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四季度的毛利率为47.9%,前值为43.3%,高于40%-45%的指引范围,反映出产品组合的有力竞争优势。预计毛利率将持续按季度变化,原因包括产品组合和产能利用率在内的多种因素。运营费用为0.25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0.13亿美元,运营费用的增加反映了更高的新产品研发投入、美国销售团队扩大和其他成本。四季度的研发费用增长至126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13.7%,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研发支出翻番反映了公司对新产品创新的承诺。预计到2022年,研发支出将继续增加至17%的水平。 四季度与中芯国际投资市值变动相关的证券交易未实现亏损为120万美元,去年同期未实现收益为360万美元,已从Non-GAAP结果中排除了此非现金项目。我们的税收支出为320万,而去年同期的税收优惠为280万。 四季度净利润为0.18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0.062亿美元。摊薄后每股净收益为0.81美元/股,2020年第四季度为0.29美元/股。四季度关联公司的权益收入和净利润贡献了360万美元,而2020年为10万美元,高于正常水平的部分原因是公司参与有限合伙企业的投资相关收益。 四季度末的现金余额为5.63亿美元,而第三季度初为0.65亿美元,显著变动与四季度的科创板IPO的融资5.45亿美元有关。除现金结余外,还有0.295亿美元的中芯国际相关投资的交易证券,其中包括与原购买价格相比约0.145亿美元的未实现收益。 四季度末的总库存为2.181亿美元,高于三季度末的1.766亿美元。0.415亿美元的季度库存增长是由两个方面推动的:第一、首批成品库存分别增长了0.098亿美元,代表了首批工具的余量,而这些工具已交付客户进行评估,并按照潜在所有权转让的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展示。第二、加工工艺和原材料环比共增加0.317亿美元,很高兴能够为2022年的计划出货量增长获得这一库存。 问答环节 1、供应链管理上遇到什么问题,公司如果缓解这个情况? 供应链的确面临短缺压力,2021年确实有部分中长交付期的部件延迟交付,从过去平均2-3个月的交付期延长至5-6个月。我们正在与供应链密切合作,提前预订涵盖公司预估未来需求的订单,以确保公司产品的交付安全,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其次,我们也在寻找二级供应商。所以,在行业同样面临供应紧缺的环境下,公司正尽可能多地向战略供应商下交付期较长的零部件订单。与此同时,正积极寻找第二至三级供应商,以重新平衡供应链的限制。所以,希望2022年能看到更好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供应链在扩大产能方面做得很好,他们雇佣了更多的人,我们确实看到产能增加。 2、公司的10亿美元年收入目标非常令人鼓舞,能否谈谈公司的产能规划需求,以及如何根据产品发展势头调整产能?是否能够在清洗设备或先进封装的产能中根据市场增长而灵活转换?如何根据客户需求从一个产品到另一个产品进行产能的灵活调整? 鉴于公司假设的财务模型,随着CO2、 IPA等干燥新技术、Semi-Critical清洗设备的推出,相信到2022年底已经覆盖大约90%的清洗工艺。清洗设备对应9亿美金的中国大陆SAM,因此,在广泛的技术覆盖下,相信公司能占据中国本土产线清洗设备约50%的份额,也就是能达到5亿美元的收入目标。镀铜设备将能够覆盖薄膜厚度均匀性控制大多数高级工艺节点,包含大马士革、TSV、先进封装等类型的ECP对应约3亿美金的SAM,在占中国大陆地区近50%的份额下,约2亿美元的收入目标。同样,立式炉设备也是一个大市场领域,对应约8亿美金的SAM,在大约占中国大陆地区近30%的份额下,约1.5亿美元的收入目标。另外,先进封装也有近1亿美金的收入目标。因此这些加在一起会达到10亿美金。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我们正积极寻找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市场,在美国的顶级客户中得到了突破,将继续在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欧洲地区探索我们的客户。因此,随着公司的产品进步、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获得全球客户, 10亿美金年收入目标会加快速度实现。同时,我们的产品领先于市场,即将推出的另外两款新产品是从80亿美金提升到160亿美金的潜在市场空间的驱动因素,但显然这些产品可能要到2024年甚至更晚才能获得收入。这些都是重要的驱动因素。我们已经制定了计划,从产能角度来支持这些目标。更重要的是生产设施在不同产品线之间是非常可互换的,所以公司产能仅与厂房占地面积有关。 3、公司上调2022年的经营指引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在清洗领域做了什么样的投资以延续2021年晶圆清洗业务的强劲发展势头?还在什么新领域进行投入? 对比两个月前给出的指引,我们对未来发展趋势获得了更清晰的能见度,所以我们将指引轻微上调了0.2亿美元。今年的营收将继续增长,主打产品也会继续强劲增长,最近宣布获得了槽式清洗设备批量订单就证明这一点,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强势的槽式清洗设备的需求。同时,中国大陆地区的二三线客户正积极扩建45nm左右的产线,对其成熟制程极其重要的槽式清洗设备将面临大量需求。同时,我们的低压干燥技术也通过了某客户验证,将使我们的产品极具竞争优势,可以覆盖其产线的大部分槽式清洗工艺,我们正积极与中国大陆地区的该位客户沟通合作。同时,我们的SAPS、TEBO、Tahoe都会继续增长,Scrubber、背面清洗也会持续增长,镀铜等都会在收入占比中得到提升,近期我们也宣布了获得镀铜设备的大批量订单,所以我认为会构成2022年持续增长的动力。再有一个成长型业务是立式炉产品,客户对LPCVD、高温退火、真空退火等的需求非常高,希望今年会有重复订单和新客户的导入,会成为2022年收入增长的重要部分,同时先进封装产品也在持续增长当中。所以,2022年会是激动人心的一年,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持续推动收入,现有头部客户的收入持续增长,叠加2、3线客户的拓展,先进封装客户等多方面构成收入动力,这就是我们公布经营指引的假设。 4、公司每个季度的出货金额都非常强劲,鉴于目前紧张的供应环境,能否指引一下2022年各季度的出货情况?是否会比21年4季度的表现还要积极?还是说一季度出货会环比有所下滑,然后会在剩下季度中获得提升?2021年公司的增长似乎主要由逻辑客户和中国客户的资本支出所驱动,请问SK海力士等DRAM存储客户的资本支出会在今年有所回暖吗? 今年一季度对比21年四季度来说,由于部分客户为中国客户或韩国客户,会有中国春节和农历新年等假期,期间工人会放假10天到几周左右,所以相比4季度来说,1季度的出货会环比下滑。回到2021年,一季度至四季度也是逐季度增加,所以是具有相似性的趋势。同时,去年全行业制造商由于零部件紧缺导致交付延迟,所以应该是1季度较弱,2、3季度会比较强,四季度需要看客户进展和供应链。所以,我认为这个规律会在每一年逐季度中发生。对于提到的SK海力士,他们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产能没有过多的扩产规划,主要是韩国地区的扩建,我们正密切合作。此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地区的存储客户在继续增长,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寻求逻辑和存储客户的国际市场机会。 5、与2021年的客户集中度相比,随着2022年的客户群增长,销售占比高于10%的客户会增多还是减少? 客户数量在持续增加,前5名中的3位客户在今年可能会有相当大规模的扩产规划,中芯国际、长鑫存储、SK 海力士都会继续投资,所以可以期待这里面会出现1-2个收入占比超10%的头部客户。二、三线客户仍在继续建产线。 6、公司即将推出的新产品类别对应TAM(总市场需求),是否能够与客户现有投资范围相对应?还是说公司为了更大范围的TAM作准备? 相较于以往对应的50亿美金市场,公司目前现有工具组合对应80亿美金的市场,在行业增长的驱动下有较大的提升。即将推出的两款新产品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在客户需求下针对制程的先进工艺节点进行协同开发。新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围绕差异化的特点、接近全球国际一流水平进行开发。这两款产品将带来另外80亿美金的市场空间,使得我们的产品组合对应市场空间翻倍。与以往一样,不仅是针对客户目前的需求,我们将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特点向客户提供更优的针对下一代技术的解决方案。 6、针对公司获得的美国主流厂商设备验证订单,若验证成功会否带来更大的机会吗?能否进行量化?会是适度的或是巨大的机遇? 我们对此订单感到十分兴奋,同时也围绕该产品和其他产品寻求更多的机遇。一旦通过验证,将会带来其他厂商和其他应用上的市场机会,例如镀铜、立式炉等。我们正寻求许多未来与美国领先客户合作的机会。对于立式炉,不仅有LPCVD产品,今年还会推出我们的Thermal ALD和等离子体ALD产品。这一切都将带给我们进入该领先客户的巨大机会,同时正在引入第二个美国头部客户,我们在服务支持人员上增加部署,希望确保在美国顶级客户中取得成功,对于我们进行其他地区客户的拓展有很大帮助。 7、由于公司扩大了客户基础,并增加了产品组合类型,当展望2023年中之后的部分新产品产能开始增加时,公司毛利率的预期是否会与目前有所不同? 目前公司的毛利率较为稳定,在40%-45%之间,每个季度之间都会有所波动。未来毛利率取决于两方面,第一是先进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新产品的毛利率会相对较高。第二是Semi-Critical产品的发展。公司会在这两点上做出平衡。例如立式炉设备即将推出的ALD和LPCVD,ALD的毛利率会相对高一些。所以公司的毛利率取决于先进工艺产品和现有产品的销售平衡。未来几年,公司的毛利率目标在40%-45%,若高端产品在客户通过了验证,未来有可能使得毛利率超出45%。 8、针对公司的10亿美金年收入长期目标,公司若在2023年中之后开始产能提升,请问最快什么时候能使得产能与10亿美金的收入目标相匹配?能否在2024年之前或者2025年才能达成10亿美金的产能目标? 公司到2022年底将产能提高到6.25亿美金,正在建设的两个厂房将能够在未来几年将年化产能提高到15亿美金,同时新建厂房将有备件生产设施,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公司也会增加人员雇佣、自动化生产程度,使得生产能力与收入目标相匹配。 大概2022年底能够完成两个厂房的结构建设,2023年就会进行设备进驻、气体系统等的搭建,但我们要雇佣并培训技术支持、销售、研发等人员,还有新产品验证需要时间,所以会取决于以上因素。 9、相较于四季度的研发投入来说,公司17%的研发投入目标是一个相当大的跳跃,请问这是阶段性的跳跃吗?如何提高到17%? SG&A在2022年占销售额的百分比会是多少? 四季度研发投入大约在13.7%,而研发同比增长了一倍多,我们仍然有很多领域和机会可以进行投入研发,预计这一数字在2022年会逐步提高,一季度可能是今年最低的季度。但总的来说,如果考虑2022年的毛利率将在40%-45%的范围,而研发强度上升,SG&A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会下降一点,而研发占比将会上升。 10、2022年的收入指引中来自海外和中国分别占多少?在清洗、 ECP、立式炉和先进封装业务在收入指引中分别占多少? 2022年的收入指引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尽管我们有来自美国全球头部客户的验证订单,但收入占比仍较少。对于产品类别的占比目前还没法给出具体数字,但对于去年的情况,清洗设备的销售占比高达73%,鉴于镀铜设备、立式炉、先进封装湿法设备等业务的增长,我们认为尽管清洗设备收入会继续增长但在收入结构的占比会有所下滑。 11、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清洗设备是否为公司2022年即将推出的两款新产品类型之一?化合物半导体清洗设备会在2022年有收入贡献吗? 两类新产品与现有产品不是同一类产品,确实属于制程类型的设备,在过去几年里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我们正在考虑2022下半年可以提供制程工具和客户进行评估,但首台设备的评估至少会花费1.5年以上时间的进展,至少会在2024年才会有收入贡献。 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是新兴市场,尤其是6-8英寸晶圆,我们有先进封装等湿法设备来应用于GaN等领域,同时2021年我们通过了镀铜设备在GaN领域的验证。针对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我们有一系列的湿法工具组合。除了中国大陆地区的客户,我们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看到大量例如镀铜设备、显影机、湿法刻蚀、PR Stripper等设备的需求。
据盛美上海控股股东ACMR举行业绩说明会议,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59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出货金额达到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全年经营情况良好且处于前期指引上限。同时,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0.951亿美元的历史营收记录、1.17亿美金的历史出货金额,业绩显著增长。 支撑评级的要点 经营业绩显著提升。公司21年营收同比增长66%至2.6亿美元,出货金额同比增长104%至3.7亿美元。同时,四季度实现约1.0亿元营收和约1.2亿元出货金额的历史记录。公司的经营成果靓丽,表明技术差异化、产品平台化、客户全球化发展战略支撑公司高成长,同时也证明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获得业内的认可,对营收端形成持续的推动作用。 清洗设备龙头地位稳固,镀铜、立式炉等产品形成营收增长第二曲线。随着未来推出CO2、IPA等高端干燥技术,公司将可提供全系列清洗设备,涵盖所有清洁制程90%以上的工艺,2021年清洗设备业务增长44%至1.9亿美元,占销售额的73%,叠加近期获得的12英寸槽式清洗设备的历史大批量订单,表明公司在清洗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固。2021年公司的ECP、立式炉和其他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49%,叠加近期获得前道镀铜设备的批量订单突破,2021年交付7台立式炉Demo机台并即将推出毛利较高的ALD设备,公司的镀铜、立式炉等第二成长曲线强劲,有望在2022年持续为公司的营收添加新动力。 产品组合对应市场空间即将翻倍,基于目前产品系列已制定>10亿美金年收入的长期目标。公司即将于2022下半年推出的新产品为2大类针对先进工艺节点的制程工具,有望使得公司产品组合对应的市场空间从前期预估的80亿美金翻番至160亿美金,同时,基于现有产品,公司已制定>10亿美元的中长期收入目标。 盈利预测及评级 鉴于公司21年四季度实现业绩和出货金额均显著增长,22年在产能提升、新产品推出、新客户拓展等将有显著进展和乐观预期,再次上调21-23年收入从15.75/27.71/40.04亿元至16.21/27.99/40.3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国际地缘政治摩擦的不确定性,零部件供应紧缺影响订单交付。 附1:电话会议具体内容 2021年对于ACM是变革性的一年,公司扩大了客户群,提高了新产品的产能,并获得几家主要半导体制造商的验证工具订单,其中包含来自美国的全球性头部厂商订单。公司的财务业绩反映了公司在不断扩大的客户群中获得的竞争优势,叠加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产品周期控制以及不断增长的生产规模,公司整体营收为2.59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出货量达到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同时,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主要推动下,21Q4公司实现单季度0.951亿美元的历史营收记录、1.17亿美金的历史出货金额。营收增长主要由新产品和新客户推动,清洗设备业务实现稳健增长,2021全年的ECP、立式炉和其他产品同比增长到2.5倍,2021全年的先进封装和晶圆制造设备同比增长到3倍以上。受益于前道客户继续扩产,叠加新客户(包括二线、三线企业)的需求,公司在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获得良好平衡,Non-GAAP毛利率为44.4%,Non-GAAP营业利润率为16.9%。同时,公司在科创板IPO筹集的5.45亿美元增强了资产负债表规模,能够支撑并加速完成公司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全球布局目标。 n 产品方面,公司已成为一家世界级的拥有多产品矩阵的企业,而在十多年前,公司仅被定义为聚焦于SAPS单片清洗设备的单一产品企业,在多年的研发和创新带动下,公司已涉足多邻近领域业务。随着 SAPS 技术的导入,公司扩大成 TEBO、Tahoe 和Semi-Critical工具等清洗产品的组合,现在可提供全系列的清洗设备,涵盖所有清洁制程80%以上的工艺。公司在清洗领域获得的市场领先地位,为公司的电镀和先进封装产品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相信立式炉产品的势头也将到来。同时,预计在2022年将推出两类核心新产品来巩固公司的发展势头。 n 产能方面,公司已展现出向最大、最创新客户批量交付生产设备的能力,自上海张江的第一家工厂以来,公司在上海川沙拥有两座相当产能的工厂,在韩国也拥有第三家工厂,目前正在为临港研发基地的新工厂建设做准备。 n 市场营销方面,公司扩大了销售范围,目前向全球主流领先的IC制造商开放,还向最近的验证订单增加了服务支持人员,相信在核心客户获得的成功销售将吸引更多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客户。将这一切与产品、人员和资本结合在一起,可为未来几年的强劲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n 公司制定了年收入超10亿美金的中长期目标,计划在未来几年通过增加新产品、新客户和新生产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2021年清洗设备的经营结果证明了公司多产品组合战略的实力: n 清洗设备业务增长44%至1.892亿美元,包含旗舰SAPS、Tahoe、TEBO产品和最近推出的Semi-Critical工具。清洗设备占2021年销售额的73%,而2020年的占比为84%,侧面反映公司其他新产品组合的快速增长。预计在近期的29台Auto-bench清洗设备订单的支持下,公司的旗舰清洗和半关键清洗产品将在2022年实现稳健增长。同时,公司最近推出的ULD技术已在一个主要客户通过认证,扩展了Auto-bench产品组合,可覆盖涉及Auto-bench应用的几乎所有清洁步骤。公司目前正在为先进存储器和逻辑应用开发新的干燥方法,例如超关键的 CO2 干燥和先进的高温 IPA 干燥技术将进一步扩大清洗产品组合,从 覆盖80% 的工艺步骤增加到 90% 的工艺步骤。 n ECP、立式炉等产品业务增长149%达0.332亿美元,占销售额约13%。公司在 2021 年交付了 20 台ECP工具,其中约 1/3为前道ECP map,约 2/3为先进封装ECP ap。上周,公司宣布获得21台ECP设备订单,其中包含首获来自同一家顶级中国代工厂的10台前道ECP map的批量订单,此为通过首台验证后的首批订单,该客户将公司的设备能力从65nm工艺认证为28nm工艺。同时,公司在2021年交付了7台立式炉设备,大多是Demo机台,预计立式炉在2022年将为公司营收带来更有意义的贡献。公司将继续完善ECP技术,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先进工艺演进,并开发对存储器和逻辑应用中的高级节点至关重要的ALD技术。 n 先进封装业务(除去ECP服务、备件及其他制程工具)增长210%至0.373亿美元,约占销售额的14%。该业务组合包括一系列封装工具,公司提供广泛的工具组合来支持先进封装领域,是唯一同时提供全套湿法设备和先进电镀设备的公司。某家全球 性IDM 厂商在中国设的工厂正在评估公司的工具,目前进展顺利。希望能够从 IDM 和其他客户那里获得 PR Stripper和其他产品的重复订单。随着行业寻求封装、创新以推动更高性能,先进封装变得越来越重要。预计先进封装将为2022年及以后的收入带来坚实的贡献。正如在之前的电话会议中所讨论的那样,在先进封装应用推动下,电镀设备的TAM(潜在市场空间)将由2021年约7亿美金提升至未来几年内超过15亿美元。 2021年实现了客户群的多元化: n 主要客户为头部前道制造商,包括代工厂、3D NAND和DRAM等5个客户。2021年有2个收入占比超过10%的客户来自主要客户群。上海华力微与华虹半导体集团一起以28%的销售额成为公司最大的客户,系中国领先的代工厂,正在上海和无锡进行多年的成熟制程和28nm产品扩建项目。公司向华虹集团供应了几乎所有类别的产品组合,由于与公司上海服务团队关系密切,华虹是首批试用新产品的客户之一。长江存储是公司的第二大客户,占销售额的21%,公司是2021年长江存储的顶级清洗设备供应商,据公开报道显示,长江存储已完成其在武汉的第二座晶圆厂的结构建设,将很快开始安装设备,以加快其先进3D NAND产品的生产。公司正努力赢取长江存储产线的清洗设备的更多份额,相信也有能力导入公司的ECP、立式炉和其他新设备的协同开发。其他主要前道客户为中芯国际、CXMT和SK海力士,2021年都获得中等偏上的个位数百分比的收入贡献,期待这三位客户在未来做出更多贡献。 n 第二客户群由中国新兴半导体客户组成,包括制造电源管理、模拟、CMOS图像传感器、化合物半导体和其他器件等5家二线企业、少数新三线公司和其他公司。虽然这些客户的收入相对较小,但总共贡献2021年收入的10%左右,同时这些客户正投资新的产能以支持5G、物联网、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增长。公司向这些客户提供广泛的产品组合,包括SAPS、Semi-critical清洗、ECP和立式炉产品,预计该客户群体在2022年将实现强劲增长。 n 第三客户群为先进封装厂商,包含JCAP、通富、Nepes和Wafer Works等顶级客户。该客户群反映了公司先进封装的其他加工、服务和备件业务,约占2021年收入的14%。我们看到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重大投资,以寻求性能提升。中国拥有活跃的生态系统,新兴的先进封装初创公司将为公司产品提供额外的机会,公司继续与更多主要客户取得长足进步。 半导体是一个全球市场,公司打算将市场开拓从中国大陆地区扩展至亚洲其他地区、美国和欧洲进行参与。与主要厂商的合作证明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区域支持团队的实力以及大规模生产的能力。相信,若验证成功可以带来更大的商机,将继续与其他顶级厂商建立销售渠道: n 在四季度,公司宣布了积极进展,获得美国的主流全球厂商的Ultra C SAPS V 12腔清洗设备的验证订单和生产订单,计划在2022上半年交付两者,将在其美国晶圆厂安装并应用于先进制程。公司已扩大美国服务团队规模以支持这一重要的业务。相信若验证成功可为该地区和其他主要客户建立更大的商机。 n 其次,从全球领先IDM获得了两台Ultra C PR Stripper系统订单,将安装在该客户在中国先进封装工厂,第一台设备已于2021四季度交付,第二个工具计划于2022一季度交付。 n 第三份订单是来自一家全球半导体制造商的Ultra C SAPS V 12腔清洗设备验证订单。 n 最后,公司收到了一家亚洲地区半导体制造商的Ultra ECP map镀铜设备订单,有望在2022年早些时候交付。 资料来源:盛美半导体微信公众号 产能最新情况: 公司四季度实现了创纪录的1.17亿美金的出货金额,这是首个超1亿美金产能的季度,尽管面临供应链挑战,公司以近5亿美金的年化产能度过了2021年。对公司产能的信心是吸引更多主要厂商作为未来客户的关键因素,正努力到2022年底将产能提高到6.25亿美金。计划在上海临港地区建立一个生产中心,拥有数百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能够在未来几年将年化产能提高到15亿美金,该设施将通过世界一流的工具支持高级研发,并将有助于加快内部研发和推广活动,计划于2023年中期在临港进行初步生产。 SAM(服务/可服务的市场空间) 的最新情况: 公司已成为亚洲部分最大和最具创新性的半导体生产商值得信赖的本土供应商,已经与这些巨头一起扩展了公司业务,其中许多巨头都希望公司能够共同努力解决他们面临的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公司与客户一起测试产线数据,将我们的想法发展成产品,公司获得机会部署最新的差异化技术,引领上海厂区周边的制造商,寻求优先开发公司的技术,与当地合作伙伴一起扩展,然后随时利用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将业务扩展到国际市场。这种运营环境在过去几年大大增加了公司的产品供应。 n 估计公司目前的产品组合对应8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对比前期估计的50亿美元的SAM增长变化,是由于第三方对2021年WFE市场约880亿美元更高的估计。盛美各个产品线的SAM(可服务的市场规模),估计清洗设备贡献37亿美金,立式炉贡献29亿美金,ECP贡献7.32亿美金,无应力抛光、先进封装、晶圆加工和其他加工设备贡献6.5亿美金。 n 若叠加增加引入两个主要的新产品类别,公司未来几年内的SAM将翻一番达160亿美金以上。预计在2022下半年可为每类主要新产品提供首批工具。公司计划在差异化技术路线图中以构建创新先进节点来导入这些类别,以满足下一代节点的需求。 10亿美元的长期收入目标: 公司对目前的增长机会感到非常兴奋,正不断扩大产品线、全球销售网络和产能提升,加上公司上海科创板IPO筹集的资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来加速市场渗透,无论是在中国大陆的客户群,还是其他地区新客户的增加。2021年的收入比2017年增长了7倍,公司致力于继续沿着这条增长道路前进。鉴于许多客户仍处于多年产能扩张的早期阶段,相信仅凭中国大陆地区就能实现10亿美元的收入目标。我们的财务模型假设中国保持全球资本支出20%-25%的份额并保持适度增长,而公司占据清洗设备50%的市场份额、ECP设备50%的市场份额,立式炉设备约40%的市场份额,以及先进封装、晶圆制造的服务和备件约1亿美元的增量目标。公司没有设定具体时间表来实现这个目标,但认为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主要客户的验证通过可以帮助早日实现目标。同时,财务模型不包括两个新产品类别的收入贡献,期待这些产品提供超10亿美元收入目标的另一个主要增长动力。 2022年的经营指引: 鉴于对2022年增长的乐观态度,营收指引区间提高至3.65 -4.05亿美金,区间中值同比增长约48%。指引基于几个关键假设: n 全球COVID-19大流行的稳定性。 n 美中贸易形势稳定。 n 关键客户扩产的一系列资本支出。 n 公司供应链的管理。 n 一系列客户的首批工具验证时间规划。 公司的业绩和前景证明了战略得到成功执行,强劲增长可支持新产品的额外研发支出,正在建立全球销售和营销资源,以渗透新地区的新客户,同时提升产能以支持长期增长计划。相信有望实现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主要设备供应商的使命。 四季度和2021全年的财务业绩: 除非另有说明,指的是Non-GAAP的财务衡量标准,不包括基于股票的薪酬和证券交易的未实现收益。 四季度收入为0.951亿美金,同比增长108.8%。包括SAPS、TEBO、Tahoe和Semi-critical的清洗设备营收同比增长65.3%至0.619亿美金。ECP、立式炉和其他产品的收入为0.195亿美金。除去ECP但包括服务和备件在内的先进封装收入为0.138亿美金,增长2.8倍。对比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金额为0.67亿美金,2021年第三季度出货金额为0.99亿美金,四季度总出货金额为1.17亿美金。这包括四季度收入交付、等待客户接受的未来季度潜在收入的系统交付以及验证工具的交付。鉴于整个行业的供应限制,公司的生产团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四季度的毛利率为47.9%,前值为43.3%,高于40%-45%的指引范围,反映出产品组合的有力竞争优势。预计毛利率将持续按季度变化,原因包括产品组合和产能利用率在内的多种因素。运营费用为0.25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0.13亿美元,运营费用的增加反映了更高的新产品研发投入、美国销售团队扩大和其他成本。四季度的研发费用增长至126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13.7%,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研发支出翻番反映了公司对新产品创新的承诺。预计到2022年,研发支出将继续增加至17%的水平。 四季度与中芯国际投资市值变动相关的证券交易未实现亏损为120万美元,去年同期未实现收益为360万美元,已从Non-GAAP结果中排除了此非现金项目。我们的税收支出为320万,而去年同期的税收优惠为280万。 四季度净利润为0.18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0.062亿美元。摊薄后每股净收益为0.81美元/股,2020年第四季度为0.29美元/股。四季度关联公司的权益收入和净利润贡献了360万美元,而2020年为10万美元,高于正常水平的部分原因是公司参与有限合伙企业的投资相关收益。 四季度末的现金余额为5.63亿美元,而第三季度初为0.65亿美元,显著变动与四季度的科创板IPO的融资5.45亿美元有关。除现金结余外,还有0.295亿美元的中芯国际相关投资的交易证券,其中包括与原购买价格相比约0.145亿美元的未实现收益。 四季度末的总库存为2.181亿美元,高于三季度末的1.766亿美元。0.415亿美元的季度库存增长是由两个方面推动的:第一、首批成品库存分别增长了0.098亿美元,代表了首批工具的余量,而这些工具已交付客户进行评估,并按照潜在所有权转让的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展示。第二、加工工艺和原材料环比共增加0.317亿美元,很高兴能够为2022年的计划出货量增长获得这一库存。 问答环节 1、供应链管理上遇到什么问题,公司如果缓解这个情况? 供应链的确面临短缺压力,2021年确实有部分中长交付期的部件延迟交付,从过去平均2-3个月的交付期延长至5-6个月。我们正在与供应链密切合作,提前预订涵盖公司预估未来需求的订单,以确保公司产品的交付安全,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其次,我们也在寻找二级供应商。所以,在行业同样面临供应紧缺的环境下,公司正尽可能多地向战略供应商下交付期较长的零部件订单。与此同时,正积极寻找第二至三级供应商,以重新平衡供应链的限制。所以,希望2022年能看到更好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供应链在扩大产能方面做得很好,他们雇佣了更多的人,我们确实看到产能增加。 2、公司的10亿美元年收入目标非常令人鼓舞,能否谈谈公司的产能规划需求,以及如何根据产品发展势头调整产能?是否能够在清洗设备或先进封装的产能中根据市场增长而灵活转换?如何根据客户需求从一个产品到另一个产品进行产能的灵活调整? 鉴于公司假设的财务模型,随着CO2、 IPA等干燥新技术、Semi-Critical清洗设备的推出,相信到2022年底已经覆盖大约90%的清洗工艺。清洗设备对应9亿美金的中国大陆SAM,因此,在广泛的技术覆盖下,相信公司能占据中国本土产线清洗设备约50%的份额,也就是能达到5亿美元的收入目标。镀铜设备将能够覆盖薄膜厚度均匀性控制大多数高级工艺节点,包含大马士革、TSV、先进封装等类型的ECP对应约3亿美金的SAM,在占中国大陆地区近50%的份额下,约2亿美元的收入目标。同样,立式炉设备也是一个大市场领域,对应约8亿美金的SAM,在大约占中国大陆地区近30%的份额下,约1.5亿美元的收入目标。另外,先进封装也有近1亿美金的收入目标。因此这些加在一起会达到10亿美金。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我们正积极寻找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市场,在美国的顶级客户中得到了突破,将继续在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欧洲地区探索我们的客户。因此,随着公司的产品进步、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获得全球客户, 10亿美金年收入目标会加快速度实现。同时,我们的产品领先于市场,即将推出的另外两款新产品是从80亿美金提升到160亿美金的潜在市场空间的驱动因素,但显然这些产品可能要到2024年甚至更晚才能获得收入。这些都是重要的驱动因素。我们已经制定了计划,从产能角度来支持这些目标。更重要的是生产设施在不同产品线之间是非常可互换的,所以公司产能仅与厂房占地面积有关。 3、公司上调2022年的经营指引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在清洗领域做了什么样的投资以延续2021年晶圆清洗业务的强劲发展势头?还在什么新领域进行投入? 对比两个月前给出的指引,我们对未来发展趋势获得了更清晰的能见度,所以我们将指引轻微上调了0.2亿美元。今年的营收将继续增长,主打产品也会继续强劲增长,最近宣布获得了槽式清洗设备批量订单就证明这一点,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强势的槽式清洗设备的需求。同时,中国大陆地区的二三线客户正积极扩建45nm左右的产线,对其成熟制程极其重要的槽式清洗设备将面临大量需求。同时,我们的低压干燥技术也通过了某客户验证,将使我们的产品极具竞争优势,可以覆盖其产线的大部分槽式清洗工艺,我们正积极与中国大陆地区的该位客户沟通合作。同时,我们的SAPS、TEBO、Tahoe都会继续增长,Scrubber、背面清洗也会持续增长,镀铜等都会在收入占比中得到提升,近期我们也宣布了获得镀铜设备的大批量订单,所以我认为会构成2022年持续增长的动力。再有一个成长型业务是立式炉产品,客户对LPCVD、高温退火、真空退火等的需求非常高,希望今年会有重复订单和新客户的导入,会成为2022年收入增长的重要部分,同时先进封装产品也在持续增长当中。所以,2022年会是激动人心的一年,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持续推动收入,现有头部客户的收入持续增长,叠加2、3线客户的拓展,先进封装客户等多方面构成收入动力,这就是我们公布经营指引的假设。 4、公司每个季度的出货金额都非常强劲,鉴于目前紧张的供应环境,能否指引一下2022年各季度的出货情况?是否会比21年4季度的表现还要积极?还是说一季度出货会环比有所下滑,然后会在剩下季度中获得提升?2021年公司的增长似乎主要由逻辑客户和中国客户的资本支出所驱动,请问SK海力士等DRAM存储客户的资本支出会在今年有所回暖吗? 今年一季度对比21年四季度来说,由于部分客户为中国客户或韩国客户,会有中国春节和农历新年等假期,期间工人会放假10天到几周左右,所以相比4季度来说,1季度的出货会环比下滑。回到2021年,一季度至四季度也是逐季度增加,所以是具有相似性的趋势。同时,去年全行业制造商由于零部件紧缺导致交付延迟,所以应该是1季度较弱,2、3季度会比较强,四季度需要看客户进展和供应链。所以,我认为这个规律会在每一年逐季度中发生。对于提到的SK海力士,他们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产能没有过多的扩产规划,主要是韩国地区的扩建,我们正密切合作。此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地区的存储客户在继续增长,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寻求逻辑和存储客户的国际市场机会。 5、与2021年的客户集中度相比,随着2022年的客户群增长,销售占比高于10%的客户会增多还是减少? 客户数量在持续增加,前5名中的3位客户在今年可能会有相当大规模的扩产规划,中芯国际、长鑫存储、SK 海力士都会继续投资,所以可以期待这里面会出现1-2个收入占比超10%的头部客户。二、三线客户仍在继续建产线。 6、公司即将推出的新产品类别对应TAM(总市场需求),是否能够与客户现有投资范围相对应?还是说公司为了更大范围的TAM作准备? 相较于以往对应的50亿美金市场,公司目前现有工具组合对应80亿美金的市场,在行业增长的驱动下有较大的提升。即将推出的两款新产品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在客户需求下针对制程的先进工艺节点进行协同开发。新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围绕差异化的特点、接近全球国际一流水平进行开发。这两款产品将带来另外80亿美金的市场空间,使得我们的产品组合对应市场空间翻倍。与以往一样,不仅是针对客户目前的需求,我们将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特点向客户提供更优的针对下一代技术的解决方案。 6、针对公司获得的美国主流厂商设备验证订单,若验证成功会否带来更大的机会吗?能否进行量化?会是适度的或是巨大的机遇? 我们对此订单感到十分兴奋,同时也围绕该产品和其他产品寻求更多的机遇。一旦通过验证,将会带来其他厂商和其他应用上的市场机会,例如镀铜、立式炉等。我们正寻求许多未来与美国领先客户合作的机会。对于立式炉,不仅有LPCVD产品,今年还会推出我们的Thermal ALD和等离子体ALD产品。这一切都将带给我们进入该领先客户的巨大机会,同时正在引入第二个美国头部客户,我们在服务支持人员上增加部署,希望确保在美国顶级客户中取得成功,对于我们进行其他地区客户的拓展有很大帮助。 7、由于公司扩大了客户基础,并增加了产品组合类型,当展望2023年中之后的部分新产品产能开始增加时,公司毛利率的预期是否会与目前有所不同? 目前公司的毛利率较为稳定,在40%-45%之间,每个季度之间都会有所波动。未来毛利率取决于两方面,第一是先进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新产品的毛利率会相对较高。第二是Semi-Critical产品的发展。公司会在这两点上做出平衡。例如立式炉设备即将推出的ALD和LPCVD,ALD的毛利率会相对高一些。所以公司的毛利率取决于先进工艺产品和现有产品的销售平衡。未来几年,公司的毛利率目标在40%-45%,若高端产品在客户通过了验证,未来有可能使得毛利率超出45%。 8、针对公司的10亿美金年收入长期目标,公司若在2023年中之后开始产能提升,请问最快什么时候能使得产能与10亿美金的收入目标相匹配?能否在2024年之前或者2025年才能达成10亿美金的产能目标? 公司到2022年底将产能提高到6.25亿美金,正在建设的两个厂房将能够在未来几年将年化产能提高到15亿美金,同时新建厂房将有备件生产设施,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公司也会增加人员雇佣、自动化生产程度,使得生产能力与收入目标相匹配。 大概2022年底能够完成两个厂房的结构建设,2023年就会进行设备进驻、气体系统等的搭建,但我们要雇佣并培训技术支持、销售、研发等人员,还有新产品验证需要时间,所以会取决于以上因素。 9、相较于四季度的研发投入来说,公司17%的研发投入目标是一个相当大的跳跃,请问这是阶段性的跳跃吗?如何提高到17%? SG&A在2022年占销售额的百分比会是多少? 四季度研发投入大约在13.7%,而研发同比增长了一倍多,我们仍然有很多领域和机会可以进行投入研发,预计这一数字在2022年会逐步提高,一季度可能是今年最低的季度。但总的来说,如果考虑2022年的毛利率将在40%-45%的范围,而研发强度上升,SG&A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会下降一点,而研发占比将会上升。 10、2022年的收入指引中来自海外和中国分别占多少?在清洗、 ECP、立式炉和先进封装业务在收入指引中分别占多少? 2022年的收入指引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尽管我们有来自美国全球头部客户的验证订单,但收入占比仍较少。对于产品类别的占比目前还没法给出具体数字,但对于去年的情况,清洗设备的销售占比高达73%,鉴于镀铜设备、立式炉、先进封装湿法设备等业务的增长,我们认为尽管清洗设备收入会继续增长但在收入结构的占比会有所下滑。 11、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清洗设备是否为公司2022年即将推出的两款新产品类型之一?化合物半导体清洗设备会在2022年有收入贡献吗? 两类新产品与现有产品不是同一类产品,确实属于制程类型的设备,在过去几年里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我们正在考虑2022下半年可以提供制程工具和客户进行评估,但首台设备的评估至少会花费1.5年以上时间的进展,至少会在2024年才会有收入贡献。 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是新兴市场,尤其是6-8英寸晶圆,我们有先进封装等湿法设备来应用于GaN等领域,同时2021年我们通过了镀铜设备在GaN领域的验证。针对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我们有一系列的湿法工具组合。除了中国大陆地区的客户,我们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看到大量例如镀铜设备、显影机、湿法刻蚀、PR Stripper等设备的需求。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