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短期市场生物钟一致,思考三个中期问题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与短期市场生物钟一致,思考三个中期问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文摘自申万宏源策略发布于2022年2月20日的报告《与短期市场生物钟一致,思考三个中期问题——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22/02/14-22/02/20)》。欲了解全文,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与短期市场生物钟一致,思考三个中期问题 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22/02/14-22/02/20) 一、我们与短期市场生物钟已基本保持一致,重申判断:科技成长已现“绝望性价比”,超跌反弹会随时出现,但中期反转的条件尚不具备。1月社融信贷反映“宽信用有效,但还需再接再厉”,这有利于稳增长“躁动逻辑”延续。稳增长只做春季躁动,做到两会前。 短期重仓稳增长和科技的投资者,暂时难有大的胜负了。这种时候,就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中期,备战真正的胜负手上。 二、讨论三个中期问题的思考: 1. 稳增长在两会前和两会后,在预期演绎上有什么区别? (1) 两会政府预算报告,是市场评估全年稳增长力度的重要基础素材。 (2) 两会后,全年国内政策展望趋于清晰,美联储紧缩边界却未必能完全看清。 (3) 两会后,一季报预期验证期到来,挖掘可以外推的高景气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点工作。 2. 一季报新能源验证分化的基本面,足够支撑板块反弹延续吗?寻找新的市场主线,哪些方向是种子选手? 年初以来,新能源各细分领域普跌,全年依然有供需紧平衡预期、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的方向(锂、电池化学品、光伏辅材、风电),并未体现出优势。这反映出以基本面分化预期为引子,微观结构问题发酵才是主要矛盾,在公募2021年底全面超配新能源各细分领域的情况下,基本面分化就意味着公募面临较大的减仓调仓压力,这会带来阵痛,伤害总体赚钱效应,引发风险偏好回落。 一季报新能源如果验证了分化的基本面,风险偏好会企稳回升吗?历史上,公募第一大重仓行业,如果出现业绩增速回落,ROE分化,行业调整的时间通常在两个季度左右。消化重要微观结构问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分化的基本面下,向景气延续方向聚焦,对于单个投资者来说可行。但历史上,公募第一大重仓行业,景气细分方向再聚焦,能够容纳的持仓,大概率明显小于之前的规模。 所以,新能源2022年景气分化,已不能“一站式解决全部问题”,寻找新的主线方向实在必行,哪些方向是种子选手?历史上,在经济暂时难回复苏周期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周期股成为新主线的概率较低),在其他公募重仓方向上寻找新主线的胜率更高。21Q4公募持仓比例排名前5的行业是电气设备、食品饮料、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后续我们会重点关注:食品饮料(消费品22H2相对业绩趋势占优,一季报提前验证的景气趋势容易线性外推)、计算机(东数西算中短期还是主题投资,但其长期产业趋势的形成与识别,可能是2022年自下而上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消费电子(重点还是消费电子景气恢复,上半年可能缺乏有效验证,但下半年仍有乐观预期)的一季报验证情况,以及细分领域景气外推情况。 如果这些“种子选手”都失利怎么办?这种情况下,二季度低估值防御,三季度复苏验证,做周期股高弹性,可能成为全年胜负手。 3. 年初以来,事件性利空不断,这种情况该如何理解? 年初以来,事件性利空不断,给市场造成了很多困扰。美联储“没有最紧只有更紧”,市场从怀疑加息,到预期6-7次加息,从担忧Taper影响经济,到预期缩表,预期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事件性利空。国际关系持续紧张,中美摩擦反复。俄乌关系依然紧张,美俄关系恶化又在本周对全球风险偏好造成了实质伤害。新经济领域同样事件性利空不断。医药带量采购事件催化不断;中美在CXO领域的摩擦被放大为整个新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互联网监管政策似乎也难言出清,周五发改革“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美团回调近15%,又一公募重仓股遭遇事件性冲击。 这种情况该如何理解?长期问题就在那里,事件冲击难免时有发生。美联储紧缩预期22H1就会发酵,也许超市场预期,但在我们的框架中本就是基准假设(详见我们2021年12月18日发布的2022年A股投资策略《浴火·重生》)。国际关系复杂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背后是全球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 中国国际竞争力增强,也加速了全球问题的暴露。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维持医保支出的持续性,规范互联网行业发展,难免动到既得利益。 事件冲击的密度有偶然性,但发生是必然的。变化更大的东西,是股票市场抵御事件性冲击的能力。2021年基本面趋势向上,长期乐观预期有短期支撑,市场抵御事件性冲击的能力当然是强的。而2022年基本面趋势向下,市场对短期变化的关注度提升。长期问题的短期映射就会明显扰动市场预期。“长期问题不重要”,“长期问题已出清”,这两句话在2022年都非常危险。这个年份,更审慎的评估市场的安全边际,总是没错的。 精彩回顾 大势研判&政策研究 数据围城——申万宏源策略数字专题系列之数据保护法篇 以数据支点撬动经济发展——近期数字经济政策点评 行业比较 风险偏好已持续一年维持高位,开始向低估值因子切换——21Q4A股公募基金持股分析 资产配置 加息预期快速发酵下全球资金流动有何变化? 2022波动年,避险资产如何选择?——全球资产配置方法论系列报告之七 美元走弱的短期和中期逻辑 主题研究 方兴未艾:全面梳理A股ESG指数、基金 【经典重温】ESG:评级结果拆解+股票池构建 【经典重温】十大A股ESG评级机构:什么背景?有何特色? 【经典重温】欧盟ESG信披制度:环保压倒一切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现状:数据看全貌、案例看细节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制度详解:定性定量、各有所长 【经典重温】东西方对ESG定义不同,绿色金融是交集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本文摘自申万宏源策略发布于2022年2月20日的报告《与短期市场生物钟一致,思考三个中期问题——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22/02/14-22/02/20)》。欲了解全文,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与短期市场生物钟一致,思考三个中期问题 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22/02/14-22/02/20) 一、我们与短期市场生物钟已基本保持一致,重申判断:科技成长已现“绝望性价比”,超跌反弹会随时出现,但中期反转的条件尚不具备。1月社融信贷反映“宽信用有效,但还需再接再厉”,这有利于稳增长“躁动逻辑”延续。稳增长只做春季躁动,做到两会前。 短期重仓稳增长和科技的投资者,暂时难有大的胜负了。这种时候,就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中期,备战真正的胜负手上。 二、讨论三个中期问题的思考: 1. 稳增长在两会前和两会后,在预期演绎上有什么区别? (1) 两会政府预算报告,是市场评估全年稳增长力度的重要基础素材。 (2) 两会后,全年国内政策展望趋于清晰,美联储紧缩边界却未必能完全看清。 (3) 两会后,一季报预期验证期到来,挖掘可以外推的高景气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点工作。 2. 一季报新能源验证分化的基本面,足够支撑板块反弹延续吗?寻找新的市场主线,哪些方向是种子选手? 年初以来,新能源各细分领域普跌,全年依然有供需紧平衡预期、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的方向(锂、电池化学品、光伏辅材、风电),并未体现出优势。这反映出以基本面分化预期为引子,微观结构问题发酵才是主要矛盾,在公募2021年底全面超配新能源各细分领域的情况下,基本面分化就意味着公募面临较大的减仓调仓压力,这会带来阵痛,伤害总体赚钱效应,引发风险偏好回落。 一季报新能源如果验证了分化的基本面,风险偏好会企稳回升吗?历史上,公募第一大重仓行业,如果出现业绩增速回落,ROE分化,行业调整的时间通常在两个季度左右。消化重要微观结构问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分化的基本面下,向景气延续方向聚焦,对于单个投资者来说可行。但历史上,公募第一大重仓行业,景气细分方向再聚焦,能够容纳的持仓,大概率明显小于之前的规模。 所以,新能源2022年景气分化,已不能“一站式解决全部问题”,寻找新的主线方向实在必行,哪些方向是种子选手?历史上,在经济暂时难回复苏周期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周期股成为新主线的概率较低),在其他公募重仓方向上寻找新主线的胜率更高。21Q4公募持仓比例排名前5的行业是电气设备、食品饮料、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后续我们会重点关注:食品饮料(消费品22H2相对业绩趋势占优,一季报提前验证的景气趋势容易线性外推)、计算机(东数西算中短期还是主题投资,但其长期产业趋势的形成与识别,可能是2022年自下而上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消费电子(重点还是消费电子景气恢复,上半年可能缺乏有效验证,但下半年仍有乐观预期)的一季报验证情况,以及细分领域景气外推情况。 如果这些“种子选手”都失利怎么办?这种情况下,二季度低估值防御,三季度复苏验证,做周期股高弹性,可能成为全年胜负手。 3. 年初以来,事件性利空不断,这种情况该如何理解? 年初以来,事件性利空不断,给市场造成了很多困扰。美联储“没有最紧只有更紧”,市场从怀疑加息,到预期6-7次加息,从担忧Taper影响经济,到预期缩表,预期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事件性利空。国际关系持续紧张,中美摩擦反复。俄乌关系依然紧张,美俄关系恶化又在本周对全球风险偏好造成了实质伤害。新经济领域同样事件性利空不断。医药带量采购事件催化不断;中美在CXO领域的摩擦被放大为整个新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互联网监管政策似乎也难言出清,周五发改革“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美团回调近15%,又一公募重仓股遭遇事件性冲击。 这种情况该如何理解?长期问题就在那里,事件冲击难免时有发生。美联储紧缩预期22H1就会发酵,也许超市场预期,但在我们的框架中本就是基准假设(详见我们2021年12月18日发布的2022年A股投资策略《浴火·重生》)。国际关系复杂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背后是全球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 中国国际竞争力增强,也加速了全球问题的暴露。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维持医保支出的持续性,规范互联网行业发展,难免动到既得利益。 事件冲击的密度有偶然性,但发生是必然的。变化更大的东西,是股票市场抵御事件性冲击的能力。2021年基本面趋势向上,长期乐观预期有短期支撑,市场抵御事件性冲击的能力当然是强的。而2022年基本面趋势向下,市场对短期变化的关注度提升。长期问题的短期映射就会明显扰动市场预期。“长期问题不重要”,“长期问题已出清”,这两句话在2022年都非常危险。这个年份,更审慎的评估市场的安全边际,总是没错的。 精彩回顾 大势研判&政策研究 数据围城——申万宏源策略数字专题系列之数据保护法篇 以数据支点撬动经济发展——近期数字经济政策点评 行业比较 风险偏好已持续一年维持高位,开始向低估值因子切换——21Q4A股公募基金持股分析 资产配置 加息预期快速发酵下全球资金流动有何变化? 2022波动年,避险资产如何选择?——全球资产配置方法论系列报告之七 美元走弱的短期和中期逻辑 主题研究 方兴未艾:全面梳理A股ESG指数、基金 【经典重温】ESG:评级结果拆解+股票池构建 【经典重温】十大A股ESG评级机构:什么背景?有何特色? 【经典重温】欧盟ESG信披制度:环保压倒一切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现状:数据看全貌、案例看细节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制度详解:定性定量、各有所长 【经典重温】东西方对ESG定义不同,绿色金融是交集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