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基金评价 | 公募基金行业观察 —— 另眼看季报系列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证券基金评价 | 公募基金行业观察 —— 另眼看季报系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公募基金行业观察 本文从行业重要事件、基金公司、基金产品、基金经理等方面分析了四季度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变化。从市场份额角度分析了基金公司竞争格局,并分析了基金公司偏股产品整体投资情况。以期为从业者提供一些行业发展观察视角。 ? 基金行业发展 行业:四季度,北交所成立,债券通“南向通”上线,为基金产品投资主题带来更多可能;产品创新与热点主题基金方面,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北交所主题基金、可投基金的非FOF产品受到市场关注。我们也密切关注“个人养老金”、投顾业务与券结模式发展为行业带来的变化。 基金公司:2021年四季度没有新的主体获批公募基金产品管理资格。 基金产品:2021年中证转债指数超越同期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收益,转债基金因而收益领先。由于权益市场震荡,2021年主动权益基金与固收+基金收益差距缩小,固收+基金获得投资者关注。从收益分布来看,四季度大部分主动偏股基金收益在-5%-10%区间,年度大部分主动偏股基金收益在-10-20%区间。由于主动、指数产品共同发力,2021年股基数量提升较快;债基数量提升趋势较2020年放缓。规模方面,2021年Q2-Q4股基规模增速放缓,债基规模迅速提升。 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共有近2700位基金经理 ,由于2019、2020年市场行情较好,2021年基金经理上任、卸任数量均在环比高位。从管理经验来看,管理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经理整体投资年限正在逐步提升,目前60%以上现任基金经理具有3年以上基金管理规模。相对而言,比管理债券型、偏债混合产品基金经理投资年限更长。 ? 基金公司竞争格局观察 ? 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情况分析 文中我们展示了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最大的15家基金公司及整体业绩优秀的30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规模与业绩情况,各家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四季报重仓股的行业板块分布。 管理规模集中度方面,四季度末中欧与景顺管理规模更为集中在各自的明星基金经理,富国、华夏则较为分散。 风险提示: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产品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I 基金行业发展 1、四季度行业新闻 投资 北交所成立,基金投资标的扩容:北京证券交易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截至2021年末,基金重仓持有连城数控、吉林碳谷、贝特瑞、诺思兰德四只北交所个股市值1亿元以上,分别有2、2、2、1只基金重仓持有。 债券通“南向通”上线,“出海”再添新途径:债券通“南向通”将9月24日上线后,境内投资者可通过“南向通”参与境外债券的发行认购,基金公司已通过QDII资产管理计划试水,未来可能纳入QDII产品投资范围。 产品创新与热点主题基金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产品跟踪的指数成分股均为互联互通北上资金持仓的核心标的,市场反响热烈,4只产品合计发行规模267亿。 低风险理财新工具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为被动指数产品,主要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指数样本券由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主体评级为AAA、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上市时间7天及以上的同业存单组成,采用市值加权计算。由于跟踪指数样本券均为AAA级且交投活跃,产品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6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12月成立,合计发行规模152亿元。 北交所主题基金:8家公募11月成立了投向北交所市场的“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均为5亿元左右。 非FOF普通基金将基金纳入可投资范围:中欧基金旗下创新产品首次将公募基金纳入了非FOF产品的投资范围,后续可能为“固收+”产品带来新的投资方式。 其他行业要闻 发展“个人养老金”:12月17日下午《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会议强调,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发展前景广阔,将进一步推动相关资管产品发展,比如公募养老FOF产品。 规范管理型/非管理型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关于规范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的通知》草案提出,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规范基金投顾业务发展。 券结基金快速发展:券商结算模式由试点转入常规后迅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券结模式”基金规模已超3700亿。也有部分老基金开启了结算模式的转换,将“托管行结算模式”转为“券结模式”。券商绑定产品后着力推动代销促进了“券结模式”基金规模迅速发展。 2、基金公司 截至年底,已有158家金融机构具有公募基金产品管理资格,其中142家为基金公司、14家为券商及券商资管公司、2家为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四季度没有新的主体获批公募基金产品管理资格。 3、基金产品 四季度与2021年全年业绩情况 2021年转债资产大放异彩,全年、四季度中证转债指数分别上涨18.5%、7.0%,超越同期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收益,转债基金因而收益领先。由于权益市场震荡,2021年主动权益基金与固收+基金收益差距缩小,固收+基金获得投资者关注。 从收益分布来看,四季度大部分主动偏股基金收益在-5%-10%区间,年度大部分主动偏股基金收益在-10-20%区间。 各类产品规模变动 从过往四年各类基金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主动、指数产品共同发力,2021年股基(股票型、混合型)数量提升较快;债基数量提升趋势较2020年放缓。规模方面,2021年Q2-Q4股基规模增速放缓,债基规模迅速提升。 从各类产品占非货总量规模也能看出债基从2021Q2开始发力增长,2021年货币基金规模变动较小。 从新发基金来看,Q4股基发行数量、规模回落,债基发行数量、规模提升。 4、基金经理 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共有近2700位基金经理,由于2019、2020年市场行情较好,2021年基金经理上任、卸任数量均在环比高位。 管理股票型、混合型(不含偏债混)产品的基金经理在1700位左右,管理债券型、偏债混合产品的基金经理在1100位左右。 从管理经验来看,管理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经理整体投资年限正在逐步提升,目前60%以上现任基金经理具有3年以上基金管理规模。相对而言,比管理债券型、偏债混合产品基金经理投资年限更长。 II 基金公司竞争格局观察 1、非货产品:集中度稍有下降 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产品管理主体(以下概称为基金公司)非货产品管理规模分布如下。非货管理规模前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40.0%,较三季度末40.2%下降0.2%;管理规模前二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61.3%,与三季度末61.3%基本持平。 2、主动偏股产品:集中度下降 本部分分析中,主动偏股产品定义为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中过往一年仓位较高的产品。截至年底,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分布如下。主动偏股管理规模前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48.1%,较三季度末48.7%下降0.6%;管理规模前二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69.9%,较三季度末70.7%下降0.8%。 四季度景顺、华安、华夏、博时、兴业、嘉实、富国、大成、广发9家基金公司新发规模超50亿,中欧、中海、易方达、工银瑞信、前海开源、泰达宏利、长城、东方、申万菱信、大成、中信保诚、诺安、海富通、建信14家基金公司申购规模超50亿。 3、指数产品:集中度较高,集中度下降 本部分分析中,指数产品含QDII、债券、商品指数产品。截至年底,基金公司指数产品管理规模分布如下。指数管理规模前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62.5%,较三季度末62.6%下降0.1%;管理规模前二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84.7%,较三季度末85.5%下降0.8%。 4、固收/固收+产品:集中度较低,前20市场份额上升 本部分分析中,固收/固收+产品定义为债券型及混合型产品中过往一年仓位较低的产品。截至年底,基金公司主动固收/固收+产品管理规模分布如下。固收/固收+管理规模前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37.8%,较三季度末37.7%基本持平;管理规模前二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57.1%,较三季度末56.3%上升0.8%。 III 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情况分析 1、各基金公司产品业绩情况一览 以下我们计算了各家基金公司具有2021年完整业绩的主动偏股产品(样本)的加权平均业绩,以年度平均规模加权计算出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整体业绩。并选出样本中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最大15家基金公司及整体业绩优秀的30家基金公司展示旗下产品规模与业绩情况。整体业绩的优秀基金公司分为两组,X组样本管理规模在200-600亿之间,Y组样本产品管理规模在50-200亿之间。 下图中气泡高度为2021年业绩,从左到右顺序为管理规模,气泡直径为对应产品管理规模,本图中最大产品年度平均规模超750亿元。图中可以看出各家基金公司规模较小的基金产品2021年业绩较为领先,部分基金公司爆款产品规模较大,其他基金公司则产品规模分布较为均衡。 下图为具有2021年完整业绩的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在200-600亿之间基金公司中,规模加权业绩领先的15家基金公司。下图中气泡高度为2021年业绩,从左到右顺序为公司整体业绩从高到低,气泡直径为对应产品管理规模,本图中最大产品年度平均规模280亿元左右。 图中可以看出数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集中在2021年绩优产品,展现出优秀业绩对产品规模的促进作用。 下图为具有2021年完整业绩的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在50-200亿之间基金公司中,规模加权业绩领先的15家基金公司。下图中气泡高度为2021年业绩,从左到右顺序为公司整体业绩从高到低,气泡直径为对应产品管理规模,本图中最大产品年度平均规模80亿元左右。 图中可以看出部分基金公司产品2021年业绩接近,展现出公司各产品整体投资风格较为接近,投研聚焦的特色。 2、各基金公司整体投资风格(行业板块) 以下我们计算了各家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四季报重仓股的行业板块分布,按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排序。并关注了基金公司各板块重仓比例。 重仓高配金融地产板块的基金公司较少,仅国海富兰克林与汇丰晋信高配金融地产板块。 3、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集中度 以下我们计算了各家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分布,可以看出四季度末中欧与景顺管理规模更为集中在各自的明星基金经理,富国、华夏则较为分散。 重要申明 风险提示 本文内容基于当前数据和现有理论构建模型,当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或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存在模型失效的风险。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本报告分析师 任瞳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4 曾恺羚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8010003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公募基金行业观察 本文从行业重要事件、基金公司、基金产品、基金经理等方面分析了四季度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变化。从市场份额角度分析了基金公司竞争格局,并分析了基金公司偏股产品整体投资情况。以期为从业者提供一些行业发展观察视角。 ? 基金行业发展 行业:四季度,北交所成立,债券通“南向通”上线,为基金产品投资主题带来更多可能;产品创新与热点主题基金方面,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北交所主题基金、可投基金的非FOF产品受到市场关注。我们也密切关注“个人养老金”、投顾业务与券结模式发展为行业带来的变化。 基金公司:2021年四季度没有新的主体获批公募基金产品管理资格。 基金产品:2021年中证转债指数超越同期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收益,转债基金因而收益领先。由于权益市场震荡,2021年主动权益基金与固收+基金收益差距缩小,固收+基金获得投资者关注。从收益分布来看,四季度大部分主动偏股基金收益在-5%-10%区间,年度大部分主动偏股基金收益在-10-20%区间。由于主动、指数产品共同发力,2021年股基数量提升较快;债基数量提升趋势较2020年放缓。规模方面,2021年Q2-Q4股基规模增速放缓,债基规模迅速提升。 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共有近2700位基金经理 ,由于2019、2020年市场行情较好,2021年基金经理上任、卸任数量均在环比高位。从管理经验来看,管理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经理整体投资年限正在逐步提升,目前60%以上现任基金经理具有3年以上基金管理规模。相对而言,比管理债券型、偏债混合产品基金经理投资年限更长。 ? 基金公司竞争格局观察 ? 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情况分析 文中我们展示了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最大的15家基金公司及整体业绩优秀的30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规模与业绩情况,各家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四季报重仓股的行业板块分布。 管理规模集中度方面,四季度末中欧与景顺管理规模更为集中在各自的明星基金经理,富国、华夏则较为分散。 风险提示: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产品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I 基金行业发展 1、四季度行业新闻 投资 北交所成立,基金投资标的扩容:北京证券交易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截至2021年末,基金重仓持有连城数控、吉林碳谷、贝特瑞、诺思兰德四只北交所个股市值1亿元以上,分别有2、2、2、1只基金重仓持有。 债券通“南向通”上线,“出海”再添新途径:债券通“南向通”将9月24日上线后,境内投资者可通过“南向通”参与境外债券的发行认购,基金公司已通过QDII资产管理计划试水,未来可能纳入QDII产品投资范围。 产品创新与热点主题基金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产品跟踪的指数成分股均为互联互通北上资金持仓的核心标的,市场反响热烈,4只产品合计发行规模267亿。 低风险理财新工具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为被动指数产品,主要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指数样本券由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主体评级为AAA、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上市时间7天及以上的同业存单组成,采用市值加权计算。由于跟踪指数样本券均为AAA级且交投活跃,产品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6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12月成立,合计发行规模152亿元。 北交所主题基金:8家公募11月成立了投向北交所市场的“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均为5亿元左右。 非FOF普通基金将基金纳入可投资范围:中欧基金旗下创新产品首次将公募基金纳入了非FOF产品的投资范围,后续可能为“固收+”产品带来新的投资方式。 其他行业要闻 发展“个人养老金”:12月17日下午《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会议强调,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发展前景广阔,将进一步推动相关资管产品发展,比如公募养老FOF产品。 规范管理型/非管理型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关于规范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的通知》草案提出,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规范基金投顾业务发展。 券结基金快速发展:券商结算模式由试点转入常规后迅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券结模式”基金规模已超3700亿。也有部分老基金开启了结算模式的转换,将“托管行结算模式”转为“券结模式”。券商绑定产品后着力推动代销促进了“券结模式”基金规模迅速发展。 2、基金公司 截至年底,已有158家金融机构具有公募基金产品管理资格,其中142家为基金公司、14家为券商及券商资管公司、2家为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四季度没有新的主体获批公募基金产品管理资格。 3、基金产品 四季度与2021年全年业绩情况 2021年转债资产大放异彩,全年、四季度中证转债指数分别上涨18.5%、7.0%,超越同期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收益,转债基金因而收益领先。由于权益市场震荡,2021年主动权益基金与固收+基金收益差距缩小,固收+基金获得投资者关注。 从收益分布来看,四季度大部分主动偏股基金收益在-5%-10%区间,年度大部分主动偏股基金收益在-10-20%区间。 各类产品规模变动 从过往四年各类基金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主动、指数产品共同发力,2021年股基(股票型、混合型)数量提升较快;债基数量提升趋势较2020年放缓。规模方面,2021年Q2-Q4股基规模增速放缓,债基规模迅速提升。 从各类产品占非货总量规模也能看出债基从2021Q2开始发力增长,2021年货币基金规模变动较小。 从新发基金来看,Q4股基发行数量、规模回落,债基发行数量、规模提升。 4、基金经理 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共有近2700位基金经理,由于2019、2020年市场行情较好,2021年基金经理上任、卸任数量均在环比高位。 管理股票型、混合型(不含偏债混)产品的基金经理在1700位左右,管理债券型、偏债混合产品的基金经理在1100位左右。 从管理经验来看,管理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经理整体投资年限正在逐步提升,目前60%以上现任基金经理具有3年以上基金管理规模。相对而言,比管理债券型、偏债混合产品基金经理投资年限更长。 II 基金公司竞争格局观察 1、非货产品:集中度稍有下降 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产品管理主体(以下概称为基金公司)非货产品管理规模分布如下。非货管理规模前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40.0%,较三季度末40.2%下降0.2%;管理规模前二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61.3%,与三季度末61.3%基本持平。 2、主动偏股产品:集中度下降 本部分分析中,主动偏股产品定义为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中过往一年仓位较高的产品。截至年底,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分布如下。主动偏股管理规模前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48.1%,较三季度末48.7%下降0.6%;管理规模前二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69.9%,较三季度末70.7%下降0.8%。 四季度景顺、华安、华夏、博时、兴业、嘉实、富国、大成、广发9家基金公司新发规模超50亿,中欧、中海、易方达、工银瑞信、前海开源、泰达宏利、长城、东方、申万菱信、大成、中信保诚、诺安、海富通、建信14家基金公司申购规模超50亿。 3、指数产品:集中度较高,集中度下降 本部分分析中,指数产品含QDII、债券、商品指数产品。截至年底,基金公司指数产品管理规模分布如下。指数管理规模前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62.5%,较三季度末62.6%下降0.1%;管理规模前二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84.7%,较三季度末85.5%下降0.8%。 4、固收/固收+产品:集中度较低,前20市场份额上升 本部分分析中,固收/固收+产品定义为债券型及混合型产品中过往一年仓位较低的产品。截至年底,基金公司主动固收/固收+产品管理规模分布如下。固收/固收+管理规模前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37.8%,较三季度末37.7%基本持平;管理规模前二十基金公司合计市场份额57.1%,较三季度末56.3%上升0.8%。 III 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情况分析 1、各基金公司产品业绩情况一览 以下我们计算了各家基金公司具有2021年完整业绩的主动偏股产品(样本)的加权平均业绩,以年度平均规模加权计算出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整体业绩。并选出样本中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最大15家基金公司及整体业绩优秀的30家基金公司展示旗下产品规模与业绩情况。整体业绩的优秀基金公司分为两组,X组样本管理规模在200-600亿之间,Y组样本产品管理规模在50-200亿之间。 下图中气泡高度为2021年业绩,从左到右顺序为管理规模,气泡直径为对应产品管理规模,本图中最大产品年度平均规模超750亿元。图中可以看出各家基金公司规模较小的基金产品2021年业绩较为领先,部分基金公司爆款产品规模较大,其他基金公司则产品规模分布较为均衡。 下图为具有2021年完整业绩的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在200-600亿之间基金公司中,规模加权业绩领先的15家基金公司。下图中气泡高度为2021年业绩,从左到右顺序为公司整体业绩从高到低,气泡直径为对应产品管理规模,本图中最大产品年度平均规模280亿元左右。 图中可以看出数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集中在2021年绩优产品,展现出优秀业绩对产品规模的促进作用。 下图为具有2021年完整业绩的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在50-200亿之间基金公司中,规模加权业绩领先的15家基金公司。下图中气泡高度为2021年业绩,从左到右顺序为公司整体业绩从高到低,气泡直径为对应产品管理规模,本图中最大产品年度平均规模80亿元左右。 图中可以看出部分基金公司产品2021年业绩接近,展现出公司各产品整体投资风格较为接近,投研聚焦的特色。 2、各基金公司整体投资风格(行业板块) 以下我们计算了各家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四季报重仓股的行业板块分布,按主动偏股产品管理规模排序。并关注了基金公司各板块重仓比例。 重仓高配金融地产板块的基金公司较少,仅国海富兰克林与汇丰晋信高配金融地产板块。 3、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集中度 以下我们计算了各家基金公司主动偏股产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分布,可以看出四季度末中欧与景顺管理规模更为集中在各自的明星基金经理,富国、华夏则较为分散。 重要申明 风险提示 本文内容基于当前数据和现有理论构建模型,当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或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存在模型失效的风险。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本报告分析师 任瞳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4 曾恺羚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8010003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