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品种还有多少空间?——“债问”2022系列之十【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深度】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金融品种还有多少空间?——“债问”2022系列之十【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深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首席分析师:周冠南,SAC:S0360517090002 高级分析师:梁伟超,SAC:S0360519070002 联系人:靳晓航,SAC:S0360120080042 目录 报告导读 2021 年以来,城投监管趋严、房企“爆雷”不断,市场信用风险偏好收缩,而 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导致上半年机构“欠配”现象突出,作为安全性相对较 好的品种,金融债的溢价空间开始受到关注。 当前,房企基本面尚未完全修复,地产债估值短期内或低位徘徊;而地方隐债 治理监管未有放松迹象,尾部城投风险可能继续暴露,预计 2022 年结构性“资 产荒”将会延续。在市场信用风险偏好收缩的背景下,监管体系完整、信用风 险相对可控的金融债品种,可能依然是利差挖掘的重要对象。 1、银行永续债:伴随去年末至今年初债市收益率的快速下行,高等级银行永 续债的利差有所回升,配置性价比有所改善,关注利差分位数较高的高等级品 种(如 4 年期 AA+级),对于 AA 级新券认购也可以积极一些。 2、二级资本债:年初以来,机构积极挖掘 AA 等级利差,分位数已降至历史 低位,这一趋势下,可以关注 AA 级新券的认购机会,同时 5 年期 AAA-、AA+ 利差分位数较高,相较于 3 年期老券而言具有更充分的压缩空间。 3、商业银行普通债:品种整体久期偏短,成熟度较高、不含有特殊条款,因 此溢价空间较薄,与短端收益率、资金价格关联较高,因此投资策略上可以参 考利率债,博弈期限利差的收窄。 4、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发行人以头部券商为主,规模扩张有加速趋势,与 同等级、同期限二级资本债相比尚有 15-20bp 左右的溢价,鉴于历史展期风险 较低,可以考虑适当下沉。 5、证券公司永续债:存量标的全部为高等级主体所发行,年初以来品种收益 率偏平、利差被动走扩,配置性价比有所回升,可适当拉长久期,优选剩余期 限在 4 年以上的次新券、新券。 6、保险公司次级债:建议配置盘优选高等级(隐含 AA+)品种,当前利差已 反弹至历史较高水平,挖掘空间充足,在期限利差趋于压缩的背景下,首选中 长期品种。 风险提示:债市上行传导存在时滞,或造成品种补跌、收益率上行;样本券收益率与品种 整体存在偏差。 正文 2021年以来,城投监管趋严、房企“爆雷”不断,市场信用风险偏好收缩,而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导致上半年机构“欠配”现象突出;作为安全性相对较好的品种,金融债的溢价空间开始受到关注,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品种利差快速收窄至历史低位;前期在“债券品种小百科”系列报告中,我们已经对金融品种做了详细介绍,这里进一步更新金融品种的发行和评级状况,以确定接下来金融品种的挖掘思路,并回答“目前各类金融债还有多少收益挖掘的空间”? 一、商业银行债:下沉挖掘提速,高等级利差回升 (一)银行永续债 1、存量分布:规模增长趋缓,资质逐步下沉 截至2022年1月31日,银行永续债存量规模为1.84万亿,共138支,其中2021年发行5855亿元,同比有所下降。结构上看,隐含评级为AAA-的国有行存量居多,AA+(股份行为主)次之,整体资质较优;不过边际上看,城、农商行单年发行规模占比自2019年以来持续攀升(由3%至32%),且从待发计划来看,短期内中小行仍会是永续品种的发行主力。 2、市场策略:高等级性价比回升,关注AA级认购机会 去年8月以来,高等级3年期品种表现好于5年期。2021年8月下旬,受银行理财投资估值方式调整的影响,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长久期品种遭遇抛售压力,利差持续走扩,直至10月中旬整改尾声,品种收益率曲线再度转为下行,这一过程中,3年期中高等级利差(AAA-、AA+)一度收窄至新低,而5年期整体仍高于此前利差约20bp左右,收窄动力不足。 以AAA-级(全部为国有行)为样本观察近期变化:2022年初以来,银行永续债利差先下后上,截至2月10日,3年期AAA-累计走扩约5bp,5年期走扩15bp,按近2个月利差中枢看,3年期高于2021年8月中枢约6bp,而5年期品种高出22bp,以被动走扩为主,显示新券对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反应偏钝,而老券走势与后者的相关性更好,流动性或更好。 按等级来看,机构对低等级利差的挖掘有加速的趋势,高等级走势偏平、利差被动回升,性价比改善。2022年初至今,AAA-、AA+等级利差与AA、AA-低等级利差走势出现分化:前者震荡走扩而后者持续收窄。结合收益率曲线看,以5年期为例,期间AA、AA-银行永续债收益率累计下行超40bp,而AAA-、AA+分别持平、较上年末下行4bp,3年期、4年期表现也远不如低等级。 从利差分位数来看,各期限的AA、AA-信用利差也已收窄至2019年以来的最低位置,反映机构对于低等级银行永续债的认可度明显提升,这一趋势下,可以关注AA级品种的参与机会,其中新券(5年期)的压缩空间更大;同时,伴随利差空间的回升,高等级永续债的配置性价比也有所改善,可以关注利差分位数较高的品种(如4年期AA+)。 (二)二级资本债 1、存量分布:扩容快于永续债,中小行活跃度高 近年银行二级资本债加速扩容,目前存续规模在2.86万亿,共455支。其中2021年新发行规模6171亿,略高于2020年,发行较银行永续债更活跃。存续结构中,隐含评级在AAA-的国有行二级资本债占绝对多数,股份行次之;但就支数而言,评级在AA-及以下的城、农商行居多,2020、2021年二者发行支数占当年总支数的比例均超过75%。 2、市场策略:关注长久期、高等级利差压缩机会 期限方面,2021年下半年至今,3年期二级资本债表现整体好于新券。如前所述,8月下旬长久期品种遭遇银行理财抛售,估值大幅调整,10月下旬至今,二级资本债利差转为持续收窄的趋势。在此期间,3年期表现整体要优于4、5年期,分两个阶段来看:(1)2021年8月23日(区间最低点)至10月13日(区间最高点),3年期各等级二级资本债利差累计走扩幅度均低于4、5年期;(2)2021年10月13日(区间最高点)至2022年2月10日,3年期二级资本债利差累计收窄幅度均超过4年期、5年期次新券。 3年期的强势表现,年初以来尤为明显。2022年初以来,3年期各等级品种利差较上年末均有所收窄,而4年期、5年期下,除AA等级外,品种利差多为走扩。 按等级来看,年初至今,各期限下的AA、AA-级二级资本债表现均好于高等级,其中AA最优。从收益率的角度看,按3年期品种观察,年初至2月10日,AA级二级资本债收益率累计下行31bp,AA-下行22bp,而AAA-、AA+分别下行14、18bp。对比来看,2021年10月至12月末的此轮下行,则是AAA-、AA+的下行幅度更加突出(超45bp),而中低等级下行在20-30bp左右。这说明2022年以来,机构对于AA级二级资本债的关注度或有所上升,与去年仅偏好高等级相异。就分位数而言,各期限的AA级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利差均已至历史最低水平,各期限下的等级利差(AA与AA+)在10bp左右,继续压缩空间有限,不过基于票息优势,仍可以关注AA新券认购的机会;此外,5年期AAA-、AA+的利差分位数升至35%以上,压缩空间再次被打开。 (三)商业银行普通债 1、存量分布:期限偏短,增量下滑 商业银行债主要用于支持小微贷款、绿色金融和补充日常资金,当前存量在1.92万亿左右。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债单年发行规模持续稳定在2000-3000亿左右,2021年银行资本补充类债券需求攀升、供给随之加快,商业银行债增量则相应放缓。截至2022年1月31日,存续商业银行债规模在1.92万亿元,共计308支;从结构上看,隐含评级在AAA-(所有股份行、部分城商行)的占比过半,国有行(AAA)占比在20%左右。期限方面,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债发行期限逐渐以3年为主,单年5年期发行支数均在10支以内,故存续商业银行债的剩余期限集中在1-3年以内。 考虑到近年来5年期品种发行较少,3年占绝对多数,因此商业银行债的期限利差比较,我们以3年期、2年期和1年期作为观察对象。 2、市场策略:博弈期限利差 从收益率的角度看,各期限、等级银行普通债的收益率基本紧跟无风险利率走势。年初以来,由于1年期国开债陡峭下行,已累计下行约36bp,带动同期限银行普通债下行20bp,使得其表现好于其他期限品种,但利差被动走扩;久期更长的3年期,高等级利差与无风险利率相关性较强,利差持稳,但低等级收益率下行动力不足,造成等级利差持续被动走扩。 整体而言,银行普通债期限较短,因此受资金价格、短端利率债走势的影响更大,同时品种成熟度高、不含特殊条款,故与银行次级债相比,溢价空间相对有限。等级方面,AA+级收益率表现较优(2年期、3年期);期限上,鉴于银行普通债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以及其相对于利率品种的票面优势,或可作为骑乘策略的优先选择,博弈期限利差压缩空间。 二、证券公司次级债:性价比较高,可适当下沉 (一)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 1、存量分布:头部为主,扩容提速 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在2019年之后开始加速发行,单年发行规模在1000亿以上。截至2022年1月31日,品种存续规模达4335亿元,共227支,2021年内发行规模1663亿,同比增长45%,增速较快。就主体资质看,超75%的证券公司次级债为隐含评级在AA+的头部券商发行,整体资质较好。 2、市场策略:性价比较高,可适当下沉 我们以不同等级下的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收益率走势观察品种表现。 AA+级方面,参考“21信投C2”,2021年上半年,伴随机构对银行次级债的挖掘加码,高等级(AA+)证券公司次级债利差同步收窄,6-7月加速收缩至历史低位(40bp左右),四季度反弹,至今稳定在50-60bp波动,与2年期银行AA+二级资本债相比,大约高出15-20bp左右,具有一定挖掘价值。 就AA级而言,以“21华福C1”为例,去年8月因理财估值方式整改引发长久期品种收益率调整,证券公司次级债亦受波及,品种利差走扩,自去年四季度之后,AA级利差再度转向持续收窄,当前在110bp左右的历史低点,较去年8月调整前进一步收窄,利差压缩的动力相对强于高等级,配置盘也可在隐含评级AA级个券中精选,适当下沉。 (二)证券公司永续债 1、存量分布:起步较晚,资质较优 证券公司永续债起步晚,发行主体较为集中,目前存续规模约为1372亿元。首支证券公司永续债于2017年发行,2020年开始批量发行,2021年继续提速,当年发行规模较2020年同比增85%。结构上,当前存续的证券公司永续债主体评级均为AAA级,隐含评级均在AA+,发行人集中在头部券商,资质较优。 2、市场策略:利差被动回升,关注长久期次新券 证券公司永续债收益率偏平,利差被动走扩。以“20国信Y2”为例(剩余期限3.6年),2021年4月至5月,证券公司永续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与中短票相减的信用利差一度收窄至20bp左右,与国开利差收窄至60bp,7-8月、11月进一步收缩,而后伴随债市收益率的快速下行而被动走扩至90bp,在此期间,证券公司永续债的收益率偏平,并未跟随利率债大幅下行,这可能与品种换手率较低有关。 以老券观察,“19国君Y1”(剩余期限2.6年)利差在去年四季度开始持续被动走扩,累计幅度约为30bp,幅度与4年期品种持平;从上市至今的表现看,当前的品种利差(与国开利差76bp)处于中性偏低位置,配置性价比较去年三季度已有所回升。 整体而言,2021年上半年“欠配”行情,使得机构久期偏好拉长,证券公司永续债利差曾被充分挖掘;当前在城投监管偏严、地产债估值尚未修复的背景下,结构性“资产荒”短期内或将延续,证券公司永续债利差的被动走扩带来品种性价比改善,建议配置盘可考虑择机参与,优选剩余期限在4年以上的新券、次新券。 三、保险公司次级债:高等级挖掘空间充足 (一)存量分布:增量少,主体分布广 截至2022年1月末,保险公司次级债存续规模3024亿元,共72支,近年发行节奏稳定。其中2020年单年发行规模780亿,创历史新高,2021年新增539亿,持平2019年,与其他品种相比,保险公司次级债发行活跃度略低。从存量结构上看,发行人分布较为分散,共涉及47家险企、72支次级债,其中隐含评级在AA+的规模占比接近50%。 (二)市场策略:优选高等级,利差空间充足 对于AA+保险次级债,我们选择“18太平洋财险02”作为样本观察,当前利差(国开)处于历史偏高水平,比相同期限的二级资本债利差高出20bp-30bp。从历史上观察,在2021年7-8月品种挖掘力度最大的阶段,AA+保险公司次级债利差经历一轮持续收窄,尤其从与中短票的超额利差收窄了近20bp,说明彼时该品种需求明显强于一般信用债,目前利差反弹至30bp上方,这一水平在上市以来处于较高位置。 对于AA级品种,我们选择“20中国人寿财险”作为样本。与AA中短票相比,该等级保险公司次级债收益率明显偏低,幅度在40-70bp左右,说明相较于同等级信用债,保险次级债的认可度相对偏高。就国开利差而言,截至2022年2月11日,样本券与国开债的收益率之差在75bp,较去年四季度高点收窄约10bp,这一表现与其他金融品种相比略偏弱,历史上看,保险公司次级债曾发生较多起到期不赎回事件,或是导致机构下沉意愿低的原因之一。 整体而言,机构前期对于保险公司次级债的挖掘力度相较于其他品种而言偏弱。从个券利差分位数的角度观察,尽管利差挖掘空间充足,但考虑到历史表现中,保险次级债曾发生多起到期不赎回事件,建议配置盘谨慎下沉,参考历史赎回情况,优选AA+级保险公司次级债,在期限利差大概率压缩的背景下,中长期品种表现或更好。 四、投资策略:继续关注大金融品种利差压缩机会 当前,房企基本面尚未完全修复,地产债估值短期内或低位徘徊;而地方隐债治理监管未有放松迹象,尾部城投风险可能继续暴露,预计2022年结构性“资产荒”将会延续。在市场信用风险偏好收缩的背景下,监管体系完整、信用风险相对可控的金融债品种,可能依然是利差挖掘的重要对象。分品种来看: (1)银行永续债:增量资质逐步下沉,规模增长平稳;二级市场上,伴随去年末至今年初债市收益率的快速下行,高等级银行永续债的利差有所回升,配置性价比较前期有所改善,可以关注利差分位数较高的高等级品种(如4年期AA+级),对于AA级新券认购也可以积极一些。 (2)二级资本债:2021年扩容速度快于银行永续债,存量标的丰富,增量上也有资质下沉的趋势。年初以来,机构积极挖掘AA等级利差,分位数已降至历史低位,这一趋势下,可以关注AA级新券的认购机会,同时5年期AAA-、AA+利差分位数较高,相较于3年期老券而言具有更充分的压缩空间。 (3)商业银行普通债:品种整体久期偏短,成熟度较高、不含有特殊条款,因此溢价空间较薄,与短端收益率、资金价格关联较高,因此投资策略或可作为骑乘策略标的的选择,博弈期限利差的收窄。 (4)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发行人以头部券商为主,规模扩张有加速趋势,与同等级、同期限二级资本债相比尚有15-20bp左右的溢价,鉴于历史展期风险较低,可以考虑适当下沉。 (5)证券公司永续债:存量标的全部为高等级主体所发行,年初以来品种收益率偏平、利差被动走扩,配置性价比有所回升,可适当拉长久期,优选剩余期限在4年以上的次新券、新券。 (6)保险公司次级债:品种扩容较慢,存量主体分布较广,低等级发行占比超50%,考虑到历史上发生过多起到期不赎回事件,因此建议配置盘优选高等级(隐含AA+)品种,当前利差已反弹至历史较高水平,挖掘空间充足,在期限利差趋于压缩的背景下,首选中长期品种。 五、风险提示 无风险利率调整影响未出尽,造成品种补跌、收益率上行;样本券收益率与品种整体存在偏差。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月17日发布的报告《金融品种还有多少空间?——“债问”2022系列之九》 往期回顾 额度提前下达,2022年利率债供给什么节奏?——“债问”2022系列之一【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深度】 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如何跟踪?——“债问”2022系列之二【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环保纠偏”之后,能耗强度压力还大吗?——“债问”2022系列之三【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2022年信用债政策环境与大势研判——“债问”2022系列之四【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 2022年专项债资金重点支持什么项目?——“债问”2022系列之五【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深度】 疫情反复之下,消费能否回归?——“债问”2022系列之六【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深度】 基建的增量可能来自哪里?——“债问”2022系列之七【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深度】 2022年“宽信用”有何不同?——“债问”2022系列之八【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 美联储眼中的充分就业如何跟踪?——“债问”2022之九【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华创债券论坛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观点发布平台 1499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首席分析师:周冠南,SAC:S0360517090002 高级分析师:梁伟超,SAC:S0360519070002 联系人:靳晓航,SAC:S0360120080042 目录 报告导读 2021 年以来,城投监管趋严、房企“爆雷”不断,市场信用风险偏好收缩,而 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导致上半年机构“欠配”现象突出,作为安全性相对较 好的品种,金融债的溢价空间开始受到关注。 当前,房企基本面尚未完全修复,地产债估值短期内或低位徘徊;而地方隐债 治理监管未有放松迹象,尾部城投风险可能继续暴露,预计 2022 年结构性“资 产荒”将会延续。在市场信用风险偏好收缩的背景下,监管体系完整、信用风 险相对可控的金融债品种,可能依然是利差挖掘的重要对象。 1、银行永续债:伴随去年末至今年初债市收益率的快速下行,高等级银行永 续债的利差有所回升,配置性价比有所改善,关注利差分位数较高的高等级品 种(如 4 年期 AA+级),对于 AA 级新券认购也可以积极一些。 2、二级资本债:年初以来,机构积极挖掘 AA 等级利差,分位数已降至历史 低位,这一趋势下,可以关注 AA 级新券的认购机会,同时 5 年期 AAA-、AA+ 利差分位数较高,相较于 3 年期老券而言具有更充分的压缩空间。 3、商业银行普通债:品种整体久期偏短,成熟度较高、不含有特殊条款,因 此溢价空间较薄,与短端收益率、资金价格关联较高,因此投资策略上可以参 考利率债,博弈期限利差的收窄。 4、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发行人以头部券商为主,规模扩张有加速趋势,与 同等级、同期限二级资本债相比尚有 15-20bp 左右的溢价,鉴于历史展期风险 较低,可以考虑适当下沉。 5、证券公司永续债:存量标的全部为高等级主体所发行,年初以来品种收益 率偏平、利差被动走扩,配置性价比有所回升,可适当拉长久期,优选剩余期 限在 4 年以上的次新券、新券。 6、保险公司次级债:建议配置盘优选高等级(隐含 AA+)品种,当前利差已 反弹至历史较高水平,挖掘空间充足,在期限利差趋于压缩的背景下,首选中 长期品种。 风险提示:债市上行传导存在时滞,或造成品种补跌、收益率上行;样本券收益率与品种 整体存在偏差。 正文 2021年以来,城投监管趋严、房企“爆雷”不断,市场信用风险偏好收缩,而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导致上半年机构“欠配”现象突出;作为安全性相对较好的品种,金融债的溢价空间开始受到关注,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品种利差快速收窄至历史低位;前期在“债券品种小百科”系列报告中,我们已经对金融品种做了详细介绍,这里进一步更新金融品种的发行和评级状况,以确定接下来金融品种的挖掘思路,并回答“目前各类金融债还有多少收益挖掘的空间”? 一、商业银行债:下沉挖掘提速,高等级利差回升 (一)银行永续债 1、存量分布:规模增长趋缓,资质逐步下沉 截至2022年1月31日,银行永续债存量规模为1.84万亿,共138支,其中2021年发行5855亿元,同比有所下降。结构上看,隐含评级为AAA-的国有行存量居多,AA+(股份行为主)次之,整体资质较优;不过边际上看,城、农商行单年发行规模占比自2019年以来持续攀升(由3%至32%),且从待发计划来看,短期内中小行仍会是永续品种的发行主力。 2、市场策略:高等级性价比回升,关注AA级认购机会 去年8月以来,高等级3年期品种表现好于5年期。2021年8月下旬,受银行理财投资估值方式调整的影响,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长久期品种遭遇抛售压力,利差持续走扩,直至10月中旬整改尾声,品种收益率曲线再度转为下行,这一过程中,3年期中高等级利差(AAA-、AA+)一度收窄至新低,而5年期整体仍高于此前利差约20bp左右,收窄动力不足。 以AAA-级(全部为国有行)为样本观察近期变化:2022年初以来,银行永续债利差先下后上,截至2月10日,3年期AAA-累计走扩约5bp,5年期走扩15bp,按近2个月利差中枢看,3年期高于2021年8月中枢约6bp,而5年期品种高出22bp,以被动走扩为主,显示新券对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反应偏钝,而老券走势与后者的相关性更好,流动性或更好。 按等级来看,机构对低等级利差的挖掘有加速的趋势,高等级走势偏平、利差被动回升,性价比改善。2022年初至今,AAA-、AA+等级利差与AA、AA-低等级利差走势出现分化:前者震荡走扩而后者持续收窄。结合收益率曲线看,以5年期为例,期间AA、AA-银行永续债收益率累计下行超40bp,而AAA-、AA+分别持平、较上年末下行4bp,3年期、4年期表现也远不如低等级。 从利差分位数来看,各期限的AA、AA-信用利差也已收窄至2019年以来的最低位置,反映机构对于低等级银行永续债的认可度明显提升,这一趋势下,可以关注AA级品种的参与机会,其中新券(5年期)的压缩空间更大;同时,伴随利差空间的回升,高等级永续债的配置性价比也有所改善,可以关注利差分位数较高的品种(如4年期AA+)。 (二)二级资本债 1、存量分布:扩容快于永续债,中小行活跃度高 近年银行二级资本债加速扩容,目前存续规模在2.86万亿,共455支。其中2021年新发行规模6171亿,略高于2020年,发行较银行永续债更活跃。存续结构中,隐含评级在AAA-的国有行二级资本债占绝对多数,股份行次之;但就支数而言,评级在AA-及以下的城、农商行居多,2020、2021年二者发行支数占当年总支数的比例均超过75%。 2、市场策略:关注长久期、高等级利差压缩机会 期限方面,2021年下半年至今,3年期二级资本债表现整体好于新券。如前所述,8月下旬长久期品种遭遇银行理财抛售,估值大幅调整,10月下旬至今,二级资本债利差转为持续收窄的趋势。在此期间,3年期表现整体要优于4、5年期,分两个阶段来看:(1)2021年8月23日(区间最低点)至10月13日(区间最高点),3年期各等级二级资本债利差累计走扩幅度均低于4、5年期;(2)2021年10月13日(区间最高点)至2022年2月10日,3年期二级资本债利差累计收窄幅度均超过4年期、5年期次新券。 3年期的强势表现,年初以来尤为明显。2022年初以来,3年期各等级品种利差较上年末均有所收窄,而4年期、5年期下,除AA等级外,品种利差多为走扩。 按等级来看,年初至今,各期限下的AA、AA-级二级资本债表现均好于高等级,其中AA最优。从收益率的角度看,按3年期品种观察,年初至2月10日,AA级二级资本债收益率累计下行31bp,AA-下行22bp,而AAA-、AA+分别下行14、18bp。对比来看,2021年10月至12月末的此轮下行,则是AAA-、AA+的下行幅度更加突出(超45bp),而中低等级下行在20-30bp左右。这说明2022年以来,机构对于AA级二级资本债的关注度或有所上升,与去年仅偏好高等级相异。就分位数而言,各期限的AA级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利差均已至历史最低水平,各期限下的等级利差(AA与AA+)在10bp左右,继续压缩空间有限,不过基于票息优势,仍可以关注AA新券认购的机会;此外,5年期AAA-、AA+的利差分位数升至35%以上,压缩空间再次被打开。 (三)商业银行普通债 1、存量分布:期限偏短,增量下滑 商业银行债主要用于支持小微贷款、绿色金融和补充日常资金,当前存量在1.92万亿左右。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债单年发行规模持续稳定在2000-3000亿左右,2021年银行资本补充类债券需求攀升、供给随之加快,商业银行债增量则相应放缓。截至2022年1月31日,存续商业银行债规模在1.92万亿元,共计308支;从结构上看,隐含评级在AAA-(所有股份行、部分城商行)的占比过半,国有行(AAA)占比在20%左右。期限方面,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债发行期限逐渐以3年为主,单年5年期发行支数均在10支以内,故存续商业银行债的剩余期限集中在1-3年以内。 考虑到近年来5年期品种发行较少,3年占绝对多数,因此商业银行债的期限利差比较,我们以3年期、2年期和1年期作为观察对象。 2、市场策略:博弈期限利差 从收益率的角度看,各期限、等级银行普通债的收益率基本紧跟无风险利率走势。年初以来,由于1年期国开债陡峭下行,已累计下行约36bp,带动同期限银行普通债下行20bp,使得其表现好于其他期限品种,但利差被动走扩;久期更长的3年期,高等级利差与无风险利率相关性较强,利差持稳,但低等级收益率下行动力不足,造成等级利差持续被动走扩。 整体而言,银行普通债期限较短,因此受资金价格、短端利率债走势的影响更大,同时品种成熟度高、不含特殊条款,故与银行次级债相比,溢价空间相对有限。等级方面,AA+级收益率表现较优(2年期、3年期);期限上,鉴于银行普通债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以及其相对于利率品种的票面优势,或可作为骑乘策略的优先选择,博弈期限利差压缩空间。 二、证券公司次级债:性价比较高,可适当下沉 (一)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 1、存量分布:头部为主,扩容提速 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在2019年之后开始加速发行,单年发行规模在1000亿以上。截至2022年1月31日,品种存续规模达4335亿元,共227支,2021年内发行规模1663亿,同比增长45%,增速较快。就主体资质看,超75%的证券公司次级债为隐含评级在AA+的头部券商发行,整体资质较好。 2、市场策略:性价比较高,可适当下沉 我们以不同等级下的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收益率走势观察品种表现。 AA+级方面,参考“21信投C2”,2021年上半年,伴随机构对银行次级债的挖掘加码,高等级(AA+)证券公司次级债利差同步收窄,6-7月加速收缩至历史低位(40bp左右),四季度反弹,至今稳定在50-60bp波动,与2年期银行AA+二级资本债相比,大约高出15-20bp左右,具有一定挖掘价值。 就AA级而言,以“21华福C1”为例,去年8月因理财估值方式整改引发长久期品种收益率调整,证券公司次级债亦受波及,品种利差走扩,自去年四季度之后,AA级利差再度转向持续收窄,当前在110bp左右的历史低点,较去年8月调整前进一步收窄,利差压缩的动力相对强于高等级,配置盘也可在隐含评级AA级个券中精选,适当下沉。 (二)证券公司永续债 1、存量分布:起步较晚,资质较优 证券公司永续债起步晚,发行主体较为集中,目前存续规模约为1372亿元。首支证券公司永续债于2017年发行,2020年开始批量发行,2021年继续提速,当年发行规模较2020年同比增85%。结构上,当前存续的证券公司永续债主体评级均为AAA级,隐含评级均在AA+,发行人集中在头部券商,资质较优。 2、市场策略:利差被动回升,关注长久期次新券 证券公司永续债收益率偏平,利差被动走扩。以“20国信Y2”为例(剩余期限3.6年),2021年4月至5月,证券公司永续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与中短票相减的信用利差一度收窄至20bp左右,与国开利差收窄至60bp,7-8月、11月进一步收缩,而后伴随债市收益率的快速下行而被动走扩至90bp,在此期间,证券公司永续债的收益率偏平,并未跟随利率债大幅下行,这可能与品种换手率较低有关。 以老券观察,“19国君Y1”(剩余期限2.6年)利差在去年四季度开始持续被动走扩,累计幅度约为30bp,幅度与4年期品种持平;从上市至今的表现看,当前的品种利差(与国开利差76bp)处于中性偏低位置,配置性价比较去年三季度已有所回升。 整体而言,2021年上半年“欠配”行情,使得机构久期偏好拉长,证券公司永续债利差曾被充分挖掘;当前在城投监管偏严、地产债估值尚未修复的背景下,结构性“资产荒”短期内或将延续,证券公司永续债利差的被动走扩带来品种性价比改善,建议配置盘可考虑择机参与,优选剩余期限在4年以上的新券、次新券。 三、保险公司次级债:高等级挖掘空间充足 (一)存量分布:增量少,主体分布广 截至2022年1月末,保险公司次级债存续规模3024亿元,共72支,近年发行节奏稳定。其中2020年单年发行规模780亿,创历史新高,2021年新增539亿,持平2019年,与其他品种相比,保险公司次级债发行活跃度略低。从存量结构上看,发行人分布较为分散,共涉及47家险企、72支次级债,其中隐含评级在AA+的规模占比接近50%。 (二)市场策略:优选高等级,利差空间充足 对于AA+保险次级债,我们选择“18太平洋财险02”作为样本观察,当前利差(国开)处于历史偏高水平,比相同期限的二级资本债利差高出20bp-30bp。从历史上观察,在2021年7-8月品种挖掘力度最大的阶段,AA+保险公司次级债利差经历一轮持续收窄,尤其从与中短票的超额利差收窄了近20bp,说明彼时该品种需求明显强于一般信用债,目前利差反弹至30bp上方,这一水平在上市以来处于较高位置。 对于AA级品种,我们选择“20中国人寿财险”作为样本。与AA中短票相比,该等级保险公司次级债收益率明显偏低,幅度在40-70bp左右,说明相较于同等级信用债,保险次级债的认可度相对偏高。就国开利差而言,截至2022年2月11日,样本券与国开债的收益率之差在75bp,较去年四季度高点收窄约10bp,这一表现与其他金融品种相比略偏弱,历史上看,保险公司次级债曾发生较多起到期不赎回事件,或是导致机构下沉意愿低的原因之一。 整体而言,机构前期对于保险公司次级债的挖掘力度相较于其他品种而言偏弱。从个券利差分位数的角度观察,尽管利差挖掘空间充足,但考虑到历史表现中,保险次级债曾发生多起到期不赎回事件,建议配置盘谨慎下沉,参考历史赎回情况,优选AA+级保险公司次级债,在期限利差大概率压缩的背景下,中长期品种表现或更好。 四、投资策略:继续关注大金融品种利差压缩机会 当前,房企基本面尚未完全修复,地产债估值短期内或低位徘徊;而地方隐债治理监管未有放松迹象,尾部城投风险可能继续暴露,预计2022年结构性“资产荒”将会延续。在市场信用风险偏好收缩的背景下,监管体系完整、信用风险相对可控的金融债品种,可能依然是利差挖掘的重要对象。分品种来看: (1)银行永续债:增量资质逐步下沉,规模增长平稳;二级市场上,伴随去年末至今年初债市收益率的快速下行,高等级银行永续债的利差有所回升,配置性价比较前期有所改善,可以关注利差分位数较高的高等级品种(如4年期AA+级),对于AA级新券认购也可以积极一些。 (2)二级资本债:2021年扩容速度快于银行永续债,存量标的丰富,增量上也有资质下沉的趋势。年初以来,机构积极挖掘AA等级利差,分位数已降至历史低位,这一趋势下,可以关注AA级新券的认购机会,同时5年期AAA-、AA+利差分位数较高,相较于3年期老券而言具有更充分的压缩空间。 (3)商业银行普通债:品种整体久期偏短,成熟度较高、不含有特殊条款,因此溢价空间较薄,与短端收益率、资金价格关联较高,因此投资策略或可作为骑乘策略标的的选择,博弈期限利差的收窄。 (4)证券公司一般次级债:发行人以头部券商为主,规模扩张有加速趋势,与同等级、同期限二级资本债相比尚有15-20bp左右的溢价,鉴于历史展期风险较低,可以考虑适当下沉。 (5)证券公司永续债:存量标的全部为高等级主体所发行,年初以来品种收益率偏平、利差被动走扩,配置性价比有所回升,可适当拉长久期,优选剩余期限在4年以上的次新券、新券。 (6)保险公司次级债:品种扩容较慢,存量主体分布较广,低等级发行占比超50%,考虑到历史上发生过多起到期不赎回事件,因此建议配置盘优选高等级(隐含AA+)品种,当前利差已反弹至历史较高水平,挖掘空间充足,在期限利差趋于压缩的背景下,首选中长期品种。 五、风险提示 无风险利率调整影响未出尽,造成品种补跌、收益率上行;样本券收益率与品种整体存在偏差。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月17日发布的报告《金融品种还有多少空间?——“债问”2022系列之九》 往期回顾 额度提前下达,2022年利率债供给什么节奏?——“债问”2022系列之一【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深度】 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如何跟踪?——“债问”2022系列之二【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环保纠偏”之后,能耗强度压力还大吗?——“债问”2022系列之三【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2022年信用债政策环境与大势研判——“债问”2022系列之四【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 2022年专项债资金重点支持什么项目?——“债问”2022系列之五【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深度】 疫情反复之下,消费能否回归?——“债问”2022系列之六【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深度】 基建的增量可能来自哪里?——“债问”2022系列之七【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深度】 2022年“宽信用”有何不同?——“债问”2022系列之八【华创固收丨周冠南团队】 美联储眼中的充分就业如何跟踪?——“债问”2022之九【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华创债券论坛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观点发布平台 1499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