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电新】*ST德新(603032):德新涅槃重生,争做锂电模具领军者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电新】*ST德新(603032):德新涅槃重生,争做锂电模具领军者》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国泰君安电新团队 庞钧文/李子豪/石岩 来源:具体请见2021年11月11日报告《德新涅盘重生,争做锂电模具领军者——*ST德新首次覆盖报告》。PDF版报告全文欢迎联系对口销售或团队成员获取。 报告导读 公司由交运业务转型锂电模具,受益于锂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设计开发能力,批量供应ATL、比亚迪等优质客户,增长空间广阔。 投资要点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锂电模具业务绑定下游优质客户,预计在2022-2023年实现快速放量。我们预计2021-2023年EPS为0.87元、1.68元、2.44元,采用PE估值方法,给予公司2022年行业平均41.35XPE,对应目标价为69.47元。首次覆盖,增持评级。 模具行业成长空间广阔。锂电模具行业处于国产替代阶段,海外模具供应商价格高、配套服务不完善,随着国产模具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完成了对海外供应商替代。未来随着电池CTC技术的发展,叠片模具相应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公司客户结构优质,配套ATL&BYD。在消费电池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新能源(ATL),在动力电池领域,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孚能科技、中航锂电等。通过ATL供应苹果13电池、华为TWS耳机电池模具,通过比亚迪供应其动力电池模具产品,公司和核心客户实现了深度绑定。 技术水平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公司高精密裁切模具产品的毛刺指标可达到Va/Vb≤10μm,3C 电池极片毛刺可做到≤5μm;模具配合高速模切机速率可达到了 240-300 次/分;模具使用寿命最长可超过 1000 万次,公司产品寿命和精度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采购风险、*ST公司退市风险。 1.公司由交通运输领域转型锂电领域 1.1. 公司收购致宏精密实现业务转型 公司收购致宏精密实现转型。公司原有主业是道路客运,但由于原有业务受疫情影响,且上市公司主营的道路运输业务面临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日益激烈的竞争,单一业态下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2021年公司通过收购致宏精密,将新增锂电池裁切精密模具业务,形成“道路运输+智能制造”的双核驱动模式。将有助于上市公司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业务类型、提升持续经营能力。2021年2季度锂电模具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7%。 1.2. 业绩预测及估值 核心假设: 受益于下游消费和动力类需求爆发式增长,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4.09、6.71、9.64亿元。 结合公司行业和业务特征,选取震裕科技、科达利、当升科技等标的作为可比公司,采用PE估值方法: PE估值法:行业2022年平均41.35倍PE,给予公司41.35XPE,对应2022年的合理估值为69.47元。 绝对估值法:我们以7.6%的WACC以及+2.0%的永续增长率做区间敏感性测试,得出公司绝对估值法下的每股价值区间在70.70元。 目标价:通过对比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方法,基于审慎性原则,我们选择其中目标价较低相对估值方法得出的69.47元为公司目标价。 2.模具行业空间广阔 2.1. 模具行业市场空间广阔 模具是“工业之母”,应用领域广泛。模具是汽车、电子、电机、仪器仪表、电气、医疗器械等各产业发展的基础。模具的种类有很多,根据成型加工工艺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冲压模具、压铸模具、注塑模具和锻造模具等类别。 中国模具行业规模快速提升,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模具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制造业升级带动模具行业的加快发展。消费市场对汽车、通信、电子、家电等消费品的需求,使得这些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也成为我国模具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模具行业总产值总体呈上涨趋势,2020年,我国模具行业总产值能到达3043亿元。 2.2. 模具国产替代进程不断深入 模具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随着我国模具行业制造精度的不断提升,模具进口金额逐步下降。2015-2019年,我国模具行业进口规模从24.85亿元下降到19.39亿元。锂电池模具行业早期主要采购来自于日本和韩国的模具产品,但是随着锂电池产业链的国产化,国产模具的占比逐步提升,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精度和服务逐步跟上,凭借低成本的制造业优势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2.3. CTC叠片占比有望提升,锂电模具需求有阿尔法 CTC叠片工艺性能优势,更适合动力电池发展。叠片工艺在能量密度、稳定性、安全兴、循环寿命各个方面都更适用于动力电池。相对卷绕工艺,叠片工艺的极耳数量增加一倍,内阻降低10%,放电性能远超卷绕工艺电池。此外,叠片工艺可以将能量密度提升 5%,电池循环寿命提升 10%,成本降低 5%。在安全性方面,叠片工艺规避了卷绕工艺拐角易断裂以致内短路、进而引起热失控的风险,大幅提升安全性。CTC叠片占比有望提升,预计未来叠片将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 3.致宏精密:国产锂电模具行业领导者 3.1.配套ATL、BYD等优质客户 客户结构优质,配套ATL&BYD。在消费电池领域,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新能源(ATL);在动力电池领域,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孚能科技、星恒电源、中航锂电等;在储能电池领域,主要包括青山控股等。公司不断与核心客户加强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参与新产品、新工艺的联合研发,形成了深度绑定。 配套ATL消费电池模具,应用于苹果、华为等客户。公司与宁德新能源合作,成功开发了适用于苹果手机 L 型锂电池极片裁切模具、TWS 耳机叠片电池模具等产品,并通过宁德新能源用于iPhone13、华为 Mate40 手机、TWS 耳机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公司2019年确立了配套TWS蓝牙耳机纽扣电池极片成形模具的独家合作关系,期限为三年。 公司是比亚迪优质供应商。比亚迪自2020年推出刀片电池及比亚迪汉后,业绩呈现快速增长;作为比亚迪的供应商之一,未来随着比亚迪电池及电动车的放量,公司受益良多。 3.2. 公司产品有技术壁垒 致宏精密在设计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具有优势。公司与客户合作,突破了手机锂电池尖角极片变为手机锂电池圆角极片的技术障碍,协助客户解决了TWF多层极耳切刀的技术改进,一次性解决电芯良品度低的问题。 公司在冲压裁切模具领域技术积累丰富。高精密裁切模具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与良品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锂电池裁切模具领域深入探究,共取得 25 项专利技术,其中共有 16 项专利技术与锂电池裁切模具或切刀直接相关。 模具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带来较强的议价能力。公司高精密裁切模具产品的毛刺指标可达到Va/Vb≤10μm,3C 电池极片毛刺可做到≤5μm;模具配合高速模切机速率可达到了240-300 次/分;模具使用寿命最长可超过 1,000 万次,核心生产设备能力均达到微米级别,达到国际一线水平,模具产品的高品质是标的公司具备较强议价能力的基础。 3.3. 产能提升,在手订单充足 致宏精密在手订单充足,增长速度快。公司2020年3月份在手订单7401万元,2021年3月份在手订单24645万元,一年时间在手订单大幅提升。主要受益于下游核心客户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孚能科技、超业精密产能扩张提升。 4.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风险。近年模具行业进入者逐步增加,国内竞争对手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未来可能面临竞争加剧风险。 原材料采购风险。公司主要材料为钢材,采用进口的方式,未来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风险。 *ST公司退市风险。公司由于过往业绩原因,仍处于退市风险警示期,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
作者:国泰君安电新团队 庞钧文/李子豪/石岩 来源:具体请见2021年11月11日报告《德新涅盘重生,争做锂电模具领军者——*ST德新首次覆盖报告》。PDF版报告全文欢迎联系对口销售或团队成员获取。 报告导读 公司由交运业务转型锂电模具,受益于锂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设计开发能力,批量供应ATL、比亚迪等优质客户,增长空间广阔。 投资要点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锂电模具业务绑定下游优质客户,预计在2022-2023年实现快速放量。我们预计2021-2023年EPS为0.87元、1.68元、2.44元,采用PE估值方法,给予公司2022年行业平均41.35XPE,对应目标价为69.47元。首次覆盖,增持评级。 模具行业成长空间广阔。锂电模具行业处于国产替代阶段,海外模具供应商价格高、配套服务不完善,随着国产模具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完成了对海外供应商替代。未来随着电池CTC技术的发展,叠片模具相应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公司客户结构优质,配套ATL&BYD。在消费电池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新能源(ATL),在动力电池领域,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孚能科技、中航锂电等。通过ATL供应苹果13电池、华为TWS耳机电池模具,通过比亚迪供应其动力电池模具产品,公司和核心客户实现了深度绑定。 技术水平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公司高精密裁切模具产品的毛刺指标可达到Va/Vb≤10μm,3C 电池极片毛刺可做到≤5μm;模具配合高速模切机速率可达到了 240-300 次/分;模具使用寿命最长可超过 1000 万次,公司产品寿命和精度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采购风险、*ST公司退市风险。 1.公司由交通运输领域转型锂电领域 1.1. 公司收购致宏精密实现业务转型 公司收购致宏精密实现转型。公司原有主业是道路客运,但由于原有业务受疫情影响,且上市公司主营的道路运输业务面临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日益激烈的竞争,单一业态下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2021年公司通过收购致宏精密,将新增锂电池裁切精密模具业务,形成“道路运输+智能制造”的双核驱动模式。将有助于上市公司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业务类型、提升持续经营能力。2021年2季度锂电模具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7%。 1.2. 业绩预测及估值 核心假设: 受益于下游消费和动力类需求爆发式增长,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4.09、6.71、9.64亿元。 结合公司行业和业务特征,选取震裕科技、科达利、当升科技等标的作为可比公司,采用PE估值方法: PE估值法:行业2022年平均41.35倍PE,给予公司41.35XPE,对应2022年的合理估值为69.47元。 绝对估值法:我们以7.6%的WACC以及+2.0%的永续增长率做区间敏感性测试,得出公司绝对估值法下的每股价值区间在70.70元。 目标价:通过对比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方法,基于审慎性原则,我们选择其中目标价较低相对估值方法得出的69.47元为公司目标价。 2.模具行业空间广阔 2.1. 模具行业市场空间广阔 模具是“工业之母”,应用领域广泛。模具是汽车、电子、电机、仪器仪表、电气、医疗器械等各产业发展的基础。模具的种类有很多,根据成型加工工艺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冲压模具、压铸模具、注塑模具和锻造模具等类别。 中国模具行业规模快速提升,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模具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制造业升级带动模具行业的加快发展。消费市场对汽车、通信、电子、家电等消费品的需求,使得这些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也成为我国模具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模具行业总产值总体呈上涨趋势,2020年,我国模具行业总产值能到达3043亿元。 2.2. 模具国产替代进程不断深入 模具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随着我国模具行业制造精度的不断提升,模具进口金额逐步下降。2015-2019年,我国模具行业进口规模从24.85亿元下降到19.39亿元。锂电池模具行业早期主要采购来自于日本和韩国的模具产品,但是随着锂电池产业链的国产化,国产模具的占比逐步提升,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精度和服务逐步跟上,凭借低成本的制造业优势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2.3. CTC叠片占比有望提升,锂电模具需求有阿尔法 CTC叠片工艺性能优势,更适合动力电池发展。叠片工艺在能量密度、稳定性、安全兴、循环寿命各个方面都更适用于动力电池。相对卷绕工艺,叠片工艺的极耳数量增加一倍,内阻降低10%,放电性能远超卷绕工艺电池。此外,叠片工艺可以将能量密度提升 5%,电池循环寿命提升 10%,成本降低 5%。在安全性方面,叠片工艺规避了卷绕工艺拐角易断裂以致内短路、进而引起热失控的风险,大幅提升安全性。CTC叠片占比有望提升,预计未来叠片将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 3.致宏精密:国产锂电模具行业领导者 3.1.配套ATL、BYD等优质客户 客户结构优质,配套ATL&BYD。在消费电池领域,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新能源(ATL);在动力电池领域,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孚能科技、星恒电源、中航锂电等;在储能电池领域,主要包括青山控股等。公司不断与核心客户加强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参与新产品、新工艺的联合研发,形成了深度绑定。 配套ATL消费电池模具,应用于苹果、华为等客户。公司与宁德新能源合作,成功开发了适用于苹果手机 L 型锂电池极片裁切模具、TWS 耳机叠片电池模具等产品,并通过宁德新能源用于iPhone13、华为 Mate40 手机、TWS 耳机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公司2019年确立了配套TWS蓝牙耳机纽扣电池极片成形模具的独家合作关系,期限为三年。 公司是比亚迪优质供应商。比亚迪自2020年推出刀片电池及比亚迪汉后,业绩呈现快速增长;作为比亚迪的供应商之一,未来随着比亚迪电池及电动车的放量,公司受益良多。 3.2. 公司产品有技术壁垒 致宏精密在设计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具有优势。公司与客户合作,突破了手机锂电池尖角极片变为手机锂电池圆角极片的技术障碍,协助客户解决了TWF多层极耳切刀的技术改进,一次性解决电芯良品度低的问题。 公司在冲压裁切模具领域技术积累丰富。高精密裁切模具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与良品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在锂电池裁切模具领域深入探究,共取得 25 项专利技术,其中共有 16 项专利技术与锂电池裁切模具或切刀直接相关。 模具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带来较强的议价能力。公司高精密裁切模具产品的毛刺指标可达到Va/Vb≤10μm,3C 电池极片毛刺可做到≤5μm;模具配合高速模切机速率可达到了240-300 次/分;模具使用寿命最长可超过 1,000 万次,核心生产设备能力均达到微米级别,达到国际一线水平,模具产品的高品质是标的公司具备较强议价能力的基础。 3.3. 产能提升,在手订单充足 致宏精密在手订单充足,增长速度快。公司2020年3月份在手订单7401万元,2021年3月份在手订单24645万元,一年时间在手订单大幅提升。主要受益于下游核心客户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孚能科技、超业精密产能扩张提升。 4.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风险。近年模具行业进入者逐步增加,国内竞争对手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未来可能面临竞争加剧风险。 原材料采购风险。公司主要材料为钢材,采用进口的方式,未来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风险。 *ST公司退市风险。公司由于过往业绩原因,仍处于退市风险警示期,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