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信用周期企稳因素持续积累中——1月金融数据解读【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

信用周期企稳因素持续积累中——1月金融数据解读【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创债券论坛】/ 发布时间:2022-02-1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信用周期企稳因素持续积累中——1月金融数据解读【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首席分析师:周冠南,SAC:S0360517090002 高级分析师:梁伟超,SAC:S0360519070002 报告导读 央行2022年2月10号公布2022年1月金融数据,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同比多增4千亿,信贷余额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11.5%;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17万亿,同比多增9816亿,社融存量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至10.5%;M2同比增速回升0.8个百分点至9.8%。 第一,以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为代表的短期融资,是1月金融数据的最大支撑。 第二,从短期融资的细分结构来看,可以看到1月票据直贴利率大幅抬升有供需错位的因素。 第三,企业中长期信贷实现同比多增,是1月金融数据最需关注的“预期差”,反映基建的加码,但也并未改变产能周期下行的总体趋势。 第四,企业债券融资或是货币政策宽松最直接的受益者,政府债券发行也体现财政政策的发力在稳步推进。 第五,居民部门的融资需求是最大拖累项,与房地产周期同步,后续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进度依然是影响宽信用最重要的政策主线。 第六,1、2月存款的季节错位多发,对M1和M2增速产生扰动,不宜过度解读,存款增速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的趋势中。 总体而言,1月金融数据进一步验证,信用周期已经度过了快速收缩的阶段,“宽信用”进程持续推进,第一个观察窗口是年中之前信贷增速能否触底;包含政策对冲力量的社融增速已经触底,信贷社融脉冲指向一季度末有经济景气改善的契机,主要来自于基建政策的发力,经济内生动能的修复更可能在年中信贷增速触底之后。 风险提示:宽信用进程超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收紧 正文 央行2022年2月10号公布2022年1月金融数据,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同比多增4千亿,信贷余额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11.5%;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17万亿,同比多增9816亿,社融存量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至10.5%;M2同比增速回升0.8个百分点至9.8%。1月新增信贷和新增社融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前市场担忧的“信贷断崖”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判断当前的信用周期仍在“宽信用”推进过程中,信贷增速未触底,社融增速已经触底,大规模宽松政策后,信用周期企稳的进程在提速。 一、宽信用进程:趋稳力量持续累积中 我们在报告《节后债市,关注“宽信用”落地进度——债券周报》中提出,宽信用并非“来势汹汹”,但仍在稳步推进;对于信贷结构的判断基本验证,即短期融资显著超过1万亿,新增信贷将冲击4万亿;分析实际公布数据,1月新增信贷基本符合上述结构特点,即短期融资是主要支撑,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依旧疲弱,超预期的亮点是在基建加码之下,企业中长期融资也实现了同比多增。总的来说,1月金融数据“很高”,但也谈不上“很强”。 (一)最显著的支撑:短期融资,结构短期化态势明显 以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为代表的短期融资,是1月金融数据的最大支撑。1月企业短期贷款新增1.01万亿,同比多增4345亿;1月表内票据融资新增1788亿,同比多增3193亿;1月表外未贴现银票新增4731亿,同比多增1882亿;故1月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新增规模达到约1.19万亿,是支撑新增信贷接近4万亿的重要因素。短期融资的激增,是政策发力的结果,央行对于稳信贷的诉求明确,银行信贷投放又面临相对疲弱的需求,故短期信贷投放成为最主要的选择。 从短期融资的细分结构来看,可以看到1月票据直贴利率大幅抬升有供需错位的因素。1月票据项表外强于表内,表内项短期贷款强于票据,可见总体企业开票需求有所修复的情况下,承兑规模创单月新高,但表内贴现额度让位于短期贷款,票据市场面临开票需求边际修复和贴现供给边际收缩的双重挤压,利率抬升幅度偏大,价格不单单是需求端单一因素的影响。 (二)最超预期的特点:企业中长期融资同比多增,对基建过度悲观的预期要修正 企业中长期信贷实现同比多增,是1月金融数据最需关注的“预期差”,反映基建的加码,但也并未改变产能周期下行的总体趋势。我们一贯强调企业中长期信贷存量增速和产能周期的一致关系,判断2022全年或处于持续回落趋势中,至今并未改变;边际上来看,1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达到2.1万亿,实现同比多增600亿,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回到同比多增的状态中,故边际上看是“超预期”的;超预期的动因,仍在于基建加码之下,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也在随之增加;由于前期债券市场对基建的预期过于悲观,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这一为数不多的“亮点”提醒我们,基建仍是稳步推进的,虽然不是来势汹汹,对此不应抱有过度悲观的预期。 企业债券融资或是货币政策宽松最直接的受益者,政府债券发行也体现财政政策的发力在稳步推进。企业债券融资最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货币政策宽松可以相对顺畅传导影响的部分,1月企业债券融资新增规模达到5799亿,同比多增1882亿,并且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反映“降息”加持下,对企业融资需求的直接刺激;政府债券当月新增约6千亿,同比多增3589亿,虽然并未如往年的万亿高峰,但发行仍在稳步推进中,全年下半年地方发行计划屡次落空的状态已经扭转,财政发力的进度也在持续,再次提醒我们不要对基建抱有过度悲观的预期。 (三)最大的拖累项:居民部门融资,房地产调控仍是主线政策 居民部门的融资需求依然弱势,与房地产周期同步,后续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进度依然是影响宽信用最重要的政策主线。1月居民中长期信贷新增7424亿,同比少增2024亿,反映居民购房融资需求依然相对疲弱,在货币政策已经显著发力之后,房地产仍面临的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仅从这点看,市场的预期已经相对充分,此前可以看到高频的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同比增速为负的30%,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约20%的同比回落并不意外;后续更加关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进度,这对信用周期和基本面至关重要,我们前期的判断是房地产调控周期仍在“因城施策”阶段的前半段,预售资金监管政策已经确定调整,关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参数调整的可能。 (四)信用周期:社融信贷分化,一季度末是景气改善的第一个观察窗口 1月金融数据进一步验证,信用周期已经度过了快速收缩的阶段,“宽信用”进程持续推进,第一个观察窗口是年中之前信贷增速能否触底;包含政策对冲力量的社融增速已经触底,信贷社融脉冲指向一季度末有经济景气改善的契机,主要来自于基建政策的发力,经济内生动能的修复更可能在年中信贷增速触底之后。对此逻辑的详细阐述,在报告《政策变局中的“确定性”——2022年政策和流动性展望》中。 二、存款增速的大幅波动,主要在于1、2月错位 1月存款增速出现剧烈波动,M2同比增速大幅提升0.8个百分点,M1同比增速回落5.4个百分点,跌至-1.9%。细分结构可以看出,M2增速受到支撑的最主要来源是居民存款,M1增速受到拖累的最主要来源是企业活期存款。 1月和2月,存款增长的错位在历史上是多发的,与春季分布的时点有关。在春节在1月末或2月初时,居民存款倾向于1月多增,2月少增。企业活期存款,对应倾向于1月多减,2月少减。这种变化或与薪资发放及房地产销售活动有关,季节性特征明显;春节在2月偏后的年份,上述变化在1月和2月相反;所以,2022年春节在2月1号,2021年春节在2月12号,上述季节性变化正好错位,带来居民存款的低基数和企业活期存款的高基数。简言之,1、2月存款的季节错位多发,对M1和M2增速产生扰动,不宜过度解读,存款增速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的趋势中。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月10日发布的报告《信用周期企稳因素持续积累中——1月金融数据解读》 华创债券论坛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观点发布平台 1487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