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招商宏观张秋雨】2022年财政的亮点在哪?——兼评2021年财政数据

【招商宏观张秋雨】2022年财政的亮点在哪?——兼评2021年财政数据

作者: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 发布时间:2022-01-3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宏观张秋雨】2022年财政的亮点在哪?——兼评2021年财政数据》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核心观点: 复盘2021年,财政政策特殊在哪?我们从总量、节奏和结构上总结了2021年财政政策的四个主要特点。这也是在疫情第二年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财政采取相应应对政策表现: (1)跨周期调节节奏明显,全年财政后置:2021年财政强化跨周期调节,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把握财政支出的节奏和力度,全年财政后置明显。 (2)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2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由于经济恢复增长、PPI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财政支出完成不及预算,但从支出结构看,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均高于总体支出增幅。 (3)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促进经济发展活力: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1.1万亿元。2021年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5.1%,维持下降趋势,市场主体税负进一步减轻。 (4)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有效保障民生支出:2021年财政支出全年累计增长0.3%,其中中央以及公共预算支出下降0.1%,地方增长0.3%。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2022年是特殊的一年,面对当前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供给冲击的三重压力,政策稳增长诉求较强。2022年我们预计财政将有以下几点特征: (1)稳增长诉求下节奏明显前置,但总量难有较高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的经济环境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增长诉求上升。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对2022年财政托底经济的描述显著增多。财政政策的主基调是“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更强调精准性和结构性。 (2)减税降费与就业是今年财政工作的重心:2022年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同时也更加牵动就业稳定,这类市场主体将是财政重点扶持对象。 (3)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财政工作会议强调“加强风险防控、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对隐债风险的严格防范和把控也是今年我们对于财政总量刺激不报过高期待的直接重要原因。在隐债风险约束下,今年的基建投资虽有一定幅度反弹,但整体看反弹力度比较有限。 (4)各地区之间财力水平差异可能持续扩大:经济下行周期下,受资源禀赋、人口流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可能会持续扩大,这对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提出更高要求。对薄弱基层地区,财力下沉才能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这也会对资金直达和省以下财政体制提出更多要求。 风险提示:国内外政策力度超预期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复盘2021年,财政政策与以往有何不同? 1、跨周期调节节奏明显,全年财政后置 2021年财政强化跨周期调节,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把握财政支出的节奏和力度,全年财政后置明显。从专项债的发行可以管窥:一二季度经济恢复态势较好,专项债发行节奏较缓慢。下半年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快了地方债尤其是专项债发行使用,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超过全年发行额的70%,四季度专项债发行安排支出约占全年支出总额的50%,积极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运行。 2、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与诸多风险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均较好。总的来看,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重点领域财政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其中,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由于经济恢复增长,加上PPI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财政支出控制在人大批准的预算之内,重点领域保障有力有效。 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预算完成比例102.5%,实现超收。但与2019年相比,财政收入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1%,低于GDP增速。2021年财政超收是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基础上实现的,主要是受经济稳定恢复,特别是PPI涨幅较高拉动,与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和企业利润增长是相适应的,也是符合预期的。同时,2021年的财政超收,也为2022年预算提供了更多资源和空间。 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预算完成比例98.5%。从支出结构看,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这类重点领域的民生支出分别同比增长3.5%、7.2%、3.4%,均高于总体支出增幅。 3、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促进经济发展活力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1月26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为1.1万亿元,其中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2162亿元。尤其是三季度以来,为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和经营压力,允许企业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解决困难、更好发展,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活力。 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5.1%,比2020年略降0.1个百分点,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18.1%)下降3个百分点,市场主体税收负担进一步减轻。 4、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有效保障民生支出 2021年财政支出全年累计增长0.3%,其中中央以及公共预算支出较上年下降0.1%,地方较上年增长0.3%。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国教育支出3.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卫生健康支出1.92万亿元,在2020年疫情防控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2020年是增长了15.3%),2021年继续保持较高强度,支出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2022年财政的重点和难点? 1、稳增长诉求下节奏明显前置,但总量较难有更高期待 2022年是特殊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的经济环境定调为“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内部面临三重压力”,并且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增长诉求上升。在此基础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对2022年财政托底经济的描述显著增多,“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财政政策的主基调是“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更强调精准性和结构性,在这种情况下,对全年财政总量较难有更高期待。 12月以来,政策对财政前置的强调逐级加深,截至目前数据上也已经有所体现。截至1月30日,已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5765亿元,较上月增加29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260亿元。若按计划1季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达到1.46万亿,观测目前高频债券发行数据可以看出,年初财政持续去年末积极发力,为2022年初实现实物工作量作进一步推进努力。 2、减税降费、就业是今年财政工作的重心 财政会议提出要重点把握好六个方面和做好十项重点工作,两者的第一条都强调加大力度减税降费。根据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2022年要“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落地。同时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继续实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新增支持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 2022年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体现了政策对企业发展良好生态形成的支持,体现了政策保市场主体的意图。相较于大企业,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在疫情冲击下经营更加困难,同时也更加牵动就业稳定,这类市场主体将是财政重点扶持对象。 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一方面会延续一些到期的政策,延续实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措施;另一方面会有新的举措,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等,促进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和更新改造,同时针对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等特殊困难行业,研究精准帮扶的减税降费措施。 3、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财政工作会议将“加强风险防控、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到第三条重要位置,这在以往是未出现的。2021年下半年以来,对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持续被强调。 当前来看,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有两个观测指标:一是政府债务余额/GDP,国际通行比值在60%,而当前全国政府债务余额46.55万亿,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6万亿元计算,政府债务余额/GDP比值在45.8%,低于60%的警戒线;二是地方政府债务率。财务部副部长许宏才指出,到2020年末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是93.6%,国际上一般衡量的标准在100%到120%之间。从总体指标表现情况看,我国的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是不高的,整体风险可控。 对隐债风险的严格防范和把控也是今年我们对于财政总量刺激不报过高期待的直接与重要原因。在隐债风险约束下,今年的基建投资虽然由于基数原因有一定幅度反弹,但整体来看反弹力度会比较有限。 4、各地区之间财力水平差异可能持续扩大 当前各地区之间的债务情况差异较大。根据我们对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293个地级市2020年债务数据的梳理,各省市之间的债务风险差异比较大。根据目前可得的2020年财政数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口径债务率超过400%的省份有12个,超过500%的省份有7个。有15个省份的全口径债务率在200%和300%之间,有4个省份的全口径债务率低于200%。对293个地级市的财政收支差额数据观测显示,较多数地级市处在“入不敷出”的状态下。其中更需要关注的是自身财政收入较低但支出数额居高不下的地级市,例如新疆喀什、云南昭通、黑龙江齐齐哈尔、黑龙江绥化、广西百色、广西河池、内蒙古呼伦贝尔、广东梅州、湖南怀化等。 经济下行周期下,受资源禀赋、人口流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可能会持续扩大,这对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提出更高要求。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财政能力需要被保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力度可能会加大。对于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财力下沉才能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这也会对资金直达和省以下财政体制提出更多要求。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马瑞超、张岸天 关注“轩言全球宏观”请长按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