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 | 2月投资策略:看好生物柴油、大炼化、煤化工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化工行业 | 2月投资策略:看好生物柴油、大炼化、煤化工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杨林 CPA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2 薛聪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1 刘子栋 执业证号S0980521020002 张玮航 执业证号S0980522010001 曹熠 执业证号S0980121090299 商艾华 执业证号S0980519090001 【化工行业 | 1月投资策略: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 【化工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双碳”背景下的化工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 报告摘要 2月份投资观点: 本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油价逼近90美元/桶,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在于:一是OPEC+实际的增产幅度小于计划增产幅度,供应端偏紧的情况并未缓解,且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二是突发的地缘政治风险,引起了市场对于供应端中断的担忧。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型。中央工作会议新的精神,未来对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将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其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大部分转化为了烯烃、芳烃、有机化学品等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产品,并没有作为燃料烧掉,因此也就没有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碳中和”、“碳达峰”的方针实施并不违背。我们认为,“双碳”及能耗政策的顶层设计逐步成型。现阶段仍然以能耗控制为主,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耗消费总量是未来1-2个五年规划阶段内的主流政策框架,同时推进能耗控制向碳排放控制转型,建立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标准及配套相关双碳政策。在此过程中,将逐渐清晰对化工类企业能耗及碳排放的核算标准、管控政策等。现阶段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的政策,有利于化工行业中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原料能耗占比高的项目的审批,特别是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上游化工企业,未来化工行业细分龙头公司的长期发展空间将打开。展望2022年2月份,我们重点看好生物柴油、大炼化、煤化工行业的投资方向。 本月投资组合: 【卓越新能】碳中和推动生物柴油龙头快速成长; 【华鲁恒升】开拓荆州基地,煤化工龙头再出发; 【荣盛石化】浙石化二期全面投产,发展迈上新台阶; 【赞宇科技】“表活+油脂”行业双龙头的扬帆起航; 【宝丰能源】煤化工龙头成长可期,电解水制氢布局“碳中和”; 【森麒麟】智能制造引领前进方向,差异化竞争探寻发展之路。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海外疫情恢复不及预期;装置检修导致供给收缩。 1 本月核心观点:看好生物柴油、大炼化、煤化工行业投资方向 本月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油价逼近90美元/桶,本周布伦特均价为86.6美元/桶,较上周上涨4.0美元,WTI均价为84.6美元/桶,较上周上涨4.5美元,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在于:一是OPEC+实际的增产幅度小于计划增产幅度,供应端偏紧的情况并未缓解,且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二是突发的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引起了市场对于供应端中断的担忧。EIA在最新的日发布的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日供给同比增加555万桶至10105万桶,全球石油日需求预期10052万桶,同比增加363万桶,因此2022年美国WTI原油期货、英国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分别为71.3美元/桶、74.9美元/桶,同比分别上涨4.6%、5.7%。EIA预计,航空需求将持续恢复,但仍将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经济增长将为石油消费增长提供主要支撑。同时IEA上调了石油需求增长预测,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长330万桶,比上月预测上调20万桶,我们仍然看好国际油价的上涨。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利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强调能耗双控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推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明确能耗双控总体目标:到2025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到2035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方案明确了能耗双控目标,强调地方政府配合落实,加强用能权市场化交易建设,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2021年12月8日~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定调并增加了差别化管理措施: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1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会议中再次强调了:要求高水平做好节能工作;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能耗强度管控,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加强节能审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用能保障。2021年12月24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2年能源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其中“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细则指出: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保障北方地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我们认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原料用能从能耗总量控制中移出),增加了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这意味着:1)风电、光伏、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上游项目能耗指标获取难度有望降低;2)部分基础化学品(非能源品)企业碳排放的压力有望减轻;3)政策的长期执行和高能耗相关工业品电价市场化的放开长期推升其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来看,中央新的精神对未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将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石油化工、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大部分转化为了烯烃、芳烃、有机化学品等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产品,没有作为燃料烧掉且没有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碳中和”、“碳达峰”的方针实施并不违背。受益于中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型升级,国内化工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新能源上游材料领域仍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展望未来1-2年内,“双碳”及能耗政策的顶层设计将逐步成型。现阶段仍然以能耗控制为主,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耗消费总量是未来1-2个五年规划阶段内的主流政策框架,同时推进能耗控制向碳排放控制转型,建立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标准及配套相关双碳政策。在此过程中,将逐渐清晰对化工类企业能耗及碳排放的核算标准、管控政策等。现阶段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的政策,有利于化工行业中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原料能耗占比高的项目的审批,特别是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上游化工企业,未来化工龙头公司的长期发展空间将打开。展望2022年2月份,我们重点看好生物柴油、大炼化、煤化工的高景气度。 生物柴油:近期国内生物柴油价格保持稳定,目前生物柴油出口价格在1600-1800美元/吨,国内价格约10300-10500元/吨,地沟油主流价格约7300-7400元/吨,目前国内棕榈油主流价格约10300-10500元/吨。我国生物柴油主要采用废油脂作为原材料,我们预计2021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约150万吨,同比增长16.8%,出口约110万吨,同比增长18.0%,我国生物柴油几乎全部出口欧洲。今年以来国内生物柴油价格由7000元/吨上涨至10500元/吨,年均价8740元/吨,同比上涨32.5%;出口均价由1050美元/吨上涨至1535美元/吨,年均价1320美元/吨,同比增长27.2%。卓创资讯数据显示,下半年至今生柴平均利润972元/吨,同比增长101.7%,环比增长143.3%,11-12月行业的单吨利润在1200元/吨左右。根据欧盟RED II政策,欧盟要求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领域掺混比例达到14%,而据USDA测算当前掺混比例仅8.1%,我们测算2021年欧洲市场生物柴油需求量约1700万吨,2030年将达到3557万吨。由于减排政策上的保证,欧洲生物柴油供应缺口有望逐步放大,同时奥地利、比利时和德国将分别于2021年7月、2022年1月和2023年1月限制使用棕榈油、豆油为基础的生物燃料,缺口将由UCOME和菜籽油为原料生物柴油替代,仅替代市场空间可达350-600万吨,近期印尼开始测试B40生物柴油计划,重点推荐国内生物柴油行业龙头【卓越新能】,关注生物质化工企业【赞宇科技】。 轮胎:11月份,全半钢轮胎出口环比、同比明显增长,对中国轮胎企业销量有较大支撑。其中11月我国出口全钢轮胎为369.54千吨,较上月环比增长7.96%,较去年同期增长8.65%,2021年累计出口3440.89千吨,累计同比增长11.67%。11月,我国出口半钢轮胎为194.18千吨,较上月环比增长6.48%,较去年同期增长2.98%,2021年累计出口2099.63千吨,累计同比增长17.71%。轮胎出口均价也随之上涨,2021年中国轮胎出口均价较去年同比也是明显增长。同时11月份全钢胎出口均价为2198.53美元/吨,环比增长2.55%,同比增长13.25%。半钢胎出口均价为2705.57美元/吨,环比增长11.26%,同比增长0.92%。近期国内轮胎企业集中宣布提价2%-10%,在橡胶、钢材、炭黑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未来轮胎行业或将持续提价。我们判断,随着轮胎行业边际变化逐步向好,随着行业出口向好,原材料高价逐步缓解,轮胎企业利润有望提升,长期来看,国内轮胎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及国内龙头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因此可以期待轮胎行业的景气度提升,重点推荐龙头企业【赛轮轮胎】和【森麒麟】。 2 本月投资组合 我们本月建议的投资组合有所调整,卓越能源、赞宇科技、华鲁恒升、宝丰能源持续推荐,调整荣盛石化、森麒麟进入组合: 【卓越新能】碳中和推动生物柴油龙头快速成长; 【华鲁恒升】开拓荆州基地,煤化工龙头再出发; 【荣盛石化】浙石化二期全面投产,发展迈上新台阶; 【赞宇科技】“表活+油脂”行业双龙头的扬帆起航; 【宝丰能源】煤化工龙头成长可期,电解水制氢布局“碳中和”; 【森麒麟】智能制造引领前进方向,差异化竞争探寻发展之路。 3 重点行业研究 生物柴油行业深度跟踪: 欧洲政策利好,生物柴油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契机 生物柴油是低碳环保的绿色能源,世界各国生产原料因地制宜 狭义上的生物柴油指脂肪酸甲酯/乙酯,是以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等)、动物油、废弃油脂(如地沟油等)、微生物油脂与甲醇/乙醇经酯化得到。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液体生物燃料,作为重要的低碳环保能源,在全球享受多种政策支持。各国基于自身国情,以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欧盟以菜籽油为主,美洲以大豆油为主,东南亚以棕榈油为主,中国奉行“不与人争粮”政策,主要采用废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受政策推动需求快速增长,欧洲是全球最大产销地区。2020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约4000万吨,近10年全球需求复合增速达10%,2030年需求有望达到8000万吨。生物柴油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欧洲地区生物柴油消费量占比全球总消费量的47%。目前欧洲地区主要以菜籽油为原料,少量从东南亚地区进口棕榈油制生物柴油,产品供不应求。从欧洲消费市场来看,2019年欧洲生物柴油消耗量19.1亿升,折合1685万吨,由于受欧洲生柴生产商成本偏高及取消东南亚反倾销税的影响,欧洲生物柴油供需缺口被拉大,进口量出现跳跃式猛增,2019年进口量321万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行动限制和经济衰退导致生物柴油使用减少,欧盟的生物柴油消费量约1590万吨,同比减少6%。未来随着疫情好转,欧盟各成员国落实RED II 生物柴油掺混政策,欧洲市场进口需求有望进一步加大。 废油脂生物柴油更加低碳,欧洲市场未来政策将大幅推动。废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属于先进生物燃料。根据当前欧盟规则,将生物燃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传统生物燃料(ConventionalBiofuel),主要以粮食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分为RME(菜籽油制成的生物柴油)、SME(豆油制成的生物柴油)、PME(棕榈油制成的生物柴油)等,欧洲本土生物柴油生产以及进口的生物柴油依然以传统生物柴油为主。第二类为先进生物燃料(AdvancedBiofuel),是以非粮食为原料生产,包括PARTA 和PART B两种类型,PART A主要以各种农作物的非食用部分作为原料,由于该类原料所含碳链较短,双键较多,主要制成生物乙醇,氢化植物油(HVO)等燃料;PART B 主要以废油脂、动物脂肪作为原料生产燃料(UCOME),其碳链较长,结构更接近化石柴油。相比传统生物燃料,用废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UCOME)拥有更高的温室气体(GHS)减排属性。 欧盟要求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领域掺混比例达到14%,而据USDA测算当前掺混比例仅8.1%,我们测算2020年欧洲市场生物柴油需求量为1985万吨,2030年达到3557万吨,未来欧洲市场对生柴将持续保持供不应求态势。 受益双倍减排政策,废油脂生物柴油UCOME竞争力逐渐增强,现已成为欧洲第二大生物柴油原料,未来有望继续取代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欧洲是以菜籽油生产生物柴油(RME)为主的地区,根据USDA发布的统计数据,欧洲本土生物柴油原料格局为菜籽油(43.1%)、地沟油(20.4%)、棕榈油(16.5%)、大豆油(6.5%)、动物脂肪(6.8%)、向日葵油(1.7%)、松油,妥尔油(5%)。目前欧盟开始对传统粮食基生物燃料进口展开多项抑制政策,欧盟每年棕榈油制生物柴油约300万吨,由于环保政策,未来将逐步淘汰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我国生物柴油主要以废油脂为原材料,具备环保、零碳排放优势,受到欧盟青睐,有望快速填补欧洲空缺市场份额。 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81.8万吨,2021年1-10月产量93.3万吨,同比增长39.7%,受益海外尤其是欧洲需求增加,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出口93.2万吨,2021年1-10月出口107万吨,同比增长42.3%(注:由于海关总署统计口径,出口量中包含少部分氢化油、废油脂等出口量)。 生物柴油价格大幅上涨,碳中和加快生物柴油推广进度。2021年以来生物柴油价格由7000元/吨上涨至10500元/吨,年均价8740元/吨,同比上涨32.5%;出口均价由1050美元/吨上涨至1535美元/吨,年均价1320美元/吨,同比增长27.2%。进入下半年以来,原材料地沟油价格回落,生物柴油价差与利润持续扩大,根据卓创资讯数据,今年下半年至今生物柴油平均利润880元/吨,同比增长74.9%,环比增长120.4%,目前单吨利润在1000元/吨左右。我们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增加生物柴油使用量能有效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目前我国生物柴油在上海进行试点,未来有望在全国推行。 炼化行业跟踪: 审批有望边际放松,下游延伸增强竞争力 炼化项目审批有望边际放松 2021年,受“双碳”政策的影响,市场预期炼化项目审批暂停或推迟,对大炼化公司的成长性存在疑虑。但是根据近期的政策变化,我们认为大炼化在2022年有望迎来项目审批的边际放松。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原料用能不纳入全国及地方能耗双控考核,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认为,化石能源在消费过程中,并不是100%转变成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一般只有20%作为燃料进而排放成二氧化碳,而80%是转化成化工原料,因此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作为生产的原材料使用,应当不受能源消费总量限制。这就意味着,大炼化此前被压制的成长预期有望再度崛起。 产业链延伸、新材料布局增强竞争力 大炼化的规模优势、一体化优势使得公司具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业绩稳定性,造就了大炼化的护城河。并且依托大炼化丰厚的现金流以及原材料,产业链下游延伸是势在必行。以恒力、荣盛为例,目前下游拓展方向基本都以膜材料、可降解塑料、高端树脂等新材料为主,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炼化项目的审批有望边际放松,尤其是大炼化公司凭借其装置的先进性,成长性有望再度显现。同时大炼化在产业链下游以及新材料领域的延伸,也将使得自身利润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均在不断提升。重点推荐【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 煤化工行业跟踪 : 产业链价差修复,低碳政策长期利好龙头 2021年12月以来,包括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和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风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突破90美元/桶,是自2014年以来的首次。油价进入高位后,煤头相较于油头拥有成本优势。结合动力煤价格来看,2021年10月动力煤价格达到历史高位,煤制烯烃装置严重亏损。随着煤价下跌至1000元/吨以下,煤头装置毛利回升至1000元/吨左右。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截止2022年1月26日,聚乙烯CTO和MTO装置含税成本分别为8177.5元/吨和7720元/吨,而乙烯裂解装置成本为8218.55元/吨,煤头成本连续数周低于油头。我们认为在政府加大力度调控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将长期维持在合理区间,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相比之下,油价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短期仍将处于高位,煤头短中期将处于利润修复和盈利区间。 从产业链各产品价格和价差方面来看,2021年,动力煤价格大涨带动煤化工产业链价格快速攀升,随着动力煤价格回调,甲醇、尿素等产品价格显著回落。目前甲醇价差仍然处于低位,尿素价差382元/吨,较低点有所回升。相比之下,醋酸和BDO产品价格在2021年全年维持在高位,主要是因为下游的PTA和PBAT新增产能规模较大,原料需求推动产品价格和价差维持高位,截止目前醋酸和BDO价差分别为4111.38元/吨和17813.49元/吨,下游仍有大量预期新增产能,预计价差还将继续维持高位。而DMF由于2020年浙江江山化工退出市场,行业供应端收紧,产能投放不均衡导致DMF市场价格和价差持续攀升,创十年新高,目前DMF价差达到12556.63元/吨。2021年DMF行业综合开工率达到8成左右,生产企业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转,DMF供需趋紧,预计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我们认为,动力煤价格大幅回落对传统煤化工产品的价差有较大影响,供需格局平衡或供应量充足的品种加工价差有显著缩窄,而受下游新增产能带动的产品,如醋酸、BDO等价差有望维持高位。 从行业政策来看,2021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立足于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再次明确各地区“十四五”时期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全国及地方能耗双控考核。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有利于在生产流程中原料用煤耗较高的行业,如现代煤化工、石化等,行业部分新增项目获得审批的可能性提高。项目审批标准将进一步细化,结合能耗强度指标综合来看,低碳政策长期而言会使得化工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加工行业中的小产能逐步出清,龙头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供给侧低碳升级过程中体现,我们持续看好煤化工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油价冲击2014年以来的高位,有利于煤化工产品尤其煤制烯烃价差走阔。低碳政策持续落地,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利好煤化工龙头企业巩固竞争优势。我们看好下游布局延伸和具有长期成长性的煤化龙头企业,重点推荐关注【宝丰能源】和【华鲁恒升】。 4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证券投资评级与免责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分析师承诺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资格的机构及其咨询人员为证券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的相关信息、分析、预测或建议,并直接或间接收取服务费用的活动。 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证券化工杨林团队 扫码识别关注 敬请关注化工林谈公众号!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杨林 CPA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2 薛聪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1 刘子栋 执业证号S0980521020002 张玮航 执业证号S0980522010001 曹熠 执业证号S0980121090299 商艾华 执业证号S0980519090001 【化工行业 | 1月投资策略:看好轮胎、生物柴油、光伏制氢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 【化工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双碳”背景下的化工行业投资方向】-国信证券 报告摘要 2月份投资观点: 本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油价逼近90美元/桶,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在于:一是OPEC+实际的增产幅度小于计划增产幅度,供应端偏紧的情况并未缓解,且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二是突发的地缘政治风险,引起了市场对于供应端中断的担忧。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型。中央工作会议新的精神,未来对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将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其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大部分转化为了烯烃、芳烃、有机化学品等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产品,并没有作为燃料烧掉,因此也就没有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碳中和”、“碳达峰”的方针实施并不违背。我们认为,“双碳”及能耗政策的顶层设计逐步成型。现阶段仍然以能耗控制为主,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耗消费总量是未来1-2个五年规划阶段内的主流政策框架,同时推进能耗控制向碳排放控制转型,建立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标准及配套相关双碳政策。在此过程中,将逐渐清晰对化工类企业能耗及碳排放的核算标准、管控政策等。现阶段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的政策,有利于化工行业中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原料能耗占比高的项目的审批,特别是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上游化工企业,未来化工行业细分龙头公司的长期发展空间将打开。展望2022年2月份,我们重点看好生物柴油、大炼化、煤化工行业的投资方向。 本月投资组合: 【卓越新能】碳中和推动生物柴油龙头快速成长; 【华鲁恒升】开拓荆州基地,煤化工龙头再出发; 【荣盛石化】浙石化二期全面投产,发展迈上新台阶; 【赞宇科技】“表活+油脂”行业双龙头的扬帆起航; 【宝丰能源】煤化工龙头成长可期,电解水制氢布局“碳中和”; 【森麒麟】智能制造引领前进方向,差异化竞争探寻发展之路。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海外疫情恢复不及预期;装置检修导致供给收缩。 1 本月核心观点:看好生物柴油、大炼化、煤化工行业投资方向 本月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油价逼近90美元/桶,本周布伦特均价为86.6美元/桶,较上周上涨4.0美元,WTI均价为84.6美元/桶,较上周上涨4.5美元,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在于:一是OPEC+实际的增产幅度小于计划增产幅度,供应端偏紧的情况并未缓解,且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二是突发的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引起了市场对于供应端中断的担忧。EIA在最新的日发布的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日供给同比增加555万桶至10105万桶,全球石油日需求预期10052万桶,同比增加363万桶,因此2022年美国WTI原油期货、英国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分别为71.3美元/桶、74.9美元/桶,同比分别上涨4.6%、5.7%。EIA预计,航空需求将持续恢复,但仍将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经济增长将为石油消费增长提供主要支撑。同时IEA上调了石油需求增长预测,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长330万桶,比上月预测上调20万桶,我们仍然看好国际油价的上涨。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利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强调能耗双控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推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明确能耗双控总体目标:到2025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到2035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方案明确了能耗双控目标,强调地方政府配合落实,加强用能权市场化交易建设,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2021年12月8日~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定调并增加了差别化管理措施: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1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会议中再次强调了:要求高水平做好节能工作;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能耗强度管控,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加强节能审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用能保障。2021年12月24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2年能源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其中“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细则指出: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保障北方地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我们认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原料用能从能耗总量控制中移出),增加了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这意味着:1)风电、光伏、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上游项目能耗指标获取难度有望降低;2)部分基础化学品(非能源品)企业碳排放的压力有望减轻;3)政策的长期执行和高能耗相关工业品电价市场化的放开长期推升其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来看,中央新的精神对未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将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石油化工、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大部分转化为了烯烃、芳烃、有机化学品等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产品,没有作为燃料烧掉且没有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碳中和”、“碳达峰”的方针实施并不违背。受益于中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型升级,国内化工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新能源上游材料领域仍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展望未来1-2年内,“双碳”及能耗政策的顶层设计将逐步成型。现阶段仍然以能耗控制为主,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耗消费总量是未来1-2个五年规划阶段内的主流政策框架,同时推进能耗控制向碳排放控制转型,建立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标准及配套相关双碳政策。在此过程中,将逐渐清晰对化工类企业能耗及碳排放的核算标准、管控政策等。现阶段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的政策,有利于化工行业中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原料能耗占比高的项目的审批,特别是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上游化工企业,未来化工龙头公司的长期发展空间将打开。展望2022年2月份,我们重点看好生物柴油、大炼化、煤化工的高景气度。 生物柴油:近期国内生物柴油价格保持稳定,目前生物柴油出口价格在1600-1800美元/吨,国内价格约10300-10500元/吨,地沟油主流价格约7300-7400元/吨,目前国内棕榈油主流价格约10300-10500元/吨。我国生物柴油主要采用废油脂作为原材料,我们预计2021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约150万吨,同比增长16.8%,出口约110万吨,同比增长18.0%,我国生物柴油几乎全部出口欧洲。今年以来国内生物柴油价格由7000元/吨上涨至10500元/吨,年均价8740元/吨,同比上涨32.5%;出口均价由1050美元/吨上涨至1535美元/吨,年均价1320美元/吨,同比增长27.2%。卓创资讯数据显示,下半年至今生柴平均利润972元/吨,同比增长101.7%,环比增长143.3%,11-12月行业的单吨利润在1200元/吨左右。根据欧盟RED II政策,欧盟要求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领域掺混比例达到14%,而据USDA测算当前掺混比例仅8.1%,我们测算2021年欧洲市场生物柴油需求量约1700万吨,2030年将达到3557万吨。由于减排政策上的保证,欧洲生物柴油供应缺口有望逐步放大,同时奥地利、比利时和德国将分别于2021年7月、2022年1月和2023年1月限制使用棕榈油、豆油为基础的生物燃料,缺口将由UCOME和菜籽油为原料生物柴油替代,仅替代市场空间可达350-600万吨,近期印尼开始测试B40生物柴油计划,重点推荐国内生物柴油行业龙头【卓越新能】,关注生物质化工企业【赞宇科技】。 轮胎:11月份,全半钢轮胎出口环比、同比明显增长,对中国轮胎企业销量有较大支撑。其中11月我国出口全钢轮胎为369.54千吨,较上月环比增长7.96%,较去年同期增长8.65%,2021年累计出口3440.89千吨,累计同比增长11.67%。11月,我国出口半钢轮胎为194.18千吨,较上月环比增长6.48%,较去年同期增长2.98%,2021年累计出口2099.63千吨,累计同比增长17.71%。轮胎出口均价也随之上涨,2021年中国轮胎出口均价较去年同比也是明显增长。同时11月份全钢胎出口均价为2198.53美元/吨,环比增长2.55%,同比增长13.25%。半钢胎出口均价为2705.57美元/吨,环比增长11.26%,同比增长0.92%。近期国内轮胎企业集中宣布提价2%-10%,在橡胶、钢材、炭黑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未来轮胎行业或将持续提价。我们判断,随着轮胎行业边际变化逐步向好,随着行业出口向好,原材料高价逐步缓解,轮胎企业利润有望提升,长期来看,国内轮胎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及国内龙头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因此可以期待轮胎行业的景气度提升,重点推荐龙头企业【赛轮轮胎】和【森麒麟】。 2 本月投资组合 我们本月建议的投资组合有所调整,卓越能源、赞宇科技、华鲁恒升、宝丰能源持续推荐,调整荣盛石化、森麒麟进入组合: 【卓越新能】碳中和推动生物柴油龙头快速成长; 【华鲁恒升】开拓荆州基地,煤化工龙头再出发; 【荣盛石化】浙石化二期全面投产,发展迈上新台阶; 【赞宇科技】“表活+油脂”行业双龙头的扬帆起航; 【宝丰能源】煤化工龙头成长可期,电解水制氢布局“碳中和”; 【森麒麟】智能制造引领前进方向,差异化竞争探寻发展之路。 3 重点行业研究 生物柴油行业深度跟踪: 欧洲政策利好,生物柴油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契机 生物柴油是低碳环保的绿色能源,世界各国生产原料因地制宜 狭义上的生物柴油指脂肪酸甲酯/乙酯,是以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等)、动物油、废弃油脂(如地沟油等)、微生物油脂与甲醇/乙醇经酯化得到。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液体生物燃料,作为重要的低碳环保能源,在全球享受多种政策支持。各国基于自身国情,以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欧盟以菜籽油为主,美洲以大豆油为主,东南亚以棕榈油为主,中国奉行“不与人争粮”政策,主要采用废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受政策推动需求快速增长,欧洲是全球最大产销地区。2020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约4000万吨,近10年全球需求复合增速达10%,2030年需求有望达到8000万吨。生物柴油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欧洲地区生物柴油消费量占比全球总消费量的47%。目前欧洲地区主要以菜籽油为原料,少量从东南亚地区进口棕榈油制生物柴油,产品供不应求。从欧洲消费市场来看,2019年欧洲生物柴油消耗量19.1亿升,折合1685万吨,由于受欧洲生柴生产商成本偏高及取消东南亚反倾销税的影响,欧洲生物柴油供需缺口被拉大,进口量出现跳跃式猛增,2019年进口量321万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行动限制和经济衰退导致生物柴油使用减少,欧盟的生物柴油消费量约1590万吨,同比减少6%。未来随着疫情好转,欧盟各成员国落实RED II 生物柴油掺混政策,欧洲市场进口需求有望进一步加大。 废油脂生物柴油更加低碳,欧洲市场未来政策将大幅推动。废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属于先进生物燃料。根据当前欧盟规则,将生物燃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传统生物燃料(ConventionalBiofuel),主要以粮食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分为RME(菜籽油制成的生物柴油)、SME(豆油制成的生物柴油)、PME(棕榈油制成的生物柴油)等,欧洲本土生物柴油生产以及进口的生物柴油依然以传统生物柴油为主。第二类为先进生物燃料(AdvancedBiofuel),是以非粮食为原料生产,包括PARTA 和PART B两种类型,PART A主要以各种农作物的非食用部分作为原料,由于该类原料所含碳链较短,双键较多,主要制成生物乙醇,氢化植物油(HVO)等燃料;PART B 主要以废油脂、动物脂肪作为原料生产燃料(UCOME),其碳链较长,结构更接近化石柴油。相比传统生物燃料,用废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UCOME)拥有更高的温室气体(GHS)减排属性。 欧盟要求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领域掺混比例达到14%,而据USDA测算当前掺混比例仅8.1%,我们测算2020年欧洲市场生物柴油需求量为1985万吨,2030年达到3557万吨,未来欧洲市场对生柴将持续保持供不应求态势。 受益双倍减排政策,废油脂生物柴油UCOME竞争力逐渐增强,现已成为欧洲第二大生物柴油原料,未来有望继续取代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欧洲是以菜籽油生产生物柴油(RME)为主的地区,根据USDA发布的统计数据,欧洲本土生物柴油原料格局为菜籽油(43.1%)、地沟油(20.4%)、棕榈油(16.5%)、大豆油(6.5%)、动物脂肪(6.8%)、向日葵油(1.7%)、松油,妥尔油(5%)。目前欧盟开始对传统粮食基生物燃料进口展开多项抑制政策,欧盟每年棕榈油制生物柴油约300万吨,由于环保政策,未来将逐步淘汰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我国生物柴油主要以废油脂为原材料,具备环保、零碳排放优势,受到欧盟青睐,有望快速填补欧洲空缺市场份额。 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81.8万吨,2021年1-10月产量93.3万吨,同比增长39.7%,受益海外尤其是欧洲需求增加,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出口93.2万吨,2021年1-10月出口107万吨,同比增长42.3%(注:由于海关总署统计口径,出口量中包含少部分氢化油、废油脂等出口量)。 生物柴油价格大幅上涨,碳中和加快生物柴油推广进度。2021年以来生物柴油价格由7000元/吨上涨至10500元/吨,年均价8740元/吨,同比上涨32.5%;出口均价由1050美元/吨上涨至1535美元/吨,年均价1320美元/吨,同比增长27.2%。进入下半年以来,原材料地沟油价格回落,生物柴油价差与利润持续扩大,根据卓创资讯数据,今年下半年至今生物柴油平均利润880元/吨,同比增长74.9%,环比增长120.4%,目前单吨利润在1000元/吨左右。我们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增加生物柴油使用量能有效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目前我国生物柴油在上海进行试点,未来有望在全国推行。 炼化行业跟踪: 审批有望边际放松,下游延伸增强竞争力 炼化项目审批有望边际放松 2021年,受“双碳”政策的影响,市场预期炼化项目审批暂停或推迟,对大炼化公司的成长性存在疑虑。但是根据近期的政策变化,我们认为大炼化在2022年有望迎来项目审批的边际放松。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原料用能不纳入全国及地方能耗双控考核,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认为,化石能源在消费过程中,并不是100%转变成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一般只有20%作为燃料进而排放成二氧化碳,而80%是转化成化工原料,因此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作为生产的原材料使用,应当不受能源消费总量限制。这就意味着,大炼化此前被压制的成长预期有望再度崛起。 产业链延伸、新材料布局增强竞争力 大炼化的规模优势、一体化优势使得公司具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业绩稳定性,造就了大炼化的护城河。并且依托大炼化丰厚的现金流以及原材料,产业链下游延伸是势在必行。以恒力、荣盛为例,目前下游拓展方向基本都以膜材料、可降解塑料、高端树脂等新材料为主,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炼化项目的审批有望边际放松,尤其是大炼化公司凭借其装置的先进性,成长性有望再度显现。同时大炼化在产业链下游以及新材料领域的延伸,也将使得自身利润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均在不断提升。重点推荐【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 煤化工行业跟踪 : 产业链价差修复,低碳政策长期利好龙头 2021年12月以来,包括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和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风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突破90美元/桶,是自2014年以来的首次。油价进入高位后,煤头相较于油头拥有成本优势。结合动力煤价格来看,2021年10月动力煤价格达到历史高位,煤制烯烃装置严重亏损。随着煤价下跌至1000元/吨以下,煤头装置毛利回升至1000元/吨左右。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截止2022年1月26日,聚乙烯CTO和MTO装置含税成本分别为8177.5元/吨和7720元/吨,而乙烯裂解装置成本为8218.55元/吨,煤头成本连续数周低于油头。我们认为在政府加大力度调控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将长期维持在合理区间,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相比之下,油价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短期仍将处于高位,煤头短中期将处于利润修复和盈利区间。 从产业链各产品价格和价差方面来看,2021年,动力煤价格大涨带动煤化工产业链价格快速攀升,随着动力煤价格回调,甲醇、尿素等产品价格显著回落。目前甲醇价差仍然处于低位,尿素价差382元/吨,较低点有所回升。相比之下,醋酸和BDO产品价格在2021年全年维持在高位,主要是因为下游的PTA和PBAT新增产能规模较大,原料需求推动产品价格和价差维持高位,截止目前醋酸和BDO价差分别为4111.38元/吨和17813.49元/吨,下游仍有大量预期新增产能,预计价差还将继续维持高位。而DMF由于2020年浙江江山化工退出市场,行业供应端收紧,产能投放不均衡导致DMF市场价格和价差持续攀升,创十年新高,目前DMF价差达到12556.63元/吨。2021年DMF行业综合开工率达到8成左右,生产企业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转,DMF供需趋紧,预计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我们认为,动力煤价格大幅回落对传统煤化工产品的价差有较大影响,供需格局平衡或供应量充足的品种加工价差有显著缩窄,而受下游新增产能带动的产品,如醋酸、BDO等价差有望维持高位。 从行业政策来看,2021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立足于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再次明确各地区“十四五”时期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全国及地方能耗双控考核。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有利于在生产流程中原料用煤耗较高的行业,如现代煤化工、石化等,行业部分新增项目获得审批的可能性提高。项目审批标准将进一步细化,结合能耗强度指标综合来看,低碳政策长期而言会使得化工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加工行业中的小产能逐步出清,龙头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供给侧低碳升级过程中体现,我们持续看好煤化工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油价冲击2014年以来的高位,有利于煤化工产品尤其煤制烯烃价差走阔。低碳政策持续落地,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利好煤化工龙头企业巩固竞争优势。我们看好下游布局延伸和具有长期成长性的煤化龙头企业,重点推荐关注【宝丰能源】和【华鲁恒升】。 4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证券投资评级与免责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分析师承诺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资格的机构及其咨询人员为证券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的相关信息、分析、预测或建议,并直接或间接收取服务费用的活动。 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证券化工杨林团队 扫码识别关注 敬请关注化工林谈公众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