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生猪:现货价格不及预期,节后行情保持谨慎

生猪:现货价格不及预期,节后行情保持谨慎

作者:微信公众号【鲁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鲁证期货《生猪:现货价格不及预期,节后行情保持谨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侯广铭 农产品分析师 期货从业资格:F3059865 投资咨询资格:Z0013117 联系人:朱殿霄 联系电话:13051524133 公司网址:www.luzhengqh.com 微信公众号:lzqhyjs 一 行情回顾 在需求边际走弱,节前集中出栏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腊月生猪价格明显走跌,春节前现货价格不及预期。截至2022年1月25日,全国标准体重生猪平均价格为13.9元/公斤,较12月31日现货均价16.2元/公斤下跌14%。 期货方面,本月主力合约突破前期震荡空间,快速下跌后再度陷入震荡。截至2022年1月25日,生猪主力合约LH2203收于13535元/吨,较12月最后交易日收盘价14450元/吨上涨915元/吨,跌幅6.3%。 二 影响因素 需求边际走弱、一致性低价预期导致的节前超卖是腊月份现货价格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 最近有很多关于腊月“猪多了”还是“猪少了”的争论。猪多论者认为腊月份仍然处于季节性的出栏旺季,市场并不缺猪,元旦后毛猪价格的明显下跌就是证明。猪少论者认为经过腌腊期及元旦前的出栏高峰,散养户、规模厂、集团厂的大猪存栏大幅降低,全市场毛猪供给环比已经减少,近日山东、河南等地的现货大幅拉涨可为佐证。 农产品分析重视供给分析,大家在生猪供给上讨论较多无可厚非,但是猪肉消费有明显的假日效应,在春节前后忽视消费因素对现货价格的影响有失偏颇。因此,对于生猪价格的分析应以供给为中心,同时注重把握关键节点的需求边际变动。 需求方面:农历腊月猪肉需求同比21年12月份有所降低,消费支撑偏弱,市场再次出现“旺季不旺”格局。 进入农历腊月后,全国各大批发市场白条走货缓慢,终端消费压制毛猪价格是现货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消费不振的主要原因有二点:第一,去年11、12月份全国猪肉屠宰量暴增,但是增加的屠宰量并没有在当期消耗,很大一部分以腊肉、腊肠的形式成为了猪肉库存,目前仍处于家庭猪肉去库存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鲜肉形成了挤出(除了猪多外,西南地区猪价领跌的原因之一)。第二,新冠疫情因素对堂食消费形成了明显的抑制。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再度趋紧,多地再次实行了限制性措施,对服务业特别是餐饮行业的影响明显增加,用于餐饮的鲜肉消费降低(春节聚餐一向是猪肉浪费最大的环节),同时饭店、食品厂的猪肉储备也会明显减少。 从消费端边际变化的角度看,腊肉、腊肠等家庭猪肉储备量多以春节食用为目的,因此猪肉家庭库存的去化仍将持续。从疫情防控的角度看,随着春节人口流动性增加,疫情防控压力陡增,春节期间堂食、聚餐消费减少已成定局。目前唯一值得期待的是小年后鲜食消费对现货有所拉动,但随着屠宰端节前备货接近尾声,即便猪肉价格出现上涨,节前毛猪价格也已无力回天。 供给方面:阶段性的超卖并不能改变生猪供应充裕的基本格局。 腊月的猪可以拿到冬至前卖,春节后的猪也可以拿到腊月份卖,在节后跌价的一致性预期下,寅吃卯粮的程度可能更甚。按照往年正常情况,在春节前消费旺季支撑下,供给端不会形成恐慌性出栏行为,但是从腊月份情况看,春节节点恰恰是腊月上旬恐慌性出栏的诱因:首先,春节是消费淡季和旺季的分界点。养殖端普遍不看好春节后现货价格走势,但是又多少对春节前现货价格有所期待,侥幸心里下压栏有多严重,春节高价预期破灭后的恐慌就有多严重。然后,对于散养户来讲,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结算时点,饲料等等债务需要现金流偿还,因此春节前往往是农户现金流最紧张的时候,节前卖猪换钱是大部分散养户的现实选择。最后,双疫在春节期间的影响力巨大。对于非洲猪瘟,春节人口流动会加剧疫情传播风险,同时屠宰放假等因素会使病猪拔牙面临风险,集团厂等会选择在春节假期前巡检拔牙快速清栏,出栏被动增加。 将正常情况下本应节后出栏的生猪提前在春节前出栏是养殖端管理现货价格风险的常规手段,并不是今年独有的现象,但是今年的一致性比往年更强,估计出栏前置的情况更为普遍。同时,消费“旺季不旺”也是近两年疫情压力下消费端出现的新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压制腊月现货重心下移的重要力量。 关注节前超卖对节后现货价格的影响,但更应重视需求节奏的明显转变。 腊月出栏体重持续下滑,目前全国生猪出栏均重已跌破120公斤。养殖端对节后价格悲观预期下的提前出栏行为是导致出栏体重下跌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恐慌性出栏主要造成两方面影响;第一方面,短期集中出栏压制现货价格快速下跌,这一点在腊月中上旬已经兑现。第二方面,恐慌性出栏伴随出栏体重明显降低,提前出栏意味着对未来出栏情况的透支,可能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出现供给的阶段性不足。 因为2021年9-11月份现货价格出现了V型反转的情况,其核心诱因之一也是9月份的过度出栏,因此市场非常关注春节后现货价格会不会重演9-11月份的反转行情。我们认为历史并不会简单重演, 9-11月份现货反转走势是阶段性供给不足和消费超预期爆发双重因素共振的结果,目前虽然出现了超卖的情况,但是春节后的消费需求明显降低几乎是确定性事件,所以春节后并不具备孕育反转行情的基本面基础。 另外,即便是节前过度出栏导致春节后现货供给出现了阶段性供给不足,事件影响也主要集中在2-3月上旬(即便超卖现象普遍发生,市场卖出的100KG以下的猪也很少),这意味着三月下旬后供给仍然会修正阶段性供给不足。 因此,我们认为不能过度解读节前超卖的影响,矛盾的重点仍然在于节前节后需求的边际变动情况。最后,如果超卖因素真的对2月份现货的支撑较强,带动现货价格走到一个较高的位置,这或许为节后布局近月空单创造了条件。 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加,产能去化速度不及预期,“周期反转论”过于乐观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全年畜牧业数据。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超6.7亿头,比上一年增长27.4%;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2021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5%、4.0%! 按照农业部数据数据推算,2021年年末全国能繁母猪数据为4327万头,环比11月份出现增加,产能去化速度并不及预期。我们认为12月份能繁母猪数据再度触底反弹的因素有三个:第一,10-11月份现货价格大幅反弹,行业现金流状况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母猪的淘汰行为。第二,养殖端普遍存在对2022年四季度现货价格的乐观判断,而11-12月份配种的母猪对应2022年四季度出栏的产能,因此养殖端在11-12月份的配种积极性明显上升。第三,年内的母猪集中淘汰出现在3季度,大量现金流断裂、养殖经验不足的养殖主体在三月份集中退出,所以我们观察到3季度出现能繁母猪的下降过程,但这部分养殖产能出清后,剩余养殖主体的复养扩栏自然会带来能繁母猪存栏的触底反弹过程。 能繁种群数量仍远高于农业部公布的均衡水平,同时,种群结构的转变也使繁育效率大为提升。2021年1月能繁母猪种群中三元母猪种群高达45%,该数值在2021年上半年基本保持稳定,6月份之后三元母猪加速淘汰,2021年11月份三元能繁母猪占比已经下将为23%,优质二元种猪对三元种猪的替代仍在持续进行。同时,2021年下半年的母猪淘汰除了优先淘汰三元猪外,高龄二元猪也是优先淘汰的对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母猪种群的产仔效率。 因此,目前能繁母猪种群存在数量基数大、胎龄结构偏低、生产效率高的特征。在这种背景下,推断2022年猪周期出现明显反转缺乏对母猪种群情况的基本认知。 END 鲁证期货研究所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证研究- 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仅供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观点及预测均反映了本公司在最初发布该报告当日分析师的判断,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况下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本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本公司并不承担提示本报告的收件人注意该等材料的责任。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本公司同意,并注明出处为鲁证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