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策略月报】加科技减消费——21Q4基金港股持仓分析(海通荀玉根、李影、王正鹤)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港股策略月报】加科技减消费——21Q4基金港股持仓分析(海通荀玉根、李影、王正鹤)》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核心结论:①1月恒生指数累计涨跌幅/最大涨跌幅为5.4%/6.8%,能源、综合业和金融涨幅较大,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跌幅较大。②行业角度,21Q4基金加仓港股科技(传媒、电子),减仓港股消费(医药、纺服)。③概念角度,21Q4基金加仓港股互联网和消费电子,减仓港股CRO和运动服饰。 加科技减消费——21Q4基金港股持仓分析 目前国内基金四季报已经基本全部披露,其中港股持仓情况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港股投资提供重要参考。那么,目前基金港股整体持仓处于什么水平?持股结构上有何新特征?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分析。 1. 港股策略:加科技减消费 回顾:1月港股反弹后有所回落。1月全球市场大部分指数录得负收益,美股明显回调,但港股表现较为强劲。恒生指数1月反弹后有所回落,截至2022/1/24(下同)当月累计涨跌幅/最大涨跌幅为5.4%/6.8%。对比其他市场,沪深300指数1月累计涨跌幅/最大涨跌幅为-3.1%/0.4%,A股创业板指为-8.0%/0.8%,纳斯达克指数为-11.4%/1.3%,标普500为-7.5%/1.1%,日经225为-4.2%/2.1%,英国富时100为-1.2%/3.2%,德国DAX为-5.5%/2.5%。从市场走势看,1月初恒生指数企稳并反弹,1月6日达到当月最低点22709.6点后开始走高,1月21日达到当月最高点24982.0点后有所回调,1月24日收报24656.5点。从行业表现来看,1月港股大部分行业录得正收益,其中能源业(13.9%)、综合业(10.7%)、金融业(10.5%)涨幅最大,医疗保健业(-4.2%)、公用事业(-5.5%)跌幅最大。1月南下资金净流入规模为368.4亿港元,截至2022/1/24南下资金有史以来累计净流入额达22216.4亿港元。1月当月南下资金在港股成交额中占比为14.3%,相较于21年12月有所上升。 21Q4公募基金继续减持港股,持股集中度有所回升。21Q4可以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发行速度相较21Q3明显放缓,发行规模为1064.2亿元,环比下降56.6%,发行数量为235只,环比下降19.8%。进一步看基金的整体持仓,我们以主动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的重仓股作为研究样本。从整体仓位看,公募基金继续减持港股,截止21Q4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港股持股市值占比仅为7.3%,相较21Q3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考虑到主动偏股型基金21Q4整体仓位为82.2%,因此基金投资港股的仓位不足6%。从持股集中度看,21Q4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前10大/前20大重仓股市值占比分别为58.3%/74.4%,相较21Q3环比上升0.9/1.3个百分点,持仓集中度有所提高。总的来看,公募基金对于港股的投资态度整体依然谨慎,结构上持仓向头部集中。 从大类行业角度看,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科技和能源材料,主要减仓港股消费。考虑到基金重仓股中指数成分股的市值占比会受到成分股股价变动的影响,即某类成分股占比的上升可能只是因为成分股股价上涨而非成分股持股数提升,我们用成分股市值占比相对全部A股总市值中成分股占比(简称“超配”)来剔除部分股价变动的影响,得到实际增持或减持的幅度。具体而言: 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科技和能源材料:(1)21Q4港股科技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4.3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3.7个百分点,截至21Q4科技板块持股市值占比为33.0%,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1.7个百分点;(2)21Q4港股能源材料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3.1个百分点,截至21Q4能源材料板块持股市值占比为14.2%,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6.4个百分点。 21Q4基金主要减仓港股消费:21Q4港股消费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下滑7.0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5.5个百分点,截至21Q4科技板块持股市值占比为28.0%,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5.0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角度看,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公用事业、传媒和电子,主要减仓港股医药生物和纺织服饰。我们进一步看港股各大板块内部细分行业的持仓变化情况,这里采用申万港股通一级行业来分析,具体而言: 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公用事业、传媒和电子:(1)21Q4公用事业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提升3.7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3.5个百分点,截至21Q4公用事业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8.4 %,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5.8个百分点;(2)21Q4传媒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2.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1.9个百分点,截至21Q4传媒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18.3%,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低配1.8个百分点;(3)21Q4电子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2.0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1.8个百分点,截至21Q4电子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9.9%,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4.7个百分点。 21Q4基金主要减仓港股医药生物和纺织服饰:(1)21Q4医药生物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下降5.9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4.7个百分点,截至21Q4医药生物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5.8%,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仅超配0.6个百分点;(2)21Q4纺织服饰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1.8个百分点,截至21Q4纺织服饰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6.3%,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2.0个百分点。 从概念板块角度看,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互联网、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板块,大幅减仓CRO和运动服饰板块。港股市场的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公募基金的投资方向也通常集中在某个细分领域的少数公司,因此可以结合Wind港股概念板块来分析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的细分领域及代表性龙头公司的基金仓位变化情况,具体而言: 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互联网、消费电子和新能源:(1)21Q4基金主要加仓传媒行业中的互联网板块,其中快手-W是主要的加仓对象,21Q4快手-W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1.7个百分点。相对而言,美团-W增持幅度较小,21Q4美团-W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未明显上升,但剔除股价下跌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0.3个百分点;(2)21Q4基金主要加仓电子行业中的消费电子板块,其中加仓最多的是舜宇光学科技,21Q4舜宇光学科技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2.9个百分点;(3)21Q4基金还加仓了新能源方向,其中加仓最多的是华润电力(新能源发电和运营)和长城汽车(新能源车),21Q4华润电力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1.4个百分点,长城汽车为0.7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华润电力的增持幅度为1.3个百分点,长城汽车为0.7个百分点。 21Q4基金主要减仓港股CRO、生物科技和运动服饰:(1)21Q4基金大幅减持医药生物行业中的CRO(医药研发外包)板块,其中药明生物是主要减仓对象,21Q4药明生物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下降4.0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3.4个百分点。同时,生物科技板块也被减持,其中信达生物是主要减仓对象,21Q4信达生物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下降0.6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0.4个百分点;(2)21Q4基金大幅减持纺织服装行业中的运动服饰板块,其中安踏体育被减持较多,21Q4安踏体育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1.9个百分点。 2. 重点关注个股 2.1 海底捞(6862.HK)经营调整逐步向好,期待业绩拐点 公司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理念,持续优化服务、改革考核标准。(1)顾客满意度层面:公司以创新为核心,提倡个性化特色服务,并在1H21制定更明确的门店管理重点和更全面的考核标准,持续营造良好氛围、提供美味产品和优质服务。(2)员工努力度层面:公司制定高度流动的晋升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度,按照工作量明确工资,提倡多劳多得,并自2H21起将区域统筹教练模式改为大、小区管理模式,强门店弱总部,精确识别门店问题进行改进。 战略调整适时而变,关店计划循序渐进。(1)战略收缩:2021年11月5日公司宣布将逐步关停约300家经营不佳的门店,约占截至1H21存量门店的19%,其中部分门店暂时休整、择机重开,我们认为关店影响主要包括:①减少分流,存量门店经营效率及翻台率有望提升;②及时止损,中长期有望释放未来现金流、改善利润端;③带来一次性资产减值或核销,同时开店放缓将降低未来资本开支。(2)关店进展:根据久谦数据库,21年10-12月公司平均在营门店数分别为1564/1509/1433家;截至12月31日在营门店数约1371家,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各约占19%/40%/41%,较10月净减约193家(含开关店及暂营门店),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暂营门店占比各为14%/16%/12%。 12月翻台率环比改善,假期表现较亮眼。公司2021年8-12月翻台率分别为3.0/3.0/3.9/2.5/3.0次/天,十一黄金周期间表现亮眼,11月则受外部疫情扰动、内部关店调整影响较大;自11月启动调整计划后,12月经营效果改善,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各为3.2/3.4/2.4次/天,环比增长23%/21%/14%。2022年1月首周翻台率增长较多,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各为4.5/4.7/3.5次/天,可见元旦假期表现亮眼。我们认为,基于疫情持续反复背景下,公司12月指标相对11月有所好转,关店调整效果一定程度上正在显现,2Q22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品牌矩阵不断丰富,横向延伸2C业务。(1)快餐副牌经营分化:2020年公司曾通过“业务延伸+体外收购”模式密集孵化9个副牌。根据职业餐饮网,截至21年12月公司有4个快餐品牌处于停业状态(包括乔乔的粉、捞派有面儿等),而饭饭林、十八汆、秦小贤等品牌则有持续扩张态势,且在21Q4有一定提价现象。(2)业务延伸划出新增长曲线:2019/20/1H21公司外卖业务收入分别为4.5/7.2/3.5亿元,其中20年受疫情催化同比增长60%。公司也同时进行火锅食材超市、速食品、预制菜的经营销售,多为公司自有品牌或供应链品牌。(3)多元化新品防止品牌老化:公司于21年初依托火锅门店开设海底捞奶茶铺,于年底在上海新品品鉴会推出锅底、菜品和小吃7款产品,并提出主打新产品、新理念、新体系,保持全国至少一年两次的上新节奏。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1-23年收入各增33%、28%和12%,归母净利各减149%、增1473%、增39%。对应2021-23年EPS各为-0.03、0.37、0.52元/股。按2022年40-45倍PE及13-15倍EV/EBITDA,计算合理价值区间15-18.4元/股,对应18.3-22.5港元/股(以1港元= 0.8173元人民币换算);“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餐厅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食品安全风险。 (海底捞,6862.HK,汪立亭,S0850511040005,许樱之,S0850517050001,王祎婕,联系人,毛弘毅,联系人) 2.2 九毛九(9922.HK)从酸菜鱼到烤鱼,品牌孵化再发力 公司在多品牌打造上贯彻好吃不贵理念,迎合年轻人的心理诉求。(1)品牌孵化突破扩店天花板:集团旗下经营不同细分领域的中式餐饮,以多品牌多概念为底层逻辑,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体验,新品牌孵化有望借鉴太二成功基因,为公司划出第N条增长曲线。(2)满足年轻客群需求:公司旗下品牌打造从菜品味道、氛围营造、产品营销等多方面都具有创新的特点,1H21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其战略的正确性。 太二:核心品牌成长性强,成为酸菜鱼头部品牌。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1年底该品牌有门店339家;据太二公众号,该品牌2021年开店117家。同时,公司计划将太二餐厅网络拓展至海外,以获得国际市场份额。我们认为公司近3年有望保持100-150家的稳健扩店速度。(1)品牌处于高速成长期:1H21太二收入16亿元,同比增加138.7%,为公司贡献近八成的营收。(2)反常规营销形成品牌壁垒:其二次元IP标新立异,各种快闪活动、叛逆宣言加强年轻人的客群定位,无论是话题度还是产品创意都一枝独秀,难以在市面上看到相似的竞争品。(3)合作养鱼项目降本增效:为保持供应源的稳定与质量、获取优惠价格,公司通过与两间鲈鱼供应商成立合营公司,其中一间自2021年1月起供应鲈鱼,1H21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37.2%,同比减少2pct,主因鲈鱼及酸菜采购成本降低。 怂重庆火锅厂:差异化、年轻化定位,“舞蹈+餐饮”成功出圈。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1年底该品牌有门店9家,其中上海3家,广州2家,深圳2家,杭州1家,海口1家,2H21合计新开店6家。(1)差异化竞争为增长蓄势:个性化牛油火锅锅底和精简SKU极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重庆火锅。(2)IP打造迎合年轻客群:在IP打造上,品牌别出心裁解读“怂”文化,贴合当代年轻人心理;在氛围营造上,门店设立“怂奶茶车间”迎合年轻人的用餐习惯,其特有的舞蹈环节互动性强、宣传力度广、引流效果好。基于首批门店良好的市场反馈,我们认为品牌具有较强潜力,近几年有望打开拓店空间。 赖美丽烤鱼:进军烤鱼赛道,重新定义烤鱼市场。赖美丽青花椒烤鱼经过1年的筹备,首家于21年8月开店,第二家于12月底正式营业,22年将进入业绩验证阶段。(1)以“只用活鱼”为招牌:品牌主打活鱼现烤“鲜活+弹”,强调“我只用活鱼”,且只有鲜嫩弹牙的江团鱼一种选择,提升美食质感,同时也易规模化标准化操作管理。(2)自建供应链:在佛山建立专属养殖鱼塘自养江团鱼,每日直送,成本端与原材料品质将更为可控。(3)沿袭乐趣与强化IP路线:餐厅设有“美丽卖鱼”舞台增加互动氛围,同时沿袭茶饮特色,单独设立“美丽茶铺”主推国潮茶饮特色,餐厅风格也仍采用夸张的漫画风将复古与新潮融合,强化消费者印象。 九毛九西北菜:处于收缩调整期,翻座率有所回升。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1年底,九毛九西北菜共有83家门店,2020-21年门店数量维持净减趋势,主因品牌以家庭式客群为主,受疫情影响较大。2020年公司调整战略,将主要的资金和资源投放至经济效益更高的太二,九毛九西北菜门店则关闭了55家门店。随疫情缓解,九毛九西北菜翻座率与营收均有所回升,1H21翻座率1.8次/天,同比增加38.5%,餐厅营收3.8亿,同比增长47%,经营调整逐步向好。 加速布局供应链,全面提升地区餐饮产业链发展。据时代在线网搜狐号,九毛九全国供应链中心基地项目已于2021年12月底在广州开工奠基,以大湾区为立足点,范围涉及华南地区乃及全国。我们认为,供应链项目有望加强其供应链能力,同时辅以标准化管理,更好地利用规模经济,有效降本增效。 继续看好多品牌、多概念策略下的中式餐饮扩张机会。我们认为:九毛九作为国内领先的中餐厅品牌管理及运营商,兼具创新力与执行力,同时对市场趋势和消费群体有深刻理解。疫情好转情况下公司加速向更多细分市场和全球市场扩张,在此过程中品牌将进一步拓宽客户群,提升市场份额,而公司具备的标准化能力为其提供了供应链与支持能力上的扩张基础。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1-23年归母净利各增218.15%、增76.67%、增61.60%,对应EPS各为0.27、0.48、0.78元/股;按2022年30-35倍PE及15-18倍EV/EBITDA,计算合理价值区间14.39-17.63元/股,对应17.60-21.56港元/股(以1港元=0.8177元人民币换算);“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餐厅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食品安全风险。 (九毛九,9922.HK,汪立亭,S0850511040005,许樱之,S0850517050001,毛弘毅,联系人,王祎婕,联系人) 2.3 中国海洋石油(0883.HK)油气产量稳定增长,积极布局新能源 核心观点:公司发布2022年战略展望,计划2022年维持900-1000亿元资本支出,2022-2024年油气产量复合增速约6.3%。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天然气产量占比,计划5%-10%资本支出用于新能源发展,加快发展海上风电,择优发展陆上风光一体化。公司加大股东回报,在获股东大会批准的前提下,计划2022-2024全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0%,全年股息绝对值不低于0.7港元/股(含税)。 保持增储上产投资力度。公司预计2021年完成资本支出约900亿元,达到年初目标(900-1000 亿元)。2022年,公司计划维持900-1000亿元资本支出,追求有效益的储量产量增长,其中国内支出占比73%。 油气产量稳定增长。公司2021年油气产量预计5.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8.0%,超过年初5.45-5.55亿桶油当量的产量目标。公司计划2022-2024年产量目标分别为6.0-6.1亿桶油当量、6.4-6.5亿桶油当量、6.8-6.9亿桶油当量,三年复合增速6.3%。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布局新能源。公司将不断提升天然气产量占比(2022年计划占比22%),推动油气田开发全过程节能减碳,推进海上CCS和CCUS示范工程项目。在新能源布局上,公司加快发展海上风电,择优发展陆上风光一体化,计划5%-10%资本支出用于新能源发展,到2025年获取海上风电资源500-1000万千瓦,装机150万千瓦;获取陆上风光资源500万千瓦,投产50-100万千瓦。 加大股东回报。在获股东大会批准的前提下,公司计划2022-2024全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0%,全年股息绝对值不低于0.7港元/股(含税,按当前股价计算股息率超过8%)。2021年,公司计划在宣派末期股息的同时加派上市20周年特别股息。2022年公司计划在适当时机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进行港股回购。 公司拟发行人民币股份。公司拟进行人民币股份发行。公司建议首次发行不超过26亿股人民币股份,约占截至公告日公司股本约5.82%;公司及主承销商可行使超额配股权,超额配发最多为人民币股份发行初始规模15%的人民币股份。拟发行的人民币股份将于上交所主板上市,与现有香港股份属同一类别,享有同等权益。募集资金拟用于油气田开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1.62、1.77、1.83元,2021年BPS为11.34元。结合国内外石油龙头企业估值,我们按照2021年EPS及5.5-7.0倍PE,给予合理价值区间8.91-11.34元(按照1港元=0.82元人民币折算,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10.87-13.83港元/股),对应2021年PB 0.8-1.0倍,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公司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 (中国海洋石油,0883.HK,邓勇,S0850511010010,朱军军,S0850517070005,胡歆,S0850519080001,刘威,S0850515040001)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扩散及中国香港疫情恶化导致股市波动风险;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及预期;中美经贸关系进一步恶化。 管理欲望——《荀玉根讲策略:少即是多》自序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股市荀策)为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核心结论:①1月恒生指数累计涨跌幅/最大涨跌幅为5.4%/6.8%,能源、综合业和金融涨幅较大,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跌幅较大。②行业角度,21Q4基金加仓港股科技(传媒、电子),减仓港股消费(医药、纺服)。③概念角度,21Q4基金加仓港股互联网和消费电子,减仓港股CRO和运动服饰。 加科技减消费——21Q4基金港股持仓分析 目前国内基金四季报已经基本全部披露,其中港股持仓情况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港股投资提供重要参考。那么,目前基金港股整体持仓处于什么水平?持股结构上有何新特征?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分析。 1. 港股策略:加科技减消费 回顾:1月港股反弹后有所回落。1月全球市场大部分指数录得负收益,美股明显回调,但港股表现较为强劲。恒生指数1月反弹后有所回落,截至2022/1/24(下同)当月累计涨跌幅/最大涨跌幅为5.4%/6.8%。对比其他市场,沪深300指数1月累计涨跌幅/最大涨跌幅为-3.1%/0.4%,A股创业板指为-8.0%/0.8%,纳斯达克指数为-11.4%/1.3%,标普500为-7.5%/1.1%,日经225为-4.2%/2.1%,英国富时100为-1.2%/3.2%,德国DAX为-5.5%/2.5%。从市场走势看,1月初恒生指数企稳并反弹,1月6日达到当月最低点22709.6点后开始走高,1月21日达到当月最高点24982.0点后有所回调,1月24日收报24656.5点。从行业表现来看,1月港股大部分行业录得正收益,其中能源业(13.9%)、综合业(10.7%)、金融业(10.5%)涨幅最大,医疗保健业(-4.2%)、公用事业(-5.5%)跌幅最大。1月南下资金净流入规模为368.4亿港元,截至2022/1/24南下资金有史以来累计净流入额达22216.4亿港元。1月当月南下资金在港股成交额中占比为14.3%,相较于21年12月有所上升。 21Q4公募基金继续减持港股,持股集中度有所回升。21Q4可以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发行速度相较21Q3明显放缓,发行规模为1064.2亿元,环比下降56.6%,发行数量为235只,环比下降19.8%。进一步看基金的整体持仓,我们以主动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的重仓股作为研究样本。从整体仓位看,公募基金继续减持港股,截止21Q4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港股持股市值占比仅为7.3%,相较21Q3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考虑到主动偏股型基金21Q4整体仓位为82.2%,因此基金投资港股的仓位不足6%。从持股集中度看,21Q4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前10大/前20大重仓股市值占比分别为58.3%/74.4%,相较21Q3环比上升0.9/1.3个百分点,持仓集中度有所提高。总的来看,公募基金对于港股的投资态度整体依然谨慎,结构上持仓向头部集中。 从大类行业角度看,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科技和能源材料,主要减仓港股消费。考虑到基金重仓股中指数成分股的市值占比会受到成分股股价变动的影响,即某类成分股占比的上升可能只是因为成分股股价上涨而非成分股持股数提升,我们用成分股市值占比相对全部A股总市值中成分股占比(简称“超配”)来剔除部分股价变动的影响,得到实际增持或减持的幅度。具体而言: 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科技和能源材料:(1)21Q4港股科技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4.3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3.7个百分点,截至21Q4科技板块持股市值占比为33.0%,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1.7个百分点;(2)21Q4港股能源材料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3.1个百分点,截至21Q4能源材料板块持股市值占比为14.2%,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6.4个百分点。 21Q4基金主要减仓港股消费:21Q4港股消费板块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下滑7.0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5.5个百分点,截至21Q4科技板块持股市值占比为28.0%,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5.0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角度看,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公用事业、传媒和电子,主要减仓港股医药生物和纺织服饰。我们进一步看港股各大板块内部细分行业的持仓变化情况,这里采用申万港股通一级行业来分析,具体而言: 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公用事业、传媒和电子:(1)21Q4公用事业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提升3.7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3.5个百分点,截至21Q4公用事业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8.4 %,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5.8个百分点;(2)21Q4传媒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2.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1.9个百分点,截至21Q4传媒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18.3%,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低配1.8个百分点;(3)21Q4电子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2.0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1.8个百分点,截至21Q4电子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9.9%,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4.7个百分点。 21Q4基金主要减仓港股医药生物和纺织服饰:(1)21Q4医药生物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下降5.9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4.7个百分点,截至21Q4医药生物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5.8%,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仅超配0.6个百分点;(2)21Q4纺织服饰行业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1.8个百分点,截至21Q4纺织服饰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为6.3%,相对于行业流通市值占比超配2.0个百分点。 从概念板块角度看,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互联网、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板块,大幅减仓CRO和运动服饰板块。港股市场的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公募基金的投资方向也通常集中在某个细分领域的少数公司,因此可以结合Wind港股概念板块来分析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的细分领域及代表性龙头公司的基金仓位变化情况,具体而言: 21Q4基金主要加仓港股互联网、消费电子和新能源:(1)21Q4基金主要加仓传媒行业中的互联网板块,其中快手-W是主要的加仓对象,21Q4快手-W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1.7个百分点。相对而言,美团-W增持幅度较小,21Q4美团-W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未明显上升,但剔除股价下跌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0.3个百分点;(2)21Q4基金主要加仓电子行业中的消费电子板块,其中加仓最多的是舜宇光学科技,21Q4舜宇光学科技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增持幅度为2.9个百分点;(3)21Q4基金还加仓了新能源方向,其中加仓最多的是华润电力(新能源发电和运营)和长城汽车(新能源车),21Q4华润电力持股市值占比环比提升1.4个百分点,长城汽车为0.7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华润电力的增持幅度为1.3个百分点,长城汽车为0.7个百分点。 21Q4基金主要减仓港股CRO、生物科技和运动服饰:(1)21Q4基金大幅减持医药生物行业中的CRO(医药研发外包)板块,其中药明生物是主要减仓对象,21Q4药明生物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下降4.0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3.4个百分点。同时,生物科技板块也被减持,其中信达生物是主要减仓对象,21Q4信达生物持股市值占比环比大幅下降0.6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0.4个百分点;(2)21Q4基金大幅减持纺织服装行业中的运动服饰板块,其中安踏体育被减持较多,21Q4安踏体育持股市值占比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剔除股价影响后的减持幅度为1.9个百分点。 2. 重点关注个股 2.1 海底捞(6862.HK)经营调整逐步向好,期待业绩拐点 公司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理念,持续优化服务、改革考核标准。(1)顾客满意度层面:公司以创新为核心,提倡个性化特色服务,并在1H21制定更明确的门店管理重点和更全面的考核标准,持续营造良好氛围、提供美味产品和优质服务。(2)员工努力度层面:公司制定高度流动的晋升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度,按照工作量明确工资,提倡多劳多得,并自2H21起将区域统筹教练模式改为大、小区管理模式,强门店弱总部,精确识别门店问题进行改进。 战略调整适时而变,关店计划循序渐进。(1)战略收缩:2021年11月5日公司宣布将逐步关停约300家经营不佳的门店,约占截至1H21存量门店的19%,其中部分门店暂时休整、择机重开,我们认为关店影响主要包括:①减少分流,存量门店经营效率及翻台率有望提升;②及时止损,中长期有望释放未来现金流、改善利润端;③带来一次性资产减值或核销,同时开店放缓将降低未来资本开支。(2)关店进展:根据久谦数据库,21年10-12月公司平均在营门店数分别为1564/1509/1433家;截至12月31日在营门店数约1371家,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各约占19%/40%/41%,较10月净减约193家(含开关店及暂营门店),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暂营门店占比各为14%/16%/12%。 12月翻台率环比改善,假期表现较亮眼。公司2021年8-12月翻台率分别为3.0/3.0/3.9/2.5/3.0次/天,十一黄金周期间表现亮眼,11月则受外部疫情扰动、内部关店调整影响较大;自11月启动调整计划后,12月经营效果改善,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各为3.2/3.4/2.4次/天,环比增长23%/21%/14%。2022年1月首周翻台率增长较多,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各为4.5/4.7/3.5次/天,可见元旦假期表现亮眼。我们认为,基于疫情持续反复背景下,公司12月指标相对11月有所好转,关店调整效果一定程度上正在显现,2Q22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品牌矩阵不断丰富,横向延伸2C业务。(1)快餐副牌经营分化:2020年公司曾通过“业务延伸+体外收购”模式密集孵化9个副牌。根据职业餐饮网,截至21年12月公司有4个快餐品牌处于停业状态(包括乔乔的粉、捞派有面儿等),而饭饭林、十八汆、秦小贤等品牌则有持续扩张态势,且在21Q4有一定提价现象。(2)业务延伸划出新增长曲线:2019/20/1H21公司外卖业务收入分别为4.5/7.2/3.5亿元,其中20年受疫情催化同比增长60%。公司也同时进行火锅食材超市、速食品、预制菜的经营销售,多为公司自有品牌或供应链品牌。(3)多元化新品防止品牌老化:公司于21年初依托火锅门店开设海底捞奶茶铺,于年底在上海新品品鉴会推出锅底、菜品和小吃7款产品,并提出主打新产品、新理念、新体系,保持全国至少一年两次的上新节奏。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1-23年收入各增33%、28%和12%,归母净利各减149%、增1473%、增39%。对应2021-23年EPS各为-0.03、0.37、0.52元/股。按2022年40-45倍PE及13-15倍EV/EBITDA,计算合理价值区间15-18.4元/股,对应18.3-22.5港元/股(以1港元= 0.8173元人民币换算);“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餐厅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食品安全风险。 (海底捞,6862.HK,汪立亭,S0850511040005,许樱之,S0850517050001,王祎婕,联系人,毛弘毅,联系人) 2.2 九毛九(9922.HK)从酸菜鱼到烤鱼,品牌孵化再发力 公司在多品牌打造上贯彻好吃不贵理念,迎合年轻人的心理诉求。(1)品牌孵化突破扩店天花板:集团旗下经营不同细分领域的中式餐饮,以多品牌多概念为底层逻辑,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体验,新品牌孵化有望借鉴太二成功基因,为公司划出第N条增长曲线。(2)满足年轻客群需求:公司旗下品牌打造从菜品味道、氛围营造、产品营销等多方面都具有创新的特点,1H21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其战略的正确性。 太二:核心品牌成长性强,成为酸菜鱼头部品牌。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1年底该品牌有门店339家;据太二公众号,该品牌2021年开店117家。同时,公司计划将太二餐厅网络拓展至海外,以获得国际市场份额。我们认为公司近3年有望保持100-150家的稳健扩店速度。(1)品牌处于高速成长期:1H21太二收入16亿元,同比增加138.7%,为公司贡献近八成的营收。(2)反常规营销形成品牌壁垒:其二次元IP标新立异,各种快闪活动、叛逆宣言加强年轻人的客群定位,无论是话题度还是产品创意都一枝独秀,难以在市面上看到相似的竞争品。(3)合作养鱼项目降本增效:为保持供应源的稳定与质量、获取优惠价格,公司通过与两间鲈鱼供应商成立合营公司,其中一间自2021年1月起供应鲈鱼,1H21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37.2%,同比减少2pct,主因鲈鱼及酸菜采购成本降低。 怂重庆火锅厂:差异化、年轻化定位,“舞蹈+餐饮”成功出圈。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1年底该品牌有门店9家,其中上海3家,广州2家,深圳2家,杭州1家,海口1家,2H21合计新开店6家。(1)差异化竞争为增长蓄势:个性化牛油火锅锅底和精简SKU极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重庆火锅。(2)IP打造迎合年轻客群:在IP打造上,品牌别出心裁解读“怂”文化,贴合当代年轻人心理;在氛围营造上,门店设立“怂奶茶车间”迎合年轻人的用餐习惯,其特有的舞蹈环节互动性强、宣传力度广、引流效果好。基于首批门店良好的市场反馈,我们认为品牌具有较强潜力,近几年有望打开拓店空间。 赖美丽烤鱼:进军烤鱼赛道,重新定义烤鱼市场。赖美丽青花椒烤鱼经过1年的筹备,首家于21年8月开店,第二家于12月底正式营业,22年将进入业绩验证阶段。(1)以“只用活鱼”为招牌:品牌主打活鱼现烤“鲜活+弹”,强调“我只用活鱼”,且只有鲜嫩弹牙的江团鱼一种选择,提升美食质感,同时也易规模化标准化操作管理。(2)自建供应链:在佛山建立专属养殖鱼塘自养江团鱼,每日直送,成本端与原材料品质将更为可控。(3)沿袭乐趣与强化IP路线:餐厅设有“美丽卖鱼”舞台增加互动氛围,同时沿袭茶饮特色,单独设立“美丽茶铺”主推国潮茶饮特色,餐厅风格也仍采用夸张的漫画风将复古与新潮融合,强化消费者印象。 九毛九西北菜:处于收缩调整期,翻座率有所回升。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1年底,九毛九西北菜共有83家门店,2020-21年门店数量维持净减趋势,主因品牌以家庭式客群为主,受疫情影响较大。2020年公司调整战略,将主要的资金和资源投放至经济效益更高的太二,九毛九西北菜门店则关闭了55家门店。随疫情缓解,九毛九西北菜翻座率与营收均有所回升,1H21翻座率1.8次/天,同比增加38.5%,餐厅营收3.8亿,同比增长47%,经营调整逐步向好。 加速布局供应链,全面提升地区餐饮产业链发展。据时代在线网搜狐号,九毛九全国供应链中心基地项目已于2021年12月底在广州开工奠基,以大湾区为立足点,范围涉及华南地区乃及全国。我们认为,供应链项目有望加强其供应链能力,同时辅以标准化管理,更好地利用规模经济,有效降本增效。 继续看好多品牌、多概念策略下的中式餐饮扩张机会。我们认为:九毛九作为国内领先的中餐厅品牌管理及运营商,兼具创新力与执行力,同时对市场趋势和消费群体有深刻理解。疫情好转情况下公司加速向更多细分市场和全球市场扩张,在此过程中品牌将进一步拓宽客户群,提升市场份额,而公司具备的标准化能力为其提供了供应链与支持能力上的扩张基础。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1-23年归母净利各增218.15%、增76.67%、增61.60%,对应EPS各为0.27、0.48、0.78元/股;按2022年30-35倍PE及15-18倍EV/EBITDA,计算合理价值区间14.39-17.63元/股,对应17.60-21.56港元/股(以1港元=0.8177元人民币换算);“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餐厅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食品安全风险。 (九毛九,9922.HK,汪立亭,S0850511040005,许樱之,S0850517050001,毛弘毅,联系人,王祎婕,联系人) 2.3 中国海洋石油(0883.HK)油气产量稳定增长,积极布局新能源 核心观点:公司发布2022年战略展望,计划2022年维持900-1000亿元资本支出,2022-2024年油气产量复合增速约6.3%。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天然气产量占比,计划5%-10%资本支出用于新能源发展,加快发展海上风电,择优发展陆上风光一体化。公司加大股东回报,在获股东大会批准的前提下,计划2022-2024全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0%,全年股息绝对值不低于0.7港元/股(含税)。 保持增储上产投资力度。公司预计2021年完成资本支出约900亿元,达到年初目标(900-1000 亿元)。2022年,公司计划维持900-1000亿元资本支出,追求有效益的储量产量增长,其中国内支出占比73%。 油气产量稳定增长。公司2021年油气产量预计5.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8.0%,超过年初5.45-5.55亿桶油当量的产量目标。公司计划2022-2024年产量目标分别为6.0-6.1亿桶油当量、6.4-6.5亿桶油当量、6.8-6.9亿桶油当量,三年复合增速6.3%。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布局新能源。公司将不断提升天然气产量占比(2022年计划占比22%),推动油气田开发全过程节能减碳,推进海上CCS和CCUS示范工程项目。在新能源布局上,公司加快发展海上风电,择优发展陆上风光一体化,计划5%-10%资本支出用于新能源发展,到2025年获取海上风电资源500-1000万千瓦,装机150万千瓦;获取陆上风光资源500万千瓦,投产50-100万千瓦。 加大股东回报。在获股东大会批准的前提下,公司计划2022-2024全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0%,全年股息绝对值不低于0.7港元/股(含税,按当前股价计算股息率超过8%)。2021年,公司计划在宣派末期股息的同时加派上市20周年特别股息。2022年公司计划在适当时机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进行港股回购。 公司拟发行人民币股份。公司拟进行人民币股份发行。公司建议首次发行不超过26亿股人民币股份,约占截至公告日公司股本约5.82%;公司及主承销商可行使超额配股权,超额配发最多为人民币股份发行初始规模15%的人民币股份。拟发行的人民币股份将于上交所主板上市,与现有香港股份属同一类别,享有同等权益。募集资金拟用于油气田开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1.62、1.77、1.83元,2021年BPS为11.34元。结合国内外石油龙头企业估值,我们按照2021年EPS及5.5-7.0倍PE,给予合理价值区间8.91-11.34元(按照1港元=0.82元人民币折算,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10.87-13.83港元/股),对应2021年PB 0.8-1.0倍,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公司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 (中国海洋石油,0883.HK,邓勇,S0850511010010,朱军军,S0850517070005,胡歆,S0850519080001,刘威,S0850515040001)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扩散及中国香港疫情恶化导致股市波动风险;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及预期;中美经贸关系进一步恶化。 管理欲望——《荀玉根讲策略:少即是多》自序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股市荀策)为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