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宏观||李超】地方政府还有哪些稳增长的实招、硬招?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地方政府还有哪些稳增长的实招、硬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文 |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超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0030002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 10:4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 核心观点 截至1月25日,已有30个省级行政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经济预期目标均为5.0%以上,暗示全国GDP增速目标大概率为5.5%,与我们前期判断一致。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将“稳增长”确立为2022年的头号任务,一揽子实招、硬招接续。我们提示重点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旧城改造、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先立后破”产业政策、数字经济等重要领域,共同富裕也是十四五期间的主要战略性任务。我们再次提示,稳增长背景下需把握权益类资产的市场节奏,重点关注金融、地产和地产后周期(建筑、建材、家具和家电)的结构性行情,同时警惕长端利率上行。全年我们判断资金将向技术前沿突破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相关领域将迎来发展先机。 >> 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望加速:房地产不宜悲观 我们梳理了30个省级行政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原文表述,预计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成为托底房地产的主要贡献力量,投资规模预计达5000亿元。上海市2022年将建设筹措17.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施1000万平方米旧住房更新改造。北京提出做好住房供地保障,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研究适应多子女家庭的公租房政策,调整建设标准和配租办法,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管理。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解决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住房难、住房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供给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抑制房价的重要举措。 >>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狭义基建投资大概率前高后低 我们梳理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多个省市在地方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抓早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高速、高铁、水运、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其中,上海市2022年将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并构建新城综合交通体系;北京市将完成东六环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四川、陕西等地全面加快铁路和高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建设,完成投资300亿元。我们预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22年一季度大概率有较好表现,但可持续性和后劲可能不足。 >> 2022年产业政策的核心是“立”:最大预期差是制造业投资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向2022年“先立后破”的产业政策方针,其重点是“立”,即拓展新能源的应用。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先立后破、防范风险,科学稳妥有序把握工作节奏,实现安全降碳。我们认为,能耗双控不等于碳排放双控并不能划等号。能耗双控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本目的是促进高质量发展,而碳排放双控对应低碳发展,反而成为经济增长的动能而非约束。当前市场最大的预期差在于从内生视角(例如出口、收入、利润等)研判制造业投资,但忽略了“新能源+”(即产业新能源化)过程中产业政策的外生强牵引作用,制造业投资已从顺周期变量转变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型变量。 >>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启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将驱动资本开支 地方政府主要采用重点项目的方式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并将通过货币、财政、就业、产业、贸易、要素保障等予以政策支持,明确指出结合“链长制”和“云长制”进行工作部署,着力补齐我国工业体系在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领域的短板,并在2022年继续提升供应链和产业链韧性。四川省工作报告指出,统筹推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山西将布局量子信息、碳基芯片、氢能与储能、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链主”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链核”企业。 >> 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地下管廊建设助力尽快形成投资实物工作量 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高频词”,不少地方对老旧小区改造开工项目、加装电梯数量、老化管道改造等均有具体规划。特别地下管廊的改造和建设有望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发力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或超市场预期。其中,广西明确提出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3500公里;上海将在2022年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00台,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河南加快推进住宅小区、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防涝迁移改造;山东整县制推进黑臭水体清零,完成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清零,城市老化燃气管道更新450公里。 >> 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产业互联网蕴藏较大成长空间 多个地方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鼓励采取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我们判断数字化转型和赋能或带来全新的产业升级线索,利好计算机、TMT、专用设备等行业。数字经济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市场主体将在全球范围内集聚更多更优质资源要素,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为中长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奠定基础。多个省市将推出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安徽省将推进8个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上海市将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打造30个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重庆将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内蒙古、山西将建设煤炭、稀土、化工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 区域协调发展映射新型城镇化的抓手,引致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需求 区域协调发展本质上要求落实非户籍人口的就地城镇化,产学研一体化有效拉动居住、教育、娱乐、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安徽省提出深度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强G60科创走廊建设,设立运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中心;浙江省将做深做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推动数字长三角、科创产业共同体等关键领域一体化合作取得新成果。此外,京津冀区域将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抓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成投用。我们提示,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重点关注顺周期链条。 >> 共同富裕以“扩中提低”为路径,浙江打造全国示范样本 扩中提低,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也是浙江省探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总结出的关键举措之一。我们判断,各地也将继续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总牵引,通过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我们认为,实际上,浙江省更重要的任务是探索出可以在其他地区推广复制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相关举措,以推进全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长期看,我们建议关注养老、医疗、非银金融等板块。 >> 一季度需关注社融与信贷数据,国债收益率曲线将逐步陡峭化 近日央行新闻发布会充分体现货币政策积极发力的决心,预计2022年一季度央行“四箭齐发”宽信用(制造业贷款、减碳贷款、基建贷款、按揭贷款)。我们重点提示,2022年一季度社融当季新增规模可达11.6万亿,达历史社融季度增量峰值,超2020年同期水平。同时,我们判断3月中旬央行发布的2月份M2和社融数据,大概率高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一季度“宽信用+宽货币”的政策组合将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或上行至高点3.2%附近,股市方面提示关注稳增长与降成本链条。 风险提示 全球通胀超预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在处置过程中发生系统性风险 近期视角 [ 1 ] 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PPT) [ 2 ]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匡培钦】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 邱世梁‖王华君】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王敬】“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 ──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马金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田杰华/邱世梁】“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张建民】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下盘余剑秋】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 3 ]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 4 ]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 5 ]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 6 ]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 7 ] 2021年下半年宏观策略报告(股债双牛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再议股债双牛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财政发力为何要到年底? 【浙商宏观||李超】核心宏观分歧十问十答 【浙商宏观||李超】今明两年宏观政策如何衔接?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投资机会来自哪些对冲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国常会传达了哪些信息?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PPT版) 【浙商宏观||李超】信贷宽松是否代表信用宽松?——解答市场近期四个核心关切 [ 8 ] 货币政策宽松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会有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还有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人行半年度会议看定向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7月外储:不必担忧联储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扰动——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四) [ 9 ] 信用收缩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3月金融数据:信用全面收缩的开始 【浙商宏观||李超】稳定宏观杠杆率需要多少社融增速?——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非标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债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债券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表内信贷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5月金融数据:信用收缩进行时 [ 10 ] 再通胀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海外还有哪些商品价格将持续上行?——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产业链带动了哪些价格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疫苗广泛应用是推动还是抑制全球通胀?——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CPI转负是通缩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拉闸限电对物价的影响——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的房地产热潮会持续推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什么因素会导致通胀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财政刺激方案会持续提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横扫两院会改变美国的通胀节奏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拉尼娜会持续带动农产品价格上行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TIPS隐含美国通胀到了多少?——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一线城市房价还会涨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银价上涨为哪般?——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再通胀:让子弹再飞一会——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比特币泡沫继续膨胀还是破裂?——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七 【浙商宏观||李超】新兴市场通胀拉响加息警报?——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八 【浙商宏观||李超】发达国家是否还会通胀预期自我实现?——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通胀是否会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 【浙商宏观||李超】气候异常对通胀和经济影响几何?——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一 [ 11 ] 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集中供地政策缘何频频调整?──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研究一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免 责 声 明 | 行业的投资评级: 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1、看好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上; 2、中性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10%以上; 3、看淡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下。 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 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者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由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39833000)制作。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本公司” )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没有将变更的信息和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作参考之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仅反映报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司的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布、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浙商证券研究所 上海总部地址:杨高南路729号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25层 北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E座4层 深圳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广电金融中心33层 邮政编码:200127 电话:(8621)80108518 传真:(8621)80106010 浙商证券研究所:http://research.stocke.com.cn 文章内容源自1月25日外发的报告《地方政府还有哪些稳增长的实招、硬招?》
文 |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超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0030002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 10:4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 核心观点 截至1月25日,已有30个省级行政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经济预期目标均为5.0%以上,暗示全国GDP增速目标大概率为5.5%,与我们前期判断一致。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将“稳增长”确立为2022年的头号任务,一揽子实招、硬招接续。我们提示重点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旧城改造、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先立后破”产业政策、数字经济等重要领域,共同富裕也是十四五期间的主要战略性任务。我们再次提示,稳增长背景下需把握权益类资产的市场节奏,重点关注金融、地产和地产后周期(建筑、建材、家具和家电)的结构性行情,同时警惕长端利率上行。全年我们判断资金将向技术前沿突破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相关领域将迎来发展先机。 >> 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望加速:房地产不宜悲观 我们梳理了30个省级行政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原文表述,预计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成为托底房地产的主要贡献力量,投资规模预计达5000亿元。上海市2022年将建设筹措17.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施1000万平方米旧住房更新改造。北京提出做好住房供地保障,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研究适应多子女家庭的公租房政策,调整建设标准和配租办法,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管理。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解决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住房难、住房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供给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抑制房价的重要举措。 >>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狭义基建投资大概率前高后低 我们梳理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多个省市在地方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抓早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高速、高铁、水运、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其中,上海市2022年将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并构建新城综合交通体系;北京市将完成东六环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四川、陕西等地全面加快铁路和高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建设,完成投资300亿元。我们预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22年一季度大概率有较好表现,但可持续性和后劲可能不足。 >> 2022年产业政策的核心是“立”:最大预期差是制造业投资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向2022年“先立后破”的产业政策方针,其重点是“立”,即拓展新能源的应用。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先立后破、防范风险,科学稳妥有序把握工作节奏,实现安全降碳。我们认为,能耗双控不等于碳排放双控并不能划等号。能耗双控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本目的是促进高质量发展,而碳排放双控对应低碳发展,反而成为经济增长的动能而非约束。当前市场最大的预期差在于从内生视角(例如出口、收入、利润等)研判制造业投资,但忽略了“新能源+”(即产业新能源化)过程中产业政策的外生强牵引作用,制造业投资已从顺周期变量转变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型变量。 >>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启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将驱动资本开支 地方政府主要采用重点项目的方式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并将通过货币、财政、就业、产业、贸易、要素保障等予以政策支持,明确指出结合“链长制”和“云长制”进行工作部署,着力补齐我国工业体系在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领域的短板,并在2022年继续提升供应链和产业链韧性。四川省工作报告指出,统筹推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山西将布局量子信息、碳基芯片、氢能与储能、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链主”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链核”企业。 >> 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地下管廊建设助力尽快形成投资实物工作量 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高频词”,不少地方对老旧小区改造开工项目、加装电梯数量、老化管道改造等均有具体规划。特别地下管廊的改造和建设有望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发力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或超市场预期。其中,广西明确提出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3500公里;上海将在2022年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00台,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河南加快推进住宅小区、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防涝迁移改造;山东整县制推进黑臭水体清零,完成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清零,城市老化燃气管道更新450公里。 >> 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产业互联网蕴藏较大成长空间 多个地方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鼓励采取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我们判断数字化转型和赋能或带来全新的产业升级线索,利好计算机、TMT、专用设备等行业。数字经济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市场主体将在全球范围内集聚更多更优质资源要素,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为中长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奠定基础。多个省市将推出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安徽省将推进8个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上海市将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打造30个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重庆将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内蒙古、山西将建设煤炭、稀土、化工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 区域协调发展映射新型城镇化的抓手,引致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需求 区域协调发展本质上要求落实非户籍人口的就地城镇化,产学研一体化有效拉动居住、教育、娱乐、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安徽省提出深度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强G60科创走廊建设,设立运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中心;浙江省将做深做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推动数字长三角、科创产业共同体等关键领域一体化合作取得新成果。此外,京津冀区域将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抓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成投用。我们提示,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重点关注顺周期链条。 >> 共同富裕以“扩中提低”为路径,浙江打造全国示范样本 扩中提低,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也是浙江省探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总结出的关键举措之一。我们判断,各地也将继续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总牵引,通过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我们认为,实际上,浙江省更重要的任务是探索出可以在其他地区推广复制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相关举措,以推进全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长期看,我们建议关注养老、医疗、非银金融等板块。 >> 一季度需关注社融与信贷数据,国债收益率曲线将逐步陡峭化 近日央行新闻发布会充分体现货币政策积极发力的决心,预计2022年一季度央行“四箭齐发”宽信用(制造业贷款、减碳贷款、基建贷款、按揭贷款)。我们重点提示,2022年一季度社融当季新增规模可达11.6万亿,达历史社融季度增量峰值,超2020年同期水平。同时,我们判断3月中旬央行发布的2月份M2和社融数据,大概率高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一季度“宽信用+宽货币”的政策组合将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或上行至高点3.2%附近,股市方面提示关注稳增长与降成本链条。 风险提示 全球通胀超预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在处置过程中发生系统性风险 近期视角 [ 1 ] 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PPT) [ 2 ]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匡培钦】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 邱世梁‖王华君】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王敬】“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 ──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马金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田杰华/邱世梁】“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张建民】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下盘余剑秋】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 3 ]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 4 ]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 5 ]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 6 ]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 7 ] 2021年下半年宏观策略报告(股债双牛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再议股债双牛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财政发力为何要到年底? 【浙商宏观||李超】核心宏观分歧十问十答 【浙商宏观||李超】今明两年宏观政策如何衔接?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投资机会来自哪些对冲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国常会传达了哪些信息?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PPT版) 【浙商宏观||李超】信贷宽松是否代表信用宽松?——解答市场近期四个核心关切 [ 8 ] 货币政策宽松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会有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还有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人行半年度会议看定向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7月外储:不必担忧联储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扰动——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四) [ 9 ] 信用收缩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3月金融数据:信用全面收缩的开始 【浙商宏观||李超】稳定宏观杠杆率需要多少社融增速?——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非标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债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债券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表内信贷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5月金融数据:信用收缩进行时 [ 10 ] 再通胀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海外还有哪些商品价格将持续上行?——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产业链带动了哪些价格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疫苗广泛应用是推动还是抑制全球通胀?——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CPI转负是通缩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拉闸限电对物价的影响——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的房地产热潮会持续推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什么因素会导致通胀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财政刺激方案会持续提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横扫两院会改变美国的通胀节奏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拉尼娜会持续带动农产品价格上行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TIPS隐含美国通胀到了多少?——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一线城市房价还会涨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银价上涨为哪般?——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再通胀:让子弹再飞一会——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比特币泡沫继续膨胀还是破裂?——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七 【浙商宏观||李超】新兴市场通胀拉响加息警报?——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八 【浙商宏观||李超】发达国家是否还会通胀预期自我实现?——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通胀是否会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 【浙商宏观||李超】气候异常对通胀和经济影响几何?——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一 [ 11 ] 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集中供地政策缘何频频调整?──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研究一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免 责 声 明 | 行业的投资评级: 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1、看好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上; 2、中性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10%以上; 3、看淡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下。 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 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者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由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39833000)制作。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本公司” )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没有将变更的信息和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作参考之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仅反映报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司的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布、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浙商证券研究所 上海总部地址:杨高南路729号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25层 北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E座4层 深圳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广电金融中心33层 邮政编码:200127 电话:(8621)80108518 传真:(8621)80106010 浙商证券研究所:http://research.stocke.com.cn 文章内容源自1月25日外发的报告《地方政府还有哪些稳增长的实招、硬招?》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