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证国际] 激光雷达101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长证国际] 激光雷达101》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回顾 2021年被称为车载激光雷达(LiDAR)元年,新势力造车及欧美日韩头部车企接连推出搭载LiDAR的车型。CES2022上,Robosense带来了新的128线机械扫描激光雷达产品。沃尔沃将在一辆纯电动概念车上搭载Luminar的Iris激光雷达。Velodyne重点展示了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H800,以及配套的开发工具。Innovusion展示了半固态激光雷达Falcon猎鹰,和一款补盲雷达Robin。法雷奥发布第三代车规级激光雷达,禾赛展示AT128半固态激光雷达。 本篇将作为研究的基础,梳理激光雷达相关的技术背景与市场环境。 正文 1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拟定的《车载激光雷达检测方法》,LiDAR(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回波以获取目标三维和/或速度信息的系统。LiDAR通过测量激光信号的时间差和相位差来确定距离,通过水平旋转扫描测量角度,从而根据这两个参数建立二维坐标,再通过获取不同俯仰角度信号获得三维中的高度信息。高频激光可在一秒内获取大量(约150万个)位置点信息(点云),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三维建模。为了实现发射激光、接受回波、获取信息的目标,通常LiDAR由四个系统组成,分别是激光发射、激光接收、信息处理和扫描系统。 图1:Velodyne LiDAR成像图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长证国际研究部 图2: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表1: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2 技术路径详谈 LiDAR是通过激光进行测距的雷达系统,通过激光产生与发射,光束操纵,光束接收,信息处理完成。而LiDAR正是在这几个方面同时突破,逐步迈向商业化。 >>> 测距 根据其测距的原理,可以分为三类:飞行时间法(Time of Flight,ToF)、三角测距法和FMCW测距法。前两者基于时间,FMCW法基于相干法。其中ToF与FMCW能够实现室外阳光下较远的测程(100~250m),是车载激光雷达的优选方案。ToF是目前市场车载中长距激光雷达的主流方案,未来随着FMCW激光雷达整机和上游产业链的成熟,ToF和FMCW激光雷达将在市场上并存。 图3:基于测距原理的分类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 激光发射 激光发射涉及激光器、光源及发射光学系统。激光器产生激光,可分为边缘发射激光器(EEL)和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光源主要分为905nm和1550nm。发射光学系统可以实现改变发射光束的发散度、波束宽度和截面积,使总功率保持不变一般由准直镜、扩散片、分束镜构成。 图4:基于发射系统的分类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长证国际研究部 图5:基于光源的分类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 光束操纵(扫描系统) 光束操纵环节实现角度的旋转,从而实现对环境的覆盖。可以分为扫描式和面阵式,面阵式仍在发展阶段。扫描式包括机械式扫描、微机电系统扫描(MEMS)和光学相控阵扫描(OPA),分别对应机械式、半固态和固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业具有向固态化发展的趋势,其背后是旋转机械部件的取消将减少电机、轴承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以上三种方式均为逐点扫描,单次发射只探测某个方位。Flash面阵式利用激光器同时照亮整个场景,对场景进行光覆盖,一次性实现全局成像。 图6:基于扫描系统的分类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 激光接收 激光接收端需要使用光电探测器和接收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主要为半导体材料,根据其衬底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基衬底和铟镓砷衬底。二极管主要有APD、SPAD和SiPM。 图7:基于接收系统的分类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部分包括放大器、数模转换器。主要采用FPGA芯片。 >>> 总结 激光雷达向高性能、低成本、全固态化、自主可控趋势迈进。硬件方面的发展方向包括:1)光束发射和探测环节的核心器件升级(EEL向VCSEL发展;APD向SPAD、SiPM发展);2)扫描环节固态化;3)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化。软件方面算法持续优化。目前头部雷达企业陆续在软件领域布局。 3 激光雷达核心技术指标 激光雷达主要技术指标包括视场角、线数、分辨率、探测距离、测量精度、反射率和扫描帧频等。 图8:激光雷达技术指标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4 激光雷达与其他传感器技术对比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是公认的自动驾驶的三大关键传感器技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智联汽车研究院编写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认为,在用于道路信息检测的传感器中,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精准性等方面,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一定的优势。摄像头直接成像能力较差,在光线强弱变化条件下表现受限。但值得注意的是,激光雷达在在雨雾天气以及?些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探测能力比较差,此外成本也比较高。 图9:车载各类传感器 资料来源:密西根大学交通研究所,长证国际研究部 图10:激光雷达与其他传感器对比 资料来源:密西根大学交通研究所,长证国际研究部 5 激光雷达产业链 上文提到,激光雷达由激光发射、激光接收、信息处理和扫描系统四大系统组成。因此激光雷达产业链上游为激光器、光源、光学部件、振镜、模拟芯片、FPGA芯片等。中游为激光雷达厂商、下游为ADAS、无人驾驶、机器人和车联网。 图11:激光雷达产业链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6 激光雷达市场空间 未来五年,ADAS将为主要需求。根据Yole的预测,2026年ADAS激光雷达市场达到23亿美元,2020~2026年CAGR达到110%。根据2021年9月Yole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与工业激光雷达市场达18亿美元,其中ADAS激光雷达约为2亿元、占比仅为2%。预计2026年全球汽车与工业激光雷达市场达57亿美元、CAGR为21%,其中ADAS激光雷达市场达23亿美元、CAGR为110%、占比达41%,行业增速远高于无人驾驶、智能基础设施、物流、公路监测。 图12:激光雷达市场空间 资料来源:Yole,长证国际研究部 >>> ADAS激光雷达: 假设2025年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渗透率为6%,而L3级别自动驾驶一般搭载1~3颗激光雷达,假设平均搭载2颗,目前2021年激光雷达单价为7000元左右,伴随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假设未来每年降价20%,则2025年将降至2800元。则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43亿美元)。 7 竞争格局 1)全球范围内激光雷达玩家包括法雷奥、Luminar、电装、大陆、Innoviz 2)国内的华为、大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万集科技等企业 3)国内激光雷达零部件供应商包括舜宇光学、永新光学、炬光科技、蓝特光学、水晶光电。 图13:激光雷达主要玩家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END 免责声明 上述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长江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由长江证券国际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及管理,持有证券交易(第1类)、期货交易(第2类)及就证券提供意见(第4类)、就期货提供意见(第5类)牌照,为个人及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经纪服务、投资顾问及财富管理服务,协助客户实现财富增值。服务包括香港及环球股票买卖结算、本地期货及期权、收市后期货交易及多个海外期货市场交易服务,代办认购首次公开招股、股票存仓及股票融资(孖展)服务。 未经长江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人士不得翻印、复制、分发或传递研究报告(无论整份和部分)给其他机构及/或人士。
事件回顾 2021年被称为车载激光雷达(LiDAR)元年,新势力造车及欧美日韩头部车企接连推出搭载LiDAR的车型。CES2022上,Robosense带来了新的128线机械扫描激光雷达产品。沃尔沃将在一辆纯电动概念车上搭载Luminar的Iris激光雷达。Velodyne重点展示了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H800,以及配套的开发工具。Innovusion展示了半固态激光雷达Falcon猎鹰,和一款补盲雷达Robin。法雷奥发布第三代车规级激光雷达,禾赛展示AT128半固态激光雷达。 本篇将作为研究的基础,梳理激光雷达相关的技术背景与市场环境。 正文 1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拟定的《车载激光雷达检测方法》,LiDAR(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回波以获取目标三维和/或速度信息的系统。LiDAR通过测量激光信号的时间差和相位差来确定距离,通过水平旋转扫描测量角度,从而根据这两个参数建立二维坐标,再通过获取不同俯仰角度信号获得三维中的高度信息。高频激光可在一秒内获取大量(约150万个)位置点信息(点云),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三维建模。为了实现发射激光、接受回波、获取信息的目标,通常LiDAR由四个系统组成,分别是激光发射、激光接收、信息处理和扫描系统。 图1:Velodyne LiDAR成像图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长证国际研究部 图2: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表1: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2 技术路径详谈 LiDAR是通过激光进行测距的雷达系统,通过激光产生与发射,光束操纵,光束接收,信息处理完成。而LiDAR正是在这几个方面同时突破,逐步迈向商业化。 >>> 测距 根据其测距的原理,可以分为三类:飞行时间法(Time of Flight,ToF)、三角测距法和FMCW测距法。前两者基于时间,FMCW法基于相干法。其中ToF与FMCW能够实现室外阳光下较远的测程(100~250m),是车载激光雷达的优选方案。ToF是目前市场车载中长距激光雷达的主流方案,未来随着FMCW激光雷达整机和上游产业链的成熟,ToF和FMCW激光雷达将在市场上并存。 图3:基于测距原理的分类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 激光发射 激光发射涉及激光器、光源及发射光学系统。激光器产生激光,可分为边缘发射激光器(EEL)和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光源主要分为905nm和1550nm。发射光学系统可以实现改变发射光束的发散度、波束宽度和截面积,使总功率保持不变一般由准直镜、扩散片、分束镜构成。 图4:基于发射系统的分类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长证国际研究部 图5:基于光源的分类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 光束操纵(扫描系统) 光束操纵环节实现角度的旋转,从而实现对环境的覆盖。可以分为扫描式和面阵式,面阵式仍在发展阶段。扫描式包括机械式扫描、微机电系统扫描(MEMS)和光学相控阵扫描(OPA),分别对应机械式、半固态和固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业具有向固态化发展的趋势,其背后是旋转机械部件的取消将减少电机、轴承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以上三种方式均为逐点扫描,单次发射只探测某个方位。Flash面阵式利用激光器同时照亮整个场景,对场景进行光覆盖,一次性实现全局成像。 图6:基于扫描系统的分类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 激光接收 激光接收端需要使用光电探测器和接收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主要为半导体材料,根据其衬底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基衬底和铟镓砷衬底。二极管主要有APD、SPAD和SiPM。 图7:基于接收系统的分类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部分包括放大器、数模转换器。主要采用FPGA芯片。 >>> 总结 激光雷达向高性能、低成本、全固态化、自主可控趋势迈进。硬件方面的发展方向包括:1)光束发射和探测环节的核心器件升级(EEL向VCSEL发展;APD向SPAD、SiPM发展);2)扫描环节固态化;3)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化。软件方面算法持续优化。目前头部雷达企业陆续在软件领域布局。 3 激光雷达核心技术指标 激光雷达主要技术指标包括视场角、线数、分辨率、探测距离、测量精度、反射率和扫描帧频等。 图8:激光雷达技术指标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4 激光雷达与其他传感器技术对比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是公认的自动驾驶的三大关键传感器技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智联汽车研究院编写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认为,在用于道路信息检测的传感器中,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精准性等方面,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一定的优势。摄像头直接成像能力较差,在光线强弱变化条件下表现受限。但值得注意的是,激光雷达在在雨雾天气以及?些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探测能力比较差,此外成本也比较高。 图9:车载各类传感器 资料来源:密西根大学交通研究所,长证国际研究部 图10:激光雷达与其他传感器对比 资料来源:密西根大学交通研究所,长证国际研究部 5 激光雷达产业链 上文提到,激光雷达由激光发射、激光接收、信息处理和扫描系统四大系统组成。因此激光雷达产业链上游为激光器、光源、光学部件、振镜、模拟芯片、FPGA芯片等。中游为激光雷达厂商、下游为ADAS、无人驾驶、机器人和车联网。 图11:激光雷达产业链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6 激光雷达市场空间 未来五年,ADAS将为主要需求。根据Yole的预测,2026年ADAS激光雷达市场达到23亿美元,2020~2026年CAGR达到110%。根据2021年9月Yole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与工业激光雷达市场达18亿美元,其中ADAS激光雷达约为2亿元、占比仅为2%。预计2026年全球汽车与工业激光雷达市场达57亿美元、CAGR为21%,其中ADAS激光雷达市场达23亿美元、CAGR为110%、占比达41%,行业增速远高于无人驾驶、智能基础设施、物流、公路监测。 图12:激光雷达市场空间 资料来源:Yole,长证国际研究部 >>> ADAS激光雷达: 假设2025年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渗透率为6%,而L3级别自动驾驶一般搭载1~3颗激光雷达,假设平均搭载2颗,目前2021年激光雷达单价为7000元左右,伴随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假设未来每年降价20%,则2025年将降至2800元。则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43亿美元)。 7 竞争格局 1)全球范围内激光雷达玩家包括法雷奥、Luminar、电装、大陆、Innoviz 2)国内的华为、大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万集科技等企业 3)国内激光雷达零部件供应商包括舜宇光学、永新光学、炬光科技、蓝特光学、水晶光电。 图13:激光雷达主要玩家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长证国际研究部 END 免责声明 上述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长江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由长江证券国际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及管理,持有证券交易(第1类)、期货交易(第2类)及就证券提供意见(第4类)、就期货提供意见(第5类)牌照,为个人及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经纪服务、投资顾问及财富管理服务,协助客户实现财富增值。服务包括香港及环球股票买卖结算、本地期货及期权、收市后期货交易及多个海外期货市场交易服务,代办认购首次公开招股、股票存仓及股票融资(孖展)服务。 未经长江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人士不得翻印、复制、分发或传递研究报告(无论整份和部分)给其他机构及/或人士。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