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围城——申万宏源策略数字专题系列之数据保护法篇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数据围城——申万宏源策略数字专题系列之数据保护法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文摘自申万宏源策略发布于2021年11月16日的报告《数据围城——申万宏源策略数字专题系列之数据保护法篇》。欲了解具体内容,请点击本文下方的“阅读原文”。 疫情之后数据的爆发增长给各国都带来棘手的监管问题。2020年全球数据产生量达到47ZB,仅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8ZB,占全球的5分之一。滥用成风、监管不易成为这个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后遗症。2020年开始数据监管试水的同时,各大公司数据诉讼问题也频出,例如沃尔玛要求供应商体系避免使用亚马逊云,DoorDash平台拒绝与实体商户共享客户数据等。 科技时代快速发展需要数字规则的约束,正如工业发展时代需要产权保护法则进行规制,但是数据的保护和监管——全球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本篇报告我们站在二级市场角度,对比欧盟GDPR、 美国CCPA、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从使用范围、同意规则、本地化要求、其他使用权利四大方向来看发现,美国重数据自由,欧盟重隐私,中国重安全,综合来看,美国数据保护法对数据应用的限制最为宽松,欧盟和中国都比较严格。 2018年5月25日至今,GDPR数字监管法则正式实施后对欧盟科技发展有什么影响?在法律实施后一年中,欧盟各国对于数据安全的诉讼持续增加。针对数字安全的罚款金额在2019年出现飙升,仅仅2019年新增就达到5000万欧,2018年这个数据仅仅为3.57万欧,其中英国以3.15亿欧元遥遥领先;西班牙、罗马尼亚等罚款次数遥遥领先。GDPR 实施后企业合规成本飙升,据统计,富时350指数成分公司平均为GDPR增加43万英镑的支出,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增加100万美元,其次GDPR的实施对小企业的影响更大,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承担义务,也出现部分全球公司为避免处罚,撤出欧盟的情况。 中国在数据要素的监管中,同欧盟和美国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开始寻求数字交易的路径。2020年开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逐步下发一系列数据交易标准安全政策法规,例如《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交易数据描述》、《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通用功能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安全要求》三项大数据交易国家标准。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法律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数据交易是我国在数据滥用和数据发展中寻找平衡点的一次尝试。 回顾中美科技产业的发展映射来思考未来我们数字产业何时能再次爆发。我们通过两条主线,一条是美国自己科技产业上下游发展之路,即对美国自己完整的科技产业链从基建——计算机硬件——软件处理——程序设计发展历程所历经的时间,主要跟踪的数据为1920年之后美国科技产业一级市场融资数据——二级市场公司估值提升——公司开始盈利以及现金流提升——公司capex抬升——公司在二级市场股价提升;第二条是上中下游分别传导至中国的大概时间点,或者说是否能够对标到中国产业或者公司,这里主要包括上游硬件基础设施、计算机硬件、中游处理、下游结合整个制造业。 遍历整个产业链,数据显示上游通信设施我们在差距6-8年后当下已经全面赶超。美国上游基础设施在1996年一级市场出现爆发,随后在1997-1998年二级市场行业的估值抬升。通信设施产业链之后计算机办公设备逐渐在2000年后发展壮大,即便2000年互联网泡沫已经开始,但是计算机设备公司的融资并没有减少。中游数据处理基本上处于需求主导,这部分产业已经出现了产能的迁移。而下游数据应用以及数据算法,美国数据处理公司基本要到2010年之后金融危机之后全面发展,中国在这部分拥有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初具全球竞争能力。 未来我国数据发展我们主要关注两条路线,一个是将数据产业化中将数据做到极致的公司,这里有类似美国消费和数据结合DOMINOS、大数据分析鼻祖Palantir等。其次便是在数据交易的基础上制造业能赋能的产业和公司,这里中国近些年以家电为首的部分制造出海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
本文摘自申万宏源策略发布于2021年11月16日的报告《数据围城——申万宏源策略数字专题系列之数据保护法篇》。欲了解具体内容,请点击本文下方的“阅读原文”。 疫情之后数据的爆发增长给各国都带来棘手的监管问题。2020年全球数据产生量达到47ZB,仅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8ZB,占全球的5分之一。滥用成风、监管不易成为这个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后遗症。2020年开始数据监管试水的同时,各大公司数据诉讼问题也频出,例如沃尔玛要求供应商体系避免使用亚马逊云,DoorDash平台拒绝与实体商户共享客户数据等。 科技时代快速发展需要数字规则的约束,正如工业发展时代需要产权保护法则进行规制,但是数据的保护和监管——全球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本篇报告我们站在二级市场角度,对比欧盟GDPR、 美国CCPA、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从使用范围、同意规则、本地化要求、其他使用权利四大方向来看发现,美国重数据自由,欧盟重隐私,中国重安全,综合来看,美国数据保护法对数据应用的限制最为宽松,欧盟和中国都比较严格。 2018年5月25日至今,GDPR数字监管法则正式实施后对欧盟科技发展有什么影响?在法律实施后一年中,欧盟各国对于数据安全的诉讼持续增加。针对数字安全的罚款金额在2019年出现飙升,仅仅2019年新增就达到5000万欧,2018年这个数据仅仅为3.57万欧,其中英国以3.15亿欧元遥遥领先;西班牙、罗马尼亚等罚款次数遥遥领先。GDPR 实施后企业合规成本飙升,据统计,富时350指数成分公司平均为GDPR增加43万英镑的支出,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增加100万美元,其次GDPR的实施对小企业的影响更大,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承担义务,也出现部分全球公司为避免处罚,撤出欧盟的情况。 中国在数据要素的监管中,同欧盟和美国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开始寻求数字交易的路径。2020年开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逐步下发一系列数据交易标准安全政策法规,例如《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交易数据描述》、《信息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通用功能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数据交易服务安全要求》三项大数据交易国家标准。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法律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数据交易是我国在数据滥用和数据发展中寻找平衡点的一次尝试。 回顾中美科技产业的发展映射来思考未来我们数字产业何时能再次爆发。我们通过两条主线,一条是美国自己科技产业上下游发展之路,即对美国自己完整的科技产业链从基建——计算机硬件——软件处理——程序设计发展历程所历经的时间,主要跟踪的数据为1920年之后美国科技产业一级市场融资数据——二级市场公司估值提升——公司开始盈利以及现金流提升——公司capex抬升——公司在二级市场股价提升;第二条是上中下游分别传导至中国的大概时间点,或者说是否能够对标到中国产业或者公司,这里主要包括上游硬件基础设施、计算机硬件、中游处理、下游结合整个制造业。 遍历整个产业链,数据显示上游通信设施我们在差距6-8年后当下已经全面赶超。美国上游基础设施在1996年一级市场出现爆发,随后在1997-1998年二级市场行业的估值抬升。通信设施产业链之后计算机办公设备逐渐在2000年后发展壮大,即便2000年互联网泡沫已经开始,但是计算机设备公司的融资并没有减少。中游数据处理基本上处于需求主导,这部分产业已经出现了产能的迁移。而下游数据应用以及数据算法,美国数据处理公司基本要到2010年之后金融危机之后全面发展,中国在这部分拥有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初具全球竞争能力。 未来我国数据发展我们主要关注两条路线,一个是将数据产业化中将数据做到极致的公司,这里有类似美国消费和数据结合DOMINOS、大数据分析鼻祖Palantir等。其次便是在数据交易的基础上制造业能赋能的产业和公司,这里中国近些年以家电为首的部分制造出海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