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微讲堂——生猪期货一周年“体温正常”

微讲堂——生猪期货一周年“体温正常”

作者:微信公众号【倍特期货】/ 发布时间:2022-01-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倍特期货《微讲堂——生猪期货一周年“体温正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生猪期货运筹帷幄20年,终于在2021年1月8日登上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市场大舞台。而这2021年,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蝶变交织,辉煌灿烂,展世纪之光华,耀攻坚之成果。全面小康后的乡村振兴,举国关心。新冠与非瘟双疫防控常态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国际国内大循环也演绎了巨变与稳定的大摩擦。所有产业都不能独善其身,“猪粮安天下”全年置顶热搜。国家生猪三年恢复计划还在实施中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猪周期”,“谁能告诉我,谷底在哪里?”每个产业人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还好,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生猪期货来了,它让产业界在“增量不增收”的压力之下,挥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底气,来自大市场的底气。勇毅笃行,真的成为了生猪产业的写照。上市之初,记者撰文介绍了“生猪期货是怎样练成的”。周年回眸,但见初心熠熠生辉。在此给出一个带“锅气”的评价:生猪期货一周年,“体温正常”。 温度最高点在金色的九月 生猪期货2021年9月的两次“首个”活动,在生猪期货的纪念碑上刻下了标记。 2021年9月5日,进入生猪期货首个交割月份的大连商品交易所第一批共4手生猪期货交割的生猪,分别从中粮家佳康(江苏)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大商所指定交割库完成称重、检验等交割程序,驶往买方位于江苏、重庆的生猪定点屠宰场,这意味着生猪期货首次活体实物交割顺利完成。 作为我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合约,生猪期货首次交割是生猪期货功能发挥的关键。为此,大商所做了充分准备。一是增加交割仓库,由上市初期的14家增加到23家。并在9个省市设置了交割区域升贴水,为新增交割库做好准备。二是强化交割延伸服务。针对“点对点”跨省运输的要求,大商所设计了协议交收、养殖场回购、场外交易等替代交割方案,相关措施在服务市场、提高交割效率等方面作用显著。三是开展模拟交割和培训。大商所在全国各生猪主产区累计开展组织各类培训活动195场。还联合交割仓库和质检机构在河南、江苏等地累计开展13次模拟交割。四是通过科技监管手段提高交割效率。大商所开发了DCE移动交割App,生猪交割全程使用手机App进行,尤其在现场交收环节,在出栏前采用移动摄像头视频监管喂食;交割出栏过程中采用移动摄像头视频直播方式,便于远程监控和解决纠纷等。这些科技监管手段大幅提高了各方沟通效率,完善了交割环节流程监控和留档工作,降低了疫情期间交割生物安全风险。  2021年9月27日,我国生猪期货首个合约—LH2109合约在运行了175个交易日后顺利摘牌。该合约在生猪现货市场进入价格下行周期中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意味着生猪期货合约规则设计及市场管理得到了市场全面检验。结果是,生猪期货价格反映了市场预期。在175个交易日内,总成交量331.95万手,总成交额1.03万亿元,日均持仓4.25万手。其中LH2109合约成交量190.97万手,总成交额6591.13亿元,日均持仓1.67万手。9个月的生猪期货与现货价格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其中LH2109合约从挂盘价30680元/吨跌至交割结算价13265元/吨,总体跌幅56.76%,但跌幅小于现货(现货最大跌幅达70%),价格波动更加理性。运行期间未出现价格连续大幅涨跌或连续停板的情况。进入交割月后期现逐渐收敛,最终实现回归。 为确保生猪期货平稳开局、有序交易、稳健发展,大商所从合约设计到交易、交割制度安排等方面全面周密部署,在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的前提下满足相关需求。不论是在品种设计环节还是市场运行中,防控风险都是大商所高度重视的核心问题,发展基础。大商所从严设计包括涨跌停板、保证金、限仓、交易限额等参数,并根据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上市初期,大商所根据市场情况将投机交易保证金水平设为合约价值的15%,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水平设为合约价值的8%,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8%,要求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生猪期货所有合约上的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500手,交易所还根据制度制订了单边提高保证金水平等价格出现过度波动时的预案。上述措施都严于其他期货品种。除了持续强化市场监控,切实履行好交易、结算、交割、监察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和服务职责,有效发挥“五位一体”协同监管作用之外,还为交易和持仓有较大需求的大型养殖企业提供了产业客户专用的套期保值额度,满足其对期货市场的套保需求。  经过三年来双疫情的洗礼与整合,我国生猪养殖业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生产端关注的焦点也从快速扩张回归到降本增效。产业发展将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向市场化深度转型。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科技依然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手段与新市场手段是科技能力的两扇门。随着猪价回归正常波动区间,大小企业都在追求“稳定利润”,摒弃“暴涨暴跌”,生猪期货进入更多企业视野,成为新的“民间传说”。如何拾起这个工具,产业链悄然迎来新一轮产业服务探索创新热潮。高质量的“生猪期货”正在引领产业寻求突围。 2021年10月21日,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在“2021中国农牧产业(衍生品)大会生猪论坛暨首届中国生猪交易大会”致辞中表示,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计划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辅助经营,有2000余家单位客户参与生猪期货交易。到12月底的数据是,共有90余家养殖企业申请了套期保值资格,2500余家单位客户(不包含资管、特法客户)参与了生猪期货交易。 最受青睐的温度是“恒温” 近日,媒体都在关注生猪养殖领域的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发现了2021年“增量不增收”的共性。处于“猪茅”位置的养猪头部企业牧原股份2021年12月份销售生猪502.5万头(其中仔猪3.7万头),销售收入77.65亿元。全年共销售生猪4026.3万头,销售收入75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25%和36.37%。实际上,牧原三季度也是出现亏损。牧原采取了各种措施。前不久媒体报道,牧原与双汇进行了新的联合。 创建于1992年的牧原一直走在产业前列。现有员工13.5万人,其中大学生4万人。目前养猪已在24各省、屠宰也在10省进行了布局。养猪与屠宰收入占总收入的98%。2020年,牧原出栏生猪1812万头,市场占有率为3.4%。2021年又是一个翻番。上市7年来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研发创新,公司从环保治理、非洲猪瘟防控、装备升级及领先技术打造、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食品安全等方面打造了核心竞争力,实现成本、效率、品质三领先。29年里企业实现三次转型升级,从手工到机械化再到自动化,下一步将是智能化。 牧原是个引领型养猪企业。牧原食品董事会秘书、首席战略官秦军一行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谈了他对生猪期货的认识:生猪期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发质量有口皆碑。虽然牧原第一年参与生猪期货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在9月首日交割共交割了7手,占了全部首日交割总量的1/3。包括仓单交割、车板交割和仓单串换,基本上把现有的交割模式都尝试了一遍。由于每一手交割模式都不一样,牧原在流程和制度上有一个很大的收获,为后续公司期货团队参与交割打下了基础。牧原已经制定了科学的考核和操作制度,套保有预案,追求可复制。 牧原现在追求的是“可持续的稳定利润”。“稳定的利润”这也是目前产业链普遍的诉求。秦军认为:生猪期货上市是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从此牧原有了一个公开市场,给行业真正提供了一个价格发现的工具。更为关键的是,生猪交易由传统的屠宰场、养殖户之间的交易扩大到产业外资本的加入。这样活跃而广泛参与的交易,其发现的价格对所有人都有意义。企业会根据偏好去选择更顺手的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中国肉食产业链巨变过程中由于多了一个工具,我们能做很多原来做不了的事。所有变化的根就是在于我们有了生猪期货合约这个“矛”,也就是最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生猪期货对于行业发展意义非常深远。如果说巨变从今开始,生猪期货已在其中。 牧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养猪头部企业的发展对行业发展还没有形成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牧原目前不做C端业务,致力于把猪养好。他们强调,上下游的一体化不能止步于股权的一体化,要通过期货合约这样的机制让上下游业务有更密切的结合,更有利于稳定猪价。牧原从我做起:“我们现在不会针对行情在生产端做调整。” 生猪调出大县是我国生猪产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目前的状况,对于稳定我国生猪产业举足轻重。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2011年成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县畜牧局副局长韩献广介绍,每年国家给予数百万的奖补资金,这些资金基本都用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投入了。前几年国家抓复养力度大,产能恢复较快,到2021年上半年价格断崖式下跌后,养殖场户承受不了,中小散户退出不少。封丘生猪养殖目前处于“大群体小规模”模式,全县年出栏90余万头,以中型场户为主。其中出栏万头以上猪场近20家、5000头以上46家、500头以上的510余家。这些场户要抗下去,关键要突破资金掣肘。县里最大的养猪企业是玉源农牧有限公司,旗下10个场都是万头以上猪场。近两年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玉源与省内外大企业通过入股、代养等多种模式进行合作,包括正大、正邦、双胞胎等。但目前看,生猪“保险+期货”这一金融创新模式确实好。它与政策性保险有区别,政策性保险只保成本,疾病以及自然灾害,而“保险+期货”在抵御市场价格风险上对实体企业确实是很好的工具,对整个市场信心的树立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封丘玉源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志强2003年开始养猪,筚路蓝缕。2017年2月创立了玉源,存栏10万头,其中母猪7000头,年出栏仔猪15万头,是一个能繁母猪场。不料转年就遭遇非瘟疫情暴发,目前存栏能繁母猪5700头。据贾志强介绍,政府有能繁母猪与畜牧保险,把风险规避了一部分。开始他抵触期货,“我是做实体的”。2020年11月份玉米一直在涨价,他通过玉米“保险+期货”项目获得70万元的理赔,“期货激发了我”。2021年,“从年初我就一直盯着生猪期货”,后来参加了省人保财险开展的生猪期货“保险+期货”项目,保费还得到了期货公司的补贴,最后获赔180多万元。“通过做‘保险+期货’我有一个转变,就是有了抗风险的目标。”“希望项目能延续下去。” (来源:大商所发布)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