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点软件:高产品化率的政务信息化领导者(深度)| 国君计算机李沐华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新点软件:高产品化率的政务信息化领导者(深度)| 国君计算机李沐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种树 音乐: 马飞 - 当初就不应该学吉他 公司深度系列 — 作者:李沐华、李博伦 — 1. 新点软件是产品型政务信息化公司 新点软件应张家港政府信息化需求而生,国资在股东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上个世纪90年代,张家港政府开始加大政务信息化领域投入,在此背景下,新点软件应运而生。1998年,公司由国泰集团和国泰华贸共同出资设立,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为实际控制人。2020年1月18日,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股权结构分散,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格局,国资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在首发上市前,国泰国贸、曹立斌、黄素龙、李强(男)为对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25.08%,14.31%,12.72%,8.74%。 公司业务以建筑造价软件起家,奠定产品化基础,逐步向政务领域扩张。公司最初业务以造价软件为主,彼时的造价业务与同时期的会计电算化类似,处于行业发展早期阶段。市场竞争者众多,竞争格局基本以省市划分。后来我们知道,广联达凭借着走全国市场的销售路线,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公司选择了另一条路,因工程造价与政府招投标的关系紧密,公司选择了切入智慧招采市场。而销售造价软件的产品化思维,也深埋在公司的基因中。 从招采到智慧政务,公司逐步涉足更多政务服务领域。在政务招采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公司开始向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大数据、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公安(执法办案领域)、住建等其他五个领域实施扩张。2005年,公司打入住建监管市场;2008年,推出新点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系统,进入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2013年,实现招标系统全面升级;2016年,推出政务大数据平台;2017-2018年,推出智慧公安平台。 由于张家港政府提供了良好的项目试验田,公司在政务信息化领域有了丰富的积累。由于张家港政府是其重要股东之一,公司承建了张家港信息化过程中的大部分项目,并从这些宝贵的项目经历中,逐渐培养出许多相关领域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示范,为其之后由点及面,成为细分市场龙头奠定了基础。 目前公司形成包括智慧招采、智慧政务、数字建筑在内的三大业务板块,并实现稳定增长。公司目前有三大业务线,分别为智慧招采、智慧政务、数字建筑。其中智慧招采涵盖了各省市地区的政府招采平台的建设以及平台运营业务,智慧政务主要为政府一网通办等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数字建筑领域为造价软件的销售。2020年,公司三项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60、10.56、2.98亿元。 从毛利率水平可以看出,公司的商业模式为产品销售。公司近年来毛利率水平维持在66%-68%左右的水平,远高于同行可比公司。我们认为公司是一家产品型政务信息化公司,不同于市场所熟知的项目性政务信息化公司。同行可比公司往往为地区性公司,为同一个地方的政府做很多服务,而公司则是为全国的政府提供同样的产品,定制化占比较低,因此存在规模效应。 2.智慧招采商业模式由项目转向运营 2.1. 公司为智慧招采行业龙头 抓住机遇,率先在政府招采领域获得技术突破。 2004年前后,各省市开始推行电子化招标采购,此时正处于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初期,市场上的平台只能对部分环节电子化、局部电子化。公司抓住机遇,率先在这一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创建了全流程无纸化网上招标的新模式,大大降低了招采成本。 从张家港到全国,凭借技术优势确立招采领域龙头地位。凭借领先行业的技术优势,新点软件从张家港走向全国,在政府招采领域实现了产品的全国推广。截止 2020 年 9 月末,公司累计承建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1 个,省会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18 个,地市以下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超过 1100 个,在政府智慧招采领域市占率仍较为领先,龙头地位稳固。在A股上市的智慧招采公司中,新点软件2020年智慧招采领域营收规模7.60亿元,远远高于金润科技0.66亿元及信源信息0.86亿元。 2.2. 智慧招采平台建设仍有空间 在智慧招采领域,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仍未完全普及。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搜集到的数据,2019年,吉林、山西、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地区已建成的政府交易平台数量较少,交易平台普及率在10%-50%之间,平台完善程度亟待提高。全国近一半省未建成电子招投标行政监督平台,仅5个省的市级行政监督平台覆盖率超过50%。据中研普华统计,2019年,全流程电子交易比例最高的城市达到93%,最低的城市还不足3%。 政策不断推动智慧招采实现全国普及。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方针、意见,推动着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朝着平台整合全覆盖、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电子化全流程、服务优化全环节、智慧监管体系等方向发展。 到2021年,全国电子招投标平台基本渗透完毕,但应用深度仍有提升空间。目前全国主要省市和地区的电子政务招投标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毕,渗透率已经相对较高。但各地的于电子化全流程交易的应用率和功能模块复杂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包括交易种类的丰富,交易方式的丰富,不见面开标模块等新模块的上线等等。 2.3. 未来智慧招采的主要增长点是平台运营 公司在智慧招采领域开展多项增值服务。目前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建设基本进入饱和期,且公司整体市占率较高,为公司后续的增值服务拓展打下基础。公司目前在电子招投标平台的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包括电子标书服务、电子保函服务、标证通服务、规模以下电子交易平台等。服务对象从政府转变为使用政府招投标系统的投标企业。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的,公司增值服务得到政府的支持。公司的增值服务看似为企业增加了部分开支,实则减少了企业在投标时的隐性成本。例如标书不合规导致的废标风险、投标保证金占用资金等。政府为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鼓励企业采用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目前增值服务的占比已显著提升,未来成为智慧招采业务的主要增长点。增值服务领域,公司2020年实现平台运营收入2.45亿元,占智慧招采7.59亿总收入的32%,且占比仍在持续提升。平台运营业务的商业模式为利润分成制,为持续性收入且毛利率较高,优于原来的系统建设商业模式。未来随着平台运营收入的持续发展,平台运营将取代软件平台收入成为招采领域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优化招采领域的商业模式。 3. 智慧政务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3.1. 智慧政务空间巨大 智慧政务千亿市场空间。2019年,我国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明显加快,网民线上办事使用率显著提升,政务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并向县域下沉。由于“政府上网工程”的快速推进,软件及服务市场在智慧政务市场中蓬勃发展,为软件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中研普华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政务市场规模达到3,142亿元,同比增长6.43%,预计未来5年内,智慧政务仍将保持7%左右的稳定增长。 3.2. 政策支持智慧政务发展,由大数据局牵头打破信息孤岛 国家信息化战略下,随着政务信息化成为各级政府改革的刚需,招采外的其他细分领域不断有新需求涌现。国家《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的出台为智慧政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成为各地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刚需。 随着部委改革的落地,机构间分拆合并和职能调整将为智慧政务带来巨大的新增需求及业务协同升级需求。多年来,各个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软件系统,在提高了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和基础平台,无法为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信息共享障碍带来的“办事难”现象仍大量存在。 3.3. 公司实现多领域布局,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公司智慧政务平台包括四大门类。公司智慧政务业务中,第一类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主要是各地政府面向群众的办事大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了业务办理人员以及审批、管理人员的各个工作环节。第二类是智慧政府协同办公平台,类似于政府内部的OA,管政府收发文、开会、督办以及行政事务等。第三类是面向公安的智慧公安平台,类似于公安内部办公系统,对办案、卷宗、涉案财务等进行电子化管理。第四类是政务大数据平台,主要客户是各地的大数据委办机构,实现了各部委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统一监管分析等。 产品实现多细分领域业务布局。2020年公司对政府客户收入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收入占比36%最高,来自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局、四套班子、公安、住房与建设局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14%,4%,2%,8%,实现了多细分领域业务布局。截止 2020 年,公司累计参与建设1个国家级、15个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共承建区域政府电子政务大平台项目近百个,承建政务服务大厅700余个,便民服务系统项目近80个,政务大数据项目近 80 个,多个项目获得省级奖项。 公司覆盖智慧政务业务属于新设政府类系统建设,标准化程度较高。公司所覆盖的行政审批局、大数据局等委办设立时间不长,属于新设的政府类系统建设。以往的政务信息化是在旧的政府架构体系下各自负责而建立的,地区差异性较大。而新设系统的建设周期较短,各地政府都是在标杆项目处“取经”后统一建设,因此较之前的政务信息化系统标准化程度更高。公司所切入的四类系统,都属于产品化程度较高的门类,易于异地扩张,有较强的规模效应。 市场普遍担心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影响公司业务进展,我们认为智慧政务的优先级将在政府支出中提升。部分投资者担心近两年来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缺口增大,加之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企业停工,可能会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影响,导致财政捉襟见肘。我们认为,财政的持续宽松是大概率事件;而且,由于智慧政务项目金额较小,行业景气度更多的取决于其在财政支出的优先级而非整体财政情况,考虑到智慧政务属于“花小钱办大事”的典型案例,我们认为智慧政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的优先级有望提升。 4. 数字建筑是公司主要的发力方向 4.1.建筑行业信息化渗透率较低,发展前景广阔 建筑产业信息化投入占比低,存在巨大发展空间。202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6.39万亿元,但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率低,仅约为0.03%,在所有行业中位居倒数第二,而国际建筑业信息化达到0.3%,两者相差甚远。根据建筑业现有体量计算,信息化率提升0.1%,就能带来260亿市场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数字建筑市场还处于早期成长阶段。据中研普华测算,2020-2025年,全球BIM市场规模将由74.2亿美元增长至184.7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20%。从 BIM 市场规模地区分布来看,北美、欧洲分列第一、第二大市场,2019 年分别占据全球市场规模的 38.30%和 32.60%,亚洲地区以 21.90%紧随其后。从 BIM 技术的普及率来看,北美欧洲均有七成工程项目达到了中等普及率,而我国技术普及率刚过五成,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4.2. 数字建筑业务发展时间长,近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数字建筑业务发展时间早。1999年,公司推出建筑工程预决算软件。2005年,公司推出“一点智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统一管理平台软件,打入住建监管市场。2004年,公司推出新点清单计价软件,随后于2015年推出BIM5D算量系列软件,进一步完善了在建筑软件方面的布局。2017年,公司研究推出BIM5D协同平台,开始为施工方提供智慧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智数字筑包括智慧住建平台和造价软件等。为满足政府住建部门需求,主要提供覆盖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智慧住建”平台等软件平台,属于政务软件,包括建筑市场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及诚信体系平台等。此外,公司还为建筑企业提供计价、算量软件及BIM协同平台,实现建设工程基于建筑 BIM 模型的计量、对量、计价、预算文件编制、数据积累、指标分析等应用,并全面支持电子招投标的要求。随着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革新,公司造价系列产品不断优化完善,帮助企业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一体化。 “互联网+智慧住建”,全面提升建筑信息化监管水平。智慧住建数字平台在智慧城市与新城建的建设总体目标和框架下,构建“数据全共享”、“应用全融合”、“业务全覆盖”和“过程全监管”的“智慧住建”新框架,为集成化工作平台、智能化监督平台、细化管理平台、网络化服务平台等智慧住建行业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面向住建从业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各类信息化应用,实现政企互通,助力住建全生命周期的事项申请、处置和监管。 数字建筑业务近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公司清单计价软件等产品不断增加对不同省份、不同专业的支持,扩充了产品适用范围和潜在客户数量。随着住建部门、基建工程的施工方、开发商等客户对公司造价软件等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数字建筑软件平台的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20年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57.3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种树 音乐: 马飞 - 当初就不应该学吉他 公司深度系列 — 作者:李沐华、李博伦 — 1. 新点软件是产品型政务信息化公司 新点软件应张家港政府信息化需求而生,国资在股东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上个世纪90年代,张家港政府开始加大政务信息化领域投入,在此背景下,新点软件应运而生。1998年,公司由国泰集团和国泰华贸共同出资设立,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为实际控制人。2020年1月18日,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股权结构分散,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格局,国资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在首发上市前,国泰国贸、曹立斌、黄素龙、李强(男)为对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25.08%,14.31%,12.72%,8.74%。 公司业务以建筑造价软件起家,奠定产品化基础,逐步向政务领域扩张。公司最初业务以造价软件为主,彼时的造价业务与同时期的会计电算化类似,处于行业发展早期阶段。市场竞争者众多,竞争格局基本以省市划分。后来我们知道,广联达凭借着走全国市场的销售路线,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公司选择了另一条路,因工程造价与政府招投标的关系紧密,公司选择了切入智慧招采市场。而销售造价软件的产品化思维,也深埋在公司的基因中。 从招采到智慧政务,公司逐步涉足更多政务服务领域。在政务招采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公司开始向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大数据、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公安(执法办案领域)、住建等其他五个领域实施扩张。2005年,公司打入住建监管市场;2008年,推出新点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系统,进入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2013年,实现招标系统全面升级;2016年,推出政务大数据平台;2017-2018年,推出智慧公安平台。 由于张家港政府提供了良好的项目试验田,公司在政务信息化领域有了丰富的积累。由于张家港政府是其重要股东之一,公司承建了张家港信息化过程中的大部分项目,并从这些宝贵的项目经历中,逐渐培养出许多相关领域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示范,为其之后由点及面,成为细分市场龙头奠定了基础。 目前公司形成包括智慧招采、智慧政务、数字建筑在内的三大业务板块,并实现稳定增长。公司目前有三大业务线,分别为智慧招采、智慧政务、数字建筑。其中智慧招采涵盖了各省市地区的政府招采平台的建设以及平台运营业务,智慧政务主要为政府一网通办等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数字建筑领域为造价软件的销售。2020年,公司三项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60、10.56、2.98亿元。 从毛利率水平可以看出,公司的商业模式为产品销售。公司近年来毛利率水平维持在66%-68%左右的水平,远高于同行可比公司。我们认为公司是一家产品型政务信息化公司,不同于市场所熟知的项目性政务信息化公司。同行可比公司往往为地区性公司,为同一个地方的政府做很多服务,而公司则是为全国的政府提供同样的产品,定制化占比较低,因此存在规模效应。 2.智慧招采商业模式由项目转向运营 2.1. 公司为智慧招采行业龙头 抓住机遇,率先在政府招采领域获得技术突破。 2004年前后,各省市开始推行电子化招标采购,此时正处于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初期,市场上的平台只能对部分环节电子化、局部电子化。公司抓住机遇,率先在这一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创建了全流程无纸化网上招标的新模式,大大降低了招采成本。 从张家港到全国,凭借技术优势确立招采领域龙头地位。凭借领先行业的技术优势,新点软件从张家港走向全国,在政府招采领域实现了产品的全国推广。截止 2020 年 9 月末,公司累计承建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1 个,省会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18 个,地市以下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超过 1100 个,在政府智慧招采领域市占率仍较为领先,龙头地位稳固。在A股上市的智慧招采公司中,新点软件2020年智慧招采领域营收规模7.60亿元,远远高于金润科技0.66亿元及信源信息0.86亿元。 2.2. 智慧招采平台建设仍有空间 在智慧招采领域,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仍未完全普及。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搜集到的数据,2019年,吉林、山西、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地区已建成的政府交易平台数量较少,交易平台普及率在10%-50%之间,平台完善程度亟待提高。全国近一半省未建成电子招投标行政监督平台,仅5个省的市级行政监督平台覆盖率超过50%。据中研普华统计,2019年,全流程电子交易比例最高的城市达到93%,最低的城市还不足3%。 政策不断推动智慧招采实现全国普及。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方针、意见,推动着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朝着平台整合全覆盖、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电子化全流程、服务优化全环节、智慧监管体系等方向发展。 到2021年,全国电子招投标平台基本渗透完毕,但应用深度仍有提升空间。目前全国主要省市和地区的电子政务招投标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毕,渗透率已经相对较高。但各地的于电子化全流程交易的应用率和功能模块复杂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包括交易种类的丰富,交易方式的丰富,不见面开标模块等新模块的上线等等。 2.3. 未来智慧招采的主要增长点是平台运营 公司在智慧招采领域开展多项增值服务。目前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建设基本进入饱和期,且公司整体市占率较高,为公司后续的增值服务拓展打下基础。公司目前在电子招投标平台的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包括电子标书服务、电子保函服务、标证通服务、规模以下电子交易平台等。服务对象从政府转变为使用政府招投标系统的投标企业。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的,公司增值服务得到政府的支持。公司的增值服务看似为企业增加了部分开支,实则减少了企业在投标时的隐性成本。例如标书不合规导致的废标风险、投标保证金占用资金等。政府为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鼓励企业采用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目前增值服务的占比已显著提升,未来成为智慧招采业务的主要增长点。增值服务领域,公司2020年实现平台运营收入2.45亿元,占智慧招采7.59亿总收入的32%,且占比仍在持续提升。平台运营业务的商业模式为利润分成制,为持续性收入且毛利率较高,优于原来的系统建设商业模式。未来随着平台运营收入的持续发展,平台运营将取代软件平台收入成为招采领域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优化招采领域的商业模式。 3. 智慧政务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3.1. 智慧政务空间巨大 智慧政务千亿市场空间。2019年,我国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明显加快,网民线上办事使用率显著提升,政务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并向县域下沉。由于“政府上网工程”的快速推进,软件及服务市场在智慧政务市场中蓬勃发展,为软件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中研普华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政务市场规模达到3,142亿元,同比增长6.43%,预计未来5年内,智慧政务仍将保持7%左右的稳定增长。 3.2. 政策支持智慧政务发展,由大数据局牵头打破信息孤岛 国家信息化战略下,随着政务信息化成为各级政府改革的刚需,招采外的其他细分领域不断有新需求涌现。国家《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的出台为智慧政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成为各地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刚需。 随着部委改革的落地,机构间分拆合并和职能调整将为智慧政务带来巨大的新增需求及业务协同升级需求。多年来,各个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软件系统,在提高了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和基础平台,无法为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信息共享障碍带来的“办事难”现象仍大量存在。 3.3. 公司实现多领域布局,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公司智慧政务平台包括四大门类。公司智慧政务业务中,第一类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主要是各地政府面向群众的办事大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了业务办理人员以及审批、管理人员的各个工作环节。第二类是智慧政府协同办公平台,类似于政府内部的OA,管政府收发文、开会、督办以及行政事务等。第三类是面向公安的智慧公安平台,类似于公安内部办公系统,对办案、卷宗、涉案财务等进行电子化管理。第四类是政务大数据平台,主要客户是各地的大数据委办机构,实现了各部委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统一监管分析等。 产品实现多细分领域业务布局。2020年公司对政府客户收入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收入占比36%最高,来自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局、四套班子、公安、住房与建设局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14%,4%,2%,8%,实现了多细分领域业务布局。截止 2020 年,公司累计参与建设1个国家级、15个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共承建区域政府电子政务大平台项目近百个,承建政务服务大厅700余个,便民服务系统项目近80个,政务大数据项目近 80 个,多个项目获得省级奖项。 公司覆盖智慧政务业务属于新设政府类系统建设,标准化程度较高。公司所覆盖的行政审批局、大数据局等委办设立时间不长,属于新设的政府类系统建设。以往的政务信息化是在旧的政府架构体系下各自负责而建立的,地区差异性较大。而新设系统的建设周期较短,各地政府都是在标杆项目处“取经”后统一建设,因此较之前的政务信息化系统标准化程度更高。公司所切入的四类系统,都属于产品化程度较高的门类,易于异地扩张,有较强的规模效应。 市场普遍担心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影响公司业务进展,我们认为智慧政务的优先级将在政府支出中提升。部分投资者担心近两年来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缺口增大,加之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企业停工,可能会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影响,导致财政捉襟见肘。我们认为,财政的持续宽松是大概率事件;而且,由于智慧政务项目金额较小,行业景气度更多的取决于其在财政支出的优先级而非整体财政情况,考虑到智慧政务属于“花小钱办大事”的典型案例,我们认为智慧政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的优先级有望提升。 4. 数字建筑是公司主要的发力方向 4.1.建筑行业信息化渗透率较低,发展前景广阔 建筑产业信息化投入占比低,存在巨大发展空间。202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6.39万亿元,但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率低,仅约为0.03%,在所有行业中位居倒数第二,而国际建筑业信息化达到0.3%,两者相差甚远。根据建筑业现有体量计算,信息化率提升0.1%,就能带来260亿市场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数字建筑市场还处于早期成长阶段。据中研普华测算,2020-2025年,全球BIM市场规模将由74.2亿美元增长至184.7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20%。从 BIM 市场规模地区分布来看,北美、欧洲分列第一、第二大市场,2019 年分别占据全球市场规模的 38.30%和 32.60%,亚洲地区以 21.90%紧随其后。从 BIM 技术的普及率来看,北美欧洲均有七成工程项目达到了中等普及率,而我国技术普及率刚过五成,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4.2. 数字建筑业务发展时间长,近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数字建筑业务发展时间早。1999年,公司推出建筑工程预决算软件。2005年,公司推出“一点智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统一管理平台软件,打入住建监管市场。2004年,公司推出新点清单计价软件,随后于2015年推出BIM5D算量系列软件,进一步完善了在建筑软件方面的布局。2017年,公司研究推出BIM5D协同平台,开始为施工方提供智慧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智数字筑包括智慧住建平台和造价软件等。为满足政府住建部门需求,主要提供覆盖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智慧住建”平台等软件平台,属于政务软件,包括建筑市场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及诚信体系平台等。此外,公司还为建筑企业提供计价、算量软件及BIM协同平台,实现建设工程基于建筑 BIM 模型的计量、对量、计价、预算文件编制、数据积累、指标分析等应用,并全面支持电子招投标的要求。随着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革新,公司造价系列产品不断优化完善,帮助企业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一体化。 “互联网+智慧住建”,全面提升建筑信息化监管水平。智慧住建数字平台在智慧城市与新城建的建设总体目标和框架下,构建“数据全共享”、“应用全融合”、“业务全覆盖”和“过程全监管”的“智慧住建”新框架,为集成化工作平台、智能化监督平台、细化管理平台、网络化服务平台等智慧住建行业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面向住建从业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各类信息化应用,实现政企互通,助力住建全生命周期的事项申请、处置和监管。 数字建筑业务近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公司清单计价软件等产品不断增加对不同省份、不同专业的支持,扩充了产品适用范围和潜在客户数量。随着住建部门、基建工程的施工方、开发商等客户对公司造价软件等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数字建筑软件平台的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20年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57.33%。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