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银证券研究部2022年1月金股组合

中银证券研究部2022年1月金股组合

作者:微信公众号【太平桥策略随笔】/ 发布时间:2022-01-0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证券研究部2022年1月金股组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月金股为: 万润股份(化工)、隆基股份(电新)、精测电子(机械)、拓普集团(汽车)、承德露露(食品饮料)、浪潮信息(计算机)。 报告正文 一、策略观点 1月A股市场展望:调整结束,跨年配置行情展开,1月市场有望回温。国内流动性环境维持合理充裕,财政发力有望逐步兑现。当前来看,稳信用预期下,蓝筹板块或出现阶段性行情。行业配置上,新能源趋势不改,低估值蓝筹阶段性反弹,成长逐步进入左侧配置区间。一方面,前期股价长期滞涨、基本面触底反弹的部分低估值板块有望获得更多资金关注;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链具备盈利韧性,可获得一定估值溢价。主题上关注专精特新、国产替代带来的投资机会。 二、12月组合回顾 组合回顾:行业组合弱于市场,个股组合弱于市场。上月“老佛爷”行业组合绝对收益1.57%,表现弱于市场0.67%;“老佛爷”金股组合绝对收益-1.12%,表现弱于市场3.36%。2017年初以来“老佛爷”个股组合收益净值为2.58。 三、1月行业观点及推荐个股 1.化工:万润股份 行业观点: 周期类行业:细分产品价格波动加大。截至12月31日,跟踪的产品中仅14%产品价格环比上涨;71%产品价格环比下跌,跌幅超过20%的占比达11%;另外15%产品价格持平。截至12月31日,WTI原油价格环比上月下跌7.8%,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上月下跌7.6%。行业数据:11月化工行业PPI指数119.1,环比10月下降0.6%。进入12月以来,原材料价格整体继续下行,浙江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开工率受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 月8 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煤化工部分企业迎来发展机遇。长期看好龙头公司在碳中和背景下的发展。 成长类公司:新材料产品价格维持高位。相比大宗化工品价格的普遍回调,EVA/DMC /NMP/PVDF/金属硅/金属锂等新材料价格12月仍维持高位。如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突破28万元/吨,月均价涨幅19%。另一方面,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国产化替代不断推进,国内新增产能尚不能满足需求。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行业高速发展,上游部分新材料供给偏紧或将成常态。 投资建议:展望一月,受油价及需求等影响,大部分化工品价格仍面临回调压力。从子行业景气度角度,农药、基建相关化工品、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预计维持较高景气。从估值角度,经过充分调整,目前民营炼化、行业龙头等相关化工企业估值再次回到较低水平,中长期来看,随着盈利持续性超预期,优质化工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推荐:万润股份 业绩略超预期。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2.25亿元,同比增长65.41%,主要系境外子公司MP Biomedicals,LLC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产品在本期发生销售业务;归母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41.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3元,同比增长41.16%。公司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继续创新高。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比增长101.25%;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44.92%。公司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同比有所下滑,分别为36.63%和16.74%。业绩略超预期。 沸石系列环保材料项目稳步推进。根据公司公告披露,目前公司沸石系列环保材料的理论产能为7,850吨/年。公司于2018年启动了沸石系列环保材料建设项目,计划新增7,000吨/年的产能,其中4,000吨/年的产能为ZB系列沸石,3,000吨/年的产能为MA系列沸石。目前已投资建设的4,000吨/年的车间进展顺利,其中一个产能2,000吨/年的ZB系列沸石车间已于2021年上半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我国国六标准执行后,国内汽车尾气排放用沸石环保材料需求空间得以释放。公司在高端车用沸石系列环保材料领域技术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具备全球领先地位,沸石系列环保材料产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OLED和PI光刻胶材料等未来可期。公司8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OLED成品材料通过下游厂商验证,已经实现供货并产生收入。OLED和环保材料业务有望为公司营收带来新增量。另一方面,近年来公司在聚酰亚胺材料、光刻胶材料、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等多个领域积极布局,力争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汇率风险。 2.电新:隆基股份 行业观点: 新能源汽车:主流车企电动化进程持续加速,有竞争力的车型密集推出,有望刺激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高增长;中游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加速导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增长延续,美国政策超预期,4680新技术有望带来结构性机会;限电影响部分环节产出,对于需求释放有一定影响,但不改明年需求高增长态势。 光伏:硅料价格持续高位,对于短期需求释放有一定影响,欧洲能源价格上涨凸显光伏经济性,短期供需仍有博弈空间,但明年需求高增长预期依旧稳固;逆变器龙头高盈利能力有望持续,组件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HJT设备国产化与电池产业化快速推进,优选轻资产细分方向以应对产能周期的挑战。 风电:“十四五”国内装机目标上调,机组大型化趋势明显。国内新增招标量指引需求拐点提前,海上风电需求或超预期;风机招标价格大幅下滑之后,或接近底部区域;大宗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后续松动有望推动制造产业链盈利释放;行业当前处于基本面底部,拐点有望出现。 电力设备:新能源装机比例的提高要求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十四五” 电网投资结构预计将进一步向特高压、智能化、配电等领域倾斜,相关设备需求景气有望提升,核心供货企业有望显著受益。 推荐:隆基股份 前三季度盈利增长 19%符合预期:公司发布 2021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62.06 亿元,同比增长 66.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5.56 亿元,同比增长 18.87%;扣非后盈利 73.99 亿元,同比增长 23.02%。2021Q3 实现盈利 25.63 亿元,同比增长 14.39%,环比增长 2.90%。公司中报业绩符合我们和市场的预期。 硅料紧缺影响显现,盈利能力有所滑落:在年内硅料供给紧缺与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6.54 个百分点至 21.30%,其中三季度毛利率 18.93%,同比下降 6.86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3.40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 46.78 亿元,同比减少 25.27%,但 2021Q3 净流入 29.64 亿元,相比一、二季度有明显改善。 费用控制整体良好,研发权重继续提升: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 0.31 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 0.13 个百分点至 1.08%,销售费用率由 1.66%上升到 2.16%,财务费用率由 0.28%上升到 0.57%。 HJT 电池效率再创新高:公司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精益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电池和组件非硅成本持续下降,同时致力于面向量产的高效电池技术的研发。近期公司 N 型 HJT 电池研发转换效率已达到 26.30%,再度刷新世界纪录,同时首次尝试了完全无铟的 TCO 工艺,电池效率超过 25%,为 HJT 电池产业化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降本路径。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限电限产影响超预期;行业需求不达预期;政策风险;行业扩产幅度超预期;降本不达预期;产能消化不达预期;新冠疫情影响超预期。 3.机械:精测电子 行业观点: 半导体设备:仍有大量晶圆产线规划等待落地,设备交付延后仍限制供应,国产化进程顺利,部分标的仍有上涨空间,强烈推荐半导体设备板块。 光伏设备:HJT和TOPCon技术路线争夺下,学习曲线更偏向HJT技术,金刚玻璃、晋能科技等项目释放HJT技术边际利好。 锂电池设备:受益于电动汽车高渗透率,锂电池厂商积极扩产,持续看好绑定主流电池厂的锂电设备龙头公司。 科研仪器:进口替代、科技创新红利、市场空间大、互联网思维。 超跌反弹逻辑:工程机械,挖机销量未见好转,关注未来开工数据是否存在边际向好。 推荐:精测电子 目前公司已形成在半导体检测前道、后道全领域的布局。公司子公司上海精测主要聚焦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领域,致力于半导体前道量测检测设备的研发及生产,现已形成了膜厚/OCD量测设备、电子束量测设备、泛半导体设备三大产品系列。上海精测膜厚产品(含集成式膜厚产品)已取得国内一线客户的批量重复订单,独立式OCD设备、电子束设备目前客户端验证过程顺利。其余储备的产品目前正处于研发、认证以及拓展的过程中。 注重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高达2.65亿元,同比增长30.19%;公司Q3单季度研发费用为0.91亿元,研发费用率达19.1%。公司致力于开发并完善产品矩阵,8月3日,公司自主研发的晶圆外观检测设备首次成功交付客户,助推晶圆光学检测设备国产化应用。9月17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精立与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拟签订《高端测试设备研发及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该协议更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公司业务布局提供有力保障。 设备国产化以及行业热度持续,检测设备需求增加。下游集成电路制造商的需求增长迅速使得芯片检测设备的市场需求随之增长。同时,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产化趋势加速,晶圆制造、芯片设计的测试服务需求增多。公司作为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的技术领先企业,已基本形成在半导体检测前道、后道的全领域布局,全面乘行业重大发展机遇成长。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零部件供应紧缺致设备订单交付周期延长;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等。 4.汽车:拓普集团 行业观点: 在经济复苏和需求回暖等因素的推动下,国内乘用车及新能源需求较为旺盛。芯片短缺对乘用车企排产造成一定影响,预计后续有望逐步缓解并推动销量环比改善。卡车等国六全面实施导致前期需求透支,短期销量承压,后续看好合规轻卡行业发展。 中期来看,汽车行业已经触底回升,有望迎来持续上行周期。长期来看,国内千人保有量等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整车方面,增速中枢放缓且分化加剧,关注竞争力较强及产品周期向上的车企。零部件方面,业绩增速高、估值合理、产品升级、客户拓展、符合新能源及智能网联等产业趋势的企业有望获益。 推荐:拓普集团 Q3收入及利润高速增长,符合预期。2021年前三季度疫情影响减弱,据中汽协数据,前三季度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长11.0%,但受芯片短缺影响,Q3乘用车销量下降11.8%。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78.2亿元(+81.1%),净利润7.5亿元(+94.4%);其中Q3实现收入29.1亿元(+65.4%),净利润2.9亿元(+71.3%),表现均远优于行业,预计主要是特斯拉等客户销量高速增长,以及热管理等高价值产品等贡献。前三季度毛利率下降5.1pct,预计主要是会计准则调整、原材料涨价等所致;销售费用率下降3.5pct,预计主要是会计准则调整所致;管理及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0.8pct、1.4pct,预计主要是收入基数高增长所致;四项费用率下降6.3pct,净利率稳步提升0.7pct。 电动化与智能化全面布局,产品价值量大幅提升。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均有完善布局,有望持续受益。新能源方面,热管理价值量大幅提升,公司抓住机会,成功研发集成式热泵总成、电子膨胀阀、电子水阀等产品,单车配套金额 6000 元至9000 元;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应用大幅增加,公司在底盘领域耕耘多年,掌握轻量化底盘的多种工艺,具备较高的行业地位和先发优势,其中铝合金一体化真空铸造底盘获得客户认可并批量供货,铝合金铸造焊接型底盘获得 FORD、RIVIAN 等客户批量供货。智能化方面,制动和转向是关键的执行部件,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 IBS+EPS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大幅减少主机厂的研发匹配工作量,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未来前景可期。 新客户不断开拓,全球产能扩张助力业绩增长。客户方面,公司定位平台型公司,推行 Tier0.5 业务模式并取得成功,配套特斯拉等销量快速增长,丰田、本田等日系客户进展顺利,此外获得RIVIAN、华为等新客户。新客户持续开拓且配套价值量较高,有望助力业绩增长。产能方面,公司国内正快速推进湘潭基地、宁波杭州湾新区2-5期基地和宁波鄞州区生产基地的建设,当前有 1500 亩土地在加快建设之中,另有 1500亩土地已经达成基本意向,为公司长期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公司在波兰追加投资并加快产能建设,墨西哥工厂也正在筹建中,全球产能扩张,有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1)汽车销量大幅下滑;2)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3)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5.食品饮料:承德露露 行业观点: 酒类,白酒是我们当前最看好的行业,消费展现出很强的韧性,可顺利完成估值切换,重点关注确定性增长品种和改善型低估值品种。白酒需求展现出很强了韧性。虽然7月份受疫情的影响,但8、9月回补了很多宴席需求,3季度白酒收入、净利增速仍超过15%。由于收入结构变化、白酒消费的棘轮效应、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因此中高端酒的需求韧性更好。展望2022 年,我们认为白酒仍是增长确定性最好的子行业。白酒重点关注确定性增长品种和改善型低估值品种。 食品,下半年逐步改善,关注渠道调整后的机会,短期来看乳品龙头机会较好。(1)近期多家食品龙头提价,后续需密切跟踪提价对需求的影响程度,品牌力强的食品企业提价成功的概率高。(2)短期来看,乳制品龙头机会较多,竞争格局持续改善,业绩释放动力较强,库存影响较小。(3)食品重点围绕三条主线选股,包括竞争格局改善、品牌护城河高、市场响应速度快。 推荐:承德露露 植物蛋白饮料符合健康消费趋势,行业规模持续提升。新时代消费人群对于食品和饮品的观念发生变化,饮食营养和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蛋白饮料既具备营养价值,又拥有多元化的口味,需求量持续增加。2019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产量达到88亿升,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行业规模持续提升。 承德露露是植物蛋白饮料经典品牌,在新任管理层的带领下做出多项改变,整体向好发展。公司是生产植物蛋白饮料龙头企业,是国内最大杏仁露生产厂家,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较强品牌力,同时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基本面稳健。近几年,公司经历多次高管变动,新任管理层做出多项改变,力争在产品、品牌、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带动业绩改善。(1)产品方面,公司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了多样化的产品,在包装、配方、定价等方面有所区分。2021年公司加强研发投入力度, 1H21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8%。未来公司将推出针对年轻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进一步研究无糖、降脂、低热量、复合型高蛋白等符合健康理念的产品。(2)营销推广方面,公司针对年轻一代消费者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活动,通过广告投放、赛事赞助、直播带货等形式,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品牌形象。1H21公司广告宣传费同比增加45.4%。(3)渠道方面,公司对现有市场精耕细作,提升渠道渗透率和终端市场覆盖率,同时不断加强线上渠道的建设力度,积累线上粉丝,从而进一步提高线上销量。2020年公司线上销售额接近3300万元,同比增长34.2%。(4)销售区域拓展方面,南方市场空白区域大,公司将逐步启动南方地区的布局和招商工作,并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力争实现突破。(5)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公司管已完成股份回购工作,将配合股权激励计划引进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中高端人才,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新品开发不及预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商标官司的不确定性。 6.计算机:浪潮信息 行业观点: 12月计算机行业涨幅1.71%,表现弱于主要宽基指数,主题上元宇宙概念强劲。随资金面宽裕,行业整体快速进入交易活跃期,预计芯片、元宇宙等主线题材带领,能源IT、数据安全、数字货币、北交所、智能驾驶等多题材迎来高增长,中小票优势明显。行业PE为58X,为2年期(32%)和5年期(60%)中底部,预计行业活跃度还有望保持,但需关注疫情恶化和机构年度考核时点带来的风险偏好回落风险。行业热度保持下,预计仍然会出现多个题材轮动的局面,可以选择低估值个股提前布局。 推荐:浪潮信息 长年营收高增,大体量向行业增速靠拢。21Q2收入168.9亿,同比略降11.3%,环比增长44.8%。公司收入长年高于行业,近年来份额领先优势加大(Gartner数据显示21Q1浪潮服务器全球份额10.2%保持第三;中国份额31.5%居第一),更容易向行业增速看齐。另外,Q2或有部分因素源自互联网企业受政策监管导致投入暂缓。考虑到国内新基建等发展方向持续,目前行业应进入蓄力期。随着数据治理措施到位,需求将恢复。 多项收入指标值得关注。尽管收入放缓,但质量提升较好。一方面公司销售毛利率增长1.51pct至13.4%,预计与原材料成本转移能力以及互联网客户占比变化有关(成本同降7.3%);经营性现金流改善54.8%;资产减值损失缩减6成;汇兑损益正向影响约1.5亿。净利率综合升至2.8%。 中期景气度已被认知,期待后期弹性。国内服务器市场今年格局驱动强于需求驱动,包括联想、新华三在内的厂商受供应链能力增长较快。浪潮信息与上游关系较好,2020年对风险有过可控验证。21H1研发投入15.1亿(+18.5%),期待在公司管理层调整到位、需求重启、产品与市场能力快速适应后,收入与利润水平进一步提升。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格局变化。 四、风险提示 大盘系统性风险;个股层面暴雷。 END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分析师撰写并向特定客户发布。 本报告发布的特定客户包括:1) 基金、保险、QFII、QDII 等能够充分理解证券研究报告,具备专业信息处理能力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构客户;2)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团队,其可参考使用本报告。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团队可能以本报告为基础,整合形成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建议或产品,提供给接受其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客户。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以任何方式或渠道向除上述特定客户外的公司个人客户提供本报告。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个人客户从任何外部渠道获得本报告的,亦不应直接依据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作出投资决策;需充分咨询证券投资顾问意见,独立作出投资决策。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及损失等。 本报告内含保密信息,仅供收件人使用。阁下作为收件人,不得出于任何目的直接或间接复制、派发或转发此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予任何其他人,或将此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发表。如发现本研究报告被私自刊载或转发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及时采取维权措施,追究有关媒体或者机构的责任。所有本报告内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附属及关联公司(统称“中银国际集团”)的商标、服务标记、注册商标或注册服务标记。 本报告及其所载的任何信息、材料或内容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并未考虑到任何特别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特殊需要,不能成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票据的要约或邀请,亦不构成任何合约或承诺的基础。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确保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产品适合任何特定投资者。本报告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阁下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中银国际集团的客户。阁下收到或阅读本报告须在承诺购买任何报告中所指之投资产品之前,就该投资产品的适合性,包括阁下的特殊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及其特别需要寻求阁下相关投资顾问的意见。 尽管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都是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证券分析师从相信可靠的来源取得或达到,但撰写本报告的证券分析师或中银国际集团的任何成员及其董事、高管、员工或其他任何个人(包括其关联方)都不能保证它们的准确性或完整性。除非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中银国际集团任何成员不对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对其中所包含的或讨论的信息或意见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公平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阁下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仅反映证券分析师在撰写本报告时的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中银国际集团成员可发布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亦有可能采取与本报告观点不同的投资策略。为免生疑问,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中银国际集团成员的立场。 本报告可能附载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本报告可能涉及到中银国际集团本身网站以外的资料,中银国际集团未有参阅有关网站,也不对它们的内容负责。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包括连接到中银国际集团网站的地址及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为了阁下的方便及参考,连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阁下须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风险。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基于现状,不构成任何保证,可随时更改,毋须提前通知。本报告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或保证任何投资或策略适用于阁下个别情况。本报告不能作为阁下私人投资的建议。 过往的表现不能被视作将来表现的指示或保证,也不能代表或对将来表现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障。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只是反映证券分析师在本报告所载日期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本报告中涉及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能出现上升或下跌。 部分投资可能不会轻易变现,可能在出售或变现投资时存在难度。同样,阁下获得有关投资的价值或风险的可靠信息也存在困难。本报告中包含或涉及的投资及服务可能未必适合阁下。如上所述,阁下须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包括买卖本报告涉及的任何证券,寻求阁下相关投资顾问的意见。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及关联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欢迎关注 太平桥策略随笔 公众号:PBSSTR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