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21:可转债复盘 ——2021年债市复盘系列之三【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再见2021:可转债复盘 ——2021年债市复盘系列之三【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需2021债市回顾系列报告及数据,请在公众号内回复“再见2021”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首席分析师:周冠南,SAC:S0360517090002 分析师:华强强,SAC:S0360519090003 报告导读 再见2021:转债跑赢 2021年是可转债牛市的第三年,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6%,转债个券有效满足了固收+资金的配置需求。大盘银行转债发行推动下,2021年可转债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大关。《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大股东配售、下修条款、赎回条款等均产生影响。 横向比较看,转债指数2021年跑赢了上证、创业板、沪深300等主要股指,与中证1000等小盘指数走势相符。转债发行行业和主题分布越来越全面,大宗涨价、碳中和、绿电、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年内重要主题均有相关个券跟随反应。全年看,可转债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上半年价格和估值分化收敛,指数宽幅震荡;三季度全面降准后,转债估值和正股共振抬升,转债指数迎来快速拉升阶段;9月份,疫情升级、房企信用事件等影响正股走势,指数小幅回调,四季度估值再度回升,正股低估值行业接棒上涨。 三个阶段复盘2021年转债市场 盘整(1月-6月):低价转债修复,2季度周期和成长转债开启上涨通道 2021年上半年转债指数宽幅震荡盘整。2020年四季度信用风险事件冲击转债市场情绪导致双低个券下跌,可转债市场估值和价格呈现分化状态。21年一季度在正股业绩预告、个券下修等因素提振下,低价券整体修复;同时正股市场白酒医药等核心资产抱团松动,高价券下跌,市场价格分化收敛。 二季度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修复上涨,双碳主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强化。5月份后流动性边际改善,成长主题转债开启上涨通道,正股市场“宁组合”和“茅指数”分化。 加速(7月-9月上旬):估值和正股双轮驱动,转债迎来最好的光景 三季度转债市场均表现强势,整体呈现先扬后抑的“倒V型”走势。7月份至9月中上旬,转债指数上涨约11%,跑赢上证综指近8个百分点,9月中下旬市场回调,转债指数下跌约4.13%。三季度转债强势的背后是转债特性的体现,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风电光伏产业链、周期、电力等正股行业上涨。此外,部分产业链上的低价转债受益于行情扩散而爆发,如嘉泽、天壕、精达、长城、百川等。第二,估值中枢抬升。降准后纯债收益率走低,转股溢价率快速上行。第三,条款博弈的助力。从三季度开始,大部分转债在满足赎回条款后选择不提前赎回,维持了高价券的估值。 接力(9月中旬至今):估值再度提升,行业轮动加快 进入四季度,转债估值再度抬升,截至年末,平均转股溢价率上升至2017年以来的95%分位数。四季度行情一方面来自于行业悲观预期修复以及稳增长预期,四季度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压力开始显现,伴随着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市场预期从滞胀衰退转换至稳增长。公用事业、建筑建材等低估值行业转债以及农业、消费、汽车、消费电子等困境反转行业转债修复。另一方面,仍来自于业绩和景气的延期,风电和军工、传媒等板块个券成为四季度的另一主线。而随着双碳政策的纠偏,上游周期行业转债个券9月中旬以来回撤幅度较大。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等。 正文 一、再见2021:转债跑赢 2021年是可转债牛市的第三年,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7%,转债个券有效满足了固收+资金的配置需求。大盘银行转债发行推动下,2021年可转债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大关。《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大股东配售、下修条款、赎回条款等均产生影响。 横向比较看,转债指数2021年跑赢了上证、创业板、沪深300等主要股指,与中证1000等小盘指数走势相符。全年看,可转债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上半年价格和估值分化收敛,指数宽幅震荡;三季度全面降准后,转债估值和正股共振抬升,转债指数迎来快速拉升阶段;9月份,疫情升级、房企信用事件等影响正股走势,周期、光伏、半导体回调,四季度估值再度回升,正股低估值行业接棒,相关个券上涨。 (一)盘整:低价转债修复,2季度周期和成长转债开启上涨通道 2021年上半年转债指数宽幅震荡盘整。2020年四季度信用风险事件冲击转债市场情绪导致双低个券下跌,可转债市场估值和价格呈现分化状态。21年1季度在正股业绩预告、个券下修等因素提振下,低价券整体修复;同时正股市场白酒医药等核心资产抱团松动,高价券下跌,市场价格分化收敛。 2季度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修复上涨,双碳主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化。5月份后流动性边际改善,成长主题转债开启上涨通道。 1月中上旬,春季躁动前置,基金发行维持高位,周期行业、银行等权益板块行情启动。年报业绩预告和个券下修等利好因素带动低价转债个券价格开始修复。1月下旬至2月初,市场对流动性收紧和货币政策转向产生担忧,风险偏好下降,转债指数跟随股指回落,银行转债和券商转债1月下旬开始回调,其中光大转债出现近7%左右回撤,国君转债、长证转债回撤幅度达到10%以上。此外,由于可转债管理办法1月31日起施行,赎回规则逐步清晰,双高个券1月最后一周回调幅度较大。春节前周,权益市场快速反弹,上证指数创下新高,转债市场上行。 春节后至3月上旬,美债收益率上行对估值较高的权益板块形成压制。创业板指数大幅回调,白酒、医药等机构持仓较集中的板块抱团有所松动,形成一定负反馈。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及美国财政政策刺激下,铜、铝以及部分化工品价格大幅上涨。 3月中下旬至4月份,可转债指数宽幅震荡。权益市场行业轮动加快,低估值行业涨幅居前。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碳中和,相关政策预期提振下,环保和公用事业板块转债个券有所表现。4月份正股一季报和基金一季报陆续披露,正股医药、新能源车、半导体等板块带领市场反弹,创业板指数4月涨幅高达12.07%。铜、螺纹钢等大宗商品价格4月份再度冲高,正股市场有色金属、钢铁等板块涨幅居前。 5月份开始,流动性边际改善驱动指数震荡上行。智能汽车、华为鸿蒙主题、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等热门主题概念活跃,产业链个券涨幅较大。5月份个券炒作再现,单日成交突破1000亿元。 (二)加速:估值和正股双轮驱动,转债迎来最好的光景 不论从指数还是个券角度,三季度转债市场均表现强势,整体呈现先扬后抑的“倒V型”走势。7月份至9月中上旬,转债指数上涨约11%,跑赢上证综指近8个百分点,9月中下旬市场回调,转债指数下跌约4.13%。 三季度转债强势的背后是转债特性的体现,第一,正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在转债板块和个券上形成轮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风电光伏产业链、周期、电力、建筑建材等板块均有存续转债。此外,部分产业链上的低价转债受益于新能源行情扩散,在三季度爆发如嘉泽、天壕、精达、长城、百川等。第二,估值中枢抬升,新券上市定位较高。降准后纯债收益率走低,转股溢价率快速上行,基金、年金等投资者持续加仓可转债。三季度开始,银轮、三花等新券上市估值定位高。第三,条款博弈的助力。从三季度开始,大部分转债在满足赎回条款后选择不提前赎回,维持了高价券的估值。 三季度转债市场成交较为活跃,日均成交金额为749.42亿元,环比二季度日均成交金额增长45%左右。4月中下旬,转债成交逐步回升, 7月份成交再度攀升,8月份、9月份继续延续7月份的市场活跃,季度末成交下降。 7月降准落地,正股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月末因政策变动以及中美关系变动导致正股有所调整,外资大进大出。7月中证转债指数继续抬升,月末小幅调整,全月涨幅为2.94%,同期上证指数下跌5.40%,转债指数大幅跑赢上证综指。转债市场7月走势较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周期等核心赛道个券涨幅较大,新券上市定位较高。 8月份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核心产业链个券有所回调,如捷捷转债、韦尔转债等,光伏转债上行。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后,建筑建材、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上涨,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工业母机成为市场新增热点,相关转债有所表现,如核建转债、核能转债、万青转债、隆华转债等。8月中证转债指数稳健上涨,全月涨幅为3.84%,同期上证指数反弹4.31%,转债指数略小于于上证综指。转债市场8月份看点颇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周期、专精特新小巨人转债等热门主题个券轮番上涨;正股市场采掘、有色金属、钢铁、军工、化工等行业指数涨幅居前,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子、通信等板块跌幅居前。 9月份,限电限产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用电需求强劲,煤炭价格高位,水电发电月度同比下行,用电高负荷情况或造成部分地区“缺电”;另一方面,多省市“能耗双控”政策落地,纷纷推出“双高”企业限电限产措施。火电、风电、核电转债开启上涨,前期涨幅较多的光伏转债9月份发生月度级别的回调。 “限电限产”和“能耗双控”推动下,9月份周期品涨价进入高潮,周期行业转债冲高。9月中下旬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券兑付问题,大宗商品涨价抑制需求等因素发酵,权益市场周期板块开始回落,小盘指数下跌,转债指数小幅回落。 (三)接力:估值再度提升,行业轮动加快 进入四季度,转债估值再度抬升,截至年末,平均转股溢价率上升至2017年以来的95%分位数。10月份以后,正股市场轮动行情加快,四季度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压力开始显现,伴随着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市场预期从滞胀转换至稳增长。 四季度行情一方面来自于行业悲观预期修复如消费、农业、建筑建材;另一方面,仍来自于产业链高景气延续的版块,如军工、汽车等。而随着双碳政策的纠偏,上游周期行业转债个券四季度回撤幅度较大。 10月份中证转债指数震荡小幅上涨0.12%,同期上证指数下跌0.58%,创业板指数上涨3.27%。随着“缺芯”预期的缓解,前期调整1个月左右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个券领涨;双碳相关政策催化下,绿电产业链个券继续强势;最后一周双高个券炒作再现。正股市场,消费板块、金融有所上涨;中游制造板块表现较好,包括汽车、电力设备等。而政策纠偏后,上游周期品价格回落,钢铁、有色等周期行业申万一级指数均10月份均下跌。 11月份,中证转债指数持续上涨,正股制造、科技板块强势。三季报后,市场开始寻找困境反转标的,11月份PCB、通信等行业个券上涨。中天转债、亨通转债等“含新”转债被挖掘,涨幅较大。生猪养殖板块相关个券表现不俗。 12月份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稳增长成为交易的主线。货币政策方面,降准、LPR下调相继落地,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基建和地产改善预期升温,建筑建材、公共事业等行业个券上涨。元宇宙概念继续火爆,传媒板块相关个券出现异动。在高低切换的行情中,消费电子、医药等板块部分个券也有所上涨。11月至12月份,可转债迎来新券发行上市小高潮,资质不错的新券上市定位依然较高。 二、风险提示 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等。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12月31日发布的报告《再见2021:可转债复盘——2021年债市复盘系列之三》 华创债券论坛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观点发布平台 1442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如需2021债市回顾系列报告及数据,请在公众号内回复“再见2021”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首席分析师:周冠南,SAC:S0360517090002 分析师:华强强,SAC:S0360519090003 报告导读 再见2021:转债跑赢 2021年是可转债牛市的第三年,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6%,转债个券有效满足了固收+资金的配置需求。大盘银行转债发行推动下,2021年可转债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大关。《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大股东配售、下修条款、赎回条款等均产生影响。 横向比较看,转债指数2021年跑赢了上证、创业板、沪深300等主要股指,与中证1000等小盘指数走势相符。转债发行行业和主题分布越来越全面,大宗涨价、碳中和、绿电、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年内重要主题均有相关个券跟随反应。全年看,可转债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上半年价格和估值分化收敛,指数宽幅震荡;三季度全面降准后,转债估值和正股共振抬升,转债指数迎来快速拉升阶段;9月份,疫情升级、房企信用事件等影响正股走势,指数小幅回调,四季度估值再度回升,正股低估值行业接棒上涨。 三个阶段复盘2021年转债市场 盘整(1月-6月):低价转债修复,2季度周期和成长转债开启上涨通道 2021年上半年转债指数宽幅震荡盘整。2020年四季度信用风险事件冲击转债市场情绪导致双低个券下跌,可转债市场估值和价格呈现分化状态。21年一季度在正股业绩预告、个券下修等因素提振下,低价券整体修复;同时正股市场白酒医药等核心资产抱团松动,高价券下跌,市场价格分化收敛。 二季度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修复上涨,双碳主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强化。5月份后流动性边际改善,成长主题转债开启上涨通道,正股市场“宁组合”和“茅指数”分化。 加速(7月-9月上旬):估值和正股双轮驱动,转债迎来最好的光景 三季度转债市场均表现强势,整体呈现先扬后抑的“倒V型”走势。7月份至9月中上旬,转债指数上涨约11%,跑赢上证综指近8个百分点,9月中下旬市场回调,转债指数下跌约4.13%。三季度转债强势的背后是转债特性的体现,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风电光伏产业链、周期、电力等正股行业上涨。此外,部分产业链上的低价转债受益于行情扩散而爆发,如嘉泽、天壕、精达、长城、百川等。第二,估值中枢抬升。降准后纯债收益率走低,转股溢价率快速上行。第三,条款博弈的助力。从三季度开始,大部分转债在满足赎回条款后选择不提前赎回,维持了高价券的估值。 接力(9月中旬至今):估值再度提升,行业轮动加快 进入四季度,转债估值再度抬升,截至年末,平均转股溢价率上升至2017年以来的95%分位数。四季度行情一方面来自于行业悲观预期修复以及稳增长预期,四季度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压力开始显现,伴随着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市场预期从滞胀衰退转换至稳增长。公用事业、建筑建材等低估值行业转债以及农业、消费、汽车、消费电子等困境反转行业转债修复。另一方面,仍来自于业绩和景气的延期,风电和军工、传媒等板块个券成为四季度的另一主线。而随着双碳政策的纠偏,上游周期行业转债个券9月中旬以来回撤幅度较大。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等。 正文 一、再见2021:转债跑赢 2021年是可转债牛市的第三年,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7%,转债个券有效满足了固收+资金的配置需求。大盘银行转债发行推动下,2021年可转债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大关。《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大股东配售、下修条款、赎回条款等均产生影响。 横向比较看,转债指数2021年跑赢了上证、创业板、沪深300等主要股指,与中证1000等小盘指数走势相符。全年看,可转债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上半年价格和估值分化收敛,指数宽幅震荡;三季度全面降准后,转债估值和正股共振抬升,转债指数迎来快速拉升阶段;9月份,疫情升级、房企信用事件等影响正股走势,周期、光伏、半导体回调,四季度估值再度回升,正股低估值行业接棒,相关个券上涨。 (一)盘整:低价转债修复,2季度周期和成长转债开启上涨通道 2021年上半年转债指数宽幅震荡盘整。2020年四季度信用风险事件冲击转债市场情绪导致双低个券下跌,可转债市场估值和价格呈现分化状态。21年1季度在正股业绩预告、个券下修等因素提振下,低价券整体修复;同时正股市场白酒医药等核心资产抱团松动,高价券下跌,市场价格分化收敛。 2季度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修复上涨,双碳主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化。5月份后流动性边际改善,成长主题转债开启上涨通道。 1月中上旬,春季躁动前置,基金发行维持高位,周期行业、银行等权益板块行情启动。年报业绩预告和个券下修等利好因素带动低价转债个券价格开始修复。1月下旬至2月初,市场对流动性收紧和货币政策转向产生担忧,风险偏好下降,转债指数跟随股指回落,银行转债和券商转债1月下旬开始回调,其中光大转债出现近7%左右回撤,国君转债、长证转债回撤幅度达到10%以上。此外,由于可转债管理办法1月31日起施行,赎回规则逐步清晰,双高个券1月最后一周回调幅度较大。春节前周,权益市场快速反弹,上证指数创下新高,转债市场上行。 春节后至3月上旬,美债收益率上行对估值较高的权益板块形成压制。创业板指数大幅回调,白酒、医药等机构持仓较集中的板块抱团有所松动,形成一定负反馈。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及美国财政政策刺激下,铜、铝以及部分化工品价格大幅上涨。 3月中下旬至4月份,可转债指数宽幅震荡。权益市场行业轮动加快,低估值行业涨幅居前。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碳中和,相关政策预期提振下,环保和公用事业板块转债个券有所表现。4月份正股一季报和基金一季报陆续披露,正股医药、新能源车、半导体等板块带领市场反弹,创业板指数4月涨幅高达12.07%。铜、螺纹钢等大宗商品价格4月份再度冲高,正股市场有色金属、钢铁等板块涨幅居前。 5月份开始,流动性边际改善驱动指数震荡上行。智能汽车、华为鸿蒙主题、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等热门主题概念活跃,产业链个券涨幅较大。5月份个券炒作再现,单日成交突破1000亿元。 (二)加速:估值和正股双轮驱动,转债迎来最好的光景 不论从指数还是个券角度,三季度转债市场均表现强势,整体呈现先扬后抑的“倒V型”走势。7月份至9月中上旬,转债指数上涨约11%,跑赢上证综指近8个百分点,9月中下旬市场回调,转债指数下跌约4.13%。 三季度转债强势的背后是转债特性的体现,第一,正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在转债板块和个券上形成轮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风电光伏产业链、周期、电力、建筑建材等板块均有存续转债。此外,部分产业链上的低价转债受益于新能源行情扩散,在三季度爆发如嘉泽、天壕、精达、长城、百川等。第二,估值中枢抬升,新券上市定位较高。降准后纯债收益率走低,转股溢价率快速上行,基金、年金等投资者持续加仓可转债。三季度开始,银轮、三花等新券上市估值定位高。第三,条款博弈的助力。从三季度开始,大部分转债在满足赎回条款后选择不提前赎回,维持了高价券的估值。 三季度转债市场成交较为活跃,日均成交金额为749.42亿元,环比二季度日均成交金额增长45%左右。4月中下旬,转债成交逐步回升, 7月份成交再度攀升,8月份、9月份继续延续7月份的市场活跃,季度末成交下降。 7月降准落地,正股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月末因政策变动以及中美关系变动导致正股有所调整,外资大进大出。7月中证转债指数继续抬升,月末小幅调整,全月涨幅为2.94%,同期上证指数下跌5.40%,转债指数大幅跑赢上证综指。转债市场7月走势较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周期等核心赛道个券涨幅较大,新券上市定位较高。 8月份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核心产业链个券有所回调,如捷捷转债、韦尔转债等,光伏转债上行。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后,建筑建材、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上涨,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工业母机成为市场新增热点,相关转债有所表现,如核建转债、核能转债、万青转债、隆华转债等。8月中证转债指数稳健上涨,全月涨幅为3.84%,同期上证指数反弹4.31%,转债指数略小于于上证综指。转债市场8月份看点颇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周期、专精特新小巨人转债等热门主题个券轮番上涨;正股市场采掘、有色金属、钢铁、军工、化工等行业指数涨幅居前,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子、通信等板块跌幅居前。 9月份,限电限产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用电需求强劲,煤炭价格高位,水电发电月度同比下行,用电高负荷情况或造成部分地区“缺电”;另一方面,多省市“能耗双控”政策落地,纷纷推出“双高”企业限电限产措施。火电、风电、核电转债开启上涨,前期涨幅较多的光伏转债9月份发生月度级别的回调。 “限电限产”和“能耗双控”推动下,9月份周期品涨价进入高潮,周期行业转债冲高。9月中下旬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券兑付问题,大宗商品涨价抑制需求等因素发酵,权益市场周期板块开始回落,小盘指数下跌,转债指数小幅回落。 (三)接力:估值再度提升,行业轮动加快 进入四季度,转债估值再度抬升,截至年末,平均转股溢价率上升至2017年以来的95%分位数。10月份以后,正股市场轮动行情加快,四季度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压力开始显现,伴随着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市场预期从滞胀转换至稳增长。 四季度行情一方面来自于行业悲观预期修复如消费、农业、建筑建材;另一方面,仍来自于产业链高景气延续的版块,如军工、汽车等。而随着双碳政策的纠偏,上游周期行业转债个券四季度回撤幅度较大。 10月份中证转债指数震荡小幅上涨0.12%,同期上证指数下跌0.58%,创业板指数上涨3.27%。随着“缺芯”预期的缓解,前期调整1个月左右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个券领涨;双碳相关政策催化下,绿电产业链个券继续强势;最后一周双高个券炒作再现。正股市场,消费板块、金融有所上涨;中游制造板块表现较好,包括汽车、电力设备等。而政策纠偏后,上游周期品价格回落,钢铁、有色等周期行业申万一级指数均10月份均下跌。 11月份,中证转债指数持续上涨,正股制造、科技板块强势。三季报后,市场开始寻找困境反转标的,11月份PCB、通信等行业个券上涨。中天转债、亨通转债等“含新”转债被挖掘,涨幅较大。生猪养殖板块相关个券表现不俗。 12月份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稳增长成为交易的主线。货币政策方面,降准、LPR下调相继落地,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基建和地产改善预期升温,建筑建材、公共事业等行业个券上涨。元宇宙概念继续火爆,传媒板块相关个券出现异动。在高低切换的行情中,消费电子、医药等板块部分个券也有所上涨。11月至12月份,可转债迎来新券发行上市小高潮,资质不错的新券上市定位依然较高。 二、风险提示 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等。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12月31日发布的报告《再见2021:可转债复盘——2021年债市复盘系列之三》 华创债券论坛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观点发布平台 1442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