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年度报告】扶摇直上变过山车,红枣行情终归何处
(以下内容从鲁证期货《【红枣年度报告】扶摇直上变过山车,红枣行情终归何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刘光春 生鲜分析师 期货从业资格:F3059865 投资咨询资格:Z0013117 联系人:邢相楠 期货从业资格:F03091810 联系电话:0531-81678626 E-mail:xingxiangnan@126.com 客服电话:400-618-6767 公司网址:www.luzhengqh.com 微信公众号:lzqhyjs 摘要 2021年受高温影响,新疆产区内红枣坐果率有所下降,红枣供给偏紧确定,需求变化及后续库存压力是现货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入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现货进入消费最旺的季节,如果需求表现较好,库存加快消耗,后续有望形成供需缺口,期现同步上涨,但如果需求继续维持低迷,产量的下降或已被需求下滑和价格上涨充分消化,形成新的平衡,后续上涨相对乏力,甚至不排除囤货主体见上涨无望,抛货产生新的压力。尤其是目前仓单数量持续增加,对红枣期价的压力相应加大。 一 2021年红枣期现市场回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红枣连续多年种植收益不佳,部分地区产能开始陆续退出,随着2021年7月中旬高温天气的出现,红枣减产信息迅速发酵,期货市场活跃度上升,价格急剧攀升,红枣指数最高价格上升至17433元/吨,较最低价8398元/吨涨9035点,涨幅达107.59%。11月红枣下树基本结束,受减产影响,现货市场价格涨幅明显,产区灰枣主流价格由5.5-8.0元/公斤上涨至8.5-9.0元/公斤。2021年红枣期货市场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1:红枣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第一阶段(1月-7月中旬):现货低价运行,期价震荡下行 2021年春节前红枣市场受春节备货影响,走货较快,价格相对稳定;进入3月,临近红枣入冷库阶段,部分商家下调报价;随后渐入红枣消费淡季,市场购销氛围逐渐冷淡。至端午节红枣库存压力仍然较大,供过于求局面难以改变,节前提振作用不明显,市场氛围一般,盘面价格持续偏弱。 第二阶段(7月中旬-11月下旬):减产持续发酵,期货超前上涨 2021年7月中旬,新疆红枣大幅减产的消息铺天盖地袭来,红枣期货市场一改颓势,盘面价格急剧攀升。现货方面,8月产区价格平均每公斤上涨0.5元,销区市场平均每公斤上涨0.7-1.1元,减产预期持续发酵,9月份主销区价格继续上涨,产区价格平均每公斤上涨0.5元,销区价格上涨幅度在0.3-0.4元/公斤,现货市场不负众望,在供给紧张、枣农惜售以及政策指导等多重因素下,产销区价格持续上涨,给予期货市场有力支撑。 第三阶段(11月下旬-至今):现货上涨乏力,期货震荡回落 11月下旬,红枣下树进入扫尾阶段,红枣逐步完成由产区至销区转移,主销区市场红枣上量充裕。客商多数离疆,枣农惜售情绪减弱,产区价格出现小幅松动;高成本及疫情反复影响下,贸易商挺价情绪明显,市场走货不及往年同期。渐入春节备货季,红枣需求持续低迷,库存去速依旧缓慢。红枣季产年销、耐储存的特点利于远期供给的调节,现货价格有望在供需博弈中再次回归理性。11月仓单注册数量现已超过10000张,若近月合约仓单消化较差,远月合约价格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目前需求不见起色,未来需求疲弱能否改善将是盘面价格支撑的主要着力点。 红枣供给骤然减少,带来了红枣期现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下文将通过对红枣基本面进行整理,从供需平衡角度切入分析,对红枣未来价格变化展开详细分析。 二 基本面分析 (一)供给下降,需求疲弱,价格震荡运行 图2:供需平衡 来源: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1.生产热情减退叠加气候影响,减产严重(↓) (1)高温叠加供水不足,减产现象严重 2021年7月,受高温影响,新疆产区内红枣坐果率有所下降,自然因素为此次新疆红枣减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我的农产品网、卓创等相关数据,新疆红枣减产比例在20%-30%之间。除此之外,为响应十四五,新疆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提出“保粮优棉”口号,并加快耕地退化还林还草。棉花作为新疆农业的经济龙头,疆内种植面积较广,在今年棉农预期看好的前提下,水资源重点向棉花产区倾斜,高温叠加供水不足,最终导致红枣减产严重。 (2)种植成本逐渐提高,效益低下,弃种、改种现象频生 近几年红枣种植成本不断提高,2021年新疆枣农每亩种植投入在2500-3500元间不等,不同地区因管理模式或种植模式的不同,成本金额有所差异。具体构成为:①物化成本,包括农药、肥料等,投入约在750-1000元不等;②人工成本,主要体现在枣园的日常管理及红枣下树采摘过程中,人工投入折合现金约为1000-1500元不等;③土地成本,体现为土地使用权的转移,价格在750-1000元不等。 种植面积一路扩张带来了红枣供给量的快速增长,红枣进入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持续“供过于求”的市场表现带来的是红枣价格的不断下降,效益减少叠加成本增高,经济效益驱使下,部分产区砍树弃种现象频出,红枣产区种植面积明显扩张无力,并出现面积缩小趋势,目前阿拉尔、阿克苏等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红枣改种现象。 2.需求低迷再遇疫情,消费热情大幅下降(↓): 红枣下树基本结束,销区市场上量充裕,但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走货不及往年同期。高价下的红枣市场购销氛围冷清,市场刚需为主。近几年红枣表观消费量持续不及国内红枣生产数量,保持在700万吨左右。2021年1月中旬,河北沧州市场因疫情实行管控后,于1月14日正式关停,市场走货同期有所降低;春节前后,“奶枣检测阳性”的新闻一出,原本畅销的“花式红枣”备受打击,需求降幅明显;进入疆内灰枣集中下树期后,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确诊病例,红枣流通受其影响速度有所放缓。 3.部分贸易商或看好后市,库存较此前有所增加(期末-期初(↑)): 部分贸易商受7月“减产预期”影响,8月开始适量备货,市场购销氛围转变,走货略有好转,库存小幅增加。中秋、国庆过后,市场销售转为清淡,市面货源特级居多,走货速度放缓,去库存压力有所增加。进入10月底,新季红枣少量下树,加之双十一电商提振,贸易商着手备货新季红枣,库存有小幅增加,但受疫情及高成本影响,囤货风险相应提高,库存增速较慢。 4. 进出口数量明显增加,但总量影响较小(↑): 图3:我国红枣进口现状(kg) 数据来源:wind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近几年红枣出口逐年增加,每年10月至来年2月为红枣出口高峰,2021年1月出口数量达到2717吨。国内所产红枣数量占据全球98%以上,红枣表观消费量常年保持在700万吨左右,出口数量对国内红枣总需求实际影响较小。与往年相比,2021年红枣进口数量明显提高,3月红枣进口312吨,是近年来红枣进口最高数量。目前国内红枣产量常年保持在700万吨以上,进口数量对国内红枣总供给实际影响较小。 5.小结 红枣原产于中国,也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之一,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进口多以椰枣为主,出国也主要以华人较多的国家,因此,红枣进出口数量虽进一步增加,但对国内红枣市场影响较小。受高温、供水不足及枣农弃种、改种面积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红枣产量较前明显降低。前期受高成本叠加疫情反复影响,国内红枣市场需求同期相比有所降低。减产背景下,旺季来临,后市需求有望变好,贸易商囤货意愿提高,库存逐步缓慢增加。 三 博弈之中分析走势,远期价格将回归理性 (一)针对当前产季分析: 1.减产坐实,产区价格一路上涨 红枣作为季产年销的农产品,当年产量随下树基本确定。红枣价格后续变化需着重考虑库存与需求。首先,单方面看此次供给影响,在红枣出现大幅减产前,市场已在长期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实现静态均衡,如图4所示。红枣产能大幅下降,短期内库存、需求尚未作出反应,此时在已静态均衡的情况下对供给变动影响进行分析: 图4:红枣供需演变分析 来源: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红枣不属于寡头或垄断市场,供需博弈下产生的均衡价格与产量基本符合生产与消费者需要。图4表示在市场发挥主导作用下,红枣实现静态均衡,供需平衡下的均衡价格为P‘,2021年7月,受高温、供水不足及种植面积等影响,新季灰枣产量出现减产,供给由此减少。在需求未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供给减少向左移动(S-S‘)供给量变动由Q‘减少至Q‘‘,均衡价格由此前P‘提高至P‘‘。 2.需求低迷,价格突破尚需时间 红枣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性市场下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红枣减产坐实后,后市走势需重点关注需求变化。目前来看,高成本叠加疫情反复,需求持续低迷不见好转。旺季提振能否有效改善未来消费,尚需时间检验。2021年11月底新季灰枣下数基本结束,减产坐实的情况下,需求尚未发挥余热。因此,在目前供给相对确定的情况下,针对需求变化由此分为两个方向进行分析: 图5:红枣供需演变分析 来源: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结合图5分析,目前供给量减产坐实、均衡价格呈上升趋势情况下,此时消费者需求对红枣后市价格变化尤为重要。渐入春节备货季,若需求持续低迷不见好转,需求曲线向左移动(D-D‘),则红枣价格会有所下降(P‘‘- P‘‘‘);若节日提振作用明显,消费有所缓解,需求有所增加,需求曲线右移(D-D‘),均衡价格较前相应提高(P‘-P‘‘)。 3.供给确定,库存继续影响后市价格 红枣减产,供给确定紧缺的情形下,需求好坏对价格影响巨大,上文已进行分析,短期内供需博弈对价格的影响较为明显,渐入传统旺季,市场购销能否改善,贸易商库存调节同样值得思考。 (1)需求向好,库存被动去,远期价格下行压力小 旺季提振作用下,高价下红枣需求向好发展,市场购销氛围有效改善,走货速度有所提高,则现货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对盘面价格形成支撑。被动去库存阶段的红枣,库存降速取决于红枣需求改善幅度。需求持续增加,红枣现货价格进一步上涨,现货贸易商喜闻乐见,在此情形下,红枣受到大规模需求增量刺激,去库存速度将有效加快。短期来看,需求的有效改善带动价格进一步上涨,盘面价格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长期来看,此时红枣库存的有效减少,对于来年红枣供给量的影响较小,即期初库存对远期价格的压力相对减少。 (2)需求不振,主动降库存,远期价格下行压力大 需求疲弱持续不见改善,贸易商或出于控制成本损失考虑,主动选择以价换量、让利销售,红枣现货价格或有下降趋势,需求持续低迷下,此时红枣销售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主动去库存阶段的红枣,库存降速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可接受成本损失程度。值此情况下,现货贸易商为控制损失成本,降价销售,盘面支撑作用减小,长期来看,库存去速较慢,红枣库存积压数量较多,增加了来年红枣供给量,即期初库存对远期价格的压力相对增加。 4.仓单量持续增加,压力转移是重点 当期货价格较高时,利润驱使下红枣现货商会将销售重点放在期货市场,当仓单注册数量持续大幅增加时,此时期货升水现货,大量仓单对盘面价格施以压力,盘面价格利空因素进一步增大。期货市场中,在仓单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盘面价格升水现货幅度持续增大,当仓单压力足够大时,盘面价格便有所回落。图6为红枣2020年、2021年有效预报及仓单注册数量统计,简作分析如下: 图6:红枣仓单与有效预报统计(张) 数据来源:wind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新季灰枣有效预报及仓单数量创历史新高,2021年11月1日,是新季红枣注册仓单首日,当日红枣有效预报数量为12225张,截止2021年12月16日,新季红枣注册仓单数量突破一万达到10015张,有效预报数量6327张,合计16342张,折合现货81710吨。此前红枣注册仓单数量较少,新季红枣仓单数量较大,后续需重点关注现货市场价格变化及仓单交割走向,若近期仓单数量得以消化,远月合约压力相对减小,若仓单数量持续增加不见减势,远月合约压力较大。 (二)针对未来产季分析: 高温天气叠加供水不足所带来的减产,导致红枣产量不及往年同期,新季灰枣未经下树,价格涨势明显。未来极端天气与管理不善再次同时出现可能性较低,假设未来天气等原因与往常年变化不大,利用蛛网理论对红枣来年产量与价格进行合理预测,由此可推来年红枣产量与价格对盘面支撑变化。 蛛网理论中,即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新季灰枣价格较此前明显上涨,未来红枣再次因人工管理原因出现减产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考虑红枣的生长习性、枣农枣树种植收益预期以及红枣众多替代品等特点,红枣的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蛛网呈收敛式分布: 图7:蛛网预测 来源: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结合图7,高温叠加供水不足,2021年红枣减产,具体表现为产量由Q0减少至Q1,Q1供应下的红枣消费者能够接受以P1价格购买,于是红枣价格由P0增加至P1,即2021年红枣减产,价格上升原理。P1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扩大产量至Q2以追求更高收入,即抛开自然因素不谈,推断来年人为管理下的红枣出现减产可能性较小。在Q2供应量下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红枣价格在P2点,P2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为Q3,以此类推,红枣价格最终在一次次博弈中再次趋于均衡。对于下一季度的红枣,红枣价格回落可能性大,旺季过后,贸易商主动补库存可能性相对较低。 四 总结与展望 红枣作为季产年销的农产品,供应量受自然因素、栽培管理及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红枣市场持续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明显,种植效益逐年降低的情况下,产区弃种、改种现象频生。当季红枣种植效益的高低,是枣农决定下季是否积极生产的主要因素。未来红枣现货价格变化,是枣农判断弃种、改种的重要依据。 结合上文对红枣后市分析,红枣供给偏紧确定,需求变化及后续库存压力是现货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入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现货进入消费最旺的季节,如果需求表现较好,库存加快消耗,后续有望形成供需缺口,期现同步上涨,但如果需求继续维持低迷,产量的下降或已被需求下滑和价格上涨充分消化,形成新的平衡,后续上涨相对乏力,甚至不排除囤货主体见上涨无望,抛货产生新的压力。尤其是目前仓单数量持续增加,对红枣期价的压力相应加大。 对于下一产季,预计未来极端天气与管理不善再次同时出现概率较低,结合此前蛛网理论分析,今年产区红枣高价前提下,新季红枣产量低于今年可能性较小,需求未见明显好转的前提下,红枣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或将持续。 END 鲁证期货研究所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证研究- 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仅供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观点及预测均反映了本公司在最初发布该报告当日分析师的判断,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况下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本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本公司并不承担提示本报告的收件人注意该等材料的责任。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本公司同意,并注明出处为鲁证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刘光春 生鲜分析师 期货从业资格:F3059865 投资咨询资格:Z0013117 联系人:邢相楠 期货从业资格:F03091810 联系电话:0531-81678626 E-mail:xingxiangnan@126.com 客服电话:400-618-6767 公司网址:www.luzhengqh.com 微信公众号:lzqhyjs 摘要 2021年受高温影响,新疆产区内红枣坐果率有所下降,红枣供给偏紧确定,需求变化及后续库存压力是现货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入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现货进入消费最旺的季节,如果需求表现较好,库存加快消耗,后续有望形成供需缺口,期现同步上涨,但如果需求继续维持低迷,产量的下降或已被需求下滑和价格上涨充分消化,形成新的平衡,后续上涨相对乏力,甚至不排除囤货主体见上涨无望,抛货产生新的压力。尤其是目前仓单数量持续增加,对红枣期价的压力相应加大。 一 2021年红枣期现市场回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红枣连续多年种植收益不佳,部分地区产能开始陆续退出,随着2021年7月中旬高温天气的出现,红枣减产信息迅速发酵,期货市场活跃度上升,价格急剧攀升,红枣指数最高价格上升至17433元/吨,较最低价8398元/吨涨9035点,涨幅达107.59%。11月红枣下树基本结束,受减产影响,现货市场价格涨幅明显,产区灰枣主流价格由5.5-8.0元/公斤上涨至8.5-9.0元/公斤。2021年红枣期货市场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1:红枣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第一阶段(1月-7月中旬):现货低价运行,期价震荡下行 2021年春节前红枣市场受春节备货影响,走货较快,价格相对稳定;进入3月,临近红枣入冷库阶段,部分商家下调报价;随后渐入红枣消费淡季,市场购销氛围逐渐冷淡。至端午节红枣库存压力仍然较大,供过于求局面难以改变,节前提振作用不明显,市场氛围一般,盘面价格持续偏弱。 第二阶段(7月中旬-11月下旬):减产持续发酵,期货超前上涨 2021年7月中旬,新疆红枣大幅减产的消息铺天盖地袭来,红枣期货市场一改颓势,盘面价格急剧攀升。现货方面,8月产区价格平均每公斤上涨0.5元,销区市场平均每公斤上涨0.7-1.1元,减产预期持续发酵,9月份主销区价格继续上涨,产区价格平均每公斤上涨0.5元,销区价格上涨幅度在0.3-0.4元/公斤,现货市场不负众望,在供给紧张、枣农惜售以及政策指导等多重因素下,产销区价格持续上涨,给予期货市场有力支撑。 第三阶段(11月下旬-至今):现货上涨乏力,期货震荡回落 11月下旬,红枣下树进入扫尾阶段,红枣逐步完成由产区至销区转移,主销区市场红枣上量充裕。客商多数离疆,枣农惜售情绪减弱,产区价格出现小幅松动;高成本及疫情反复影响下,贸易商挺价情绪明显,市场走货不及往年同期。渐入春节备货季,红枣需求持续低迷,库存去速依旧缓慢。红枣季产年销、耐储存的特点利于远期供给的调节,现货价格有望在供需博弈中再次回归理性。11月仓单注册数量现已超过10000张,若近月合约仓单消化较差,远月合约价格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目前需求不见起色,未来需求疲弱能否改善将是盘面价格支撑的主要着力点。 红枣供给骤然减少,带来了红枣期现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下文将通过对红枣基本面进行整理,从供需平衡角度切入分析,对红枣未来价格变化展开详细分析。 二 基本面分析 (一)供给下降,需求疲弱,价格震荡运行 图2:供需平衡 来源: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1.生产热情减退叠加气候影响,减产严重(↓) (1)高温叠加供水不足,减产现象严重 2021年7月,受高温影响,新疆产区内红枣坐果率有所下降,自然因素为此次新疆红枣减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我的农产品网、卓创等相关数据,新疆红枣减产比例在20%-30%之间。除此之外,为响应十四五,新疆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提出“保粮优棉”口号,并加快耕地退化还林还草。棉花作为新疆农业的经济龙头,疆内种植面积较广,在今年棉农预期看好的前提下,水资源重点向棉花产区倾斜,高温叠加供水不足,最终导致红枣减产严重。 (2)种植成本逐渐提高,效益低下,弃种、改种现象频生 近几年红枣种植成本不断提高,2021年新疆枣农每亩种植投入在2500-3500元间不等,不同地区因管理模式或种植模式的不同,成本金额有所差异。具体构成为:①物化成本,包括农药、肥料等,投入约在750-1000元不等;②人工成本,主要体现在枣园的日常管理及红枣下树采摘过程中,人工投入折合现金约为1000-1500元不等;③土地成本,体现为土地使用权的转移,价格在750-1000元不等。 种植面积一路扩张带来了红枣供给量的快速增长,红枣进入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持续“供过于求”的市场表现带来的是红枣价格的不断下降,效益减少叠加成本增高,经济效益驱使下,部分产区砍树弃种现象频出,红枣产区种植面积明显扩张无力,并出现面积缩小趋势,目前阿拉尔、阿克苏等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红枣改种现象。 2.需求低迷再遇疫情,消费热情大幅下降(↓): 红枣下树基本结束,销区市场上量充裕,但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走货不及往年同期。高价下的红枣市场购销氛围冷清,市场刚需为主。近几年红枣表观消费量持续不及国内红枣生产数量,保持在700万吨左右。2021年1月中旬,河北沧州市场因疫情实行管控后,于1月14日正式关停,市场走货同期有所降低;春节前后,“奶枣检测阳性”的新闻一出,原本畅销的“花式红枣”备受打击,需求降幅明显;进入疆内灰枣集中下树期后,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确诊病例,红枣流通受其影响速度有所放缓。 3.部分贸易商或看好后市,库存较此前有所增加(期末-期初(↑)): 部分贸易商受7月“减产预期”影响,8月开始适量备货,市场购销氛围转变,走货略有好转,库存小幅增加。中秋、国庆过后,市场销售转为清淡,市面货源特级居多,走货速度放缓,去库存压力有所增加。进入10月底,新季红枣少量下树,加之双十一电商提振,贸易商着手备货新季红枣,库存有小幅增加,但受疫情及高成本影响,囤货风险相应提高,库存增速较慢。 4. 进出口数量明显增加,但总量影响较小(↑): 图3:我国红枣进口现状(kg) 数据来源:wind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近几年红枣出口逐年增加,每年10月至来年2月为红枣出口高峰,2021年1月出口数量达到2717吨。国内所产红枣数量占据全球98%以上,红枣表观消费量常年保持在700万吨左右,出口数量对国内红枣总需求实际影响较小。与往年相比,2021年红枣进口数量明显提高,3月红枣进口312吨,是近年来红枣进口最高数量。目前国内红枣产量常年保持在700万吨以上,进口数量对国内红枣总供给实际影响较小。 5.小结 红枣原产于中国,也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之一,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进口多以椰枣为主,出国也主要以华人较多的国家,因此,红枣进出口数量虽进一步增加,但对国内红枣市场影响较小。受高温、供水不足及枣农弃种、改种面积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红枣产量较前明显降低。前期受高成本叠加疫情反复影响,国内红枣市场需求同期相比有所降低。减产背景下,旺季来临,后市需求有望变好,贸易商囤货意愿提高,库存逐步缓慢增加。 三 博弈之中分析走势,远期价格将回归理性 (一)针对当前产季分析: 1.减产坐实,产区价格一路上涨 红枣作为季产年销的农产品,当年产量随下树基本确定。红枣价格后续变化需着重考虑库存与需求。首先,单方面看此次供给影响,在红枣出现大幅减产前,市场已在长期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实现静态均衡,如图4所示。红枣产能大幅下降,短期内库存、需求尚未作出反应,此时在已静态均衡的情况下对供给变动影响进行分析: 图4:红枣供需演变分析 来源: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红枣不属于寡头或垄断市场,供需博弈下产生的均衡价格与产量基本符合生产与消费者需要。图4表示在市场发挥主导作用下,红枣实现静态均衡,供需平衡下的均衡价格为P‘,2021年7月,受高温、供水不足及种植面积等影响,新季灰枣产量出现减产,供给由此减少。在需求未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供给减少向左移动(S-S‘)供给量变动由Q‘减少至Q‘‘,均衡价格由此前P‘提高至P‘‘。 2.需求低迷,价格突破尚需时间 红枣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性市场下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红枣减产坐实后,后市走势需重点关注需求变化。目前来看,高成本叠加疫情反复,需求持续低迷不见好转。旺季提振能否有效改善未来消费,尚需时间检验。2021年11月底新季灰枣下数基本结束,减产坐实的情况下,需求尚未发挥余热。因此,在目前供给相对确定的情况下,针对需求变化由此分为两个方向进行分析: 图5:红枣供需演变分析 来源: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结合图5分析,目前供给量减产坐实、均衡价格呈上升趋势情况下,此时消费者需求对红枣后市价格变化尤为重要。渐入春节备货季,若需求持续低迷不见好转,需求曲线向左移动(D-D‘),则红枣价格会有所下降(P‘‘- P‘‘‘);若节日提振作用明显,消费有所缓解,需求有所增加,需求曲线右移(D-D‘),均衡价格较前相应提高(P‘-P‘‘)。 3.供给确定,库存继续影响后市价格 红枣减产,供给确定紧缺的情形下,需求好坏对价格影响巨大,上文已进行分析,短期内供需博弈对价格的影响较为明显,渐入传统旺季,市场购销能否改善,贸易商库存调节同样值得思考。 (1)需求向好,库存被动去,远期价格下行压力小 旺季提振作用下,高价下红枣需求向好发展,市场购销氛围有效改善,走货速度有所提高,则现货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对盘面价格形成支撑。被动去库存阶段的红枣,库存降速取决于红枣需求改善幅度。需求持续增加,红枣现货价格进一步上涨,现货贸易商喜闻乐见,在此情形下,红枣受到大规模需求增量刺激,去库存速度将有效加快。短期来看,需求的有效改善带动价格进一步上涨,盘面价格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长期来看,此时红枣库存的有效减少,对于来年红枣供给量的影响较小,即期初库存对远期价格的压力相对减少。 (2)需求不振,主动降库存,远期价格下行压力大 需求疲弱持续不见改善,贸易商或出于控制成本损失考虑,主动选择以价换量、让利销售,红枣现货价格或有下降趋势,需求持续低迷下,此时红枣销售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主动去库存阶段的红枣,库存降速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可接受成本损失程度。值此情况下,现货贸易商为控制损失成本,降价销售,盘面支撑作用减小,长期来看,库存去速较慢,红枣库存积压数量较多,增加了来年红枣供给量,即期初库存对远期价格的压力相对增加。 4.仓单量持续增加,压力转移是重点 当期货价格较高时,利润驱使下红枣现货商会将销售重点放在期货市场,当仓单注册数量持续大幅增加时,此时期货升水现货,大量仓单对盘面价格施以压力,盘面价格利空因素进一步增大。期货市场中,在仓单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盘面价格升水现货幅度持续增大,当仓单压力足够大时,盘面价格便有所回落。图6为红枣2020年、2021年有效预报及仓单注册数量统计,简作分析如下: 图6:红枣仓单与有效预报统计(张) 数据来源:wind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新季灰枣有效预报及仓单数量创历史新高,2021年11月1日,是新季红枣注册仓单首日,当日红枣有效预报数量为12225张,截止2021年12月16日,新季红枣注册仓单数量突破一万达到10015张,有效预报数量6327张,合计16342张,折合现货81710吨。此前红枣注册仓单数量较少,新季红枣仓单数量较大,后续需重点关注现货市场价格变化及仓单交割走向,若近期仓单数量得以消化,远月合约压力相对减小,若仓单数量持续增加不见减势,远月合约压力较大。 (二)针对未来产季分析: 高温天气叠加供水不足所带来的减产,导致红枣产量不及往年同期,新季灰枣未经下树,价格涨势明显。未来极端天气与管理不善再次同时出现可能性较低,假设未来天气等原因与往常年变化不大,利用蛛网理论对红枣来年产量与价格进行合理预测,由此可推来年红枣产量与价格对盘面支撑变化。 蛛网理论中,即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新季灰枣价格较此前明显上涨,未来红枣再次因人工管理原因出现减产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考虑红枣的生长习性、枣农枣树种植收益预期以及红枣众多替代品等特点,红枣的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蛛网呈收敛式分布: 图7:蛛网预测 来源: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结合图7,高温叠加供水不足,2021年红枣减产,具体表现为产量由Q0减少至Q1,Q1供应下的红枣消费者能够接受以P1价格购买,于是红枣价格由P0增加至P1,即2021年红枣减产,价格上升原理。P1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扩大产量至Q2以追求更高收入,即抛开自然因素不谈,推断来年人为管理下的红枣出现减产可能性较小。在Q2供应量下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红枣价格在P2点,P2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为Q3,以此类推,红枣价格最终在一次次博弈中再次趋于均衡。对于下一季度的红枣,红枣价格回落可能性大,旺季过后,贸易商主动补库存可能性相对较低。 四 总结与展望 红枣作为季产年销的农产品,供应量受自然因素、栽培管理及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红枣市场持续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明显,种植效益逐年降低的情况下,产区弃种、改种现象频生。当季红枣种植效益的高低,是枣农决定下季是否积极生产的主要因素。未来红枣现货价格变化,是枣农判断弃种、改种的重要依据。 结合上文对红枣后市分析,红枣供给偏紧确定,需求变化及后续库存压力是现货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入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现货进入消费最旺的季节,如果需求表现较好,库存加快消耗,后续有望形成供需缺口,期现同步上涨,但如果需求继续维持低迷,产量的下降或已被需求下滑和价格上涨充分消化,形成新的平衡,后续上涨相对乏力,甚至不排除囤货主体见上涨无望,抛货产生新的压力。尤其是目前仓单数量持续增加,对红枣期价的压力相应加大。 对于下一产季,预计未来极端天气与管理不善再次同时出现概率较低,结合此前蛛网理论分析,今年产区红枣高价前提下,新季红枣产量低于今年可能性较小,需求未见明显好转的前提下,红枣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或将持续。 END 鲁证期货研究所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证研究- 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仅供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观点及预测均反映了本公司在最初发布该报告当日分析师的判断,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况下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本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本公司并不承担提示本报告的收件人注意该等材料的责任。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本公司同意,并注明出处为鲁证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