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2022年如何配置你的资产?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划重点!2022年如何配置你的资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顾荟》栏目由海通证券总部联合分支机构组建的精英投顾团队推出,定期针对资产配置和各类投资工具提供专业的策略观点和配置建议。本期《投顾荟》围绕“2022年投什么?”这一当下市场最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欢迎关注! 2021年进入最后一个交易周,投资这场人生马拉松即将到站2021并很快就会进入下一站。在这过去的一年中,“分化”无疑成为每一位投资者最深刻的印象。回头望,我们到底见证了怎样的一个市场?又可曾错过多少的精彩?向前看,面对2022年的复杂经济局面,我们要如何布局把握先机?还有哪些风险点要提前防范? 01 一组关键词,重识2021 “分化”。A股注册制改革第三年,沪深北三市2021年新股发行超500家。虽然市场整体成交量逐年递增,今年以来日均已超过万亿,但无法改变市场的分化表现。全年表现最好的新能源和强周期板块涨幅超过40%;表现落后的消费、金融则整体跌幅约20%,这令许多坚守价值的投资者,甚至明星机构大幅跑输市场。 个股层面观察,这种分化表现得更为显著。截至12月17日,4665只个股中58.95%实现上涨,涨幅超过20%的个股占比也达到37.5%。但在另一端,跌幅超过20%的个股同样占比超过15%。除去新股,涨幅最大的湖北宜化上涨高达626%,跌幅最大的中公教育则下跌超过75%。 结合市值分布来看,2021年完全属于小市值品种。200亿市值以下的个股平均涨幅超过20%,而2020年市场追捧的1000亿以上的大市值个股平均收益为负。 “吸金”。资本趋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海内外所面临的不同经济局面决定了国际资本的流向。2021年,北向资金持续流入,创出沪深港通开通以来的新高,外资加速布局国内优质资产。 “通胀”。2021年,为降低疫情影响,欧美国家持续货币宽松,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在此背景下,国际定价的有色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受输入型通胀以及短期供需错配的影响,国内上游各类工业品价格出现短期大幅提价,一度引致市场担忧。由此,商品挂钩资产以及经济上游行业的股票板块全年来看表现强劲。 “破发”。随着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新股发行量的增加,A股市场久违的新股批量破发现象终于在2021年再现。但从中签率数据变化来看,似乎并未出现大幅提升,投资者对于新股申购的热情依旧存在。这里我们需要反复强调的是,“新股不败神话”应该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02 初识充满分歧的2022 面对严重通胀,美国货币政策突然转鹰,给全球经济和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和压力。根据最新预测,美国Taper进程将有望提前至2022年3月,最快6月即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全年可能加息2-3次。众所周知,美元收紧将引起资本回流美国市场,进而影响全球流动性。 而在地球的这边,中国面临的压力来自于经济总量增速的放缓。在同期高基数基础上,GDP于今年上半年即达到了高点并随后开始逐季回落,其中下游消费需求缺乏动力是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国内于日前通过全面降准率先开启了新一轮的宽货币周期。一场疫情,撕裂了全球不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运转步伐,同时也带来了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方向。 因此,目前来看基本可以确定的是,2022年国内政策环境偏暖,稳增长目标非常明确,流动性方面至少一季度到年中之前有望较充裕,下半年则需视政策力度以及国内外流动性变化对冲的情形而定。面对2022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各家机构对于明年市场的预测以及应对策略同样呈现出历史不多见的巨大分歧。 03 慢跑,别停下脚步 眼下看,2022年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不确定性仍较高,但有两点却是早已显露无疑。其一,在全球疫情和流动性收紧的压力之下,国内优质资产将持续成为全球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且属于高度稀缺性资源,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其二,资管新规全面实施打破刚兑,“房住不炒”打击楼市投机,将引导银行理财市场和楼市资金流入以资本市场为主的各类资产,这种资本迁徙效应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发生。因此,2022年,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慢跑——保持资产配置整体稳健与灵活。“稳健”在于降低收益预期,适度考虑防御,规避承担过高风险;“灵活”在于提高资产整体流动性,便于及时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 回归价值。市场本没有价值与成长之分,有的只是业绩增速与估值的匹配合理性。2020年市场追捧作为各细分赛道龙头的大市值品种,2021年市场风格回到“专精特新”的小市值个股,但本质上追求的都是股票价格与价值形成的性价比。2022年,或许市场风格不会这么极端,但核心却依旧不会变。估值高低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相匹配的业绩预期能否兑现。因此,在不明朗的情况下,不如轻指数、重个股,自下而上寻求高性价比和确定性的品种,市场永远不会缺结构性的机会。目前来看,消费电子、猪周期、消费、军工等方向中的部分细分领域值得跟踪;新能源板块虽然估值已高,但作为长期发展主导方向,不会全面陨落,但分化进一步加剧恐怕是大概率事件。 关注通胀。美联储紧急收缩货币政策,代表通胀程度已经超出可承受范围,预计至少2022年上半年之前,通胀局面难有根本性改善。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将继续维持在高位,部分受益于需求端增量爆发的品种不排除会进一步走高,如黄金、白银、铜、锂、锌等。受益于全球通胀的资产也有望迎来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择优打新。2022年A股市场将实施全面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沪深主板的新股发行同样会面临破发的风险。此后,打新不再是一项低风险投资,投资者需要像对待二级市场股票一样对新股IPO做仔细的研究和筛选。在这方面,海通将持续为投资者提供研究参考。 增配固收+。2021年信用债市场上演了历史上少有的大起大落。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2年以“稳”为主,包括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经过几年的限制,房地产行业的杠杆风险和信用风险得到一定释放,有望迎来边际的政策放松,融资环境和负债压力或将显现阶段性缓解。随着风险溢价的收缩,2022年信用债市场表现有望得到一定改善。建议投资者可以考虑增配流动性较好的固收+资产,兼顾进攻与防御。 享受波动。面对错综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我们有必要做好波动的心理预期。波动之下,择时恐难上加难。建议不如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基金定投分笔投入,通过严格纪律规避情绪波动,以期在复杂局面下求得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在投资这场人生长跑中,我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任由市场如何波动,只要不忘初心,以长期和理性的态度应对,则可得始终。 编辑:傅律君 S0850616070004 名人堂 | 投资工具 | 基金 股票组合 | 风险关注 更多推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投顾荟》栏目由海通证券总部联合分支机构组建的精英投顾团队推出,定期针对资产配置和各类投资工具提供专业的策略观点和配置建议。本期《投顾荟》围绕“2022年投什么?”这一当下市场最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欢迎关注! 2021年进入最后一个交易周,投资这场人生马拉松即将到站2021并很快就会进入下一站。在这过去的一年中,“分化”无疑成为每一位投资者最深刻的印象。回头望,我们到底见证了怎样的一个市场?又可曾错过多少的精彩?向前看,面对2022年的复杂经济局面,我们要如何布局把握先机?还有哪些风险点要提前防范? 01 一组关键词,重识2021 “分化”。A股注册制改革第三年,沪深北三市2021年新股发行超500家。虽然市场整体成交量逐年递增,今年以来日均已超过万亿,但无法改变市场的分化表现。全年表现最好的新能源和强周期板块涨幅超过40%;表现落后的消费、金融则整体跌幅约20%,这令许多坚守价值的投资者,甚至明星机构大幅跑输市场。 个股层面观察,这种分化表现得更为显著。截至12月17日,4665只个股中58.95%实现上涨,涨幅超过20%的个股占比也达到37.5%。但在另一端,跌幅超过20%的个股同样占比超过15%。除去新股,涨幅最大的湖北宜化上涨高达626%,跌幅最大的中公教育则下跌超过75%。 结合市值分布来看,2021年完全属于小市值品种。200亿市值以下的个股平均涨幅超过20%,而2020年市场追捧的1000亿以上的大市值个股平均收益为负。 “吸金”。资本趋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海内外所面临的不同经济局面决定了国际资本的流向。2021年,北向资金持续流入,创出沪深港通开通以来的新高,外资加速布局国内优质资产。 “通胀”。2021年,为降低疫情影响,欧美国家持续货币宽松,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在此背景下,国际定价的有色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受输入型通胀以及短期供需错配的影响,国内上游各类工业品价格出现短期大幅提价,一度引致市场担忧。由此,商品挂钩资产以及经济上游行业的股票板块全年来看表现强劲。 “破发”。随着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新股发行量的增加,A股市场久违的新股批量破发现象终于在2021年再现。但从中签率数据变化来看,似乎并未出现大幅提升,投资者对于新股申购的热情依旧存在。这里我们需要反复强调的是,“新股不败神话”应该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02 初识充满分歧的2022 面对严重通胀,美国货币政策突然转鹰,给全球经济和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和压力。根据最新预测,美国Taper进程将有望提前至2022年3月,最快6月即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全年可能加息2-3次。众所周知,美元收紧将引起资本回流美国市场,进而影响全球流动性。 而在地球的这边,中国面临的压力来自于经济总量增速的放缓。在同期高基数基础上,GDP于今年上半年即达到了高点并随后开始逐季回落,其中下游消费需求缺乏动力是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国内于日前通过全面降准率先开启了新一轮的宽货币周期。一场疫情,撕裂了全球不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运转步伐,同时也带来了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方向。 因此,目前来看基本可以确定的是,2022年国内政策环境偏暖,稳增长目标非常明确,流动性方面至少一季度到年中之前有望较充裕,下半年则需视政策力度以及国内外流动性变化对冲的情形而定。面对2022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各家机构对于明年市场的预测以及应对策略同样呈现出历史不多见的巨大分歧。 03 慢跑,别停下脚步 眼下看,2022年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不确定性仍较高,但有两点却是早已显露无疑。其一,在全球疫情和流动性收紧的压力之下,国内优质资产将持续成为全球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且属于高度稀缺性资源,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其二,资管新规全面实施打破刚兑,“房住不炒”打击楼市投机,将引导银行理财市场和楼市资金流入以资本市场为主的各类资产,这种资本迁徙效应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发生。因此,2022年,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慢跑——保持资产配置整体稳健与灵活。“稳健”在于降低收益预期,适度考虑防御,规避承担过高风险;“灵活”在于提高资产整体流动性,便于及时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 回归价值。市场本没有价值与成长之分,有的只是业绩增速与估值的匹配合理性。2020年市场追捧作为各细分赛道龙头的大市值品种,2021年市场风格回到“专精特新”的小市值个股,但本质上追求的都是股票价格与价值形成的性价比。2022年,或许市场风格不会这么极端,但核心却依旧不会变。估值高低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相匹配的业绩预期能否兑现。因此,在不明朗的情况下,不如轻指数、重个股,自下而上寻求高性价比和确定性的品种,市场永远不会缺结构性的机会。目前来看,消费电子、猪周期、消费、军工等方向中的部分细分领域值得跟踪;新能源板块虽然估值已高,但作为长期发展主导方向,不会全面陨落,但分化进一步加剧恐怕是大概率事件。 关注通胀。美联储紧急收缩货币政策,代表通胀程度已经超出可承受范围,预计至少2022年上半年之前,通胀局面难有根本性改善。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将继续维持在高位,部分受益于需求端增量爆发的品种不排除会进一步走高,如黄金、白银、铜、锂、锌等。受益于全球通胀的资产也有望迎来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择优打新。2022年A股市场将实施全面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沪深主板的新股发行同样会面临破发的风险。此后,打新不再是一项低风险投资,投资者需要像对待二级市场股票一样对新股IPO做仔细的研究和筛选。在这方面,海通将持续为投资者提供研究参考。 增配固收+。2021年信用债市场上演了历史上少有的大起大落。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2年以“稳”为主,包括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经过几年的限制,房地产行业的杠杆风险和信用风险得到一定释放,有望迎来边际的政策放松,融资环境和负债压力或将显现阶段性缓解。随着风险溢价的收缩,2022年信用债市场表现有望得到一定改善。建议投资者可以考虑增配流动性较好的固收+资产,兼顾进攻与防御。 享受波动。面对错综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我们有必要做好波动的心理预期。波动之下,择时恐难上加难。建议不如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基金定投分笔投入,通过严格纪律规避情绪波动,以期在复杂局面下求得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在投资这场人生长跑中,我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任由市场如何波动,只要不忘初心,以长期和理性的态度应对,则可得始终。 编辑:傅律君 S0850616070004 名人堂 | 投资工具 | 基金 股票组合 | 风险关注 更多推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