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固后将逐步企稳
(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整固后将逐步企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策略分析师 李立峰 SAC NO:S1120520090003 投资要点 一、海外市场:英美央行鹰派转向,仍需关注变异毒株带来的不确定性。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宣布加速缩减购债,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显示市场加息预期提前,声明中删除了对通胀的“暂时性”表述,经济预测中也大幅上调了通胀预期。英国央行利率决议认为货币政策应当适当收紧,宣布上调基准利率15bp至0.25%。高通胀风险是美联储和英国央行转向鹰派的原因。往后看,为避免通胀风险加剧,美联储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开启加息的进程,但在变异毒株Omicron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下,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影响加息的节奏。 二、房地产销售边际改善,就业压力显现下政策延续宽松。1)自9月份以来地产政策微调后,11月房地产销售数据有了边际改善。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14%,较10月份增速收窄7.7个百分点。相比之前过严的地产政策,在因城施策的调控目标下,部分城市地产政策将继续调整;2)内需偏弱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就业数据影响开始显现。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稳就业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了“稳”是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政策的关键词。国内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宽松,各方面的稳增长政策也将持续发力。 三、监管规范沪深港通机制,无碍真外资长期流入。证监会拟修改互联互通有关规定,旨在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从严监管“假外资”。“假外资”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 1%左右,交易规模不大,而“真外资”仍将长期流入A股。2021年至今,陆股通资金净流入A股规模达4187亿元,年度净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其他成熟市场对比,A股外资持股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优质资产将继续受海外资金增持。 四、投资策略:整固后将逐步走稳,精耕细作。英美央行的鹰派转向叠加变异毒株的扩散,A股受海外市场影响出现一定波动。但中国防疫经验更及时有效,因此国内经济受疫情的影响是小于国外的,同时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各方面稳增长政策也将持续发力。A股短期扰动带来良机,整固后将逐步走稳。后续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发力有望提升经济预期,同时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维持我们一直以来的看好A股观点,A股结构性行情延续,板块/个股上不追高不杀跌。具体到行业配置上,仍坚守三条投资主线: 1)成长板块,如新能源(车)(智能电网、储能、风能、光伏等)、电子产业链; 2)“春节效应”,有一定涨价预期的白酒板块; 3)受益于“因城施策”地产政策边际变化的“房地产”板块,个股上聚焦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央企。 主题投资关注:“双碳、军工、消费升级”等。 ■风险提示:国内外疫情反复;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中美博弈加剧等。 目 / 录 正文 01海外市场:英美央行鹰派转向,仍需关注变异毒株带来的不确定性 本周全球股指普跌,欧美股指普遍调整。具体看,本周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下跌2.95%、1.94%、1.68%;欧洲股指方面,法国CAC40、德国DAX、英国富时100指数分别下跌0.93%、0.59%、0.30%;深证成指、上证指数分别下跌1.61%、0.93%。商品方面,原油价格走势偏弱,本周ICE布油下跌3.03%,NYMEX轻质原油下跌1.93%。外汇方面,美元指数本周升0.65%,美元兑人民币小幅走贬。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宣布加速缩减购债,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显示市场加息预期提前。1)美联储12月货币政策委员会决议,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并如市场预期的,将缩减购债的速度翻倍,从每月150亿美元增加至每月300亿美元。美联储声明称,每个月都可能适当降低净资产购买速度,但如果经济前景发生变化,削减速度也会调整。2)通胀偏高迫使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美联储声明中删除了对通胀的“暂时性”表述,改为“与疫情和经济重新开放相关的供需失衡继续导致通货膨胀水平升高”。12月经济预测中也大幅上调了通胀预期,从9月份的2.3%上调至2.7%。利率决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进一步表示,供需不平衡所引起的通胀比预期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3)点阵图显示明年或加息三次。所有委员均预计2022年将开始加息,12名委员认为明年将加息三次。 英国央行也释放出鹰派信号。12月16日,英国央行利率决议认为货币政策应当适当收紧,宣布上调基准利率15bp至0.25%,维持购债规模不变。 高通胀风险是美联储和英国央行转向鹰派原因。在美联储经济预测中,2021至2023年的通胀预期均有调高,而英国央行预测,英国通胀率有可能在明年4月达到6%的顶点。往后看,为避免通胀风险加剧,美联储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开启加息的进程,但在变异毒株Omicron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下,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影响加息的节奏。 02房地产销售边际改善,就业压力显现下政策延续宽松 供给端,随着能源保供的落实,工业生产景气度上升。11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5.4%,增速延续上月回升态势,分别继续加快0.3、0.2 个百分点。其中11 月制造业同比增长2.9%,较上月加快0.4 个百分点。11 月PMI 数据重回扩张区间也显示随着供给约束的缓解,生产端出现了大幅回升;采矿业同比增长6.2%,两年复合增速回落0.7 个百分点;电热燃水业同比增长11.1%,两年复合增速上升0.7 个百分点。 1-11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较2019 年同期增长7.9%,两年复合增长率为3.9%,复合增速较1-10 月小幅上升0.1 个百分点。其中,1-11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比2019 年同期增长13.2%,两年复合增长率6.4%,复合增速较上月继续下降0.4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自9 月份以来地产政策微调后,11 月房地产销售数据有了边际改善。11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14%,较10 月份增速(-21.7%)收窄7.7 个百分点;土地市场边际改善,1-11 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1.2%,成交价款同比增长4.5%。 受本土疫情影响,餐饮业拖累消费回落。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较上月下降1.0 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长率回落0.2 个百分点至4.5%。11 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4.8%,两年复合增速连续三个月上升;但餐饮收入同比大幅下滑, 当月下降2.7%,两年复合增速转负。 在本土疫情反复影响下,服务业PMI 已连续两个月回落,而居民消费和就业与服务业联系最为紧密。11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环比上升0.1 个百分点。 内需偏弱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就业数据影响开始显现。稳就业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保持宏观经济大盘。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显指出了“稳”是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政策的关键词,在全球疫情肆虐和国内经济面临多重压力的背景下,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熨平二十大之前的经济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产业政策方面,相比之前过严的地产政策,当前房地产政策仍处于微调中,在因城施策的调控目标下,部分城市地产政策会出现调整;科技、新能源产业链、新基建(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仍将是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 货币政策易松难紧。从近期货币政策操作看,央行呵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宽松”信号和“稳增长”信号已经很明显。例如12 月6 日央行决定全面降准;12 月7 日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未来在融资方面,央行仍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03监管规范沪深港通机制,无碍真外资长期流入 12 月17 日,证监会就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将《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修订为,“投资者依法享有通过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买入的股票的权益。沪深股通投资者不包括内地投资者。” 政策实施之日起 1 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存量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深股通买卖 A 股。过渡期结束后,存量投资者不得再通过沪深股通主动买入 A 股, 所持 A 股可继续卖出;无持股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权限由香港经纪商及时注销。 证监会此次修订《规定》旨在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对所谓“假外资” 从严监管。 1)根据证监会披露数据,“假外资”交易规模不大。部分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及北向交易权限,通过沪深股通交易 A 股,目前此类交易金额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 1%左右,交易规模不大; 2)但“假外资”与沪深股通引入外资的初衷不符。这些投资者中 98%以上已开立内地证券账户可直接参与 A 股交易, 两种途径交易有发生跨境违规活动的风险,也给市场造成了北向交易中有不少所谓“假外资”的印象,不利于沪深港通的平稳运行和长远发展; 3)“真外资”仍将长期流入A 股。2021 年至今(截至2021/12/17),陆股通资金净流入A 股规模达4187.21 亿元,年度净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12 月10 日当周净流入规模488.34 亿元, 周度净流入规模创新高。与其他成熟市场对比,A股的外资持股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优质资产将继续受海外资金的增持。 04投资策略:整固后将逐步走稳,精耕细作 英美央行的鹰派转向叠加变异毒株的扩散,A股受海外市场影响出现一定波动。但中国防疫经验更及时有效,因此国内经济受疫情的影响是小于国外的,同时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各方面稳增长政策也将持续发力。A股短期扰动带来良机,整固后将逐步走稳。后续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发力有望提升经济预期,同时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维持我们一直以来的看好A股观点,A股结构性行情延续,板块/个股上不追高不杀跌。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仍坚守三条投资主线:1)成长板块,如新能源(车)(智能电网、储能、风能、光伏等)、电子产业链;2)“春节效应”,有一定涨价预期的白酒板块;3)受益于“因城施策”地产政策边际变化的“房地产”板块,个股上聚焦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央企。主题投资关注:“双碳、军工、消费升级”等。 05风险提示 国内外疫情反复;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中美博弈加剧等。 ■ 华西证券免责声明: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签约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或者经由其他渠道转发收到本报告而直接视其为本公司客户。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研究所及其研究人员认为的已经公开的资料或者研究人员的实地调研资料,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以及推测仅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且这种判断受到研究方法、研究依据等多方面的制约。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始终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需自行关注相应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仅提供给签约客户参考使用,任何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绝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视为做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均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的特殊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能作为客户进行客户买卖、认购证券或者其他金融工具的保证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其他关联方均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损失负有任何责任。投资者因使用本公司研究报告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均是独立行为,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及其他关联方无关。 本公司建立起信息隔离墙制度、跨墙制度来规范管理跨部门、跨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务请投资者注意,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本公司的董事、高级职员或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所有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公开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如需引用、刊发或转载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华西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华西证券微服务, 信息订阅/业务咨询/最新活动/在线客服 一手掌握~ ↓↓↓ 华西证券微服务 华西证券官方客户服务公众号,受理您的业务咨询,信息查询,营业部网点查询、软件下载,产品介绍,为您提供7×24小时贴身服务。 53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策略分析师 李立峰 SAC NO:S1120520090003 投资要点 一、海外市场:英美央行鹰派转向,仍需关注变异毒株带来的不确定性。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宣布加速缩减购债,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显示市场加息预期提前,声明中删除了对通胀的“暂时性”表述,经济预测中也大幅上调了通胀预期。英国央行利率决议认为货币政策应当适当收紧,宣布上调基准利率15bp至0.25%。高通胀风险是美联储和英国央行转向鹰派的原因。往后看,为避免通胀风险加剧,美联储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开启加息的进程,但在变异毒株Omicron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下,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影响加息的节奏。 二、房地产销售边际改善,就业压力显现下政策延续宽松。1)自9月份以来地产政策微调后,11月房地产销售数据有了边际改善。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14%,较10月份增速收窄7.7个百分点。相比之前过严的地产政策,在因城施策的调控目标下,部分城市地产政策将继续调整;2)内需偏弱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就业数据影响开始显现。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稳就业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了“稳”是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政策的关键词。国内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宽松,各方面的稳增长政策也将持续发力。 三、监管规范沪深港通机制,无碍真外资长期流入。证监会拟修改互联互通有关规定,旨在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从严监管“假外资”。“假外资”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 1%左右,交易规模不大,而“真外资”仍将长期流入A股。2021年至今,陆股通资金净流入A股规模达4187亿元,年度净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其他成熟市场对比,A股外资持股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优质资产将继续受海外资金增持。 四、投资策略:整固后将逐步走稳,精耕细作。英美央行的鹰派转向叠加变异毒株的扩散,A股受海外市场影响出现一定波动。但中国防疫经验更及时有效,因此国内经济受疫情的影响是小于国外的,同时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各方面稳增长政策也将持续发力。A股短期扰动带来良机,整固后将逐步走稳。后续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发力有望提升经济预期,同时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维持我们一直以来的看好A股观点,A股结构性行情延续,板块/个股上不追高不杀跌。具体到行业配置上,仍坚守三条投资主线: 1)成长板块,如新能源(车)(智能电网、储能、风能、光伏等)、电子产业链; 2)“春节效应”,有一定涨价预期的白酒板块; 3)受益于“因城施策”地产政策边际变化的“房地产”板块,个股上聚焦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央企。 主题投资关注:“双碳、军工、消费升级”等。 ■风险提示:国内外疫情反复;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中美博弈加剧等。 目 / 录 正文 01海外市场:英美央行鹰派转向,仍需关注变异毒株带来的不确定性 本周全球股指普跌,欧美股指普遍调整。具体看,本周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下跌2.95%、1.94%、1.68%;欧洲股指方面,法国CAC40、德国DAX、英国富时100指数分别下跌0.93%、0.59%、0.30%;深证成指、上证指数分别下跌1.61%、0.93%。商品方面,原油价格走势偏弱,本周ICE布油下跌3.03%,NYMEX轻质原油下跌1.93%。外汇方面,美元指数本周升0.65%,美元兑人民币小幅走贬。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宣布加速缩减购债,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显示市场加息预期提前。1)美联储12月货币政策委员会决议,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并如市场预期的,将缩减购债的速度翻倍,从每月150亿美元增加至每月300亿美元。美联储声明称,每个月都可能适当降低净资产购买速度,但如果经济前景发生变化,削减速度也会调整。2)通胀偏高迫使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美联储声明中删除了对通胀的“暂时性”表述,改为“与疫情和经济重新开放相关的供需失衡继续导致通货膨胀水平升高”。12月经济预测中也大幅上调了通胀预期,从9月份的2.3%上调至2.7%。利率决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进一步表示,供需不平衡所引起的通胀比预期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3)点阵图显示明年或加息三次。所有委员均预计2022年将开始加息,12名委员认为明年将加息三次。 英国央行也释放出鹰派信号。12月16日,英国央行利率决议认为货币政策应当适当收紧,宣布上调基准利率15bp至0.25%,维持购债规模不变。 高通胀风险是美联储和英国央行转向鹰派原因。在美联储经济预测中,2021至2023年的通胀预期均有调高,而英国央行预测,英国通胀率有可能在明年4月达到6%的顶点。往后看,为避免通胀风险加剧,美联储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开启加息的进程,但在变异毒株Omicron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下,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影响加息的节奏。 02房地产销售边际改善,就业压力显现下政策延续宽松 供给端,随着能源保供的落实,工业生产景气度上升。11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5.4%,增速延续上月回升态势,分别继续加快0.3、0.2 个百分点。其中11 月制造业同比增长2.9%,较上月加快0.4 个百分点。11 月PMI 数据重回扩张区间也显示随着供给约束的缓解,生产端出现了大幅回升;采矿业同比增长6.2%,两年复合增速回落0.7 个百分点;电热燃水业同比增长11.1%,两年复合增速上升0.7 个百分点。 1-11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较2019 年同期增长7.9%,两年复合增长率为3.9%,复合增速较1-10 月小幅上升0.1 个百分点。其中,1-11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比2019 年同期增长13.2%,两年复合增长率6.4%,复合增速较上月继续下降0.4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自9 月份以来地产政策微调后,11 月房地产销售数据有了边际改善。11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14%,较10 月份增速(-21.7%)收窄7.7 个百分点;土地市场边际改善,1-11 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1.2%,成交价款同比增长4.5%。 受本土疫情影响,餐饮业拖累消费回落。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较上月下降1.0 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长率回落0.2 个百分点至4.5%。11 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4.8%,两年复合增速连续三个月上升;但餐饮收入同比大幅下滑, 当月下降2.7%,两年复合增速转负。 在本土疫情反复影响下,服务业PMI 已连续两个月回落,而居民消费和就业与服务业联系最为紧密。11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环比上升0.1 个百分点。 内需偏弱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就业数据影响开始显现。稳就业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保持宏观经济大盘。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显指出了“稳”是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政策的关键词,在全球疫情肆虐和国内经济面临多重压力的背景下,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熨平二十大之前的经济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产业政策方面,相比之前过严的地产政策,当前房地产政策仍处于微调中,在因城施策的调控目标下,部分城市地产政策会出现调整;科技、新能源产业链、新基建(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仍将是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 货币政策易松难紧。从近期货币政策操作看,央行呵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宽松”信号和“稳增长”信号已经很明显。例如12 月6 日央行决定全面降准;12 月7 日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未来在融资方面,央行仍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03监管规范沪深港通机制,无碍真外资长期流入 12 月17 日,证监会就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将《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修订为,“投资者依法享有通过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买入的股票的权益。沪深股通投资者不包括内地投资者。” 政策实施之日起 1 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存量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深股通买卖 A 股。过渡期结束后,存量投资者不得再通过沪深股通主动买入 A 股, 所持 A 股可继续卖出;无持股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权限由香港经纪商及时注销。 证监会此次修订《规定》旨在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对所谓“假外资” 从严监管。 1)根据证监会披露数据,“假外资”交易规模不大。部分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及北向交易权限,通过沪深股通交易 A 股,目前此类交易金额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 1%左右,交易规模不大; 2)但“假外资”与沪深股通引入外资的初衷不符。这些投资者中 98%以上已开立内地证券账户可直接参与 A 股交易, 两种途径交易有发生跨境违规活动的风险,也给市场造成了北向交易中有不少所谓“假外资”的印象,不利于沪深港通的平稳运行和长远发展; 3)“真外资”仍将长期流入A 股。2021 年至今(截至2021/12/17),陆股通资金净流入A 股规模达4187.21 亿元,年度净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12 月10 日当周净流入规模488.34 亿元, 周度净流入规模创新高。与其他成熟市场对比,A股的外资持股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优质资产将继续受海外资金的增持。 04投资策略:整固后将逐步走稳,精耕细作 英美央行的鹰派转向叠加变异毒株的扩散,A股受海外市场影响出现一定波动。但中国防疫经验更及时有效,因此国内经济受疫情的影响是小于国外的,同时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各方面稳增长政策也将持续发力。A股短期扰动带来良机,整固后将逐步走稳。后续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发力有望提升经济预期,同时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维持我们一直以来的看好A股观点,A股结构性行情延续,板块/个股上不追高不杀跌。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仍坚守三条投资主线:1)成长板块,如新能源(车)(智能电网、储能、风能、光伏等)、电子产业链;2)“春节效应”,有一定涨价预期的白酒板块;3)受益于“因城施策”地产政策边际变化的“房地产”板块,个股上聚焦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央企。主题投资关注:“双碳、军工、消费升级”等。 05风险提示 国内外疫情反复;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中美博弈加剧等。 ■ 华西证券免责声明: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签约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或者经由其他渠道转发收到本报告而直接视其为本公司客户。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研究所及其研究人员认为的已经公开的资料或者研究人员的实地调研资料,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以及推测仅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且这种判断受到研究方法、研究依据等多方面的制约。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始终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需自行关注相应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仅提供给签约客户参考使用,任何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绝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视为做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均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的特殊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能作为客户进行客户买卖、认购证券或者其他金融工具的保证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其他关联方均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损失负有任何责任。投资者因使用本公司研究报告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均是独立行为,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及其他关联方无关。 本公司建立起信息隔离墙制度、跨墙制度来规范管理跨部门、跨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务请投资者注意,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本公司的董事、高级职员或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所有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公开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如需引用、刊发或转载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华西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华西证券微服务, 信息订阅/业务咨询/最新活动/在线客服 一手掌握~ ↓↓↓ 华西证券微服务 华西证券官方客户服务公众号,受理您的业务咨询,信息查询,营业部网点查询、软件下载,产品介绍,为您提供7×24小时贴身服务。 53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