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产研|新材料速览】MLCC上游离型膜的国产化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产研|新材料速览】MLCC上游离型膜的国产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离型膜由于具有轻微粘性又易于剥离,广泛用于电子、光学、工业制品的元器件中间体加工,起到隔离保护、中间体转移承载、流延固定成型等功能,是MLCC、偏光片压敏胶、OCA等行业的重要辅助材料。高端精密离型膜国产化受益下游MLCC与面板等行业的国产化。 MLCC离型膜是MLCC生产的核心耗材。2021年MLCC消耗离型膜面积预计为104亿平米,2025年将达到120亿平方米,按MLCC离型膜2元/平米单价测算,2021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约为208亿元,2025年将达到240亿元。 MLCC的国产化加速与成本约束,带来上游离型膜的产业机会。全球MLCC市场为日韩台厂家垄断,CR5高达92%。根据国巨数据,2019年日本村田、三星电机、日本太阳诱电、中国台湾华新科技、中国台湾国巨科技市占率分别为31%、19%、13%、13%、13%。国外龙头村田、三星、太阳诱电、华新科等年计划扩产都在10%左右。而国内龙头风华高科与三环集团计划在2024年实现产能翻倍;宇阳科技计划在2025达到500亿个/月,微容科技预计在2022年达到250亿/月。 2021年偏光片离型膜市场规模为31-41亿元。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面板用偏光片需求为5.1亿平米。假设平均偏光片离型膜价格在6-8元每平米之间。偏光片生产需要透过离型膜观察偏光片品质,因此对于离型膜原膜有配向角要求,且对洁净度、平整度、均匀性等要求较高。 全球离型膜市场目前仍由日韩企业占据。MLCC离型膜的主要供应商有:日本杜邦帝人、三井化学、东洋纺、琳得科,韩国SKC,中国台湾南亚塑胶等。偏光片离型膜主要供应商包括三菱化学、东丽、琳得科、藤森。国内主要MLCC与偏光片离型膜生产企业包括,安吉洁美科技、宿迁双星新材、江阴慧智科技(通利科技)、吴江康辉新材(恒力石化)、昆山日久新材料(日久光电)、苏州星辰科技等等。 目录 1. 离型膜是元器件加工过程的重要辅材 2. MLCC与偏光片为离型膜主要下游 2.1. MLCC的国产化加速,带来上游离型膜的产业机会 2.2. 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2.3. 偏光片离型膜市场规模约40亿元 3. 国内离型膜的竞争格局分散 3.1. 洁美科技:电子元件载带龙头进入MLCC离型膜 3.2. 双星彩塑:综合的PET基材与功能膜龙头 3.3. 斯迪克:OCA龙头进入OCA与偏光片压敏胶离型膜 本期作者:肖洁、鲍雁辛 以下正文 1.离型膜是元器件加工过程的重要辅材 1. 离型膜是元器件加工过程的重要辅材 离型膜(Release Film)是表面具有分离特性的薄膜,基材通常为PET、PBT、PP、PENT等,其中PET为最主要的基材。在PET基材表面涂上离型剂涂层后,在一定条件下(如特定温度),离型膜将对特定材料产生轻微粘性。由于具有轻微粘性又易于剥离,离型膜广泛用于电子、光学、工业制品的元器件中间体加工,起到隔离保护、中间体转移承载体、流延固定成型等功能。 离型膜的常见涂层有硅离型剂、氟素离型剂、无硅离型剂等。除涂布特殊涂层外,根据应用场景不同,离型膜还可以进行各类表面处理,如防静电处理、染色、防雾等等。根据离型力(即粘性)强度不同,离型膜可分为超轻、轻、重、超重离型力离型膜。除了轻微粘性易于剥离的特点外,离型膜还具有抗拉伸强度大、耐热低热收缩、耐腐蚀、防水阻湿、高透光性(>90%)等特点,并且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整离型力大小、涂层厚度和硅含量。 图 1:有机硅离型膜结构 数据来源:万润科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离型膜制造工艺主要有:涂布、烘干固化、分切。根据洁美科技招股书,涂布工艺是将硅油树脂、固化剂等材料与溶剂按一定比例混称重、混合、搅拌成均匀溶液后,通过涂布机均匀涂布在PET基材表面。烘干固化:通过烘道(采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导热油锅炉,并通过导热油管加热),使溶剂挥发及硅油固化。分切:采用分切设备,将宽幅母卷分切成客户所需要的宽度。 图 2:PET离型膜工艺流程 数据来源:洁美科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离型膜上游为离型膜基材、离型剂、溶剂、固化剂、催化剂等原材料。离型膜企业包含纯涂布加工企业——从上游购买离型膜基膜并进行涂层加工,如洁美科技、慧智科技、万润科技、鼎力薄膜等;也包含具备上游PET基膜或PET颗粒制备能力的企业,如中国台湾南亚塑胶、双星新材、康辉新材(恒力石化)等。离型膜下游有: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偏光片、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触摸屏OCA、LED层压隔离膜及保护膜、模切行业冲型耗材、叠层内置天线等。 图 3:离型膜产业链 数据来源:洁美科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目前全球高端PET基膜市场几乎被日韩垄断,我国高端PET基膜依赖进口。全球高端离型膜基膜供应商有:杜邦帝人、日本东丽、东洋纺、三菱化学、韩国SKC。离型膜国际巨头不仅供应离型膜基膜,同时也生产涂布后的各种功能膜(包括离型膜),在包含离型膜的大的功能膜领域形成了一体化生产能力。 尽管目前国内PET基膜产品仍局限中低端,但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国内企业生产的基膜在透光率和雾度等核心指标上与主流外资还存在差距。根据嘉肯咨询,2010-2020年,国内PET基膜产能从4.1万吨增长到47.9万吨,年均增速达30.0%。随着国内企业不断投入研发,光学级基膜进口替代进程趋势不会改变。 表 1:国内国外光学级PET基膜指标对比 数据来源:长阳科技、嘉肯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 4:中国PET基膜行业企业成长数量(家) 图 5:国内主要光学级基膜企业及产能 数据来源:嘉肯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洁美科技:2020年11月,已具备中低端离型膜涂布能力的洁美科技发行可转债,募投“年产36,000吨光学级BOPET基膜(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年产6,000吨CPP保护膜生产项目”。其中光学级BOPET基膜主要用于生产MLCC、偏光片离型膜,产能将主要用于公司自用。2021年7月,公司公告离型膜基膜项目即将投产,一期产能将达到1.8万吨/年。 长阳科技:反射膜领域龙头长阳科技2018年8月也完成了光学基膜产线小批量出货,设备引进自日本,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 目前国内高端离型剂生产领域几乎空白。以氟素离型剂为例,根据《氟素离型剂的发展与应用》(许显成,2021),目前中国没有一家从事氟素离型剂研发和生产的科技公司,全球氟素离型剂市场被美国道康宁和日本信越完全垄断。 洁美科技2021年正在建设的3条高端离型膜产线全部为韩国或日本设备,而2015年开始建设的5条国产离型膜产线只能生产低端产品。长阳科技2018年投产的光学基膜产线设备全部由日本引进。 2. MLCC与偏光片为离型膜主要下游 MLCC离型膜是MLCC生产的核心耗材。MLCC因其用途广泛被喻为“工业大米”,主要终端应用手机、影音设备、笔电、汽车电子占据82%的用量。 图 6:离型膜下游占比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5G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扩大MLCC及相关原材料的市场空间。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每台电视需要500个MLCC,每台笔记本电脑需要1000个MLCC。根据村田数据,每台高端4G手机需要900-1100个MLCC,而高端5G将达到990-1320个;燃油汽车的动力系统MLCC用量约为300-500个,而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MLCC用量是燃油车的4-5倍,每台纯电新能源汽车MLCC总用量高达5300-11500个。 表 2:5G与新能源打开MLCC新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村田、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1. MLCC的国产化加速,带来上游离型膜的产业机会 全球MLCC市场为日韩台厂家垄断,CR5高达92%。根据国巨数据,2019年日本村田、三星电机、日本太阳诱电、中国台湾华新科技、中国台湾国巨科技市占率分别为31%、19%、13%、13%、13%。 图 7:MLCC行业CR5高达92% 数据来源:国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 3:2020年主要MLCC企业产能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关键技术上国内企业与国外龙头仍有差距。MLCC制程最关键技术的是陶瓷粉料制备技术(材料技术)、多层介质薄膜叠层印刷技术、和共烧技术(陶瓷粉料和金属电极共烧)技术。以叠层印刷技术为例,根据火炬电子招股书,目前国内厂商可提供层叠数为300层的MLCC,而日本企业已实现1000层的MLCC。 当前主流MLCC通用封装有0402(厚度0.5mm)、0603(厚度0.8mm)、0805(厚度0.8-1.25mm)、1206(厚度0.8-1.6mm)等,随着MLCC微型化趋势,MLCC通用封装已发展出0201(厚度0.3mm)、0105(厚度0.2mm)以及更小的超微型尺寸,微型与超微型MLCC主要用在手机等领域。 MLCC的国产化加速与成本约束,带来上游离型膜的产业机会。国外龙头村田、三星、太阳诱电、华新科等年计划扩产都在10%左右。而国内龙头风华高科与三环集团计划在2024年实现产能翻倍,分别达到450亿个每月与250亿每月;国内高端微型MLCC厂家:宇阳科技计划在2025达到500亿个每月,微容科技预计在2022年达到250亿个每月。 表 4:各家MLCC扩产计划(亿个/月)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2. 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数据,2021年随着全球复工复产预计MLCC市场将恢复至146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67亿美元。2015-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6.8%。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5年全球MLCC销量约为3.1万亿个,预计2021年全球MLCC销量将达5.2亿个,2015-2022年均复合增速8%。根据日本富士总研估计,2021年全球MLCC消耗量将达5.25万亿个,预计2025年将突破6万亿个。 表 5:MLCC未来市场空间超千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根据行业经验数据,一个典型MLCC一般由400层陶瓷介质堆叠而成,平均单层MLCC面积为5平方毫米,生产单层MLCC所消耗的离型膜面积与MLCC面积接近。测算可得,2021年MLCC消耗离型膜面积预计为104亿平米,2025年将达到120亿平方米。按MLCC离型膜2元/平米单价粗算,2021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约为208亿元,2025年将达到240亿元。 表 6:2021年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约200亿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3. 偏光片离型膜市场规模约40亿元 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面板用偏光片需求为5.1亿平米。假设平均偏光片离型膜价格在6-8元每平米之间,2021年偏光片离型膜市场规模为31-41亿元。偏光片生产需要透过离型膜观察偏光片品质,因此对于离型膜原膜有配向角要求,且对洁净度、平整度、均匀性等要求较高。 表 7:偏光片离型膜市场在30-40亿之间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 国内离型膜的竞争格局分散 全球离型膜市场目前仍由日韩企业占据。MLCC离型膜的主要供应商有:日本杜邦帝人、三井化学、东洋纺、琳得科,韩国SKC,中国台湾南亚塑胶等。偏光片离型膜主要供应商包括三菱化学、东丽、琳得科、藤森。 表 8:国内主要MLCC与偏光片离型膜厂家梳理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 9:偏光片离型膜中国专利统计 数据来源:CNKI、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 10:MLCC离型膜中国专利统计 数据来源:CNKI、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1. 洁美科技:电子元件载带龙头进入MLCC离型膜 公司是世界主要电子元件企业的薄型载带供应商,供应韩国三星、日本村田、京瓷,国内风华高科等龙头企业,公司进入MLCC离型膜与转移胶带领域具有渠道与客户优势。 2015年,子公司洁美光电开始建设2亿平米离型膜,光学膜生产线,总投资额3.66亿元;其中一期项目5条线年产1.2亿平米,2017年7月第一条产线开始投产,主营轻型与重型PET转移胶带,MLCC离型膜,2018-2020年公司离型膜收入分别为0.22亿元,0.45亿元,0.88亿元。 一期项目为国内设备,生产中低端离型膜,二期项目为2条韩国设备产线与1条日本设备产线,生产高端离型膜。上述8条线产能合计月产能达2400-2600万平米,年产能2.88-3.12亿平米。 由离型膜进入离型膜基材。2020年11月,洁美科技发行可转债,募投“年产36,000吨光学级BOPET基膜、年产6,000吨CPP保护膜生产项目”。光学级BOPET(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膜主要用于生产MLCC离型膜、偏光片离型膜等,BOPET基膜产能将主要用于公司自用;CPP保护膜主要应用于锂电池用铝塑膜、中小尺寸增亮膜和ITO导电膜制程。2021年7月,公司公告离型膜基膜生产线项目即将投产,一期产能将达到1.8万吨/年。 3.2. 双星彩塑:综合的PET基材与功能膜龙头 双星彩塑是国内重要的聚酯功能膜企业,形成了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可变信息材料、热缩材料和节能窗膜五大板块。公司光学材料部门整合上下游,形成了光学基材与光学功能膜的生产能力,光学基材有光学膜基膜、MLCC离型基膜、OCA离型膜基膜、AB胶离型膜基膜;光学膜片有复合膜、增亮膜、扩散膜、防眩膜、保护膜、离型膜等。 公司现有3.29万吨光学级PET基膜生产能力。2014年1月公司定增募投1亿平米光学膜,并成立光学膜研究所,总投资额15.95亿元,2016年10月投产。2017年公司再次定增募投2亿平米光学膜,投资额38亿元,项目建设期3年,预计2021年达产。公司3亿平米涂布产能中,主要是反射膜、增亮膜、扩散膜、ITO膜等LCD、OLED用光学膜,只有部分是离型膜。 公司与三星、LG等国际显示面板龙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的光学膜片板块成为三星VD(Visual Display)光学膜片全球唯一一家战略合作供应商。 表 11:不同功能膜项目的单位产能投资额与计划单价对比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3. 斯迪克: OCA龙头进入OCA与偏光片压敏胶离型膜 斯迪克是国内功能性涂层材料的龙头企业,主营电子级胶粘材料、功能性薄膜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及薄膜包装材料,用于手机、平板等产品各功能模块或部件间的粘接、保护、屏蔽、散热、防尘、绝缘、导电、标识等功能。消费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大屏化趋势长期利好功能性涂层材料企业。 公司电子级胶粘材料的拳头产品是OCA光学胶与偏光片压敏胶,公司是少数实现OCA光学胶取得终端厂商认证的国内厂家。2019年公司IPO募投项目OCA光学胶膜生产扩建项目,总投资3.11亿元,建设3条OCA光学胶膜产线,建设期2年,设计产能2600万平米。公司OCA产品已获得苹果、三星、华为、松下、中兴、OPPO、戴尔等国内外知名终端品牌的认证,并与富士康、领益智造等行业知名组装厂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离型膜是压敏胶、OCA等电子胶粘材料的原材料,公司通过上游一体化进入高端离型膜领域,生产OCA用与偏光片压敏胶型离型膜。2021年2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准备建设精密离型膜项目,总投资4.97亿元,设计产能1.54亿平米,预计年产值6.93亿元,建设时间2年。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上海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669号博华广场20层 邮编:200041 电话: (021) 38676666 E-mail: gtjaresearch@gtjas.com 深圳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6009号新世界中心34层 邮编:518026 电话: (0755) 23976888 北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甲9号金融街中心南楼18层 邮编:100032 电话: (010) 83939888 声 明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本公司利用信息隔离墙控制内部一个或多个领域、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因此,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或进而交易本报告中提及的证券。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摘要 离型膜由于具有轻微粘性又易于剥离,广泛用于电子、光学、工业制品的元器件中间体加工,起到隔离保护、中间体转移承载、流延固定成型等功能,是MLCC、偏光片压敏胶、OCA等行业的重要辅助材料。高端精密离型膜国产化受益下游MLCC与面板等行业的国产化。 MLCC离型膜是MLCC生产的核心耗材。2021年MLCC消耗离型膜面积预计为104亿平米,2025年将达到120亿平方米,按MLCC离型膜2元/平米单价测算,2021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约为208亿元,2025年将达到240亿元。 MLCC的国产化加速与成本约束,带来上游离型膜的产业机会。全球MLCC市场为日韩台厂家垄断,CR5高达92%。根据国巨数据,2019年日本村田、三星电机、日本太阳诱电、中国台湾华新科技、中国台湾国巨科技市占率分别为31%、19%、13%、13%、13%。国外龙头村田、三星、太阳诱电、华新科等年计划扩产都在10%左右。而国内龙头风华高科与三环集团计划在2024年实现产能翻倍;宇阳科技计划在2025达到500亿个/月,微容科技预计在2022年达到250亿/月。 2021年偏光片离型膜市场规模为31-41亿元。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面板用偏光片需求为5.1亿平米。假设平均偏光片离型膜价格在6-8元每平米之间。偏光片生产需要透过离型膜观察偏光片品质,因此对于离型膜原膜有配向角要求,且对洁净度、平整度、均匀性等要求较高。 全球离型膜市场目前仍由日韩企业占据。MLCC离型膜的主要供应商有:日本杜邦帝人、三井化学、东洋纺、琳得科,韩国SKC,中国台湾南亚塑胶等。偏光片离型膜主要供应商包括三菱化学、东丽、琳得科、藤森。国内主要MLCC与偏光片离型膜生产企业包括,安吉洁美科技、宿迁双星新材、江阴慧智科技(通利科技)、吴江康辉新材(恒力石化)、昆山日久新材料(日久光电)、苏州星辰科技等等。 目录 1. 离型膜是元器件加工过程的重要辅材 2. MLCC与偏光片为离型膜主要下游 2.1. MLCC的国产化加速,带来上游离型膜的产业机会 2.2. 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2.3. 偏光片离型膜市场规模约40亿元 3. 国内离型膜的竞争格局分散 3.1. 洁美科技:电子元件载带龙头进入MLCC离型膜 3.2. 双星彩塑:综合的PET基材与功能膜龙头 3.3. 斯迪克:OCA龙头进入OCA与偏光片压敏胶离型膜 本期作者:肖洁、鲍雁辛 以下正文 1.离型膜是元器件加工过程的重要辅材 1. 离型膜是元器件加工过程的重要辅材 离型膜(Release Film)是表面具有分离特性的薄膜,基材通常为PET、PBT、PP、PENT等,其中PET为最主要的基材。在PET基材表面涂上离型剂涂层后,在一定条件下(如特定温度),离型膜将对特定材料产生轻微粘性。由于具有轻微粘性又易于剥离,离型膜广泛用于电子、光学、工业制品的元器件中间体加工,起到隔离保护、中间体转移承载体、流延固定成型等功能。 离型膜的常见涂层有硅离型剂、氟素离型剂、无硅离型剂等。除涂布特殊涂层外,根据应用场景不同,离型膜还可以进行各类表面处理,如防静电处理、染色、防雾等等。根据离型力(即粘性)强度不同,离型膜可分为超轻、轻、重、超重离型力离型膜。除了轻微粘性易于剥离的特点外,离型膜还具有抗拉伸强度大、耐热低热收缩、耐腐蚀、防水阻湿、高透光性(>90%)等特点,并且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整离型力大小、涂层厚度和硅含量。 图 1:有机硅离型膜结构 数据来源:万润科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离型膜制造工艺主要有:涂布、烘干固化、分切。根据洁美科技招股书,涂布工艺是将硅油树脂、固化剂等材料与溶剂按一定比例混称重、混合、搅拌成均匀溶液后,通过涂布机均匀涂布在PET基材表面。烘干固化:通过烘道(采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导热油锅炉,并通过导热油管加热),使溶剂挥发及硅油固化。分切:采用分切设备,将宽幅母卷分切成客户所需要的宽度。 图 2:PET离型膜工艺流程 数据来源:洁美科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离型膜上游为离型膜基材、离型剂、溶剂、固化剂、催化剂等原材料。离型膜企业包含纯涂布加工企业——从上游购买离型膜基膜并进行涂层加工,如洁美科技、慧智科技、万润科技、鼎力薄膜等;也包含具备上游PET基膜或PET颗粒制备能力的企业,如中国台湾南亚塑胶、双星新材、康辉新材(恒力石化)等。离型膜下游有: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偏光片、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触摸屏OCA、LED层压隔离膜及保护膜、模切行业冲型耗材、叠层内置天线等。 图 3:离型膜产业链 数据来源:洁美科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目前全球高端PET基膜市场几乎被日韩垄断,我国高端PET基膜依赖进口。全球高端离型膜基膜供应商有:杜邦帝人、日本东丽、东洋纺、三菱化学、韩国SKC。离型膜国际巨头不仅供应离型膜基膜,同时也生产涂布后的各种功能膜(包括离型膜),在包含离型膜的大的功能膜领域形成了一体化生产能力。 尽管目前国内PET基膜产品仍局限中低端,但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国内企业生产的基膜在透光率和雾度等核心指标上与主流外资还存在差距。根据嘉肯咨询,2010-2020年,国内PET基膜产能从4.1万吨增长到47.9万吨,年均增速达30.0%。随着国内企业不断投入研发,光学级基膜进口替代进程趋势不会改变。 表 1:国内国外光学级PET基膜指标对比 数据来源:长阳科技、嘉肯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 4:中国PET基膜行业企业成长数量(家) 图 5:国内主要光学级基膜企业及产能 数据来源:嘉肯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洁美科技:2020年11月,已具备中低端离型膜涂布能力的洁美科技发行可转债,募投“年产36,000吨光学级BOPET基膜(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年产6,000吨CPP保护膜生产项目”。其中光学级BOPET基膜主要用于生产MLCC、偏光片离型膜,产能将主要用于公司自用。2021年7月,公司公告离型膜基膜项目即将投产,一期产能将达到1.8万吨/年。 长阳科技:反射膜领域龙头长阳科技2018年8月也完成了光学基膜产线小批量出货,设备引进自日本,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 目前国内高端离型剂生产领域几乎空白。以氟素离型剂为例,根据《氟素离型剂的发展与应用》(许显成,2021),目前中国没有一家从事氟素离型剂研发和生产的科技公司,全球氟素离型剂市场被美国道康宁和日本信越完全垄断。 洁美科技2021年正在建设的3条高端离型膜产线全部为韩国或日本设备,而2015年开始建设的5条国产离型膜产线只能生产低端产品。长阳科技2018年投产的光学基膜产线设备全部由日本引进。 2. MLCC与偏光片为离型膜主要下游 MLCC离型膜是MLCC生产的核心耗材。MLCC因其用途广泛被喻为“工业大米”,主要终端应用手机、影音设备、笔电、汽车电子占据82%的用量。 图 6:离型膜下游占比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5G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扩大MLCC及相关原材料的市场空间。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每台电视需要500个MLCC,每台笔记本电脑需要1000个MLCC。根据村田数据,每台高端4G手机需要900-1100个MLCC,而高端5G将达到990-1320个;燃油汽车的动力系统MLCC用量约为300-500个,而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MLCC用量是燃油车的4-5倍,每台纯电新能源汽车MLCC总用量高达5300-11500个。 表 2:5G与新能源打开MLCC新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村田、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1. MLCC的国产化加速,带来上游离型膜的产业机会 全球MLCC市场为日韩台厂家垄断,CR5高达92%。根据国巨数据,2019年日本村田、三星电机、日本太阳诱电、中国台湾华新科技、中国台湾国巨科技市占率分别为31%、19%、13%、13%、13%。 图 7:MLCC行业CR5高达92% 数据来源:国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 3:2020年主要MLCC企业产能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关键技术上国内企业与国外龙头仍有差距。MLCC制程最关键技术的是陶瓷粉料制备技术(材料技术)、多层介质薄膜叠层印刷技术、和共烧技术(陶瓷粉料和金属电极共烧)技术。以叠层印刷技术为例,根据火炬电子招股书,目前国内厂商可提供层叠数为300层的MLCC,而日本企业已实现1000层的MLCC。 当前主流MLCC通用封装有0402(厚度0.5mm)、0603(厚度0.8mm)、0805(厚度0.8-1.25mm)、1206(厚度0.8-1.6mm)等,随着MLCC微型化趋势,MLCC通用封装已发展出0201(厚度0.3mm)、0105(厚度0.2mm)以及更小的超微型尺寸,微型与超微型MLCC主要用在手机等领域。 MLCC的国产化加速与成本约束,带来上游离型膜的产业机会。国外龙头村田、三星、太阳诱电、华新科等年计划扩产都在10%左右。而国内龙头风华高科与三环集团计划在2024年实现产能翻倍,分别达到450亿个每月与250亿每月;国内高端微型MLCC厂家:宇阳科技计划在2025达到500亿个每月,微容科技预计在2022年达到250亿个每月。 表 4:各家MLCC扩产计划(亿个/月)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2. 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数据,2021年随着全球复工复产预计MLCC市场将恢复至146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67亿美元。2015-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6.8%。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5年全球MLCC销量约为3.1万亿个,预计2021年全球MLCC销量将达5.2亿个,2015-2022年均复合增速8%。根据日本富士总研估计,2021年全球MLCC消耗量将达5.25万亿个,预计2025年将突破6万亿个。 表 5:MLCC未来市场空间超千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根据行业经验数据,一个典型MLCC一般由400层陶瓷介质堆叠而成,平均单层MLCC面积为5平方毫米,生产单层MLCC所消耗的离型膜面积与MLCC面积接近。测算可得,2021年MLCC消耗离型膜面积预计为104亿平米,2025年将达到120亿平方米。按MLCC离型膜2元/平米单价粗算,2021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约为208亿元,2025年将达到240亿元。 表 6:2021年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约200亿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3. 偏光片离型膜市场规模约40亿元 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面板用偏光片需求为5.1亿平米。假设平均偏光片离型膜价格在6-8元每平米之间,2021年偏光片离型膜市场规模为31-41亿元。偏光片生产需要透过离型膜观察偏光片品质,因此对于离型膜原膜有配向角要求,且对洁净度、平整度、均匀性等要求较高。 表 7:偏光片离型膜市场在30-40亿之间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 国内离型膜的竞争格局分散 全球离型膜市场目前仍由日韩企业占据。MLCC离型膜的主要供应商有:日本杜邦帝人、三井化学、东洋纺、琳得科,韩国SKC,中国台湾南亚塑胶等。偏光片离型膜主要供应商包括三菱化学、东丽、琳得科、藤森。 表 8:国内主要MLCC与偏光片离型膜厂家梳理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 9:偏光片离型膜中国专利统计 数据来源:CNKI、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 10:MLCC离型膜中国专利统计 数据来源:CNKI、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1. 洁美科技:电子元件载带龙头进入MLCC离型膜 公司是世界主要电子元件企业的薄型载带供应商,供应韩国三星、日本村田、京瓷,国内风华高科等龙头企业,公司进入MLCC离型膜与转移胶带领域具有渠道与客户优势。 2015年,子公司洁美光电开始建设2亿平米离型膜,光学膜生产线,总投资额3.66亿元;其中一期项目5条线年产1.2亿平米,2017年7月第一条产线开始投产,主营轻型与重型PET转移胶带,MLCC离型膜,2018-2020年公司离型膜收入分别为0.22亿元,0.45亿元,0.88亿元。 一期项目为国内设备,生产中低端离型膜,二期项目为2条韩国设备产线与1条日本设备产线,生产高端离型膜。上述8条线产能合计月产能达2400-2600万平米,年产能2.88-3.12亿平米。 由离型膜进入离型膜基材。2020年11月,洁美科技发行可转债,募投“年产36,000吨光学级BOPET基膜、年产6,000吨CPP保护膜生产项目”。光学级BOPET(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膜主要用于生产MLCC离型膜、偏光片离型膜等,BOPET基膜产能将主要用于公司自用;CPP保护膜主要应用于锂电池用铝塑膜、中小尺寸增亮膜和ITO导电膜制程。2021年7月,公司公告离型膜基膜生产线项目即将投产,一期产能将达到1.8万吨/年。 3.2. 双星彩塑:综合的PET基材与功能膜龙头 双星彩塑是国内重要的聚酯功能膜企业,形成了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可变信息材料、热缩材料和节能窗膜五大板块。公司光学材料部门整合上下游,形成了光学基材与光学功能膜的生产能力,光学基材有光学膜基膜、MLCC离型基膜、OCA离型膜基膜、AB胶离型膜基膜;光学膜片有复合膜、增亮膜、扩散膜、防眩膜、保护膜、离型膜等。 公司现有3.29万吨光学级PET基膜生产能力。2014年1月公司定增募投1亿平米光学膜,并成立光学膜研究所,总投资额15.95亿元,2016年10月投产。2017年公司再次定增募投2亿平米光学膜,投资额38亿元,项目建设期3年,预计2021年达产。公司3亿平米涂布产能中,主要是反射膜、增亮膜、扩散膜、ITO膜等LCD、OLED用光学膜,只有部分是离型膜。 公司与三星、LG等国际显示面板龙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的光学膜片板块成为三星VD(Visual Display)光学膜片全球唯一一家战略合作供应商。 表 11:不同功能膜项目的单位产能投资额与计划单价对比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3. 斯迪克: OCA龙头进入OCA与偏光片压敏胶离型膜 斯迪克是国内功能性涂层材料的龙头企业,主营电子级胶粘材料、功能性薄膜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及薄膜包装材料,用于手机、平板等产品各功能模块或部件间的粘接、保护、屏蔽、散热、防尘、绝缘、导电、标识等功能。消费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大屏化趋势长期利好功能性涂层材料企业。 公司电子级胶粘材料的拳头产品是OCA光学胶与偏光片压敏胶,公司是少数实现OCA光学胶取得终端厂商认证的国内厂家。2019年公司IPO募投项目OCA光学胶膜生产扩建项目,总投资3.11亿元,建设3条OCA光学胶膜产线,建设期2年,设计产能2600万平米。公司OCA产品已获得苹果、三星、华为、松下、中兴、OPPO、戴尔等国内外知名终端品牌的认证,并与富士康、领益智造等行业知名组装厂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离型膜是压敏胶、OCA等电子胶粘材料的原材料,公司通过上游一体化进入高端离型膜领域,生产OCA用与偏光片压敏胶型离型膜。2021年2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准备建设精密离型膜项目,总投资4.97亿元,设计产能1.54亿平米,预计年产值6.93亿元,建设时间2年。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上海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669号博华广场20层 邮编:200041 电话: (021) 38676666 E-mail: gtjaresearch@gtjas.com 深圳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6009号新世界中心34层 邮编:518026 电话: (0755) 23976888 北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甲9号金融街中心南楼18层 邮编:100032 电话: (010) 83939888 声 明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本公司利用信息隔离墙控制内部一个或多个领域、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因此,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或进而交易本报告中提及的证券。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