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纪要】中粮科技:安徽30万吨燃料乙醇搬迁项目即将投料投产(20211213)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调研纪要】中粮科技:安徽30万吨燃料乙醇搬迁项目即将投料投产(20211213)》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掘金调研室 关注获取更多调研信息 本文底部获取入群方式 中粮科技(董事会秘书潘喜春、战略与政策研究部副总经理岳洪浩) 1.公司产能布局情况? 公司产能布局分布全国,在黑龙江、吉林、天津、河北、湖北、安徽、上海、广西、四川等地及泰国都有工厂。对于燃料乙醇和淀粉糖业务,公司的区域布局非常合理,实现南北方和产销区布局,可以实现产销协同优化和原料多渠道供给;淀粉企业主要布局在东北玉米主产区。 2.公司高附加值产品情况? 目前主要是开发淀粉糖“小特新”产品,如各种风味、口感的特种糖浆、调味糖浆等,以及变性淀粉、特种专用淀粉、特种柠檬酸、酒精类高附加值产品等。今年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同比都有增加,“小特新”糖浆同比增长将近1倍。下一步,公司将推动赤藓糖醇、阿洛酮醣等代糖业务等。 3.公司可降解材料情况? 目前正在推动丙交酯项目建设,彻底打通公司生物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解决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卡脖子”环节,推动公司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协同优势和系统低成本,为今后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4.公司在建项目情况? 公司现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安徽30万吨燃料乙醇搬迁项目即将投料投产。1000吨/年PHA项目、3万吨/年丙交酯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5.玉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原料的成本占到了产品总成本的70%左右,玉米价格上涨对公司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公司一直保持较好盈利水平,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原料成本价格上涨会逐步传导至销售端价格上涨,基本可以抵消成本上涨,酒精产品的柔性化多品类生产可以根据市场产品行情变化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盈利能力;(2)大宗原料行情研判以及战略性储备、自身收储能力、资金成本、采购渠道多样化等综合因素影响,确保公司原料库存成本处于合理较优的位置;(3)原料多元化技术突破确保公司可有择优(价低)组合使用多种原料,如陈粮、木薯等,可降低原料成本。 6.公司为什么做丙交酯? 生物可降解材料PLA的关键中间品就是丙交酯,是国内PLA聚乳酸产业发展壮大必须要解决的,也是一项“卡脖子”环节。公司投资建设3万吨/年丙交酯项目,就是要解决“卡脖子”环节,实现公司生物可降解材料PLA加工原料丙交酯的自我供应和市场销售,全面打通公司生物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促进协同优势和系统低成本,并推动国内生物可降解产业的发展。 7.公司全国布局的优势在哪里? 公司全国性的布局,特别是产业链互相协同和支撑,对公司盈利的持续稳定起到很大作用。淀粉产品生产企业主要布局在北方产粮区域,原料成本、价格、供应链等等优势显著。燃料乙醇根据国家封闭或半封闭销售省份的分布,实现了从北向南的纵向多点布局,较好实现对口省份销售,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市场维护能力。果糖产品按照销售半径,从北向南,从东向中,实现了销售半径内客户的高度符合,也可实现全国统一进行市场开发和技术服务。同时做到了物流优化,服务及时,客户需求及时响应,竞争优势明显。柠檬酸国内、外的布局,满足国际市场各项规定,有力支撑高价销售。 8.公司原材料替代情况? 公司玉米加工总量约700万吨,这是折算的总量,其中燃料乙醇可以多种原料替代使用总量大概在400万吨左右,公司燃料乙醇产品加工原料多元化一直在推进,这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基于多原料加工技术的突破,从玉米、木薯,到现在陈水稻、陈小麦等等,燃料乙醇原料替代持续推进,根据各原料市场价格的变化,各种原料使用比例动态调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9.不同原料成本差异对比? 不同原料生产加工由于单耗以及副产品的冲销导致生产成本变化较大,这也是公司结合原料试产变化动态调整各原料使用比例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看,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来测算,使用不同的原料的成本优势从高到低大致顺序是陈粮、木薯、玉米。 10.聚乳酸、丙交酯产业链门槛在哪? 丙交酯是生物可降解材料PLA聚乳酸的关键环节,是“卡脖子”技术。工艺流程业内已经形成统一,但是产业化加工“壁垒”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高温、负压、腐蚀性等环境对设备选型、材质、加工制作要求高;(2)系统高粘度性、添加剂的应用和分离、收率的提升等严重影响生产成本控制;(3)生产控制人员加工水平、过程控制、管理体系制约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装备选型、工程设计、加工水平、过程控制、管理体系等组合提升了丙交酯产业化加工的“壁垒”。 11. 聚乳酸全球竞争格局? 按照保守估计和普遍共识:2025年,国内可降解材料在200万吨以上,按PLA聚乳酸占到40%左右的水平,PLA聚乳酸也要达到100万吨的水平。12.丙交酯投产时间?公司丙交酯项目建设周期是两年,公司正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投产。 12.PLA和PBAT这两个材料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PLA和PBAT是目前产业化程度最成熟的两种可降解材料,两种可降解材料的原料不同,PLA为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而PBAT属于石油基可降解材料;两种可降解材料的特性存在差异,PLA拉伸强度高,但延伸率较低,且透光度高,适宜在制品中发挥骨架作用且要求成品光泽度高的场景中使用,而PBAT的延伸性高,适宜在一次性购物袋、地膜等场景中使用。两种可降解材料共混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性,不存在替代性,相互之间互相促进。 13.现在这两个产业中,每个产品的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同,原因何在?为什么PLA和PBAT这两个产品的产业化比其它产品做得相对更好一些? 目前这两个产品非常有代表性,植物基的代表产品就是PLA,石油基的代表产品就是PBAT。能够成为可降解材料各自领域的代表产品,主要是成本,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优化。PLA原料丰富,各类植物基作物都可以使用,PBAT的原料也有多种,目前两种材料的综合成本在1.2万元~1.3万元/吨,这是推动替代不可降解石油基材料的主要动力。目前,PBAT的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主要就是原料成本的变化,例如BOD,近期价格波动较大。PLA目前主要存在丙交酯“卡脖子”环节,突破此环节,植物基原料的多元化,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以及其生物基可降解的属性将使得其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 14.生物可降解材料很显然是碳中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但过往很显然聚乳酸的发展比较缓慢,但2021年来行业又在快速发展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一个行业的发展基本体现为螺旋式增长,例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石油基塑料的发展。可降解材料已经发展了好多年,中粮科技从2005年就已经开展探索研究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随着技术突破、成本降低、制品应用等推动,消费者逐渐接受,市场稳步培育并逐步扩大,2015年建设3万吨/年PLA聚乳酸原料和制品生产线。随着传统石油塑料的大量使用,碳排放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我国从全球治理角度战略性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降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对双碳目标的促进作用使其广泛受到关注。从传统不可降解的石油基材料产品,到可以降解的石油基材料,以及更加低碳环保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成本竞争力不断提升,制品多样性应用推广,以及政策的加持作用,可降解材料行业必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15.政策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驱动力吗?还是因为技术也正好发展到了这一步? 政策在行业的培育发展初始阶段具有重要驱动作用,但不是行业做大做强的绝对因素。例如燃料乙醇行业,新能源汽车等等,最终还是需要技术突破、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等等因素的共同促进推动行业发展。可降解材料应用场景非常广,不同产品的附加值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政策加持作用下,快速替代一次性的塑料袋(膜)、包装材料等产品,实现产业发展和积累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可降解材料高附加值产品一定是依赖技术提升、成本降低,以及其自身的特性来实现替代和发展,譬如:生物医学和医美这些高端领域,它是用到了聚乳酸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还有纤维,由于聚乳酸是酸性的高分子,有抑菌的功能,对新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都有很强的限制作用,因此做成衣物、袜子有很广阔的应用领域,这些就是完全市场化。 16.看到公司董事长佟毅带领下写的论文《丙交酯产业现状及关键过程技术难点》,请问丙交酯在我国为什么这么难做?到底是技术、设备工艺,或者说是很多的环节都难? 丙交酯是生物可降解材料PLA聚乳酸的关键环节,是“卡脖子”技术。化学反应原理和工艺流程业内已经形成统一,但是产业化加工“壁垒”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高温、负压、腐蚀性等环境对设备选型、材质、加工制作要求高;(2)系统高粘度性、添加剂的应用和分离、产品质量、收率的提升等严重影响生产成本控制;(3)生产控制人员加工水平、过程控制、管理体系制约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装备选型、工程设计、加工水平、过程控制、管理体系等组合提升了丙交酯产业化加工的“壁垒”。 17.聚乳酸未来会对玉米的粮食安全造成相应的影响?这个过程中多少吨玉米,形成多少吨淀粉、多少吨的PLA,大概是怎样的比例?对于公司供应链的安全是否会有影响? 理论上需要2.1吨玉米可以生产1吨聚乳酸,即使PLA市场达到100万吨也只需要210万吨玉米,这个理论使用量与我国每年玉米产量对比基本不会影响“粮食安全”。另外,中粮科技在打通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的条件下,必定会进一步加大大宗原料淀粉的高附加值转化,不断优化调整产品(量)结构提升盈利水平,这只会进一步加强公司玉米加工全产业链的安全性、经济性。再就是植物基原料,除了玉米,也可以是秸秆等其他农作物。 18.生物基的PLA对二氧化碳有吸收,那么未来在碳上对于公司会有利润上的提升、或是在碳税上能弥补多少? 公司已经和国内著名大学环境学院在合作研究,提取公司生产加工数据,然后进行分析,评估报告燃料乙醇以及可降解材料对减碳的贡献。相关报告或者结论出来后公司会及时发布,请投资者关注公司公告。 19.中粮科技现在的聚乳酸和丙交酯的原料来源是什么? 聚乳酸的原料是丙交酯,丙交酯的原料是乳酸。 入群方式:关注公众号,回复“入群”,可添加管理员微信,赐名片后,加您入调研室交流群。 同时关注公众号,可享 万1.1低佣金率 开户福利,仅限于“掘金调研室”!
掘金调研室 关注获取更多调研信息 本文底部获取入群方式 中粮科技(董事会秘书潘喜春、战略与政策研究部副总经理岳洪浩) 1.公司产能布局情况? 公司产能布局分布全国,在黑龙江、吉林、天津、河北、湖北、安徽、上海、广西、四川等地及泰国都有工厂。对于燃料乙醇和淀粉糖业务,公司的区域布局非常合理,实现南北方和产销区布局,可以实现产销协同优化和原料多渠道供给;淀粉企业主要布局在东北玉米主产区。 2.公司高附加值产品情况? 目前主要是开发淀粉糖“小特新”产品,如各种风味、口感的特种糖浆、调味糖浆等,以及变性淀粉、特种专用淀粉、特种柠檬酸、酒精类高附加值产品等。今年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同比都有增加,“小特新”糖浆同比增长将近1倍。下一步,公司将推动赤藓糖醇、阿洛酮醣等代糖业务等。 3.公司可降解材料情况? 目前正在推动丙交酯项目建设,彻底打通公司生物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解决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卡脖子”环节,推动公司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协同优势和系统低成本,为今后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4.公司在建项目情况? 公司现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安徽30万吨燃料乙醇搬迁项目即将投料投产。1000吨/年PHA项目、3万吨/年丙交酯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5.玉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原料的成本占到了产品总成本的70%左右,玉米价格上涨对公司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公司一直保持较好盈利水平,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原料成本价格上涨会逐步传导至销售端价格上涨,基本可以抵消成本上涨,酒精产品的柔性化多品类生产可以根据市场产品行情变化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盈利能力;(2)大宗原料行情研判以及战略性储备、自身收储能力、资金成本、采购渠道多样化等综合因素影响,确保公司原料库存成本处于合理较优的位置;(3)原料多元化技术突破确保公司可有择优(价低)组合使用多种原料,如陈粮、木薯等,可降低原料成本。 6.公司为什么做丙交酯? 生物可降解材料PLA的关键中间品就是丙交酯,是国内PLA聚乳酸产业发展壮大必须要解决的,也是一项“卡脖子”环节。公司投资建设3万吨/年丙交酯项目,就是要解决“卡脖子”环节,实现公司生物可降解材料PLA加工原料丙交酯的自我供应和市场销售,全面打通公司生物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促进协同优势和系统低成本,并推动国内生物可降解产业的发展。 7.公司全国布局的优势在哪里? 公司全国性的布局,特别是产业链互相协同和支撑,对公司盈利的持续稳定起到很大作用。淀粉产品生产企业主要布局在北方产粮区域,原料成本、价格、供应链等等优势显著。燃料乙醇根据国家封闭或半封闭销售省份的分布,实现了从北向南的纵向多点布局,较好实现对口省份销售,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市场维护能力。果糖产品按照销售半径,从北向南,从东向中,实现了销售半径内客户的高度符合,也可实现全国统一进行市场开发和技术服务。同时做到了物流优化,服务及时,客户需求及时响应,竞争优势明显。柠檬酸国内、外的布局,满足国际市场各项规定,有力支撑高价销售。 8.公司原材料替代情况? 公司玉米加工总量约700万吨,这是折算的总量,其中燃料乙醇可以多种原料替代使用总量大概在400万吨左右,公司燃料乙醇产品加工原料多元化一直在推进,这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基于多原料加工技术的突破,从玉米、木薯,到现在陈水稻、陈小麦等等,燃料乙醇原料替代持续推进,根据各原料市场价格的变化,各种原料使用比例动态调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9.不同原料成本差异对比? 不同原料生产加工由于单耗以及副产品的冲销导致生产成本变化较大,这也是公司结合原料试产变化动态调整各原料使用比例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看,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来测算,使用不同的原料的成本优势从高到低大致顺序是陈粮、木薯、玉米。 10.聚乳酸、丙交酯产业链门槛在哪? 丙交酯是生物可降解材料PLA聚乳酸的关键环节,是“卡脖子”技术。工艺流程业内已经形成统一,但是产业化加工“壁垒”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高温、负压、腐蚀性等环境对设备选型、材质、加工制作要求高;(2)系统高粘度性、添加剂的应用和分离、收率的提升等严重影响生产成本控制;(3)生产控制人员加工水平、过程控制、管理体系制约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装备选型、工程设计、加工水平、过程控制、管理体系等组合提升了丙交酯产业化加工的“壁垒”。 11. 聚乳酸全球竞争格局? 按照保守估计和普遍共识:2025年,国内可降解材料在200万吨以上,按PLA聚乳酸占到40%左右的水平,PLA聚乳酸也要达到100万吨的水平。12.丙交酯投产时间?公司丙交酯项目建设周期是两年,公司正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投产。 12.PLA和PBAT这两个材料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PLA和PBAT是目前产业化程度最成熟的两种可降解材料,两种可降解材料的原料不同,PLA为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而PBAT属于石油基可降解材料;两种可降解材料的特性存在差异,PLA拉伸强度高,但延伸率较低,且透光度高,适宜在制品中发挥骨架作用且要求成品光泽度高的场景中使用,而PBAT的延伸性高,适宜在一次性购物袋、地膜等场景中使用。两种可降解材料共混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性,不存在替代性,相互之间互相促进。 13.现在这两个产业中,每个产品的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同,原因何在?为什么PLA和PBAT这两个产品的产业化比其它产品做得相对更好一些? 目前这两个产品非常有代表性,植物基的代表产品就是PLA,石油基的代表产品就是PBAT。能够成为可降解材料各自领域的代表产品,主要是成本,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优化。PLA原料丰富,各类植物基作物都可以使用,PBAT的原料也有多种,目前两种材料的综合成本在1.2万元~1.3万元/吨,这是推动替代不可降解石油基材料的主要动力。目前,PBAT的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主要就是原料成本的变化,例如BOD,近期价格波动较大。PLA目前主要存在丙交酯“卡脖子”环节,突破此环节,植物基原料的多元化,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以及其生物基可降解的属性将使得其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 14.生物可降解材料很显然是碳中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但过往很显然聚乳酸的发展比较缓慢,但2021年来行业又在快速发展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一个行业的发展基本体现为螺旋式增长,例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石油基塑料的发展。可降解材料已经发展了好多年,中粮科技从2005年就已经开展探索研究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随着技术突破、成本降低、制品应用等推动,消费者逐渐接受,市场稳步培育并逐步扩大,2015年建设3万吨/年PLA聚乳酸原料和制品生产线。随着传统石油塑料的大量使用,碳排放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我国从全球治理角度战略性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降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对双碳目标的促进作用使其广泛受到关注。从传统不可降解的石油基材料产品,到可以降解的石油基材料,以及更加低碳环保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成本竞争力不断提升,制品多样性应用推广,以及政策的加持作用,可降解材料行业必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15.政策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驱动力吗?还是因为技术也正好发展到了这一步? 政策在行业的培育发展初始阶段具有重要驱动作用,但不是行业做大做强的绝对因素。例如燃料乙醇行业,新能源汽车等等,最终还是需要技术突破、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等等因素的共同促进推动行业发展。可降解材料应用场景非常广,不同产品的附加值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政策加持作用下,快速替代一次性的塑料袋(膜)、包装材料等产品,实现产业发展和积累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可降解材料高附加值产品一定是依赖技术提升、成本降低,以及其自身的特性来实现替代和发展,譬如:生物医学和医美这些高端领域,它是用到了聚乳酸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还有纤维,由于聚乳酸是酸性的高分子,有抑菌的功能,对新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都有很强的限制作用,因此做成衣物、袜子有很广阔的应用领域,这些就是完全市场化。 16.看到公司董事长佟毅带领下写的论文《丙交酯产业现状及关键过程技术难点》,请问丙交酯在我国为什么这么难做?到底是技术、设备工艺,或者说是很多的环节都难? 丙交酯是生物可降解材料PLA聚乳酸的关键环节,是“卡脖子”技术。化学反应原理和工艺流程业内已经形成统一,但是产业化加工“壁垒”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高温、负压、腐蚀性等环境对设备选型、材质、加工制作要求高;(2)系统高粘度性、添加剂的应用和分离、产品质量、收率的提升等严重影响生产成本控制;(3)生产控制人员加工水平、过程控制、管理体系制约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装备选型、工程设计、加工水平、过程控制、管理体系等组合提升了丙交酯产业化加工的“壁垒”。 17.聚乳酸未来会对玉米的粮食安全造成相应的影响?这个过程中多少吨玉米,形成多少吨淀粉、多少吨的PLA,大概是怎样的比例?对于公司供应链的安全是否会有影响? 理论上需要2.1吨玉米可以生产1吨聚乳酸,即使PLA市场达到100万吨也只需要210万吨玉米,这个理论使用量与我国每年玉米产量对比基本不会影响“粮食安全”。另外,中粮科技在打通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的条件下,必定会进一步加大大宗原料淀粉的高附加值转化,不断优化调整产品(量)结构提升盈利水平,这只会进一步加强公司玉米加工全产业链的安全性、经济性。再就是植物基原料,除了玉米,也可以是秸秆等其他农作物。 18.生物基的PLA对二氧化碳有吸收,那么未来在碳上对于公司会有利润上的提升、或是在碳税上能弥补多少? 公司已经和国内著名大学环境学院在合作研究,提取公司生产加工数据,然后进行分析,评估报告燃料乙醇以及可降解材料对减碳的贡献。相关报告或者结论出来后公司会及时发布,请投资者关注公司公告。 19.中粮科技现在的聚乳酸和丙交酯的原料来源是什么? 聚乳酸的原料是丙交酯,丙交酯的原料是乳酸。 入群方式:关注公众号,回复“入群”,可添加管理员微信,赐名片后,加您入调研室交流群。 同时关注公众号,可享 万1.1低佣金率 开户福利,仅限于“掘金调研室”!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