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策略】“金九“”将至,稳中求上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策略】“金九“”将至,稳中求上》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核心结论:“金九”将至,稳中向上。维持市场仍处于震荡蓄力阶段,但接近尾声的判断。后续限售股解禁和中美关系反复对市场的压制将趋于弱化,中美走向明确后,利于外资重回流入。创业板改革引发的资金分流效应影响有限,市场反应理性,活跃度提升。近期公开市场重启14天逆回购和MLF超额续作,显示央行对冲流动性压力意图。虽然当前经济已进入逐步修复通道,但下游消费需求偏弱、就业等压力仍较大,企业尚处于报表修复阶段,需要流动性宽松环境予以配合,宏观流动性拐点未至。7月工业企业利润加速修复验证需求持续回暖,中报窗口低估值低仓位的顺周期品种股价得以持续修复,高增速的消费和科技板块高估值得以部分消化,风格趋向平衡。 7月工业企业加速改善,供需分化收敛。1-7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8.1%,降幅收窄。其中7月单月同比增长19.6%,连续3个月持续保持正增长,并较前期加速提升,虽然企业利润增速较快有投资收益高增等短期因素,但仍主要受益于工业品价格回升等需求端修复。结构上,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仍保持高增长,中下游的专用设备行业增长仍在加速,汽车制造降幅明显收窄至-5.8%。而有色、黑色累计同比跌幅有明显缩窄,或受益于基建、地产投资的拉动。1-7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回落至7.4%,库存累库现象加速缓解,但仍处疫情爆发前2019年的相对高位,当下经济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 创业板注册制平稳过度,市场活跃度提升。从开板以来的市场反应来看,8月24日-28日,创业板指累计涨幅4.76%,市场反应理性;首日仅有13只存量老股涨幅超10%,2只跌幅超10%,创业板注册制并未对存量市场有明显资金分流。科创板的可借鉴经验,使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市场表现也相对平稳。对比科创板企业,创业板首批注册企业估值相对偏低,盈利能力更强,显示市场未过度反应。对A股的影响,短期由于上市公司增多,资金分流影响有限,但活跃度提升。中长期来看,利于估值体系重塑,新兴产业估值将有望提升。 14天逆回购重启,对冲长线资金压力。8月21日以来,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已累计投放1600亿,引发市场对政策转向的担忧。从过去经验来看,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多用于对冲阶段性资金压力。近期银行间资金价格实现回落,进一步验证开展14天逆回购对缓解资金面压力的作用。维持货币政策方向上仍未收紧的观点,目前宏观流动性环境尚不具备持续收紧的宏观和微观基础。 中报盈利改善,但多数行业仍面临负增长。截止8月29日,披露率达95%。目前2020年上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盈利增速分别为10.50%和14.45%,而主板盈利增速仍为-22.86的负增长,同口径下,均较Q1有明显改善。但目前多数行业仍面临负增长,其中高增速行业主要在农业、电气设备、电子、医药、食品饮料等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小或受益于疫情的方向;Q2积极复工的机械、公用事业也有正增长;但通信、休闲服务、交运、采掘等复工较晚行业净利增速仍为较大负增长。 配置建议:顺周期品种持续修复。1)低估值但业绩有持续改善空间:券商、保险;2)低估值且边际需求良好:地产、建材、化工、煤炭、有色、机械;3)“科技+制造内循环”:5G基建、云计算、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4)“消费内循环”:可选消费中的汽车、消费电子、家电、影视影院、旅游。 风险提示:货币收紧;中美关系反复 正文 核心结论:无惧资金分流扰动,金融周期持续发力 维持市场仍处于震荡蓄力阶段,但接近尾声的判断。后续限售股解禁和中美关系反复对市场的压制将趋于弱化,中美走向明确后,利于外资重回流入。创业板改革引发的资金分流效应影响有限,市场反应理性,活跃度提升。近期公开市场重启14天逆回购和MLF超额续作,显示央行对冲流动性压力意图。虽然当前经济已进入逐步修复通道,但下游消费需求偏弱、就业等压力仍较大,企业尚处于报表修复阶段,需要流动性宽松环境予以配合,宏观流动性拐点未至。7月工业企业利润加速修复验证需求持续回暖,中报窗口低估值低仓位的顺周期品种股价得以持续修复,高增速的消费和科技板块高估值得以部分消化,风格趋向平衡。 配置建议:顺周期品种持续修复。1)低估值但业绩有持续改善空间:券商、保险;2)低估值且边际需求良好:地产、建材、化工、煤炭、有色、机械;3)“科技+制造内循环”:5G基建、云计算、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4)“消费内循环”:可选消费中的汽车、消费电子、家电、影视影院、旅游 1、7月工业企业加速改善,供需分化收敛 2020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1%,较1-6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7月单月同比增长19.6%,连续3个月持续保持正增长,并较前期加速提升,虽然企业利润增速较快有投资收益高增等短期因素,但仍主要受益于工业品价格回升等需求端修复,7月PPI较5月降幅收窄至-2.4%。结构上,目前1-7月中29%行业利润实现正增长,但较6月增速回升占比高达93%,体现经济修复力度的强劲;受益于前期积压订单需求释放的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仍保持高增长,1-7月利润累计增速升至28.7%,中下游的专用设备行业增长仍在加速,汽车制造降幅明显收窄至-5.8%。而需求和产能拖累的黑色、化工、有色、煤炭等行业利润修复偏慢,当月同比增速均未回正,但其中有色、黑色累计同比跌幅有明显缩窄,或受益于基建、地产投资的拉动。 1-7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回落至7.4%,库存累库现象加速缓解,但仍处疫情爆发前2019年的相对高位,而工业企业的生产随着利润的改善也进入恢复,此前生产恢复主要依赖政策扶持,随着库存和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近期高低位,整体库存周期开始恢复,目前短期库存变化仍以需求上升的形式进行去库存,供需分化不断收敛,当下经济将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新一轮库存周期开启还需等待。 2、创业板注册制平稳过度,市场活跃度提升 8月24日18只创业板企业注册上市。此前市场担心资金分流,从开板以来的市场反应来看,8月24日-28日,创业板指累计涨幅4.76%,市场反应较为理性;创业板实现注册制首日,仅有13只存量老股涨幅超10%,2只存量老股跌幅超10%,创业板注册制并未对存量市场有明显的资金分流。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可借鉴经验,使得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的市场表现也相对平稳,18只首批创业板注册制股票上市首日的换手率和股价振幅中位数分别为57.9%和57.03%,均明显低于首批科创板企业的77.7%和137.59%。截止8月28日,涨幅区间分布于12%-796%,涨幅中值107.68%。 对比科创板企业,创业板首批注册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估值相对科创板偏低。此次首批上市首日市盈率中值为70.5倍,小于科创板首批的91.59倍;二是,此次首批盈利能力更强,18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2019年净利润超1亿元,并且此次首批公司近五年平均ROE的中值达28.67%。可见,更合理的估值、更高质量的盈利也显示市场对创业板注册制并未过度反应,未来创业板上市公司也将蕴含更多投资机会。 对A股的影响,维持前期判断,短期由于上市公司增多,资金或有分流,但影响程度有限,利于提升成长股的活跃度和热情。8月24日以来,创业板总成交金额(不含首批注册制新股)明显增长,其中24日注册制首日成交金融2058亿元,较前一日增长26.8%。中长期来看,利于估值体系重塑,新兴产业估值将有望提升。期间,券商、创投公司也将分别受益于业务提升、退出渠道增多而从中获益。 3、14天逆回购重启,对冲长线资金压力 8月21日以来,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已累计投放1600亿,引发市场对央行锁短放长、抬高资金成本、政策转向的担忧。从过去经验来看,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多处于月末、季末、春节等阶段性资金需求较多的时间段,用于对冲资金压力。结合8月25日的央行操作和市场反应来看,央行投放2500亿元7天逆回购和500亿元14天逆回购,对冲当日到期的1000亿元逆回购,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受益于流动性投放,银行间资金价格实现回落,当日DR001明显下滑42BP,截止8月28日,DR001、DR007、DR014已降至1.51%、2.47%、2.41%,进一步验证开展14天逆回购对缓解资金面压力的作用。叠加8月17日央行超额续作MLF的操作,重启14天逆回购进一步增加长线资金的供应,也符合8月以来政府债券集中发行(8-9月为传统地方发债高峰)、满足金融机构需求的货币政策目的。 重申货币政策方向上仍未收紧的观点,7月政治局会议、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强调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紧密配合,且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在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走出疫情影响、8月实体经济数据进一步回升的背景下,央行将继续施行常态化货币政策,以稳为主,流动性方面会保持宽松。目前宏观流动性环境尚不具备持续收紧的宏观和微观基础,虽然当前经济已进入逐步修复通道,但下游消费需求偏弱、就业等压力仍较大,企业尚处于报表修复阶段,需要流动性宽松环境予以配合。后续支持财政方面的地方债发行,也需要宽松的流动性予以支持。 4、中报盈利改善,但多数行业仍面临负增长 按上市公司披露规则,8月底之前所有公司应结束披露其2020年中报情况。截止8月29日,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公司3614家,整体披露率仅有95%,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率相对较高,达99%,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率分别为93%、94%。现有数据显示,目前2020年上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盈利增速分别为10.50%和14.45%,相对高增长,而同期主板盈利增速仍为-22.86的负增长,同口径下,均较2020Q1有明显改善。结合已有的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数据来看,中报将证实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 目前27个行业(剔除综合)中仅有银行行业披露率较低,仅有78%,多数行业披露率均有90%以上。整体来看,27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在2020年上半年仍将面临负增长,呈现中报业绩修复较快的行业偏少数。其中高增速行业主要体现在农业(2020年中报净利增速-整体法,196.89%)、电气设备(21.18%)、电子(13.75%)、医药(10.74%)、食品饮料(9.82%),均是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小或直接受益于疫情的方向;受益于二季度积极复工开工的机械(8.64%)、公用事业(5.88%)也有一定正增长表现;但通信(-284.74%)、休闲服务(-117.89%)、交运(-98.46%)、采掘(-78.07%)等复工较晚行业净利增速仍表现为较大负增长。 5、“金九”将至,稳中向上 维持市场仍处于震荡蓄力阶段,但接近尾声的判断。后续限售股解禁和中美关系反复对市场的压制将趋于弱化,中美走向明确后,利于外资重回流入。创业板改革引发的资金分流效应影响有限,市场反应理性,活跃度提升。近期公开市场重启14天逆回购和MLF超额续作,显示央行对冲流动性压力意图。虽然当前经济已进入逐步修复通道,但下游消费需求偏弱、就业等压力仍较大,企业尚处于报表修复阶段,需要流动性宽松环境予以配合,宏观流动性拐点未至。7月工业企业利润加速修复验证需求持续回暖,中报窗口低估值低仓位的顺周期品种股价得以持续修复,高增速的消费和科技板块高估值得以部分消化,风格趋向平衡。 配置建议:顺周期品种持续修复。1)低估值但业绩有持续改善空间:券商、保险;2)低估值且边际需求良好:地产、建材、化工、煤炭、有色、机械;3)“科技+制造内循环”:5G基建、云计算、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4)“消费内循环”:可选消费中的汽车、消费电子、家电、影视影院、旅游。 分析师: 证券分析师:周雨/010-88321580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210090002 证券分析师:金达莱/010-88695265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518060001 免责申明 1、本文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 2、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公众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文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文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核心观点 核心结论:“金九”将至,稳中向上。维持市场仍处于震荡蓄力阶段,但接近尾声的判断。后续限售股解禁和中美关系反复对市场的压制将趋于弱化,中美走向明确后,利于外资重回流入。创业板改革引发的资金分流效应影响有限,市场反应理性,活跃度提升。近期公开市场重启14天逆回购和MLF超额续作,显示央行对冲流动性压力意图。虽然当前经济已进入逐步修复通道,但下游消费需求偏弱、就业等压力仍较大,企业尚处于报表修复阶段,需要流动性宽松环境予以配合,宏观流动性拐点未至。7月工业企业利润加速修复验证需求持续回暖,中报窗口低估值低仓位的顺周期品种股价得以持续修复,高增速的消费和科技板块高估值得以部分消化,风格趋向平衡。 7月工业企业加速改善,供需分化收敛。1-7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8.1%,降幅收窄。其中7月单月同比增长19.6%,连续3个月持续保持正增长,并较前期加速提升,虽然企业利润增速较快有投资收益高增等短期因素,但仍主要受益于工业品价格回升等需求端修复。结构上,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仍保持高增长,中下游的专用设备行业增长仍在加速,汽车制造降幅明显收窄至-5.8%。而有色、黑色累计同比跌幅有明显缩窄,或受益于基建、地产投资的拉动。1-7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回落至7.4%,库存累库现象加速缓解,但仍处疫情爆发前2019年的相对高位,当下经济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 创业板注册制平稳过度,市场活跃度提升。从开板以来的市场反应来看,8月24日-28日,创业板指累计涨幅4.76%,市场反应理性;首日仅有13只存量老股涨幅超10%,2只跌幅超10%,创业板注册制并未对存量市场有明显资金分流。科创板的可借鉴经验,使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市场表现也相对平稳。对比科创板企业,创业板首批注册企业估值相对偏低,盈利能力更强,显示市场未过度反应。对A股的影响,短期由于上市公司增多,资金分流影响有限,但活跃度提升。中长期来看,利于估值体系重塑,新兴产业估值将有望提升。 14天逆回购重启,对冲长线资金压力。8月21日以来,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已累计投放1600亿,引发市场对政策转向的担忧。从过去经验来看,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多用于对冲阶段性资金压力。近期银行间资金价格实现回落,进一步验证开展14天逆回购对缓解资金面压力的作用。维持货币政策方向上仍未收紧的观点,目前宏观流动性环境尚不具备持续收紧的宏观和微观基础。 中报盈利改善,但多数行业仍面临负增长。截止8月29日,披露率达95%。目前2020年上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盈利增速分别为10.50%和14.45%,而主板盈利增速仍为-22.86的负增长,同口径下,均较Q1有明显改善。但目前多数行业仍面临负增长,其中高增速行业主要在农业、电气设备、电子、医药、食品饮料等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小或受益于疫情的方向;Q2积极复工的机械、公用事业也有正增长;但通信、休闲服务、交运、采掘等复工较晚行业净利增速仍为较大负增长。 配置建议:顺周期品种持续修复。1)低估值但业绩有持续改善空间:券商、保险;2)低估值且边际需求良好:地产、建材、化工、煤炭、有色、机械;3)“科技+制造内循环”:5G基建、云计算、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4)“消费内循环”:可选消费中的汽车、消费电子、家电、影视影院、旅游。 风险提示:货币收紧;中美关系反复 正文 核心结论:无惧资金分流扰动,金融周期持续发力 维持市场仍处于震荡蓄力阶段,但接近尾声的判断。后续限售股解禁和中美关系反复对市场的压制将趋于弱化,中美走向明确后,利于外资重回流入。创业板改革引发的资金分流效应影响有限,市场反应理性,活跃度提升。近期公开市场重启14天逆回购和MLF超额续作,显示央行对冲流动性压力意图。虽然当前经济已进入逐步修复通道,但下游消费需求偏弱、就业等压力仍较大,企业尚处于报表修复阶段,需要流动性宽松环境予以配合,宏观流动性拐点未至。7月工业企业利润加速修复验证需求持续回暖,中报窗口低估值低仓位的顺周期品种股价得以持续修复,高增速的消费和科技板块高估值得以部分消化,风格趋向平衡。 配置建议:顺周期品种持续修复。1)低估值但业绩有持续改善空间:券商、保险;2)低估值且边际需求良好:地产、建材、化工、煤炭、有色、机械;3)“科技+制造内循环”:5G基建、云计算、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4)“消费内循环”:可选消费中的汽车、消费电子、家电、影视影院、旅游 1、7月工业企业加速改善,供需分化收敛 2020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1%,较1-6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7月单月同比增长19.6%,连续3个月持续保持正增长,并较前期加速提升,虽然企业利润增速较快有投资收益高增等短期因素,但仍主要受益于工业品价格回升等需求端修复,7月PPI较5月降幅收窄至-2.4%。结构上,目前1-7月中29%行业利润实现正增长,但较6月增速回升占比高达93%,体现经济修复力度的强劲;受益于前期积压订单需求释放的计算机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业仍保持高增长,1-7月利润累计增速升至28.7%,中下游的专用设备行业增长仍在加速,汽车制造降幅明显收窄至-5.8%。而需求和产能拖累的黑色、化工、有色、煤炭等行业利润修复偏慢,当月同比增速均未回正,但其中有色、黑色累计同比跌幅有明显缩窄,或受益于基建、地产投资的拉动。 1-7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回落至7.4%,库存累库现象加速缓解,但仍处疫情爆发前2019年的相对高位,而工业企业的生产随着利润的改善也进入恢复,此前生产恢复主要依赖政策扶持,随着库存和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近期高低位,整体库存周期开始恢复,目前短期库存变化仍以需求上升的形式进行去库存,供需分化不断收敛,当下经济将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新一轮库存周期开启还需等待。 2、创业板注册制平稳过度,市场活跃度提升 8月24日18只创业板企业注册上市。此前市场担心资金分流,从开板以来的市场反应来看,8月24日-28日,创业板指累计涨幅4.76%,市场反应较为理性;创业板实现注册制首日,仅有13只存量老股涨幅超10%,2只存量老股跌幅超10%,创业板注册制并未对存量市场有明显的资金分流。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可借鉴经验,使得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的市场表现也相对平稳,18只首批创业板注册制股票上市首日的换手率和股价振幅中位数分别为57.9%和57.03%,均明显低于首批科创板企业的77.7%和137.59%。截止8月28日,涨幅区间分布于12%-796%,涨幅中值107.68%。 对比科创板企业,创业板首批注册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估值相对科创板偏低。此次首批上市首日市盈率中值为70.5倍,小于科创板首批的91.59倍;二是,此次首批盈利能力更强,18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2019年净利润超1亿元,并且此次首批公司近五年平均ROE的中值达28.67%。可见,更合理的估值、更高质量的盈利也显示市场对创业板注册制并未过度反应,未来创业板上市公司也将蕴含更多投资机会。 对A股的影响,维持前期判断,短期由于上市公司增多,资金或有分流,但影响程度有限,利于提升成长股的活跃度和热情。8月24日以来,创业板总成交金额(不含首批注册制新股)明显增长,其中24日注册制首日成交金融2058亿元,较前一日增长26.8%。中长期来看,利于估值体系重塑,新兴产业估值将有望提升。期间,券商、创投公司也将分别受益于业务提升、退出渠道增多而从中获益。 3、14天逆回购重启,对冲长线资金压力 8月21日以来,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已累计投放1600亿,引发市场对央行锁短放长、抬高资金成本、政策转向的担忧。从过去经验来看,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多处于月末、季末、春节等阶段性资金需求较多的时间段,用于对冲资金压力。结合8月25日的央行操作和市场反应来看,央行投放2500亿元7天逆回购和500亿元14天逆回购,对冲当日到期的1000亿元逆回购,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受益于流动性投放,银行间资金价格实现回落,当日DR001明显下滑42BP,截止8月28日,DR001、DR007、DR014已降至1.51%、2.47%、2.41%,进一步验证开展14天逆回购对缓解资金面压力的作用。叠加8月17日央行超额续作MLF的操作,重启14天逆回购进一步增加长线资金的供应,也符合8月以来政府债券集中发行(8-9月为传统地方发债高峰)、满足金融机构需求的货币政策目的。 重申货币政策方向上仍未收紧的观点,7月政治局会议、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强调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紧密配合,且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在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走出疫情影响、8月实体经济数据进一步回升的背景下,央行将继续施行常态化货币政策,以稳为主,流动性方面会保持宽松。目前宏观流动性环境尚不具备持续收紧的宏观和微观基础,虽然当前经济已进入逐步修复通道,但下游消费需求偏弱、就业等压力仍较大,企业尚处于报表修复阶段,需要流动性宽松环境予以配合。后续支持财政方面的地方债发行,也需要宽松的流动性予以支持。 4、中报盈利改善,但多数行业仍面临负增长 按上市公司披露规则,8月底之前所有公司应结束披露其2020年中报情况。截止8月29日,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公司3614家,整体披露率仅有95%,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率相对较高,达99%,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率分别为93%、94%。现有数据显示,目前2020年上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盈利增速分别为10.50%和14.45%,相对高增长,而同期主板盈利增速仍为-22.86的负增长,同口径下,均较2020Q1有明显改善。结合已有的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数据来看,中报将证实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 目前27个行业(剔除综合)中仅有银行行业披露率较低,仅有78%,多数行业披露率均有90%以上。整体来看,27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在2020年上半年仍将面临负增长,呈现中报业绩修复较快的行业偏少数。其中高增速行业主要体现在农业(2020年中报净利增速-整体法,196.89%)、电气设备(21.18%)、电子(13.75%)、医药(10.74%)、食品饮料(9.82%),均是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小或直接受益于疫情的方向;受益于二季度积极复工开工的机械(8.64%)、公用事业(5.88%)也有一定正增长表现;但通信(-284.74%)、休闲服务(-117.89%)、交运(-98.46%)、采掘(-78.07%)等复工较晚行业净利增速仍表现为较大负增长。 5、“金九”将至,稳中向上 维持市场仍处于震荡蓄力阶段,但接近尾声的判断。后续限售股解禁和中美关系反复对市场的压制将趋于弱化,中美走向明确后,利于外资重回流入。创业板改革引发的资金分流效应影响有限,市场反应理性,活跃度提升。近期公开市场重启14天逆回购和MLF超额续作,显示央行对冲流动性压力意图。虽然当前经济已进入逐步修复通道,但下游消费需求偏弱、就业等压力仍较大,企业尚处于报表修复阶段,需要流动性宽松环境予以配合,宏观流动性拐点未至。7月工业企业利润加速修复验证需求持续回暖,中报窗口低估值低仓位的顺周期品种股价得以持续修复,高增速的消费和科技板块高估值得以部分消化,风格趋向平衡。 配置建议:顺周期品种持续修复。1)低估值但业绩有持续改善空间:券商、保险;2)低估值且边际需求良好:地产、建材、化工、煤炭、有色、机械;3)“科技+制造内循环”:5G基建、云计算、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4)“消费内循环”:可选消费中的汽车、消费电子、家电、影视影院、旅游。 分析师: 证券分析师:周雨/010-88321580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210090002 证券分析师:金达莱/010-88695265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518060001 免责申明 1、本文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 2、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公众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文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文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