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看待就业数据打架与鲍威尔鹰派发言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看待就业数据打架与鲍威尔鹰派发言

作者:微信公众号【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发布时间:2021-12-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看待就业数据打架与鲍威尔鹰派发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文 |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超 / 林成炜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0030002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 06:56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 报告导读/核心观点 11月美国失业率与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的背离主要源于统计口径差异。二者虽然出现阶段性背离但疫情后的整体修复进度基本保持一致,叠加本月劳动力参与率上行和薪资同环比增速回落,11月的就业数据是一份中性成绩单。鲍威尔近期的鹰派发言仍侧重于预期管理,应该客观看待不宜过度解读,当前押注12月Taper加速为时过早,2022年美联储加息概率同样较低。 >> 11月就业数据打架,失业率与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的背离主要源于统计口径差异 11月美国就业数据从表面看较为纠结,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1万人,大幅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55万人;失业率却大幅下降由10月的4.6%下降至4.2%,对应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14万人,修复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二者的大幅背离主要源于两项就业统计口径存在差异。 美国每月发布的就业数据涵盖两套统计体系。失业率及相关数据(包括劳动参与率等)属于家庭口径的调查数据(Household Data),主要面向全美60000个家庭开展就业调查;非农就业及相关数据(包括薪资水平等)属于机构口径的调查数据(Establishment Data),主要基于全美14.4万个商业机构和政府机关的薪酬发放数据开展就业调查 除了调查对象不同外,二者的统计口径也存在差异。以失业率为代表的家庭数据体系中(以下简称“失业家庭数据”)。包括自我雇佣人群(相当于自己创业赚钱但又没有成立企业)、家族企业中的不带薪员工、农民、以及停薪留职的人群,上述群体均不被统计入以非农为代表的机构数据体系(以下简称“非农机构数据”)。 我们也可以按以下标准近似理解二者的差异:不从企业拿工资的从业者都不被计入“非农机构数据”。 >> 家庭和机构数据体系出现持续背离概率很小,11月就业数据是一份中性成绩单 从月度视角看,失业家庭数据和非农机构数据体系下的就业人数经常出现大幅背离:除本月外(背离幅度达到92.6万),2021年6月二者曾经出现高达97.9万人的背离;2020年3、4、5、8、10月两项数据的月度背离幅度均曾达到100万人以上。但二者的背离往往是“有来有往”,拉长时间区间看持续性背离概率极小,当前家庭口径和机构口径的就业人数距离疫情前(2020年2月)分别有357万和391万的缺口,整体差距较小。 整体来看,11月的就业数据是一份较为中性的成绩单,就业人数虽然出现阶段性背离但疫后整体修复进度基本一致,按今年以来二者各自的修复速度均尚需7-8个月就业人数方能回归至疫情前水平(如果考虑提前退休人群的影响,可能需到2022年Q3或Q4才能修复疫情后的就业缺口)。劳动力参与率方面,本月数据稳步修复环比上升0.2%升至61.8%,但新病毒方面美国已有5个州发现Omicron病例,未来仍有可能进一步传播,劳动力参与率的修复速度仍有可能反复。薪资方面,本月上涨压力有所缓解,平均时薪同环比增速分别为4.8%和0.26%相较10月均出现边际回落。 >> 鲍威尔近期的鹰派发言仍侧重于预期管理,应该客观看待不宜过度解读 鲍威尔近期在国会听证会中的鹰派发言也引发市场关注,我们认为鲍威尔的鹰派发言仍侧重于预期管理且存在被过度解读之嫌。 一是提出将放弃“临时性通胀”(Transitory)的说法。鲍威尔指出:“‘临时性’一次对不同人含义不同,多数人用时间长短定义‘临时性’,美联储认为的含义是不会使高通胀永久化。目前来看,应该淘汰这一用词并更清晰的传达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从鲍威尔的声明来看,替换这一说法的主要目的是更好传达联储的想法,并非承认错误;美联储认为不能简单用短期通胀高低衡量通胀压力,而是看会不会永久性抬升通胀中枢。 二是提出Taper可能提速。鲍威尔指出:“当前经济强劲且通胀压力较大,可以考虑适当加速Taper并提前几个月结束购债,会在下一次议息会议中讨论这一选项。在下次议息会议前还有一份就业、通胀数据可供参考,并且可以更好的观测新病毒的全貌。”我们认为,从鲍威尔的原话来看,加速Taper在选项内但不是最终决定,仍要视疫情演变和经济数据决策(根据拜登和福奇此前讲话,病毒传入美国难以避免),疫情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情况下当前不宜判定12月会加速Taper。 >> 当前押注12月Taper加速为时过早,2022年美联储加息概率同样较低 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认为在疫情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当前押注12月Taper加速仍然为时过早;我们继续维持年度策略《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中的观点,在2022年通胀压力逐步下行、就业修复仍然较为缓慢且美股Q2可能有大幅回调压力的制约下,美联储2022年难见加息,鲍威尔近期系列表述主要侧重于前瞻指引。 资产价格方面,我们继续维持此前观点。美元方面,在当前位置较难再出现大幅上涨,短期维持高位震荡,2022年伴随美国通胀下行并证伪加息预期和欧洲补库启动美元指数可能重新下探至90美元以下。美债收益率方面,继续宽幅震荡走势,区间高点难以突破前期1.78%高位,进入2022年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中枢将逐步回落,从结构来看将呈现实际收益率上行、通胀预期下行的分化走势。美股方面,如果病毒在美国出现扩散,市场对美联储的流动性预期将出现进一步改善,美股将在短期回调后重回上行通道,但2022年Q2需警惕美股大幅回调风险。 风险提示 新一轮疫情超预期导致宽松周期延长;通货超预期导致美联储快速收紧 感谢刘婉琴对本文的贡献 近期视角 [ 1 ] 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先立后破,产业突围(PPT) [ 2 ]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匡培钦】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 邱世梁‖王华君】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 3 ]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 4 ] 2021年下半年宏观策略报告(股债双牛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再议股债双牛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财政发力为何要到年底? 【浙商宏观||李超】核心宏观分歧十问十答 【浙商宏观||李超】今明两年宏观政策如何衔接?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投资机会来自哪些对冲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国常会传达了哪些信息? 【浙商宏观||李超】信用收缩之后股债双牛(PPT版) 【浙商宏观||李超】信贷宽松是否代表信用宽松?——解答市场近期四个核心关切 [ 5 ] 货币政策宽松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会有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还有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人行半年度会议看定向降息——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7月外储:不必担忧联储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扰动——货币政策宽松系列研究(四) [ 6 ]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 7 ] 信用收缩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3月金融数据:信用全面收缩的开始 【浙商宏观||李超】稳定宏观杠杆率需要多少社融增速?——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非标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债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债券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表内信贷如何收缩?——信用收缩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5月金融数据:信用收缩进行时 [ 8 ] 再通胀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掩盖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海外还有哪些商品价格将持续上行?——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产业链带动了哪些价格上涨——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疫苗广泛应用是推动还是抑制全球通胀?——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CPI转负是通缩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拉闸限电对物价的影响——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的房地产热潮会持续推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什么因素会导致通胀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财政刺激方案会持续提升通胀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横扫两院会改变美国的通胀节奏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拉尼娜会持续带动农产品价格上行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TIPS隐含美国通胀到了多少?——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一线城市房价还会涨吗?——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银价上涨为哪般?——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再通胀:让子弹再飞一会——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比特币泡沫继续膨胀还是破裂?——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七 【浙商宏观||李超】新兴市场通胀拉响加息警报?——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八 【浙商宏观||李超】发达国家是否还会通胀预期自我实现?——再通胀系列研究之十九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通胀是否会持续超预期?——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 【浙商宏观||李超】气候异常对通胀和经济影响几何?——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二十一 [ 9 ] 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集中供地政策缘何频频调整?──房地产长效机制系列研究一 [ 10 ]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 11 ]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 12 ] 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大国博弈与跨周期调节 (上篇) 【浙商宏观||李超】大国博弈与跨周期调节 (下篇) 【浙商宏观||李超】大国博弈与跨周期调节(PPT)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 【浙商宏观||李超】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PPT) [ 13 ] 拜登新政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拜登上任初期将如何践行财政承诺?——拜登新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拜登的内阁传达了怎样的执政思路?——拜登新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拜登基建方案难改全年宏观和资产节奏——拜登新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基建+加税”的快速立法通道真的那么快吗?——拜登新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拜登的“宽支出”并非“宽财政”——拜登新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协同征税对美股的影响几何?——拜登新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不宜对美国财政刺激力度过于乐观——拜登行新政系列研究之七 [ 14 ] 货币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大宗上涨暂不影响货币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金融委会议政策含义如何理解? 【浙商宏观||李超】2月金融数据为何超市场预期?未来怎么走? 【浙商宏观||李超】流动性超预期的紧从何而来? 【浙商宏观||李超】12月金融数据:紧信用逐步启动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之难 【浙商宏观||李超】11月金融数据:预计2021年一季度央行开启紧信用 【浙商宏观||李超】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浙商宏观||李超】货币乘数破7后的货币政策路径选择 【浙商宏观||李超】精准导向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 【浙商宏观||李超】8月金融数据:社融与M2增速缘何背离? 【浙商宏观||李超】7月金融数据:M2和社融增速哪个对于股市更重要? 【浙商宏观||李超】金融数据:整治金融空转未阻断扩信用 【浙商宏观||李超】5月金融数据中的信息量 【浙商宏观||李超】金融数据:“略高”的政策含义逐渐验证 【浙商宏观||李超】货币政策真能不管GDP吗? 【浙商宏观||李超】下半年是否还有降准? [ 15 ] 出口超预期 【浙商宏观||李超】进口逻辑有变化,出口短期继续强 【浙商宏观||李超】进出口缘何超预期? 【浙商宏观||李超】再通胀强出口,2021继续演绎 【浙商宏观||李超】再议出口超预期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持续强劲,顺差带动增长 【浙商宏观||李超】两个大循环的另类观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优势提振出口,进口转正或难延续? 【浙商宏观||李超】5月进出口:为什么我们前瞻提示出口无需悲观? 【浙商宏观||李超】进出齐升,逆差转正——3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浙商宏观||李超】Q4进出口能否持续强势?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高增稍降,进口逻辑有变 【浙商宏观||李超】5月PMI:出口预示未来走弱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高点已过,进口高点已现 【浙商宏观||李超】6月PMI: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回落 【浙商宏观||李超】供需缺口仍是解释出口的核心逻辑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如期回落,驱动股债双牛 [ 16 ] 十四五规划 【浙商宏观||李超】创新、产业、市场、改革——五中全会公报划重点 【浙商宏观||李超】十四五规划详解 【浙商宏观||李超】从数据指标看十四五规划终稿 【浙商宏观||李超】上篇:十四五规划量化指标的建议 【浙商宏观||李超】下篇:十四五规划量化指标的建议 [ 17 ] 中观产业景气观察 【浙商宏观||李超】Q4 哪些行业基本面会改善? 【浙商宏观||李超】2021年出口景气对产业链影响如何? [ 18 ] 美国大选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比整体民调更重要的是摇摆州民调──美国大选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国会改选重要性不亚于总统大选──美国大选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的全国大会传递了什么信息?——美国大选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宽松“助力”特朗普大选——美国大选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财政博弈引发市场波动但无碍美联储宽松——美国大选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低预期优势助拜登先下一城——美国大选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特朗普确诊新冠怎么看?——美国大选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邮递选票或是特朗普拒绝潜在败选结果的续命抓手——美国大选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特朗普未把握辩论窗口,大选夜重点看四大关键州——美国大选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总统和国会选举都需关注,警惕拜登交易逆转——美国大选系列研究十 【浙商宏观||李超】大选司法混乱或超预期,美股短期有下行风险——美国大选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免 责 声 明 | 行业的投资评级: 以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1、看好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上; 2、中性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10%以上; 3、看淡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10%以下。 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 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者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由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39833000)制作。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本公司” )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没有将变更的信息和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作参考之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仅反映报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司的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布、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浙商证券研究所 上海总部地址:杨高南路729号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25层 北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E座4层 深圳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广电金融中心33层 邮政编码:200127 电话:(8621)80108518 传真:(8621)80106010 浙商证券研究所:http://research.stocke.com.cn 文章内容源自12月04日外发的报告《如何看待就业数据打架与鲍威尔鹰派发言?——美国11月就业数据传递的信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