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影响 – 大流行病下的危与机
(以下内容从中财期货《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影响 – 大流行病下的危与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01.12.2021 ▲黑死病大流行期间的医生形象 作者 | 胡逾之 编辑 | 艾期 前言 黑死病疫情于1348年至1350年间在欧洲达到顶峰,估计欧洲大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最终死于黑死病。 黑死病通常被简单地称作“瘟疫”: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流行病,它对全世界的人口产生了直接、长久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剧变;这些剧变对世界历史进程,特别是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黑死病的症状包括淋巴结疼痛、肿大或肿胀、头痛、发冷、疲劳、呕吐和发烧;在3-5天内,80%的受害者将死亡。历史学家估计,它使世界总人口从4.75亿减少到3.5亿到3.75亿。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规模的恢复花了近80年的时间,在某些地区则需要150多年的时间。 让人本文中我们将回顾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影响 – 大流行病下的危与机 黑死病虽然恐怖,但从幸存者的角度来看,瘟疫的影响却是正面、积极的:劳动力的大量减少意味着社会的劳动力需求突然增加,例如那些幸存下来的英国农民发现他们的处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许多欧洲人来说,15世纪是繁荣和新机遇的黄金时代:土地普遍充裕,劳动阶层的工资得到了上涨,农奴制也几乎遭到了全面废除;艺术家和哲学家们冲破了思想的枷锁,开启了文艺复兴。 图1:《农民的盛宴》(PieterAertsen, 1550年) ▲资料来源: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中财期货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菲利普斯认为,名义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 即名义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图2:菲利普斯曲线 ▲资料来源:百度图片、中财期货 01 黑死病后的通胀 在黑死病爆发期间,欧洲损失了30-40%的人口。人口的减少使得当时欧洲的农业经济对幸存的工人有着很大的需求。 土地所有者必须面临给员工涨工资以竞争劳动力,或让土地闲置的选择。随着商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劳动者的工资逐渐上涨并转化为整个经济层面的通货膨胀(符合菲利普斯曲线的预期)。 图3:西欧各国的小麦价格(1201-1960) ▲资料来源:《大浪潮:价格革命与历史的节奏》(戴维·哈克特·菲舍尔)、中财期货 事实上,虽然14世纪欧洲富裕的贵族阶层在疫情期间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劳动阶层,但他们却是后疫情时代经济转型中的输家。雇用劳工的困难大大地增加了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的运营成本。 而劳动阶层中的幸存者,却是瘟疫后不折不扣的大赢家! 如果劳动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数量是按同比减少的,那么黑死病带来的人口缩减只会改善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因为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将上升。然而,拥有土地的贵族受瘟疫的打击比劳动阶层的农民要轻。因此,农民/贵族人头比大大降低;这对“分子”有利,对“分母”不利。 英国诗人约翰·高尔(1330年-1408年)曾发表评论说:“他们迟钝、贪婪,但稀缺。他们所做的很少,却要求最高的工资。” 这跟今天身为“社畜”的我们貌似是完全不同的待遇。 黑死病不是特例:在几百年后的安东尼瘟疫、查士丁尼地中海瘟疫的后疫情时代,经济史学家们看到了同样的规律。 然而黑死病结束后的一个世纪内,随着人口与生产力的逐渐恢复,物价水平由通胀转为通缩;欧洲的底层民众又再次面临贫困和饥荒。 02 最强变种毒株奥密克戎来袭 一个新毒株,让11月26日成了名副其实的“黑色星期五”。 当天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召开会议,并于当天宣布在南非、博茨瓦纳等国发现的新冠变异毒株B.1.1.529,含有大量突变,可能具有引发二次疫情的潜质,并很可能更具传染性。此消息公布后,全球股市、债券、黄金、原油整体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震荡。其中美国基准WTI原油跌幅竟然达到了13%! 图4:WTI最近三个月油价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财期货 Prologue: Qui sunt hi, ut sub nubes? 音频: 进度条 00:00 / 02:38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图5:全球新冠累计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中财期货 03 稀缺者赢,过剩者输 虽然当前的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只有区区520多万人,和70多亿的全球总人口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但新毒株奥密克戎的毒性却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当我们对未来进行展望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线性外推;因为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影响,经常是指数性的。 马克吐温曾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即使新毒株不会像黑死病那样造成人类大面积的死亡,但大概率会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新洗牌。 而洗牌过程必定是遵循经济规律的: “稀缺者赢,过剩者输。” 04 总 结 从黑死病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以下几点经济规律: 1. 瘟疫过程中与结束后短期内社会将经历通货膨胀。 2. 瘟疫结束几年后,随着劳动力的补充,通胀会转变成通缩。 3. 资产拥有者因为受疫情影响更小,因此幸存者的生产成本变大,成为了疫情的输家。 4. 劳动者因为受疫情影响更大,因此当中的幸存者变成了稀缺资源,成为了疫情的赢家。 - 推荐阅读 - 1923年德国超级通胀对当下的启示 留言互动 你对本话题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交流分享 — THE END — MORE 中财研究 金九银十甲醇价格有望创新高 艾达“流风余韵”尚存 油价后续会怎么走? 蒙古矿,汹涌而来 铝代钢革命的连锁反应 美国通胀谁来买单 THE END 特别声明 ▼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未经我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 添加中财研究微信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期货信息分享、研投咨询等
01.12.2021 ▲黑死病大流行期间的医生形象 作者 | 胡逾之 编辑 | 艾期 前言 黑死病疫情于1348年至1350年间在欧洲达到顶峰,估计欧洲大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最终死于黑死病。 黑死病通常被简单地称作“瘟疫”: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流行病,它对全世界的人口产生了直接、长久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剧变;这些剧变对世界历史进程,特别是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黑死病的症状包括淋巴结疼痛、肿大或肿胀、头痛、发冷、疲劳、呕吐和发烧;在3-5天内,80%的受害者将死亡。历史学家估计,它使世界总人口从4.75亿减少到3.5亿到3.75亿。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规模的恢复花了近80年的时间,在某些地区则需要150多年的时间。 让人本文中我们将回顾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影响 – 大流行病下的危与机 黑死病虽然恐怖,但从幸存者的角度来看,瘟疫的影响却是正面、积极的:劳动力的大量减少意味着社会的劳动力需求突然增加,例如那些幸存下来的英国农民发现他们的处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许多欧洲人来说,15世纪是繁荣和新机遇的黄金时代:土地普遍充裕,劳动阶层的工资得到了上涨,农奴制也几乎遭到了全面废除;艺术家和哲学家们冲破了思想的枷锁,开启了文艺复兴。 图1:《农民的盛宴》(PieterAertsen, 1550年) ▲资料来源: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中财期货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菲利普斯认为,名义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 即名义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图2:菲利普斯曲线 ▲资料来源:百度图片、中财期货 01 黑死病后的通胀 在黑死病爆发期间,欧洲损失了30-40%的人口。人口的减少使得当时欧洲的农业经济对幸存的工人有着很大的需求。 土地所有者必须面临给员工涨工资以竞争劳动力,或让土地闲置的选择。随着商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劳动者的工资逐渐上涨并转化为整个经济层面的通货膨胀(符合菲利普斯曲线的预期)。 图3:西欧各国的小麦价格(1201-1960) ▲资料来源:《大浪潮:价格革命与历史的节奏》(戴维·哈克特·菲舍尔)、中财期货 事实上,虽然14世纪欧洲富裕的贵族阶层在疫情期间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劳动阶层,但他们却是后疫情时代经济转型中的输家。雇用劳工的困难大大地增加了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的运营成本。 而劳动阶层中的幸存者,却是瘟疫后不折不扣的大赢家! 如果劳动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数量是按同比减少的,那么黑死病带来的人口缩减只会改善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因为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将上升。然而,拥有土地的贵族受瘟疫的打击比劳动阶层的农民要轻。因此,农民/贵族人头比大大降低;这对“分子”有利,对“分母”不利。 英国诗人约翰·高尔(1330年-1408年)曾发表评论说:“他们迟钝、贪婪,但稀缺。他们所做的很少,却要求最高的工资。” 这跟今天身为“社畜”的我们貌似是完全不同的待遇。 黑死病不是特例:在几百年后的安东尼瘟疫、查士丁尼地中海瘟疫的后疫情时代,经济史学家们看到了同样的规律。 然而黑死病结束后的一个世纪内,随着人口与生产力的逐渐恢复,物价水平由通胀转为通缩;欧洲的底层民众又再次面临贫困和饥荒。 02 最强变种毒株奥密克戎来袭 一个新毒株,让11月26日成了名副其实的“黑色星期五”。 当天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召开会议,并于当天宣布在南非、博茨瓦纳等国发现的新冠变异毒株B.1.1.529,含有大量突变,可能具有引发二次疫情的潜质,并很可能更具传染性。此消息公布后,全球股市、债券、黄金、原油整体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震荡。其中美国基准WTI原油跌幅竟然达到了13%! 图4:WTI最近三个月油价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财期货 Prologue: Qui sunt hi, ut sub nubes? 音频: 进度条 00:00 / 02:38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图5:全球新冠累计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中财期货 03 稀缺者赢,过剩者输 虽然当前的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只有区区520多万人,和70多亿的全球总人口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但新毒株奥密克戎的毒性却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当我们对未来进行展望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线性外推;因为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影响,经常是指数性的。 马克吐温曾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即使新毒株不会像黑死病那样造成人类大面积的死亡,但大概率会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新洗牌。 而洗牌过程必定是遵循经济规律的: “稀缺者赢,过剩者输。” 04 总 结 从黑死病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以下几点经济规律: 1. 瘟疫过程中与结束后短期内社会将经历通货膨胀。 2. 瘟疫结束几年后,随着劳动力的补充,通胀会转变成通缩。 3. 资产拥有者因为受疫情影响更小,因此幸存者的生产成本变大,成为了疫情的输家。 4. 劳动者因为受疫情影响更大,因此当中的幸存者变成了稀缺资源,成为了疫情的赢家。 - 推荐阅读 - 1923年德国超级通胀对当下的启示 留言互动 你对本话题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交流分享 — THE END — MORE 中财研究 金九银十甲醇价格有望创新高 艾达“流风余韵”尚存 油价后续会怎么走? 蒙古矿,汹涌而来 铝代钢革命的连锁反应 美国通胀谁来买单 THE END 特别声明 ▼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未经我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 添加中财研究微信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期货信息分享、研投咨询等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