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星图解读“双十一”电商专题讲座【天风互联网传媒】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天风×星图解读“双十一”电商专题讲座【天风互联网传媒】》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详询苏燕妮13148866768 前期纪要回顾 快评|有赞21Q3业绩【天风互联网传媒】 【天风互联网传媒】天风问答系列第二弹:传媒互联网五问五答 【天风互联网传媒】天风问答系列:传媒互联网七问七答 双11前瞻:监管推动平台让利商家,直播电商有望再创佳绩【天风互联网传媒】 618电商大促简评:直播电商战绩喜人,关注平台动态竞合【天风互联网传媒】 天风证券研究所x头豹研究院618电商专题讲座【天风互联网传媒】 正文 时间:2021年11月15日 专家:星图数据运营副总裁王颖 【会议纪要】 【主持人】:各位投资者晚上好,感谢各位投资者参加我们和星图数据联合举办的解读“双十一”电商数据专题电话会,我们之前在10月20日外发《21年双11前瞻:监管推动平台让利商家,直播电商有望再创佳绩》,跟各位领导做过汇报。截止到上周四历时22天的“双十一”电商大促正式结束,相信投资者也看到了一些数据,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星图数据运营副总裁王总解读“双十一”数据,洞察数据背后的趋势和亮点。王总先后供职于大型互联网公司、商业地产上市企业,并且任职战略部门负责人,有超过十年的大数据行业分析、战略分析、财务分析等工作及管理经验,下面有请王总为我们做2021年“双十一”大促数据及趋势洞察的分享,之后设有提问环节,欢迎各位投资者踊跃交流,下面把时间交给王总。 【王总】:大家好,我是星图数据的王颖,今天晚上跟大家分享一下“双十一”期间在电商平台大促的表现及星图在这个行业中的洞察观点,分享给大家。 我们看一下今年整个大的数据情况,今年“双十一”期间,我们的数据是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共11天的周期累计,这11天我们监测到全网B2C平台的GMV达到9532亿的规模,同比增长13.4%。我们回顾过去13年整个中国“双十一”,今年头一次大盘的数据出现了相对较低的增长值,往年大促的增长是在26%以上,今年我们看到增长乏力,才13%多。大促当天全网销售额3146亿,同比去年当天的销售额同比下降5.5%,这是13年来首次负值,市场上都非常关注这个值,为什么会降呢?通过我们的观察来看,降的原因有很多,今年大促周期较往年被拉长,“双十一”当天市场的爆发量没有起来,把大促一天的销售额平摊到一个月的时间,当天并没有引起太多带动性的作用。直播活动和每年一度的猫晚,天猫的晚会影响也不大,当天带动性并没有真正释放出来。我们看到今年相对来讲是唱衰的情况,回顾整个周期来看还是不错的,也是近万亿的销售表现。 我们看各平台今年的格局情况,天猫依然是最大头是56.7%,京东占到37%,我印象中京东去年的份额是26%,今年京东的份额提升6个点,今年是32%,拼多多去年的份额是2%点多,今年拼多多涨了一个点,京东的贡献确实在逐年加大,天猫“双十一”的主场地位已经被其他平台逐渐瓜分了,这是电商平台的节奏。 大家非常关注直播平台的情况,大家的目光锁定在淘直播、抖音、快手几个主流的内容平台参与“双十一”的活动,今年首次参加“双十一”活动的平台就是微信的视频号,也参与到“双十一”的混战中,但是他的市场中的流量曝光并不是太多,算是腾讯系电商的一次练兵,不算是正式加入电商的信号,只能是他们的试水。 我们看到这几家平台纷纷布局自己的视频内容,通过他们今年的销售表现,今年电商直播全网是产生了738亿的销售额,去年“双十一”的时候全网直播销售额是729亿,其实没有太多的增长。今年点淘的份额依然保持最大61%,快手22%,快手其实还是比抖音的份额高出很多,明显高出很多,抖音整个盘子才13个点的份额,快手绝对是非常强劲的平台。 电商平台上我们看到卖得比较好的三个类目就是美容护肤、彩妆和休闲食品,这三大类比较爱用直播这种形式进行销售。 人货场三个维度看一下“双十一”电商呈现出哪些表现,人的结构变化上来看,我们看到00后和90后对“双十一”的关注度较往年有高的增长,更热衷于在这期间购物。我们看到百度的数据里,百度TGI用户的关注情况来看,对于大促的关注度比较高的还是在20岁到39岁这个年龄段,这是最为关注活动的一群人。 同比“双十一”预售的情况,今年比往年预售额同比增长134%,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点,今年的“双十一”战线被拉长了,平台就是利用提前预售的形式把整个战期拉长。今年很多平台除了预售的销售形式之外,一些高端产品销售的时候也用了价保的方式,把自己的销售计划提前做掉,我们也看到预售的销售带动性较往年有特别大的增长,将近2000亿的力度。 我们看一些货的表现,大家很关注“双十一”什么样的品牌卖得更好,到底哪些产品在“双十一”卖得更好,通过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参与“双十一”的品牌数量是8.5万个,去年是7.2万个,一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线上涌现出18%的品牌增长,其中会有一些新品牌,前几年没参与线上活动的品牌,这两年的新国货品牌、新消费品牌逐渐涌现,我们看到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需要认知的品牌数量增多了,参加“双十一”的SKU数量较往年有183%的增长,消费者选择的产品更加多,品牌和产品的竞争现在来看是非常激烈的市场,“双十一”期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对于品牌商来讲都会选择在“双十一”期间上新自己的产品,做新品的发布。近两年的数据对比上,今年新品的占比可以达到7.4%,去年5.4%,这个增长是非常快的,品牌会利用这个时间点做新品的发布,较以往大家对线上传统的认知,把线上当成一种倾销、尾货的形象完全不一样,线上变成各品牌集中上新品的主要渠道,这个量是非常可观的,达到7.4%。 我们看一下场的问题,都会说到人货场,什么样的平台能给品牌主带来更多的销量?今年我们看到直播,大家非常关注,我们看到直播的销售形式目前都是内容端的,并且这种内容大部分真正的成交是在为淘宝和京东引流,销售能力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大部分的品牌,比如说今年我们看到直播的品牌有1万个在做线上的直播活动,超过100万的商品在线上做相关的售卖,实际上大部分的流量被直接引向淘宝和京东,这就是抖音、快手做了很多的活动,但是较去年“双十一”整体的增长并不大,这样的平台我们认知,如果它是新兴的销售平台,纯是做销售的平台来讲,流量爆发应该会提速,销售额的增长也是提速的,但是今年我们看到,这些内容平台并没有呈现高的销售增长,这就是他们把流量分散到淘宝和京东上。 流量的分散背后有很多的原因,会上我简单讲几点,会后大家还有想沟通的我们可以进一步沟通,原因非常多,这些 内容平台目前来讲做电商的基础服务能力还没有到达像京东和淘宝这样的程度,以他们现有的服务能力来服务品牌,其实他们的能力是远远达到不了的。这种借力打力,比如说他们自己平台上做的活动,直接转移到淘宝和京东上,可以有效的利用京东和淘系的优惠券,这种借力打力的方式是平台生态间的共赢。今年看的话,直播的电商没有带来高的增长,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会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怎么看待直播电商都会认为直播电商会有特别高的增长,从我们的数据反馈来看,综合我们了解到的行业信息,我个人认为抖音的增长看起来还好,比较符合常态,比较符合现在平台发展的策略。 国货大家都非常关注,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往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三个品类,家电、手机数码、服装三大类,国货品牌的产品依然是这三个类目里占大头的主要群体,像家用电器可以占到90%多,手机数码也是,服装也是,都是国产品牌占大头,进口品牌不到10%的份额,大家觉得国产品牌的春天了,国货的带动力真的非常强。 我们再看一下这两年的消费趋势变化,这两年在单身经济、懒人经济、银发经济的经济现象都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通过我们回溯这些市场热点,我们投射出来各个品类的销售情况,我们大致分成三类,比如说单身经济,我们分成影音娱乐、宠物生活和迷你电器,这三类比较受单身人群的喜爱。我们也看到在影音娱乐由于客单价相对较高,这个赛道上一次的销售额可以做到26个亿的规模,还是非常大的,这个赛道的客单价相对较高。零食类的产品客单价非常低,但是零食类的宠物食品里,宠物零食也能做到4.2亿,单身人群对于宠物食品的需求量是逐年增长的,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新赛道。 迷你电器,像小型冰箱、小型洗衣机量都不错。银发经济这两年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我们的数据,我们从三个方向帮助大家看银发的这群人的消费品类的主力是什么,厨房电器、监测仪器、辅助器械,这三类是银发人群适配的三大类主要消费产品。厨房是三个里面相对比较小的,监测类的仪器,家用的监测仪卖得非常不错,血压仪、血糖仪卖得非常好。 这两年还有比较大的热点是潮玩经济,大家非常关注泡泡玛特“双十一”卖得怎么样,如果对泡泡玛特的数据感兴趣我们可以会后再交流,单品牌的数据我们不对外发的,我们看一下潮玩经济大盘卖得怎么样,盲盒公仔“双十一”卖了3000多万,手伴卖了1.1亿,这个量还是非常大的,也是跟手伴的客单价比较高有关,还有BGD娃娃,这两类产品都是客单价相对较高的。盲盒这个产品价值相对较低,盲盒的产品均价20到40,可见它的订单量还是非常大的。后两类产品客单价高,产生这么高的销售额,相对来说还是更小众一点的产品。 “双十一”期间星图数据监测到大盘品类销售排名的情况,什么样的品类在整个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跑得非常快的品类有哪些?我们整理了大的电商平台上所有的品类里,我们给大家看了一下增速最快的前五类产品。 一是私护类的产品排得比较前,增速是最快的,今年也是做到100%的增长。 二是美容仪产品的增速也是非常快,跟这两年美容类的产品,这个赛道大家非常关注,也是和大趋势一致,这类产品卖得非常好。 三是猫狗粮宠物食品的增速也是非常快,95%的增长。 前三大类都实现了翻倍的增长,整个电商行业发展放缓的情况下,这三类产品还是跑赢大盘,增速也是在100%的增长。 我们看一下大家关注的美妆护肤类目,这个赛道上竞品比较多,这个赛道上国货比较多,这个类目是常年常青的品类。近十年的综合电商30%到40%都是来自于美妆护肤类产品的贡献,这个品类发展得最早,发展历史也是最早的,增速也是最快的,且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更快的,今天给大家看一下美妆护肤类目的市场表现。今年美妆护肤类的产品在直播上营销投入比较大,李佳琦、薇娅比较头部的主播,还是以化妆品的销售为主,掺杂卖一些零食产品,这两位头部主播还是在卖化妆品,美妆和护肤产品的预售期较往年提早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始有各种营销宣传,包括李佳琦给所有女生offer的活动,也是很早在抖音平台上做相关的内容宣传,有很多的剧透内容宣传。今年“双十一”这两位头部主播一共创下了5亿人观看的数字,一夜间卖了189亿,刷新了过去所有直播的新数据,这两个数据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夜间卖掉189亿的护肤产品,非常可观。美妆护肤类“双十一”期间整体的销售表现,美妆护肤类产品市场盘子是547亿元,其中护肤产品依旧占大头,整个销售额在392亿,同比增速37.6%,也是跑赢大盘的。 今年护肤类产品的同比增长高达35.5%,护肤类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卖得非常好。500多亿到底是哪些品牌带动的?在护肤品类里和美妆品类里,排在前十的品牌有哪些?护肤品排在前十的品牌基本还是外资品牌,有一个叫薇诺娜的专业院线跑了出来,现在的位置是在第七,其他的都是外资品牌。它跟这些外资品牌相比,它的客单价并不高,可想而知它的量已经有很大的优势,整个的头部十个品牌市场份额加在一起是57.4%,这十个品牌可以占到一半的市场份额,十个品牌里跟外资品牌的客单价较高有关,因为他们卖得贵,所以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份额拉上去。 美妆类目,头十个品牌有三个品牌是国产品牌,这三个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记和克拉奇,这三个品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都是进口品牌,这十个品牌的位次较往年有很大的不同,往年美妆类,像完美日记和花西子,他们“双十一”狠砸活动、把自己的活动拉满、价格做到很低的时候,用很多刷流量的方式把自己能做到第一、第二的位置,今年他已经冲不到最前面的第一位了,这也是跟国产品牌创新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要在线上砸广告、砸钱,如果外资品牌也拿出钱来砸的话,他们砸不过外资品牌。今年明显看到外资品牌在线上投入力度较以往更加大,我个人了解到,一些外资品牌单品的售价最低的折扣可以做到4.7折,4.7折对于很多女生是非常有诱惑力,这个比去免税店和国外代购便宜很多,也比天猫进口超市、天猫海外购、京东海外购的价格都要低。今年这两个赛道上我们看到进口品牌的表现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彩妆类目里,国产品牌依旧是以价格优势在市场上抢到一定的份额,这是通过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到的,美妆的赛道品牌的分散性更强,前十的品牌合计才27%,连30%都不到,市场集中度非常非常低,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力、市场的竞争态势也十分强烈,大家都在这个赛道做,这个赛道也是比较容易出成绩的赛道。 前面讲的是我们聚焦在美妆线上的销售表现,我们再看一下品牌,今年有哪些品牌线上表现得哪些亮点,后面我会给大家举两个品牌“双十一”销售表现的案例。 品牌集中度,前面也讲到了一些关于品牌集中度的问题,我们接着讲一下同向对比品牌集中度的分布情况,我们监测到的数据,今年“双十一”品牌集中度这块看,乳品行业的品牌集中度相对是最高的,接下来是粮油调味品和方便速食,前四名的品牌集中度占到30%,品牌集中度比较高。美容护肤的品牌集中度相对较低,洗护清洁也是,彩妆也是,这三个赛道的竞争压力更大,乳品行业基本上就是蒙牛和伊利这两个品牌在“双十一”期间大量的砸钱做营销活动,伊利发了战报,“双十一”第一。 快消品和零食饮料相关的三个板块品牌集中度更高,美容个护的集中度相对较低一点,刚才提到美容护肤品牌薇诺娜,薇诺娜这个品牌大家之前都听说过,最早发家于院线品牌,之前在一些医美渠道,更加注重成分上的宣传,比如说敏感肌、有效成分。这两年消费观念的变化,比如说大家更加注重美妆产品的成分、安全性、专业的问题等,导致一些美容护肤类,薇诺娜在“双十一”期间卖了12.6亿非常大的量,头十的品牌中是唯一的国产品牌。 这家品牌的宣传和其他的品牌宣传不太一样,除了明星代言以外,还有一些专家、美容护肤行业的专家给他站台,也是有别于其他品牌的营销方式,这个品牌给大家的形象还是偏专业的产品形象。 我们看一下鱼跃医疗,也是上市公司,他主要是卖一些监测仪,老年人用的血压仪、血糖仪,“双十一”期间鱼跃医疗产品卖到1.3亿的体量。鱼跃医疗在我们看来,医疗板块的产品在线上整体市场增长相对来讲是起步比较晚的品类、赛道,近几年人口老龄化也是让这个赛道在互联网上增长快于大行业的增长,尤其是鱼跃医疗这个品牌力还是非常强的,在今年“双十一”期间的销售也是卖到1.3亿,数据上来讲,鱼跃医疗的品牌还是卖得非常不错。 前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最后一张,重点品牌在“双十一”期间的销售情况。关于本次“双十一”销售情况以及在这个赛道上的洞察给大家分享到这里。 【主持人】:谢谢王总非常细致、深入的解读。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我先抛砖引玉问几个问题。大家都会觉得电商行业赛道很卷,您怎么看待目前电商行业面临的政策变化,以及对行业的影响的程度,包括未来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的演绎? 【王总】:我先讲一下我个人对电商平台发展的想法,卷是一定的,而且这种卷的速度在过去三十年的互联网发展,我个人认为卷得不是特别快,过去三十年互联网各个赛道上卷的速度和厮杀程度非常快,两年就能把一个产业格局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看电商行业是非常非常稳定的行业,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者的认知已经非常稳定了,它的卷来自于内卷,电商赛道的卷,如果从需求端讲,需求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从平台之间的竞争来看,目前也是大鱼吃小鱼的状况,小平台发展的空间有,但不是特别大,还是要把自己的平台发展,还是一些垂直赛道发展得相对较好,一些综合类的平台目前看没有谁可能再跑过京东、天猫和拼多多这三家大的平台,一些垂直类的赛道还是有一些可能的。 电商行业我觉得更像是价值的回归,以前大家看到都是非常关注盲目的增长,今年我们看到无论是品牌还是平台商,实际上他们在把自己的服务变得更加精致化、更加注重服务体验,平台给到品牌提供相关的政策扶持、相关的配套服务较以前都是非常专业的,品牌在电商上做的事情也较以前有很专业的运营手法,以前大家更注重的是我给你满减、给你更多的赠品,实际上这种不属于深耕的玩法,还是收割这一波的消费者,今年做完就不管了,只看眼前老板给我下的KPI,过去一直停留在这个认知阶段。现在我们看到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我们更加注重用户的沉淀,都在做用户,你想买他的产品,他会设很多的门槛,先要成为店铺的会员才能给你优惠券,已经沉淀了一部分的客户,平台和品牌在深耕用户,深耕自己现有的用户,说白了还是竞争压力太大,不希望自己的老用户跑掉,这是一方面。 再一个是行业内卷,我个人觉得大家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提速,真正能做过京东和天猫的还是可能性不大,抖音和快手是大家非常看好的两个平台,目前看成绩其实并不理想,自己后台的运营对于电商怎么做这件事情还要再摸索一段时间,他们肯定是有机会的,看他们能不能快速的把京东和天猫的算法应用到他们的赛道,目前他们的服务能力还是远远跟不上的,如果他们能快速学习我觉得他们是有机会的。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平台在不断的加强对品牌的扶持,像今年的反垄断以后,各个平台我们也看到推出一些对商家的扶持政策,从咱们的数据来看,有没有看到哪些平台、品牌在政策的利好下有明显的机会?像头部品牌消费品在“双十一”表现很强劲。 【王总】:客观说,“双十一”的数据很难看到咱们想看到的结论,政策利好能给品牌带来什么,政策利好需要长期的数据对比,“双十一”这个时点太特殊了,大家在“双十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业绩,利润做到非常低,这个时点看政策不是特别好的时间点,想看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一下长周期的数据对比,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政策会对品牌有什么样的影响。“双十一”的时点特别特殊,就是盲目的增长。头部品牌的带动性强,这种品牌打折会有很多的忠实的消费者过来。 【主持人】:京东受益反垄断的趋势比较明显,关于后面的持续性您怎么看? 【王总】:这个事情是国家政策,肯定会执行下去,互联网野蛮生长十几年,国家出手干预的话这个政策一定会得到落实而且还会有下一步的动作,这个动作肯定没有完。我个人感受到的影响,平台、品牌大家对于这个事情都在默默的做工作、做业绩,其他的已经很低调了。这个事情就是跟着国家政策走,会给别的平台带来很多机会,从流量的角度来讲,京东和天猫的流量还是大的,他们有很多的付费会员,这是其他平台目前不具有的,他们一到两年的绝对垄断地位还是会持续下去,会员稳定性也强,其他平台有机会,很难厮杀出一条路。 【主持人】:微信视频号“双十一”带货的潜力如何? 【王总】:视频号带货的数据我们没有,我个人了解到他做的量并不大,虽然微信的用户多,视频号应用的人还是没有那两个平台的人多,品牌商不出力的话谁帮你支撑呢?一定要让品牌进来,才能支撑起它的销量,头部主播入驻做活动不做活动关注度还是不行的,视频号的主播活动现在看是比较少的,主播的活动还是在抖音、快手、点淘,目前看市场关注度不是很够,没有办法解决的是,流量引来以后只能为京东嫁衣,他跟京东怎么谈利润分成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可能为淘系做嫁衣,是否值得也是他们下一步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看微信直播,微信视频号还不太明朗。看下一步把流量导给谁,怎么用,中间有一个落地页,他们自己内部还没有搞清楚。 【主持人】:怎么看柳叶熙这种虚拟主播的热度? 【王总】:虚拟主播属于亚文化,我们没有数据支持,我分享一下我观察到的现象,虚拟主播的亚文化影响怎样的人群?亚文化影响的是小众人群,而且年龄偏低,偏低的年龄消费群体付费购买能力并没有30到40岁人群的购买力强,这部分人群的购买力相对较低,而且他们的客单价也相对较低,但是并不是说虚拟主播不行,这种文化IP的嫁接是可以带来一部分的流量,相信行业里没有数据支持谁的观点,从亚文化的流量来看永远是小众,且付费能力不是很高的赛道。 【提问】:刚才提到“双十一”的增速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请问您怎么看“双十一”未来的发展方向?“双十一”未来是不是会实现从量上到质上的转变?如果有从量到质的转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王总】:“双十一”的量,我个人觉得今年是9500亿总量的盘子,虽然增长放缓了,大家不要觉得这个市场凉了,我个人依然看好电商平台,消费能力并不是像过去一样集中在一个时间点爆发,未来的“双十一”应该是更加分散的“双十一”,老百姓兜里就这么多钱,在一个时间点上爆发,过去已经走过很多年了市场的天花板已经验证过了,就是这样大的盘子,增长不是靠绝对值拉动的,今年的增长还是很高的,除了平台的统计口径问题,从自己家的口径,9000多亿的盘子是相对稳定的值,消费者兜里就这么多钱,快消品不可能买两年的产品回家囤着,一般他们的采购周期就是一年,万亿的市场规模在一个月的时间爆发,我个人觉得是合理的,因为我们要把“双十一”整个的数据拉开到全年看,中国的消费能力在这儿,现在卖了以后就卖不了了,“双十一”走过这么多年,今年的政策打压,“双十一”是回归理性的过程,回归理性更多的是来自于消费者的回归理性,平台的引导、消费者购买渠道变得多了,不仅可以通过京东、天猫购买,还有一些线下渠道,像新零售、社区团购都在做“双十一”的活动,“双十一”这三个字已经不是天猫的标签,应该会变成一代人的消费标记,像美国的黑5变成固定型的购买商品时间点,我看好“双十一”的标签,这个标签不再属于天猫本身,应该是属于整个中国的消费市场,价值回归是这两年平台商、线上品牌企业都在提的思考,无论是服务品质还是商品品质都在提升,前段时间官媒发布一个信息,很多商品是明升暗降,“双十一”期间并没有降价,这种感受我觉得从数据上来看倒不是这样,可能是样本推断出来的,有些商品用涨价的方式变相给你促销的错觉,我们的数据来看,“双十一”是全年所有商品价值的低点,哪些商品是有价格上的提升,我觉得像基础民生类的商品,价格有提升,它是有消费升级的表现,单价更贵品质更高导致产品价格的提升,而不是商家把一个商品提十块钱,“双十一”当天降五块钱的逻辑玩,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商家也是有约束条件,后台会有很多系统约束他改价,不像网上平台提的先提价后降价。我们也看到很多的食品企业、快消品企业在纷纷提价,有经济的原因、货币的原因,商品的品质也在提升,包括国货。大家这么认可国货,也是因为国货做得不错,国货的价格确实不低了,国货上新的速度非常快,中国人的国货内卷简直太严重了,他们太勤奋了。 【主持人】:“双十一”数据高开低走,有多少是政策控制因素,多少体现消费力有点后继乏力,四季度剩下的时间同比增速您有预判吗? 【王总】:增长乏力我觉得市场盘子就这么大,走了13年增长乏力是正常现象,未来两个月消费增长肯定是不行的,一般“双十一”之后的两个月,市场大盘都是向下的,比如说12月的销量,哪怕是套保的双12的购物节撑着也没用,12月电商的盘子应该是还没有9月份大,销售能力都不如9月份,每年的“双十一”会把未来三个月的市场量提前释放掉,这是每年周期性的波动,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包括618也是,618以后7月、8月线上也卖不动,但是今年“双十一”影响格外大,我个人感觉美妆行业会影响的周期更长一点,往年美妆行业的产品基本上在做促销活动买一赠一的比例做,消耗时间是半年的周期,今年我们看到美妆行业恨不得把一年的姑娘们要消耗的化妆品都消化掉,美妆行业未来一年618可能不太好做,很多人“双十一”已经买完了。未来不是不看好经济增长,电商这块消耗得太厉害了。 【主持人】:请问王总如何看拼多多未来的发展? 【王总】:拼多多不适合参加“双十一”、618的活动,他平时的价格已经非常低了,“双十一”期间、618期间再参与平台补贴的竞争就没什么竞争力了,对于消费者来讲,享受着京东的服务、拼多多的价格,肯定在京东上购买,这种流量上的吸引,这两个时间点对拼多多没什么优势,拼多多是长跑耐力型的平台,价格非常低,不需要比价,平台属性跟京东、天猫不一样。大品牌相对另外两个品牌比较少,价格优势性更强,我觉得拼多多不要在大促期间拿出来跟两个平台比,这样对拼多多的平台来看并不合理,它的优势在于长跑,不在于大促节点,大促节点会对他未来两个月销售上有影响,会把他未来两个月的销售拉下来,因为内卷,不得不把他拉到竞争环境下。今年拼多多的促销力度差太远了,拼多多的平台从优势上来讲,它的群众基础更好,价格长期来看更有优势。 【主持人】:整体来看这次“双十一”的观感,归结为三个词大概是什么样的评价? 【王总】:“双十一”这个标签已经不再仅属于天猫了,应该算是线上、线下整体的互动促销节,今年特别明显,往年不算太明显,标签不再属于天猫。品质更加高。各家平台注重私域流量的经营。 【主持人】:谢谢王总,对于电商赛道我们天风互联网传媒团队一直有跟踪,欢迎各位投资者多关注我们团队的报告、会议,再次感谢王总,谢谢各位投资者的时间。
详询苏燕妮13148866768 前期纪要回顾 快评|有赞21Q3业绩【天风互联网传媒】 【天风互联网传媒】天风问答系列第二弹:传媒互联网五问五答 【天风互联网传媒】天风问答系列:传媒互联网七问七答 双11前瞻:监管推动平台让利商家,直播电商有望再创佳绩【天风互联网传媒】 618电商大促简评:直播电商战绩喜人,关注平台动态竞合【天风互联网传媒】 天风证券研究所x头豹研究院618电商专题讲座【天风互联网传媒】 正文 时间:2021年11月15日 专家:星图数据运营副总裁王颖 【会议纪要】 【主持人】:各位投资者晚上好,感谢各位投资者参加我们和星图数据联合举办的解读“双十一”电商数据专题电话会,我们之前在10月20日外发《21年双11前瞻:监管推动平台让利商家,直播电商有望再创佳绩》,跟各位领导做过汇报。截止到上周四历时22天的“双十一”电商大促正式结束,相信投资者也看到了一些数据,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星图数据运营副总裁王总解读“双十一”数据,洞察数据背后的趋势和亮点。王总先后供职于大型互联网公司、商业地产上市企业,并且任职战略部门负责人,有超过十年的大数据行业分析、战略分析、财务分析等工作及管理经验,下面有请王总为我们做2021年“双十一”大促数据及趋势洞察的分享,之后设有提问环节,欢迎各位投资者踊跃交流,下面把时间交给王总。 【王总】:大家好,我是星图数据的王颖,今天晚上跟大家分享一下“双十一”期间在电商平台大促的表现及星图在这个行业中的洞察观点,分享给大家。 我们看一下今年整个大的数据情况,今年“双十一”期间,我们的数据是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共11天的周期累计,这11天我们监测到全网B2C平台的GMV达到9532亿的规模,同比增长13.4%。我们回顾过去13年整个中国“双十一”,今年头一次大盘的数据出现了相对较低的增长值,往年大促的增长是在26%以上,今年我们看到增长乏力,才13%多。大促当天全网销售额3146亿,同比去年当天的销售额同比下降5.5%,这是13年来首次负值,市场上都非常关注这个值,为什么会降呢?通过我们的观察来看,降的原因有很多,今年大促周期较往年被拉长,“双十一”当天市场的爆发量没有起来,把大促一天的销售额平摊到一个月的时间,当天并没有引起太多带动性的作用。直播活动和每年一度的猫晚,天猫的晚会影响也不大,当天带动性并没有真正释放出来。我们看到今年相对来讲是唱衰的情况,回顾整个周期来看还是不错的,也是近万亿的销售表现。 我们看各平台今年的格局情况,天猫依然是最大头是56.7%,京东占到37%,我印象中京东去年的份额是26%,今年京东的份额提升6个点,今年是32%,拼多多去年的份额是2%点多,今年拼多多涨了一个点,京东的贡献确实在逐年加大,天猫“双十一”的主场地位已经被其他平台逐渐瓜分了,这是电商平台的节奏。 大家非常关注直播平台的情况,大家的目光锁定在淘直播、抖音、快手几个主流的内容平台参与“双十一”的活动,今年首次参加“双十一”活动的平台就是微信的视频号,也参与到“双十一”的混战中,但是他的市场中的流量曝光并不是太多,算是腾讯系电商的一次练兵,不算是正式加入电商的信号,只能是他们的试水。 我们看到这几家平台纷纷布局自己的视频内容,通过他们今年的销售表现,今年电商直播全网是产生了738亿的销售额,去年“双十一”的时候全网直播销售额是729亿,其实没有太多的增长。今年点淘的份额依然保持最大61%,快手22%,快手其实还是比抖音的份额高出很多,明显高出很多,抖音整个盘子才13个点的份额,快手绝对是非常强劲的平台。 电商平台上我们看到卖得比较好的三个类目就是美容护肤、彩妆和休闲食品,这三大类比较爱用直播这种形式进行销售。 人货场三个维度看一下“双十一”电商呈现出哪些表现,人的结构变化上来看,我们看到00后和90后对“双十一”的关注度较往年有高的增长,更热衷于在这期间购物。我们看到百度的数据里,百度TGI用户的关注情况来看,对于大促的关注度比较高的还是在20岁到39岁这个年龄段,这是最为关注活动的一群人。 同比“双十一”预售的情况,今年比往年预售额同比增长134%,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点,今年的“双十一”战线被拉长了,平台就是利用提前预售的形式把整个战期拉长。今年很多平台除了预售的销售形式之外,一些高端产品销售的时候也用了价保的方式,把自己的销售计划提前做掉,我们也看到预售的销售带动性较往年有特别大的增长,将近2000亿的力度。 我们看一些货的表现,大家很关注“双十一”什么样的品牌卖得更好,到底哪些产品在“双十一”卖得更好,通过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参与“双十一”的品牌数量是8.5万个,去年是7.2万个,一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线上涌现出18%的品牌增长,其中会有一些新品牌,前几年没参与线上活动的品牌,这两年的新国货品牌、新消费品牌逐渐涌现,我们看到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需要认知的品牌数量增多了,参加“双十一”的SKU数量较往年有183%的增长,消费者选择的产品更加多,品牌和产品的竞争现在来看是非常激烈的市场,“双十一”期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对于品牌商来讲都会选择在“双十一”期间上新自己的产品,做新品的发布。近两年的数据对比上,今年新品的占比可以达到7.4%,去年5.4%,这个增长是非常快的,品牌会利用这个时间点做新品的发布,较以往大家对线上传统的认知,把线上当成一种倾销、尾货的形象完全不一样,线上变成各品牌集中上新品的主要渠道,这个量是非常可观的,达到7.4%。 我们看一下场的问题,都会说到人货场,什么样的平台能给品牌主带来更多的销量?今年我们看到直播,大家非常关注,我们看到直播的销售形式目前都是内容端的,并且这种内容大部分真正的成交是在为淘宝和京东引流,销售能力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大部分的品牌,比如说今年我们看到直播的品牌有1万个在做线上的直播活动,超过100万的商品在线上做相关的售卖,实际上大部分的流量被直接引向淘宝和京东,这就是抖音、快手做了很多的活动,但是较去年“双十一”整体的增长并不大,这样的平台我们认知,如果它是新兴的销售平台,纯是做销售的平台来讲,流量爆发应该会提速,销售额的增长也是提速的,但是今年我们看到,这些内容平台并没有呈现高的销售增长,这就是他们把流量分散到淘宝和京东上。 流量的分散背后有很多的原因,会上我简单讲几点,会后大家还有想沟通的我们可以进一步沟通,原因非常多,这些 内容平台目前来讲做电商的基础服务能力还没有到达像京东和淘宝这样的程度,以他们现有的服务能力来服务品牌,其实他们的能力是远远达到不了的。这种借力打力,比如说他们自己平台上做的活动,直接转移到淘宝和京东上,可以有效的利用京东和淘系的优惠券,这种借力打力的方式是平台生态间的共赢。今年看的话,直播的电商没有带来高的增长,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会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怎么看待直播电商都会认为直播电商会有特别高的增长,从我们的数据反馈来看,综合我们了解到的行业信息,我个人认为抖音的增长看起来还好,比较符合常态,比较符合现在平台发展的策略。 国货大家都非常关注,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往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三个品类,家电、手机数码、服装三大类,国货品牌的产品依然是这三个类目里占大头的主要群体,像家用电器可以占到90%多,手机数码也是,服装也是,都是国产品牌占大头,进口品牌不到10%的份额,大家觉得国产品牌的春天了,国货的带动力真的非常强。 我们再看一下这两年的消费趋势变化,这两年在单身经济、懒人经济、银发经济的经济现象都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通过我们回溯这些市场热点,我们投射出来各个品类的销售情况,我们大致分成三类,比如说单身经济,我们分成影音娱乐、宠物生活和迷你电器,这三类比较受单身人群的喜爱。我们也看到在影音娱乐由于客单价相对较高,这个赛道上一次的销售额可以做到26个亿的规模,还是非常大的,这个赛道的客单价相对较高。零食类的产品客单价非常低,但是零食类的宠物食品里,宠物零食也能做到4.2亿,单身人群对于宠物食品的需求量是逐年增长的,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新赛道。 迷你电器,像小型冰箱、小型洗衣机量都不错。银发经济这两年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我们的数据,我们从三个方向帮助大家看银发的这群人的消费品类的主力是什么,厨房电器、监测仪器、辅助器械,这三类是银发人群适配的三大类主要消费产品。厨房是三个里面相对比较小的,监测类的仪器,家用的监测仪卖得非常不错,血压仪、血糖仪卖得非常好。 这两年还有比较大的热点是潮玩经济,大家非常关注泡泡玛特“双十一”卖得怎么样,如果对泡泡玛特的数据感兴趣我们可以会后再交流,单品牌的数据我们不对外发的,我们看一下潮玩经济大盘卖得怎么样,盲盒公仔“双十一”卖了3000多万,手伴卖了1.1亿,这个量还是非常大的,也是跟手伴的客单价比较高有关,还有BGD娃娃,这两类产品都是客单价相对较高的。盲盒这个产品价值相对较低,盲盒的产品均价20到40,可见它的订单量还是非常大的。后两类产品客单价高,产生这么高的销售额,相对来说还是更小众一点的产品。 “双十一”期间星图数据监测到大盘品类销售排名的情况,什么样的品类在整个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跑得非常快的品类有哪些?我们整理了大的电商平台上所有的品类里,我们给大家看了一下增速最快的前五类产品。 一是私护类的产品排得比较前,增速是最快的,今年也是做到100%的增长。 二是美容仪产品的增速也是非常快,跟这两年美容类的产品,这个赛道大家非常关注,也是和大趋势一致,这类产品卖得非常好。 三是猫狗粮宠物食品的增速也是非常快,95%的增长。 前三大类都实现了翻倍的增长,整个电商行业发展放缓的情况下,这三类产品还是跑赢大盘,增速也是在100%的增长。 我们看一下大家关注的美妆护肤类目,这个赛道上竞品比较多,这个赛道上国货比较多,这个类目是常年常青的品类。近十年的综合电商30%到40%都是来自于美妆护肤类产品的贡献,这个品类发展得最早,发展历史也是最早的,增速也是最快的,且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更快的,今天给大家看一下美妆护肤类目的市场表现。今年美妆护肤类的产品在直播上营销投入比较大,李佳琦、薇娅比较头部的主播,还是以化妆品的销售为主,掺杂卖一些零食产品,这两位头部主播还是在卖化妆品,美妆和护肤产品的预售期较往年提早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始有各种营销宣传,包括李佳琦给所有女生offer的活动,也是很早在抖音平台上做相关的内容宣传,有很多的剧透内容宣传。今年“双十一”这两位头部主播一共创下了5亿人观看的数字,一夜间卖了189亿,刷新了过去所有直播的新数据,这两个数据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夜间卖掉189亿的护肤产品,非常可观。美妆护肤类“双十一”期间整体的销售表现,美妆护肤类产品市场盘子是547亿元,其中护肤产品依旧占大头,整个销售额在392亿,同比增速37.6%,也是跑赢大盘的。 今年护肤类产品的同比增长高达35.5%,护肤类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卖得非常好。500多亿到底是哪些品牌带动的?在护肤品类里和美妆品类里,排在前十的品牌有哪些?护肤品排在前十的品牌基本还是外资品牌,有一个叫薇诺娜的专业院线跑了出来,现在的位置是在第七,其他的都是外资品牌。它跟这些外资品牌相比,它的客单价并不高,可想而知它的量已经有很大的优势,整个的头部十个品牌市场份额加在一起是57.4%,这十个品牌可以占到一半的市场份额,十个品牌里跟外资品牌的客单价较高有关,因为他们卖得贵,所以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份额拉上去。 美妆类目,头十个品牌有三个品牌是国产品牌,这三个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记和克拉奇,这三个品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都是进口品牌,这十个品牌的位次较往年有很大的不同,往年美妆类,像完美日记和花西子,他们“双十一”狠砸活动、把自己的活动拉满、价格做到很低的时候,用很多刷流量的方式把自己能做到第一、第二的位置,今年他已经冲不到最前面的第一位了,这也是跟国产品牌创新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要在线上砸广告、砸钱,如果外资品牌也拿出钱来砸的话,他们砸不过外资品牌。今年明显看到外资品牌在线上投入力度较以往更加大,我个人了解到,一些外资品牌单品的售价最低的折扣可以做到4.7折,4.7折对于很多女生是非常有诱惑力,这个比去免税店和国外代购便宜很多,也比天猫进口超市、天猫海外购、京东海外购的价格都要低。今年这两个赛道上我们看到进口品牌的表现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彩妆类目里,国产品牌依旧是以价格优势在市场上抢到一定的份额,这是通过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到的,美妆的赛道品牌的分散性更强,前十的品牌合计才27%,连30%都不到,市场集中度非常非常低,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力、市场的竞争态势也十分强烈,大家都在这个赛道做,这个赛道也是比较容易出成绩的赛道。 前面讲的是我们聚焦在美妆线上的销售表现,我们再看一下品牌,今年有哪些品牌线上表现得哪些亮点,后面我会给大家举两个品牌“双十一”销售表现的案例。 品牌集中度,前面也讲到了一些关于品牌集中度的问题,我们接着讲一下同向对比品牌集中度的分布情况,我们监测到的数据,今年“双十一”品牌集中度这块看,乳品行业的品牌集中度相对是最高的,接下来是粮油调味品和方便速食,前四名的品牌集中度占到30%,品牌集中度比较高。美容护肤的品牌集中度相对较低,洗护清洁也是,彩妆也是,这三个赛道的竞争压力更大,乳品行业基本上就是蒙牛和伊利这两个品牌在“双十一”期间大量的砸钱做营销活动,伊利发了战报,“双十一”第一。 快消品和零食饮料相关的三个板块品牌集中度更高,美容个护的集中度相对较低一点,刚才提到美容护肤品牌薇诺娜,薇诺娜这个品牌大家之前都听说过,最早发家于院线品牌,之前在一些医美渠道,更加注重成分上的宣传,比如说敏感肌、有效成分。这两年消费观念的变化,比如说大家更加注重美妆产品的成分、安全性、专业的问题等,导致一些美容护肤类,薇诺娜在“双十一”期间卖了12.6亿非常大的量,头十的品牌中是唯一的国产品牌。 这家品牌的宣传和其他的品牌宣传不太一样,除了明星代言以外,还有一些专家、美容护肤行业的专家给他站台,也是有别于其他品牌的营销方式,这个品牌给大家的形象还是偏专业的产品形象。 我们看一下鱼跃医疗,也是上市公司,他主要是卖一些监测仪,老年人用的血压仪、血糖仪,“双十一”期间鱼跃医疗产品卖到1.3亿的体量。鱼跃医疗在我们看来,医疗板块的产品在线上整体市场增长相对来讲是起步比较晚的品类、赛道,近几年人口老龄化也是让这个赛道在互联网上增长快于大行业的增长,尤其是鱼跃医疗这个品牌力还是非常强的,在今年“双十一”期间的销售也是卖到1.3亿,数据上来讲,鱼跃医疗的品牌还是卖得非常不错。 前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最后一张,重点品牌在“双十一”期间的销售情况。关于本次“双十一”销售情况以及在这个赛道上的洞察给大家分享到这里。 【主持人】:谢谢王总非常细致、深入的解读。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我先抛砖引玉问几个问题。大家都会觉得电商行业赛道很卷,您怎么看待目前电商行业面临的政策变化,以及对行业的影响的程度,包括未来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的演绎? 【王总】:我先讲一下我个人对电商平台发展的想法,卷是一定的,而且这种卷的速度在过去三十年的互联网发展,我个人认为卷得不是特别快,过去三十年互联网各个赛道上卷的速度和厮杀程度非常快,两年就能把一个产业格局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看电商行业是非常非常稳定的行业,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者的认知已经非常稳定了,它的卷来自于内卷,电商赛道的卷,如果从需求端讲,需求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从平台之间的竞争来看,目前也是大鱼吃小鱼的状况,小平台发展的空间有,但不是特别大,还是要把自己的平台发展,还是一些垂直赛道发展得相对较好,一些综合类的平台目前看没有谁可能再跑过京东、天猫和拼多多这三家大的平台,一些垂直类的赛道还是有一些可能的。 电商行业我觉得更像是价值的回归,以前大家看到都是非常关注盲目的增长,今年我们看到无论是品牌还是平台商,实际上他们在把自己的服务变得更加精致化、更加注重服务体验,平台给到品牌提供相关的政策扶持、相关的配套服务较以前都是非常专业的,品牌在电商上做的事情也较以前有很专业的运营手法,以前大家更注重的是我给你满减、给你更多的赠品,实际上这种不属于深耕的玩法,还是收割这一波的消费者,今年做完就不管了,只看眼前老板给我下的KPI,过去一直停留在这个认知阶段。现在我们看到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我们更加注重用户的沉淀,都在做用户,你想买他的产品,他会设很多的门槛,先要成为店铺的会员才能给你优惠券,已经沉淀了一部分的客户,平台和品牌在深耕用户,深耕自己现有的用户,说白了还是竞争压力太大,不希望自己的老用户跑掉,这是一方面。 再一个是行业内卷,我个人觉得大家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提速,真正能做过京东和天猫的还是可能性不大,抖音和快手是大家非常看好的两个平台,目前看成绩其实并不理想,自己后台的运营对于电商怎么做这件事情还要再摸索一段时间,他们肯定是有机会的,看他们能不能快速的把京东和天猫的算法应用到他们的赛道,目前他们的服务能力还是远远跟不上的,如果他们能快速学习我觉得他们是有机会的。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平台在不断的加强对品牌的扶持,像今年的反垄断以后,各个平台我们也看到推出一些对商家的扶持政策,从咱们的数据来看,有没有看到哪些平台、品牌在政策的利好下有明显的机会?像头部品牌消费品在“双十一”表现很强劲。 【王总】:客观说,“双十一”的数据很难看到咱们想看到的结论,政策利好能给品牌带来什么,政策利好需要长期的数据对比,“双十一”这个时点太特殊了,大家在“双十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业绩,利润做到非常低,这个时点看政策不是特别好的时间点,想看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一下长周期的数据对比,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政策会对品牌有什么样的影响。“双十一”的时点特别特殊,就是盲目的增长。头部品牌的带动性强,这种品牌打折会有很多的忠实的消费者过来。 【主持人】:京东受益反垄断的趋势比较明显,关于后面的持续性您怎么看? 【王总】:这个事情是国家政策,肯定会执行下去,互联网野蛮生长十几年,国家出手干预的话这个政策一定会得到落实而且还会有下一步的动作,这个动作肯定没有完。我个人感受到的影响,平台、品牌大家对于这个事情都在默默的做工作、做业绩,其他的已经很低调了。这个事情就是跟着国家政策走,会给别的平台带来很多机会,从流量的角度来讲,京东和天猫的流量还是大的,他们有很多的付费会员,这是其他平台目前不具有的,他们一到两年的绝对垄断地位还是会持续下去,会员稳定性也强,其他平台有机会,很难厮杀出一条路。 【主持人】:微信视频号“双十一”带货的潜力如何? 【王总】:视频号带货的数据我们没有,我个人了解到他做的量并不大,虽然微信的用户多,视频号应用的人还是没有那两个平台的人多,品牌商不出力的话谁帮你支撑呢?一定要让品牌进来,才能支撑起它的销量,头部主播入驻做活动不做活动关注度还是不行的,视频号的主播活动现在看是比较少的,主播的活动还是在抖音、快手、点淘,目前看市场关注度不是很够,没有办法解决的是,流量引来以后只能为京东嫁衣,他跟京东怎么谈利润分成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可能为淘系做嫁衣,是否值得也是他们下一步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看微信直播,微信视频号还不太明朗。看下一步把流量导给谁,怎么用,中间有一个落地页,他们自己内部还没有搞清楚。 【主持人】:怎么看柳叶熙这种虚拟主播的热度? 【王总】:虚拟主播属于亚文化,我们没有数据支持,我分享一下我观察到的现象,虚拟主播的亚文化影响怎样的人群?亚文化影响的是小众人群,而且年龄偏低,偏低的年龄消费群体付费购买能力并没有30到40岁人群的购买力强,这部分人群的购买力相对较低,而且他们的客单价也相对较低,但是并不是说虚拟主播不行,这种文化IP的嫁接是可以带来一部分的流量,相信行业里没有数据支持谁的观点,从亚文化的流量来看永远是小众,且付费能力不是很高的赛道。 【提问】:刚才提到“双十一”的增速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请问您怎么看“双十一”未来的发展方向?“双十一”未来是不是会实现从量上到质上的转变?如果有从量到质的转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王总】:“双十一”的量,我个人觉得今年是9500亿总量的盘子,虽然增长放缓了,大家不要觉得这个市场凉了,我个人依然看好电商平台,消费能力并不是像过去一样集中在一个时间点爆发,未来的“双十一”应该是更加分散的“双十一”,老百姓兜里就这么多钱,在一个时间点上爆发,过去已经走过很多年了市场的天花板已经验证过了,就是这样大的盘子,增长不是靠绝对值拉动的,今年的增长还是很高的,除了平台的统计口径问题,从自己家的口径,9000多亿的盘子是相对稳定的值,消费者兜里就这么多钱,快消品不可能买两年的产品回家囤着,一般他们的采购周期就是一年,万亿的市场规模在一个月的时间爆发,我个人觉得是合理的,因为我们要把“双十一”整个的数据拉开到全年看,中国的消费能力在这儿,现在卖了以后就卖不了了,“双十一”走过这么多年,今年的政策打压,“双十一”是回归理性的过程,回归理性更多的是来自于消费者的回归理性,平台的引导、消费者购买渠道变得多了,不仅可以通过京东、天猫购买,还有一些线下渠道,像新零售、社区团购都在做“双十一”的活动,“双十一”这三个字已经不是天猫的标签,应该会变成一代人的消费标记,像美国的黑5变成固定型的购买商品时间点,我看好“双十一”的标签,这个标签不再属于天猫本身,应该是属于整个中国的消费市场,价值回归是这两年平台商、线上品牌企业都在提的思考,无论是服务品质还是商品品质都在提升,前段时间官媒发布一个信息,很多商品是明升暗降,“双十一”期间并没有降价,这种感受我觉得从数据上来看倒不是这样,可能是样本推断出来的,有些商品用涨价的方式变相给你促销的错觉,我们的数据来看,“双十一”是全年所有商品价值的低点,哪些商品是有价格上的提升,我觉得像基础民生类的商品,价格有提升,它是有消费升级的表现,单价更贵品质更高导致产品价格的提升,而不是商家把一个商品提十块钱,“双十一”当天降五块钱的逻辑玩,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商家也是有约束条件,后台会有很多系统约束他改价,不像网上平台提的先提价后降价。我们也看到很多的食品企业、快消品企业在纷纷提价,有经济的原因、货币的原因,商品的品质也在提升,包括国货。大家这么认可国货,也是因为国货做得不错,国货的价格确实不低了,国货上新的速度非常快,中国人的国货内卷简直太严重了,他们太勤奋了。 【主持人】:“双十一”数据高开低走,有多少是政策控制因素,多少体现消费力有点后继乏力,四季度剩下的时间同比增速您有预判吗? 【王总】:增长乏力我觉得市场盘子就这么大,走了13年增长乏力是正常现象,未来两个月消费增长肯定是不行的,一般“双十一”之后的两个月,市场大盘都是向下的,比如说12月的销量,哪怕是套保的双12的购物节撑着也没用,12月电商的盘子应该是还没有9月份大,销售能力都不如9月份,每年的“双十一”会把未来三个月的市场量提前释放掉,这是每年周期性的波动,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包括618也是,618以后7月、8月线上也卖不动,但是今年“双十一”影响格外大,我个人感觉美妆行业会影响的周期更长一点,往年美妆行业的产品基本上在做促销活动买一赠一的比例做,消耗时间是半年的周期,今年我们看到美妆行业恨不得把一年的姑娘们要消耗的化妆品都消化掉,美妆行业未来一年618可能不太好做,很多人“双十一”已经买完了。未来不是不看好经济增长,电商这块消耗得太厉害了。 【主持人】:请问王总如何看拼多多未来的发展? 【王总】:拼多多不适合参加“双十一”、618的活动,他平时的价格已经非常低了,“双十一”期间、618期间再参与平台补贴的竞争就没什么竞争力了,对于消费者来讲,享受着京东的服务、拼多多的价格,肯定在京东上购买,这种流量上的吸引,这两个时间点对拼多多没什么优势,拼多多是长跑耐力型的平台,价格非常低,不需要比价,平台属性跟京东、天猫不一样。大品牌相对另外两个品牌比较少,价格优势性更强,我觉得拼多多不要在大促期间拿出来跟两个平台比,这样对拼多多的平台来看并不合理,它的优势在于长跑,不在于大促节点,大促节点会对他未来两个月销售上有影响,会把他未来两个月的销售拉下来,因为内卷,不得不把他拉到竞争环境下。今年拼多多的促销力度差太远了,拼多多的平台从优势上来讲,它的群众基础更好,价格长期来看更有优势。 【主持人】:整体来看这次“双十一”的观感,归结为三个词大概是什么样的评价? 【王总】:“双十一”这个标签已经不再仅属于天猫了,应该算是线上、线下整体的互动促销节,今年特别明显,往年不算太明显,标签不再属于天猫。品质更加高。各家平台注重私域流量的经营。 【主持人】:谢谢王总,对于电商赛道我们天风互联网传媒团队一直有跟踪,欢迎各位投资者多关注我们团队的报告、会议,再次感谢王总,谢谢各位投资者的时间。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