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捡漏”的机会又来了?

“捡漏”的机会又来了?

作者:微信公众号【睿哲固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捡漏”的机会又来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招商固收 | 周度观点(信用) From 睿哲固收研究 00:00 06:14 净增量为何只能“脉冲”不能持续?近期一级融资可谓“大起大落”,本周发行量环比下降近600亿,但净融资降幅超千亿。分券种而言,公司债“独撑大局”的现象重现;上周表现不错的短融和中票,本周难掩“疲弱”。为何净融资难以持续,原因有三:1)高等级“玩家”的市场,融资刚性弱化,2)投资者议价能力不足,难以博弈票面溢价,3)“余额包销”后出券,可能对投资者造成“意外伤害”。 接下来,一级上量将再次被贴上“缓慢”的标签,新债性价比依旧不高,原因可归纳为两点:1)供给端,高等级“玩家”滚债刚性本就不强,加之9月-12月到期下滑与融资覆盖到期主体已经过半,发债动力趋弱,2)需求端,包销后折价出券的行为不少,压低票面之外,也会伤害市场化参与投标的机构,抑制本就不高的认购热情。 利率持续调整,信用演绎预期差。7月以来,低估值成交频繁,加之新债票面过低的缘故,信用利差短期内已经出现较大幅度压缩。近两周利率债市场的持续调整,正在撼动做多票息资产的预期。特别是,本周活跃利率债收益率向上突破心理关口后,部分机构对负债端收缩的预期被强化。而成交量的变化,较好的折射了这一预期,体现在以下两点:1)信用短债与长债换手率差值拉大,后者降至今年7月初水平,实则凸显投资者对信用长债流动性风险的担忧;2)AA城投债成交占比再次抬升,体现机构对高票息资产态度的分歧。 负债端稳定性预期差演绎,城投债展现“稳定性”。首先,产业债成高估值成交“主角”,城投债高估值成交笔数虽有增加,但仍低于产业债。其次,AAA城投债交易期限拉长,这也是短久期高等级利差保护有限时,机构只能“另辟蹊径”。 综上所述,一级市场在经历“大起”之后,终归于“大落”,这也是对冲到期逻辑弱化的表现。接下来,对新债上量不要抱太大希望,原因有二:一方面,高等级“玩家”占据绝对市场份额,融资渠道多元化降低滚债刚性,只会通过取消发行规避融资成本上行,而非给予投资者溢价补贴;同时,包销后的折价出券,可能会损害市场化认购的投资者,进一步抑制“打新”热情。另一方面,9月至12月到期量的下降,以及过半发行人可以覆盖到期规模,发行人供给意愿有些不足。 二级市场虽成为“淘金”的“主战场”,但短期内利差快速压缩,已经难以抵御利率债累积的调整压力。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是长短端信用债流动性出现分化,二是顾虑负债端稳定性的投资者正在抛售AA城投债。不过,从价格信号来看,城投债展现出“稳定性”,不仅是波动市中的低估值成交“主角”,而且AAA品种交易期限上出现拉长。产业债就没有如此幸运,缺乏信用资质长线修复的证据,“获利了结”的交易氛围浓厚,此前净价涨幅最大的钢铁和煤炭债,本周跌幅也靠前。 利率市场“草木皆兵”有目共睹,但要复辟2017年“大熊市”,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看,并不具备条件。要赚债市的钱,抓牢票息资产的稳定回报是目前最可靠的策略。所以,错过近两周一级配置窗口,不妨密切盯住二级市场,负债端“预期差”愈演愈烈的当前,“捡漏”优质票息资产的概率也较大。布局方向上,1)建议债县域城投做下沉,控制期限在1年以内,寻找省管县与百强县叠加的平台,2)国家级经开区及高新区头部平台同样值得关注,隐性债务占有息债务较高的主体更安全,3)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建议关注短端房企债,头部开发商是首选,规避净财务杠杆过高,能级过度下沉的主体,4)煤炭债和钢铁债交易窗口还在,但适合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参与。 风险提示:二级成交不及预期,债基产品出现大面积赎回,监管风险超预期 正文 缺乏方向,顾虑丛生。债市还未从上周资金偏紧的“阴影”中走出来,多头信心再次遭到打击。一方面与央行开展14天公开市场操作有关,引发机构对标2016年“牛熊”拐点导火索。另一方面,国债供给意外放量,碰上央行投放谨慎。资金面虽没有被扰动,配置端难言积极。此外,还有两点增量信息压制情绪,其一,中美双方通话,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缓和贸易摩擦预期;其二,央行再次定调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以“三不变”(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应对“万变”。活跃10年国债200006本周突破3%心理关口,正奔向3.1%;10年国开200210收益率上行至3.6%,投资者偏悲观态度可见一斑。对信用市场而言,利率市场快速调整能否触发联动,取决于利差薄厚。遗憾的是,7月以来,过快抢票息的动作,导致优质信用债套息保护有所不足,高估值成交成为本周“关键词”。凡事皆有两面,对缺资产的投资者来说,多了“捡漏”的机会。 【“大起”之后,终归平静】 市场表现验证我们判断。近期一级融资可谓“大起大落”,并且展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打破历史融资节奏(7-9月通常是发行人密集发债区间),二是上周突破1300亿的净融资创下今年5月以来新高。 此前,我们并不看好一级市场新债上量,核心逻辑在于票面利率调整迟滞,以至于需求不足以拉动如此大规模的供给(详见《警惕一级市场融资功能的“丧失”_20200816》)。而上周供给陡然攀升,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发行人为了避免跨月资金扰动,提前安排融资计划的行为。缺乏需求的供给“井喷”,难以持续(详见《抢新债,趁现在——一级配置窗口将短暂开启_20200823》)。 的确,从本周融资表现来看,“大落”的格局已经呈现。尽管发行量环比下降近600亿,但净融资降幅超千亿。分券种而言,公司债“独撑大局”的现象重现;上周表现不错的短融和中票,本周难掩“疲弱”。 另一方面,单独从公募信用债(剔除私募公司债和PPN)净融资观察,发行与到期近乎持平,似有复制5月到7月行情的迹象。 净增量为何只能“脉冲”不能持续?最直观的原因是需求不行。尽管部分个券“打新”火热,诸如20山煤CP002和20九江城投CP001等认购倍数均在3倍以上,但机构参与申购的情绪整体一般,认购上限与票面利率平均价差走阔放缓。当然,利率债波动加剧的背景中,投资者存在两方面顾虑,一是负债端稳定性,二是信用债申购的性价比。相对于前者,后者是更短期的决定因素,这也就意味着多数投资者依旧不认可新券的风险收益比,从而造成申购的“冷热不均”。 事实上,认购只是结果,并非原因。从以下三点证据来看,认购遇冷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反转”的事。 证据之一:高等级“玩家”的市场,融资刚性弱化。资管新规重塑二级配置行为时,亦对一级发行产生牵引。2018年以来,AAA及AA+主体融资占比大幅推升,至今年的均值中枢已经高达85%。 高等级“玩家”过多意味着什么?优质主体本身可以在贷款和债券之间自由切换,如果债券融资成本过高,会通过取消发行或者推迟融资计划规避成本上行;而后转向举借流贷,抵补融资缺口。这也是今年5月至7月,以及本周所观察到的现象。 证据之二:高等级“玩家”多元化融资,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融资结构变迁导致滚债刚性弱化,等于投资者议价能力不足,难以博弈票面溢价。实际上,5月这一轮调整以来,与利率债二级动辄上百bp的调整幅度来看,信用一级票面抬升幅度极为有限,同一主体相同期限融资成本调整多在40bp左右(相较于利率下行周期中的发行票面)。 分券种来看,本周部分3年城投中票票面利率甚至低于利率下行周期20bp(相同主体相同期限票面价差)。票面利率难以上行至合意水平,如何能够吸引投资者进场? 证据之三:“余额包销”后出券,可能对投资者造成“意外伤害”。融资刚性下降与票面利率调整不足的环境下,还能够有如此大的供给量,实则与主承的“余额包销”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会有投资者参与到新债的认购中)。 某些个券当周刚新发,就能够在二级市场观察到大量折价交割。对于银行类主承的个券而言,这样的现象更为普遍,原因也在于主承会考虑综收(包括发行人的贷款产生的收益等),而非单券的承销费。但是,包销后折价出券,很有可能伤害市场化参与投标的机构,因高估值收益率成交会带动个券后续估值收益率上行,对于有持仓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变相“伤害”。所以,久而久之,这一现象也会打压一级认购热情。 总体上,以上三点论据足以解释新债认购短期难以走强。并且,进入9月之后,今年到期量将逐步下降,对发行人来说,滚债的诉求亦会降低,从供给端影响一级上量。 另一方面,截至8月底,融资规模超过全年到期的主体并不罕见,AA及以上主体中,过半数主体已经可以用新债覆盖到期,其中AA+城投更是达到60%(计算方式为:期间发行规模大于全年到期额的主体数量/该券种同等级等级存量主体)。 接下来,一级上量将再次被贴上“缓慢”的标签,新债性价比依旧不高,原因可归纳为两点:1)供给端,高等级“玩家”滚债刚性本就不强,加之9月-12月到期下滑与融资覆盖到期主体已经过半,发债动力趋弱,2)需求端,包销后折价出券的行为不少,压低票面之外,也会伤害市场化参与投标的机构,抑制本就不高的认购热情。 【预期差演绎,城投债不弱】 利率持续调整,信用演绎预期差。一般情况下,如果信用债票息保护充足或者利差处于高位,利率债市场的调整,较难以联动信用市场。不过,7月以来,低估值成交频繁,加之新债票面过低的缘故(一级新债亦会纳入到估值收益率的计算中),信用利差短期内已经出现较大幅度压缩。近两周利率债市场的持续调整,正在撼动做多票息资产的预期,和今年3月下旬的情况较为类似。尤其是,本周活跃利率债收益率向上突破心理关口后,部分机构对负债端收缩的预期被强化,我们路演过程中也感受到投资者对这方面的焦虑。而成交量的变化,较好的折射了这一预期,体现在以下两点: 1)信用短债与长债换手率差值拉大,后者降至今年7月初水平,实则凸显投资者对信用长债流动性风险的担忧,亦是防范负债端压力,放缓增持力度。 2)AA城投债成交占比再次抬升,体现机构对高票息资产态度的分歧。实际上,8月上旬,AA城投债成交占比显著下滑,反映的是机构“捂住”票息资产,不愿拿出来做交易。但随着利率调整压力累积,“落袋为安”切换为部分投资者的心里预期。而优质AA城投债ofr的增加,为负债端预期相对稳定的机构提供了增持机会。 交易特征以外,价格信号同样指向城投债的“稳定性”,可产业债就没有如此幸运。 首先,产业债成高估值成交“主角”,城投债高估值成交笔数虽有增加,但仍低于产业债。两大券种的分化,本质也是交易和配置的表征。7月这一轮产业债的上涨,率先集中在钢铁债和煤炭债,炒作逻辑多为PPI企稳向上有助于修复周期行业信用资质。不过,严控地产杠杆的宏观环境下,周期债要有“大作为”,恐怕需要“供给侧改革”2.0的配合,否则资质修复均存在“天花板”。因而对投资者而言,产业债获利了结心态更重,这也是其利差阶段压缩后,收益率迅速反弹的内因。相对而言,城投债更偏配置属性,即便预期演绎分化,低于估值成交的城投债依旧存在。 其次,AAA城投债交易期限拉长,这也是短久期高等级利差保护有限时,机构只能“另辟蹊径”。波动市中,信用债加久期并非博收益最优策略,毕竟长端信用债抛售难度较大。不过,这也恰好证明城投债更适宜配置的特点。 高估值成交普遍,CFETS活跃个券估值收益率普遍上行。1)产业债调整力度明显大于城投债,这与上述高估值成交特征相互验证,2)估值收益率下行的样本中,城投债表现好于产业债,同样是上述交易方式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口径下计算的信用利差出现分化,活跃个券信用利差普遍被动压缩,而中债口径则以走阔为主。事实上,换手率存在边际向下压力时,活跃个券表征的结果更“真实”。 综上所述,一级市场在经历“大起”之后,终归于“大落”,这也是对冲到期逻辑弱化的表现。接下来,对新债上量不要抱太大希望,原因有二:一方面,高等级“玩家”占据绝对市场份额,融资渠道多元化降低滚债刚性,只会通过取消发行规避融资成本上行,而非给予投资者溢价补贴;同时,包销后的折价出券,可能会损害市场化认购的投资者,进一步抑制“打新”热情。另一方面,9月至12月到期量的下降,以及过半发行人可以覆盖到期规模,发行人供给意愿有些不足。 二级市场虽成为“淘金”的“主战场”,但短期内利差快速压缩,已经难以抵御利率债累积的调整压力,3月下旬的“预期差”戏码正在重现,一是长短端信用债流动性出现分化,二是顾虑负债端稳定性的投资者正在抛售AA城投债。不过,从价格信号来看,城投债展现出“稳定性”,不仅是波动市中的低估值成交“主角”,而且AAA品种交易期限上出现拉长。产业债就没有如此幸运,缺乏信用资质长线修复的证据,“获利了结”的交易氛围浓厚,此前净价涨幅最大的钢铁和煤炭债,本周跌幅也靠前。 利率市场“草木皆兵”有目共睹,但要复辟2017年“大熊市”,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看,并不具备条件。要赚债市的钱,抓牢票息资产的稳定回报是目前最可靠的策略。所以,错过近两周一级配置窗口,不妨密切盯住二级市场,负债端“预期差”愈演愈烈的当前,“捡漏”优质票息资产的概率也较大。布局方向上,1)建议债县域城投做下沉,控制期限在1年以内,寻找省管县与百强县叠加的平台,2)国家级经开区及高新区头部平台同样值得关注,隐性债务占有息债务较高的主体更安全,3)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建议关注短端房企债,头部开发商是首选,规避净财务杠杆过高,能级过度下沉的主体,4)煤炭债和钢铁债交易窗口还在,但适合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参与。 信用·周论 【20200821】抢新债,趁现在 :一级配置窗口将短暂开启 【20200817】警惕一级市场融资功能“丧失” 【20200810】吃票息得靠“早鸟策略” 【20200727】都想赚票息,谁能给机会? 【20200719】看股做债,不尴尬吗? 【20200712】“控票面”变成“好心办坏事” 【20200628】赎回尚未“由点及面” 【20200614】发行人的“6月劫” 【20200607】融资开始有点难了——套利矫枉过正的“副作用” 【20200531】6月:要想融资,提高票面 【20200524】AA城投债:高估值成交笔数创新高 【20200517】化险为夷,交易信仰 【20200505】5月,发债要做好择时 【20200427】利率做平易,信用做平难 【20200420】票面利率过低的隐忧 【20200413】新债蓄势待发,抢到就是赚到 【20200406】4月,绝佳的发债时点 【20200329】“借钱→打新”向“借钱→寻券”转变? 【20200322】相比一级的“蚊子肉”,二级找抛盘“不香”吗? 【20200315】票面太低的后遗症:认购降温,二级“寻宝” 【20200308】一级“买不下手”,二级寻不到好券? 【20200301】城投债“太贵”,开抢地产债? 【20200223】AA城投也有春季躁动? 【20200216】战“疫”思AA城投? 【20200209】节后首周成绩单:疫情如何牵引信用市场? 【20200203】疫情成意外催化剂:买利率,拉久期? 【20200120】一级融资创历史新高意味着什么? 【20200113】为何又见一级“抢券”? 【20200106】降准的“红包”来,迟来的信用“嗨”? 免责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