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10月通胀点评】通胀上行整体超预期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10月通胀点评】通胀上行整体超预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0月CPI超出预期,主要因为鲜菜价格走高,能源价格也继续上行;关注水电燃料价格环比出现历史最高,是否会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胀中枢上升;PPI同比增速再次加速上行,既有国际输入型影响,又有高耗能产品价格走高因素;10月下旬部分产品价格已经出现环比下降。 10月CPI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1.5%,核心CPI同比增长1.3%,服务价格同比上升1.4%,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1.6%。同比增速较9月上升较多的包括其他用品和服务、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 食品中,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6.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非食品中,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占总涨幅两成多。 CPI走高短期有季节因素,中期有成本压力。10月CPI同比增速高于预期,主要是受食品项下鲜菜价额走高等因素影响,考虑到鲜菜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我们认为受天气扰动造成的冲击因素对CPI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向后展望需要关注两个CPI上行因素。一是春节前消费旺季叠加此前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生猪集中出栏,关注春节前后猪肉价格是否环比出现上行幅度超预期,二是10月CPI中水电燃料价格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涨幅为2011年以来历史最高,并且限产限电之后电价浮动比例上升,也会对消费品价格构成一定成本压力。 10月PPI环比增长2.5%,同比增长13.5%,PPIRM同比增长17.1%。较9月同比增速上升较多的是燃料动力、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和有色金属。 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同比增速上升再次加速。从同比看,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化学原料、有色金属、化学纤维、非金属矿物八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 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拉大。10月PPI同比增速继续超预期,除了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还有国内限产限电影响了工业原材料,特别是高耗能产品的供需结构,造成对价格的推升。受PPI同比大幅走高影响,虽然10月CPI增速也有上行,但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拉大。从高频数据看,10月下旬煤炭、钢铁、有色、化学原料的价格已经出现环比回落,非金属建材价格环比增速也大幅下行,预计PPI同比加速上行的趋势有望遏制。另外需要关注一般日用品的提价趋势。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CPI 10月CPI同比增速高于预期。10月CPI环比增长0.7%,增速较9月上升0.7个百分点。从分项看,10月各项环比增速均为正增长,最弱的是其他用品和服务(0.1%),环比增速较高的是食品烟酒(1.2%)和交通通信(1%)等;10月分项中较9月环比增速上升的是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和医疗保健,环比增速下降的是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用品和服务。10月CPI同比增长1.5%,较9月增速上升0.8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增长1.3%,较9月上升0.1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上升1.4%,较9月持平,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1.6%,较9月同比增速上升1.4个百分点。从分项看,10月同比增速较高的还是交通通信(7%),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2.9%)和居住(1.7%),仅教育文化娱乐同比增速较9月下降0.3个百分点,同比增速较9月上升较多的包括其他用品和服务、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在10月份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上月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上行超预期。从环比看,10月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2.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10月食品价格的异动主要是受鲜菜价格影响,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6.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随着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加之第二轮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自10月中旬起略有回升;水产品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环比下降。 非食品价格涨幅依然主要是工业消费品影响。从环比看,10月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4.7%和5.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占总涨幅两成多。主要的耐用消费品中,交通工具价格表现依然略高于历史同期水平,但通信工具价格在10月环比增速大幅下降,家用电器价格环比持平。 CPI走高短期有季节因素,中期有成本压力。10月CPI同比增速高于预期,主要是受食品项下鲜菜价额走高等因素影响,考虑到鲜菜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我们认为受天气扰动造成的冲击因素对CPI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向后展望需要关注两个CPI上行因素。一是春节前消费旺季叠加此前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生猪集中出栏,关注春节前后猪肉价格是否环比出现上行幅度超预期,二是10月CPI中水电燃料价格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涨幅为2011年以来历史最高,并且限产限电之后电价浮动比例上升,也会对消费品价格构成一定成本压力。 PPI PPI同比增速大超预期。10月PPI环比增长2.5%,其中生产资料环比增长3.3%,生活资料环比增长0.1%。10月PPI同比增长13.5%,较9月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同比增长17.9%,较9月上升3.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同比增长0.6%,较9月上升0.2个百分点。PPIRM同比增长17.1%,较9月上升2.8个百分点,从构成来看,10月同比增速较高的产品分别是燃料动力(40.7%)、有色金属(25.8%)、化工原料(24.9%)、黑色金属(22.6%),相较9月同比增速上升较多的是燃料动力、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和有色金属,分别上升了10.4个百分点、5.6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同比增速较9月下降的是黑色金属(下降0.7个百分点)、农副产品(下降0.2个百分点)。 国际能源价格高,国内高耗能产品价格涨。10月生产资料价格中,采掘业环比12.1%,原材料业环比4.4%,加工业环比1.8%。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同比增速上升再次加速。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开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四个行业合计影响PPI环比上涨约0.76个百分点;煤炭供应偏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74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81个百分点。从同比看,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化学原料、有色金属、化学纤维、非金属矿物八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在10月份13.5%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与上月相同;新涨价影响约为11.7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2.8个百分点。 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拉大。10月PPI同比增速继续超预期,除了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还有国内限产限电影响了工业原材料,特别是高耗能产品的供需结构,造成对价格的推升。受PPI同比大幅走高影响,虽然10月CPI增速也有上行,但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拉大。从高频数据看,10月下旬煤炭、钢铁、有色、化学原料的价格已经出现环比回落,非金属建材价格环比增速也大幅下行,预计PPI同比加速上行的趋势有望遏制。另外需要关注一般日用品的提价趋势。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 本文为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系列报告。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发现价值,匹配收益与风险,愿我们的研究服务能为您的投资成功尽一份力量。
10月CPI超出预期,主要因为鲜菜价格走高,能源价格也继续上行;关注水电燃料价格环比出现历史最高,是否会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胀中枢上升;PPI同比增速再次加速上行,既有国际输入型影响,又有高耗能产品价格走高因素;10月下旬部分产品价格已经出现环比下降。 10月CPI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1.5%,核心CPI同比增长1.3%,服务价格同比上升1.4%,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1.6%。同比增速较9月上升较多的包括其他用品和服务、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 食品中,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6.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非食品中,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占总涨幅两成多。 CPI走高短期有季节因素,中期有成本压力。10月CPI同比增速高于预期,主要是受食品项下鲜菜价额走高等因素影响,考虑到鲜菜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我们认为受天气扰动造成的冲击因素对CPI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向后展望需要关注两个CPI上行因素。一是春节前消费旺季叠加此前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生猪集中出栏,关注春节前后猪肉价格是否环比出现上行幅度超预期,二是10月CPI中水电燃料价格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涨幅为2011年以来历史最高,并且限产限电之后电价浮动比例上升,也会对消费品价格构成一定成本压力。 10月PPI环比增长2.5%,同比增长13.5%,PPIRM同比增长17.1%。较9月同比增速上升较多的是燃料动力、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和有色金属。 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同比增速上升再次加速。从同比看,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化学原料、有色金属、化学纤维、非金属矿物八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 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拉大。10月PPI同比增速继续超预期,除了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还有国内限产限电影响了工业原材料,特别是高耗能产品的供需结构,造成对价格的推升。受PPI同比大幅走高影响,虽然10月CPI增速也有上行,但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拉大。从高频数据看,10月下旬煤炭、钢铁、有色、化学原料的价格已经出现环比回落,非金属建材价格环比增速也大幅下行,预计PPI同比加速上行的趋势有望遏制。另外需要关注一般日用品的提价趋势。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CPI 10月CPI同比增速高于预期。10月CPI环比增长0.7%,增速较9月上升0.7个百分点。从分项看,10月各项环比增速均为正增长,最弱的是其他用品和服务(0.1%),环比增速较高的是食品烟酒(1.2%)和交通通信(1%)等;10月分项中较9月环比增速上升的是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和医疗保健,环比增速下降的是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用品和服务。10月CPI同比增长1.5%,较9月增速上升0.8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增长1.3%,较9月上升0.1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上升1.4%,较9月持平,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1.6%,较9月同比增速上升1.4个百分点。从分项看,10月同比增速较高的还是交通通信(7%),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2.9%)和居住(1.7%),仅教育文化娱乐同比增速较9月下降0.3个百分点,同比增速较9月上升较多的包括其他用品和服务、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在10月份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上月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上行超预期。从环比看,10月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2.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10月食品价格的异动主要是受鲜菜价格影响,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6.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随着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加之第二轮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自10月中旬起略有回升;水产品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环比下降。 非食品价格涨幅依然主要是工业消费品影响。从环比看,10月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4.7%和5.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占总涨幅两成多。主要的耐用消费品中,交通工具价格表现依然略高于历史同期水平,但通信工具价格在10月环比增速大幅下降,家用电器价格环比持平。 CPI走高短期有季节因素,中期有成本压力。10月CPI同比增速高于预期,主要是受食品项下鲜菜价额走高等因素影响,考虑到鲜菜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我们认为受天气扰动造成的冲击因素对CPI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向后展望需要关注两个CPI上行因素。一是春节前消费旺季叠加此前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生猪集中出栏,关注春节前后猪肉价格是否环比出现上行幅度超预期,二是10月CPI中水电燃料价格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涨幅为2011年以来历史最高,并且限产限电之后电价浮动比例上升,也会对消费品价格构成一定成本压力。 PPI PPI同比增速大超预期。10月PPI环比增长2.5%,其中生产资料环比增长3.3%,生活资料环比增长0.1%。10月PPI同比增长13.5%,较9月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同比增长17.9%,较9月上升3.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同比增长0.6%,较9月上升0.2个百分点。PPIRM同比增长17.1%,较9月上升2.8个百分点,从构成来看,10月同比增速较高的产品分别是燃料动力(40.7%)、有色金属(25.8%)、化工原料(24.9%)、黑色金属(22.6%),相较9月同比增速上升较多的是燃料动力、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和有色金属,分别上升了10.4个百分点、5.6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同比增速较9月下降的是黑色金属(下降0.7个百分点)、农副产品(下降0.2个百分点)。 国际能源价格高,国内高耗能产品价格涨。10月生产资料价格中,采掘业环比12.1%,原材料业环比4.4%,加工业环比1.8%。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同比增速上升再次加速。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开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四个行业合计影响PPI环比上涨约0.76个百分点;煤炭供应偏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74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81个百分点。从同比看,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化学原料、有色金属、化学纤维、非金属矿物八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在10月份13.5%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与上月相同;新涨价影响约为11.7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2.8个百分点。 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拉大。10月PPI同比增速继续超预期,除了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还有国内限产限电影响了工业原材料,特别是高耗能产品的供需结构,造成对价格的推升。受PPI同比大幅走高影响,虽然10月CPI增速也有上行,但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拉大。从高频数据看,10月下旬煤炭、钢铁、有色、化学原料的价格已经出现环比回落,非金属建材价格环比增速也大幅下行,预计PPI同比加速上行的趋势有望遏制。另外需要关注一般日用品的提价趋势。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 本文为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系列报告。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发现价值,匹配收益与风险,愿我们的研究服务能为您的投资成功尽一份力量。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