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分化凸显,年末市场景气度会在哪里?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三季报分化凸显,年末市场景气度会在哪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顾问:戴铭佶 上海分公司 执业证书编号:S0850620080027 2021年三季报收官,根据Wind统计显示,前三季度452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4.06万亿元,同比增速24.99%。所有板块中,科创板公司业绩最为亮眼, 351家公司中的244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行业层面上,业绩分化显著,上游顺周期行业表现突出,消费行业显露疲态。这种分化格局还会延续吗?还有哪些行业有望持续超预期?未来5个月业绩真空期的市场机会将显现在哪里? 改革转型+通胀预期,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持续 纵观A股4528家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前三季度整体净利润4.06万亿,营收46.79万亿,同比增长分别为24.99%和22.06%。在2020年同期经济复苏的高基数背景下,今年三季度增速如期回落。从结构上来看,同市场表现一样,凸显出明显的分化特征。 1. 能源紧缺、原材料涨价的产业背景下,上游顺周期行业利润率再度上升续创新高,而下游行业利润率则明显回落。 2、科创板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体现出“硬科技”板块的强大活力,而主板增速下滑幅度较大。2021年第三季度,上证主板、深证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2%、-9.33%、34.03%和-18.50%。 3、中小盘股业绩优于大盘股,中小盘股盈利弹性更大。2021 年第三季度,科创50和中证500、中证100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32%、9.04%和0.28%,高于沪深300和上证50。 如果从行业来看,28个行业中有16个在第三季度单季利润正增速,增速居前的主要为受益于经济复苏的盈利弹性较大的顺周期行业,尤其上游周期和高端制造最为亮眼。消费行业则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整体承压,汽车及零部件、家电、商贸、零售、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电子、医药生物、化工、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行业业绩超预期的公司数量较多。其中,电子行业中业绩超预期公司数量最多,虽然电子板块已连续三年上涨且多数公司估值与股价均处高位水平,但是该板块目前仍处于股价上涨后的业绩兑现期。医药生物板块中超预期的公司则主要分布在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等细分行业中,作为长期成长性的行业之一,蕴藏着不少能够穿越周期的优质上市公司。化工、机械行业则更多来自于周期性景气度,其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四季度三大赛道如何布局? 目前A股基本面盈利格局分化明显且不少公司存在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四季度盈利增速相较于三季度大概率环比进一步下行。但是从市场投资的角度看,历史统计显示,A股四季度的投资胜率往往较高。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近15年来,历年四季度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为65%,高于前三个季度。从10月市场表现来看,市场仍然为结构性行情。同时,考虑到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的情况下,市场对于中下游行业的利润担忧得到一定释放,部分行业板块有望迎来反弹。总体来看,四季度市场不会缺结构性机会。 低估的大金融:历史数据显示,银行地产在四季度有望大概率出现修复,参照银行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优质银行具备较为出色的盈利能力。部分银行资产质量也表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综合来看,目前银行板块尚处估值较低水平,未来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在结构均衡的市场风格下,有望吸引更多资金的关注。 分化的新基建:新基建是兼顾短期和长期的最佳结合点,新基建也是财政未来重点发力的对象。新基建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新基建,以及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民生新基建,还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新基建。近期投资者可能对新能源汽车板块关注度较高,但该板块中个股未来表现可能会出现逐步分化,因为驱动新能源汽车板块上涨的核心因素已由估值拉升向业绩增长转变。因此,对于不仅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且具备多赛道拓展能力的公司,后续有望走出独立行情,依旧值得看好和持有。但对于整个板块,则建议投资者适当降低收益预期,不易过度乐观。 拐点中的大消费:第四季度的整体配置逻辑有望从周期转向消费,今年大消费行业跌幅明显,其主要受自身基本面恶化所致。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与原材料供给不足的影响,这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压缩了下游企业消费品利润。不过,近期消费数据已有回暖迹象,不少食品企业宣布产品涨价,这有助于企业转嫁成本压力,进而提升毛利率。从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表现来看,已经开始显现提振作用。同时,参照过去20年的历史数据,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医药生物在第四季度取得正收益的概率更大,大消费在第四季度迎来估值修复值得期待。 名人堂 | 投资工具 | 基金 股票组合 | 风险关注 更多推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投资顾问:戴铭佶 上海分公司 执业证书编号:S0850620080027 2021年三季报收官,根据Wind统计显示,前三季度452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4.06万亿元,同比增速24.99%。所有板块中,科创板公司业绩最为亮眼, 351家公司中的244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行业层面上,业绩分化显著,上游顺周期行业表现突出,消费行业显露疲态。这种分化格局还会延续吗?还有哪些行业有望持续超预期?未来5个月业绩真空期的市场机会将显现在哪里? 改革转型+通胀预期,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持续 纵观A股4528家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前三季度整体净利润4.06万亿,营收46.79万亿,同比增长分别为24.99%和22.06%。在2020年同期经济复苏的高基数背景下,今年三季度增速如期回落。从结构上来看,同市场表现一样,凸显出明显的分化特征。 1. 能源紧缺、原材料涨价的产业背景下,上游顺周期行业利润率再度上升续创新高,而下游行业利润率则明显回落。 2、科创板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体现出“硬科技”板块的强大活力,而主板增速下滑幅度较大。2021年第三季度,上证主板、深证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2%、-9.33%、34.03%和-18.50%。 3、中小盘股业绩优于大盘股,中小盘股盈利弹性更大。2021 年第三季度,科创50和中证500、中证100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32%、9.04%和0.28%,高于沪深300和上证50。 如果从行业来看,28个行业中有16个在第三季度单季利润正增速,增速居前的主要为受益于经济复苏的盈利弹性较大的顺周期行业,尤其上游周期和高端制造最为亮眼。消费行业则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整体承压,汽车及零部件、家电、商贸、零售、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电子、医药生物、化工、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行业业绩超预期的公司数量较多。其中,电子行业中业绩超预期公司数量最多,虽然电子板块已连续三年上涨且多数公司估值与股价均处高位水平,但是该板块目前仍处于股价上涨后的业绩兑现期。医药生物板块中超预期的公司则主要分布在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等细分行业中,作为长期成长性的行业之一,蕴藏着不少能够穿越周期的优质上市公司。化工、机械行业则更多来自于周期性景气度,其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四季度三大赛道如何布局? 目前A股基本面盈利格局分化明显且不少公司存在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四季度盈利增速相较于三季度大概率环比进一步下行。但是从市场投资的角度看,历史统计显示,A股四季度的投资胜率往往较高。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近15年来,历年四季度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为65%,高于前三个季度。从10月市场表现来看,市场仍然为结构性行情。同时,考虑到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的情况下,市场对于中下游行业的利润担忧得到一定释放,部分行业板块有望迎来反弹。总体来看,四季度市场不会缺结构性机会。 低估的大金融:历史数据显示,银行地产在四季度有望大概率出现修复,参照银行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优质银行具备较为出色的盈利能力。部分银行资产质量也表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综合来看,目前银行板块尚处估值较低水平,未来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在结构均衡的市场风格下,有望吸引更多资金的关注。 分化的新基建:新基建是兼顾短期和长期的最佳结合点,新基建也是财政未来重点发力的对象。新基建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新基建,以及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民生新基建,还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新基建。近期投资者可能对新能源汽车板块关注度较高,但该板块中个股未来表现可能会出现逐步分化,因为驱动新能源汽车板块上涨的核心因素已由估值拉升向业绩增长转变。因此,对于不仅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且具备多赛道拓展能力的公司,后续有望走出独立行情,依旧值得看好和持有。但对于整个板块,则建议投资者适当降低收益预期,不易过度乐观。 拐点中的大消费:第四季度的整体配置逻辑有望从周期转向消费,今年大消费行业跌幅明显,其主要受自身基本面恶化所致。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与原材料供给不足的影响,这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压缩了下游企业消费品利润。不过,近期消费数据已有回暖迹象,不少食品企业宣布产品涨价,这有助于企业转嫁成本压力,进而提升毛利率。从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表现来看,已经开始显现提振作用。同时,参照过去20年的历史数据,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医药生物在第四季度取得正收益的概率更大,大消费在第四季度迎来估值修复值得期待。 名人堂 | 投资工具 | 基金 股票组合 | 风险关注 更多推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